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拒絕網貸班會總結
目前,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小額 貸款公司的良好社會影響開展行騙。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這種假借小貸公司的行騙手段已經成為網路貸款騙子最善用的的行騙方式之一。那麼,如何防範信貸詐騙呢?
信貸詐騙的特點
經綜合分析,貸款詐騙案件有以下共同作案特點:
(一)以虛假的信貸公司、擔保公司或小額貸款公司名義,或假冒某信貸公司、擔保公司或小額貸款公司名義對外發布假信息;
(二)以提供小額、低息、無抵押貸款為誘餌;
(三)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身份;
(四)利用貸款人貸款心切的心理,以先行收取利息等手段設局進行詐騙;
(五)用假身份證或盜用他人身份資料進行詐騙。
(六)貸款前收取手續費用及利息費用;
(七)在工商部門的網站上無法查得該公司的相關信息;
(八)承諾可以全國各城市放款;
(九)自稱與銀行合作放款,但與銀行溝通後實際無此合作客戶;
(十)要求客戶匯錢至個人銀行帳戶;
(十一)利息和手續費還可以討價還價。
信貸詐騙防範對策
為防止貸款人受騙上當,建議加強以下防範措施:
(一)個人小額借貸,盡可能選擇正規銀行途徑貸款。若不符合貸款條件而選擇民間借貸的,應到正規的信貸公司、擔保公司或小額貸款公司實地洽談貸款事宜,不可盲目輕信手機或互聯網信息;
(二)條件過於寬松的低息無抵押貸款,往往暗藏玄機,款未貸到手需先支付利息,極有可能是騙局,貸款人需謹慎行事;
(三)對自稱是某某銀行工作人員和銀行辦公電話的,要盡可能回訪核對,核實其真偽;
(四)一旦上當受騙,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❷ 如何理性消費遠離「校園貸」
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消費,不要盲目攀比,遠離校園貸。
❸ 1000字校園貸的危害主題班會體會
你好
網路借貸絡的風險: 其一,缺乏必要的風險控制意識和機制。校園網路貸款平台大多自我宣傳「1分鍾申請,10分鍾審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擔保」,申貸門檻低,手續非常簡單,甚至不需要貸款者本人親自辦理。
其二,缺乏監管主體和必要監管。校園網貸屬於互聯網金融,而當前我國實行的是金融分業監管,對於互聯網金融監管,有些地方並沒有做到位。雖然知道許多大學生並不具備支付能力,某些網路信貸機構卻將其作為「搖錢樹」客戶群來發展,刺激學生非理性借貸和消費。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識和正確的消費觀。根據此前的一些報道,校園網路貸款很少被用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更多被用於個人消費,尤其對手機、電腦等相對昂貴的電子產品的消費。由於不少大學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對貸款利息、違約金、滯納金等收費項目的計算方式和金額並不知曉,極有可能因網貸而背上沉重的債務,甚至陷入「拆東牆補西牆」的連環債務之中,最終還是要父母兜底,或釀成其他苦果。
班級:14050343
學生:劉雨君
範文二:廉潔校園主題班會總結
「廉潔校園」主題班會總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廉潔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龍的傳人,我有有責人繼續傳承下去,為此我班響應學院團委號召,開展此次「廉潔校園」主題班會。班會開展地很成功,同學們都積極發言,活動氣氛活躍,大家都把心裡話說了出來了,也真真正正的上了一節思想道德課。下面我就對此次班會作下總結。
2013年10月17號在天佑樓B-404,拉開此次班會的序幕。班會的形式是伴隨ppt展示,帶動大家對廉潔文化的討論。此ppt是組織委員接到團支書指示精心製作的。Ppt是用有我院特色的火車穿梭圖片開始,一明代於謙之詩《石灰吟》引入,更以周恩來清廉為官為例展開討論清廉。他的形象彪炳史冊、深入人心,他的故事名垂青史、經久不衰!是的,無論歷史如何發展,時代怎樣變遷,敬廉崇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潔永遠是時代的主旋律!
結下來ppt則展示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胡長清之案「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件件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官落馬。這些不和諧的音符,一次次為我們敲響了反腐倡廉的警鍾,形式的嚴峻性。接下來我們就對廉潔進行了官方定義做一介紹,並就大學生如何廉潔作以介紹:1、創新,2、勤儉、3、立志,4、正直守法5、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等具體方法向同學提出倡議。後來又向大家介紹《清廉謠》,和鄭板橋的詩,其趣味性讓班級班會氣氛到達高潮。
接下來團支書又就學校方面向大家提出廉潔倡議:與廉潔為伴,與誠信同行、做到學習不懈怠、考試不作弊、借貸不拖欠、生活不浪費、言行不違紀。同學們也積極表態在接下來的考試中誠信考試。
伴隨著團支書的倡議,此次班會步入尾聲,但「廉潔校園」是一項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工作,充滿了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我班將把此項活動
滿意請採納
❹ 以健康的消費觀抵制校園貸的作文
「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在信用卡告別校園七年後,以P2P為主的網路貸款,藉助「網路+代理」模式,正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費率不透明、授信額度過高、風控不嚴、催收方式野蠻……在便捷、低門檻背後,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正日漸凸顯,且開始以學生還不起款自殺等極端個例提醒風險所在。
今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某為賭球借用、冒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學生證、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別在14家網貸平台欠下58.95萬元貸款。最終,鄭某選擇從一家賓館的8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在校園貸款逼死人命之後,我們竟然又看到了以裸照作為「抵押」來放高利貸的情況走進了校園,這實在令人心驚不已。
近日,一張帖子引爆各方熱議。帖中,雲南紅河學院一「裸貸」女生因未能如期還款,其手持身份證的照片被公開,姓名、照片、出生日期等信息一覽無遺。而據統計,該賬號近一個月來,已公布了近40名「裸貸」學生的個人信息。
那些不自愛、不懂事的「熊孩子」固然可氣,但是年輕的生命就此被逼進「死胡同」,卻更是令人心痛。
「校園貸」緣何風行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星水認為,造成網貸風靡校園的原因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方面,提前消費理念、超出自己正常支付能力和還款能力的高消費理念和需求在一些「90後」「00後」大學生中盛行。這是一部分大學生的主觀意願,但不可否認與整個社會的浮躁、社會風氣對於物質需求的誤導也有一定關系,社會對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應負責。成年人社會中的舉債行為、網路貸款的相對「容易」都會對一些心智不成熟、愛慕虛榮的大學生產生誤導。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孫楚仁則認為,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受了很多管制,進入大學之後相對比較自由,而學校的管理多集中在學業和人身安全方面,很少涉及到個人的借貸和經濟行為。由於這種家庭和學校管理的放鬆,很少有人能夠對這些借貸大學生提出有益的建議或者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其次,如今以「95後」為主體的大學生群體的個體獨立意識和反叛意識比較強。這些大學生很多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實際上其心智成熟程度不足以支撐他們承擔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往往高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
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分期消費模式在大學生之間廣泛流行,助推了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消費。面對巨大的消費市場,各種消費金融公司、分期平台、電商等爭相布局,據報道,國內大大小小的大學生貸款平台超過100家。然而,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給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不良影響。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約佔一半,這使得大學生P2P金融服務業迅速壯大起來。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樣本中,有將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不合規校園貸危害大
校園借貸的亂象仍然無處不在。對於有意借貸的在校大學生們來說,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借貸陷阱和虛假宣傳。很多借貸平台在宣傳時號稱「零利息」或者「免息」,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一)高額的費率
一些小的校園信貸平台,利息按日計取,一般在0.1%~0.2%之間,等額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達70%以上,涉嫌高利貸。但在宣傳上,大部分貸款平台都不會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還款額。有的網貸平台會通過設置繁瑣的提前還款條件、逾期時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讓學生支付額外費用。
(二)涉嫌違規催收
有媒體記者曾曝光了某校園信貸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別為:①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QQ通知逾期;②單獨發簡訊;③單獨打電話;④聯系貸款學生室友;⑤聯系學生父母;⑥再次聯系警告學生本人;⑦發送律師函;⑧去學校找學生;⑨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⑩群發簡訊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據報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學生就會乖乖就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手段涉嫌違規。比如,第三步打電話環節,針對合作態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會利用循環撥號系統重復撥號,直至借款人手機關機。針對上述催收手段無效的借款人,校園信貸平台會選擇外包至專門的催收機構,催收手段更顯極端。
(三)過度借貸難以防控
因為很多校園貸款平台公司是沒有納入人民銀行的徵信資料庫的,導致大學生即使有債務在身也可以同時在多個平台申請貸款。
揚州大學負責學生工作的張陟遙表示,校園貸能夠以低門檻招攬大學生,就是因為學生提供的入學資料等都是准確的個人信息,且有家庭作保證,追債容易。但多數大學生尚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因此校園貸可能觸發的風險隱患很大。
各地加強監管不良校園貸
近日,銀監會以及各地金融辦加緊了對校園貸的監管,重慶、廣州等地相繼出台了校園貸的整改措施,凸顯監管整治的決心。
8月中旬,重慶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明確規定,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未經家長書面同意貸款平台不得放款。
8月30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於規范深圳市網路借貸借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校園貸進行規范。《通知》要求,必須審查學生借款用途。「除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有助於學習工作的貸款業務外,各企業不得向借款學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貸款。」並要求開展校園貸的企業必須遵循「九項」規定,包括必須保證學生信息安全、嚴禁非法催收等方面的問題。
9月7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向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下發了《關於規范校園網路借貸業務的通知》,提出「不得放鬆對借款學生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借款用途、還款能力等方面的審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隱瞞手續費、服務費、利息、逾期罰息等所有費用情況」等關於校園貸業務的「八項不得」。
隨著監管的逐步加強,校園貸行業野蠻生長的狀態必將結束。但同時,大學生也必須擺正消費觀,面對校園貸,應該衡量借貸必要性,評估借貸風險,貸款之後是否有償還能力,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對於身陷校園借貸泥潭的大學生,應向家長和學校求助,並盡可能及時還款。同時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轉賬憑證、消費憑證、還款記錄等電子記錄作為自己的維權證據。
對於正在遭受網路平台騷擾威脅的學生,應當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反映情況並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