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公布的負責任消費金融信貸商榜單的評選標准中,平均貸款規模被稱為重要指標之一這是為什麼
平均貸款規模是考量消費信貸服務商普惠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消費金融公司的平均貸款規模要顯著低於其他類型公司,這說明消費金融公司提供了很好的金融普惠度,捷信消費金融公司平均單筆貸款額度在3,400元左右。
2. 監管要求大型銀行控制房貸規模
監管要求大型銀行控制房貸規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貸款佔比降至30%以下
「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產金融政策仍在收緊。
9月27日,三位銀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有大行收到通知,監管機構近期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此外,部分銀行反饋個人按揭貸款額度緊張,已有銀行呼籲客戶辦理房貸提早還款業務,以騰挪房貸額度。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監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貸款不能超過全部新增貸款的一定比例,這一比例或為30%左右,但未見到發文。另一城商行人士表示,央行要求大行壓低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余額,但未見到相關發文。但也有另一家大行總行人士表示,該行內部討論了信貸規模,但對貸款結構暫無有新的要求。
根據記者測算,若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降至30%,該比例水平大致相當於2015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推出之前的比例水平。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後,房地產貸款新增佔比自2015年的30.6%,猛增至2016年的44.8%,到2019年末降至34.0%。
「金九銀十」仍控房貸
「金九銀十」本是樓市旺季,但部分銀行信貸額度緊張。
9月27日,有廣州按揭公司人士反饋稱,目前農行、郵儲、招行等個人按揭貸款額度比較緊張,部分LPR基準利率加點20BP的放款較慢,LPR加點30BP仍正常放款。
今年樓市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大幅下降,疫情之後,房地產銷售迅速回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84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8月單月銷售額同比增長27.1%,增速繼上月後再創近兩年新高。部分城市銷售已經提升,8月北京商品住宅銷售面積99.3萬平方米,環比上升48.5%,同比上升了84.2%,創下2017年以來單月銷售面積的新高。
在樓市銷售有所火爆的情況下,一些銀行反而呼籲客戶提前償還按揭貸款。
9月27日,有在深圳的持有按揭貸款的人士表示,近期收到按揭貸款銀行簡訊通知,呼籲客戶提前還貸,銀行為個人貸款提前還款有了綠色通道,辦理房貸提前還款業務可享受免等待一個月、即時辦理服務。
究其原因,「要壓降涉房貸款規模。」一位華南地區大行人士表示,包括個人按揭貸款、房地產開發性貸款,監管對涉房貸款規模增長有要求,如果其他貸款增速規模跟不上要求,涉房貸款就需要騰挪規模。一位華東城商行人士表示,去年以來的監管合意貸款中,對涉房貸款規模佔比一直有要求,增速不能太快。
近三年,銀行業涉房貸款佔比不斷下降。去年全國新增涉房貸款佔比約34%,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佔比下降至約24.7%。
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2019年與2016年相比,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了12個百分點,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
記者根據央行《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測算,2019年全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全年增加5.71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34.0%。2020年上半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新增2.99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24.7%。其中,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約750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新增約2.29萬億元。
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貸款降至30%以下
根據記者統計,2020上半年,六大國有銀行的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均有所下降。除了中國銀行,其他國有大行的新增涉房貸款佔比均已調整至30%以下。
2020上半年,中國銀行新增涉房貸款共3563.15億元,其中房地產業貸款1236.64億元,個人住房貸款2326.51億元,新增涉房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36.68%,為六大國有行中新增涉房貸款佔比唯一超過30%的銀行。
雖然新增涉房貸款佔比仍高企,但與2019年相比,中行的涉房規模已有所壓降。2019年年末,中行新增涉房貸款6165.7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49.35%,佔比居六大國有行首位。到2020年6月末,中行新增涉房貸款規模減少2602.64億元,佔比下降12.66個百分點至36.68%。
建設銀行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最低,佔比下降幅度也最大。2020上半年,建設銀行新增涉房貸款3798.9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6.18%,與2019年年末6020.35億元的新增涉房貸款相比,佔比下降22.38個百分點。
其他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新增涉房貸款3624.28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9.85%,比2019年年末下降16.86個百分點;農業銀行新增涉房貸款3220.5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7.11%,比2019年年末下降14.02個百分點;交通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176.13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7.6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42個百分點;郵儲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564.5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30.86%,比2019年年末下降11.58個百分點。
股份制銀行的新增房地產貸款情況則分化明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4家股份行的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超過30%,其中,浦發銀行佔比高達49.31%,平安銀行佔比更是突破50%。
具體來看,浦發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036.28億元,其中,新增個人住房貸款771.69億元,新增房地產業貸款264.59億元。新增涉房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49.31%,與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92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佔比最高,上升幅度最大。根據統計,平安銀行新增涉房貸款963.25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52.01%,與去年年末相比上升5.06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的新增涉房貸款佔比雖也有所上升,但在股份行中仍佔比最低。2020上半年,光大銀行全部新增貸款2093.58億元,其中新增涉房貸款473.29億元,佔比22.61%,與去年年末相比上升4.63個百分點。
地產金融嚴監管態勢繼續
監管層面,房地產金融仍維持「嚴監管」態勢。此前,銀保監會表示開展30多個重點城市房地產貸款專項檢查,住建部和央行也發布房地產企業融資「三道紅線」要求。
9月14日,銀保監會銀行檢查局副局長朱彤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貫徹。持續開展30多個重點城市房地產貸款專項檢查,壓縮對杠桿率過高、財務負擔過重房企的過度授信,加大對「首付貸」、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市的查處力度,引導銀行資金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穩步增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產民生屬性逐步回歸。
7月24日,國務院在深圳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提出房地產信貸要「穩住存量、嚴控增量」,並首次提出建立「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金融」監控上升到了制度層面。
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聯合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也就是業界所謂的「三道紅線」新規,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不得融資。除了三條紅線,拿地銷售比不高於40%,連續3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需要對拿地資金來源等做出解釋。
銀行授信政策如何調整
梳理各家銀行2020年半年度報告,其對房地產金融有所調整。詳情如下:
工商銀行:繼續強化房地產行業分類管理,商業性房地產領域進一步加強城市分類管理,重點支持符合調控政策導向的剛需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積極穩妥推進商業性租賃住房融資;強化保障性住房領域政策合規管理,從嚴控制商用房開發融資和商業性棚戶區改造融資,審慎把握房地產並購融資。
建設銀行:積極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求,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通過大數據分析、風險預警模型等手段,優選貸款投放的區域、合作企業、合作樓盤和客戶,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需求。深入推進住房租賃戰略。
三大戰略之一的住房租賃戰略:深化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應用,提昇平台活躍度,為政府監管、公租房管理、市場化房源交易等提供更好服務。截至6月末,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累計上線房源超過2300萬套,注冊用戶2310萬。與廣州、杭州、濟南等11個試點城市簽署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戰略合作協議,向試點城市提供包括金融產品支持、房源籌集運營、信息系統支撐等一攬子的綜合服務。以旗下建信住房為載體,積極開展存房業務,盤活社會存量閑置房源,加大社會租賃房源供給。創新金融服務,扶持租賃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保障房東和租客的權益,維護租賃市場平穩運行。積極參與國內首批住房租賃企業股權交易服務試點,探索為住房租賃企業獲得權益性融資的新模式。
中國銀行:嚴格落實國家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執行差異化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重點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性購房需求。
農業銀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實現穩健發展。截至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44217.31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2593.00億元。
招商銀行:按照「穩步投放、結構調整、限額管理」的總體策略,動態優化內部信貸政策。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境內公司房地產廣義口徑風險業務余額5821.40億元(含實有及或有信貸、債券投資、自營及理財非標投資等業務),較上年末增加738.09億元,其中,境內公司貸款余額3256.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13.57億元,占本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的7.23% ,較上年末上升0.42個百分點,主要投向優質戰略客戶,嚴控戰略客戶名單外增量投放。截至報告期末,境內公司房地產領域資產質量良好,不良貸款率0.21%,較上年末下降0.15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房地產領域監管政策持續收緊,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壓力加大。展望下半年,本公司將持續對房地產客戶及區域資產結構進行調整,聚焦中心城市和戰略客戶,繼續保持房地產領域資產質量的穩定。
3. 廣州每月放貸總額是多少有沒有人知道,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小貸,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65萬億元,同比多增9257億元。這一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打破了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年度貸款投放記錄。2015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1.72萬億元,在當時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的單月信貸投放規模,也大幅超過了市場預期:去年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4萬億元,同比多增4466億元。
從結構上看,個人住房貸款依舊是大頭,被視作代表個人住房貸款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全年增加了5.68億元,佔全年新增信貸總額的45%左右。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3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49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28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8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94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992億元。
同樣在2016年創下歷史最高記錄的,還有包括信託貸款在內的社會融資規模。
數據顯示,2016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8萬億元,比上年多2.4萬億元。其中,去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3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2068億元和1855億元。
同時,代表廣義流動性的M2同比增長11.3%,低於去年年初的既定增長目標。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當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5.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8.66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增速比上月末低1.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6.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83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全年凈投放現金5087億元。
4. 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負增長,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百分之6.8,談談央行利用三大貨幣
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體現了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2020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8%,增速均明顯高於2019年。
6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4%,較上年12月下降0.48個百分點。貨幣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6.5%,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4.7%。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市場預期平穩。6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2.05,較上年末升值0.72%。
長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
(4)2020年廣義消費貸款規模擴展閱讀
一季度我國經濟負增長不具有歷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沖擊的大背景下綜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重抑制正常經濟活動,世界多國經濟已 出現停擺半停擺狀態,國際經貿往來幾近停頓。
疫情期間的經濟運行,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下的經濟運行不具可比性。所以,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
5. 2020年1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是多少
網路一下就知道了。不過一看到新增人民幣貸款這個問題就感到很糟心,這兩個月連生產都沒法進行,錢到哪去了?好擔心未來幾個月的通貨膨脹。
6. 2020年中國貨幣政策
一、中國貨幣政策響應及時有力,總量合理適度,為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實現穩步復甦。在此過程中,在國務院金融委的悉心指導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規模可觀的宏觀對沖措施。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3次降准,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降准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10次降准,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下降約5.5個百分點,累計釋放流動性8.1萬億元。
今年貨幣政策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分層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內在的邏輯。疫情暴發初期,人民銀行於1月31日設立了第一批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銀行向醫療和生活物資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財政給予50%貼息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很低。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使用實行名單制管理,已基本用完,定向支持了7600多家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企業,有力支持了醫療和生活物資保供任務。
在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控制、進入有序復工復產階段,人民銀行於2月26日增加第二批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商業銀行以不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當時為4.05%)+50個基點發放貸款,實際執行的平均利率約為4.4%。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已基本用完,支持了近60萬家企業復工復產。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階段,人民銀行於4月20日增加第三批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支持銀行加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5.5%以內,預計支持超過200萬家企業等市場主體。
貨幣政策實施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增強直達性、精準性。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人民銀行於6月1日發布了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適當提供央行資金支持,推動銀行積極辦理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截至8月末,銀行已累計對157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本金和81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利息實施了延期,共涉及3.7萬億元到期貸款本息;3月至8月,銀行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超過3000萬筆,共計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億元。
同時,人民銀行扎實做好金融支持精準脫貧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截至6月末,全國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貸款余額近7500億元,惠及人數超過2000萬。
總的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穩步恢復。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10.9%與13.5%,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6萬億元,都明顯高於上年同期。普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等貸款利率均降至歷史新低。信貸結構明顯優化,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00多萬戶。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逐月復甦,9月CPI同比漲幅為1.7%。金融管理部門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實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減少收費等方式,推動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據估算,截至9月末,已實現讓利超過1.1萬億元。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體現,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目標。
從金融市場看,面對疫情沖擊,中國金融體系保持了穩健運行。股票市場波動幅度較小。前9個月債券發行42萬億元,同比增長25%。外匯市場運行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升值。
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和完善應對疫情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結構性金融政策,助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
中國前三季度GDP增長0.7%,預計全年正增長。全球經濟從最低點有所恢復,但疫情發展仍高度不確定,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4%,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時日。
新冠疫情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應對沖擊,金融部門推出了一些特殊政策措施。隨著疫情對我國經濟沖擊高峰過去,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有的政策已經順利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支持小微民營企業、支持穩就業、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將繼續堅持,並進一步完善,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貨幣政策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貨幣政策應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提高金融機構長期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性,為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提供持續支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金融政策要圍繞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完善政策框架,與財政、產業、就業、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進經濟綠色復甦和發展。
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總體上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杠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後,宏觀杠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杠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
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支持北京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在北京市率先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本外幣賬戶一體化改革試點,有力助推了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今年,人民銀行對北京四次調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三次增加再貼現額度,全力保障首都防疫和經濟恢復增長需要。
7. 為何居民消費水平在下降,而消費貸款義務卻增加了呢
作為全球公認的「世界工廠」,中國不僅擁有強大的製造業,而且擁有良好的消費能力。作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國,中國人的消費能力現在僅次於世界第一的美國。
提高居民的期望值同樣重要。減稅相當於給居民錢,但是一旦減稅就沒有效果了。居民要捨得花錢。這就要求,一方面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避免居民因為擔心房價飛漲而產生消費恐懼;另一方面,更堅定地釋放改革紅利,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對經濟有信心,居民就會更敢於消費,從而真正依靠國內消費拉動經濟,減少對過度借貸和投資刺激的依賴。
8. 京滬兩地發文嚴查經營貸消費貸違規入樓市
隨著近期樓市的持續火熱,多地金融監管部門也紛紛出手嚴查個人信貸資金違規入市。
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息稱,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同時,北京銀保監局已會同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組建聯合工作組,將於近日赴銀行機構開展專項核查。
無獨有偶,1月29日晚間,上海銀保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銀行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對於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應拒絕其房貸申請,將其列入黑名單,並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並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
近來深圳、上海、杭州、廣州、成都等地樓市火熱,樓價顯著上漲,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作為調控樓市的重要一環,個人信貸資金違規入市再次成為重點打擊的對象。同時,隨著個人房貸集中度考核的落地,未來個人按揭貸款將有望從量和價兩方面調控影響個人房貸增量資金入市。
京滬嚴查個人信貸資金
違規入樓市
北京銀保監局1月30日下午發布消息表示,已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於授信審批不審慎、受託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等問題,並要求銀行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加強內部問責處理。
同時,北京銀保監局已會同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組建聯合工作組,將於近日赴銀行機構開展專項核查。對於銀行因經營不審慎、內控管理不到位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從嚴從重處理。北京銀保監局還將結合銀行自查及監管核查情況,指導北京市銀行業協會積極行動,對個人和中介的不當和違規行為啟動聯合懲戒機制。
北京銀保監局表示,隨著年初房貸集中度考核的正式落地,北京銀保監局也按要求「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在綜合考慮銀行資本水平和業務發展能力,科學測算指標合理性基礎上,會同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明確了轄內中資地方法人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的上限要求,督導相關銀行在滿足首都居民「剛需」的前提下,穩健開展房地產相關業務。
除北京銀保監局外,上海銀保監局近日發文提出,要切實加強信貸資金用途管理。高度重視信貸資金用途管控,強化用途警示。禁止發放無用途、虛假用途、用途存疑的貸款。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防範借款人或受託支付對象通過非常規大額取現、中間人過渡資金等各類方式規避用途管理。
同時,嚴格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聯合「包裝公司」協助偽造貸款資質證明和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應立即終止合作,並將其列入黑名單,報送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房貸受控增長
將致今年信用投放收縮
調控房地產信貸政策是穩定樓市的重要抓手。隨著近期樓市的再度火熱,個人信貸政策進一步趨嚴。除了上述提及的嚴查經營貸、消費貸等信貸資金違規入樓市外,作為個人信貸資金入市的正規渠道——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投放量受限。
一國有大行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房貸集中度考核發布之前,去年銀行就陸續接到窗口指導,要求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速,一些銀行當年新增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規模甚至是零增長,該行部分重點城市的分支機構去年上半年就用完了全年的個人房貸投放額度,到了下半年只能通過存量房貸到期移位再貸滿足新需求。
同時,房貸集中度考核雖然對個人房貸的直接影響是控制新增個人房貸規模,但市場普遍認為,在規模受控的前提下,個人房貸利率或會有所上行。近日,工農中建四大行集體上調了廣州地區的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其中,首套房貸款利率從原來的LPR+40BP(基點)上調為LPR+55BP,二套房貸款利率從原來的LPR+60BP上調為LPR+75BP。變更後首套房貸的利率為5.2%,而二套房則為5.4%。各家銀行利率在此基礎上可能還有略微調整。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從過往經驗看,信貸增速往往是房地產價格增速的領先指標,政策層通常通過信用投放的收縮以及配套的限購限貸政策來調控房地產價格,以防房地產價格泡沫的出現。當然,在房地產相關信貸供給有所收縮的情況下,房地產貸款利率也將會有上行的動力,從而「結構性」調控地產相關信貸。
「不過,由少投放房貸所騰挪出的信貸缺口短期內無法完全被其他信貸需求所彌補,預計2021年信用投放將呈現平穩收縮的態勢」。明明稱。
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稱,去年末以來,廣義流動性拐點出現,但結構性信用擴張仍在繼續,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增長,企業貸款利率繼續下降。預計2021年宏觀審慎管理加強,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從房地產融資、地方債、影子銀行三大方向結構性收緊金融信用政策。
9. 2020各家銀行個人消費貸業務有沒有停辦
貸款業務肯定是沒有停止的,貸款業務還是可以繼續辦理的,如果說你辦理貸款的時間長了還沒有放款的話,等待銀行通知就行了。
10. 工行消費貸款利率每個人都不一樣嗎2020年需要走關系嗎
是的,每個人的利率不一樣,那是工行的系統通過客戶的綜合信用評級,給出的利率。
目前,銀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只要你條件夠好,你會是每家銀行所爭搶的對象,不需要到處求人找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