導航:首頁 > 貸款期限 > 一年期貸款利率和gdp增長率

一年期貸款利率和gdp增長率

發布時間:2022-09-14 09:27:02

❶ 人民幣極速貶值,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在當今的貨幣制度背景下,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外交因素,包括國內因素、國際因素,很多時候,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就人民幣貶值來說,央行有意引導、國內經濟走弱、美國加息、貨幣超發等皆是重要原因。

貨幣超發

由於外匯儲備的大幅度減少,基礎貨幣投放也變得難以控制。中國M2貨幣供應增長已持續多年在15%以上。據統計,2016年1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人民幣141.63萬億元,而到了2021年12月末,則達到了238.29萬億元,短短5年增幅幾乎翻了一倍。在此基礎上,比較近年來中國M、M1、M2的增速和GDP的增速,可以得出結論,與實體經濟的需求相比,貨幣供應量都相對偏高,形成了「流動性過剩」。

最後補充一點,人民幣貶值很有可能加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貿易摩擦的增加不僅會影響中國的進出口,還會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外交關系。中國產品之所以容易受到反傾銷調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出口結構中,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存在核心競爭力,同質競爭者多,因此多採用價格戰等方式以獲取市場份額。中國應堅定決心亟需經濟轉型的步伐,讓中國從目前的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轉移到中高端,出口的產品轉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提高中國企業的話語權。

❷ 請問為什麼央行提高再貼現率可以提高市場利率

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將未到期票據賣給中央銀行以取得資金融通的手段,央行再貼現率的高低是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貨幣政策手段。

央行提高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再貼現取得的資金融通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調高市場利率,保證同樣的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可貸資金的減少,即資金供應的減少,資金使用的價格上升。

(2)一年期貸款利率和gdp增長率擴展閱讀:

市場利率對債券價格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降低,債券價格有上漲趨勢。而利率的走勢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因素

經濟周期。從經濟周期看,經濟開始衰退後,產品滯銷,利潤減少,投資減少,流通貨幣量增加,從而導致利率下跌。當經濟衰退達到經濟危機時,大量企業倒閉,市場蕭條,資金寬余,利率跌至最低點。

經濟到最低谷後會緩慢復甦,此時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市場投資有利可圖,利率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投資大大增加,貨幣成為稀缺要素,利率上漲至最高點。

最新宏觀經濟形勢對市場利率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和銀行信貸松緊狀況是影響民間融資活躍度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今年宏觀形勢下滑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使得金融機構資金相對充裕,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相對降低,必然對民間借貸渠道的資金需求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10天期平均利率為21.73%,1月期為17.07%,3月期為19.08%,6個月的利率為16.45%,1年期的利率為16.81%,而一年以上的綜合利率為24.36%,相比此前發布的民間金融街數據,小額貸款市場平均利率的一年期和三月期的利率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GDP的增長率。根據對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統計,1981年至2000年,GDP增長率與利率呈強正相關關系。1987年以前,中國GDP增長率與利率基本沒有關聯。但1988年以後,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GDP增長率與利率之間的關聯度和相互作用的程度越來越高,變化方向逐漸趨於一致。

物價水平。物價水平反映實體經濟的價格,利率反映資金的價格。如果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降幅較大,表明需求嚴重不足,這種狀況對國民經濟投資形成了較強的約束,利率將呈現下降趨勢;但如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升幅度較大,說明消費需求啟動,對其他價格指數的下滑會形成一定的抑制,利率將呈現上漲趨勢。

❸ 人均GDP增長與利率之間有什麼關系

1.按照一般的市場法則,一個國家快速的經濟增長,說明該國經濟繁榮、投資收益率高、金融市場固定收益曲線就會高,利率自然也會高。如有研究表明,無論是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還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利率的高低往往是與一個國家GDP增長速度正相關。GDP增長快,利率也就高;GDP增長慢,利率也就低。一般來說,利率高低與一個國家的GDP增長率上下兩個百分點。但是,在中國,GDP可以保持持續高速增長,經濟可以繁榮,但利率則隨著GDP高速增長而持續下降。甚至於GDP可以超高速增長,但利率則降在最低的水平上。國內利率水平完全與GDP增長背離。
2.通貨膨脹是否會吃掉銀行存款的利息,讓財產縮水?應不應該將資金轉進房市投資?其實,通貨膨脹即將發生,應及早買房投資兼保值的說法似是而非,因為房價漲不漲應回歸市場供需面來看。房價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基本上並不如經濟發展和國民所得對房價的影響。不過,預期心理卻使得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更為復雜;政府管制未必有利於控制物價水準,反而可能發生嚴重的後果。

通膨與房價的因果關系

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甚多,主要分為「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以及「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兩方面,對經濟活動影響的結果也十分復雜。近年來國際原油漲價造成原物料價格的上揚,即屬於前者;中國區域市場的掘起,經濟高度成長之下,對於各種消費品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則屬於後者。

經濟成長使房地產的需求增加,關於房地產的商品與勞務價格上漲,房價自然水漲船高,則是屬於需求拉動,同時也會帶動鋼鐵建材等原物料的上漲,使房屋的生產成本增加,並引發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其中的因果關系,是先有需求的增加,使得供給相對不足,帶動生產的增加,引發對生產原料的需求,原料價格上漲等的過程。因此,僅從調漲鋼鐵水泥等營建原材料,希望推升房價的想法,是有些捨本逐末了。追根究底,一般的通貨膨脹,主因多是在於經濟成長所帶來的需求拉動的結果,純粹的成本推動,則可能出現在某些有全面性影響的主要生產要素,如勞工工資全面性上揚,或大宗物資的主要產地受到天災、人禍導致短期間不易恢復的產量減少等。

預期心理倒因為果

通貨膨脹主要意義,應指末端消費產品全面性的物價上漲,且部分原物料的上漲,未必會造成消費產品物價的全面上揚,而通常認為通貨膨脹會導致房價上揚,多數是因為受到媒體或傳聞等消息面的影響,此種預期未來將有通貨膨脹的心理因素,因而真的導致房價上漲,最後又引發真的通貨膨脹,產生倒果為因的結果,亦即,房價上漲本來是因,卻在預期心理下將本來為果的通貨膨脹當成是房價上漲的因。反之,預期房價下跌的心理因素影響,同樣也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真的造成了房價的下跌。如前幾年市場普遍認為房屋市場有超額供給,房價將會大幅下跌導致買方退場,果然使得房價跌幅更深。因此在預期心理的催化之下,已經使得房價上漲與通貨膨脹(或緊縮)之間的因果關系產生了變化,進入了更為復雜的因果循環,也許是惡性循環的結果,故惡性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凶,大部份的責任可能是人為因素較多,其中透過媒體及廣告炒作高房價,因而引發通貨膨脹恐慌的心理作用下,更有可能真的會發生。然而,房價應屬於廣義的物價之一,故房價上漲仍然是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並非通貨膨脹的結果。

物價穩定避免惡性通膨

只要物價穩定,就無所謂發生影響民生經濟甚巨的惡性通膨發生。但穩定的物價水準,並非表示物價應維持固定不變,而應是在合理的范圍內,隨著經濟發展而小幅波動。所以,如果只是少數幾種原物料或產品價格的上揚,尚稱不上是通貨膨脹,真要發生影響經濟民生的惡性通膨,必需是全面的物價大幅的上漲,局部上漲或漲幅小於經濟成長所得增加的速度,都稱不上是通貨膨脹。正常的情況是隨著經濟成長,無可避免的伴隨著通貨膨脹的現象,但只要未達失控的情況,則應以平常心看待。

在經濟管制的年代,任何大小事情都必須由政府管理,其中穩定物價則是政府管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政策,故有所謂平抑物價的措施,包括訂定各種民生物資價格的上限、保證收購價格以及進出口商品的管制等等,都與維持物價穩定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然而,不論如何管制仍然經常發生物價大幅波動的情形,經濟學上視之為管制失靈的結果。在經濟自由化的今天,雖然仍有市場失靈的情形發生,但回歸市場機制後,事實上物價飆漲的機會反而降低了,物價也趨於平穩,沒有暴起暴落的問題,能夠抵消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

政府管制與房價

雖然政府管制未必都會產生不好的結果,但管制的不良影響,其結果通常都是很嚴重的。以台灣政府對房市管制的例子來看,民國八十八年全面實施容積率管制,最後期限前的分期分區實施容積管制的階段來看,其影響是自民國八十年代初期即出現各地搶建的結果,造成超額供給的情形,其結果反而不利房價的推升,終導致近十多年來全面房價大跌的結果,這是管制所可能發生市場嚴重扭曲的情況。

最近的四、五年間,政府曾經以拯救房市的目的,藉由低利優惠房貸政策,採用間接干預市場的措施,確實較之直接干預市場來得高明。當然,也是因為房價已經跌到相當吸引人的水穩,其結果吸引了不少金字塔底部的購屋人進場,所以實施後的效果堪稱卓著,實質需求增加,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唯以長期低利之下所吸引進來的購屋買氣,在經濟景氣復甦後,利率水準可能逐漸調升,則這些所得金字塔底部的購屋人,未來仍將面對較高利率的還款壓力,或許又將是政府幹預房市政策下的新一批受害者,此隱憂一也;短期間房市需求受到激勵,促使建商增加推出新的建案,於是「舊余屋」尚未完全去化之前,市場又出現「新余屋」的累積,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是否將重演,此隱憂二也。

結論

如果是因為經濟成長而出現的通貨膨脹,在一定合理的范圍內,反而有助於產業增加生產投資,所以溫和的通貨膨脹並非壞事。只有全面物價上漲,民眾所得增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才有可能發生惡性通膨的負面現象。

由於民眾心理容易受到消息面左右,所以受到通貨膨脹威脅言論的影響時,亦將產生預期漲價心理,不小心便作出錯誤的決策。所以建議,雖然在聽到有通膨危機之時,至少應先確認通貨膨脹的真正意義,以及可能引發惡性通膨的原因存在與否,方能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如果經濟成長快速,民眾所得也隨之增加,理應會較勇於增加消費,物價受到需求增加的影響而上漲;所得增加也在一定限度內影響到房市的需求,房價上漲也是必然。現階段台灣地區的房價,在供過於求的整體環境之下,應不致於飆漲過頭,而使民眾難以負擔的地步。所以對於房市而言,僅簡單地說通膨將導致房價上漲「一言以蔽之」,則未免不負責任。正常的或稱良性的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物價上漲有商品價格提高的意義,可以刺激廠商增加生產投資,有助經濟發展,只要政府盡量避免干預市場經濟的自由度,則相信發生全面惡性通貨膨脹的機會應該不大,民眾不應該受到預期心理影響而產生恐慌。

通貨膨脹與房價上漲之間的關系,有如「雞與蛋先生」的問題一般,很難辯得清楚。所以,從事房價漲跌的研究者,可能會把通貨膨脹當作是一項變數,而不是唯一的影響因子。於理論上來說,通貨膨脹必需包括房價的漲跌在內,因為房價是廣義的物價之一,因此以房價本身來研究房價,在邏輯上似乎有些問題。因此通常如果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研究房價時,應以不含房價成份的物價上漲率(通常為消費者物價指數),作為影響房價的因子似乎較為妥當。

❹ 為什麼我國未來要保持低利率水平

轉載,如果有用請採納

一、低利率接棒勞動力低成本,可再塑一個經濟高速增長幾十年的長周期

我國實行的是趕超戰略,不能走過去計劃經濟的老路,也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而是要有我們

自己的特色,有我們自己的經濟學。我們認為,依靠「高積累-高投資」發展經濟,是我國過去幾十年經濟高

速增長的一個秘密,也是日韓新等東亞國家成功轉型的一個秘訣。

例如,美國70%的GDP用於消費,而我國消費僅佔GDP50%,近一半的GDP是靠投資拉動的。我國消費如此之低

,投資如此之高,為什麼收益沒有急劇遞減?原因之一是我國存在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幾乎沒有枯竭的轉

移,可使勞動力薪酬長期維持在低位,投資成本低而收益高。而我國人民恰恰又是一個勤儉的民族,愛儲蓄

愛積累,為資本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彈葯」。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下,我國經濟實現了長期高速增長。

而當前,我國勞動力剩餘已經耗盡,工資正在上漲,勞動力成本正在提高而且不可逆,劉易斯拐點即將到來

。我國「高積累-高投資」發展模式,似乎已走到盡頭,經濟或進入到中速增長時代。自2012年2季度起,我

國已連續六個季度實際GDP增長率下滑到七上八下區間,這是歷史上沒有的現象。經濟下行固然有去庫存、去

杠桿等短期周期性因素,但我們認為更多的是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消失等長期結構性因素。如果不能

繼續保持「高投資」態勢,只能通過擴大消費來實現經濟的「再平衡」,那麼,我國只能「未富先衰」,被

迫提前走西方發達國家「高消費-低增長」之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就無可奈何了。

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嗎?我們通過研究發現:有。勞動力不再低廉,可信貸資金可以低廉。我們可以通過下

調利率,降低資金成本,以對沖勞動力升值的成本壓力,繼續維持一定的投資收益率。所以,降利率是個好

政策,通過以低廉的資金接棒低成本的勞動力,破除經濟增長的結構性藩籬,繼續支撐「高積累-高投資」模

式,可再塑一個經濟高速增長幾十年的長周期。

二、低利率通過刺激有效投資,開啟民智,激發全民創新,助推經濟結構轉型

一般來說,調低利率有利於刺激生產和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這個邏輯思路是這樣的:一方面,當利率

下降,借錢所需要的成本就下降。企業就願意向銀行借更多錢,投資進去生產。而另一方面,當利率下降,

存錢可以賺的利息就少了,人們就更願意把錢拿出來消費。無論是生產增加還是消費增加,供需兩端再平衡

,最終會導致經濟總量增加。

低利率對於投資的作用還遠非如此。費雪的理論說,只有當投資邊際回報率大於借貸利率時,人們才會選擇

投資。低利率除了降低資金價格,維持一定的投資收益率外,還有更深的內涵。低利率還是改變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等大結構的有效武器。我們常講要把「錢」趕到實體經濟,就需要低利率。因為資金價格便宜了,

低一點的實業投資就有積極性了,過去想干而不敢乾的事情就有了願意乾的沖動;過去一些風險高、預期收

益率不高的投資行為,因為優於利率,有條件實施了。相反,「錢能生錢」的游戲不好玩了,利率是資金基

礎定價,「資金」投資的回報低,不靠勞動、不靠創造,而只想靠生息發財的,就靠不住了。因利率調低,

股票、債券、理財產品、外匯、不動產等生息資產價格也會向低處看齊,資金會更多選擇實體投資而非在虛

擬經濟里"空轉",達到把錢逼到實體經濟中的目的。

我們說,經濟發展根本上還是需要依靠投資來推動。投資是經濟發展的引擎,而消費不是,消費只是被動地

印證投資效果,維系供求平衡。雖說供給要以需求為導向,有需求決定了投資的有效性,但只有投資發力或

供給發力,才能推動經濟發展。所以,所謂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實際上是個偽命題。

當然,推動經濟發展的是有效投資。有效投資是有需求的投資,產能過剩是沒有需求的投資,當然不能稱為

有效投資。我國當前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造船等領域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這些領域的投資

只有帳面上的意義,不能計入有效投資。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認為是需求創造了供給。投資是人類最復雜的經

濟活動之一,需要企業家精神。有效投資需要建立在大量試錯、大量創新基礎上。特別是創造性的投資,只

有少數才是成功的。喬布斯在世界上沒有幾個就是這個道理。創造性投資通過大量試錯,找到了市場,找到

了需求,成為了有效投資。但創造性投資一旦成功其威力也是巨大的,特別是在當前過剩時代,創造性有效

投資才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有效投資的主力軍應是市場。我國政府過去投資多數是有效的,因為在交易成本的節約上有優勢。在過去短

缺時代,政府投資對於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功不可沒。但是,政府投資沒有回報硬約束機制,政府也不懂專業

,加上貪污、瀆職等權力尋租行為嚴重,在產能過剩時代,創新成為投資的主攻方向,政府投資應主要集中

於基礎設施領域,而應把推動經濟發展的投資重任交給市場去完成。因為民間有智慧,全民能試錯。

當前,我國正面臨產業從低端向高端轉化的經濟結構轉型期,並通過這個結構轉型再造經濟高速增長,從而

克服中等收入陷阱而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這是一個浴火重生般的蛻變過程,需要大量的科技創新和投資創造

來實現。要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依靠農民工進城維系高投資回報老路子已走不動了,依靠擴大內需辦法是

痴人說夢,依靠政府投資基礎設施有其局限性,只有開啟民智,通過投資激發全民創新創造創業,在千軍萬

馬的試錯中尋求突破。但這是一條必由之路,舍此別無他法。

而低利率是改善實體經濟營商環境、擴大投資的最有效辦法之一。低利率通過降低門檻、降低風險、提高收

益,鼓勵投資,實際上是對實業投資行為的一種補償。而低利率這種補償帶有普惠性質,直接補貼給了投資

者,特別是直接補貼給了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和創業人員,就像取消農業稅直接補貼給農民一樣,一定是

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下放行政審批、結構性減稅等政策外,嘗試維持一個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在更大

范圍上有利於擴大全民創新投資活動,必然能夠最終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與高速增長。

三、世界各國經濟起色得益於長期低利率累積效應

當前,為了對付經濟緊縮壓力,世界各國都把量化寬松和低利率作為提振經濟增長的政策利器。相比而言,

量化寬松是短期政策,低利率是長期政策。低利率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累積效應。

美聯儲低利率政策對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高利潤功不可沒,對經濟增長復甦更是居功至偉。美聯儲政策聲

明,在失業率高於6.5%、通脹低於2.5%以前,就算退出QE政策,依然會維持低利率不變。伯南克一直強調需

要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並對加息定出嚴格的條件。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兩到三年,美國仍將繼續維持其接近

於零的利率政策不變。

歐洲央行(ECB)一直堅持採用低利率,專家估計低利率水平不會對歐盟的金融穩定有嚴重風險。歐洲央行未來

半年到一年時間內維持基準利率在低位或者更低,並在技術上准備好負利率。

日本央行模仿美聯儲的習慣做法,藉助長期低利率,採取超規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際上,從1986年開始

,為應對日元因廣場協議而導致的大幅升值,日本央行決定將基準利率從5%下調至3%,1987年2月進一步調

低至2.5%的歷史最低水平。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的破滅,日本銀行業步入了不可逆的低

利率時代,1995年以後,其利率水平從未高於1%,而且大部份時間相當於零利率。

近20年,全球主要市場都基本處於4%以下低利率環境。歐美日經濟最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起色,我們認為低

利率的作用比量化寬松要大。比如,美國7月ISM製造業指數大幅上升至55.4,位於榮枯線上方,好於預期,

為2011年6月來最高,預計經濟下半年還會加速。歐元區7月製造業PMI 50.3,也位於榮枯線上方,創兩年新

高;德國7月製造業PMI終值50.7,表明歐元區和德國製造業雙雙轉入擴張。今年上半年,日本宏觀經濟形勢

在所謂「安倍經濟學」下也呈現出復甦增強態勢。

四、我國利率下調還有很大的政策空間

由於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美歐日等傳統的資本輸出國家的利率水平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率水平存在巨在的落差

,這是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根本原因。1998之前,我國的1年期貸款利率水平基本上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

而之後在逐步下降,但也維持在5%之上。

我國人民幣基準利率很少調整。2011年上調三次,2012年6月8日下調一次直到今天。目前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準利率3.25%
;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31%。與歐美日普遍採用的接近於零的基準利率相比,我國利率還有很大下調餘地。

實際上,貨幣政策作為經濟系統主要的調控手段之一,無非是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兩種。前者就是往經

濟系統里投放貨幣,方法有信貸規模控制、央行正逆回購票據、准備金率調整等;後者則是調節利率、匯率

等。

為什麼我國經常使用的是信貸和貨幣投放等數量型政策工具,而很少使用利率政策工具?這可能與我國經濟

發展階段和模式有關,也與我們政策慣性思維有關。

如果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我國經濟短缺,資本嚴重不足,投資存在倒

逼。所以我們要保持較高利率,遏止過度投資、投機行為。貨幣政策採用大水漫灌式的投放,是為了有效適

應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在過去若干年裡,我國往經濟系統里投放了太多的流動性,目前M2餘額已超過一百

萬億元,已經高達GDP的兩倍,比美國等高貨幣杠桿國家還高出許多。數量型貨幣政策固然支撐了我國經濟的

高速增長,但負面效應也開始顯現,包括推高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推高物價、助推收入差距等,所以,繼續

往經濟系統里大量投放貨幣政策空間已經很小了。

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需要轉換經濟發展方式的下半場。我國經濟出現了過剩局面,包括資本過剩、產能過剩,

經濟系統需要去杠桿、去庫存。這時,我們發現,採用傳統的貨幣投放政策不怎麼靈了。例如,今年上半年

我國貨幣信貸增速相對較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也比較快,但與此同時,經濟增速卻表現為逐步回落現象。

大規模貨幣投放並沒有帶來經濟高速增長,這是個值得警醒的信號!

除此外,六月銀行發生的「錢荒」是另一個值得警醒的信號!一方面流動性已經泛濫成災了,另一方面銀行

還鬧錢慌,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嚴重缺錢。央行六月非正規投放3000億元,七月收回,主要國有行存

款因此迅速蒸發9000億元左右。當然,很多人認為銀行錢緊是因為存在資金雙軌制,銀行存貸利息與理財產品利息有剪刀差,導致銀行都把錢拿去理財了。解決
問題的辦法是利率市場化,讓銀行利息與理財產品利息在市場調節中趨於一致。這個辦法局部是對的,但從整個經濟系統考慮,保持一個低利率,把錢逼進實體經
濟,是更優先的一種選擇。

一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模式已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二是貨幣投放的老政策辦法不靈,這不只是臨時擾動因素,是真的過時了。我們需要把目光從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投放中挪開,注目低利率這個政策工具。

低利率政策的負面,是要儲戶承受一定的福利損失的,但影響的是有錢人,這也比更有利於富人的貨幣投放

政策要優越。就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相比而言,選擇降低利率比選擇量化寬松要更好。一方面,我國經濟

系統的流動性太多;第二方面,過多的流動性只會加劇我國已很嚴重的貧富差距;還一方面,更多的流動性

只會讓已經炒高了的金融資產火上澆油。而選擇低利率,更多地是改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比價結構,投

資回報率相對資金價格更有優勢,資金更多地流向生產和消費等實體經濟部門。而且,低利率還沒有加大貨

幣供應時不利於去杠桿、擴大收入差距等毛病。

五、大幅度降利率且維持在低位,並作為一項制度安排長期堅持下來

在過去三十餘年裡,我國經濟系統里驅動驚人增長的要素已經到達極限。我們說選擇低利率政策來促進經濟

結構轉型,低利率要狠,不妨也接近零利率,而且需要作為一項長期制度安排堅持下來。要知道轉型成功之

艱難,非下如此猛葯,不足以解決問題!

在一個管制型金融體制和以「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為宗旨的貨幣政策體系裡,貨幣政策遵循的邏輯是:先

由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決定利率,再由利率而決定資金需求,進而由資金需求決定貨幣供應。所以,我們

首先要測算實體經濟投資的回報率水平,從而確定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水平。然後根據這個基準利率,計算

經濟系統中需要的貨幣量,最後確定要往經濟系統投放多少貨幣。利率政策優先於貨幣投放政策。

為了把錢逼到實體經濟,我國近期做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出台和金融體制改革工作,包括「盤活存量」、「兩

個不低於」監管、遏止影子銀行、利率市場化,以及央行收緊貨幣投放等,但這些解決辦法效果都不太明顯

,以至於有專家感嘆金融調控根本不起作用。

例如,利率市場化改革就需要整理思路。經過多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有了很多進展。貸款利率不設上限,也不設下限;只是房貸利率有30%下限,存款利率有10%上限而沒有下限。存款利率上限據估計一兩年內不會完全放開。央行計劃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

如果利率市場化後,整體存貸利率下降,則有利於把錢逼到實體經濟投資;但如果存貸利率上升呢?就目前

情況看,後者可能性更大。利率市場化後,央行是無法硬性規定基準利率的,而是通過公式計算一個基準利

率。而我國處於結構轉型國家,實體經濟正需要大量投資,超底利率是政策目標。這時,央行需要金融管

制而不是自由化。金融市場化改革有利於資源有效配置,而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是最大的資源有效配置,是「大帳」。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慎重!

實際上,金融是否管製取決於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模式,並不是越開放越好。例如,西方國家自工業革命至20世紀初期,銀行業一直處於無利率管制狀態。在20世紀初期開始,美英德主要發達經濟體開始推行利率管制,主要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7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滯脹,歐美發達國家,日本,韓國等東亞

國家均實現了利率市場化。2007年金融危機後,金融監管有成為了世界各國解決方案。可見,當經濟下行或

緊縮時,金融往往採取的管制,只有通貨膨脹發生時,才考慮市場化。而我國經濟下行局面十分嚴重,此時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這不是背道而馳嗎?

我國貨幣需求放開,但貨幣供給仍然是控制的。貨幣發行權在央行。央行實際上行使的是共產黨的信託責任

,而共產黨則承載著全國人民的信用。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服務,就必須遵循

「適應性原則」往經濟系統投放貨幣。

實體經濟完全放開而金融體制採取管制辦法,與資源有效配置是不相悖的。我們呼籲要對利率進行管制,采

取超低利率,以此改變虛實經濟結構,改變出價條件,把錢逼到實體經濟,刺激投資增長,以推動我國經濟

發展。

❺ 根據經濟學理論,如供需分配,勞動力價格的決定等,判別我們國家勞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案例分析集同濟大學文法學院理論經濟學系經濟學教研室案例一材料1.提供氣象信息商品的勞動創造價值嗎?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號熱帶風暴「威馬遜」肆虐東海,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12級(50米/秒)以上,東海海面巨浪洶涌。「威馬遜」到來的前6天,坐落在北緯29度、東經125度東海海面的平湖油氣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氣象台傳來的「警報」:「未來5~6天,台風『威馬遜』將影響你平台,建議作好撤出的准備。」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員在直升飛機的協助下迅速撤離,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台風對平台的影響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業的人員面對台風的心理壓力極大,如果不及時撤離,有可能發生一些極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氣象台副台長楊禮敏說。平湖油氣田是上海市中心氣象台的長期企業客戶之一。氣象台每隔3~6小時左右向該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陸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圖文傳送,還提供氣象專業網站。上海市中心氣象台現已擁有120家左右的長期客戶和100多家「散戶」,。「根據企業各自的需求,我們為其量身定製氣象信息,並在物價局制定標准偽基礎上協商信息使用的費用,所以,每家的費用都不同。」最高的達到每年20萬元;而最低的也就幾百塊錢。」楊禮敏說:「但我們也要承擔很大風險和壓力:預報畢竟是有誤差的,像這次的台風,企業撤離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萬元,所以,如果我們的信息不準,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據楊禮敏介紹,上海市中心氣象台向企業提供專業有償氣象服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為英國的BP公司在南黃海的石油鑽探作「氣象護航」。現在,氣象台的客戶除了海上作業、碼頭、航運等一貫靠天吃飯的企業外,還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材料2.電子貨幣——中外銀行卡的產生及作用信用卡作為電子貨幣的主要形式,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它最早是由商家發行的。商家們為了推銷商品的需要,刺激購買,有選擇地向一些講信譽的客戶發放了一種信用籌碼,客戶可以憑借這種籌碼,先賒購商品,然後再用現金或是銀行存款轉帳等來支付款項。後來這種籌碼被演變成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現代信用卡的雛形。由此看來,信用卡不過是一種賒購商品的許可證,最後完成交易,還是需要用支付現金或是銀行存款轉賬等實質付款形式。1950年,美國商人弗蘭·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1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萊俱樂部」,這傢俱樂部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大萊信用卡公司。俱樂部向會員們發放了一種能夠證明身份的特殊卡片,會員可以憑卡片記賬,一定時期後再統一結賬。這時的信用卡就已廣受社會關注。l952年,美國加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進入發行行列,率先發行了銀行信用卡。隨後,許多銀行都跟之而來,信用卡迅速在美國乃至在世界流行開來。1985年,中國銀行珠江分行發行了第一張「中行卡」,開創了中國信用卡發行的先河。商家實際上收到錢,並不是從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從銀行收到的。這就告訴我們,你使用信用卡消費,在沒有最後結算之前,你其實沒有真正地花錢,但卻真正地享受了商品。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後不付錢。那麼,銀行為什麼會發卡給你呢?這就是你的信用了。信用卡的最根本之處,也就在這里。銀行根據你的信用向你發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夠得到級別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謂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沒有付錢之前,消費到很大數額的錢。如果你有一次賴賬不付,以後你就會有不良記錄,就再也別想得到信用卡了。在現代經濟社會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的信譽通常是很高的。它所發行的信用卡是商家們所放心來「刷」的,因為銀行不會賴賬。這樣,你持有那種信譽很好的大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問題:結合商品經濟基本原理並根據上述材料,請分析思考下列問題:1.你如何理解創造價值的「勞動」?2.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的內涵與外延發生了什麼變化?3.在信用卡出現以後,貨幣的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你認為在未來的電子時代紙幣會消失嗎?案例二材料1.從虧損到盈利某企業是一個專業從事手錶生產與銷售的企業。該企業下設一個手錶專營公司負責手錶的銷售,專營公司的副經理叫劉帆。該企業主要生產銷售機械表。1987年左右,市場發生了變化,電子表暢銷,機械表銷售下降。該企業的產品積壓嚴重,僅專營公司就積壓了100多萬只機械表。當時劉帆給廠里打報告,請示處理積壓產品,當時市價為120元一隻的機械表,劉帆准備以25元一隻處理掉,然後利用收回資金生產銷售電子表。廠里沒有批准劉帆的報告。劉帆又給主管局打報告,主管局也沒有批示。在這種情況下,劉帆自作主張,以25元/只的價格處理積壓產品。經過二、三個月的努力,積壓產品全部售出,收回資金2500萬元。劉帆用這些資金引進香港表盤、機芯,根據市場需求,生產多花色的產品去爭取市場,到1989年,專營公司盈利900多萬元。但是由於該手錶廠也是個老大難企業,先後換了10多名廠長,劉帆的行為讓企業領導感到難堪,遂在1990年將專營公司撤銷。1992年手錶廠面臨破產,累計虧損4000多萬元,銀行存款只有4萬元,固定資產達8000萬元,並且有幾百台進口設備。在這種情況下,1992年4月劉帆被任命為該廠廠長。8個月後,該企業減虧747萬元,1993年全面扭虧,實現利稅574萬元。1992年到1996年還清了近1億元債務。材料2.美國經濟的短期衰退1992年以來,美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商業周期的擴張期,經歷了二戰之後長達107個月的經濟擴張,形成了經濟大繁榮。1992~2000年期間,美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3.8%,通貨膨脹率大體保持在2~3%,失業率大幅度下降,就業增長率相對比較高,公司利潤有較大增長。但是,美國很快轉入經濟衰退。2000年年初經濟開始下滑,並於2001年3月份進入經濟衰退期。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認為2001年3月,美國經濟就已步入衰退。根據美國商務部於2002年7月31日公布的新的修正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為負0.6%,第二季度GDP增長率是負1.6%,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為負0.3%,第四季度GDP增長率則為2.7%,可見2001年美國GDP出現了連續三個季度的負增長,其經濟已陷入衰退。2001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僅為0.3%,遠低於早先預測的1.3%,與2000年超過4%的經濟增長相比,更是出現了明顯的落差。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導因是發生了高新技術危機和經濟周期危機以及發生了人們沒有預料到的「9·11」事件,使美國民眾和投資者產生了「安全危機」,進一步打擊了消費和投資慾望,使美國經濟「軟著陸」希望徹底破滅,並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但此次美國經濟衰退與二戰後所發生的歷次經濟危機相比,其特點是經濟衰退與生產率增長並存;失業率增加與雇員實際工資上升並存;清理商品庫存積壓速度加快;經濟復甦與股市下跌相伴隨。美國經濟研究局2002年2月發表的報告也認為,由於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因此,此次經濟衰退比較溫和。問題:根據上述材料結合資本運行的一般原理,思考以下問題:1.處理滯銷產品對企業順利實現資本循環有什麼作用?2.企業維持正常經營的關鍵是什麼?3.加速資本循環與周轉對企業的發展有什麼意義?4.為什麼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浪潮洶涌,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爆發仍然不可避免?5.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再生產周期有什麼新特點?案例三材料:微軟公司是20世紀90年代對美國新經濟有重要貢獻的成功企業。但微軟仍遭遇壟斷案。對於新興產業和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企業政府並不放鬆反壟斷行為。1994年7月,美國政府與微軟達成一項協議,即不再要求計算機製造商將其視窗操作系統作為必備原件安裝。但在1995年11月因與對手網景公司劃分瀏覽器市場遭到拒絕,微軟便要求安裝視窗操作系統必須同時安裝其「探索者」瀏覽器。1997年10月,微軟實施將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出售。捆綁銷售使微軟市場份額大增,從原有的3%~4%的市場份額上升至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為此,美國反托拉斯部門與微軟公司開始漫長訴訟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決微軟公司分解為兩個獨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軟行為在於保護市場競爭。微軟不服又提出上訴。其結果微軟雖未被拆分,但上訴法院確認微軟的市場壟斷事實,違反了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問題:1、微軟壟斷案反映了壟斷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你認為壟斷與競爭並存的原因是什麼?2、通過微軟壟斷案,你從中可以深刻領悟哪些經濟學原理?案例四材料: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下發了《進一步推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推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制度,這是深圳在分配製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關於國有企業資本、管理和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見。強調放開員工持股的比例和行業限制。對經政府部門批準的國有資本退出的企業,取消原來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擴大員工購股的資金來源,除個人現金出資外,還可以採取向公司股東借款、銀行貸款、公益金劃轉購股等方式。員工持股的公司中,國有股可採取優先股的法,在保證國有股份的前提下,不參與企業的決策和生產經營,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經營積極性。另外,對獲得超額壟斷利潤的政策壟斷性企業的工資分配加強調控,實施「國家工資控制線」,防止過度增長。對供電、供水、公交等影響國計民生的公益性企業,實行「員工平均工資不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對高新技術企業,允許其工資水平高於一般企業的工資水平。問題: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製度是什麼?2、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正確處理個人收入分配關系時為什麼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3、請根據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案例並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收入分配製度。案例五材料:據我國權威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1994年至今的十年間,我國創造就業崗位超過8000萬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但同時我國面臨的就業壓力仍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一、今後兩到三年內,城鎮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多達2400萬,而年度能夠安排就業崗位僅為1000萬左右,1400萬就業缺口如何填補。二、我國人才總體缺乏,但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數字顯示,去年高校畢業生數量為212萬,初次就業率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280萬,估計就業率水平仍將大致持平。三、去年以來,在珠三角、閩東南等地區相繼出現較嚴重的民工短缺,深圳等一些地區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資在700元以下的企業普遍招工困難。四、我國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1.5億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進城務工規模、速度正在加大。問題:1、我國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是如何實現的?2、請你談談對當前我國就業形勢所存在上述四大問題的看法與對策。案例六材料:所有制結構問題的材料:材料1:下面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結構變化的情況:年份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集體工業城鄉個體工業其他經濟類型工業197877.622.4——198076.023.5—0.5199054.635.65.44.4199828.538.318.919.9材料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關所有制結構條文的修改情況:1982年憲法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第十一條:「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通過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督個體經濟。」1988年憲法修正案第十一條增加規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1999年憲法修正案第六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十一條修改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材料3:最新統計數據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2264億元,增長10.1%,其中國有工業和年銷售收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1~7月總產值的綜合增長速度同比為16.4%,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當月增速同比也達到14.5%,非國有企業的當月同比增速超過25%。該省省長說:「沒有多種所有制的共同發展,就不能有浙江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發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結構是:國家、集體、個體私營、「三資」的比重是11.5%、40.3%、42.5%、5.7%。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關觀點回答下列問題:①分析材料1,說明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及其原因。②結合材料1與2,說明我國憲法修改的理論依據。③分析材料2,指出我國憲法第六條修改前後所保留的共同內容及其原因。④結合材料回答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會不會動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案例七材料1:2003年初,國內棉花價格一路飈升,棉紡織企業開始叫苦。為此,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等五部委發布《緊急通知》,決定對棉花市場流通進行宏觀調控,以平抑棉價。《緊急通知》,核心內容有兩條:一是禁止棉花經營企業囤積棉花,經營者必須將棉花直接銷售給紡織企業,不得倒手。二是掐斷倒手企業的銀行資金來源,規定各級農發行不得支持棉花經營企業在交易市場購買棉花;各商業銀行亦因嚴格控制倒棉貸款的發放。棉花大戰年年打,政府的宏觀調控年年採用堵與禁的老套。剛出台的《緊急通知》依然禁字當頭,全然不考慮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觀調控失效是必然的。材料2:我國棉花購銷體制的改革進行了3輪,始於2001年7月的第三輪棉改有條大原則,即為「徹底放開棉花收購、加工和銷售環節」。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時不適應而亂,棉花價格上漲引發了棉市之亂。2004年1至4月份,國內棉價上漲22.6%。材料3:到2004年3月上旬,國產原棉價格已經超過國際現貨棉價,而且還在一路走高。政府可考慮允許國內企業進口國外質量更有保證(絕少摻雜使假的)「低價棉」來平抑棉價。這樣既可解棉紡企業之憂,還能迅速填平國內棉花市場的供應缺口。政府應跳出單一為調控棉價而調控的思路,繼續保持適度的棉花高價。通過借用價格杠桿實行壓錠減產——淘汰落後棉紡產能之目的。摘自2004年4月18日《中國青年報》問題:1、根據材料1,分析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採取的手段及其特點。2、根據材料2,能否認為棉市之亂是棉花購銷體制改革的結果?結合材料1-3,你認為應如何完善宏觀經濟調控。案例八材料1:有人主張,可能賺錢的行業都讓私人去搞,社會主義國家應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專干私人不願乾的行業,因此,國有經濟必須退出一切可能贏利的競爭性行業,而不管該企業現在是否有高贏利和高績效。材料1:2004年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收約4000億元,其中一半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納繳的。數據顯示:2004年1至8月,國資委監管的186家中央企業總體運營呈穩步發展態勢,累計實現利潤3803億元,同比增長45.6%。國資委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將分別突破5.3萬億元和40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國資委負責人強調,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經過多年努力,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競爭力明細增強。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又有新的進展,政企分開邁出了重大步伐,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得到了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逐步推進,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和上繳稅金分別為4951.2億元和8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0.8%和16.7%,均佔全國工商企業的「半壁江山」。問題:1、你認為上述言論是否正確?為什麼?2、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應當怎樣改革?案例九材料:20世紀初的一天,列車在綠草如茵的英格蘭大地上飛馳。車上坐著英國經濟學家庇古(A·C·Pigou)。他邊欣賞風光,邊對同伴說:列車在田間經過,機車在田間經過,機車噴出的火花(當時是蒸汽機)飛到麥穗上,給農民造成了損失,但鐵路公司並不用向農民賠償。這正是市場經濟的無能為力之處,稱為「市場失靈」。將近70年後,1971年,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爾欽(A·A·Alchian)同游日本。他們在高速列車(這時已是電氣機車)上見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當年的感慨,就問列車員,鐵路附近的農田是否受到列車的損害而減產。列車員說,恰恰相反,飛速馳過的列車把吃稻穀的飛鳥嚇走了,農民反而受益。當然鐵路公司也不能向農民收「趕鳥費」。這同樣是市場經濟無能為力的,也稱為「市場失靈」。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代與地點結果不同。兩代經濟學家的感慨也不同。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火車通過農田無論結果如何,其實說明了同一件事:市場經濟中外部性與市場失靈的關系。問題:1、什麼是市場失靈?造成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2、請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說明兩代經濟學家的感慨?案例十材1:1997年10月份,全國零售物價指數首次出現負增長(-0.4%),以後持續6個月保持這一趨勢。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到1999年7月,我國物價已經連續22個月下降,物價不振,商品積壓嚴重,而且到2001年初這種現象還沒完全消失,這在建國的歷史中也沒有出現過的。按經濟學的解釋,這是典型的通貨緊縮。材料2:「八九風暴」(指1989年8、9月份全國各地發生的擠兌、提款、搶購風潮)標志著通貨膨脹預期在我國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國通貨膨脹從1987年的7%上漲到18%。1991年我國通貨膨脹再次攀升,從2%躍到20%以上。物價上漲了,錢不值錢了。標准粉原來每斤0.18元,現在漲到發1.00元;好大米水從0.23元漲到1.70;瘦豬肉94年年初還是4.50元,到年終變成了7.50元;一雙皮鞋從10多元、數十元漲到了數百元,所有的物價都成倍地上漲了。問題:1、通貨緊縮及其特徵是什麼?2、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通貨緊縮?3、什麼是通貨膨脹?4、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5、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你認為應該如何抑制通貨膨脹?案例十一材料:二戰後直至70年代末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家所有制發展的新階段。這一時期國有資本急劇擴大,國有制已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多元所有制結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下列圖表集中反映了這一變化。1997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有企業在重要經濟部門中的比重(%)部門國別郵電無線電廣播通迅電力煤氣石油煤炭鐵路運輸航空鋼鐵汽車造船英國10010010010025100100757550100法國100100100100-100100757550-聯邦德國10010075502550100100-2525義大利10010075100--100100752575比利時1001002525--10010050--荷蘭1001007575--100752550-奧地利-西班牙10050-75-50100100-5075瑞典10010050100--10050-7575美國100-25---25----日本100100----7575---加拿大10025100---7575---澳大利亞100100100100--10075---資料來源:英國《經濟學家》,1978年12月30日。問題:1、為什麼國有經濟能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有制結構的組成部分?2、你是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性質?案例十二材料:從1997——2000年我國經濟發展變化,看宏觀經濟調控的必要性1997年末,由於國內一些因素的變化,再加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催化,我國出現了市場疲軟,經濟增長放慢的病相。從1998年年初開始,更進入了通貨緊縮,即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的狀態。需求不足,產品滯銷,企業利潤下降和緊縮開支等現象,相互影響,形成了惡性循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1994年的24。1%(改革開發以來的最高點)驟降至1997年的2。8%,並開始了連續22個月的物價下跌現象,產品嚴重積壓,是建國以來所罕見。對此,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經濟措施,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在這三年內,共發行了3600億的國債,用於進行基礎設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資,再配合適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刺激消費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動了增長率的回升。到2000年初,我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趨勢得到了遏制,經濟形勢出現了積極的變化,2000年實現了8%的GDP增長率,以後每年都保持在此水平之上。由此可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通過拉動需求,在遏制經濟下滑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當然,宏觀調控也體現在促進供給方面,中共「十五大」以後,在深化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為社會投資的增加營造了一個更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吸引和鼓勵了社會資金增加投入,煥發了供給方面的無比活力。在需求和供給方面雙管齊下的「兩手政策」作用下,我國經濟走勢終於出現了重大的轉機,這充分說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言,宏觀經濟調控是非常必要的。問題:1、你認為我國經濟走出低谷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作用嗎?2、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需求政策和供給政策哪個作用更大?案例十三材料: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利率連續下調的作用分析從1996年5月1日開始,到2002年2月我中央銀行先後8次降低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從降低前的10。98%降為現在的1。98%,下降了近5倍:一年期貸款利率從12。06%降為4。54%下降了1。5倍左右。如此下降幅度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開始的降息是為了把1995年以前過高的利率降下來恢復到合理水平,後來的降息是針對經濟增長減緩和通貨緊縮的。實踐證明,利率下調對刺激消費市場、股票市場,促進企業利潤增加,成本降低,減輕銀行風險和負擔等,都有積極的作用。問題:1、利率政策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內容,,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調節作用是否很明顯?為什麼?2、在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降低利率?為什麼?案例十四材料:牛奶為什麼倒入下水道?2002年3月5日《成都商報》赫然登出一條醒目新聞:華西乳業把收購不久的牛奶倒入下水道,這種情況已經連續一周了。這一事件使人們連想起那些接二連三的相關報道:海南牛奶收購價一跌再跌,有的奶站甚至拒收,求賣無門的奶農只好倒掉牛奶,宰殺奶牛;廣西一奶牛業民營企業,一年要倒掉牛奶100噸;蘭州、南京等地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對此,痛心者有之,斥責者有之,呼籲者有之,當今中國真的牛奶已經多得喝不完了?問題:1、這種現象和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是一回事嗎?2、既然市場不是萬能的,那麼政府的宏觀調控應該有何作為?案例十五材料:玻璃行業如何走出虧損困境?1999年以來,我國新建、在建和籌建的玻璃生產線達39條,新增生產能力相當於2000年度玻璃總生產能力的33%,重復建設過猛,供需失衡導致價格下降,經濟效益整體下滑,近三分之一的國有及國有控股玻璃生產企業虧損,玻璃行業再次吞咽自釀的苦果。據介紹,此輪玻璃行業投資的興起,利益驅動是根本原因。由於1997年全行業虧損已近10億元,所以,1998年採取壓縮生產、淘汰落後、抵制低價傾銷等措施,使玻璃

❻ 利率調整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利率作為「經濟杠桿」,其影響主要體現在:
1、宏觀經濟方面
利率調整可以在不擴大貨幣供應的條件下,改變社會資金總量和借貸資金的供給,從而影響總供求。其主要體現在短期內對總需求的調節,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強居民的消費動機,另一方面導致企業投資需求的增加,從而導致總需求的增加,但是從長期看來,低利率導致的企業投資規模擴張會傾於增加總供給。
由於資產價格等於該資產未來現金流或收益的貼現,在未來現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況下,用來代表貼現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該資產的價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變動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
國內外利率差異會對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產生影響。國際利率高於本國利率時能促進本國資金外流,同時防止外國熱錢流入,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收支順差。
2、微觀經濟方面
對個人而言,儲蓄是其可支配收入減去消費以後的消費部分。利率變動會影響儲蓄收益和個人儲蓄傾向,從而調節居民消費和儲蓄的相對比重。
居民可用多樣化的方式保有其儲蓄——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而金融資產中,又有貨幣資產和股票、債券等非貨幣資產。利率變動對通脹率和各種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資產持有結構。
利率作為企業借款的成本,對投資的規模和結構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總體來說,投資項目收益既定時,社會投資規模會與利率的升降反向變化。因此國家可以通過調節基準利率進行宏觀調控。
利率的變動會影響資本流動的方向與規模,從而會對投資結構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差別化的利率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
利息成本支付是企業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對企業進行約束和激勵,使資源更集中於優質高效的企業,同時督促企業降低資源耗費速度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❼ 市場利率是什麼

市場利率和票面利率往往相對出現,你們知道市場利率具體指的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帶你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市場利率是什麼吧。

市場利率的概念

市場利率是指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市場利率因受到資金市場上的供求變化而經常變化。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由於自由競爭,信貸資金的供求會逐漸趨於平衡,經濟學家將這

種狀態的市場利率稱為“均衡利率”。與市場利率對應的是官定利率,所謂官定利率是指由貨幣當局規定的利率。貨幣當局可以是中央銀行,也可以是具有實際金融管理職能的政府部門。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前,中國的利率基本上是官定利率。在近2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隨著資金分配和融資格局的變化,市場利率在利率體系中的比例已逐漸加大。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是從資金價格決定權的角度來分析利率形式的。實際上,在統一的官定利率背景下,由融資形式多樣性、一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市場分割等因素所決定,市場利率也會有多種表現。例如在中國,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和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其市場利率水平也有相當的差距。

市場利率的影響因素

市場利率對債券價格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市場利率提高,債券價格下跌;市場利率降低,債券價格有上漲趨勢。而利率的走勢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宏觀經濟形勢因素

經濟周期。從經濟周期看,經濟開始衰退後,產品滯銷,利潤減少,投資減少,流通貨幣量增加,從而導致利率下跌。當經濟衰退達到經濟危機時,大量企業倒閉,市場蕭條,資金寬余,利率跌至最低點。經濟到最低谷後會緩慢復甦,此時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市場投資有利可圖,利率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投資大大增加,貨幣成為稀缺要素,利率上漲至最高點。

最新宏觀經濟形勢對市場利率的影響

[1]宏觀經濟形勢和銀行信貸松緊狀況是影響民間融資活躍度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今年宏觀形勢下滑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使得金融機構資金相對充裕,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相對降低,必然對民間借貸渠道的資金需求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10天期平均利率為21.73%,1月期為17.07%,3月期為19.08%,6個月的利率為16.45%,1年期的利率為16.81%,而一年以上的綜合利率為24.36%,相比此前發布的民間金融街數據,小額貸款市場平均利率的一年期和三月期的利率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GDP的增長率。根據對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統計,1981年至2000年,

GDP增長率與利率呈強正相關關系。1987年以前,中國GDP增長率與利率基本沒有關聯。但1988年以後,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的逐步提高,GDP增長率與利率之間的關聯度和相互作用的程度越來越高,變化方向逐漸趨於一致。物價水平。物價水平反映實體經濟的價格,利率反映資金的價格。如果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降幅較大,表明需求嚴重不足,這種狀況對國民經濟投資形成了較強的約束,利率將呈現下降趨勢;但如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升幅度較大,說明消費需求啟動,對其他價格指數的下滑會形成一定的抑制,利率將呈現上漲趨勢。

社會平均利潤率。利息作為資金的增值部分,來自於產業利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社會平均利潤率有下降趨勢。因而,社會平均利率也呈現出同方向變化的趨勢,但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即在短期內,平均利率具有相對穩定性,長期來看,則呈現下降趨勢。

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影響。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貨幣政策選擇所受國際經濟金融因素制約程度會越來越大。例如,“9·11”事件影響到美國經濟的增長,波及到中國經濟,成為促使利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果 法定存款准備金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利率時,市場利率呈現上升趨勢;反之市場利率呈現下降趨勢。目前,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准備金利率(1.89%)成為銀行資金的最低收益,一旦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低於1.89%,投資者將不會進行債券業務操作。

央行外匯市場操作。如果央行拋出人民幣,買進美元,則流通中的人民幣會增加,市場利率有下降趨勢;反之市場利率會呈上升趨勢。

公開市場操作方式有兩種:債券現貨交易和回購交易。當央行持續買入債券,市場利率會下降;當央行持續賣出債券,市場利率將上升。當央行持續進行正回購操作,利率會呈現向上的趨勢;當央行持續進行逆回購操作,利率就會呈現向下的趨勢。

再貼現利率。再貼現指商業銀行將已經貼現的票據拿到中央銀行以再貼現利率再次申請貼現的融資業務。當央行調高再貼現利率時,市場利率呈現上升趨勢;當央行降低再貼現利率時,市場利率呈現下降趨勢。

市場因素的作用 資金的集中程度。如果資金的集中程度很高,都集中在大機構手中,債券交易的需求就會相對較小,一旦這些機構進行交易,就會對市場利率產生較大影響,這時利率就存在產生較大波動的可能。反之,集中程度越低就越趨於穩定。

新發債券數量。當發債數量較多,頻率較高時,市場貨幣量減少較快,市場利率有上升趨勢;當發債數量較少,頻率較低時,市場資金較寬松,市場利率就會呈下降趨勢。

股票發行。新股發行因為要佔用一定的資金,往往能引起回購利率的較大波動。這時一些機構會通過正回購來融入資金,對資金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利率存在上升的可能。

發債體的信用。信用越高,安全性也越高,風險越小,收益也就越小。國債是以國家的信用發行的,信用最高,票面利率最低;企業債是企業的信用,信用最低,需要用較高的票面利率來吸引投資者。

利息稅。金融債和企業債利息所得須徵收20%的利息稅,而國債是免稅的,因此,國債的票面利率在一般情況下要低於企業債。

流動性溢價。流動性越好,風險越小,債券的收益相對就較低;債券流動性不強,流動性風險較大,就要用較高的收益率來彌補。

季節性因素。各單位一般在月初發放薪水,年底及春節前夕等階段現金支出較多,銀行資金趨緊。年底券商、基金、委託理財面臨年底結賬和清算回款局面,短期利率會有彈升機會。而在月中和年中等階段貨幣回籠時,資金往往較寬松,短期利率往往有下降趨勢。

了解市場利率應注重的變化

對利率的升降走向進行預測,在中國應側重注意以下幾個因素的變化情況:

1.貸款利率的變化情況。由於貸款的資金是由銀行存款來供應的,因此,根據貸款利率的下調可以推測出存款利率必將出現下降。

2.市場的景氣動向。如果市場過旺,物價上漲,國家就有可能採取措施來提高利率水準,以吸引居民存款的方式來減輕市場壓力。相反的,如果市場疲軟,國家就有可能以降低利率水準的方法來推動市場。

3.資金市場的銀根松緊狀況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水準。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水準往往也能影響到國內利率水準的升降和股市行情的漲跌。在一個開放的市場體系中是沒有國界的,如果海外利率水準低,一方面對國內的利率水準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引致海外資金進入國內股市,拉動股票價格上揚。反之,如果海外的利率水準上升,則會發生與上述相反的情形。

❽ 凱恩斯經濟周期理論的投資理論

按照凱恩斯的分析,這三大心理規律的存在,使宏觀經濟在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無法得到平衡,其結果就會出現經濟危機。要解決經濟危機,就需要政府出面對經濟運行進行干預,增加全社會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規律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另外,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對人們的心理與投資的關系作了大量論述,歸納起來有兩個短期投機理論,一個長期投資理論。
在股票投資操作中,凱恩斯將經濟學放在了次要地位,而將主要精力集中於心理學和行為學。他認為股票市場的運動不是基於價值,而是基於群體心理。凱恩斯用餐家報紙選美比賽的比喻通俗地表明了股票投資中分析和把握群體心理的重要性。他把選股比做報紙上的選美比賽:「報紙上刊出一百幀相片,有讀者從中選出幾名大家認為最漂亮的美女;誰的選擇接果若與其他參加競猜者之平均愛好接近,誰就得獎;在這種情形下,每名競猜者都不選他自己認為最漂亮的人,而選其他人認為最美麗的人。每個競猜者都持此想法,於是都不選他們本身認為最美麗者,亦不選選一般人認為最美麗者,而是運用智力,推測參與競猜者認為最漂亮者......」這樣的選美結果是,選出了「大眾情人」,選出了大多數參賽者都會喜歡的臉蛋。這種理論用於選股,就是研究大眾的投資行為,從中獲利。其精髓在於「他人願支付乃一物之價值也」。馬爾基爾(Malkiel)把凱恩斯的這一看法歸納為博傻理論。比如說,我傻,用高價買入高出其真實價值的股票,但我預計,還有人比我更傻,他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買下我手中剛買入的股票,以此類推。
凱恩斯認為,股票價格是虛擬經濟的表現,股票價格並不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而是有投資者心理決定的,故此理論被稱為空中樓閣理論,以示其虛幻的一面。他認為,股票價格雖然在理論上取決於其未來的收益,但由於長期預期相當困難和不準確,故大眾投資應把長期預測劃分為一連串的短期預測。大眾通過對一連串的短期預測,修改判斷,變換投資,以獲得短期內的相對安全,這些短期投資造成了股票價格的波動。空中樓閣理論完全拋棄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裡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凱恩斯認為,與其花精力估算並不可靠的「內在價值」,不如信心分析大眾投資未來可能的投資行為,搶先在大眾之前,買進或賣出。如果說「選美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是短期投機的理論基礎的話,那麼,凱恩斯的「長期友好理論」則是長期投資的理論基礎。
20世紀80年代以後,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所開創的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在宏觀經濟學中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經濟周期理論,並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主要在經濟周期的性質、經濟周期的原因及如何減少經濟周期穩定經濟這些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此外對經濟學的未來,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卡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芬尼·基德蘭德教授和亞利桑那大學的愛德華·普雷斯科特教授。兩人獲獎的重要原因是他們在真實經濟周期理論方面作出的開創性的貢獻。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經濟周期理論,並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本文在對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作簡要介紹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其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的異同。
真實經濟周期理論(RealBusinessCycleTheory)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屬於自由放任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多年來在經濟學中一直風頭很健。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等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他們的理論之所以稱為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主要源於他們認為經濟周期主要根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真實因素的沖擊。近二十多年來,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它不僅改變了人們對經濟周期根源和性質的看法,還極大地影響了當代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方向,為宏觀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許多重要而且持久的貢獻。真實經濟周期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導致經濟周期的根源主要是以技術沖擊為代表的真實因素,經濟波動是理性預期經濟主體對技術沖擊所引起的變動做出最佳反應來調整勞動供給和消費的帕累托最優調整結果,經濟周期的任何時期都處於均衡經濟狀態,政府沒有必要干預經濟,而且干預反而會造成人們福利水平的降低。具體來說,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以技術沖擊為代表的真實因素沖擊是經濟周期的根源。按照他們的分析,經濟周期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供給面上的一些無法估計的外部沖擊,如技術沖擊等。沖擊導致了技術進步率大幅度地隨機波動,改變了全要素生產率和工資及利率等經濟變數的相對價格,使產出的長期增長路徑也呈現出隨機的跳躍性。市場機制本身無法預測這些因素的變動與出現,因而經濟中發生周期性波動。
第二,波動的核心傳播機制是勞動供給的跨時替代。當技術沖擊引起全要素生產率波動時,理性預期經濟主體會根據相對價格的變動來調整勞動供給和消費,從而會產生一個大的供給反應,導致產量和就業的波動。在跨時勞動替代的作用下,一次性技術沖擊能夠引起實際產量的持續波動。由於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聯系,發生於某一個部門的技術沖擊也會引起整個宏觀經濟的波動。
第三,經濟波動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經濟基本趨勢本身的波動,而不是實際經濟圍繞基本趨勢波動,不是對均衡的偏離,而是均衡本身暫時在波動。經濟波動不應被視為對經濟增長長期趨勢的暫時偏離,經濟的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趨勢是統一的。這就把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整合在了一起,否定了把經濟分為長期與短期的說法。
第四,政府的反周期政策不起作用,政府沒有干預經濟的必要。產出和就業的波動是理性經濟主體對沖擊的最優反應,市場機制本身可以自發地使經濟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而作為外生力量的經濟政策則難以與實際周期達到時間一致,並且還會減少人們的福利水平。基於這些認識,「真實經濟周期理論」者將政策及其失誤作為一種不利的外部沖擊,主張政府不應試圖用穩定政策來消除波動。
第五,貨幣中性。真實經濟周期理論認為貨幣供給是內生的,貨幣數量的變化對經濟沒有真實影響。在經濟擴張期間對貨幣的需求會擴張並誘導貨幣供給的調整反應,貨幣政策不會影響實際變數,只有資本勞動和生產技術等真實變數的變動才是經濟周期的根源。不應當用貨幣政策去刺激產出,貨幣政策只能以穩定物價作為單一目標。
主張國家干預的凱恩斯主義各派和主張自由放任的各派分歧的關鍵是短期中市場機制的調節是否完善,需不需要國家用宏觀經濟政策調節經濟。他們爭議的中心問題之一是經濟周期問題,即經濟中繁榮與衰退交替的經濟波動。在這一問題上他們的爭議圍繞三個問題:經濟周期的性質是什麼?經濟周期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減少經濟周期穩定經濟?正是在這些問題上,以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為代表的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向凱恩斯主義各派發起全面挑戰,並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1、經濟周期的性質
凱恩斯主義各派把宏觀經濟分為長期與短期。他們認為,在長期中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是長期總供給,即長期中的生產能力,長期總供給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制度、資源和技術,長期中的經濟增長是一個穩定的趨勢,稱為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充分就業的國內生產總值。短期中的經濟狀況取決於總需求,經濟周期是短期經濟圍繞這種長期趨勢的變動,或者說短期經濟與長期趨勢的背離。如果把各年的經濟狀況用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來表示,長期的趨勢用潛在的或充分就業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表示,經濟周期就是這兩種國內生產總值的背離。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否定了把經濟分為長期與短期的說法,他們認為,在長期和短期中決定經濟的因素是相同的,既有總供給又有總需求。因此,人為地把經濟分為長期與短期是無意義的。由此出發,經濟周期並不是短期經濟與長期趨勢的背離,即不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與潛在的或充分就業的國內生產總值的背離,經濟周期本身就是經濟趨勢或者潛在的或充分就業的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並不存在與長期趨勢不同的短期經濟背離。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有經濟增長理論與經濟周期理論之分,前者研究長期問題,後者研究短期問題,但在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中,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是一個問題。所以,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實際上並不僅僅是經濟周期理論,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觀經濟理論。
2、經濟周期的原因
經濟周期的原因一直是經濟學家研究的中心,到現在為止已有幾十種理論之多。這些理論大體可分為內生論和外生論。內生論認為,經濟周期產生於經濟體系內的原因。外生論認為,經濟周期產生於經濟體系外的原因。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屬於內生論,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屬於外生論。凱恩斯主義各派盡管對經濟周期原因的解釋並不完全相同,但都認為經濟周期表明市場調節的不完善性。這就是說,在短期中如果僅僅依靠市場調節,出現周期性波動就是必然的。因此,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本來所固有的,依靠市場機制不可能消除或減緩,或者說,經濟周期源於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真實經濟周期理論認為,市場機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長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發地使經濟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經濟周期源於經濟體系之外的一些真實因素的沖擊,這種沖擊稱為外部沖擊,引起這種沖擊的是一些實實在在的真實因素,因此這種理論稱為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市場經濟無法預測這些因素的變動與出現,也無法自發地迅速作出反應,因而經濟中發生周期性波動,這些沖擊經濟的因素不產生於經濟體系之內,與市場機制無關。所以,真實經濟周期理論是典型的外因論。真實經濟周期理論把引起經濟周期的外部沖擊分為引起總供給變動的「供給沖擊」和引起總需求變動的「需求沖擊」。這兩種沖擊又有引起有利作用、刺激經濟繁榮的「正沖擊」,又有引起不利作用、導致經濟衰退的「負沖擊」。有利的沖擊比如技術進步,這種沖擊刺激了投資需求;不利的沖擊比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對供給有不利影響。國內外發生的各種事件都可以成為對經濟大大小小的外部沖擊。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技術進步,在引起經濟波動的外部沖擊中,技術進步佔2/3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真實經濟周期理論把政府宏觀經濟政策也作為引起經濟波動的外部沖擊之一。
外部沖擊如何引起經濟周期呢?我們以技術進步來說明,假定一個經濟處於正常的運行之中,這時出現了重大的技術突破,如網路的出現,這種技術突破引起對新技術的投資迅速增加,這就帶動了整個經濟迅速發展,引起經濟繁榮,技術是決定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這種繁榮並不是對經濟長期趨勢的背離,而是經濟能力本身的提高。但新技術突破不會一個接一個,當這次新技術突破引起的投資熱過去之後,經濟又趨於平靜,這種平靜也不是低於長期趨勢,而是一種新的長期趨勢。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與以後的衰退證明了這種理論。經濟中這種大大小小作用不同的外部沖擊無時不有,所以,經濟的波動也是正常的,並非由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
3、穩定經濟的政策
對經濟周期原因的不同理論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穩定經濟政策,凱恩斯主義各派在政策上也不無分歧,但都堅持短期宏觀經濟需要穩定,也可以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來實現穩定。所以,他們都主張國家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干預經濟,國家干預是他們的基本特點。真實經濟周期理論認為,既然經濟周期並不是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無須用國家的政策去干預市場機制,只要依靠市場機制經濟就可以自發地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它們說明了由外部沖擊引起的周期性波動不可能由政府政策來穩定,而要依靠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來穩定。只有市場機制才會對經濟波動作出自發而迅速的反應,使經濟恢復均衡。比如,技術突破引起的投資熱帶動了整個經濟繁榮,這時資源緊張會引起價格上升,價格上升就可以抑制過熱的經濟,使之恢復正常狀態。市場機制的這種調節是反時的,經濟不會大起大落。相反,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往往是滯後的,由於政府不可能作出正確的經濟預測,政策本身的作用有滯後性,加之政府政策難免受利益集團的影響。決策者信息不充分,對經濟運行的了解有限,政策不可能像決策者所預期的那樣起到穩定作用。宏觀政策的失誤往往作為一種不利的外部沖擊而加劇了經濟的不穩定性。而且,政策限制了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用政府幹預代替市場機制的結果,是破壞了經濟穩定和經濟本身自發調節的功能。 通貨膨脹作為貨幣供應量過剩的結果對於經濟,特別是成長率具有重大影響。為了說明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的關系,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率、失業率(包括官方失業率U1數據和根據就業率計算出來的真實失業率U2)的歷史數據將作為分析的對象。數據系列將涵蓋繁榮的1920年代、大蕭條的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濟擴張期、滯脹的1970年代以及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成長期。由於經濟本身具有周期性,一個足夠長的數據系列是避免系統性偏差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為什麼要採用美國歷史數據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當然是美國歷史數據的相對可靠性。再者,美國在西方經濟中的領導地位使其免受外來因子的干擾。在所有這些方面,其他國家的數據是難以匹敵的。在二十世紀的上半葉,美國經濟在擴張與收縮之間大幅度振動(圖1)。到了下半葉,振幅明顯減小,而通貨膨脹則成為經常性的特徵,並在各種線性與非線性回歸分析中表現出來。與此同時,U2則自從1947年的勞工部開始統計以來呈現持續的下降趨勢。為了系統地分析通貨膨脹率與GDP增長率的關系,通貨膨脹率系列與GDP增長率系列在不同的對應位置作線性回歸並得出斜率與回歸系數(R)的平方,這兩個數據被用於對時間作圖(圖2A)。總的來說,線性相關性較弱,但可以看出兩者在-3至-1年之間的正相關性(-3年的α≈0.05)和在1-4年區間的負相關性。也就是說,GDP上升領先於通貨膨脹三年,而後者領先於GDP下降一年。如果在分析中使用GNP代替GDP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果。上述結果可以與以下兩種可能性相容:(1)高增長-高通貨膨脹-低增長;(2)低增長-低通貨膨脹-高增長。為了對於上述兩種可能性進行驗證,必須對於通貨膨脹時期和通貨緊縮區別對待。因此,分別對於兩個時期的歷史數據作回歸分析。
首先,是1927-1940年間的通貨緊縮和蕭條時期(圖2B)。1920年代早期的通貨緊縮時期沒有被包括進去是為了防止1910年代的通貨膨脹的任何潛在的滯後影響干擾分析結果。分析結果在-1至+1年間顯示顯著的正相關性(α0.05)。顯然,經濟衰退與通貨緊縮並存,兩者領先於成長3-4年。這一結果支持低增長-低通貨膨脹-高增長的推理。
其次,是1941-1999年間的成長與通貨膨脹時期(圖2C),兩種的速率都比較低。在-1至+1年間,通貨膨脹率與GDP增長率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性(α50%),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亞;其餘16個屬於中、低通貨膨脹率組,包括德國、埃及、西班牙、法國、伊朗、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國。在這里,標準是選擇各個大陸具有代表性的經濟體。某些大經濟體由於缺乏可靠的數據而被排除在外。
對於這兩組數據做線性回歸得到不同的結果(圖2D,2E)。中、低通貨膨脹率組顯示通貨膨脹率與GDP成長率自0年開始的負相關性,其峰值在1年(α0.05)。由此可見,U2下降領先於通貨膨脹,後者領先於U1的增加2-3年和7年,而U1增加之後1-2年都會有U2的下降。這里能夠導出的一般推理是「失業率持續下降-通貨膨脹-U1增加-U2減少」。如果從上述推理要作出因果關系的假設,首先可以認為失業率持續下降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其次,通貨膨脹可能造成中下階層的經濟困難,迫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勞動力市場中來,從而增加失業率U1。應該注意的是U1的增加是有滯後的,所以與GDP下降的即時效應不是同時的。換句話說,U1增加不是發生在衰退早期,而是發生在衰退之後的復甦時期。當U1下降到正常范圍的時候,U2就降低了,說明全社會的就業率提高了。所以,通貨膨脹本身並不刺激就業,而是通過增加生活費用來迫使非就業人口在衰退之後的復甦時期參與市場。
第一部分未能解釋如何從經濟增長過渡到通貨膨脹,而這一環節恰好可以通過失業率持續下降引發通貨膨脹而得到解釋。從經濟衰退過渡到通貨膨脹降低存在兩種途經,即失業率增加和工資下降。對於U2的分析表明衰退早期的失業率只是略有上升,沒有顯著意義,說明工資下降可能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貨膨脹時期的一個經濟周期可以被假設為以下事件系列:(1)經濟增長使更多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U1增加);(2)更多的人就業導致失業率U2持續下降;(3)U2持續下降最終引發通貨膨脹率上升;(4)通貨膨脹率上升在短時間內引發經濟衰退;(5)經濟衰退減低工資以及就業率;(6)低工資以及低就業率減低通貨膨脹率;(7)低通貨膨脹率有利於經濟增長。在這一系列事件中,通貨膨脹率的改變與經濟增長率的改變是緊密相連的兩個事件。可見通貨膨脹在經濟周期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對於通貨緊縮時期,GDP數據上述假設相容,但由於就業數據的缺乏,目前尚無法驗證上述假設是否適用。
在各種與通貨膨脹相關的現象中,經濟增長率的下降是關系最為密切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解釋通貨膨脹帶來經濟衰退?首先,通貨膨脹減少了可用於再生產的資本存量,其結果要麼是減少生產,要麼是增加借貸以維持再生產水平。在宏觀水平上,兩種效應必然同時存在。後者將增加對於金錢的需求和價格,使利率上升。
其次,通貨膨脹減少儲蓄的本金和實際利率,從而減少儲蓄的慾望。盡管利率隨著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往往不足以彌補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美國1970年代的情況便是如此。通貨膨脹也同樣影響到股東的增值與紅利。在通貨膨脹期間,小投資者的回報在扣除稅收之後往往成為負數。在這種環境中,超前消費變成一種時尚,銀行的壞帳會增加。這是一種中長期的現象。由於國內資本形成途徑受阻,通貨膨脹必然增加對於外國資本的依賴性。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很可能觸發貨幣貶值,造成資本外流、資金短缺,促使利率進一步上升。當利率上升和銀行壞帳的增加達到一定程度時,經濟衰退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上述分析預期利率上升與兩個因子相關聯:(1)短期資本存量的減少;(2)中長期儲蓄的減少以及資本外流。於是,通貨膨脹造成的利率上升是短期現象與中長期現象的加成。這一預期已經為美國通貨膨脹率與貸款利率在-1至8年的正相關性(α<0.01)所證實(圖4A)。顯然,在0-1年的峰值反映了短期效應,而其後的長尾反映了中長期效應。此外,美國通貨膨脹率與一年期國債利率也具有類似的正相關性。利率改變對於GDP增長率具有即時的影響,正如預期的那樣。美國貸款利率與GDP增長率的負相關性顯示於在0年(α<0.01)和1年(α<0.05),正相關性顯示於3-4年(α<0.05)(圖4B)。美國一年期國債利率與GDP增長率也顯示類似的關系。以上定量分析充分證明了本文對於通貨膨脹在經濟周期中的兩種作用機制的理論推理。
有人以為通貨膨脹可以鼓勵消費而達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其實,這種刺激是通過減少儲蓄率而達到的。應該認識到儲蓄並不意味著資本停止循環,而是減少消費以擴大再生產(包括基本建設、教育、研發的費用),資本始終沒有停止流動。減少儲蓄絲毫不會增加社會的總需求量,而僅僅改變其消費方式。當然,儲蓄率不是越高越好,但美國社會長期依賴日本和中國的儲蓄來填補其預算赤字,其自身儲蓄率過低則是毫無疑問的。通貨膨脹可以減輕政府和企業的債務負擔倒是一點不假。但這種好處是短期的。隨著儲蓄的減少和利率的上升,長期經濟增長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國,這種負面影響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雖然已經相當明顯,但問題尚不十分嚴重。這是因為美元最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和美國最為世界經濟體系中心的地位決定了資本向美國集中的傾向,抑制了利率的上升,其它國家決不可能效仿美國的榜樣。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通貨膨脹必然改變整個社會的消費模式。長期來看,通貨膨脹必然減少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從而減少對於消費品的需求和儲蓄。某些美國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不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力,因為工資是與物價指數掛鉤的。然而,掛鉤不是普遍的,況且銀行儲蓄的下降無論如何不可能掛鉤,兩者對於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均有影響。通貨膨脹說到底是財富從民間向政府的再分配過程,相當於一種稅收。既然是稅收,就不可能不影響民間的購買力和需求。除此之外,通貨膨脹也可以被僱主用於抵消工資的增長,是一種劫貧濟富的方式。這里的所謂貧者主要不是指赤貧者,而是廣大中下階層。所以,通貨膨脹必然使消費品市場特別是基本消費品市場疲軟。但是社會總需求量確實可以不受影響,民間的購買力減低可以被政府購買力的增加所抵消,社會中下層的購買力減低可以被上層購買力的增加所抵消,盡管這是一種不同的需求。
美國的通貨膨脹在世界上具有特別的意義。今天的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代替黃金作為儲備,所以這個體系可以稱之為美元標准。這種情況與十九世紀英鎊的統治地位相類似,但又有所差別:美元與過去的強勢貨幣不同,它已經無法按固定牌價轉換為黃金。美元僅僅是一種法定貨幣,其幣值很容易在貨幣市場上被高估,而且這種情況早已發生。說美元被高估有兩條證據。首先,聯合國公布的PPP比例顯示美元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被高估。其次,美元大量持續地流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邊緣國這一事實無疑是Gresham定理無處不在的體現。美元在邊緣國比在中心國身價更高,所以流向邊緣國。這種單向流動不會因為達到平衡點而終止,因為紙幣的供應量可以無限增大,同時又完全符合美國的短期利益。美國以印刷的紙張換取其它國家的產品和服務,而其它國家接受這種交換因為他們以為美元是一種保值的手段。當然,這一過程不可能永遠地延續下去。英鎊在四個世紀之內貶值了三個半數量級,從而沿著通貨膨脹的路子完成了自我毀滅。美元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也已經貶值了一個半數量級。如果美元要避免英鎊的厄運,美國必須採取負責任的財經政策,放棄那種以通貨膨脹來消滅債務和增加稅收的如意算盤。不過,在國債利息佔用財政支出一半的時代,採取負責任的財經政策對於白宮的主人來說是個難以想像的挑戰。某些美國經濟學家宣稱只要國債與GDP的比值不增加,國債不會成為問題。這種思維的背謬在於它一旦被各主要經濟體所接受,整個體系就會進入赤字預算年代,到那時就沒有人能夠出來填補赤字,最終導致國際金融體系的崩潰。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通貨膨脹一直在統治世界經濟。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都樂於以凱恩斯療法對付經濟衰退,盡管凱恩斯主義在理論界早已風光不在。這種情況大概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膨脹的誘惑力可以從幾個方面得到解釋。一是通貨膨脹增加財政收入而不必增稅。二是通貨膨脹減輕債務負擔,西方各國政府往往是國內最大的債務人。三是通貨膨脹對於富人有利,因為在西方國家富人總是超前消費的主力軍,也是主要的債務人群體。最後一點是因為採用大量注入資金的方式挽救危機中的大銀行和資本市場,加重通貨膨脹。不久前美國及西方各國對次級房屋貸款危機的處理就是沿用了這個老辦法。這種注資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危機,但卻造成長期的停滯,因為經濟錯位無法得到矯正。總之,只要權宜之計仍然成為治國的方略,通貨膨脹就會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而美元的下滑軌跡也不會改變。

❾ 求2010年5月的gdp,cpi,ppi,pmi,失業率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等指標及走勢特徵

GDP最小統計時間是季度,所以沒有月度數據
CPI 103.1%
PPI 107.1%
PMI 製造業53.9%
1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2.25% 貸款利率5.31%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大型金融機構17.00% 中小金融機構13.50%

查看數據可以到統計局看 東方財富網的數據頻道也可以
都可以看到走勢特徵

❿ 求2010年5月的gdp,cpi,ppi,pmi,失業率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等指標及走勢特徵

GDP最小統計時間是季度,所以沒有月度數據
CPI 103.1%
PPI 107.1%
PMI 製造業53.9%
1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2.25% 貸款利率5.31%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大型金融機構17.00% 中小金融機構13.50%

TIPS:可以到國家統計局 、東方財富網的數據頻道也可以都可以看到走勢特徵

閱讀全文

與一年期貸款利率和gdp增長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要服務密碼的貸款小額貸款 瀏覽:765
農村公積金貸款利率 瀏覽:367
打電話讓人貸款的工作靠譜么 瀏覽:100
網上貸款的結清證明怎麼開 瀏覽:314
優信貸款車還完能過戶嗎 瀏覽:558
農戶小額貸款現狀分析 瀏覽:982
徵信逾期有擔保人可以貸款嗎 瀏覽:183
手機如何退出下載的貸款app 瀏覽:985
網上貸款逾期會上徵信記錄嗎 瀏覽:526
貸款買二手房過戶之後多久拿房產證 瀏覽:122
手機速度擼出錢的貸款 瀏覽:248
瓜子二手車貸款銀行流水 瀏覽:548
貸款不能償還擔保人 瀏覽:835
哈爾濱銀行神燈抵押貸款面簽 瀏覽:159
公司貸款法人和股東有限責任 瀏覽:549
上海銀行的貸款合同 瀏覽:521
上海徽遠投資貸款 瀏覽:475
公積金貸款工作後幾年可以貸款買房嗎 瀏覽:658
衡陽把房子抵押貸款利率多少錢 瀏覽:948
招商銀行貸款需要的資料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