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理性消費拒絕校園貸款

理性消費拒絕校園貸款

發布時間:2021-12-16 21:07:52

1. 學生該如何拒絕「校園貸」

學生時代的零花錢幾乎都要說要想隨心所欲的話都是入不敷出的。而且這個時候我們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張口要錢,但有時候會抵制不住自己的誘惑,去買很多昂貴的化妝品和奢侈品,會有很多人選擇校園貸。



不要總想著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對於我們走上就業的那一條路,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樂觀。反而是越借越多,當我們的負債累累真的撐不住的時候,校園貸的利息是那麼的高,怎麼能還起。到時候又是讓家人給我們背負這么大的負擔,我們忍心嗎?總而言之,先要從自己做起。明確好消費觀念以及自己所處的經濟條件。更應該做到的就是提升自己,讓以後自己的錢包鼓起來,這樣才會更加有底氣,不會面臨校園貸這個問題。

2. 以健康的消費觀抵制校園貸的作文

「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鍾到賬」……在信用卡告別校園七年後,以P2P為主的網路貸款,藉助「網路+代理」模式,正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費率不透明、授信額度過高、風控不嚴、催收方式野蠻……在便捷、低門檻背後,校園貸款存在的問題,正日漸凸顯,且開始以學生還不起款自殺等極端個例提醒風險所在。
今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某為賭球借用、冒用28名同學的身份證、學生證、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別在14家網貸平台欠下58.95萬元貸款。最終,鄭某選擇從一家賓館的8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在校園貸款逼死人命之後,我們竟然又看到了以裸照作為「抵押」來放高利貸的情況走進了校園,這實在令人心驚不已。
近日,一張帖子引爆各方熱議。帖中,雲南紅河學院一「裸貸」女生因未能如期還款,其手持身份證的照片被公開,姓名、照片、出生日期等信息一覽無遺。而據統計,該賬號近一個月來,已公布了近40名「裸貸」學生的個人信息。
那些不自愛、不懂事的「熊孩子」固然可氣,但是年輕的生命就此被逼進「死胡同」,卻更是令人心痛。
「校園貸」緣何風行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星水認為,造成網貸風靡校園的原因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方面,提前消費理念、超出自己正常支付能力和還款能力的高消費理念和需求在一些「90後」「00後」大學生中盛行。這是一部分大學生的主觀意願,但不可否認與整個社會的浮躁、社會風氣對於物質需求的誤導也有一定關系,社會對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應負責。成年人社會中的舉債行為、網路貸款的相對「容易」都會對一些心智不成熟、愛慕虛榮的大學生產生誤導。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孫楚仁則認為,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受了很多管制,進入大學之後相對比較自由,而學校的管理多集中在學業和人身安全方面,很少涉及到個人的借貸和經濟行為。由於這種家庭和學校管理的放鬆,很少有人能夠對這些借貸大學生提出有益的建議或者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其次,如今以「95後」為主體的大學生群體的個體獨立意識和反叛意識比較強。這些大學生很多時候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實際上其心智成熟程度不足以支撐他們承擔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往往高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
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分期消費模式在大學生之間廣泛流行,助推了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消費。面對巨大的消費市場,各種消費金融公司、分期平台、電商等爭相布局,據報道,國內大大小小的大學生貸款平台超過100家。然而,部分不良網路借貸平台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給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園的正常教學秩序帶來不良影響。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約佔一半,這使得大學生P2P金融服務業迅速壯大起來。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高校學生樣本中,有將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不合規校園貸危害大
校園借貸的亂象仍然無處不在。對於有意借貸的在校大學生們來說,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借貸陷阱和虛假宣傳。很多借貸平台在宣傳時號稱「零利息」或者「免息」,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一)高額的費率
一些小的校園信貸平台,利息按日計取,一般在0.1%~0.2%之間,等額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達70%以上,涉嫌高利貸。但在宣傳上,大部分貸款平台都不會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還款額。有的網貸平台會通過設置繁瑣的提前還款條件、逾期時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讓學生支付額外費用。
(二)涉嫌違規催收
有媒體記者曾曝光了某校園信貸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別為:①給所有貸款學生群發QQ通知逾期;②單獨發簡訊;③單獨打電話;④聯系貸款學生室友;⑤聯系學生父母;⑥再次聯系警告學生本人;⑦發送律師函;⑧去學校找學生;⑨在學校公共場合貼學生欠款的大字報;⑩群發簡訊給學生所有親朋好友。據報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學生就會乖乖就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手段涉嫌違規。比如,第三步打電話環節,針對合作態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會利用循環撥號系統重復撥號,直至借款人手機關機。針對上述催收手段無效的借款人,校園信貸平台會選擇外包至專門的催收機構,催收手段更顯極端。
(三)過度借貸難以防控
因為很多校園貸款平台公司是沒有納入人民銀行的徵信資料庫的,導致大學生即使有債務在身也可以同時在多個平台申請貸款。
揚州大學負責學生工作的張陟遙表示,校園貸能夠以低門檻招攬大學生,就是因為學生提供的入學資料等都是准確的個人信息,且有家庭作保證,追債容易。但多數大學生尚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因此校園貸可能觸發的風險隱患很大。
各地加強監管不良校園貸
近日,銀監會以及各地金融辦加緊了對校園貸的監管,重慶、廣州等地相繼出台了校園貸的整改措施,凸顯監管整治的決心。
8月中旬,重慶市金融辦、市教委、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明確規定,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未經家長書面同意貸款平台不得放款。
8月30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於規范深圳市網路借貸借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校園貸進行規范。《通知》要求,必須審查學生借款用途。「除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有助於學習工作的貸款業務外,各企業不得向借款學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貸款。」並要求開展校園貸的企業必須遵循「九項」規定,包括必須保證學生信息安全、嚴禁非法催收等方面的問題。
9月7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向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下發了《關於規范校園網路借貸業務的通知》,提出「不得放鬆對借款學生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借款用途、還款能力等方面的審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隱瞞手續費、服務費、利息、逾期罰息等所有費用情況」等關於校園貸業務的「八項不得」。
隨著監管的逐步加強,校園貸行業野蠻生長的狀態必將結束。但同時,大學生也必須擺正消費觀,面對校園貸,應該衡量借貸必要性,評估借貸風險,貸款之後是否有償還能力,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對於身陷校園借貸泥潭的大學生,應向家長和學校求助,並盡可能及時還款。同時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轉賬憑證、消費憑證、還款記錄等電子記錄作為自己的維權證據。
對於正在遭受網路平台騷擾威脅的學生,應當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反映情況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3. 談談大學生如何防範校園貸等、網上借貸等。(100字)

  1. 首先大學生一定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的攀比,大學生校園貸的原因好多就是因為買化妝品,買蘋果手機之類的現象,你可能覺得可笑,但是真的事情就是一件一件發生在我們的周圍,基本大學階段父母給的生活費肯定是夠我們自己的日常開銷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找了對象以後,開銷變大,結果選擇了校園貸。

  2. 對校園貸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好多人覺得沒事,我下個月就可以歸還了。但是校園貸的利息是可怕的,它就像一個雪球只會越滾越大。而且可能你借錢的時候,客服說話的語氣會很溫和,但是要你還錢的時候態度就不會是這樣的,他們就是看到大學生在學校要面子,還有怕父母種種原因,所以才敢借給你,所以這個校園貸不要碰。不要想嘗試。就跟吸毒一樣,陷進去,你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4. 校園貸有何危害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一方面是自控能力不強,惡性超前消費,挖東牆補西牆,甚至冒用同學的身份證借貸。但這不應該成為一刀切禁止校園貸款、普惠金融的理由。因為還有很多自控能力好、有兼職收入的學生,不該因為不自覺學生的負面案例而剝奪他們的權利。

另一方面,涉事金融機構發放如此巨額的貸款,在貸款人真實性審核、還款能力評估等多個方面出了紕漏,正常來看,風控如此糟糕的貸款機構早就應該倒閉了。

沒有倒閉的關鍵在於他們篤定這些學生的家長不會坐視這些學生信用破產、拿不到畢業證。光鮮的校園金融,最後用威脅、連坐等非常規手段來搞「風控」,這就與高利貸無異。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債務違約的大學生自己承擔責任;違規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自擔虧損;但金融監管部門要做好金融教育,及時懲罰金融機構濫發貸款於前,利用暴力、株連手段追債於後。「校園貸」固有其風險,但它不能,也不該是高利貸。監管部門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4)理性消費拒絕校園貸款擴展閱讀

校園貸嚴格來說可以分為五類:

(1)電商背景的電商平台 ——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服務,如螞蟻花唄借唄、備用金、京東校園白條等;

(2)消費金融公司 —— 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

(3)P2P貸款平台(網貸平台),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名校貸等。因國家監管要求,包括名校貸在內的大多數正規網貸平台均已暫停校園貸業務;

(4)線下私貸 —— 民間放貸機構和放貸人這類主體,俗稱高利貸。高利貸通常會進行虛假宣傳、線下簽約、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費率,同時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受害者通常會遭受巨大財產損失甚至威脅自身安全;

(5)銀行機構——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如招商銀行的「大學生閃電貸」、中國建設銀行的「金蜜蜂校園快貸」、青島銀行的「學e貸」等。

5. 如何理性消費遠離「校園貸」

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消費,不要盲目攀比,遠離校園貸。

6. 杜絕校園貸的基本措施都有哪些

1、高校應當加強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教育。大量學生受騙暴露出學生防騙意識、法律意識的淡薄,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安全教育的薄弱。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落入高利貸圈套時,沒有在第一時間尋求法律的幫助,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這也說明,亟須對大學生加強法治教育,引導他們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徹底解決校園貸亂象必然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有關部門通過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持續加大監管打擊力度。

金融監管部門、網貸平台、學校以及公安機關可以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可疑人員、可疑問題及時預警,實時監控校園貸平台的發展運行,保護學生遠離違法黑手。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徵信系統,要求貸款平台實時上傳貸款人信息資料,及時堵塞監管漏洞,實現全鏈條全流程監督。

3、應當及時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我國刑法並沒有與高利貸直接相關的罪名,與之相關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高利轉貸罪。應當在刑法中設立相關罪名和罰則,以此加大對高利貸的制約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懲惡揚善的作用。

(6)理性消費拒絕校園貸款擴展閱讀:

校園貸嚴重擾亂校園環境和市場環境,嚴重危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教育部等部門2017年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校園貸的高壓嚴打,前不久沈陽公安就破獲一起校園貸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此外,很多商業銀行加大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為大學生提供規范、合法的金融服務,從而將不良網貸趕出校園。

7. 大學生應如何從自身出發避免校園貸,理性消費

[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不僅關繫到自身的成長,也對社會各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闡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重要意義,通過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了解目前少數大學生不理性消費的一些表現,並加以分析歸類。最後,從學

8. 拒絕校園貸1500字演講稿

網路貸款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走紅"。但校園網貸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助長了學生的非理性消費行為。一些不良網貸平台打著「多分期,低利息」的幌子,吸引學生貸款,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dai陷阱,因網貸而發生的案件在大學生群體中時有發生,"欠款跳樓"、"裸條借貸"、"暴力催收"等不斷上演的現實悲劇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和反思。

為此,學院團委呼籲廣大同學:遠離校園網貸,謹防網路詐騙。

一、掌握金融貸款知識,提高辨別能力。掌握基本的金融貸款知識,主動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誤導從而陷入困境。

二、樹立理性消費觀點,切勿盲目攀比。在生活上不羨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從,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減少情緒化消費、跟風消費,拒絕過度消費、超前消費。

三、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身權益。謹慎使用個人信息,不隨意填寫和泄露個人信息;對於推銷的貸款產品,不盲目信任,警惕熟人推銷,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自覺抵制不良網貸,弘揚青春正能量。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社會和國家,批判和抵制通過消費來獲得短暫滿足感的庸俗而低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9. 校園貸死灰復燃,大學生該怎麼學會理性消費,拒絕校園貸的誘惑

大學生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不管消費能力是多少,都應該有多少再花多少,不能夠超前消費,大學生還不能夠和社會中的人相比,他們大部分人沒有經濟來源,所以靠著父母每個月固定給的生活費,怎麼能夠超前消費呢?他們每個月都把生活費花的光光的,有財力來還貸款,所以這個貸款就是一個無底洞永遠都補不上。

社會中這種現象太多了,一定要從根本上打壓他們,否則的話這種風氣會越來越流行,到時候會帶來的惡性影響會更大。

10. 校園貸害人不淺,該如何杜絕校園貸呢

應加強對大學生基礎金融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風險意識,培養學生的「財商」。大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消除懵懂的借貸心理,才能理性借貸,不被一時的享樂沖昏頭腦。

拒絕攀比心理:首先大家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社會定位,我們是一個學生那麼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為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所以消費能力也與之不同。這個時候我們要持有一顆平常心,切勿進行攀比購買不必要的生活品。

從法律的角度說有合法的校園貸,但為什麼還有這么多不好的校園貸事件發生呢。其實,有人利用這種方式賺取牟利,才導致這樣的惡性事件。如今,教育部相關部門出台的關於校園貸的整頓通知,希望有所好轉。

閱讀全文

與理性消費拒絕校園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抵押貸款企業怎麼貸 瀏覽:473
車行貸款通過擔保公司 瀏覽:418
小額貸款提現銀行卡填錯了 瀏覽:493
excel算貸款余額 瀏覽:860
沒有正式工作二手房貸款 瀏覽:317
余額寶還房屋貸款需要手續費嗎 瀏覽:549
小家聯行用客戶的資料貸款 瀏覽:284
已經貸款的房貸利率上漲 瀏覽:582
公司銀行貸款還不上擔保人 瀏覽:411
農行手機銀行如何查貸款余額 瀏覽:759
網路貸款被催收騷擾公司 瀏覽:848
上海貸款渠道怎麼開發 瀏覽:713
房產抵押貸款的還款形式 瀏覽:26
上海法院審理網路貸款案件 瀏覽:24
網上貸款銀行卡必須是本人嗎 瀏覽:834
手機貸款發京東到供應商處理 瀏覽:238
抵押貸款比按揭貴多少 瀏覽:254
銀監小額貸款保險規定 瀏覽:925
貸款必須每月還款嗎 瀏覽:53
怎麼貸款一年後還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