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央行要求各地嚴禁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
9月21日訊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會同銀監會近期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指導銀行規范個人消費貸款,防止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央行的要求重點針對一線和熱點房地產城市。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9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收集北京等16個典型地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㈡ 多地嚴查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這樣可以控制房價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4.4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房貸余額確實出現連續29個月的回落。
而同期全國的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為49.57萬億元,同比增長12.7%,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為13.62萬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僅增速同比就增加了7.5個百分點。
各地政府都在依靠土地轉讓金來盤活財政,政府怎麼會有降低土地價格的動力呢?而且,房價降下來之後,對當地經濟特別是GDP的數據是很有影響的,控制房價這事幾乎就算是費力不討好的。
所以,我覺得,控制房價僅僅打擊貸款資金入樓市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實施,學區啊、交通啊、醫療啊,等等,都得加強控制。
㈢ 監管出手遏制消費貸「異化」流入樓市股市
「消費貸款資金嚴禁進入樓市、股市等違規領域。」北京白領王麗麗(化名)近日在支取自己的個人消費貸款時,發現手機銀行APP上彈出這么一句「警告」,這讓本打算給老家表姐湊上幾萬元購房首付款的她,心裡咯噔一下。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了解到,一段時間以來,各銀行在零售金融領域「攻城略地」,其中尤以消費貸、信用貸和信用卡等業務為主。在業務擴張的同時,一些銀行的貸款業務「異化」,出現資金流入樓市、股市等違規現象,引起銀監部門警覺。浙江、北京等地及時出台相關監管文件,加大現場檢查力度,防範風險。
嚴查資金流向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近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支持消費信貸發展,這與當前擴大內需、支持消費升級大環境相匹配。「銀保監會也支持金融機構挖掘這一市場。但是,相關業務發展必須符合規律,嚴格按照監管規定和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政策進行。」
在肖遠企看來,近期一些信用卡透支、違約的情況較多,實際上反映出銀行對信用卡透支和信用卡消費風控不嚴格,銀行應對此加強風控。
浙江銀保監局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個人消費貸款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銀行機構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用途管控,重申了禁止性領域:一是嚴禁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二是嚴禁流入股市、債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場;三是嚴禁用於購買銀行理財、信託計劃以及其它各類資產管理產品;四是嚴禁用於民間借貸、P2P網路借貸以及其它禁止性領域等。
北京銀保監局前不久印發的《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要求,轄內商業銀行應加強對信用卡大額透支和現金分期業務的資金流向監控,必要時要求客戶提供發票等購物憑證,確保個人信用卡透支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生產經營、購房和投資等非消費領域。
另外,此前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2019年銀行機構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的通知》,其中檢查內容和要點包括信貸資金被挪用流向房地產領域等。
消費貸亂象
實際上,對銀行消費貸資金用途,信用卡使用等,監管部門早有明確規定。但是,一段時間以來,個別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導致消費貸、信用貸業務出現不少亂象。
不過,上海購房者張強(化名)此前在申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時,就差點因為消費貸資金去向不明被銀行拒貸。
「監管部門對消費貸資金違規進入樓市、股市等敏感領域,一查一個准,因為後台的數據都是聯網的。比如,你從A銀行申請消費貸並支取,再轉賬給身邊的親戚B,B再轉賬給朋友C。無論這筆資金有多少人經手,對這個『資金閉環』,監管後台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最後資金用於購房等,哪怕不是你自己購房,而是借給他人購房,此類行為都屬於違規,相關銀行都會被從重處罰。」一家國有大行浙江地區支行負責人表示。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因個人消費貸款管理不審慎、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銀監部門對一些銀行頻開「罰單」。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認為,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督力度,對可疑交易應立即查清,加大處罰力度,對所有放貸機構都一視同仁。
警惕業務風險
專家認為,消費金融業務發展過快所帶來的居民杠桿率快速上升、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等風險,需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發布的《2019年二季度中國杠桿率報告》顯示,短期消費貸款依然是拉動居民杠桿率上升的主要動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說,個人消費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樓市,影響房地產調控效果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應堅決堵住各種漏洞。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消費貸資產質量惡化跡象亦需警惕。分析人士認為,個人貸款不良率上升,主要源於信用卡消費貸帶動,這可能與銀行為「搶客戶」降低門檻相關。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浙江銀保監局在《通知》中重申,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放貸或為其提供資金放貸。肖颯表示:「這才是有關部門最擔心的問題。如果銀行將核心業務外包,就等於架空了監管體系。」
肖颯建議,無論是銀行還是其他放貸機構,都要對消費貸款嚴格審查,不輕易放貸,金額也不宜過大。做到只對「白名單」用戶進行放貸,對「黑名單」或徵信有問題的用戶,絕不放貸。聯網制度亟待建立,對同時申請多家放貸機構用戶要做到預警處理。
㈣ 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如何監管央行回應
中房網訊(楊洋/文)4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就經營貸流入房地產市場問題解答時表示,已初步摸清經營貸流入房地產的關鍵違法環節,會持續地跟蹤和關注相關調查的進展和最後的處理情況。
鄒瀾強調,近期在部分房價上漲預期較強、炒作氛圍較濃的熱點城市,出現的騙取銀行經營貸實際用於購房的現象,甚至有些還涉及有組織的違法活動,如果不能及時得到遏制,不僅會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而且會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
鄒瀾表示,近期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地,金融監管部門已經要求銀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自查,個別城市還在一定范圍組織了監管檢查,初步已經摸清了典型案例的典型做法和關鍵的違法環節。此外,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防止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的通知》,從加強信貸管理、銀行內部管理、中介機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有關地方正在組織、准備進行監管核查。《通知》還特別提出各地要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路徑,聯合排查違規線索。
同時,鄒瀾提到,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希望商業銀行不要因為這一問題影響到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質量。對於經過必要的、正常的核查程序,確實是因為違法違規活動和銀行工作人員無法立即識別的問題,應該也是在銀行的基層員工和基層行的盡職免責范圍之內。對於發現作假騙取貸款的,需要依法依合同追回貸款。涉及到購房人由於受不法機構和人員的蠱惑、欺騙,通過作假的行為獲得了貸款被銀行追回造成損失的,可以向相關部門、法院主張自己的權利。
㈤ 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相關部門是怎麼做的
央行要求各地嚴禁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
中國央行會同銀監會近期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指導銀行規范個人消費貸款,防止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多地啟動嚴查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聯合發布的《通知》指出,2017年以來,廣東省內部分地區和金融機構的個人消費貸款(包括短期消費貸款、中長期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快速增長,其中個別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消費貸款與日常消費屬性不匹配,存在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風險。
《通知》要求,嚴禁個人消費貸款資金用於生產經營、投資以及支付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款等行為,不得發放無指定用途消費貸款。對已抵押房產,在購房人沒有全部歸還貸款前,不得以再評估後的凈值為抵押追加貸款。
此外,《通知》規定,原則上不發放金額超過100萬元或者期限超過10年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建立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月度監測機制,自2017年10月起,廣州地區各商業銀行應於每月12日前報送《個人消費貸款產品月度監測表》,廣東省內其他地區商業銀行應向當地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和銀監分局報送數據。
㈥ 嚴查!央行下發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
7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央行近日向各大銀行下發調研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情況。
一位資深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該統治由調查統計部門發出,意在摸底統計線上消費貸款規模,包括與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兩款產品的聯合貸款規模、信用卡貸款及互聯網貸款等。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仍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7月28日,多位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已經收到一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此次《通知》顯示,暫未對聯合貸款的規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銀行統計消費類聯合貸款業務的相關信息。為央行要求各銀行上報的統計數據,包括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規模、線上聯合消費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特別區分了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合作的消費貸款余額、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此前,監管機構已連續採取多項措施嚴管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今年4月以來,深圳等地也在緊急摸查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包括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包括貸前、貸中、貸後等情況。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監管數月前已經入場檢查房抵經營貸流入樓市,「檢查新發放的所有貸款。用了跨行資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嚴格。」
剛剛過去的7月24日,房地產工作座談會繼續強調「房主不炒」的定位,並指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此前,銀保監會剛剛發布互聯網貸款新規。7月17日,銀保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要求,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
線上消費貸款規模有多大
問題在於,對於線上消費貸款(互聯網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未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市場只能大約統計規模在萬億元以上。
概因央行、銀保監會的傳統統計口徑不包括此項。「監管還是要穿透去看線上消費貸的最終流向。」上述業內人士說。
21世紀經濟報道曾拆解互聯網貸款信貸聚合模式,在互聯網貸款產業鏈上,當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貸聚合模式」,即助貸或聯合貸款,由螞蟻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滿金融、微眾銀行或新網銀行等金融科技機構牽頭或撮合,引入大數據風控、擔保增信、銀行等資金方。
根據銀保監會的互聯網貸款新規,互聯網貸款資金不得用於房產。
具體要求是,貸款資金用途應當明確、合法,不得用於房產、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和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不得用於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
此外,新規懟互聯網貸款統計提出要求,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建立數據統計與監測機制,並可根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情況、風險水平等因素提出審慎性監管要求,嚴守風險底線。
㈦ 違規流入樓市貸款要提前收回 北京地區銀行稱已嚴格遵照執行
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流入樓市已經成為監管嚴打的重點,在高壓之下,提前收回違規流向樓市的信貸資金案例已經出現。3月9日,有部分北京地區銀行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稱,目前北京轄內的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在遵照《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對違規流向樓市的信貸資金進行回收,要求客戶提前進行返還。分析人士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房住不炒和「三穩」。未來,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區的信貸監管強度都會進一步加大。
一位北京轄內銀行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自去年開始,監管機關就進行了定期抽查,調取資料篩選出賬戶有異常的、可能存在問題的情況,查出來這些客戶實際上是將消費貸款流入了樓市和股市,在監管調查後,銀行就會採取相應的手段,依照《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進行後續處理。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稱,銀行是要求信貸資金用途存違規的客戶進行提前還款操作,客戶按照要求返還即可。銀行並沒有將客戶劃定為過失錯誤,也沒有納入徵信。該人士同時指出,《個人貸款提前到期告知函》本身並不是因為貸款流向樓市、股市而產生的文件,而是正常的業務要求。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收回違規用途貸款款項是一直存在的銀行規定,而近來各地關於經營貸和個人貸款違規改變用途的監管明顯趨嚴,這項規定便被嚴格執行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正是因為相關的行為並不十分普遍,銀行才做出收回違規貸款的決定,及時通過實際動作釋放監管信號,進一步阻斷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其實早在1月底,北京銀保監局就發布消息稱,已注意到近期出現的「部分購房者為填補房屋交易資金缺口或進行套利,挪用消費貸、經營貸資金作為購房款或『過橋』資金」等相關輿情,並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於授信審批不審慎、受託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等問題。
北京銀保監局同時要求,銀行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加強內部問責處理。對於銀行因經營不審慎、內控管理不到位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從嚴從重處理。
對利用信貸資金購房的消費者來說,被查到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彼時就有銀行業個貸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如果被查出來違規貸款,貸款肯定要收回的,同時還有可能追究其他責任」。
而將違規貸款提前收回,北京地區不是個例,近日另有媒體報道稱,廣州地區亦要求客戶提前還款,目的是對違規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流向樓市的借款人的懲戒。「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房住不炒和『三穩』。未來,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區的信貸監管強度都會進一步加大。」陶金如是說道。
㈧ 嚴防經營貸流入樓市 監管部門再出手
北京銀保監局針對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再次出手!
北京銀保監局、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2月10日發布《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強調,監管部門將結合監管大數據進一步加強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力度,對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導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將從嚴從重查處。
來源:北京銀保監局網站
這是近段時間北京銀保監局第二次發文嚴查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領域。
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文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於授信審批不審慎、受託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等問題。
提出五方面要求
為防範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通知》提出了五方面要求。
一是嚴格實施貸前調查。加強客戶資質和信用狀況審核,關注客戶獲得經營性貸款借款人資格的時間,審慎發放僅以企業實際控制人身份申請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關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必要時要求借款人提供納稅信息,不得簡單以抵押物價值評估代替借款人收入審查。審慎向近期申請過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或購買住房的客戶發放個人經營性貸款。科學合理設定授信期限、額度及還款方式。
二是切實加強支付管理。嚴格執行受託支付制度,對借款人受託支付對象的資質和背景情況予以關注,防止信貸資金轉入與借款人經營活動無關的賬戶。
三是盡職落實貸後管理。採取有效措施跟蹤貸款資金使用情況,及時關注借款人經營及變化情況。出現借款人退出公司經營,或以轉讓股權等方式失去對公司實際控制權等情況時,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確保貸款資金安全。
四是完善合同約束機制。簽訂個人經營性貸款合同時,應設定針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各類不誠信行為的約束性或懲罰性條款,並充分提示借款人。
五是審慎開展第三方合作。加強對第三方機構合作貸款業務的合規管理力度,如審核發現為借款人違規獲得個人經營性貸款提供「過橋」資金、以「空殼公司」包裝借款人資質等行為的中介機構,應立刻終止業務合作,並將相關線索上報監管部門。
多地重拳出擊
記者了解到,在多項中小微企業優惠貸款政策出台後,經營貸款利率與按揭貸款利率出現明顯「倒掛」,用經營貸置換按揭貸的套利空間隨之產生,相關中介公司甚至對購買殼公司等服務明碼標價。
對此現象,近期各地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嚴查此類行為。
廣東銀保監局2月9日表示,該局多措並舉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一是快速開展自查。二是專門下發通知組織全面風險排查。在全面摸排情況的基礎上,下發《關於組織轄內銀行機構開展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風險排查的通知》,要求轄內銀行機構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圍繞授信調查、授信審查審批、授信後管理、第三方機構業務合作等各個環節開展全方位風險排查,針對此次排查發現的問題立查立改、嚴肅問責,並舉一反三,深入剖析問題成因,及時完善制度流程,確保信貸業務各個流程環節均嚴格遵循內控制度要求,把風險防控各項制度落實到位。三是迅速組織現場調查。
上海銀保監局1月29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強化用途警示。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完善信貸資金用途監測與攔截機制。嚴格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實施業務合作準入和名單制管理,建立貸後質量監測及中介退出機制。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聯合「包裝公司」協助偽造貸款資質和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立即終止合作,並將其列入黑名單,報送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事實上,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一直是監管部門緊盯的重點,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因這一案由領罰。例如,銀保監會網站今年1月披露的罰單顯示,廈門銀行因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流向房地產領域被廈門銀保監局罰款20萬元;西安銀行因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管控不嚴,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被陝西銀保監局罰款32萬元;浙江稠州銀行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被嘉興銀保監分局罰款30萬元。
㈨ 多地圍堵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銀行「抽貸」震懾投機者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查後,或已進入實質處罰階段。近日,網上流傳上海一違反貸款用途的個人貸款被提前收回。除了上海之外,在政策監管的壓力下,在北京、廣州等地,一旦查出消費貸、經營貸用於購房的情況,根據借款合同,也有被抽貸的可能。
從去年年底至今,房貸政策一再收緊,先是央行對各個銀行的房貸設置了「兩道紅線」,而後,以一線城市為主的熱點城市頻頻推出住房信貸管理措施。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將加強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的監管力度,而「抽貸」舉措也將對投機者造成震懾作用。
信貸資金挪用於購房接連被罰
近日,一份網傳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顯示,因貸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關於「貸款用途」的相關約定,銀行宣布這筆近300萬元貸款提前到期,並通知貸款人須在3月31日前全額歸還貸款本息。
一般來說,當貸款人違規使用貸款資金時,根據合同約定銀行有權提前收回貸款(即「抽貸」)。在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看來,上述告知函主要是涉及經營貸挪用至購房,銀行收回貸款,這也說明此前房貸檢查已經進入落實階段。
據悉,早在今年1月29日,上海為了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借款人存在違反合同約定行為的,將按照合同約定給予懲戒。
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報道,為了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除了上海之外,多地銀行在自查中若發現這種情況,也會按合同要求借款人提前還款。
從懲戒力度來看,據潘浩介紹,以往的政策並沒有涉及收回貸款。早在2016年,上海就發布調控政策要求首付資金為自有資金,當時的處罰方法是將違規者拉入失信名單。同年,深圳也同樣發布相關要求,著力打擊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而2017年-2020年,各地在房貸方面的監管政策,主要落實在打擊通過流水造假騙取貸款的行為。
此前,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建議,購房者須慎用一些非正規的貸款手段,比如消費貸、經營貸籌集首付資金,因為現在查處力度非常大,甚至未來可能面臨處罰。
除了銀行抽貸之外,近期,各地銀保監局也不斷開出「罰單」,主要是針對違規放貸或對貸款用途監管不力的銀行。比如3月8日,中國銀行台州市分行因為貸後管理不到位,存在信貸資金被挪用於購房等情況,被罰款89萬元。而對於農業銀行沈陽分行南湖支行違規發放個人商品房貸款行為,則被給予警告處罰。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從近期的地方動態來看,各地銀監部門都在加強對經營貸貸後的資金流向檢查。包括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受託支付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額提現,是否存在借款人及直系親屬在近半年內購房的情況等。
各地嚴控消費貸、經營貸流入樓市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至今,房貸政策一再收緊,先是央行對各個銀行的房貸設置了「兩道紅線」,明確限制了房貸總額比例。而後,以一線城市為主的熱點城市房貸監管政策接連推出。
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息稱,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發現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問題,對銀行機構從嚴頂格處罰。2月1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 《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 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要求嚴格實施貸前調查,盡職落實貸後管理。
與此同時,今年2月,廣東銀保監局下發通知要求,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提到強化大數據篩查,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形成市場震懾。
除一線城市外,二線城市也出現監管舉措。3月3日,杭州市明確嚴禁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對此,李宇嘉認為,去年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主要在上海、深圳、廣州,今年可能會擴展到二線城市。因此,必須從政策上堵住經營貸可能流入樓市的渠道。
李宇嘉表示,如果經營貸進入樓市的漏洞不堵住的話,按照目前的樓市形勢,今年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范圍和規模要比去年更大。一方面是因為經營貸投放的壓力比較重,另一方面,隨著樓市調控強度加大,房貸利率會上升,經營貸和房貸利率之間的剪刀差也會擴大。
據3月10日央行發布2021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2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1421億元,同比多增555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13億元,同比多增3742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2月樓市成交仍然保持熱度,支撐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增加。
「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監管力度或將加大
「上海、深圳等地這一輪房價上漲和信貸違規進入房地產關系非常大。」此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今年以來,房地產調控的著力也是調控信貸,調控效果要看這一政策執行力度如何。
李宇嘉也認為,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不能穩定下來。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和2016年類似,也就是從深滬一線城市,蔓延到廣州、北京以及熱點二線城市。如果不控制經營貸的流向,將可能助推新一輪泡沫的攀升。
對於今年房地產金融環境,潘浩分析稱,從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到「房地產泡沫風險依舊很大」,可見今年對於房地產金融的監控將持續加強,特別是落實在「違規資金流入樓市」方面,將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過,李宇嘉表示,監管經營貸流入樓市實踐中也有難度。在房貸額度和佔比受到管控的情況下,銀行更有動力去發放房產抵押變相進入樓市的經營貸,緩沖房貸下降造成的利潤損失。
李宇嘉認為,未來,更多是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檢查,以及商業銀行總行審計部門的貸後檢查。銀保監會也會協調銀行與銀行之間資金追蹤的合作,也就是如果資金從A銀行貸出來,以後流向了B銀行,那麼也會要求B銀行配合檢查。
潘浩預計,後續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將加強「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的監管力度,「提前回收貸款」措施將對房地產投機者造成震懾作用。
「如果出現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就會有抽貸的可能性,近期各地已經對部分違規貸款做出了抽貸的舉措。」李宇嘉如是稱。
㈩ 銀監會加強風險防控嚴查消費貸資金用於房貸是真的嗎
是真的。銀監會召開「今年以來銀行業運行及監管情況」通報會。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在會上表示,今年以來,銀監會在摸清風險底數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風險防控,嚴查向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過度授信以及挪用消費貸款資金用於房貸、投資等行為。
在今年樓市調控趨嚴的情況下,部分消費貸款被用於支付購房款,曲線流入樓市,放大居民部門杠桿,影響了樓市調控效果。近期,多地人民銀行和銀監局緊急啟動針對消費貸款挪用行為的檢查,尤其是被挪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投資等。今年以來銀監會持續嚴厲打擊首付貸,嚴查挪用消費貸款資金,防範房地產泡沫風險。
(10)消費貸款流入樓市銀監擴展閱讀:
房貸的申請資料
1.借款人的有效身份證、戶口簿;
2.婚姻狀況證明,未婚的需提供未婚證、已離婚的需出具法院民事調解書或離婚證(註明離異後未再婚);
3.已婚需提供配偶的有效身份證、戶口簿及結婚證;
4.借款人的收入證明(連續半年的工資收入證明或納稅憑證當地);
5.房產的產權證;
6.擔保人(需要提供身份證、戶口本、結(未)婚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