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2. 不少大學生都習慣於以超前消費,如何看待大學生貸款消費
我覺得大學生貸款消費是屬於超前消費,我不建議大學生這樣做。現在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學生花錢意識都非常超前,而且各種貸款機構的出現真的是不太好,現在大學生的花錢意識都比較淡薄,因為他們在學校里總是盲目的去追求一些名牌或者是追求一些比較不切實際的東西,而當自己目前的金錢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是跟家裡要家裡不會給,所以就造成了他們去貸款機構借錢的這種現象。而且大學生這種意識都比較淡薄,他們覺得借的錢自己馬上就會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可能會被套路貸等一些機構給套路了,最後錢越滾越大,到了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只能讓自己的父母來出面解決償還。
還在上學期間,大學生基本上沒什麼收入來源。當利益蒙蔽了孩子的雙眼之後,他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得出來,從剛開始借幾百塊錢到最後的借幾萬,乃至於幾十萬,然後才會感覺到事情的嚴重,現在這種現象出現的比比皆是,所以小編常年建議讓這些貸款機構嚴格管制,不要放款給大學生。
3. 年輕人靠借債過度消費,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他們這樣錯誤的消費觀
被花花世界的物慾迷住雙眼、攀比之下的沖動消費、金錢理財知識的缺乏與錯誤認知,這種種一切導致了當代年輕人們沒錢借錢也要買東西的錯誤消費觀。而正是在這種消費觀的支配之下,當下社會有很多大學生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來獲取金錢進行消費,從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不管是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控制消費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己,年輕人們應該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控制力,避免掉入消費主義的陷阱,不要為了消費而消費。
4. 年輕人靠借債過度消費,窮到貸款為何卻感覺幾十萬都是小錢
不是這樣的,大部分年輕人是沒有錢,選擇貸款過日子,可是貸款能選擇分期,原本非常大一筆數就變小了,幾乎沒有壓力,又可以提前達到自己目標,這才是他們認為幾十萬是小錢的原因。
再說,年輕的一代不是個個都沒有分寸,消費觀大部分都是正常范圍。大部分的人擁有正當的工作,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對於正常還貸行為,幾乎沒有問題,否則他們如何敢貸款呢?
03、對這件事我想說的。個人認為,對於貸款要一分為二眼光來看待。如果是用在房貸、車貸上,這點應該不算過度消費,至於拚命消費不符合自己經濟收入,還是理智消費,不要以為貸的錢不用還。
5. 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大學生一般是出於什麼原因貸款的
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還是很有必要的,現在很多大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去貸款,經常會接到貸款公司催債的電話,為此苦不堪言。那麼,大學生一般是出於什麼原因而選擇去貸款的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三種原因。
三、購買奢飾品
為了所謂的面子,有些大學生一身到頭都是名牌,其實自身的家境是不能夠滿足自己一身的行頭的,但為了在同學面前裝逼,就會選擇去貸款,購買一些奢侈品和名牌商品。
然後把購買到的奢侈品,拿到同學面前去吹噓,自己多麼多麼的有錢,自己是廢了多大的力氣才搶到的產品。
雖然一時的面子是撐住了,但後續的還貸壓力也是巨大的,畢竟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僅靠父母給的一點生活費拿來還債是不現實的。
所以,作為大學生在自己沒有能力購買一些產品的時候,可以選擇不要,或者等自己有能力了再買,畢竟提高消費和透支真的不是明智的做法。
6. 五部委規范大學生消費貸,網路貸款會帶來哪些隱患
我國貸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隱患,尤其是對於沒有賺錢能力的大學生來說,如果過度依賴網路貸款,對於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然後對這些不太懂金融知識的大學生,進行一定的網路訛詐。而在前幾年也因為不少的網路貸款導致一些大學生走向了絕路,甚至是結束掉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說國家為了診斷這一狀況,國家又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現在已經嚴格的要求大多數的網路貸款公司不能夠把這些消費貸款借給這些大學生,不能夠讓這些大學生提前消耗掉他們的未來支出,也要讓這些大學生懂得節約支出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對這些大學生進行相應的金融知識教育,讓他們明白其中蘊含的陷阱。
7. 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你認為導致大學生貸款的原因有什麼
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到達了一個比較高的平台,尤其是我們國家的大學生,現在我們的國家大多數的人都已經成功的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大學,但是現在我們的國家是處於一個高發展高消費的國家,尤其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已經是嚴重的扭曲的,他們的消費一個月要用花費好幾千塊的錢,所以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生活費基本上都是供不應求,所以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他們都會去網貸,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所以現在嚴格規定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那麼有的人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你認為導致大學生貸款的原因有什麼?主要原因是自己消費觀念的扭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攀比心強。
其實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成年人了,可以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在國外父母已經是沒有對我們旅行任何的義務,因為在18歲之後我們就要自己賺取自己的生活費,所以父母就不會向自己的孩子提供費用,所以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要過度的消費,要體諒父母的辛苦,在學校專心的學習,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
8. 怎麼看待大學生過渡消費,借貸現象
近年來,各種大學生「裸貸」「高利貸」新聞報道層出不窮。也不知從何時起,各種借貸平台走進了大學校園,並且一直像一顆毒瘤般寄生在大學生中間。各種由借貸引發的惡性事件為大學生造成了重大負面影響,引發連串問題。
大學生借貸的現狀
1、大學生借貸比例逐年上升
受社會大環境影響,享受主義、拜金主義不斷蠶食大學生的消費觀,大學生沖動消費時常發生。一份大學生消費問卷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使用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借貸APP等相關分期、借貸平台。由於大學生還處在無法合理定位自身消費水平階段,比較容易受到外部原因影響,比較容易盲目消費是造成大學生借貸人數增多的原因。
2、大學生普遍沒有借貸成本意識
大家都知道一些借貸平台的借貸利率高,為什麼大學生還要借利率那麼高的貸款呢?究其原因,多數大學生社會經驗為零,對高利貸的嚴重性、危害性認識不到位,對借債完全沒有概念,借著方便,花著痛快,根本不會想到借款還不上的後果。
3、借貸平台的違規操作
一些借貸平台為了利益,將自身業務開展重點放在了大學校園,一些關於借貸的宣傳信息堂而皇之的走進了學校的宣傳欄,甚至QQ群、微信朋友圈隨處可見。為了吸引大學生借貸,更是提出了各種優厚條件。無需抵押物、無需擔保、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復印件即可借款,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深陷其中。
9. 大學生為何頻頻陷入貸款風波中
近日據媒體報道,眼下「校園貸」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網路借貸平台「換穿馬甲」,將小額現金貸款業務偽裝成「回租貸」,名為租賃,實為借貸,通過讀取通訊錄等方式控制和威脅借款人。
面對形形色色的套路貸,除了要深入持續打擊治理之外,還應該盡快扭轉大學生過度沉迷手機的現狀。目前一些高校對於大學生沉迷於手機的潛在危害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有關部門要和高校形成聯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更多大學生盡早從沉迷於手機的泥潭中走出來。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