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貸公司不得向大學生放互聯網消費貸,消費貸有哪些利弊
消費貸的根本問題就在於,大學生也沒有收入來源,他拿什麼還給你呢!
大學生在校園里要吃有吃,要喝有喝的,如果出現了學生貸,那勢必會讓這些學生變得非常膚淺,是的,有的學生買一雙鞋就一千多塊,家裡有錢,當然可以這樣。
三,只有害,沒有益。
對於校園貸來講,本來從開始就不該存在,這些都是未涉足社會的孩子,對於社會上的一些套路也不是太懂,他們面對金錢連自控力都沒有。
所以這些校園貸的背後就是在把女學生往黑暗裡拉罷了,如果你去了一次黑暗裡,那麼你從此就黑了,你就開始光腳不怕穿鞋的了。家長辛辛苦苦送閏女讀大家,最後卻被社會人渣給毀了。
❷ 大學生網貸的利弊有哪些
建議在校大學生還是不要貸款,因為沒有還款能力,往往貸款以後,自己還不上,影響本人的徵信,這個對於以後的按揭買房和按揭買車或者是貸款,都有很大的影響。
而且網貸的騙子也比較多,大多都是騙取本人的個人信息,來進行網路詐騙。
❸ 大學生助學貸款有什麼弊端嗎
大學生助學貸款的弊端是學生未按時還款會影響信用,因為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有對接,學生的助學貸款信息會記錄在內。
但只要學生能按時還款,助學貸款就沒有壞處,只有好處,好處是:
1、在校期間貼息。學生在校讀書期間,不用還本金,而且貸款利息由財政補貼,不用自己交;
2、有三年還本寬限期。在學生畢業後的前三年只需要還貸款利息,第四年開始還本金。而且在畢業的三年內,學生應該都找到工作了,有了還款能力;
3、利息低。助學貸款的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貸款基準利率執行,不會進行浮動。
(3)對大學生提供消費貸款的弊端擴展閱讀
《關於調整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中規定:
第一條 助學貸款還本寬限期。助學貸款還本寬限期從3年延長至5年。
第二條助學貸款期限。助學貸款期限從學制加13年、最長不超過20年調整為學制加15年、最長不超過22年。
第三條助學貸款利率。2020年1月1日起,新簽訂合同的助學貸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30個基點執行。
❹ 大學生貸款有什麼利弊
一般不會有什麼弊端。但有個貸款信譽度問題,不是說你還款了就信譽好,要按照指定時間進行利息劃扣,否則一樣算是違約,違約次數多了,會進入銀行系統的黑名單就會很麻煩,5年內不能做任何貸款,包括信用消費,房貸
❺ 辯論大學生網路貸款利弊
1.大學生的還款能力和消費能力是否匹配?2.分期帶來的膨脹消費欲誰來買單?3.分期市場誰來管理?是否規范?
❻ 大學生貸款有什麼利弊知道的能分析一下嗎
大學生貸款的有利方面:
大學生相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講,可支配的錢少,但同時他們又是時尚產品的主要消費人群,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促進社會消費。對於學生來說,這樣一種新型的消費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金額不足與時間性的矛盾。對於商家來說,賣出商品實現盈利。
對於整個市場來說,增加了市場的需求量,同時擴展了市場空間。而且大學生網貸分期貸款這樣一種方式,能給大學生的消費帶來更多的機會,是具有一定的積極市場意義的。比如,這樣一種方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去實現消費,而不是鼓勵非理性消費。
大學生貸款的弊端:
對於創業貸款、學費支付等此類相對較大的支出,在使用網路借貸平台時要慎重。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較小,創業本身就是一項風險投資,再加上網路借貸利率較高,如果不順利,創業之路會更加艱辛。
大學生需要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堅持適度消費,堅決避免趕時髦、要面子的不合理超前消費。大學生一方面要看到這些互聯網金融工具對自身消費行為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能分析和挖掘這些工具的商業應用,比如,這些工具能否為創新創業提供支持等。
(6)對大學生提供消費貸款的弊端擴展閱讀:
1、有利點:大學生獲得小額貸款,可以用於消費、創業、旅行等,這樣刺激了國內的消費。
2、弊端:大學生沒有償還本息的能力,會讓借款人陷入還款困境。另外大學生尚未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存在過度消費、浪費的情況,不良的風氣比較容易影響到其他大學生。
而且任何事物都是雙面的,「校園金融」本身也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透支性信用消費,不可避免的會帶上貸款該有的利息和其他業務費用。所以一定要警惕「校園金融服務」條款里的文字陷阱,更要有風險意識。
對貸款公司的資質和背景需要做詳細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生本身的償還能力和理財能力必然要跟上。缺乏常識性的貸款知識,很可能會發生一些悲慘的遭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大學生網路貸款 機會與陷阱並存
❼ 如何看待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
大學生超前消費和大學生貸款現象不可取 亟需樹立正確消費觀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透支消費普遍。關於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原因,63.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超前消費觀影響,62.0%的受訪者直言是攀比心虛榮心作祟。88.5%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亟須樹立正確消費觀。(中青在線刊載,2016年10月11日)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充滿了青春和活力,在大學校園接受著知識的熏陶,社會經驗不足,思想相對單純,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充斥的世界中,也不停地進行著自身和外界的價值選擇博弈。
外在的世界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便易的消費工具,讓一些大學生面臨著校園貸款困境、信用卡過度透支等等現象問題,它們成為了現實中大學生群體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客觀存在。在這個旋渦中,許多的大學生還是有著自己的反思,並非一味地沉溺不拔。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著一撥又一撥的大學生前赴後繼,客觀構造出了上述的調查結果。
這就不得不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經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多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校園的教育與現實脫節,並未能將這一客觀狀況廣泛深入地融入相應的課堂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沒有能很好地做到提前預警打預防針的作用。我們只是在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超前消費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因此是不對的,那麼什麼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消費觀呢,並未能獲得系統告知。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供養子女上大學,將生活費打給了子女並非就結束了任務,引導和督促子女正確地使用資金,是比錢本身更有價值意義的事項。三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大學生群體辦理信用卡等具有資金透支功能的金融工具時把關偏松,未能從嚴,讓許多大學生在不具備正確消費觀和資金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透支消費,從而將負債轉嫁到了其父母家庭身上。四是一些放貸平台降低門檻,放低行業標准,為謀取利益,專門向大學生群體放貸,造成一系列校園社會問題。
當然,問題的原因也不一而足。這些專向大學生敞開的信貸機遇,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甚至就是透支型消費行為選擇。學校和家庭教育引導的缺位或不足,造成不諳世事的大學生缺乏抵禦外在誘惑的理性武器。
消費觀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有什麼樣的內在價值觀,就會有著什麼樣的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行為的深層驅動力。我們的教育和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著知識和理性認知應對的不對稱,從根本上來說,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除了對外在的金融信貸給予更加法制化規范而外,我們還得將目光投向校園課堂本身,讓它為大學生們補上這一課,或提前打好預防針、鑒別針。
❽ 大學生消費貸款有什麼弊端
下 星星錢袋 上班族學生都能用 填邀請碼043497 滿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