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貸一年沒下來正常嗎
一般來說是正常的,只要不是您徵信有問題就是正常的。
房屋貸款,也被稱為房屋抵押貸款, 是由購房者向貸款銀行填報房屋抵押貸款的申請表,並提供合法文件如身份證、收入證明、房屋買賣合同、擔保書等所規定必須提交的證明文件,貸款銀行經過審查合格,向購房者承諾貸款,並根據購房者提供的房屋買賣合同和銀行與購房者所訂立的抵押貸款合同,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和公證,銀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把所貸出的資金直接劃入售房單位在該行的帳戶上。
拓展資料:
貸款的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二手房公積金貸款不超過15年;貸款額度是房屋評估值的70%;貸款利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執行,基準年利率根據貸款年限有所變化,以下是2013年最新貸款利率表,(各銀行根據房屋情況利率有所上浮)。
貸款利息常識
(一)人民幣業務的利率換算公式為(註:存貸通用):
1,日利率(0/000)=年利率(%)÷360=月利率(‰)÷30
2,月利率(‰)=年利率(%)÷12
(二)銀行可採用積數計息法和逐筆計息法計算利息。
1,積數計息法按實際天數每日累計賬戶余額,以累計積數乘以日利率計算利息。計息公式為:
利息=累計計息積數×日利率,其中累計計息積數=每日余額合計數。
2,逐筆計息法按預先確定的計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貸款期限逐筆計算利息,具體有三:
計息期為整年(月)的,計息公式為:
①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
計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頭天數的,計息公式為:
②利息=本金×年(月)數×年(月)利率+本金×零頭天數×日利率
同時,銀行可選擇將計息期全部化為實際天數計算利息,即每年為365天(閏年366天),每月為當月公歷實際天數,計息公式為:
② 怎麼樣看待貸款買房這件事情是虧了還是賺了
你好,貸款買房是花明天的錢,當然劃算。在持續通貨膨脹的中國,貸款尤其劃算,當然前提是貸款規模不能超過自己的收入能力。當初八零年代的萬元戶是多麼的富裕,那個萬元是多麼的遙不可及,很多人一輩子根本不敢想能掙到一萬元。當時的購買力是多麼的強大,以當時的生活,一萬元一輩子就用不完了,如果當時有兩個萬元戶,一個買了資產還貸款了,一個存銀行了,十年二十年以後一個還是富人,一個已經是窮人了。
今天人人羨慕的千萬富翁,就是當時人人羨慕的萬元戶,今天看起來不少的一萬元,就是當時看起來還不少的十塊錢。十幾年前貸款每月還一千就很高了,因為當時很多人工資才幾百,今天貸款每月還一萬有點高,十幾年後掃地的每月都拿一萬的工資。貸款的賺的是別人的錢,銀行也賺的是別人的錢,政府稀釋那些老百姓的財富,倒霉的是買人壽保險的人,看起來二十年後能收益二百萬,現在感覺很多,那時候二百萬只夠吃一頓飯的。望採納!
③ 買房的貸款時間是否是越長越好
貸款時間長一點還是短一點?建議當然越長越有利。
雖然貸款30年,利息會更高,但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等因素,越往後,同樣數字的錢,其價值是不斷縮水的。因此,選擇貸款時間越長越好。
因為通貨膨脹的因素,實際找銀行借錢,本金不變,而利息是變化的。同樣是70萬元,每一年的支付能力是不一樣的。就好像20年前欠銀行5萬元貸款,每個月幾百元的按揭覺得壓力很大,但到現在可能就是一餐飯而已。因此,還款時限越長越好。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渠道,在房貸利率較高的情況下,貸款時間太長,支付的利息也很高,還不如貸款時間短一點,平時咬咬牙也就過去了。值得一提的是,還款的前幾年,主要在還利息,如果有提前還貸的打算,還是選等額本金還款的方式劃算,可以多省點利息。
申請房貸時,貸款期限也是讓購房者比較糾結的問題,因為不知道房貸期限長好還是短好。對於上述問題,需因人而異。如果借款人的收入相對較高,還完月供後完全不影響正常生活,那麼可以選擇短期限貸款,這樣可以節省不少貸款利息;如果借款人收入一般,或是家庭開銷較大,那麼最好選擇長期限貸款,這樣雖然需要多支付一些利息,但生活壓力沒有那麼大。
④ 貸款買房是賺還是虧
對於房屋價格的問題,大家一定要注意多留意一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房屋的價格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購買房屋還是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購買時機,避免自己買房後虧掉。
說到房屋價格的問題,相信不少的朋友們都是比較糾結的,如果房屋價格上漲不少的朋友們會覺得購房有壓力,但是如果房屋價格下跌的話,不少的朋友們又不敢購買房子,擔心自己購買之後虧掉。房價只是暫時下跌?聽專家從長遠分析,買房怎麼可能會虧?下面我們來聽專家分析一下吧。
一、現在買房會虧嗎?
房價下跌在當前看來還是很難一遇的。但是多年前還是有不少地方出現過不同程度的下跌的。比如政策性的下跌,政策性的就是調控所致,大多是因為當時的購房信念沒有現在堅定。所以導致了房價沒有把握住。還有就是溫州早年的房價下跌,溫州作為全國最有名的炒房團自然也不會放過當地的房產。所以溫州的房價就在自己的手中炒跌過,過了這些年的恢復之後溫州的房價也已經漲了回來現在還在繼續上漲。那麼當初的人虧了嗎?長遠來看一定是不會虧的。
樓市的崩塌多是因為樓市當中的泡沫過多引起的,而泡沫也是因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輕松的購房環境導致的。香港在回歸前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當時房價暴跌後的香港大跌70%很多人被房子害慘了,有人堅持著還貸,有人債台高築選擇了放棄,但是這些年來香港的房價還是保持住了增長的趨勢,現在已經漲回了當初的巔峰水平,也保持著近乎全球最高的房價。那麼當時堅持的人虧了嗎?看看現在香港的房價怎麼能虧呢?
所以說,這些例子告訴我們樓市下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早早買房子。當然很多人會說我可以低位抄底啊,說的沒錯就怕你到時候沒那個勇氣。因為你在房價漲的時候都沒勇氣買,跌的時候你還敢出手瞧把你能的。
⑤ 貸款買房最終是賺了還是虧了
按所述的話是賺的。
原本是5000/平的,現在是8000/平了,價格漲這么多了,當然是賺了。
手續稅收不算,其實還需考慮利息,也可以不考慮這點。
針對這處房屋的話,本50萬,賺了約30萬吧。
⑥ 為何房價不漲,買房就是在虧錢
為何房價不漲買房就是虧錢進入今年一季度後,國內房地產市場有回暖趨勢,從4月份開始,全國各地「因城施策」,相繼推出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而到了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再次強調了「房子是用來居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理念。目前,全國房價總體走勢比較平穩,並沒有出現大漲大跌的情況。
但是,即使房價不漲也不跌,保持現在這種平穩的狀態,這對於購房者來說也是如坐針氈,心急火燎,因為,房價停止上漲,購房者會覺得是在虧錢呢。
首先,很少有人買房全款支付的,買房貸款是有成本的,通常一套貸款100萬的房子,一年要支付給銀行的房貸利息是6萬。這意味著,房價每年要漲20-30%,購房者才有贏利,如果房價不漲,那購房者反過來要面臨利息的損失。這對於自住性購房者來說問題也不大,房子反正是自住的。但是對於投機炒房者來說,短期還能扛是住,長期虧損肯定是承受不了的。
再者,若是現在房價停止上漲,投機功能就會喪失,那就要看投資性購房的租售比是否劃算。現在上海房產動輒六七百萬/套,而房子的年租金不超過10萬,這意味著投資購房者要60至70年後才能收回成本。而現在即使把錢存銀行定期存款,利息也有2.5%,這意味著存錢40年可收回本錢。顯然,現在買房的投資回報率,還不如把錢存銀行或去購買諸如預定利率在4.025的年金產品。
再次,房價不漲就相當於下跌,更何況房價不漲不跌的僵持狀態不可能長期保持,總會有方向性選擇。實際上,如果房價停止上漲,而通脹率卻每年以3%以上速度上漲,再加上購房者每年至少5%以上房貸利息支出。就算房價原地踏步,購房者的損失也會達到8%以上。所以,在目前國內貨幣寬松,通脹抬頭的情況下,房價不漲就等同於持房者的房產在貶值。
最後,房價不漲,即使是原地踏步,但是房屋的維修、物業的管理也要算在購房者的頭上。此外,房價不漲,但是固定資產是會折舊的(因為國內商品房壽命一般不超過30年),如果房價不漲,房子又要逐步折舊,那對於購房者來說肯定是虧錢的。
只有買房後,房價出現大漲,才會對所有購房者是利好。而一旦房價下跌,甚至只要走平,投機性購房者就會受不了,因為從房價不漲,貸款還是要有成本的。而且,通脹照樣會導致房價貶值、商品房仍要折舊。同時,房價不漲既會打擊炒房者的信心,也會讓投資購房者承擔購房損失。現在的購房者只能期盼房價年年上漲,這樣房子才能升值,而一旦不漲,則會對購房者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噩夢。
⑦ 房貸一年沒交會有什麼後果
1、浪費首付,貸款買房出現斷供,等於拖欠了銀行的錢,銀行是有權利收回房子,拿去拍賣償還貸款的,房子還會低價拍賣,斷供後首付款就相當於白交,不僅如此,中介費、房產交易稅費等購房支付也是白費了;2、影響信用,斷供會嚴重影響日後貸款,甚至會被拉入徵信黑名單,出行都會受到限制,不能購買各種車票。
⑧ 貸款買房,房價不上漲不就等於虧損嗎
你要是投資用是虧得,但是你可以出租呀,如果是剛需就不要什麼漲不漲
⑨ 貸款買房2年之後賣了會不會虧本
肯定虧,一是房價降了,二是房貸頭兩年還的大部分是利息。不過,從長計議也不虧,因為房價還要降。
⑩ 貸款買房如果房價沒漲,賣掉是不是賠了利息
大家都了解,在房地產業迅速發展趨勢的這二十年,全國各地平均房價從2000元上下增長到近萬余元,上漲幅度達到4、5倍。應當說,許多家中都嘗到房地產升值產生的好處。但是,這還僅僅平均房價,因為每一個大城市的房地產業自然環境不一樣,因此假如獨立看一二線城市,房子價格上漲幅度則要更加顯著,例如像深圳市、上海市等一二線城市廣泛都是在10倍之上。因而,房地產業的造福作用早已無需多言了。當然,也正是如此,中國人針對購房這件事情一直全是樂在其中,並且無論是項目投資客或是剛性需求族,購房後都是會一直盯住房子價格,希望房子價格可以一直增長,因此有時房地產業逐漸變成了一場金融業手機游戲。
根據之上剖析可以看出,針對這套房屋來講,5年後售出,假如要想「保底」,房子價格最少要做到每平方米2040零元,與5年前對比,房子價格每平方米必須 增長5400元,換句話說,全國房價上漲室內空間最少必須 做到36%才能夠 「保底」。當然,這僅僅一種比較含糊的優化演算法,也有別的許多零碎的開支沒有測算以內,買房者作為參照就可以。假如的確考慮到買房,還可以融合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測算一下,進而保證心裡有數。終究,僅有購房前多放在心上,購房後才可以更放心。
除此之外,還必須 提示買房者一點,伴隨著房地產業局勢的轉變,今日早已不一樣過去,如今購房,比房子價格跌漲還必須 關心的是房屋的流通性。
公布數據信息表明,現階段在我國城區平均居住面積早已做到了40平方米,因此與二十年前對比,早就道別了住宅不夠的時期,房屋也不會再是稀有品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產業逐漸分裂的大環境下,針對人口數量誘惑力不夠乃至不斷排出,及其產業布局比較落伍的小城市而言,伴隨著房產金融特性進一步脫離,除開自住之外,這兒的房屋基本上沒有別的很大的發展潛力。因而,假如自住當然可以購房,但如果是項目投資,一旦弄錯了大城市,買不對新樓盤,那麼很有可能遭遇供不應求乃至賣不出去的局勢,這種全是將來買房者必須 注意的。
總得來說,樓市行情已變,「閉上眼購房」,「只賺不賠」通通變成 了過去式,因此買房者也千萬別懷著過去的心理狀態對待房地產業的邁向了,認清趨勢,乘勢而上才算是最好是的挑選。對於此事,你們怎麼看呢?熱烈歡迎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