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行業現在好做嗎就目前的權情報情況來說,行嗎
這個可以參考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艾媒報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業洞察月度報告》,裡面提到:
2019年3月,有6條政策信息推動科技金融發展;有10411隻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環比增幅18.79%。銀行方面,多家銀行集中公布2018年業績公告或業績快報,工農中建四大行核心資本穩居中國銀行業之首。電子商務方面,京東和拼多多發布2018年財報;小紅書陷造假風波,稱將推短視頻新產品;唯品會布局線下門店,並關停章魚掌櫃項目;各大銀行拓展電商業務。
2019年3月中國科技金融行業包括政府、銀監會、銀行業協會等多個監管主體在內的動向,共有6條政策信息與科技金融相關,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增長18.79%。具體而言,銀行方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至4.3%;各大行公布的2018業績報告顯示其凈利潤都有所增長,其中,招商銀行凈利潤增長率最高,達14.8%。電子商務方面,淘寶的月活躍用戶數達36843.9萬,遠高於其它購物平台,拼多多和京東相繼發布2018年財務報告。電子支付方面,跨境支付服務商Airwallex獲得一億美元投資,易思匯獲信中利資本一億人民幣投資。
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報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業洞察月度報告》
⑵ 美國次貸危機是什麼時間暴發的
美國次貸危機是2006年暴發的。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也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次貸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買房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
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2)2018年美國消費貸款擴展閱讀:
次貸危機的原因:
一、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歷來重視通過消費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亞當斯密稱「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奢侈消費在表面上促進了生產。
二、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老百姓超前消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態勢。
據統計,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美國的平均小時工資僅僅與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歲男人的收入則比30年前同樣年紀的人,低了12%。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統計表明,這幾十年來美國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收入卻不見增長,與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三、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後,美國一直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推進金融自由化和所謂的金融創新。
例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加恩-聖傑曼儲蓄機構法》,給與儲蓄機構與銀行相似的業務范圍,但卻不受美聯儲的管制。根據該法,儲蓄機構可以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
另外,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了《1987年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等眾多立法,
徹底廢除了1933年《美國銀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基本原則,將銀行業與證券、保險等投資行業的之間的壁壘消除,從而為金融市場的所謂金融創新、金融投機等打開方便之門。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國華爾街的投機氣氛日益濃厚。特別是自90年代末以來,隨著利率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不斷加快,加上彌漫全社會的奢侈消費文化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為普通民眾的借貸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
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對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也造成嚴重影響。
有學者指出,「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產的美國,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美國破產,不僅不能拋棄美國國債等,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美國債務,以確保美國不破產」。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
但由於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借款人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⑶ 美國的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美國銀行類信貸機構信心過度不斷膨脹的後果。銀行為了促進財富增值,不斷降低貸款門檻,對一些原本無法通過貸款評價的收入不穩定或者偏低的人提供了購房為主的諸多消費貸款,即次級的貸款。而這些貸款實行的是浮動利率,即還貸人應償還的利息隨著市面上銀行存貸利率一起變化的。隨著美國表面上房市、金融業的泡沫性繁榮,銀行存貸款利率不斷上浮,於是次級貸款的貸款人無力償還利息,不得不放棄原來貸款購買的房子,也就是斷供。這樣一來,銀行無法收回原本放出的貸款利息本金,又只能得到一棟無人需要的房子。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銀行資金鏈中斷,房市泡沫破滅。三敗俱傷。
美國金融業的搖搖欲墜、房產市場的近乎崩潰,美國經濟迅速衰退,股市狂瀉。美國是目前世界金融體系的中心,而美元是世界貿易的通用貨幣。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被迫為美國買單,受到了巨大影響。
各國的金融都被拖入泥潭,冰島破產,各國股市競相下滑,各國經濟發展縮減甚至進入衰退期。我國也是避無可避的。
我國經濟發展本來是外向型經濟主導的,也就是主要靠著把商品賣到外國來賺取財富。這從我國多年的貿易順差、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就能一窺端倪。但是美國為主的世界各國經濟衰退,導致各國的購買力下降,我國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打擊,資金無法回籠,繼續生產難以為繼,這從我國東南部依靠出口貿易致富的諸多沿海城市裡各類中小企業紛紛裁員、停產就能看出來。
另一方面由於美元貶值,我國存著的大量外匯也在迅速貶值,據說速度達到了一個月消失一座航空母艦等值的價值。這么巨大的外匯儲備變成了雞肋。
另外中國的股市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不過對中國老百姓來說,通貨膨脹的問題得到了緩解,物價開始下跌,倒是件好事。問題是如果物價下跌過快且持續、全面,中國經濟也陷入衰退,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⑷ 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的形成:
首先,資產證券化成功開啟次按市場大門
其次,信用保險成功突破信用瓶頸
再次,眾多實力機構進入圍獵美次按市場
第四,流動性過剩使得次按市場近乎瘋狂
第五,欺騙和瀆職給本已瘋狂的次按市場火上澆油
第六,官方縱容使得次按泡沫愈吹愈大.
【次貸危機】
釋義:① 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典故: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例句:次貸危機重創全球股市,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關聯詞:信用體系 抵押貸款
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
1.次貸危機的概念
次貸危機: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2.次貸危機的爆發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3.次貸危機的發展
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地產業低迷時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案。
6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兩只基金,傳出因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出現虧損的消息。
7月,標普和穆迪兩家信用評級機構分別下調了612種和399種抵押貸款債券的信用等級。
8月,為了防止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引發嚴重的金融市場動盪,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亞央行等向市場注入資金。
9月,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機構諾森羅克銀行,因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出現融資困難,該銀行遭遇擠兌風潮。
10月,美林證券財報稱,第三季度由於在次貸相關領域遭受約80億美元損失。美林證券CEO斯坦·奧尼爾隨後辭職。
11月,阿聯酋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管理局將投資75億美元購入花旗集團4.9%的股份,花旗因次貸事件受到重創。
12月,美國財政部表示,美國政府已經與抵押貸款機構就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達成協議,超過200多萬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凍結5年。
12月,美、歐、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將聯手向短期拆借市場注資,以緩解全球性信貸緊縮問題。
4.次貸危機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范圍將有多廣?這是目前世界經濟界和金融界密切關注的問題。從其直接影響來看,首先受到沖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於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其次,今後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於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最後,由於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
這場危機無疑給國內金融業帶來了不少啟示。在金融創新、房貸市場發展和金融監管等方面———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以來,無論從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是美國實體經濟的變化來看,次貸之殤在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不容小覷。對於中國來說,這場風波為我們敲響了居安思危的警鍾。
美國次貸風波中首當其沖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後隱藏的風險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應該關注的問題。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佔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後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於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然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內出現價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遠看銀行系統抵押貸款發放風險亦不可忽視,必須在現階段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
事實上,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就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市場繁榮時期放鬆了貸款條件,推出了前松後緊的貸款產品。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第一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的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第二應該採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
在次貸風波爆發之前,美國經濟已經在高增長率、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的平台上運行了5年多,有關美國房市「高燒不退」的話題更是持續數年。中國與美國房市降溫前的經濟圖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最大警示在於,要警惕為應對經濟周期而制訂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某個特定市場造成的沖擊。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聯儲加息導致房地產市場下滑。當前中國面臨著通貨膨脹加速的情況,如果央行為了遏制通脹壓力而採取大幅提高人民幣貸款利率的對策,那麼就應該警惕兩方面影響:第一是貸款收緊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這可能造成開發商資金斷裂;第二是還款壓力提高對抵押貸款申請者的影響,可能造成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而這兩方面的影響都最終會匯集到商業銀行系統,造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作為抵押品的房地產價值下降,最終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們需要認識中國和美國經濟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異性。美國是一個處於全球體系之下的有著悠久市場經濟歷史的國家,周期性很強,目前正處於本輪經濟周期的繁榮後期。
中國則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即使從改革開放算起到現在也只有30年的歷程,從1992、1993年提出市場經濟到現在更是只有15年歷史。處於這一階段,中國經濟的關鍵詞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資需求大。這是區別於美國經濟接近10年一個周期的重點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國實施房改後,結束了此前多年無住房市場的局面,需求大幅飆升。雖然中國房市也存在投機因素的推動,但需求大而供給有限是促使房價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對於中國房市,政府有調控餘地。
本次美國次貸危機也給中國宏觀調控提出了啟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納入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時的監測對象。因為一旦資產價格通過財富效應或者其他渠道最終影響到總需求或總供給,就會對通貨膨脹率產生影響。即使是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中央銀行,也很有必要把資產價格的漲落作為制訂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第二,進行宏觀調控時必須綜合考慮調控政策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美聯儲連續加息時,可能對房地產市場因此而承擔的壓力重視不夠;第三,政府不要輕易對危機提供救援。危機是對盲目投資和盲目多元化行為的懲罰,如果政府對這種行為提供救援,將會導致道德風險的滋生。本次發達國家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聯手注資,可能會催生下一個泡沫。
⑸ 消費貸款是什麼意思 快來看看你滿足幾個申請條件
一、消費貸款的定義⑹ 美國次貸危機是如何爆發的
原因:
一、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歷來重視通過消費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亞當斯密稱「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奢侈消費在表面上促進了生產。
二、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老百姓超前消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態勢。
據統計,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美國的平均小時工資僅僅與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歲男人的收入則比30年前同樣年紀的人,低了12%。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統計表明,這幾十年來美國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收入卻不見增長,與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三、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後,美國一直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推進金融自由化和所謂的金融創新。
例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加恩-聖傑曼儲蓄機構法》,給與儲蓄機構與銀行相似的業務范圍,但卻不受美聯儲的管制。根據該法,儲蓄機構可以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
(6)2018年美國消費貸款擴展閱讀
中國式次貸危機原因
中國式的次貸危機同美國式的次貸危機從表面形式上看都由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引起的,但是導致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方式和原因卻是大相徑庭的。
因為,美國是相對自由的市場經濟,經濟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所以需要創新金融手段,放寬對購房者的放貸條件,這樣才有更多的人去買房子,開發商才去蓋更多的房子,從而推動美國房地產的發展。
⑺ 到現在為止美國消費貸款余額是多少
美聯儲9月30日表示.8月美國消費貸款余額減少120億美元。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下降5.8%。這是美國消費貸款余額持續第七個...
⑻ 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層次原因
(一)美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周期性波動是次貸危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在經歷2000年至2001年短暫的經濟衰退後,特別是9·11後,美國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促使了美國經濟的連續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至2004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近5年的新高,至4.2%。經濟的持續增長為美國次貸市場迅速膨脹提供了非常優越的宏觀環境。由於人們普遍持經濟增長向好預期,次級抵押貸款經營機構也放鬆了次貸准入標准。經過了一輪經濟的高速增長周期,2004年以後,美國經濟開始步入下滑周期,經濟增長的逆轉帶來了連鎖反應,次級抵押貸款所積累的風險逐步展現,並在世界范圍蔓延。
(二)房地產市場萎縮是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直接誘因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美國房地產持續了十幾年的繁榮,住房銷售量不斷創下新記錄,房價也以每年增幅超過10%的速度攀升,1995年至2006年美國房價翻了一番。受房地產上升態勢影響,美國次貸規模不斷擴大。從2006年中期開始,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降溫,房地產價格出現下滑,2006年三季度至2007年7月,美國房價下跌超過10%,房屋銷售銳減,2007年5月美國成屋待售房屋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超過400萬套。隨著美國房地產形勢逆轉,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開始表現出來。
(三)寬松的市場准入埋下了次貸危機的種子
盡管次級抵押貸款風險較大,但由於收益率較高,受利益驅使,對次貸風險認識不足,同時迫於競爭需要,次貸機構大量發放次級抵押貸款,並且降低了次級房貸准入條件。主要表現為:
1、放貸沖動
2001年至2004年期間,美聯儲實施低利率等政策刺激了房地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美國人的購房熱情不斷升溫,次級抵押貸款成了信用條件達不到優惠級貸款要求的購房者的首要選擇。利益的驅使及放貸機構間競爭的加劇,迫使次級抵押貸款經營機構不得不加快產品創新,催生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一些貸款機構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貸款方式,即不查收入、不查資產,貸款人可以在沒有資金、無需提供任何有關償還能力證明的情況下貸款購房。寬松的貸款資格審核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空前活躍的重要推動力,但也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2、「獵殺」放貸
為了更方便、更快捷地向借款人發放次級貸款,貸款機構或其代理沒有依照美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消費者真實、詳盡地披露有關貸款條款與利率風險的復雜信息,導致眾多對風險認識不足的借款人盲目貸款購房。
3、貸款欺詐
由於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機構寬松的貸款准入條件,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貸款方式,導致貸款欺詐案件時有發生。據有關機構公布的數字,由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報告的「疑似」房貸欺詐案件的數目在2004-2006年間翻了一番。
(四)為追求更多利潤,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對風險把控的不足放大了次貸危機
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放貸機構加快創新推出了多種多樣的高風險次級抵押貸款產品,比如導致次貸危機的主要次貸品種無本金貸款、可調整利率貸款等,這些貸款的共同特點是,在還款的開頭幾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這使得一些本不具備相應經濟實力的中低收入者紛紛貸款購房,但在幾年之後,借款人的每月還款負擔陡然加重,從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後可能無力還款的隱患。不僅如此,受美國經濟增長及人們普遍預期房地產市場向好的影響,作為一種創新的貸款品種,不僅次級抵押貸款本身的風險被忽視,而且在追求更多利益驅使下,美國金融機構又以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創新推出了品種繁多的次貸衍生產品,使次貸機構、次級房貸者、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對沖基金等次級房貸利益鏈條主體捆綁在一起,從而使次貸危機一旦爆發就呈幾何級擴展。
(五)市場利率變化是次貸危機產生的重要推動力量
2001年至2003年,美聯儲將屢次下調聯邦基準利率,並將聯邦基準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一年之久。低利率降低了貸款人的付息成本,大大進發了美國人的購房熱情,刺激了美國次貸市場發展,同時也必然導致美國房地產市場過度投機炒作。從宏觀方面來講,由於資金運用成本過低,流動性泛濫成災,並吹生了美國經濟的泡沫,美聯儲又將聯邦基準利率快速上調,利率的大幅調升不僅使房屋價格深受影響,房屋價格不斷走低,也使大量低收入水平的次級房貸者無力支付不斷增加的貸款本息,次貸違約率不斷攀升。
(六)受技術的限制和利益趨使,資產評級機構不能客觀進行信用及其產品的評級,也是產生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於全球投資者信賴穆迪、標普、惠譽等知名評級機構對次級抵押債券的高質量信用評級,才放心大規模購買此類證券,但實事證明,評級機構給出的信用評級並沒有真實的反映這證券所存在的風險,這裡面也許有技術層面的原因,但實際上,穆迪、標普、惠譽等權威評級機構自始至終都是美國次貸市場的參與者、推動者和直接受益者。數據顯示,與傳統的公司債評級業務相比較,評定同等價值的次級債券,評級公司所得到的費用是前者的兩倍。受利益驅使、技術制約等因素影響,使評級公司不能客觀對次級抵押貸款證券風險做出評價,使得以高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立品能以低風險產品的「外殼」進入資本市場。由於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這種美國發明的、風險嚴重低估的證券化產品,從美國金融體系傳導或轉嫁到國際資本市場。
(七)監管者的失職加劇了次貸危機的形成
如果說次級抵押貸款及其證券化過程的參與者是受利益趨使而忽視風險的話,那麼美國金融部門沒有予以及時監管則是巨大的失職。受制於不幹預市場的傳統,盡管美聯儲等金融監管部門就已經開始注意到貸款標準的放鬆,但美聯儲並沒有及時規範金融機構的某些行為,錯失了防範危機產生的好時機。而且美聯儲還在一邊不斷加息的同時,另一邊卻繼續鼓勵貸款機構開發並銷售多品種次級房貸,直到2007年3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瀕臨破產,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等才對市場進行必要的干預,使更多的貸款公司主動或被迫迅速收縮住房抵押貸款,住房市場需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加劇了次貸危機的形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演變成一次危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