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向以色列貸款如何使用的規劃方案,最好能具體到每一筆款項
這。。
㈡ 以色列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新興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出口佔全部出口收入的70%。電子產品出口佔全部工業品出口的40%。軟體產業成為國際軟體業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國際認可的軟體設計中心。近年來,以色列在衛星圖像、納米技術、反導系統、農業新技術開發、太陽能發電、生物技術等領域都取得顯著的成果。
以色列在IT、新媒體、醫葯、水處理等領域都擁有世界最領先的科研力量。
科技立國,科技興國,使以色列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奇制勝。以色列前副總理兼外長西蒙佩雷斯曾說過,在以色列這樣的國家,不靠天、不靠地、就是靠科技。以色列年均降雨量200毫米,水資源嚴重缺乏,荒漠化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60%。多年來以色列在農業科技的研發、治理荒漠化土地、節水農業、工廠化農業、作物品種的改良和推廣、生態農業、植物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農業人口由當初佔全國人口的70%減少到現在的3%,小麥、花卉、水果、棉花等農產品不但自給有餘,還大量出口。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異軍突起,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興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出口佔全部出口收入的70%。電子產品出口佔全部工業品出口的40%。軟體產業成為國際軟體業的一支主要力量,是國際認可的軟體設計中心。近年來,以色列在衛星圖像、納米技術、反導系統、農業新技術開發、太陽能發電、生物技術等領域都取得顯著的成果。
以色列在發展高科技方面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特點:
一是以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後盾。以色列從事高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據1999年統計,每1萬人中有145人,而美國是85人,日本是70多人,德國不到60人。以色列25%的勞動力在技術行業工作,這個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按人口平均,以色列科學技術出版物數量也是世界第一。
二是有關法律及配套的政策規定,為高科技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科技方面的立法主要有"工業研發鼓勵法"和"投資鼓勵法"。前者規定政府向企業的研發項目提供一定比例的無息貸款,政府和企業共擔風險,鼓勵企業向高技術研發投資,推動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後者規定政府向具有一定條件的工業、旅遊業及農業領域的投資項目提供一定比例的投資補貼以及減免稅等優惠條件,吸引投資。以色列一向重視科技研發投入。2000年,研發投入佔GDP的3.5%,在世界上屬第三位。以色列還鼓勵國防技術轉移到民用,把整個高技術產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三是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以色列把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作為資源,生產和出售知識產品,擴大在國際市場的佔有份額,並通過科技合作,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以色列科技合作重點是美、歐和遠東地區。最大合作夥伴是美國,其次是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都有雙邊合作協議。以色列同我國也簽有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以色列和一些國家及地區設立了工業開發合作基金,和美國合作的基金達1億多美元。以色列科學家發表在國外雜志的科學論文有1/3是同外國科學家合作的。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國內開始研究工作之前,都要到國外一流科研機構工作1-2年。以色列大學的知名教授大多在美國及西歐的著名大學兼作客座教授,美國和西歐的知名教授也常到以色列大學授課。這都有利於以色列學者同國外的溝通,以便掌握世界最新的科技動態。
四是發展科技有超前意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頭"。20世紀90年代初,以色列便開始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在信息產業居領先地位之後,又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到生物技術的開發,以爭得21世紀科技競爭的有利地位。為適應全球化,以色列開始醞釀新的科技政策,重點是減輕高科技公司的稅收負擔,減少高科技公司外流,培育高科技跨國公司。以色列千方百計捕捉未來高科技發展新動向,力圖著鞭在先,奪取科技領域制高點。
㈢ 以色列銀行貸款利率
這得看你的本金和期限了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㈣ 為什麼中國要向以色列貸款4億美元用於醫療農業教育、減排等項目
說白了就是強行他們消費 為以後的進出口埋單
個人認為
㈤ 以色列農業生產特色是什麼
1.農業自然資源條件不佳 從自然資源稟賦看,以色列適宜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很少,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濱海平原、加利利山區以及上約旦河谷。北部濱海平原是以色列栽培柑橘類果樹的中心區,是最先為國家提供重要出口商品的基地。加利利山區由於大量季節性降雨,形成小塊肥沃谷田,不用灌溉即可耕作。該地區生產的橄欖和煙葉馳名國內外。在上約旦河谷的太巴列湖周圍地區,是農作物豐產區,每年種植稻穀、棉花、花生、玉米和各種熱帶水果。
以色列不僅耕地少,而且是一個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氣候對農業生產很不利。
2.節水農業世界領先 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建國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興修水利外,還大力發展節水技術。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多採用噴灌,占灌溉面積的87%,滴灌佔10%。80年代後,滴灌開始普遍採用,目前已佔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種植上。滴灌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葯,還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採用,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種植業產值的90%以上來自灌溉農業,而佔耕地44%的旱地農業產值不到10%。
3.農業實現現代化 以色列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很高,已實現機械化、電子化、化學化。1998年,擁有農用拖拉機2.5萬台,收割機238台,平均每萬公頃耕地拖拉機使用量為701台 (收割機為7台)。化肥不僅能保證供應,還有大量出口,1998年出口量達191萬噸。1998年化肥產量為202.5萬噸,平均每萬公頃耕地化肥施用量為3 396噸。電子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被大量應用到農業機械、滴灌自控、信息處理等方面。
4.糧食依賴進口 根據本國的農業生產條件,以色列不斷縮減糧食播種面積,產量不高。糧食不能自給,主要依靠進口。 1998年穀物的進口量達283萬噸。
5.棉花單產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氣候和土質適宜棉花生產,加之其附加值較高,國際市場有需求,棉花成為重要的農作物產品,產量很高,單產居世界首位。2000年,其棉花單產分別是世界和亞洲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28倍。此外,棉花還是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也是農作物產品中惟一凈出口的產品。
6.土地國有化,農業經營組織主要採取集體農場和農業合作社這兩種形式 以色列94.5%的土地為國家所有,私人土地僅佔5.5%。
㈥ 以色列態度強硬,堅持要用武力來解決事端,以色列的軍事到底有多強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並不是很強,如果扔在亞洲的話,根本不夠看的,以色列之所以態度強硬,是因為他的敵人並不是很強,說白了,就是同行抬舉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可以橫行跋扈,但是碰上大一點的國家根本就是個弟中弟。
3、以色列現在的狀態:
目前以色列已經大量的裁剪了軍備在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後,以色列已經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威脅了,所以以色列目前已經不需要裝備太多的軍隊了。現在以色列的坦克裝備量只有全盛時期的1/3,但是空軍並沒有明顯削減以色列的f15和f16號戰斗機比以前的數量更多。然而以上的所有推論都建立在以色列在中東的情況下,如果將以色列平移到亞洲的話,以色列可能連三周都堅持不過。
㈦ 以色列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快
猶太人飽受2000多年的苦難,民族感很強烈。猶太人自古強調教育的作用,加上他們善於經商。以色列一建國又受到歐美巨頭的支持。發展快也是可以理解的。
㈧ 中國和以色列關系
中國以色列真實關系解密:五大謊言讓人目瞪口呆! (1)
2008-12-31 19:49:43來源: 中華網強國論壇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竟然讓那麼多的人深信不疑,一個瞎話聯篇,漏洞百出的貼子,至今還在很多論壇被轉貼。謊言必須揭穿,打假刻不容緩...
今天我轉發這個帖子,除了駁斥《以》文的荒謬之外,還歷史一個真相,也想說明:網路上的信息真假難辨,需要各位有智慧的眼睛和頭腦。用事實說話才是正確。這個臭名昭著的謊貼最近又死灰復燃了。我特別看了看下面的跟貼,結果令人失望:面對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紛擁而至的信息轟炸,現在的年輕人,多數已經不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問題了。這么一個漏洞百出的謊貼,跟貼中很多人竟信以為真。很多人看了《以》後,對以色列的態度急轉,有人對以色列充滿內疚,有人對以色列感激涕零,有人則庄嚴宣布:猶太是個偉大民族。從來沒有見過一個貼子,匯聚了如此多的謊言。從來沒有見過一個貼子,誤導了如此多善良的中國青年。去年底印尼大海嘯,中國政府捐款5億人民幣,各大論壇都有爭論中國該不該捐這么多,很多人都感慨的提到:當年唐山地震以色列給我們捐款一億美金。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竟然讓那麼多的人深信不疑,一個瞎話聯篇,漏洞百出的貼子,至今還在很多論壇被轉貼。謊言必須揭穿,打假刻不容緩。2001年12月18日,以色列正式宣布中止和中國簽訂的預警機合同。中國立刻召開記者招待會,新聞發言人章啟月,鐵青著臉出現在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用記者們從未見過激烈言詞,嚴厲譴責以色列的背信棄義,並聲稱以色列此舉將嚴重影響到兩國關系發展。預警機事件成為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在民間,以色列公然毀約的行為同樣激起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憤怒。在以年輕人為主的互聯網上,對以色列的聲討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不少極端的網友,甚至呼籲中國政府採取行動,給以色列點顏色瞧瞧。親身經歷過的人,還記得當時的心情嗎?那種被美國和以色列聯手戲弄了的羞恥和忿怒。以色列「預警機不包含美國技術,美國無權干涉」的保證還回盪在耳畔,毀約的事實已經擺在了眼前。中以建交10年來,隨著雙方交往的不斷增多,以及中國政府的「韜光養晦」政策,中國從政府到人民,都已經開始用一種公正平和的態度對待巴以沖突,不再有人把以色列叫作「美帝走狗」,說到猶太人的時候,更多是用「聰明勇敢」來形容。但預警機事件的發生,使得中國人猛然驚醒。中國人對以色列的友好度降到了冰點,每個中國人都對以色列怒目相視。不久,就在2002年的某一天,具體日期我記不清了。一篇名為《絕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的秘密》的帖子出現在中國的網路上。不清楚原作者是誰,也很難查證最早出現在那個網站。因為轉眼之間,各大論壇都出現了這個帖子,並且被瘋狂轉貼。鋪天蓋地來勢洶洶,有的論壇一個頁面上竟然轉貼了好幾個,一副飽和轟炸的架勢。在以後一段時間里,這個帖子繼續頻繁出現在大大小小的各種論壇上。
奇跡出現了。隨著《以》文在網路上的廣泛傳播,原本對以色列憤怒不已的網友們,憤怒的火焰悄然熄滅。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以色列的內疚和感激之情。
盡管預警機事件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善良的網友們不但不再責怪以色列,反而開始幫著以色列找各種理由來解釋,同時一大批「哈以」族出現了。如此戲劇性的結果,恐怕西區柯克都要甘拜下風。
謊言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向我國捐贈一億美元。」
這是最令人憤怒的一個謊言,《以》文的作者用20萬死難同胞來編造謊言,不怕死後入拔舌地獄嗎?
76年唐山地震,國際紅十字會及很多國家相關組織都主動提出人道主義援助計劃。但是,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在那個意識形態壓倒一切的年代,中國政府拒絕了所有的援助。中國沒有要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一分錢。當時中日建交不久,正處於關系最好的時期。
日本曾計劃捐贈百萬美金,這個數字讓全世界目瞪口呆。那時候的一百萬美金有多值錢,現在的人恐怕很難理解。當然中國同樣拒絕了。中國拒絕世界各國的援助,是當時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有條件的網友可以去查閱當時的報紙。
所謂以色列給中國捐款一億美金,這個數字能讓當時全世界人民集體休克100次。如此驚天動地的義舉,全世界各大小媒體竟然無一報導,包括以色列自己的。騙子隨口一句瞎話,竟然讓數以萬計的中國青年深信不疑,悲哀啊。我忍不住要罵一句:這種沒根沒據的話都信,豬頭啊。
40歲以上的中國人,特別是唐山人,都應該還記得這件事。新唐山是在國家支持下,由勤奮堅強的唐山人,靠自己的努力勞動建設起來的,不是靠什麼莫須有的以色列捐款。
>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以色列從1973-2003年的經濟發展概況,大家就明白了。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然慘勝,但元氣大傷。而阿拉伯人卻轉而以石油為武器,限制向西方國家的石油出口。這就是所謂的「石油戰爭」,世界經濟陷入動盪。以色列的國民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從此陷入長達十餘年的經濟大蕭條中。以色列的財政收入,加上美國每年給以色列數十億美元的例行經濟援助,都不夠維持以色列的國家預算。美國又追加提供了幾筆特別貸款。到八十年代初黎巴嫩戰爭(第五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的通貨膨脹已經高達400%多。這場經濟危機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得到緩解。
90年代,以色列終於擺脫困境,迎來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所謂的「黃金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03年,色列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100億美元。
7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00多億美元(西班牙1970年是390億,全世界排第十位),真正能用的財政收入不到20億,加上美援不超過50億。其中一半以上要用來維持龐大的國防開支。財政預算年年赤字,以色列經濟面臨崩潰,完全依靠美國的援助維持。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哪裡有能力捐出1億美元?
謊言二:以色列對中國的秘密軍事技術援助。
「冷戰時期,西方搞了個「巴黎統籌」,相當多的敏感技術對我國是嚴禁出口的。那是一道鐵幕,但有沒有縫呢?且不論我軍戰機和潛艇、今天看來同以色列的是如何相似;
就說一個防彈衣吧,八十年代,以色列率先發明紡織纖維防彈衣,而我國還停留在綴墊鋼片階段;很明顯的一項軍用技術,「巴黎統籌」盯得緊,而我國警方迫切需要,於是奇跡出現了,中國「自行」研製出了紡織纖維防彈衣!就是現在穿在我國160萬武警身上的那種。」
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因總部設在巴黎而得名。1949年11月正式成立,宗旨是執行對社會主義國家武器裝備、尖端技術和戰略產品的禁運政策。
會員國有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聯邦德國、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加拿大、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希臘和土耳其17國。以色列不是巴統成員國。冷戰結束後,該委員會的宗旨和目的也與現實國際形勢不相適應,1994年4月1日宣布正式解散。
《以》文說「且不論我軍戰機和潛艇、今天看來同以色列的是如何相似」,我偏要論一下我軍戰機和潛艇。大家都知道,中國從飛機軍艦坦克大炮,到56式步槍機槍。都是通過購買、仿製蘇聯產品而發展起來的。怎麼看都是蘇聯的影子,和以色列一點都不相似。這是基本常識。
只有殲10,很多西方媒體都認為,是90年代初中國和以色列秘密合作,在以色列「獅」式戰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中以雙方都不承認,不過大家都明白,就是真有這個秘密合作,中以雙方也同樣不會承認。當然這些西方媒體也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真的有這個秘密合作。
至於文中特別提到的紡織纖維防彈衣,最流行的「凱夫拉」(芳綸)是美國杜邦六十年代發明的,最好的「持沃綸」是荷蘭人九十年代發明的。「八十年代以色列率先發明紡織纖維防彈衣」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凱夫拉」防彈衣是警務用品,國際市場公開出售的,90年北京亞運會中國買過一批,與國產「護神」防彈衣比較測試後,最終選用了「護神」防彈。
中國早期研製的「護神」防彈衣用了防彈鋼片沒什麼奇怪的,軍用防彈衣多是硬質材料加強的,常見的是用防彈陶瓷和防彈鋼板做成插板。「護神」是系列產品,後來又相繼開發出一系列非金屬防彈背心和相應的防彈插板。其中就有採用芳綸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材料製成的軟體防彈衣,需要時插入防彈板就可變成硬體防彈衣。
>以色列當然也有自己的防彈衣,那麼,以色列的防彈技術如何呢?請看下面這則2002年的報道:
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埃利澤7月3日再次震怒。這次震怒不是針對防不勝防的自殺性爆炸者,而是針對以色列士兵廣泛配備的一種高科技防彈衣——駐守加沙附近的以色列士兵在無意中發現,這種防彈衣根本不防彈。
最近,駐守加沙附近的以色列國防軍的一個傘兵預備役不知處於何種目的進行了一個「好玩兒」的試驗,士兵們從30米外用一把以巴地區常見的M-16步槍向一件士兵們常用的防彈衣射擊,結果發現子彈輕易地穿過防彈衣,防彈衣一前一後兩面都被打穿了兩個窟窿。
這一結果令軍營里這些20歲左右的小夥子們都猛吸一口冷氣。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在打給以色列電台的電話中說,幾年以來所有士兵都相信這個硬梆梆的傢伙能夠保護他們,所以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們都穿著它,忍受著那種套上這么一個笨傢伙的種種不便和不舒服。
㈨ 中國農民工在以色列可以貸款嗎
中國人只能辦中國貸款,很多的呀
㈩ 以色列真的有一個紀念碑上寫著「中國人,我們不會忘記你們的恩情!」嗎
以下是轉帖內容
是不是有這個碑,我不知道。就當這是事實,不過以色列並不是只有這一個紀念碑,《讀者》雜志曾經介紹過,類似的大大小小的紀念標志在以色列有成百上千。有國家建的,也有民間自己建的小碑牌。絕不是象《以》文故意誤導的以色列僅有我們中國的一處,大家沒必要感動的一塌糊塗。
以色列有個「茲瓦特迪克」基金會,專門對二戰期間所有冒險救助過猶太人的外國人,頒發「國際義人」獎。並且把他的名字刻在碑上紀念。截止到2000年,以色列共向世界各國10000多人頒授「義人」獎,其中只有一名中國人,是當年旅居烏克蘭救助猶太兒童的潘均順。2001年,中國學者發現: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給數千猶太難民發放簽證,使他們逃離納粹佔領區。於是向「茲瓦特迪克」基金會舉薦。但基金會認為何鳳山是外交官有豁免權,不是「冒險」救人(日本駐立陶宛領事杉原千畝,用簽發簽證的方式幫助1100多猶太人逃到上海,被猶太人譽為「日本辛德勒」)。直到中方人員又搜集了更多證明何鳳山是冒了風險的資料,交到基金會,基金會核查都是事實後,才被
原帖在http://blog.renren.com/share/202506710/709218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