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消費類貸款風險管理

消費類貸款風險管理

發布時間:2023-06-09 17:27:27

❶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的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個人消費信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貨幣貸款。耐用消費品或其他費用支出,是指用於購買那些具有較高價值和普及趨勢的生活消費品,以及用於教育、醫療、旅遊等生活消費方面的較高價值費用的支付。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個人消費貸款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逐年增長,並逐步成為銀行主要的業務和效益來源之一。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的個人消費信貸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但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極為緩慢。1997年我國消費信貸總額為172億元,僅佔全部貸款余額的0.23%。為應對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經濟的不利影響,政府制定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為了啟動民間消費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加大消費信貸的力度。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兩項重要文件:《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和《關於改進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1999年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正式要求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面向廣大城市居民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自1997年以來,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有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國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為3.94萬億元,是1997年的229倍。隨著我國銀行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助學消費貸款、個人旅遊貸款等業務迅速發展,該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2009年一季度末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住房消費信貸余額為3.49萬億元,占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總額的近90%,仍然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主要形式。前幾年,住房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各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而放鬆了發放住房貸款的條件,導致不良貸款率有所增長。從國外經驗來看,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一般是在發放貸款後10年左右中逐步顯現,這使得住房貸款潛在風險不可低估。我國現在的個人房貸余額中,超過80%是2000年以後發放的,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個人房貸風險將有增無減。

個人消費信貸對象涉及不同的個體消費者、經營范圍廣泛、貸款的期限較長、資信調查困難,在一定程度上給銀行帶來了風險隱患。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分析與識別,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二、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成因

消費信貸風險是指銀行消費信貸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性。個人消費信貸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風險隱含其中。對於消費貸款業務來說,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是信用風險,即因個人消費者不能按照與銀行簽訂的協議行事而對銀行信貸資產收益造成的風險。

1、制度方面

(1)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至今尚未建立有關規范消費信貸活動的法律規范,特別是保護銀行債權的法規不健全,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消費信貸期限長,客戶分散,不確定因素多,銀行風險控制難以落實,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進行欺詐。此外,關於抵押物的處理、拍賣等問題,銀行在處置個人抵押財產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市場保障。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變現成本較大,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由於缺少法律規范,個人消費信貸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隨意性很大,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商業銀行難以通過有效的方式來保全自己的消費信貸資產,增大了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

(2)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信用觀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雖然已經建立個人徵信系統並投入使用,但系統內許多個人信息尚未完善。加上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競爭使銀行之間缺乏溝通,從而使得個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夠,信用信息資源無法共享。信息的不對稱又可能致使借款人將貸款惡意挪用,用於經營或投機活動,經營失敗導致貸款償還出現問題。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了個人信用聯合徵信工作,但是上述工作還僅限於金融部門,信用信息也僅限於金融信息,很難實現其他非金融信息的匯總。

2、銀行方面

(1)銀行消費貸款設計欠缺

有的消費貸款種類自身存在較大的先天缺陷,導致貸款風險從一開始就存在。如2000年興起一時的「零首付」個人住房貸款和「零首付」汽車貸款。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明令禁止了這種「零首付」,但無指定用途的所謂綜合消費貸款在貸款設計上也存在問題。這種貸款最高限額50萬元,甚至不受限額,這一設計明顯不是或並非主要是為了借款人消費使用的,更不是為普通消費者著想,它是迎合少數優勢消費群體擴大生產的需要而巧立的名目。

(2)銀行自身管理薄弱

從主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仍舊在一定程度上不太重視信用風險,對各部門、各職員的考核只注重業績而忽視風險和損失,造成損失後也沒有強有力的責任機制予以制約。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基層行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致使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信貸人員素質偏低,工作責任心欠缺。存在著信貸人員貸前調查不深入、貸中審查不嚴、貸後管理不力的鬆懈行為,重貸輕管,重放輕收,崗位責任制沒有落到實處,放鬆了消費信貸資金使用的有效監控。這些都是導致銀行貸款風險顯著增加的原因。

從客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費信貸方面的管理經驗。通常,由於客戶分散,銀行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書面信用材料進行篩查,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簡單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由此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且現階段管理消費信貸業務的規章制度尚不完善,操作手段相對落後,貸後的監督檢查往往跟不上,對消費者個人及其家庭的財務收支缺乏有效的跟蹤、監控機制和經驗。一旦發現風險不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致使消費信貸的潛在風險增大。

3、消費者個人方面

消費者個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消費者行為的不確定性和道德風險的存在。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家庭財產登記制度,居民收入缺乏透明度,銀行無法確切計算和查證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有可能為獲取更多的消費信貸而誇大自己的償還能力,風險完全由銀行承擔。另外,消費者在取得消費信貸之後,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逃避債務,即為道德風險。以助學貸款為例,由於大學生畢業後,社會就業壓力大,人才的流動十分頻繁,原就讀學校找不到人,造成貸款無法歸還,道德風險因素較大。

三、商業銀行防範消費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消費信貸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確保消費信貸市場的有序運行,應該盡快制定和頒布消費信貸法規,明確消費信貸活動中相關主體的職責義務和相關權利,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建立健全消費信貸法規體系,一是盡快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個人消費信貸法》,對與個人信貸有關的問題進行明確規范,充實我國《擔保法》中有關個人消費信貸的條款;二是要用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對消費者失信行為的懲罰辦法,用法律手段規范消費者的借貸行為;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從而分散和共擔個人信用風險。

2、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

個人信用制度的健全將有利於降低消費信貸的交易成本,抑制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是商業銀行進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環節,是商業銀行管理消費信貸風險的起點。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會范圍的個人徵信體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我國個人徵信系統使用尚處於初級階段,仍需不斷完善。應做到及時更新個人金融信息,做到電子化、集中化、及時化;同時,要加快不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國徵信系統信息,實現信息聯網共享,滿足銀行放貸審核的需要。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消費貸款風險的作用。譬如,可以建立信用風險評分系統,通過給個人信用打分,嚴格劃分客戶的信用等級。首先對消費信貸的授信對象進行信用評分;然後再根據消費信貸對象的信用記錄、消費信貸的擔保方式、消費信貸項目等方面的情況對消費信貸授信對象的信用評分進行調整,得出該筆消費信貸業務的信用評分,確定其風險等級;對個人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進行預測,為最後的決策作依據。

3、完善銀行內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必須嚴肅信貸紀律,責任明確到位,一旦出現問題按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貸前要嚴把信貸入口,有規劃地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嚴格規范各環節操作流程。在審核貸款申請時,主要側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個人信用記錄、個人負債比率、個人保險等。抵押擔保並非萬全之策,抵押品也存在風險,要明辨借款人的實際收入水平。貸中,進一步明確各操作崗位的關鍵所在,規范操作,做到任務、許可權和責任的統一。貸後,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後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蹤監控。貸款發放後,銀行要密切關注客戶的還款動態,當有拖延現象時,及時找出原因並採取措施。對於具有還款能力而故意不還者,從信函通知到口頭通知、加收逾期貸款罰息,直至處理抵押物甚至訴諸法律。對於多次惡意拖欠貸款者,要將其列入「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貸款。對於貸款到期潛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應提請公安等有關部門協助查尋。

❷ 我國個人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急!!!!!

風險: 一)信用風險
傳統的信用風險被理解為違約風險,即借款人因為外在或自身的種種原因無力履約的風險。現代意義上的信用風險則主要表現在借款人對借款行為不負責任,沒有按時償還貸款的責任心,或者有意隱瞞真實目的、騙取貸款的欺詐行為。據統計,我國商業銀行每年因客戶的失信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千億。
(二)經營風險
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股票風險、匯率風險等,或者採取不當的經營策略而引發的可能威脅商業銀行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潛在風險等,都可以歸並為經營風險。 在我國,隨著消費信貸的逐年發展,制約該項業務發展的風險也逐步暴露和突出,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消費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借款人風險。由於我國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貨幣化,收入來源多樣化,透明度低,使得實際收入與名義收入差距很大。 而且借款人提供的資料只能表明當期情況,社會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現實又使得未來預期支出變得不可測,很難用科學的評估方法來確認未來的狀況,因而貸款期越長,發生變故的幾率越大。再加上現在社會部門間信息溝通共享渠道不暢,沒有個人信用劣跡的記錄,則無從判斷借款人的資信程度,也沒有個人破產的制度,這給許多信用意識薄弱的借款人留下了可乘之機,因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借款人的多頭貸款、故意不還款或是惡意透支在目前個人信用體制不健全的狀況下使得銀行信息不對稱,防範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
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由消費者和銀行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由於缺乏個人信用制度,銀行在監管客戶的風險防範方面產生難度,信用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制度,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利用徵信系統即個人信用制度,大銀行客戶的違約率可減少41%,小銀行可減少78%,因此我國有必要先在制度上彌補這一空缺。
3.法律風險。國家鼓勵消費信貸開展的政策是明確的,但配套政策、法律法規、行政措施尚未到位,可適用法規不完善。目前,商業銀行主要是依據《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票據法》、《貸款通則》、《經濟合同法》等對消費信貸進行管理,而這些法規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商業銀行與企業的信貸關系,以生產性貸款為約束對象。商業銀行將以生產性貸款為約束對象的政策法規移植到消費信貸的發放與管理上,不可避免產生消費信貸風險防範和抵押物處置上的矛盾。
4.抵押物風險。一般情況下,銀行為確保自身的安全,在對個人發放消費貸款時往往要求提供抵押物。當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時,銀行就應該取得對抵押物的處置權,但抵押物可能會因各種自然、人為災害或周圍經濟、交通環境的變化而造成價格下降或價值滅失。此外,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還不足以保障銀行順利實現對抵押物的處置權,法院往往會從社會安定、和諧的角度考慮,在債務人無力償還貸款時,法院即使做出了判決,也往往難以執行,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信貸風險大大增加。
5.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債權的流動性較差而產生的風險。目前在配套市場條件不健全的情況下,尚缺乏盤活這塊資產的措施。由於目前消費信貸在各銀行所佔比例還較低,且經濟較為疲軟,整個社會資金需求不旺盛,因而銀行資金充裕,流動性風險尚未暴露。但隨著消費信貸的迅猛發展,其比重在銀行資產中的增大,資金「短進長出」的矛盾會日益突出。當經濟高漲,整個社會資金需求旺盛時,若這塊資產還不能盤活,銀行很有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危機,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現狀: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至今,業務范圍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擴大,主要包括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個人住房裝修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存單質押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助學貸款、個人旅遊貸款等業務。有的金融機構還開展了個人小額信用貸款、個人綜合授信額度貸款等業務。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余額為24127億元,是1997年的140.3倍。但在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普遍存在著消費信貸總體規模仍然偏低、消費信貸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貸款占絕對比例的現象。 防範對策

1.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體系。首先,加快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建設的步伐,使其以商業化運作方式收集和使用有關個人信用檔案的信息,同時兼顧公益性,逐步形成擁有全國基礎信用信息資源的大型、綜合性徵信機構和眾多提供信用信息評估等信用增值服務的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專業性徵信機構,形成一個既能充分利用各項資源,發揮規模效益,又能適應不同徵信需求,多層次、多方位的徵信機構體系。其次,應加快全國統一的個人基礎信用信息資料庫的建設。目前,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構建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戰略布局中,可以實行讓一部分條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區先上的政策,先在一些信用消費發展較快的大城市推行個人信用制度,建立類似上海的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然後逐步向其他中小城市推廣,最後形成覆蓋全國的個人徵信網路。第三,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整合協調和掌握各部門的個人信用數據、運用人民銀行的網路形成全國個人徵信的資料庫,由一個專門性的全國個人信用管理局對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定價,產生一個個人信用檔案的管理、查閱、購買信息的服務,從而實現市場化的運作。
2.建立健全消費信貸相關法律體系。一是要將消費信貸列入國家整個法律體系特別是經濟、金融法律體系中,從總體上加以規范和完善,要盡快對《擔保法》、《合同法》、《貸款通則》、《商業銀行法》等相關經濟、金融法規中的有關消費信貸條款進行相應修改、完善和補充,盡量簡化手續、降低費用、放寬條件,使之有利於促進和規范消費信貸的發展。二是要根據消費行為和消費信貸行為的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制度和具體的實施細則,讓居民有參加消費信貸的積極性和還貸的約束性,讓銀行有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動力和責任感,形成「居民對銀行有信心,銀行對居民能放心」的良好格局及「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信用秩序。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抵押貸款擔保制度、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從而分散和共擔個人信用風險。
3.建立有效的內控體系,實行浮動貸款利率。首先,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機構,具體辦理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審批委員會,作為發放消費信貸的最終決策機構,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以便明確職權和責任,防範信貸風險。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制度,從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幾個環節明確職責,規范操作,強化稽核的再檢查和監督。第三,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的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應當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借貸。第四,加強量化考核、質量監測,實行競爭上崗、獎罰分明,完善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信貸管理水平,促進消費信貸規范發展。第五,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利率浮動比率、貸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給商業銀行以更大的餘地,以便商業銀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更好地防範風險。
4.採用科學的信用評分技術。首先,由於專家法評分模型的局限性,就要求商業銀行高度重視個人信貸業務基礎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建庫工作,改進現行的業務系統,加強新受理業務數據錄入完整性、准確性的監控管理,特別是對未獲批準的申請人信息的收集。其次,商業銀行應根據數據資源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開發評分模型。建議對不同的產品設置不同的評分模型,由於目前各項基礎條件較薄弱,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分產品分步推進。最後,必須將信用評分技術用於個人信用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建議國內商業銀行盡快發掘銀行內部貸款賬戶信息,開發欠款催收評分模型、風險預警評分模型等行為評分模型,進一步開發相應的自動化賬戶管理系統、催收管理系統,提高個人貸款貸後風險監測、不良貸款管理的效率。
5.轉變消費觀念,提高信用意識。我國居民長期以來有著「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念,對於「負債消費」還比較陌生。商業銀行應通過多種營銷方式,向消費者大力宣傳消費信貸,並創新服務品種、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培育消費者的信用消費觀念、創造信用消費需求,實現業務發展和觀念轉變的互動,使人們增加安全感,消除後顧之憂,提高即期消費慾望,從而積極使用消費信貸。同時,政府可以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各種媒介,形成強大、廣泛的宣傳和監督系統,提高社會群體的信用意識,以此來推動和保障信用制度的建立。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再造信用的一種手段,而提高整個社會的信用程度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要用信用的約束來促進社會公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國內消費信貸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

❸ 如何實施強大的信貸戰略風險管理

目前,銀行對信貸資產質量要標本兼治,重點需強化前瞻性的信貸戰略布局、嚴防信貸結構性風險、夯實風險管理基礎,走出一條穩健發展的新路子。
一、問題的提出
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仍在不斷攀升,已逼近2%,不良貸款與逾期貸款「剪刀差」還在擴大,潛在風險貸款持續增長。同時,快速處置不良貸款的損失越來越大,處置回收率不斷創出新低,尤其是不良貸款的批量轉讓處置損失巨大,給銀行的經營效益和財務成本帶來較大負擔。簡單地遏制不良貸款,只是延緩或推遲風險暴露,在當期或短期內減緩不良率上升幅度,治標不治本,沒有脫離產生不良貸款的外部環境,消除風險隱患,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貸款產生的內部因素。
宏觀經濟的基本面決定了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基本狀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較大程度上是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反映。盡管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不會立刻反映到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上,但當經濟增長出現較長時間的下行或疲軟態勢,或者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短期內不能得到根本性扭轉,最終會對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造成實質性影響。
按現行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規定,一般是按季結息,融資期限大都是6~12個月或1年期以上。當貸款出現欠息或到期後超過90天不能償還時風險才會暴露,才會被確定為不良貸款。對於一些問題貸款,銀行為保全資產通常還會採取再融資、展期、簽補充協議調整原合同要素等方式來使貸款風險延期暴露。此外,很多潛在風險貸款還要受其它多種因素的影響或觸發才會暴露。因此,從貸款發放到劣變為不良,一般都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過渡期。在經濟增長放緩初期,信貸風險暴露會比較緩慢。但當經濟增長出現持續乏力,不僅新的信貸風險會加速暴露,部分緩釋的信貸風險還會再次向下劣變,累積的潛在風險也會轉為現實的風險,從而使銀行信貸風險暴露顯著加快,貸款劣變率快速攀升,甚至可能持續地超過銀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幅度,嚴重時還會觸發流動性風險。
從目前的態勢分析看,經濟增長放緩的基本要素沒有發生實質性轉變,宏觀經濟運行中各種不確定因素沒有消除,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在繼續累積,持續影響著銀行的信貸經營環境。比如,一些技術含量低、工藝落後、產品缺乏競爭力、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出現停產半停產的在不斷增多。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資產重、負債高,調整轉型難度大,效益下滑的局面可能長期存在。一些傳統的商業模式和實體商場商城,隨著新興市場業態的變化出現了萎縮態勢。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在經濟上行期市場需求大,尚能生存發展,但當經濟波動時就會最先受到沖擊,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且這種情況又會傳導到其上下游領域,致使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現金流不足或斷裂,導致信用風險在客戶、行業、區域等維度呈持續擴散態勢,嚴重影響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此外,交易對手風險、合作機構風險、民間借貸與銀行融資等風險交叉傳染、蔓延擴散,大量外部風險的跨業跨界湧向銀行,成為新的信貸風險源,使得銀行信貸風險管控的難度和復雜性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上升的勢頭將難以遏制。
另一個問題是,銀行信貸經營狀況並沒有隨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進行實質性的調整改善,新增融資的風險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經濟下行,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需求大幅減少,製造業仍在深度去產能過程中,消費只能漸進式增長,出口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短期內很難有大的回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一般都通過發行超短融、短融、中票以及各種企業債來歸還銀行貸款,降低融資成本。這意味著正常經營的企業不僅降低了對銀行貸款的需求,而且還償還了原有的貸款,直接減少了貸款余額。為確保信貸總量不減少、增速不降低,銀行除了要補上企業發債償還的貸款外,還要再尋找新的有融資需求的企業,而這類企業大多是一些經營相對困難、潛在風險較大的企業。也就是說,如果繼續按慣性和傳統方式不進行調整就投放貸款,風險可能會更大。
上述分析表明,當前銀行出現的信貸風險問題主要是受外部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但就銀行自身的反思而言,決不能就此了事,或至多認為是一些分支機構或有關人員不盡職、業務操作不到位所引發的信貸風險,而應從自身風險管理上作深層次分析。這其中有些風險暴露看起來似乎是由外部因素造成,且都有一定的偶然性、突發性,或是某些企業或某類型企業、某些分支機構,或者某個區域等的個案問題,但其實質是一些銀行忽略了對信貸戰略風險的管理。
目前,商業銀行間的新增不良貸款並非呈均衡分布,不良貸款率的差異很大。在同一區域,外部環境相同,有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低,有些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很高;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分支機構也不均衡,有些分支機構不良貸款率高,有些分支機構不良貸款率低。導致這些銀行及分支機構不良貸款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信貸結構的差異。不同的信貸資產分布結構具有不同的風險,若信貸資產在某些風險較高的領域或板塊佔比過大,那麼相應的不良貸款率也就會比較高。如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區域風險,鋼鐵、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風險,銀行信貸產品中的商品融資風險、暗保理風險,以及貸款保證擔保方式中的互保、聯保、關聯擔保風險等。由於信貸資產的背後是信貸客戶,客戶違約便表現為信貸資產劣變。所以銀行間不良貸款的差異,實際上是信貸客戶結構的差異。信貸的客戶結構差異越大,信貸資產質量的差異也越大;並且這種差異大並非短期形成,也不是一兩筆業務就能調整過來的。
所以,評價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不能只看逾期貸款率、不良貸款率,它們只反映當期信貸資產的質量,並不能反映長期的信貸質量。當期的逾期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比較低,不能說明其未來的風險就可控,信貸資產質量就一定好。事實上,只看當期不良貸款率本身也不全面,因為其中包含了核銷處置的因素。要判斷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優劣與穩定,必須深度地分析信貸結構,包括信貸資產的客戶分布結構、行業分布結構、區域分布結構和產品分布結構等,才能搞清楚銀行信貸資產的真實質量及潛在風險,才能更准確地判斷一家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優劣,才能結合外部經濟環境判斷未來貸款劣變壓力的大小。
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銀行間信貸結構的差異實質上是信貸戰略的差異和戰略風險管理的差異。不論是理性的戰略風險防控,還是風險偏好的決策判斷,信貸的戰略風險及其結構性風險必須要事先防範,一旦發生戰略性的風險就很難再進行有效控制。這也是當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有些銀行盡管當期出現了不良貸款率上升,但從信貸戰略風險等長期因素來看,風險仍然可控;有些銀行雖然當期的不良貸款率不高,但從長期的信貸戰略風險等因素看,潛在風險很大且有的已很嚴重,極有可能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強化信貸戰略風險管理
盡管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的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但這並不是說對此銀行就無所作為,只能消極等待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應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抓住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機,加快自身信貸經營的轉型,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標本兼治,切實解決制約和影響信貸風險管理的深層次問題;既要防控和壓降當期的信貸風險,更要強化和完善長期信貸風險的管理,調整和明確信貸戰略,防控好信貸戰略風險,使信貸業務能有一個穩健的長久發展態勢。

所謂信貸戰略風險,是指未來可能出現大面積的、持續性的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極為重大,甚至會導致銀行的破產。信貸戰略風險管理就是要根據外部環境和自身的風險偏好,確定信貸戰略目標和戰略布局,以防控未來宏觀經濟波動可能帶來的戰略性信貸風險。
從信貸戰略層面來分析信貸風險和不良貸款,就不難發現每家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與其信貸戰略及其風險管理密切相關。其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一些銀行事前缺乏明確的信貸戰略、理性的信貸布局和對信貸風險隱患的防控要求,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只為完成當期的經營指標,過多地向某些收益較高領域投放貸款,形成了大量高潛在風險的信貸資產。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便深陷風險持續、大面積暴露的困境。因此,為標本兼治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嚴格防範戰略性信貸風險,商業銀行要在對外部經濟環境和自身信貸經營條件、風險識別能力等有足夠清醒認識的基礎上,本著審慎的風險偏好來制定信貸戰略風險管理規劃,確定信貸總量和結構目標,並做好長期充足的風險損失准備。
銀行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關鍵,一是要明確規定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信貸總量增長,確保風險總量可控。即風險總量與風險准備、財務承受能力相匹配,這是銀行穩健經營的充分體現,更是風險管理的內在要求。倘若信貸業務在短期內發展過快,風險管理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潛在風險就會相應更快地累積。尤其是目前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還未到位,一些新市場尚未形成實際的信貸需求,如果銀行新增信貸總量過多,包括對新客戶的貸款和老客戶的增量貸款,稍有不慎就會順著慣性繼續投向傳統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甚至是一些工藝技術落後、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大、產能過剩嚴重的領域。因為在這些領域,企業經營效益下降、成本上升、資金鏈趨緊,會有較大的融資需求。如果貸款投放過多過快,風險暴露的壓力就會增大,極易導致新的不良貸款。因此,合理適度的信貸總量控制應是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
二是要盡職守住信貸戰略風險底線不動搖、實現信貸戰略目標不動搖。當然守住風險底線也是有成本、有代價的,要盡可能地兼顧短期收益與長期風險、市場機會與風險防控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在宏觀經濟出現波動時,避免發生大面積或板塊式的信貸資產劣變;只有這樣,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性、信貸資產分布的匹配性、客戶風險的可控性、綜合收益的可持續性,才能有基本的保證。
三是要在信貸總量內確定未來的信貸結構目標。信貸結構及各組成板塊的集中度風險防控是信貸戰略風險管理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一方面,要嚴格把控好新增貸款投向結構的度,避免出現結構性或集中度風險。特別是目前投資增速已回落至10%以下,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逐步向投資與消費拉動轉型,銀行也要相應調整信貸戰略,加大消費信貸板塊的投放比重。另一方面,要對存量信貸的客戶、行業、區域、產品等結構及集中度等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的潛在風險及時完善防控措施,並不斷優化調整。
從客戶維度看,信貸客戶的質量結構是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基礎的基礎。客戶的質量好、結構優,就說明銀行長期的信貸資產質量有穩定的基礎。客戶的選擇主要由銀行的風險偏好決定,不同的風險偏好會有不同的客戶選擇。關鍵是銀行的風險識別能力,識別不了實質風險就難以選擇合適的客戶。在實施信貸客戶戰略時,銀行要充分利用數據沉澱和技術處理上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實現對客戶的風險識別和精準選擇,有效預判和控制客戶風險,提高優良客戶佔比,這將成為銀行未來創新和市場競爭的重點。同時,要對識別出來有潛在風險因素的存量客戶,特別是一些體制機制較傳統、缺乏核心競爭力又過度融資的客戶,需要加快退出。小微企業客戶較特殊,不僅要以商業原則來評價其實質風險,對其融資總量要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還要從戰略角度來培育客戶,不能過度強調風險底線而放棄小微企業客戶。
從行業維度看,信貸行業分布對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有很大影響,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發展周期、不同的風險表現,所以行業板塊的布局要與經濟發展及走勢相契合。目前就是要把信貸資源投向新興產業、弱周期行業等長期融資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提高其結構佔比;對嚴重產能過剩、嚴重影響環境安全、工藝技術嚴重落後的行業,要盡快減少信貸總量,降低結構佔比;對周期性較強的行業,要嚴格控制,避免佔比過大。還要關注一些以往盈利較大的行業,這些行業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的投資,但當這種簡單的高盈利模式成為共識時,就會轉變成低收益的行業,風險也會隨之陡升。如果這類行業的融資佔比較高,那麼未來信貸資產劣變的壓力就會較大,因此須抓緊調整壓縮。
從區域維度看,信貸戰略風險管理中,還需關注區域信貸總量與區域GDP的比例關系,該比例過大的區域,潛在的信貸風險也會加大。目前由於投資效率下降,企業的利潤率下降,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的GDP要比過去增加更多的投資,使得信貸總量增速與GDP增速的比率在某些區域快速拉大,同時風險也在快速累積。銀行對各區域的信貸投放,要區別不同情況。對經濟增長過程中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轉型升級比較順利的區域,以及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人口紅利充沛的區域,可繼續保持適度的信貸增長。而產業結構較單一,工業化、城鎮化潛力不大的區域則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窪地,信貸資源投放需審慎把控。如果過多地把信貸資源投向邊際效率較低的區域,那麼未來的區域信貸風險就會加大。
從產品維度看,信貸產品結構也是影響資產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風險較低的融資產品可以保持信貸資產質量穩定,而風險較大的融資產品盡管收益較高,但需審慎,佔比不宜太大。尤其在經濟增速放緩或下行期,一些收益較高的傳統信貸產品不僅風險增大了,市場需求也縮小了,總量應穩步壓縮。同時,應根據市場變化,適時推出新的融資產品,特別是要積極創新,開拓消費貸款市場,推出一些風險可控、適合市場需求的消費類融資產品,提高消費類融資產品的佔比。
三、信貸戰略風險管理實施的必要條件
確定了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目標,並不等於目標的實現,還需要有配套的環境與條件,包括用新理念、新機制、新要求來對信貸戰略風險進行管理。要有防控大板塊、大面積信用風險的預案及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制度。
(一)完善信貸風險管理機制,明確風險管理責任
要實現信貸戰略風險管理所確定的目標,必須完善信貸風險管理運行機制,既防控當期信用風險,還要對戰略風險進行有效防控,並保證客戶服務的高效率。不僅要解決現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層級多、操作流程長等效率問題,更要解決前中後台部門相互制衡異化為風險管理職責不清的機制性問題。
必須明確信貸風險主要是客戶的違約風險,所以信貸風險管理也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來明確部門及員工的崗位職責,落實風險責任,誰管客戶就由誰來承擔風險責任。在整個信用風險管理中,前台市場營銷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營銷客戶、維護客戶關系、全過程管理客戶,並對客戶風險承擔主要責任;中台風險審查部門的獨立審查主要是協助市場營銷部門對客戶風險的識別與防控進行把關,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後台監測監控部門主要責任是統一客戶視圖,對客戶風險進行全方位監控,並及時向市場營銷部門提示在貸前與貸後需關注的客戶風險動向,幫助做好客戶風險控制。通過三個部門的協同配合,形成以市場營銷部門為主體,風險審查部門、風險監控部門為輔佐,互為前提、相互制約、責權統一的風險管理運行機制。只有完善信貸業務各環節中的責任機制、明確各自的職責,才能有效保證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順利推進實施,確保該進入的客戶、行業、區域能高效率地進入,該退出的客戶、行業、區域能有策略地退出。
在現行以區域板塊管理為主、業務條線管理為輔的銀行經營管理體制下,必須明確各信貸業務部門的基本職責是為各級機構的風險決策者提供決策參考依據以及相關政策、產品等服務,主要承擔風險揭示不充分、風險防控或緩釋、政策要求不到位的責任。對客戶的融資業務做還是不做,須由機構負責人決策。因此,各級機構負責人是信貸業務的最終決策者,應承擔風險決策的主要責任。
在明確了責任機制的基礎上,需同步完善責任與權利的匹配機制。市場營銷部門承擔客戶風險的主要責任,就必須給予充分的授權。不僅要有權進行客戶授信及債項業務的盡職調查與日常貸後管理,嚴把客戶真實信貸需求、真實風險緩釋、真實貸款用途,還要負責信貸業務政策指引、客戶或業務准入、貸款定價、產品創新發起等工作,牽頭協調各產品部門及各區域資源的統籌配置和調度,以及對與法人客戶相關的個人業務及其風險開展跨部門延伸營銷管理等。
為提高對客戶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避免分支機構的信貸客戶准入選擇風險、信貸投向偏離信貸戰略目標風險,要相對集中營銷資源,調整營銷方式與策略,對信貸戰略影響較大的板塊、新興業務領域以及個性化需求較強、產品結構復雜、風險防控難度大的業務,要在統一客戶選擇標准、服務標准、風險識別標准、業務操作標准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信貸頂層布局、高層決策的直營機制,提升客戶直營層級。除小額、零售信貸業務外,基層機構主要是對客戶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務,輔助上級行做好客戶營銷工作,以更完整、更專業、更高效地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金融服務,徹底改變現行實際由各基層機構依據當地市場需求決定信貸投向和信貸結構,甚至造成逆向調整的問題。
(二)創新信貸風險管理方式
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不僅要完善責任機制,還要有完善的創新機制,通過創新把有限的資源投到信貸戰略風險管理上。在當前內外部復雜環境下,要保持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只有通過創新轉型,才能激發防控風險的活力,提高風險防控的效率。從理念、布局、管理、方式、產品等角度考慮,信貸戰略風險管理本身就充滿著創新。當所有的創新匯集起來就能形成巨大的創新紅利,表現在信貸戰略風險管理上,就是信貸資產質量長期保持穩定優良態勢,貸款單邊劣變持續減少,潛在信用風險得到有效化解,信貸結構不斷優化,信貸資產收益進一步提升。
一是對部分信貸業務進行標准化運營。即把風險可控、市場潛力大的消費信貸、小額信貸以及其它風險較低的信貸業務進行標准化改造,作為信貸戰略風險管理創新的重點。由於這類業務量大面廣,操作起來費時費力,因此需對現行的信貸業務運營方式進行調整改造。依據這類業務的不同風險特點來設定防控措施和操作流程,利用先進的技術創新業務辦理方式,以提高服務效率並降低風險管理成本。具體來說,就是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採取「數據+模型」的方式,通過網路化、自動化等手段,以純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模型、參數自動篩查或與線下審查結合等進行風險防控措施,實現客戶融資業務自主或半自主辦理。這樣既可方便客戶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辦理融資業務,又可以緩解基層機構大量的業務操作,充分體現小額、風險可控業務走短流程的原則。
二是創新融資業務的組合風險管理。由於傳統的行政化管理體制形成了以單項業務、單一品種為基礎的信貸業務經營和風險管理方式,以及與此相匹配的政策制度,使得銀行在具體信貸業務經營上過於部門化、產品化。不僅客戶的金融需求被人為切割,銀行的一些融資產品也被切割,難以同步交叉銷售,而且對同一客戶的信息、風險防控也被分離不能共享。事實上,對客戶進行某項金融產品的營銷既是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是了解和掌握客戶信息的有效途徑,是風險防控的重要措施。信貸風險管理就應寓於業務發展之中,不能把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截然分離,銀行就是在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其有效的風險管理。因此亟須改革現行的管理體制,改變單一業務管理方式,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實施好客戶戰略。加快實現商行與投行、自營與代理、表內與表外、本幣與外幣、境內與境外等融資業務的整體營銷和綜合金融服務,創新出更多的融資新產品、新方案和新模式,同時可以更完整地了解客戶信息,強化組合風險管理,從信貸戰略上防控客戶風險。
三是拓展融資新領域、防控新風險。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和市場融資需求的變化,按傳統慣性思路看市場,確實找不到合適的信貸市場。昔日旺盛的需求不復存在,普遍的過度融資以及大量的風險暴露已把不多的市場需求掩蓋,所看到的一些需求也大多是風險大、收益低、難管理的業務。因此,要以創新的思路來審視市場、細分市場,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樣就會發現大量的市場機會和融資需求。關鍵是要從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視角來把握新時期的市場特點,藉助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來識別風險、防控風險,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新的產業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風險表現。比如,對信貸戰略結構布局有重要影響的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服務業以及其它各類輕資產領域的融資需求潛力很大,PPP方式下的新項目融資需求也很大。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做,其中的風險又怎麼防控,都需要創新、需要智慧。又如,現在銀行都在想辦法處置不良資產和問題貸款,其實換個思路,把其作為一種資源包裝成一個新產品來經營,就會開拓出一塊新市場。
(三)完善員工行為風險管理
員工行為風險管理是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也是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必要條件,對信貸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管好了員工行為風險,信貸風險也會大幅降低。只講業務風險管理,不進行員工行為風險管理,信貸風險管理也很難真正落實到位。事實上,信貸戰略風險管理就是整體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不只是具體一筆債項業務的風險防範,因此需要全體員工持續盡職努力才能實現。
員工行為風險管理就是要使員工在信貸業務經營的全過程中做到合規、盡職,這也是員工行為風險管理的核心。從目前銀行出現的不良貸款案例分析來看,雖有各種內外部因素,但也不可否認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由於員工不合規、不盡職等行為風險因素造成的,使得一些原本完全可以有效防控的風險未能避免。合規與盡職並非一個層面的事情。合規就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該做就必須要做到位,不該做的堅決不做,這是紅線不能逾越。與盡職相比,合規尤其是表面的合規容易做到,但把規定動作都做了,也不一定就盡職了。從本質上講,合規可以防控操作風險,但不能完全防控信用風險。盡管不少信用風險是由不合規的操作引發的,但無論合規要求有多具體,也難以覆蓋復雜的信用風險,合規管理不可能替代對信貸實質性風險的盡職防控。
強化員工行為風險管理,首先,要對員工進行職業操守培訓,敬畏銀行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行為規范,敬畏風險管理。明確其職業行為規范,恪守高標準的職業操守,自覺履行崗位職責、勤勉盡職。這也是員工行為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其次,要對員工進行業務技能培訓,全面推進信貸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將專業資質作為從事信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辦理具體業務的剛性約束。做到讓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不具備風險管理能力和素質的人員堅決予以調整。其三,要強化對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及分支機構負責人的業務技能培訓、崗位考核等工作,使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的數量、質量與信貸業務發展要求相匹配。形成風險管理人員職業化、機構負責人專家化,把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隊伍的梯度建設真正落實到位,才能有穩定的信貸資產質量,這是實現信貸戰略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
(四)監管部門應關注銀行信貸戰略風險
當前監管部門不僅應把經濟上行期的監管政策要求調整到適應經濟增長放緩條件下的監管政策要求上來,更需在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強化對區域性金融風險的監控,避免由局部的區域性金融風險引發更大范圍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需要關注各區域的社會融資總量、結構與其經濟發展的匹配性,分析是否存在嚴重過度融資風險,是否有潛在的區域性金融風險;還應重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戰略風險的監管,分析其信貸資產總量及其分布結構,對可能引發大面積風險的因素及早做好風險隱患的化解和防範。
監管部門要盡職監管,就必須對監管對象的信貸戰略風險進行有效監測,對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管,發現有異常情況就應立即採取監管措施,不應等風險都暴露了才進行監管風險提示。沒有具體的監管檢查、監管處罰等監管威懾的嚴格跟進,很難能真正發揮監管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限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規則,是保證道路交通安全最基本的措施。信貸風險暴露與交通事故一樣,大都也與速度有關。從目前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分析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共性原因,就是無論某項信貸業務增速過快或是整個信貸業務增速過快的機構,或某個區域的融資增速過快,其不良貸款暴露得也多。信貸業務短期內發展過快,不僅很難持續,而且風險隱患會很大,隨後可能出現不良貸款快速上升的態勢。在同樣的經濟環境下,信貸業務發展應有一個合理的度,超過了就一定有其特殊原因,很有可能是風險,至少有潛在風險。如發生鋼貿融資風險、融資擔保(圈)鏈風險以及民間借貸等較大風險的部分機構或區域都曾有過一段高速的信貸業務發展,且當時的不良貸款率、逾期貸款率等質量指標還都很不錯。因此,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發展速度應有監管限制,哪家銀行或其分支機構的信貸業務發展過快,包括某項信貸產品發展過快,監管部門就應進行合規檢查,看是否存在不審慎或不合規的問題,且不能簡單地做一些風險提示就了事。

❹ 消費貸款風險控制

103010培訓課程

一.[課程背景]

目前,消費信貸發展如火如荼,已成為銀行業務增長的「推進劑」。然而,個人消費信貸存在諸多風險和問題,成為銀行不良貸款的「陷阱」,也面臨著嚴格的監管。如何做到合法合規,提高資產質量,是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二。[教學持續時間]

本課程為期一天(6小時)。

三。教學對象]

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消費金融從業人員。

動詞(verb的縮寫)[課程特色]

1.獨特的專業優勢:張先生是資深專業金融律師,具有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的法律訓練是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汪賣

2.獨特的講課技巧和風格:張老師不講理論和案例,不講術語和口語。他製作理論案例、案例故事、故事情節、實際情節,注重細節,以絕活制勝;課件和案例精心設計,邏輯巧妙,法律知識融入社會現象;講課風格活潑風趣,寓教於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講解法律,讓學生聽得懂、願意聽;通過綜合文字、圖片、音視頻、互動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現場感悟。課堂氣氛輕松活潑,打破了純理論的僵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及物動詞[訓練有素的客戶]

山東德州銀行業協會、聊城銀行業協會、日照銀行業協會、甘肅臨夏銀行業協會、寧夏石嘴山銀行業協會、安徽蚌埠銀行業協會、河南洛陽銀行業協會、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天津、困襲逗濮陽農業銀行、定西工商銀行、石家莊華夏銀行、淮安郵儲銀行、青海銀行、吉林銀行、江西、卞和、黑龍江郵儲銀行系統;山東、陝西、青海、吉林、甘肅、河南、江蘇、廣西、福建、四川、湖南、安徽、上海、廣東、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200多家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等銀行業金融機構。

七。[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是個人消費貸款管理概述。

一、個人消費貸款的定義

二。個人消費貸款對象

三。個人消費貸款申請前提

第四,個人消費貸款的作用

動詞(verb的縮寫)個人消費貸款發展現狀

第二部分是個人消費貸款的分類、特點和申請條件。

一、個人住房貸款

二。個人綜合消費貸款

(一)個人住房裝修貸款

(2)耐用消費品個人貸款

(3)個人汽車消費貸款

(4)個人助學貸款

(5)個人旅遊貸款

(6)個人質押貸款

(七)信用卡消費貸款

三。個人消費貸款的禁止用途:

第三部分是個人消費信貸的法律風險防範。

一、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類型

(1)信用風險

案例分析:

(二)借款人償付能力風險

案例分析:

(3)欺詐風險

案例分析:

(4)擔保品(權證)風險

案例分析:

(5)法律風險

案例分析:

(6)利率風險

案例分析:

(7)流動性風險等。

案例分析:

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原因

(1)貸款申請中出具的相關證明不真實。

案例分析:

(二)缺乏完善的個人徵信體系。

(3)消費貸款相關法律不完善。

三。防範個人消費貸款法律風險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社會的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和相關制度;

(2)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

(三)建立銀行內部消費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四)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擔保體系;

(5)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分散消費信貸風險。

三。銀行業監管機構的監管內容及最新發展

一、銀監會辦公廳(2013)261號《個人消費貸款管理法律風險防範》解讀

二。2017年個人消費貸款最新監管趨勢及要求

案例分析:

註:以上內容為常規課程內容。在案例分析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上相關的法律知識和律師的辦案實踐。內容可根據需要、時間和現場情況適當調整。

張老師,資深金融律師、銀行法律顧問

北京大學博雅智庫高級研究員

農智庫法律專家

中國講師協會理事

中國財富傳承管理人協會理事

張律師長期從事金融法律業務,辦理了大量的訴訟和非訴訟案件,具有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長期致力於銀行各類法律風險防控的研究和培訓,運用深厚的法律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辦案實踐禪銷經驗,為銀行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風險防控培訓課程,幫助銀行識別法律風險點,及早防範,杜絕損失。每年都有數百場數萬人的講座和培訓,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

[講座課程]

《關於個人消費貸款領域風險提示的通知》

《銀行信貸業務法律風險》

《銀行業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銀行合規管理與不良資產防範清收》

《銀行案件防控與法律風險防範》

《民法典對銀行信貸業務的影響與適用》

003010對銀行業務的影響和使用」

相關問答:

❺ 如何控制消費信貸的風險

一、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的表現
(一)作為優質資產的住房業務現在正承受著更多的潛在風險
近十年我國經濟進入上升期,作為國家支柱的房地產業發展發展迅速,帶動住房價格上漲。在消費信貸業務中佔比最大的個人住房業務都是在重復著這樣一種循環:每次我國實行房地產調控政策後,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房產交易減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隨之收縮。等調控政策被市場消化後,市場進入穩定期,個人住房貸款再次進入擴張期。商業銀行也因此承擔了更多的政策風險。
(二)銀行消費信貸業務被借款人用作投資的資金來源
相當一部分投資客戶看中了銀行消費信貸業務還款靈活、利率低的特點,通過提供假交易合同、假收款方資料向商業銀行申請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套取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用於投資資本市場、樓市,一旦碰上投資失利,樓價下跌,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回收將失去保障。
(三)間接貸款為主的業務模式使房地產中介機構向商業銀行轉嫁業務風險
房地產市場的分工使我國商業銀行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加。大多數銀行只負責消費信貸業務的審批環節,其他環節則由中介機構代辦。由於目前我國對房地產中介的監管立法存在缺失,無法對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行為進行多方面約束,使房地產中介很容易將業務風險轉嫁給商業銀行。房地產中介有的故意隱瞞重要信息,發布虛假廣告招攬客戶,損害當事人的利益;有的參與炒房,扭曲了市場價格;有的違反了國家的稅收制度,協助交易當事人簽訂陰陽合同,幫助客戶逃稅,種種行為都有可能造成商業銀行的信譽、利益受損,嚴重的還會影響貸款的收回。
(四)虛假交易現象頻繁出現
在樓市低迷時,「假按揭」是開發商套取銀行資金的一種常見手段。現在全國樓價上漲,「假按揭」則有雙重含義。一種方式是借款人找知情者出面申請貸款,自己每月還款。實質是借款人為了爭取低利率貸款或想利用銀行資金投資炒房。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借款人聯合中介公司或按揭公司一起造假通過虛構購房者的形式,採用欺騙或偽造手段,製造虛假貸款申報資料向銀行申請貸款,使銀行蒙受資金損失。
二、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制度因素
1.法律法規不健全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依賴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有了良好的法律環境保護,消費信貸業務才能良好的發展。但我國現行法律體系涉及個人信用方面的規定較少,且對於個人失信行為也沒有明確規定具體的懲罰措施,尤其是抵押變現難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在配套政策方面,目前我國個人破產制度,社會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導致個人信用行為徵信困難,隱藏著嚴重的法律與道德風險。
2.缺乏成熟完善的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和個人信用評估體系
在我國,民眾信用觀念匱乏、個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夠,信用信息資源缺乏共享。造成銀行與消費貸款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致使消費者發生惡意騙貸和行為,商業銀行提供的消費信貸「門檻高」和「手續繁」,消費信貸風險增大。總之,個人信用制度缺失是造成消費信貸風險根本原因。
3.消費信貸風險轉移機制不完善
(1)消費信貸的商業保險制度發展滯後
為了使銀行和消費者雙方利益都能獲得安全保障,國外都建有與之相適應的保險制度。如法國住房貸款保險模式,義大利、西班牙採用團體保險模式對住房貸款進行保障,美國在汽車貸款中要求借款人擁有足額的人身保險,駕駛責任保險和對新購汽車的汽車保險,有的國家還要求消費者對其作為擔保的抵押物辦理火災保險等。而我國目前消費信貸的商業保險發展較為緩慢。
(2)消費信貸證券化發展不夠成熟
消費信貸證券化作為資產證券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解決消費信貸的流動性風險,實現抵押貸款資金的良性循環,優化消費信貸資產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開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後,商業銀行可以將長期的抵押貸款債權通過包裝上市轉化為證券,並相應地將證券化後的貸款資產轉移到資產負債表外,以達到合理降低銀行風險資產總額,減少資產規模,提高資本充足率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抵押銀行將持有的抵押貸款轉化為證券在市場上交易,這樣就把原來由銀行獨家承擔的借貸風險分散給多家投資者承擔,實現了風險的分散。
(二)銀行方面原因
1.銀行貸款設計不夠合理
部分貸款種類自身存在嚴重缺陷,導致貸款風險天然存在。如「零首付」個人住房貸款和「零首付」汽車貸款,貸前有可能出現假的單位收入證明的風險;以汽車作為抵押品亦存在較大的風險。目前汽車貸款大多以汽車作為抵押品,這種方法簡單而又直接,但是與房地產等不動產相比,汽車的折舊、降價速度快,二手車的變現也相對困難。
2.銀行操作中存在違規現象
銀行為了市場份額與盈利,違規操作是從銀行內部形成資產風險最主要的原因。部分工作人員自身業務素質或思想素質不高、控制風險意識差,貸前審核不嚴格及貸後監管不及時。貸款發放前審批程序流於形式,貸款發放後,銀行監控催收不力造成借款人賴帳或拖欠等行為。
(三)消費者方面原因
消費者方面的原因主觀性強且隨意。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屬於信用風險的范疇。
1.消費者行為的不確定性
現階段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致使消費者惡意騙貸或拖欠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明確借款人行為十分必要。
2.消費者償還能力的不確定性
消費者收入的可靠性、職業的穩定性、家庭結構的變化等和意外事件等因素,在貸款期內有可能發生不利的變化,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償還能力,可見消費者的償還能力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消費者的償還能力波動到不足以償付應償付貸款額時,損失就會轉嫁給貸款人。因此,正確分析消費者償還能力和採取措施彌補消費者償還能力的不足,是消費信貸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之一。
三、加強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控制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提出的消費信貸風險的形成原因,制定合理的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政策、建議並協助政府和社會完善制度環境等措施來防範和化解消費信貸風險,提高消費信貸質量,將損失減少到最小的程度。
1、營造有利於消費信貸風險控制的外部環境
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是有效進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的有力保障,是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管理中懲戒制度的有力保證。而當下我國在消費信貸方面的立法還不是很完善,許多配套的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得大量債權得不到有效保障。政府應將控制消費信貸風險列為亟待立法完善的課題。應盡快制訂一部綜合性的《消費信貸法》,規范有關問題的流程、制度,從而引導我國商業銀行順利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2、建立消費信貸的擔保保證制度
擔保是為社會化風險轉移機制。擔保分為物的擔保和人的擔保。物的擔保是消費者以自己擁有的不動產、動產和有形資產為抵押和質押擔保債務償還,如到期不能履行其義務,銀行可以行使其對擔保物的權力來滿足自己的債權。人的擔保是獨立的第三方作為擔保人,以法律協議形式做出承諾,在消費者不能按期償還其債務時,擔保人將承擔其償債義務。
3、規范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流程
要規范信貸流程,必須從源頭加以控制,層層落實。要建立健全貸款管理責任制度,該文原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總第491期2013年第0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審貸分離制度和貸款檢查制度。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的流程包括產品的設計與影響、貸前審批、貸後管理以及清貸管理幾個步驟。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後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蹤監控,從而從流程上有效規避消費信貸風險。

小額貸款公司如何做好風險控制

  1. 強化信貸風險管理意識.一般小額貸款公司借款流程是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級借款意向,再向下逐級辦理。這樣致使許多基層人員養成上級有貸款意向,遵照便利的習慣,這種逆程序操作會使一部分信貸管理人員單薄風險意識。更嚴重會出現虛假、謊報、瞞報第一手資料等虛假行為。所以小額貸款公司需完善信貸人員的金融制度學習、崗位技能培訓和素質、道德修養。並且制定考核懲罰機制,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從而有效防範和化解信貸風險。

  2. 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力度.目前小額貸款公司還存在貨款不管不嚴、內控制度乏力等管理風險。貸前調查不夠深入,對借款人資料分析不準,重視不夠,只注重片面的第一手資料分析。另一方面,在對借款人的經營、資金使用情況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進行大額貸款發放。最後小額貸款公司內部審查人員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崗位之間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制約,致使風險不能得到及時的發現和預防。

  3. 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加強信貸管理、規范信貸業務操作流程,組織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制度,加強跟蹤監管力度。

  4. 提高風險識別預測水平,完善信貸風險預測機制.目前部分評估受利益驅使,在對客戶進行資產評估時,未按其市場實際價值評估,而是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評估,導致評估嚴重實時,最後造成嚴重的損失。所以小貸公司在對貸款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測定時,必須要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採取針對性的評估提供依據。另外小貸公司還要對政策風險進行明確的分析,是最後評估結果能真實反映信貸風險的狀況和成因

❼ 消費貸是如何進行風險控制的

據報道,按照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的規模到2020年可超過12萬億元,由於客戶群體的差異和風險控制能力的不同,各種類金融、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消費貸被挪用比例可能更高。

相關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平台風控能力不足,消費場景缺失,會選擇用過高利率覆蓋高風險,這樣做的後果就會滋生循環風險,引發多頭借貸、借新還舊問題和不合適的催收手段,更有少數平台、中介明裡暗裡直接為購房首付款提供借貸支持。

希望消費貸發展你的同時相關的風險可以被有效的遏制!

❽ 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有哪些

你好,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有:
1、個人徵信系統不健全。 
個人消費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個人信用風險,也即個人收入的波動幅度和道德品質修養水平,其中個人信用狀況還與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密切相關。在收入水平較為穩定的前提下,商業銀行對消費者信用的把握決定了消費信貸的發展程度。當前,我國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有效的個人信用制度,人民銀行的個人徵信系統尚在運行初期,可利用資源儲備不足,商業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徵信部門的系統資源不相互共享,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自有凈資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做出正確判斷。在消費信貸過程中,各種惡意欺詐行為時有發生,銀行採用詢問或實地察看等原始征詢方式已經不能保證信用信息的時效性和可靠性。 
2、商業銀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致使潛在風險增大。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雖然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但整體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難以跳出「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怪圈。由於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開辦時間不長,所以在這方面更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通常,商業銀行信貸人員僅僅憑貸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最為重要的有無違法紀錄和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銀行內部在責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據書面上反映的問題進行處理,使得就材料而談貸款的問題更為嚴重。同時在貸款發放上,重放輕管的問題相當突出。由於在放貸時對客戶的實際情況就只停留在資料上,因而發放後更是沒有一套相應的管理措施跟上。有的是一些籠統的管理制度,內容泛泛,面面俱到,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差,使管理客戶的信貸員無法按部就班,致使有些貸款實際上長期處在無人管理的狀態下。 
3、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統一規范消費信貸活動和調整消費信貸關系的全國性法律。現行法律條款基本上都是針對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針對消費性個人貸款的條款,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即使有,也似乎存在維護債務人權益的傾向。不少新法律法規的實施直接使得借款合同及相關合同存在法律方面的缺陷和問題。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對出現的問題往往無所適從。由於消費信貸業務的客戶比較分散,均是消費者個人,並且貸款金額小、筆數多,保護銀行債權的法規又不健全,特別是在個人貸款的擔保方面缺乏法律規范,銀行執行債權成本較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大,致使風險控制難以落實。當前城鄉消費信貸業務的迅速發展,呼喚我國消費信貸法盡快出台。 
4、抵押物難以變現。 
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抵押物變現渠道窄、成本高,貸款擔保往往形同虛設。借款人不能按時歸還貸款本息時,銀行通常會把貸款的抵押物作為第二還款來源,而抵押物能否順利、足額、合法地變現,就成為銀行化解資產風險的重要環節。由於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交易費用偏高,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影響了銀行消費貸款的健康發展。同時,由於執行上的不規范,引發了大量的道德風險存在,進一步加大銀行的損失。隨著消費貸款規模的擴大和抵押貸款的增加,這類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突出。現階段,我國住房一、二級市場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對大量非商品房產進行商業信貸支持,而一旦購房人無力還貸,這些非商品房產抵押又無法進行過戶轉讓,銀行很難得到充分的處置權,貸款抵押形同虛設。 
5、盲目營銷,無規劃發放消費信貸,形成巨大的風險隱患。 
近年來,為擴大盈利水平,搶占市場份額,各家商業銀行紛紛鼓勵分支機構大力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不少違規操作現象,一些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基層行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對高風險、低信用的客戶提供消費貸款,一些地區的基層行甚至為了完成貸款任務,給每個員工下達一定額度的消費信貸任務。不少員工為完成任務,盲目放貸,甚至自己使用貸款進行高風險投資或炒股。這種現象的蔓延將造成新一輪的風險積聚,不利於消費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❾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的管理分析

螞蟻花唄怎麼用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因素是指引起並影響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的不確定的隨機變化的一系列因素, 個人消費信貸 業務風險往往與損失聯系在一起,商業銀行若發生消費信貸業務,則必然會存在損失的風險,即信用風險。個人消費信貸的收益與承擔的風險密切相關,信用風險越高,貸款定價就應越高,銀行可能獲取的收益也越高。

信用風險由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因素構成,信用風險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損失和收益。由此可知,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與損失、收益並不是直接對等的。對銀行來說,只有當信用風險真正發生,借款人發生違約行為,才會給相應的貸款商業銀行帶來損失。如果能夠及時對信用風險進行風險識別與管理,信用風險則可能被及時有效的規避,銀行因此不會承受利益損失。正因為如此,更加有必要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進行管理,


使風險盡可能不轉化為損失而轉化為銀行的利潤。

(1)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信用風險在信貸活動中是必然存在的,有信貸活動就有信用風險。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資金運動具有跨期性和多層滲透性,這意味著信用風險會伴隨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因此,信貸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2)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

個人消費信貸 業務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是一種隨機現象,風險的發生受多個因素的支配和影響,具有不確定性。這個特性決定了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

3)風險因素的相關性

風險因素與多個因素相關,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不僅與借款人自身相關,還與借款人相關交易方、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外部環境密切相連等各個因素有關。這個特性決定了個人消費信用風險管理的廣泛性,決定了對信用風險的分析應充分考慮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行為主體及其決策和行為。

4)收益分布的可偏性

螞蟻花唄怎麼用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具有收益分布的可偏性,這是因為借款人違約的小概率事件以及貸款收益和損失的不對稱,會造成信用風險概率分布的偏離。市場風險概率分布通常可假定為正態分布,若想要安全地收回個人消費信貸,取得商業銀行應該收取的本金利息,但一旦發生風險,損失發生,不僅收益損失,連本金都會失去。這種收益和損失不對稱特徵使得信用風險概率分布向左側傾斜,並出現肥尾現象。


5 )風險管理的可控性

雖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不能完全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進行防範杜絕,但可以選擇一定的方法進行風險管理,即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具有管理可控性。

6)風險積累的加速性和傳染性

個人消費信貸 業務風險具有風險積累的加速性和傳染性。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一旦積聚和爆發,將產生骨牌效應,加速對銀行的沖擊。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關聯效應引發風險。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經濟社會密切聯系,經濟社會中的個體密切聯系形成相互交織的債權債務網路,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整個網路支付系統崩潰,從而引發流動性風險。二,參與者的從眾行為可能會放大風險。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交易個體難以對未來不確定性做合理預期,往往通過觀察周圍主行為獲取信息;在從眾心裡的影響下,許多個體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並相互強化,最後採取相似的行動。從眾效應的實質是不確定信息的多倍放大,是個體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非理性行為。三,杠桿效應誘發危機。商業銀行往往以一定量資本推動數倍甚至數十倍資產擴張,財務杠桿率高,如果風險發生,成為現實,那麼將會進一步誘發危機的產生[[38]。最後,不斷的反饋調節可能會使危機加大。銀行發生危機會使大量關聯個體失去獲取貸款的機會,從而引發以經營性消費為目的的個體資金鏈斷裂以致倒閉、破產,這種反饋效應進一步加深了危機。

螞蟻花唄怎麼用 商業銀行通過系統的、成體系的、規范的方式方法對個人消費信貸信用禁用風險識別、評價、控制、處理。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以盡可能低的風險成本獲取既定的收益或以一定的風險成本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在風險與利益中尋得最佳利益的平衡點,既要避免喪失好的信貸盈利機會又要能有效控制風險。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能夠有利於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個人消費信貸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及時做出風險識別判斷與規避管理,從而減少銀行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傳統工作方式的經驗基礎上,不斷總結近期來發生的問題,更廣泛地借鑒信用風險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❿ 消費貸有什麼風險

如果我們從機構安全的角度來看,目前許多貸款機構跑馬圈地、野蠻生長、重規模輕風險管理的問題長期存在,而且還有部分違規操作導致了當前消費類貸款被濫用,放大了業務風險;如果從用戶角度來看,目前新聞中經常出現的過度消費、惡意欺詐等亂象也是由此滋生的。

拓展資料:
消費貸款亦稱「消費者貸款」。對消費者個人貸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各種費用的貸款。長期以來,商業銀行主要對工商企業或其他各類機構和團體發放貸款,一般不對個人消費支出提供資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商業銀行所以大規模開辦消費貸款業務,主要原因在於:金融業競爭日益激烈,為謀求發展,商業銀行需要開拓新的業務領域。戰後西方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個人有比較可靠的貨幣收入。日益增多的各類徵信機構的出現,使銀行可以較低的成本了解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保證貸款的安全。西方國家居民為避免通貸膨脹影響,也樂於利用消費貸款。
消費貸款的迅速發展,對於推銷產品、促進生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消費貸款依不同標准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從償還期看,可分為一次償還貸款和分次償還貸款; 從銀行與消費者的借貸關系看,可分為直接貸款與間接貸款; 依據貸款的用途,又分為汽車貸款、住宅貸款、住宅改良或修繕貸款、教育和學資貸款、小額生活貸款、度假和旅遊貸款等。
消費貸款也稱消費者貸款,是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以消費者信用為基礎,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置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具有消費用途廣泛、貸款額度較高、貸款期限較長等特點;高風險、高收益、周期性(長期性)、利率不敏感性。
種類有居民住宅抵押貸款、非住宅貸款,主要包括汽車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教育貸款和旅遊貸款、信用卡貸款。

閱讀全文

與消費類貸款風險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車怎麼打流水號 瀏覽:20
陝西省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 瀏覽:829
沒工作貸款工作地址怎麼填 瀏覽:885
福特金融貸款抵押所需資料 瀏覽:254
貸款到賬賣家不過戶 瀏覽:256
興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息多少 瀏覽:7
社區婦聯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瀏覽:573
網易貸款手機app 瀏覽:193
擔保公司壓一個月貸款現在不給退 瀏覽:117
房子可以銀行貸款幾年 瀏覽:182
農村個人貸款怎麼貸兩天萬 瀏覽:755
買房貸款50萬30年利息和本金 瀏覽:154
銀行扣貸款余額不足算不算逾期 瀏覽:828
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2017年 瀏覽:921
建行手機端約定還他人貸款 瀏覽:989
上海市公積金如何在甘肅貸款 瀏覽:679
貸款擔保承諾書和簽字 瀏覽:635
貸款買房做的流水 瀏覽:242
怎麼開app小額貸款嗎 瀏覽:440
銀行車抵押貸款當天能不能下款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