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
一、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是什麼
1、相應內用是:
(1)為了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規範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行為,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及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穩定運行而制定的法規;
(2)2020年9月1日,經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第6次行務會議審議通過,2020年9月15日發布。
2、法律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規範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行為,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穩定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1號)等,制定本辦法。
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相關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有哪些
1、與利率管理相關的;
2、與人民幣管理相關的;
3、與外匯管理相關的;
4、與黃金市場管理相關的;
5、與國庫管理相關的;
6、與支付、清算管理相關的;
7、與反洗錢管理相關的;
8、與徵信管理相關的;
9、與上述第一項至第八項業務相關的金融營銷宣傳和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
10、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中國人民銀行職責范圍內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
2. 新網銀行被通報,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容侵犯,消保何時能落在實處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了四川新網銀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例。
通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以來,消費者對新網銀行的投訴持續上升,投訴內容重點集中在車貸業務,涉及銀行違規放款、對車貸金額存在異議、貸款息費過高、暴力催收等方面。
新網銀行是一家互聯網銀行,其車貸業務通常和第三方互聯網 汽車 消費金融平台進行合作,屬於助貸業務。在這次通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新網銀行與一家互聯網 汽車 消費分期服務平台合作業務的投訴是重災區。
傳統銀行信貸業務,一般只涉及借貸兩方,銀行收取利息。但在新網銀行車貸業務中,又加入了一個合作方。很顯然, 汽車 消費金融平台的加入不是來做雷鋒的,而是來拔毛的。這種三方合作業務必然推高消費者融資成本。
我們來看一下監管部門的調查結果,在新網銀行車貸業務中,消費者被合作的互聯網平台收取的平台費或服務費與 汽車 融資金額之比集中在14%至28%之間,有的費率達到30%以上。新網銀行本身向消費者發放貸款的年利率區間為7.7%-8.9%,均值為8.49%。
很明顯,表面看起來新網銀行的貸款利率不是很高,平均也就8.49%,但是綜合各種費率之後,實際利率最高高達30%以上,消費者承擔的融資綜合成本大幅高於 汽車 消費貸款正常利息水平。
根據最新的司法解釋,借貸利率最高不超過4倍的LPR利率水平。目前LPR一年期利率是3.85%,4倍也不過是15.4%。
新網銀行的車貸業務綜合息費水平幾乎是司法慣例的兩倍。說是高利貸,應該沒人會反對吧。
更加令人諷刺的是,新網銀行官網的宣傳語是「新一代數字 科技 普惠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理念,現在看起來是空喊口號,真正踐行的是普而不惠。
新網銀行對於監管部門的通報,第一時間予以了回應。新網銀行對於這次通報的情況說明當中,非常虛心地接受了監管方面指出的幾個問題,並承認自己消保資源投入不夠匹配、信貸服務流程不夠健全、客戶滿意度有待提升。
並且表明了態度,成立專項整改小組,全面開啟自查和持續整改工作,目前主要問題整改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情況說明的結尾,新網銀行象徵性的展望了未來,「我們將以此為鑒、勠力前行,對做好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提升客群可得性和滿意度充滿信心!「
這些豪言壯語是多麼的似曾相識啊,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說的多麼響亮,而是需要做的多麼有溫度,希望新網銀行真的能夠以此為鑒,真誠地做好消費者服務。
2019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銀行保險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 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建設,包括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機制、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內部考核機制等。
新網銀行被通報,並不意味著新網銀行是個例,監管方面要求所有的銀行保險機構能夠汲取新網銀行的教訓, 圍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各種亂象開展自查自糾,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切實降低融資綜合成本,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 鳳凰315銀行調查:建行泄露客戶隱私 誘導客戶信用卡強行扣費
鳳凰網 財經 《銀行財眼》丨出品
銀行向來是老百姓最信任的金融機構,然而回顧2020年銀行機構也出現過無數次惡劣事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老百姓的信任逐漸瓦解。對此,鳳凰網 財經 發起315銀行投訴線索徵集和調查,全面收集和梳理了消費者過去一年中在銀行消費中所遭遇的欺騙、不公經歷,一起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共營 健康 的金融環境而努力。
截至發稿,鳳凰網 財經 收到了很多關於銀行的投訴,涉及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其中,中國建設銀行成為國有大行中投訴量較多的銀行之一。被投訴問題包括拒絕用戶取出存款、建行APP誘導客戶使用信用卡取款,借機收費等等。
此外,在鳳凰網日前發起的315銀行投訴大調查中,中國建設銀行的投訴量也居高不下,涉及問題有中國建設銀行泄露客戶隱私、倒賣客戶信息牟利、存款丟失、垃圾簡訊騷擾、服務最差等。
建行APP誘導客戶使用信用卡取現,借機收費
鳳凰網 財經 收到建設銀行用戶鄭先生投訴稱,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夢山路光榮新村西南側建設銀行自助銀行 ATM 機使用「龍支付」取款時,曾遭遇被誘導使用信用卡取現,並被借機收費。
鄭先生告訴鳳凰網 財經 ,他在儲蓄卡有效綁定並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建行APP系統默認選定信用卡,並且選擇指向非常不明顯,無法引起用戶注意,輸入密碼時也無法區分。鄭先生認為,建行APP故意誘導用戶使用信用卡取現,違背用戶主觀意願,並強制收取5元取現費用。
鄭先生在發現問題後第一時間還款,在現場、以及用電話聯系了線上線下工作人員。投訴者稱,在告知實情以及其他銀行類似情況的人性化處理方式之後,建設銀行工作人員仍然拒絕解決問題,且態度「高高在上,非常不友好」。建設銀行對於該用戶的反饋是「按規定使用了信用卡就不能再取消了」,並且稱使用信用卡APP是有提示的。
鄭先生對鳳凰網 財經 表示,他並不接受建行的處理及回復辦法,隨後將該事件投訴到銀保監會,並且打算之後注銷掉建設成銀行的信用卡,不再使用。
建設銀行被指有違資金安全保障義務
在鳳凰網 財經 發起的315銀行調查中,問題2關於「銀行泄露客戶隱私、丟失存款案例」,投訴量排在選項前兩位的皆是中國建設銀行。選項「建設銀行:倒賣客戶信息牟利、信息泄露泛濫,行長、客戶經理、外包員工都曾參與」獲得7581票,佔比22.39%;選項「建設銀行:80後女子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建行僅賠償450萬及利息」獲得6783票,佔比20.03%。
經歷過一審二審後,法院終審認為,建設銀行利雅灣支行有違其在儲蓄合同中應負有的資金安全保障義務,法院終審判決,令中國建設銀行利雅灣支行向李某賠償450萬元及相應期限內的活期存款利息。
建設銀行泄露客戶隱私事件頻發
同樣是調查問題2,關於「銀行泄露客戶隱私、丟失存款案例」哪些消費者不能容忍,投訴量排在選項前兩位的皆是中國建設銀行。選項「建設銀行:倒賣客戶信息牟利、信息泄露泛濫,行長、客戶經理、外包員工都曾參與」獲得7581票,佔比22.39%。
2020年鳳凰網 財經 《銀行財眼》欄目曾報道過多起與中國建設銀行各分支行相關的客戶信息倒賣案例。縱觀各個案件,犯案人員分布廣泛,身份上不僅有中國建設銀行時任員工,還有前任員工和中國建設銀行外包人員,年齡上,70後、80後皆有涉及,90後也占不少。根據裁判文書網給出的判決理由,皆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側面反映出中國建設銀行各分支行的風控不足,監管不嚴,反映出中國建設銀行對於客戶隱私泄露嚴重。
90後中國建設銀行外包員工與建行客戶經理夥同犯罪
在該起與中國建設銀行相關的客戶信息泄露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中,建設銀行永州分行外包人員崔某,利用建設銀行永州分行信用卡徵信查詢客戶經理陳某的用戶和密碼,查詢外地個人信用報告3678筆,並以10元/份的價格通過無業公民呂某賣給小額貸款公司,以此非法獲利約36780元。
建設銀行客戶經理與建行業務員非法查詢徵信、非法獲利
2020年另一起與中國建設銀行客戶信息泄露相關的案件中,建設銀行南沙珠江街支行客戶經理吳某某,時任建設銀行南沙珠江街支行住房與消費信貸部業務員(現任平安銀行廣州分行信貸客戶經理)饒某某,與廣州花都稠州村鎮銀行獅嶺營業部客戶經理譚某某,三人夥同作案,非法查詢並買賣百餘條徵信信息,非法獲利。
經查證,被告人譚某某侵犯公民徵信信息325條,被告人吳某某侵犯公民徵信信息234條,被告人饒某某侵犯公民徵信信息193條。最終,法院判決譚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吳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饒某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此外,問題7「銀行垃圾簡訊投訴嚴重,你收到的哪家銀行垃圾簡訊投訴最多?」建設銀行收到4085票, 佔比10.65%,位列第二。問題8「過去一年你認為哪家銀行服務最差?」,建設銀行獲得5605票,佔比12.98%,同樣位居前列。
盡管作為「老四大行」之一,但僅從近年來的相關案例和此次鳳凰網 財經 收到的投訴來看,中國建設銀行的「建設」之路還路程遙遠,長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