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積金可以貸款買二套房嗎
可以。
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基本條件:
1、具有合法有效身份;
2、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3、具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信用狀況良好,有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5、具有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合同或相關證明文件;
6、提供委託人認可的擔保;
7、借款人夫妻雙方均無尚未還清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和住房公積金政策性貼息貸款;
8、繳存條件:建立住房公積金賬戶6個月(含)以上。
提供下列資料:
1、申請人及配偶住房公積金繳存證明;
2、申請人及配偶身份證明(指居民身份證、常住戶口簿和其他有效居留證件),婚姻狀況證明文件;
3、家庭穩定經濟收入證明及其它對還款能力有影響的債權債務證明;
4、購買住房的合同、協議等有效證明文件;
5、用於擔保的抵押物、質物清單、權屬證明以及有處置權人同意抵押、質押的證明,有關部門出具的抵押物估價證明;
6、公積金中心要求由第三方擔保人做擔保,並繳納擔保費用,由借款人、貸款人及第三方擔保人共同簽訂三方合同。
公積金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1、對資料齊全的借款申請,銀行及時受理審查,並及時報送公積金中心;
2、公積金中心負責審批貸款,並及時將審批結果通知銀行;
3、銀行按公積金中心審批的結果通知申請人辦理貸款手續,由借款人夫妻雙方與銀行簽訂借款合同及相關的合同或協議,並將借款合同等手續送公積金中心復核,公積金中心核准後即劃撥委貸基金,由受託銀行按借款合同的約定按時足額發放貸款;
4、以住房抵押方式擔保的,借款人要到房屋坐落地區的房屋產權管理部門辦理房產抵押登記手續,抵押合同或協議由夫妻雙方簽字,以有價證券質押的,借款人將有價證券交管理部或盟中心收押保管。
Ⅱ 第二套房可以用公積金貸款嗎
第二套房是否能公積金貸款需視情況而定,若借款人在購買第1套房時,也是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的,並且還完貸款,則在購買第2套房屋時,就不能使用公積金來貸款並用來還房貸。若第1套房是用商業貸款買的,並且正在按揭中,則第2套房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
【法律依據】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時,可以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准予貸款或者不準貸款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准予貸款的,由受委託銀行辦理貸款手續。住房公積金貸款的風險,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承擔。第二十七條申請人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應當提供擔保。
Ⅲ 第二套房可以用公積金貸款嗎
申請公積金貸款的條件:
1)申貸的近六個月連續正常繳存
2) 申貸的賬戶是正常繳存狀態
3) 借款人及共同還款人名下沒有未結清的公積金貸款
4)以家庭為單位徵信良好(若連續三個月未還款或者2年內累計逾期6次及以上,拒貸)
5)借款人以家庭為單位名下只有一套非公積金貸款的住宅或沒有住宅。
如果您第一套房使用了公積金,得需要把一套的公積金貸款結清,二套房可以使用戶公積金。如果一套沒有使用公積金貸款,二套房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
Ⅳ 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怎麼貸
1、對二套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和限制,首先非常關鍵也是要注意的一點是,若借款人在購買第1套房時,也是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的,並且還完貸款,則在購買第2套房屋時,就不能使用公積金來貸款並用來還房貸。
2、若第1套房是用商業貸款買的,並且正在按揭中,則第2套房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首付等規定以第2套房計算,即首付較低50%,利率上浮10%。若第1套房的貸款已還清,無論是商業貸款還是公積金貸款,都可以用公積金貸款購買第2套房,相關規定自然也按照第2套來計算。
3、為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支持繳存職工合理住房需求,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託貸款購買住房的,較低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
第二套房子可以用公積金貸款嗎?
二套房用公積金貸款如何認定
1、所謂的「二套房」也就是指居民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主要是指以借款人家庭為單位認定的,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積高於當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業銀行申請住房貸款的房貸房。現在國家住房實行限購政策,所以對二套房有一定的限制。
2、貸款買過一套房,商業貸款已結清,再貸款買房——算首套。若貸款未結清——算二套。個人名下有兩套房的商業貸款記錄,一套已還清,另一套未還清,此時再貸款認定為二套房以上。
3、夫妻兩人,一方婚前買房使用商業貸款,另一方婚前購房用的是公積金貸款,婚後兩人想要以夫妻名義共同貸款。若貸款已還清,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借款人償付能力、信用狀況等具體因素靈活把握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若貸款未還清——算二套房以上。
終上所述,二套房是夠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的,不過每個城市的相關業務規定可能會有所不同,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房子支持一些房子不支持的情況,所以具體的大家最好聯系相關單位或者向中介公司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