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額信貸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有哪些呢
沒有還款能力,借錢提前消費,導致一部分愛慕虛榮的人還不起錢,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學習也不行,所以不要想著借錢,要想著掙錢,不要提前消費,等到自己工作了,再花多點錢,反正是自己掙的,不是嗎?
『貳』 如何看待當前大學生高消費的現象
一、大學生一般在學校遠離自己的父母,所以在經濟上比較獨立,消費也沒什麼壓力。
二、中國的父母對教育比較捨得投入,對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經濟還是比較支持的。
綜上兩個原因是比較能概括當前大學生在學校的高消費的習慣。
『叄』 如何看待大學生的高消費現象
有的學生說當前的大學教育內容空洞、形式呆板、學非所用,所以在學校呆著就是浪費青春、謀殺生命,還不如自己到外面體驗生活增長見識。這樣的說法剛一看似乎有些道理,但細想也是站不住腳的。大環境的不良並不是自己自甘墮落和主動推動大環境惡化的理由,所謂的體驗生活實際上也是自暴自棄的一種體驗,竊以為這並不是解決社會問題和自我發展問題的好辦法。
有的學生說當前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了,大學生過的好一點並不值得厚非說事。顯然,有條件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是一種權利,無論是社會還是他人都沒有理由去詬病。可時下大學生的消費往往嚴重超出了家庭所能承擔程度,有的家庭甚至舉債供大學生揮霍享受,試問:高等學府中揮金如土的學子們,對父母可還有一丁點的慈悲只情和孝敬之心?
在筆者看來,大學生出位的高消費決不是生活體驗和抗拒校園的現象的手段,而是一種嚴重惡化校園風氣和即將危害到社會的流毒,我們必須權利戒除。
怎樣戒除大學生的高消費流毒?
在日本,絕大多數大學生入校之後必須穿著一致的校服,在校園里吃的和住的是一樣的標准。其目的就是為了樹立學生之間的平等意識,從而使學生有一個健康公正的競爭環境。類似這樣的做法,應該有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對於大學生的生活,高校管理者不能完全聽之任之,形成放養狀態。「教育」的基本意思是「教而育之」(孟子),除了教知識之外還有養育的責任。學校的學籍管理工作不能一放再放,該管的還是要管,畢竟家長們把學生送到大學還是覺得把孩子交給了學校,學校有養育的責任。
當前的就業壓力可以說是空前了,其實大學生們自己也能感覺到,在可以預見的幾年裡,大學生一畢業就要找高薪的工作是很困難的。因此,大學生們為了保證用自己的薪水養活自己,還是要注意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能被當前的一些商家「忽悠」了,盲目地超前消費、高消費,畢竟這個階段的消費並不代表你真實的財力和品位。
大學生的消費應該基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否則大學生們耗費的將不僅僅是金錢。
『肆』 怎麼看待大學生過渡消費,借貸現象
近年來,各種大學生「裸貸」「高利貸」新聞報道層出不窮。也不知從何時起,各種借貸平台走進了大學校園,並且一直像一顆毒瘤般寄生在大學生中間。各種由借貸引發的惡性事件為大學生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引發連串問題。
大學生借貸的現狀
1、大學生借貸比例逐年上升
受社會大環境影響,享受主義、拜金主義不斷蠶食大學生的消費觀,大學生沖動消費時常發生。一份大學生消費問卷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使用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借貸APP等相關分期、借貸平台。由於大學生還處在無法合理定位自身消費水平階段,比較容易受到外部原因影響,比較容易盲目消費是造成大學生借貸人數增多的原因。
2、大學生普遍沒有借貸成本意識
大家都知道一些借貸平台的借貸利率高,為什麼大學生還要借利率那麼高的貸款呢?究其原因,多數大學生社會經驗為零,對高利貸的嚴重性、危害性認識不到位,對借債完全沒有概念,借著方便,花著痛快,根本不會想到借款還不上的後果。
3、借貸平台的違規操作
一些借貸平台為了利益,將自身業務開展重點放在了大學校園,一些關於借貸的宣傳信息堂而皇之的走進了學校的宣傳欄,甚至QQ群、微信朋友圈隨處可見。為了吸引大學生借貸,更是提出了各種優厚條件。無需抵押物、無需擔保、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復印件即可借款,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深陷其中。
『伍』 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大學生高消費現象
其實常常有人討論這個問題,主要我覺得還是攀比心理,現在的大學生作為90後的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使他們養成了看到什麼只要覺得好,只要別人有他就要有的消費心理。在加上現在的學生雖然沒有踏入社會但通過電視,報紙,網路傳媒了解到了社會的現實,更加助長了他們的攀比心理,據調查現在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年紀最年輕,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消費人群平均年青10-20歲,主要是個家庭思想教育問題。
『陸』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柒』 如何評價大學生貸款消費
大學生作為消費者不應該貸款!!但是看是什麼樣字的學生了.一個人的心理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玩的有的就是用來花的 用在好的方面就是應該的 不要把自己弄來的錢用來玩了就行 想貸款怎麼想就看你的了啊!
『捌』 對於大學生貸款消費怎麼看
沒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