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學校金融消費貸款不良率高

學校金融消費貸款不良率高

發布時間:2022-01-14 04:31:03

『壹』 國家助學貸款存在很多金融風險,以下不屬於金融風險的是哪個

國家助學貸款的金融風險成因分析 國家助學貸款中金融風險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信用的評價機制的缺乏 由於缺乏個人信用體系造成的信息不對稱, 極易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降低了商業銀行辦理助學貸款的 積極性。信息不對稱可能發生兩種情況: (l)貸款前的逆向選擇。 那些最積極尋找貸款、最可能得到貸款的人,通常是最可能造成信貸風險的借款者。譬如,某些有超前消費 意識的學生,盡管家庭經濟較好,但他可能是最努力獲得貼息貸款的申請者;反之,一些家庭經濟確實困難、品 學兼優的學生可能出於「自尊」而消極對待國家助學貸款。 (2)貸款後的道德風險。 在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道德風險突出表現在: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大學生,有可能用這筆錢去從事非學業 活動,不認真學習,以至受到學校開除等處罰,甚至還有少數人會故意逃避還貸義務。
2、政策法規的不完善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助學貸款的法律法規,銀行現在發放助學貸款多按《擔保法》《貸款通則》等金融 、 法律法規發放,而現行金融法律法規都是針對生產性貸款制訂的,因而對助學貸款不完全適用。 此外還應該看到,我們對欠貸問題的追究還只是停留在行政規定的層次,缺少法律的約束力和穩定性,同時 缺乏切實可行的追討貸款的辦法, 對故意拖欠貸款的學生處罰力度不夠, 對銀行和學校的不作為行為缺乏監管機 制,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規定還不夠全面和清晰,這此問題都間接的加劇了助學貸款的金融風險。
3、大學生畢業生履約能力不高 借款學生畢業後歸還貸款面臨三重困難,即 ①就業的不穩定。 ②地區收入的不平衡。 ③低收入,高消費。學生剛畢業,既要為就業、再就業繼續投資,又要為戀愛、結婚和孝敬父母花費大量的 資金。 這使相當一部分人處於恪守信譽與維持起碼生存的兩難選擇境地。
4、缺乏擔保,銀行放貸積極性不高 國家助學貸款從一開始就帶有很強的政策性,但卻又定性為商業貸款,從銀行方而看,商業銀行目前正處在 上市的關鍵時刻,對金融不良資產的管理非常嚴格,造成商業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不高; 其次, 助學貸款是純粹的個人信用貸款, 在目前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 銀行幾乎承擔了所有的風險, 從貸款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種貸款筆數多、金額少、成本高、收益低,一旦發生呆帳壞帳,收賬成本高於收益。 因此,銀行對助學貸款能拖就拖,能不辦就不辦,造成目前助學貸款中間冷(銀行)兩頭熱(學校和學生)的局 面。

『貳』 學生消費貸危害如此大,為什麼不直接禁止

8月,重慶大三學生秦天在網上貸款總計超過10萬元,因無力還款,被迫睡在公園躲債。福建大二學生小彬在兩年內通過網路放貸平台貸款30萬……除此之外,網上上還出現大學生天價賬單街頭求助、大學新生未開學花費已過萬等事件。凡此種種,都為整個社會敲響了警鍾。


不可否論,「校園貸」對於部分大學生創業及救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更應該看到「校園貸」的亂象叢生,有些網路信貸平台完全不顧學生的實際消費情況,過高放貸或變相放貸,讓很多缺乏財商的大學生一步踏入了無限的還貸苦惱當中,不但影響了學業,甚至有部分大學生因此走上了不歸路。

對「校園貸」平台整改固然重要,但更應該反思一下網路校園貸平台是否有存在必要,換句話來說,是否可以直接取締那些專門打學生主意的不良信貸平台?事實上,大學生貸款,有真心急需創業資金的,有家庭確實困難的,還有其他困難急需錢用的,可是這方面的資金需求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信貸途經來解決。

如此,還需要這種所謂的方便、快速的網路「校園貸」平台嗎?更何況近幾年來校園貸平台亂象迭出,輿論詬病較多,危害學生較甚。所以,整改「校園貸」不如直接取締,畢竟大學生還屬於單純的消費群體,並非生產者

『叄』 如何解決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過高狀況

要提出解決問題,首先需要了解這種情況的形成原因。
首先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這使得其承受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使得貸款的歸還沒有保障,是信貸不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農民自身信用觀念淡薄,常常想方設法賴債不還,而且從地方政府到鄉鎮政府再到農村領導班子對於這種行為欠缺管理力度,大多聽之任之,或是帶頭賴債,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
再次是農村金融監管存在缺陷,金融機構機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

以上這些都是形成農村信貸不良率過高的因素,而解決方案就是:
首先,深化產權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得現行比較模糊的產權主體清晰化,這樣可以有效防範和化解農村信貸風險。
其次呢是大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產生法律意識,在自身上減少信貸不良的產生。
再次是建立良好的農村信貸體系。建立完善必要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比較全備的信息綜合及反饋系統。

『肆』 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不超多少是正常

不良貸款率必須低於10.6%。
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各項貸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借款人融出貨幣資金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從非金融機構買入返售資產、透支、各項墊款等。

『伍』 為什麼書上說不良貸款比例不得高於5%,而有的資料上又說不得超過15%

正確說法是不得超過15%。

由於商業銀行的貸款在其資產中所佔比重最大,貸款質量的高低不僅在微觀上會涉及其自身的安危,而且在宏觀上對一國的金融體系乃至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最早強調的風險管理就是對其貸款質量的管理,即信貸風險的管理。

為控制信貸風險,中國人民銀行規定不良貸款比例不得高於15%。不良貸款比例越低,說明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越高,其控制信貸風險的水平程度也越高;同時反映了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好,盈利水平高。

(5)學校金融消費貸款不良率高擴展閱讀

不良貸款是指出現違約的貸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還本付息達三個月之久,貸款即會被視為不良貸款。銀行在確定不良貸款已無法收回時,應從利潤中予以注銷。逾期貸款無法收回但尚未確定時,則應在賬面上提列壞帳損失准備。

實際上,從國家銀行的信貸資金來源中人們可以看出,自有資金在國家銀行信貸資金來源中所佔的比重很小。

國家銀行的錢主要來自存款,各項存款在國家銀行信貸資金來源中占的比重在60%左右,而各項存款中有一半以上是儲蓄存款,儲蓄存款在國家銀行信貸資金來源中佔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國銀行的錢主要是存款人的錢,國有銀行的資產主要不姓「公」,而是姓「私」。

中國銀行主要是在用存款人的錢發放貸款,銀行不過是個「資金池」,它一方面作為債務人把存款人的錢集中起來,另一方面作為債權人將錢貸給借款人,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行對不該貸的客戶提供貸款,就是對存款人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對存款人的犯罪。

『陸』 消費金融利率為什麼高

消費金融之「機」,時代變了、人的消費觀念隨之而變

在認識消費金融市場之前,有個必須提出的關鍵詞——消費升級。過去,國人非常不願意負債,崇尚量入為出;而今時不同往日,先消費再還錢已經成為許多人新的消費觀。

事實上,在如今這個時代,高儲蓄越來越顯現出財富管理的風險。我國對居民儲蓄存款一直實行的是負利率政策,就是一年期居民儲蓄存款利率低於CPI上漲指數,居民存款越存越縮水,越存越少。

對此,「拿今天的錢享受明天的生活」已成為很多人的消費觀,而各種金融工具和產品在幫助消費者學會如何透支、享受透支。正是這樣的現實土壤和歷史機會,使得一部分新生代的消費,接駁甚至跨越了信用卡階段,一步到位來到了互聯網金融時代。要擴大消費,需要在資金端為消費者賦能。至此,消費信貸行業就得到了跳躍式發展和彎道超車的機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是機遇也是挑戰,存在的弊端不可忽視

毋庸置疑,發展消費金融,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拉動消費增長、促進消費升級。目前,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企業及電商平台都成為了消費金融行業的重要參與主體。各主體在業務模式和服務群體上各有特色,又各有弊端。這種多層次的消費金融市場在創新發展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以電商平台、P2P、分期購和現金貸平台等為主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包括審核簡單、放款門檻低、重復授信等。這就使得許多徵信情況不良的人群成為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服務群體,若平台風險控制不嚴,極易導致信用風險難以控制。

另外,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安全性難以保證。這種安全性包括個人信息安全、網路應用安全、平台系統安全等多個方面。如何在風險性較高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確保數據信息安全,是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盡管目前的消費金融領域有著大量社會資本的參與,但看到風口便一腔熱血投入其中無疑是極其不明智的舉措。一系列的事例證明,如果對客戶的風控無法實施到位,後期的客戶體驗做得再好、服務做得再周到、場景植入得再完善,都是無用功。所以在消費金融領域的企業,還是先踏踏實實建設好自身的風控、徵信體系,這樣才能在互聯網的大道上跑得起來。

『柒』 關於助學貸款不良率的降低問題

從2003年大面積進入還款期以來,工行上海市分行助學貸款的不良率開始逐漸顯現。「目前的不良率維持在30%左右。到2005、2006年,達到40%~50%的不良率完全有可能。」該分行信貸部一位負責人坦言。

一邊是政策,一邊是市場。對於商業銀行的助學貸款業務來說,游離還是堅持?這是一個問題。

「商業銀行現在要拚命降低不良貸款,但是面對這種高風險、低收益的政策性貸款,是該商業銀行來發放,還是由專門的政策性銀行來支持?」某國有銀行上海分行個人業務部負責人表示,他還沒有在助學貸款的相關條文中找到答案。

與商業銀行同時在等待的,還有全國數百所高等直屬院校。開學在即,依然沒有人告知到底哪家銀行才是他們的助學貸款發放行。8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老師在迎接新生的時候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是和建設銀行合作,但現在不知道變成哪家銀行了。」

上海招投標

誰是助學貸款發放行?靜候迴音的不僅是國家直屬院校,還有上海本地所屬的高等院校。

今年8月份,上海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由市教委牽頭組織了一場浩大的助學貸款招投標。

以招標方式選擇助學貸款的發放行還是第一次。這種實施機制的轉變緣於今年6月12日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一紙公文。根據轉發教育部、財政部、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助學貸款業務一改往日由國家指定商業銀行辦理的做法,實行由政府按隸屬關系委託全國和各省級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國家助學貸款經辦銀行。

據參與競標的商業銀行透露,上海此次共組成了4個大小依次遞減的包,每個包內搭配了不同的院校和學生人數。但是各包內具體有哪些院校組成,則未向競標的商業銀行披露。

與普通的競標不同,它的標價以風險補償資金為參照。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由財政部和高校各出資50%設立,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最高補償資金為貸款額的15%。

8月30日,上海市教委學生處負責招標工作的人員稱,目前招標工作還在進行,而結果還沒到公布的時候。

上海市教委的說法與商業銀行方面有些不同。據參與競標的某國有銀行人士透露,此次參與競標的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而結果在上周已經出來,前兩個最大的包已經「名花有主」,勝出者之一是中國銀行。這兩個包的中標價均按照貸款標的的15%給予風險補償資金。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兩個相同中標價的出籠並非巧合。「商業銀行對這項業務的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目前助學貸款的違約率明顯高於15%,15%的補償金應該是最低的保障。」

不過,本次招投標工作尚未順利完成。另據參與競標的銀行透露,還有兩個學生人數較少的包遭到了流標的命運,原因可能在於商業銀行提出的風險補償資金比率超出了最高的限額標准。

風險問題,成為讓商業銀行對助學貸款望而卻步的一個巨大障礙,也成為高校急盼的發放行遲遲未有定奪的主要原因。

四部委助推

商業銀行對助學貸款風險的謹慎態度,在上海銀監局的統計數據中有著清晰的表現。

這項於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推行的業務,在上海連續兩年縮水。截止到2004年7月末,上海市助學貸款余額為6.8億元,新增貸款比年初減少0.29億元,比2003年初減少0.55億元。

與上海的景況雷同,從2003年開始,助學貸款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遭遇寒流。多位商業銀行個貸業務部人士表示,在高達30%~40%的違約率面前,大面積的貸款停、緩執行成為商業銀行的避險通徑。

但另一方面,助學貸款的市場需求卻繼續旺盛。

上海交通大學負責助學貸款業務的老師介紹,助學貸款的申請比例很高,「提出申請的學生大約占學生總數的1/4到1/3」。這位老師說,目前交大的本科生人數約為3900多人,依此計算,需要助學貸款的學生約為1000~1300人,但實際上,每年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來才有約1000人獲得貸款。在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學校會優先選擇特困生給予支持。

「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失學。」這句教育部在1999年國家助學貸款出台時提出的口號,曾經圓了不少貧困生的大學夢。截止到今年6月底,商業銀行實際發放貸款52億元,惠及83萬貧困生。

但如今的情形卻變得冷峻。如何保障貧困學生的就學機會,成為每年開學在即之際的一個迫切問題。

「最關鍵的是要建立起一套風險防範體系。助學貸款是在客觀環境與風險防範體系不成熟的情況下倉促推出的,導致現在的後遺症很多。」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貸部一位負責人認為,助學貸款作為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不僅高風險而且投入產出不成正比。該分行的助學貸款業務佔了上海市場的半壁江山。從去年大面積進入還款期以來,不良率開始逐漸顯現。「目前的不良率維持在30%左右。到2005、2006年,達到40%~50%的不良率完全有可能。」這位負責人坦言。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教育部、財政部、銀監會和央行等四部委開始聯合發力,使助學貸款工作有了新進展。

8月29日,周日。銀監會的官方網站於頭版頭條登出消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關於認真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保證高校貧困新生順利入學的通知〉》。這是繼6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四部委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後,監管層對於助學貸款的落實再次發出的嚴厲督導。

在這份通知中,銀監會要求「各商業銀行對發放國家助學貸款不得設置任何規模和資金限制」。並且,要求各銀監局要聯合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加強對轄區內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的監督檢查,「對於未按國家政策規定及時發放國家助學貸款的商業銀行,要依法嚴格查處」。

在四部委的推動下,全國直屬高等院校的助學貸款招投標工作在8月底得以順利完成。

據銀監會政策法規處人士介紹,這次主要根據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界限,將全國160餘所直屬高校分成了南方院校和北方院校兩個包,全國共有9家商業銀行參與了競標。競標的結果是:中國銀行大獲全勝,取得了兩個包的助學貸款發放權,中標的風險補償資金分別為6%和8.2%。

如何保證還款?

控制助學貸款的風險彷彿一場沒有勝負的戰斗。在政策性支持與商業化經營面前,無論是中標的銀行還是有承諾貸款協議的銀行,擺在面前的壓力依然不輕。

個中關鍵就在於,四部委頒布的助學貸款新管理辦法所提出的五大解決辦法(參見相關鏈接)能否有效控制信貸風險。

「這五項辦法對商業銀行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建立個人信貸徵信系統和建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個貸部人士說。

但以上兩條在具體執行中頗有難度。目前,全國聯網的個人徵信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而由於畢業生就業的流動性很強,更增加了這個系統建立和更新的困難。正是由於這套體系的缺失,致使對失信的懲罰措施執行不力,違約風險當然高居不下。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這個業務依然是個高風險的業務。而銀行此前之所以承攬這個業務,部分原因在於由其可能帶來的其他業務。」某國有銀行信貸部人士說,這些業務包括學校的項目融資、代發工資、對公存款等。

為了控制風險,有專家建言,助學貸款的發放必須從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是改變從學府所在地發放貸款的方式,而改由生源地銀行來發放貸款,並由家庭提供擔保或者抵押;二是設立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由其來完成。

對於前者,浙江省已經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並收效甚好。而對於後者,持不同觀點的學者提出,政策性銀行的分支機構有限,推進這項貸款業務會有障礙。

目前,新的助學貸款辦法所形成的由財政部和高校分擔風險補償資金、由銀行承擔剩餘損失的利益捆綁方式,對降低信貸風險仍然不夠有說服力。誰將是力挺助學貸款的贏家,還很難說

『捌』 不良校園貸款有哪些危害

不良校園貸款危害有高出本金眾多的的利息;連累身邊同學家人;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易滋生借款惡習;易誘發其他犯罪。下面具體分析:

1、高出本金眾多的的利息。網貸平台多數產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謂的「低利息」並不可信。0.99%月利率是營銷把戲,學生容易「上當受騙」。

2、連累身邊同學家人。有的貸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有的同學礙於人情關系等原因,用身份證替別人辦貸款。這種行為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對方無力還款,剩餘的債務就由「被」辦理人獨自承擔。

3、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一旦學生貸款還不上,網貸平台並不會通過正當途徑追款,而是採用給父母、親友、老師群發簡訊、在校園里貼大字報,甚至安排人員上門堵截等威脅恐嚇的手段向學生催款逼債。

4、易滋生借款惡習,有的學生愛攀比,又有惡習,父母提供的費用不能滿足其需求。這些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並引發賭博、酗酒等惡習,甚至因無法還款而逃課、輟學。

5、易誘發其他犯罪,放貸人可能利用校園「高利貸」詐騙學生抵押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信息搞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8)學校金融消費貸款不良率高擴展閱讀:

非法校園貸潛滋暗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

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

三是虛榮心所致。

就此而言,大學生在學習金融常識的同時,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面對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是否非要進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費,這需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駕馭和自我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長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於自我管理,就會最終迷失自我。

『玖』 校園貸款的危害是

校園貸款的危害:
1.校園貸款具有高利貸性質;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採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四、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貸」進行其他犯罪。
【拓展資料】
一、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路貸款平檯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據調查,校園消費貸款平台的風控措施差別較大,個別平台存在學生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此外,部分為學生提供現金借款的平台難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導致缺乏自製力的學生過度消費。
二、校園貸雖然有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但也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特點,學生在不斷膨脹的消費慾望和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連環貸」的陷阱,亟待加強監管。
三、校園消費貸款平台的風控措施差別較大,個別平台存在學生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此外,部分為學生提供現金借款的平台難以控制借款流向,可能導致缺乏自製力的學生過度消費。
四、隨著學生網貸的平台增多,僅靠降低貸款利率和提高貸款額度博眼球,只會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借款人掉入分期陷阱,抹黑自己的信譽,使平台盈利能力下降,造成損失。
五、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抵制盲目消費、跟風攀比的誘惑。學生應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合理消費,務必量力而行,杜絕超出自身承擔能力的高消費和超前消費。如有正當資金需求的,應當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辦理。學習生活面臨經濟困難,學生應主動向學校提出幫助訴求,學校會積極採取措施給予資助。
六、如因前期疏於防範已陷入非法校園貸的因擾中,自身權益正在或者即將遭受傷害,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有關情況,尋求金融、監管部門、公安部門的介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閱讀全文

與學校金融消費貸款不良率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貸款受到法律保障嗎 瀏覽:417
手機軟體貸款可靠嗎 瀏覽:308
蘇州農行怎麼查貸款記錄 瀏覽:765
銀行貸款找擔保公司好嗎 瀏覽:466
上海貸款還清還算二套嗎 瀏覽:74
貸款買車寫工作單位 瀏覽:874
把現有房子抵押貸款拿去當首付 瀏覽:676
公司貸款判決書判給個人合法嗎 瀏覽:291
電子承兌付個人貸款 瀏覽:134
一般從網上貸款要多久 瀏覽:651
南中醫生源地貸款余額 瀏覽:555
幫客戶做假資料從銀行貸款 瀏覽:567
手機貸款分期咨詢 瀏覽:339
餘姚無息貸款 瀏覽:109
網上貸款太多拒還會產生什麼後果 瀏覽:32
貸款流水取了再存算嗎 瀏覽:842
二手車貸款需要幾個工作日 瀏覽:480
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資料 瀏覽:952
貸款沒工作可以嗎 瀏覽:701
農行申請的貸款資料怎麼查詢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