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貸款政策,影響貸款政策的因素是什麼
貸款政策是指商業銀行指導和規范貸款業務、管理和控制貸款風險的各項方針措施和程序的總稱。而影響貸款政策的因素主要有6個方面的因素。
一、貸款政策的影響因素:商業銀行的管理者在制定該行的貸款管理政策時,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
1.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
2.銀行的資本金狀況
3.銀行負債結構
4.服務地區的經濟條件和經濟周期
5.銀行貸款人員的素質
二、貸款政策其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貸款業務發展戰略
1、銀行貸款政策首先應當明確銀行的發展戰略,包括開展業務應當遵循的原則、銀行希望開展業務的行業和區域、希望開展的業務品種和希望達到的業務開展的規模和速度。
2、在銀行的貸款政策文件中都開宗明義地指出,貸款業務的發展必須符合銀行穩健經營的原則,並對銀行貸款業務開展的指導思想、發展領域等進行戰略性的規劃。
3、貸款業務發展戰略,首先應明確銀行開展貸款業務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在明確了銀行貸款應遵循的經營方針的基礎上,還必須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銀行貸款發展的范圍(包括行業、地域和業務品種)、速度和規模。
(二)貸款工作規程及許可權劃分
為了保證貸款業務操作過程的規范化,貸款政策必須明確規定貸款業務的工作規程。貸款工作規程是指貸款業務操作的規范。
1、貸款程序通常包含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貸前的推銷、調查及信用分析階段。這是貸款科學決策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銀行接受貸款申請以後的評估、審查及貸款發放階段。這是貸款的決策和具體發放階段,是整個貸款過程的關鍵;
第三階段是貸款發放以後的監督檢查、風險監測及貸款本息收回的階段。這一階段也是關繫到貸款能否及時、足值收回的重要環節
2、貸款的規模和比率控制
評判銀行貸款規模是否適度和結構是否合理,可以用一些指標來衡量。主要有:
1)貸款/存款比率。這一指標反映銀行資金運用於貸款的比重以及貸款能力的大小。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的這一比率不得超過75%。
2)貸款/資本比率。該比率反映銀行資本的盈利能力和銀行對貸款損失的承受能力。我國中央銀行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的國際標准,確定商業銀行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之比不得低於8%,核心資本與加權風險資產之比不得低於4%。
3)單個企業貸款比率。該比率是指銀行給最大一家客戶或最大十家客戶的貸款占銀行資本金的比率,它反映了銀行貸款的集中程度和風險狀況。我國中央銀行規定,商業銀行對最大客戶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金的15%,最大十家客戶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金的50%。
4)中長期貸款比率。這是銀行發放的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貸款余額與一年期以上的各項存款余額的比率。它反映了銀行貸款總體的流動性情況,這一比率越高,流動性越差;反之,流動性越強。根據目前我國中央銀行的規定,這一比率必須低於120%。
3、貸款的種類及地區
貸款的種類及其構成,形成了銀行的貸款結構。而貸款結構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銀行貸款政策必須對本行貸款種類及其結構作出明確的規定。
貸款地區是指銀行控制貸款業務的地域范圍。銀行貸款的地區與銀行的規模有關。大銀行因其分支機構眾多,在貸款政策中,一般不對貸款地區作出限制;中小銀行則往往將其貸款業務限制在銀行所在城市和地區,或該銀行的傳統服務地區 。
4、貸款的擔保
貸款政策中,應根據有關法律確定貸款的擔保政策。貸款擔保政策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擔保的方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有:保證人擔保、抵押擔保、質押擔保、留置以及定金;
2)規定抵押品的鑒定、評估方法和程序;
3)確定貸款與抵押品的價值的比率、貸款與質押品的比率;
4)確定擔保人的資格和還款的能力的評估方法與程序等等。
5、貸款定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貸款的定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銀行貸款政策應當進行明確的規定。
銀行貸款的價格一般包括貸款利率、貸款補償性余額(回存余額)和對某些貸款收取的費用(如承擔費等),因此,貸款定價已不僅僅是一個確定貸款利率的過程。
在貸款定價過程中,銀行必須考慮資金成本、貸款風險程度、貸款的期限、貸款管理費用、存款余額、還款方式、銀行與借款人之間的關系、資產收益率目標等多種因素。
6、貸款檔案管理政策
貸款檔案是銀行貸款管理過程的詳細記錄,體現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信貸人員的素質,可反映貸款的質量,在一些情況下,甚至可以決定貸款的質量。一套完整的貸款檔案管理制度通常應包括以下內容:
1) 貸款檔案的結構及其應包括的文件;
2) 貸款檔案的保管責任人;
3) 明確貸款檔案的保管地點,對法律文件要單獨保管,應保存在防火、防水、防損的地方;
4)明確貸款檔案存檔、借閱和檢查制度。
7、貸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
貸款發放出去之後,貸款的日常管理對保證貸款的質量尤為重要,故應在貸款政策中加以規定。同時,銀行應制定有效的貸款回收催收制度。
8、不良貸款的管理
對不良貸款的管理是商業銀行貸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貸款發放以後,如果在貸後檢查中發現不良貸款的預警信號,或在貸款質量評估中被列入關注級以下貸款,都應當引起充分的重視。
②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的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個人消費信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貨幣貸款。耐用消費品或其他費用支出,是指用於購買那些具有較高價值和普及趨勢的生活消費品,以及用於教育、醫療、旅遊等生活消費方面的較高價值費用的支付。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個人消費貸款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逐年增長,並逐步成為銀行主要的業務和效益來源之一。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的個人消費信貸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但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極為緩慢。1997年我國消費信貸總額為172億元,僅佔全部貸款余額的0.23%。為應對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經濟的不利影響,政府制定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為了啟動民間消費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加大消費信貸的力度。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兩項重要文件:《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和《關於改進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1999年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正式要求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面向廣大城市居民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自1997年以來,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有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國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為3.94萬億元,是1997年的229倍。隨著我國銀行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助學消費貸款、個人旅遊貸款等業務迅速發展,該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2009年一季度末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住房消費信貸余額為3.49萬億元,占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總額的近90%,仍然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主要形式。前幾年,住房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各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而放鬆了發放住房貸款的條件,導致不良貸款率有所增長。從國外經驗來看,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一般是在發放貸款後10年左右中逐步顯現,這使得住房貸款潛在風險不可低估。我國現在的個人房貸余額中,超過80%是2000年以後發放的,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個人房貸風險將有增無減。
個人消費信貸對象涉及不同的個體消費者、經營范圍廣泛、貸款的期限較長、資信調查困難,在一定程度上給銀行帶來了風險隱患。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分析與識別,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二、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成因
消費信貸風險是指銀行消費信貸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性。個人消費信貸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風險隱含其中。對於消費貸款業務來說,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是信用風險,即因個人消費者不能按照與銀行簽訂的協議行事而對銀行信貸資產收益造成的風險。
1、制度方面
(1)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至今尚未建立有關規范消費信貸活動的法律規范,特別是保護銀行債權的法規不健全,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消費信貸期限長,客戶分散,不確定因素多,銀行風險控制難以落實,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進行欺詐。此外,關於抵押物的處理、拍賣等問題,銀行在處置個人抵押財產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市場保障。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變現成本較大,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由於缺少法律規范,個人消費信貸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隨意性很大,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商業銀行難以通過有效的方式來保全自己的消費信貸資產,增大了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
(2)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信用觀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雖然已經建立個人徵信系統並投入使用,但系統內許多個人信息尚未完善。加上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競爭使銀行之間缺乏溝通,從而使得個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夠,信用信息資源無法共享。信息的不對稱又可能致使借款人將貸款惡意挪用,用於經營或投機活動,經營失敗導致貸款償還出現問題。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了個人信用聯合徵信工作,但是上述工作還僅限於金融部門,信用信息也僅限於金融信息,很難實現其他非金融信息的匯總。
2、銀行方面
(1)銀行消費貸款設計欠缺
有的消費貸款種類自身存在較大的先天缺陷,導致貸款風險從一開始就存在。如2000年興起一時的「零首付」個人住房貸款和「零首付」汽車貸款。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明令禁止了這種「零首付」,但無指定用途的所謂綜合消費貸款在貸款設計上也存在問題。這種貸款最高限額50萬元,甚至不受限額,這一設計明顯不是或並非主要是為了借款人消費使用的,更不是為普通消費者著想,它是迎合少數優勢消費群體擴大生產的需要而巧立的名目。
(2)銀行自身管理薄弱
從主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仍舊在一定程度上不太重視信用風險,對各部門、各職員的考核只注重業績而忽視風險和損失,造成損失後也沒有強有力的責任機制予以制約。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基層行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致使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信貸人員素質偏低,工作責任心欠缺。存在著信貸人員貸前調查不深入、貸中審查不嚴、貸後管理不力的鬆懈行為,重貸輕管,重放輕收,崗位責任制沒有落到實處,放鬆了消費信貸資金使用的有效監控。這些都是導致銀行貸款風險顯著增加的原因。
從客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費信貸方面的管理經驗。通常,由於客戶分散,銀行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書面信用材料進行篩查,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簡單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由此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且現階段管理消費信貸業務的規章制度尚不完善,操作手段相對落後,貸後的監督檢查往往跟不上,對消費者個人及其家庭的財務收支缺乏有效的跟蹤、監控機制和經驗。一旦發現風險不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致使消費信貸的潛在風險增大。
3、消費者個人方面
消費者個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消費者行為的不確定性和道德風險的存在。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家庭財產登記制度,居民收入缺乏透明度,銀行無法確切計算和查證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有可能為獲取更多的消費信貸而誇大自己的償還能力,風險完全由銀行承擔。另外,消費者在取得消費信貸之後,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逃避債務,即為道德風險。以助學貸款為例,由於大學生畢業後,社會就業壓力大,人才的流動十分頻繁,原就讀學校找不到人,造成貸款無法歸還,道德風險因素較大。
三、商業銀行防範消費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消費信貸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確保消費信貸市場的有序運行,應該盡快制定和頒布消費信貸法規,明確消費信貸活動中相關主體的職責義務和相關權利,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建立健全消費信貸法規體系,一是盡快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個人消費信貸法》,對與個人信貸有關的問題進行明確規范,充實我國《擔保法》中有關個人消費信貸的條款;二是要用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對消費者失信行為的懲罰辦法,用法律手段規范消費者的借貸行為;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從而分散和共擔個人信用風險。
2、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
個人信用制度的健全將有利於降低消費信貸的交易成本,抑制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是商業銀行進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環節,是商業銀行管理消費信貸風險的起點。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會范圍的個人徵信體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我國個人徵信系統使用尚處於初級階段,仍需不斷完善。應做到及時更新個人金融信息,做到電子化、集中化、及時化;同時,要加快不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國徵信系統信息,實現信息聯網共享,滿足銀行放貸審核的需要。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消費貸款風險的作用。譬如,可以建立信用風險評分系統,通過給個人信用打分,嚴格劃分客戶的信用等級。首先對消費信貸的授信對象進行信用評分;然後再根據消費信貸對象的信用記錄、消費信貸的擔保方式、消費信貸項目等方面的情況對消費信貸授信對象的信用評分進行調整,得出該筆消費信貸業務的信用評分,確定其風險等級;對個人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進行預測,為最後的決策作依據。
3、完善銀行內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必須嚴肅信貸紀律,責任明確到位,一旦出現問題按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貸前要嚴把信貸入口,有規劃地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嚴格規范各環節操作流程。在審核貸款申請時,主要側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個人信用記錄、個人負債比率、個人保險等。抵押擔保並非萬全之策,抵押品也存在風險,要明辨借款人的實際收入水平。貸中,進一步明確各操作崗位的關鍵所在,規范操作,做到任務、許可權和責任的統一。貸後,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後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蹤監控。貸款發放後,銀行要密切關注客戶的還款動態,當有拖延現象時,及時找出原因並採取措施。對於具有還款能力而故意不還者,從信函通知到口頭通知、加收逾期貸款罰息,直至處理抵押物甚至訴諸法律。對於多次惡意拖欠貸款者,要將其列入「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貸款。對於貸款到期潛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應提請公安等有關部門協助查尋。
③ 請教:我國採取的消費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議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消費政策
所謂擴大內需政策,就是在生產相對過剩的情況下,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拓寬國際市場.培育消費熱點,以拉動經濟的增長.簡言之,就是通過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必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正確的消費政策.
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擴大消費的政策,但效果並不十分明顯。
1、就業形勢依然嚴重,城鎮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擴大就業是增加城鎮居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拉動城鎮居民消費的重要前提。2002年9月份,在北京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上,江總書記他指出,做好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2003年兩會期間,國家新一屆領導人為了緩解就業問題,提出了今年新增800萬就業崗位的目標,並且出台了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鼓勵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稅收優惠政策。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相關配套措施,來解決此問題。然而,
由於中國已經開始進入重化工業時代,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又相對滯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明顯下降,導致我國城鎮失業率急劇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4.2%。據有關部門對59個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分析表明,目前每個求職者面臨的崗位是0.65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相對促進就業而言,政府在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方面所採取的其他措施效果更為明顯,除了連續兩次大幅度給公務員增加工資之外,有關部門還多次上調了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在企業經濟效益長時期沒有明顯提高、中央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情況下,這些措施的出台對增加城鎮居民收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統計表明,我國城鎮居民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4283元上升至2002年7703元,增長了近八成。2003上半年,全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達到了4301元,同比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
2、農民收入增勢緩慢
增加農民收入既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開拓農村市場的基礎。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上屆和本屆政府都作出了不懈努力。主要措施包括:實行糧食保護價政策穩定農民收入大頭,增大農田水利、改造農村電網等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切實保護農民務工合法權益,做好被征地農民補償和就業安置工作等。
應當說,這些措施起得了一些實效。以稅費改革試點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 31 個省(區、市) 6.8 萬個農戶的抽樣調查, 2002
年農民的稅費負擔人均為 78.7 元,比上年減少 12.5 元,下降 13.7%,稅費負擔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 3.2%
。由於稅費負擔下降,直接拉動農民收入增長 0.5 個百分點。
然而,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問題日益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2002年的一項測算,如果將城鎮居民享受的各項福利考慮進去,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大概只相當於城鎮居民的五分之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當前農業的生產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然而,深層次的原因卻在於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滯後。從國際經驗看,輕紡工業高速發展時期是吸納農村人口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但當年,我國輕紡工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之時,政府卻在「離土不離鄉」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大搞鄉鎮企業,錯過了城市發展的大好時機。由於農村始終保持了巨大的人口規模,使得我國工業反哺農業的機制無法形成,最終導致農村經濟發展與工業經濟發展之間出現了斷層,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3、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減少低收入階層居民擴大消費的後顧之憂,是促進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手段。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兩個確保工作高度重視,重點加大了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中央對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補貼由1998年的96億元上升至2002年的1362億元,年均增長了94.1%;我國全部城鎮和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由1998年的184.1萬人上升至2002年的2060萬人,平均每年新增469萬人。然而,由於我國社保體系建立時間較晚,歷史上欠帳較多。到去年年底,全國也還只有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內蒙古、遼寧、黑龍江、重慶、貴州、海南等14個省區市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多數省區市的社保基金都還存在著資金缺口。與此同時,這些年來經濟發展中結構失衡現象明顯,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失業和貧困人口有增無減,也成為社保體系建立過程中的一個重大障礙。
從目前的情況,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任務非常艱巨。統計表明,2002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高達2820萬人。要讓如此規模巨大的農村人口實現脫貧,我們就必須在農村建立相關的保障體系,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村醫療保障體系、農村扶貧擔保基金和扶貧貼息基金等。
4、整頓市場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效
歷史上,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秩序較為混亂,假冒偽劣泛濫,坑蒙拐騙猖獗,商業欺詐橫行,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抑制人們的消費意願和企業的投資意願。2001年4月開始,國務院先後統一部署了聯合打假、整頓文化市場、嚴厲打擊傳銷、整頓建築市場、強化稅收征管、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加油站專項整治、旅遊市場打假打非等8個專項斗爭。2002年,中央又部署開展了整治集貿市場和加油站經營秩序、旅遊市場打假打非等3個專項,並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4月14日至15日,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在京召開。2003年會議具體部署了當年六項工作重點。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市場秩序有所改善。
但是,總體上看,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當前,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依然突出,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仍很艱巨。今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還需始終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指導思想,一邊開展專項整治,一邊根據整治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建章立制,通過完善制度和機制、加強法制建設,著眼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逐步消除以往工作中出現的「反復抓,抓反復」等現象。
5、消費信貸政策作用明顯
目前,城市居民消費已開始向住房、汽車等更高級的消費升級,而這次消費升級與80年代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的升級相比,級差要大得多,因而積累期也要長得多,於是就出現了市場需求斷層的現象。從國際經驗看,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發展消費信貸。
我國的消費信貸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在1997年,我國消費信貸總規模還不到200億,到2001年年底則已達到6990億元,增長了約40倍。至2003年一季度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已經超過了1萬億。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8909億元,個人汽車貸款余額為1350億元,助學貸款余額為55.9億元。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層次的提升,商業銀行也在不斷地推出個人消費貸款新品種,先後開辦了個人質押貸款、汽車貸款、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個人小額短期信用貸款、助學貸款等多個業務品種,滿足了客戶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毫無疑問,消費信貸對促進汽車和房地產業市場的活躍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為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盡管如此,如果與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發現,我國消費信貸實際上仍然還存在著較大發展空間。目前,西方國家消費信貸在整個信貸額度中所佔的比重一般在20%~40%之間,個別甚至高達60%,而我國的比重大約只為10%。
不過,受一些因素影響,我國消費信貸發展過程中也開始醞釀著一些潛在風險,比如,房地產的發展就過分地依賴了銀行資金的支持。今後,我們在繼續大力推進消費信貸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對此加以適當防範。
從上述對各主要消費政策的評估結果看,
歷史上的政策失誤和不到位是消費低迷的重要成因。從目前情況看,在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已經開始出現啟動跡象,住房、汽車、旅遊、通訊等相關的消費熱點正在形成之中,但消費要形成一個全國性高潮還有待時日。要看到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將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城市家庭主要進入10000至100000元的購買階段,而農村家庭則要進入1000至10000元的購買階段。前者主要是從普通耐用消費品向住房、汽車和信息產品等大宗和高檔耐用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文化娛樂等個人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的檔次提升,而後者則是從生活必需品向中低檔耐用消費品的方向發展。從當前的情況看,城鎮居民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進入新的消費升級准備階段,還難以形成全局性的擴張。特別是隨著消費升級層次的提升,大宗耐用消費品的檔次也越來越高,購買力積累和消費等待的過程也就更長。如住房消費、私人汽車消費,都需要一定時間的收入積累。比較而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則需要一個相對較低的收入門檻。這就凸現了提高農民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現實意義。
二、當前在擴大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與體制障礙
1、在擴大消費方面現存的三大問題
(1)消費率偏低,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的作用亟待增強。
據有關資料,與國外相比,我國最終消費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八五」、「九五」時期平均消費率分別為58.7%、59.4%,最近10年平均只有59%多一點,而世界平均消費率已超過78%。盡管各國具體情況不同,也存在一些統計差異,但總的看,我國消費率還是偏低,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2)消費需求增勢緩慢,與投資增長出現背離
回顧過去,在1998和1999兩年,投資和消費增速尚且基本持平,直到2000年,當時的投資和消費增幅之差也只有0.5個百分點。此後,兩者差距逐漸拉大,到2002年高達7.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處於12年來的最高點,而消費增長則為3年來的最低點。從支出法角度看,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幾乎完全依靠投資「單輪驅動」了。
(3)在消費總量不足的同時,消費結構也存在失衡問題。
目前,我國城鄉、地區和不同收入者之間的消費水平差距還在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越來越少的人占據了越來越多的資產,卻沒有多少消費慾望;另一方面是農村、西部地區和城鄉低收入者狀況始終沒能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消費需求增長。據統計,農村居民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長期以來保持下降趨勢,「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時期分別為64%、58.7%、50.6%和47.8%。近年來,城鄉消費差距仍然較大。2000年、2001年,農村人口分別為城鎮人口的1.76倍和1.65倍,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則只分別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的47.5%、32.8%。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不僅比較低,而且呈相對下降趨勢。即使同為城鎮居民,不同收入層次的消費差距也在擴大。
2、在擴大消費方面現存三大體制障礙
除了前面提到經濟結構和政策方面的制約因素之外,影響當前我國消費增長的還有一些體制方面的障礙。
(1)收入分配體制不合理,消費呈現「以點帶面」的發展格局。
這些年來,盡管從增長速度看,我國的消費增長波動幅度不大。然而,從結構上看,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與80年代由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帶起的全社會性消費熱潮相比,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消費熱潮只有由少數人所推動。在這種格局下,城鎮中低收入階層介入很少,而農民則幾乎與之絕緣。
上述消費格局之所以出現,原因在於收入分配體制的不合理,導致貧富日趨分化嚴重:一些私營企業主一方面獲得巨額利潤,另一方面卻又不承擔正常納稅義務,更不給員工交納各種社會保險;一些上市公司老總在企業長期虧損的情況下,自己給自己發高薪,成了「窮廟中的富方丈」;一些政府官員將權力與資本互連一體,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巨額收入;一些壟斷型企業,利用自己在賣方市場中所處的有利地位,隨意調價獲取暴利…。與此同時,農民利益和城鎮弱群體利益卻始終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相反,他們利益受到無端侵害的事件卻時有發生。有人因此戲稱,當前的消費是「精英階層的消費」。對大多數人而言,盡管有巨大的消費需求,但受收入制約,卻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短缺經濟時期,國家為防止需求膨脹而出台的一些抑制消費的政策措施至今沒有得到清理。
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由於社會總供給長期小於總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消費需求尤其是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政策。現在,盡管消費的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商品供給遠遠大於需求,消費的主體已經從集團轉向了個人,但在各種因素尤其是有關部門利益的影響下,這些過時了的政策依然揮之不去。拿轎車來說,在短缺時代,轎車要花外匯進口,因而為控制集團購買,推出了占車價10%的車輛購置附加費和3%—8%的消費稅。如今轎車產量飆升,個人購車又占轎車銷售的半壁江山,這些老政策無疑在個人消費者面前築起了一道高高的門檻。再看住房,北京市房價平均每平方米高達6375元,這一「天價」直逼紐約、東京。其原因在於,房價構成中40%是政府的地價稅費,而且是將70年地價一次性打入。其他的(如超計劃用電增加收費、空調增容費等)直接限制個人消費需求的老政策也依然被保持下來。這一切對有關商品(尤其是商品房)的消費及其行業的健康發展都造成了相當不利的影響。
(3)由於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國還存在部分行政壟斷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鉗制了消費。
從成因上看,市場壟斷分兩種:一是競爭式壟斷,二是行政式壟斷。前者主要是依靠競爭實力在市場中占據了較大份額之後才形成壟斷,在其形成過程中對消費的發展往往會起到較大推動作用。後者不是依靠市場競爭,而是依靠行政手段排斥其他行業進入者獲得的壟斷地位,不論是在其形成過程中,還是形成之後,給消費發展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目前,我國的壟斷主要是行政性壟斷,如電信業、自來水公司、熱力公司、煤氣公司、電力公司、民用航空、鐵路運輸、公共交通等,這些行業所取得的壟斷地位,一不依靠技術創新,二不依靠資本投入。他們往往既是生產經營者,又是該行業的行業管理者,提供給市場的是惡劣的服務、過高的價格、低下的效率,給消費者帶來的則是極大的傷害。比如,電信部門一直以3分鍾作為市話計次收費單位,這與按秒收費相比,每年在全國用戶頭上多收了一個不小的數字。然而,面對社會各界對這種不合理收費的抨擊,居於壟斷地位的電信部門卻可以始終按兵不動。
④ 我的論文選題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對策,現在要寫文獻綜述,2000字數,幫我分析下,具體應該怎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以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較高的預期收益成為商業銀行重
要的盈利增長點,
它的快速發展,
大大地刺激了消費、
擴大了內需、
拉動了國民
經濟的持續且快速的增長。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比較晚,
又隨著金融市
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個人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
它在飛速發展同時很多潛在的
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如何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我國該業務的發展起著至關
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市場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
個人消費信貸
風險
商業銀行
社會信用體系
法制
消費信貸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興業務,它是指藉助商業銀行的信貸支
持,
以消費者的信用及未來的購買力為放款基礎,
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規定,
對
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與個人消費相關費用的貸款。
它是
一種由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資金,
用以滿足消費需求的一種信貸方式。
波及全
球的金融危機剛過,
我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內需不足,
消費疲軟的時期,
為了我
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我們必須進一步刺激國內消費信貸使其發揮平衡整
體國民經濟的杠桿作用。而這重中之重就是個人徵信體系的完備。
近年來,
我國金融業發展較快,
各級銀行機構遍布全國,
人們的觀念也從以
原始積累的方式進行的消費傳統逐步被以負債消費的信貸消費理念所取代,
因此
我國消費信貸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業務種類逐步得到擴展,
從個人住房到汽
車、
助學等多個領域。
但是我國目前還是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消費信貸體系,
與
發達國家個人消費貸款占信貸總額的
20
﹪
-30
﹪相比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我國
消費信貸發展的滯後,
增強了居民流動性的約束,
制約了消費者「負債消費」
行
為的產生。進入
2011
年,我國通貨膨脹壓力更是越來越大,同時對於住宅限購
導致的房地產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商業銀行有可行的對策
來扭轉個人信貸業務的不利局面。
而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專家學者的身上,
他們紛紛對此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並
想出應對個人信貸業務風險的可行性對策。
首先,從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起因分析
,
李潔認為有三點比較關鍵:
(1)
第一,在貸款前期,部分信貸調查人對借款
人提供的相關資料未盡調查核實的職責,
對借款人的有效身份和還款來源落實不
清,
缺乏對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的調查,
導致許多騙貸、假按揭的情況發生。
第
二,
在貸款發放環節,
部分貸款審查、
審批人員對信貸調查人轉來的審批表和其
他相關資料審查不細致,
把關不嚴,
甚至違規發放大額個人消費綜合貸款,
業務
審查、
審批形同虛設,
致使大量假個人貸款屢屢順利通過。
第三,
是在貸款後的
管理上,
部分信貸人員未按規定對開發商和按揭項目進展情況、
汽車經銷商經營
情況,
以及借款人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未切實履行貸款後的管理職責。
當個人消
費信貸形成不良貸款後,
個別商業銀行甚至以貸收貸,
通過發放假個人綜合消費
貸款、借新還舊、放貸收息、放貸墊款等多種手段掩蓋事實真相。
李立剛認為制約消費信貸開展因素中有消費觀念的制約。
長期以來,
受短缺
經濟的影響,
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依舊是受傳統消費觀念的束縛,
不願背上負債
的包袱,
更不要談會自覺去進行超前消費使用消費信貸了。
在我國廣大農村,
貸
款消費被百姓認為是可恥的事情
如果消費信貸意識未有明顯轉變的話,消費信
貸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將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如果消費觀念不更新,傳統消費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觀念不破除,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將會步履維艱。
張岩則從消費信貸信貸發展的地區不平衡進行研究,
認為目前貸款投放區域
集中在市場經濟環境較好的地區,
特別是大城市。
而且消費領域比較片面,
各業
務品種上的發展也極為不平衡。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所佔比重較大,
近年個人住房
貸款占總消費貸款余額的比重均在
7
﹪以上,其他部分業務逐步萎縮。不僅僅只
是局限在這些方面,
在葉曉菲看來還有一點比較關鍵,
就是信貸的抵押物變現渠
道窄、
成本高,
信貸的監管力度小。
貸款抵押物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化解資產風險
的重要手段。
由於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
交易秩序尚不規范,
交易法規也不完善,
各種手續十分繁瑣,
交易費用偏高,
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
變現,貸款擔保形同虛設。而且不少金融機構為擴大盈利水平,搶占市場份額,
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
盲目放貸,
直接導致風險積聚,
不利於個人消費
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
個人信貸的風險成因不外乎就是這兩個方面,
外部原因和內部原
因。
外部原因主要就是當前我國的社會環境,
以及國際環境的影響,
導致我國個
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國民對負債消費還存在觀念上的束縛。
而內部原因則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的管理不科學,
在貸款的審核發放等環
節漏洞百出,以致人們對其不信任,故而也就難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其次,
從解決途徑分析。
總結了一下,
眾學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防範的對
策。
胡坤、
葉曉菲等認為關鍵是要推進消費信貸立法進程,
健全法制環境。
由於
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導致了政府相關部門立法滯後,
應該推進消費信貸的立法進程,
建立、
健全包括:
債權讓與制度、
個人破產制度、
格式合同的監管制度等法律制度,
讓我們在處理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時有法
可依。尤其是要明確在個人消費信貸活動中消費主體的職
責義務和相關權利保
障。
宣德飛、李金秋等認為急需構建和完備社會信用體系。
(2)
包括個人徵信體
系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抑制由信貸主體間信息不對稱現
在的發生,
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並且,
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主要體現在個人
信用評價制度、
機構、
評價指標三個方面,
應加快這幾個方面的建設。
完善個人
信用徵集系統,
對個人所有相關的信用信息進行匯總,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消除
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於評價個人信用指標體
系,
並設立專門的中介機構來評價個人信用,
並對中介機構的評價行為進行監督。
(3)
寧靜認為要完善銀行內部信貸管理機制,建立一套科學的個人消費信貸
管理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杜絕違規操作,
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銀行的競爭力。
針
對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申辦手續繁雜的問題
商業銀行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金
融服務,與客戶一對一交易,即所有的手續和證明文件、
協議等均由銀行與客
戶簽署,無須申請人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相關部門辦理
而是轉由銀行與相關
證件手續辦理單位協調形成部門與部門的溝通,
而不是客戶和部門溝通,
造成資
源的浪費。
這個管理體系應包括貸款的發放、
跟蹤、
監控等過程。
同時也要兼顧
個人消費現代風險的預警機制。
從而強化貸款前、
貸款中、
貸款後的風險預警能
力,
最終實現平衡制約機制,
達到防範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作用。
對此,
我認為
可以成立專門的個人消費貸款審查審批中心,
對個人信貸業務進行流程再造,
提
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實行集約化經營。
並且實行分類管理,
進行分類授權,
針對各分支機構管理水平與風險控制能力,
實行不同的授權管理和程序運作,
並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實行精細化管理。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和購買力。這個對策也被很多學者提出。
政府應該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強其購買力,
並通過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管
理部門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以激發其即期消費能力和承載消費信貸的能力,
改
變傳統的消費觀念,
進而促進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居民收入水平和購買力的提
高是推動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刺激居民消費慾望和提升信貸還款能
力,逐步確立科學、適度的消費觀念,才能促進個人消費信貸健康有序的發展。
還有學者認為要完善擔保制度。
擔保制度是貸款第一還款來源出現風險時的
必要保證,
也是制約借款人信用程度的一個有力武器。
在我國消費信貸法出台前,
商業銀行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分析現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
圈定法律爭議少、
執
行容易的標的作為抵押物
。
產權不清
、
變現較難以及現有法律上存在爭議的抵
押物一般不要接收。選定的擔保抵押物必須合法、足值、有效。另一方面,商業
銀行應合理界定保證人范圍。
對借款人自身條件較好,
收入穩定,
可實行保證擔
保方式的貸款。
保證人應該選擇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戶,
且至少自身綜合條件不低
於借款人。
通過仔細查閱近年來的期刊論文,學者們對此問題各抒己見,很清晰明朗
地將風險及對策呈現出來,
有的還用模型進行分析,
總的來說研究已經十分充分
了。但是,在這之中我還是發現了一些細微的不足,那就是在對待「人」的方面
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很少,
大部分都是就管理、
制度、
法律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闡
述,
我覺得這些還是不能根本解決當前的問題。
當然,
大家之所以都在制度上找
問題也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我國的很多法律制度都還不完善,
尤其是社會信用體
系,
是關鍵所在。
研究和制定個人信用評估辦法,
統一評估標准,
建立科學有效
的個人信用體系,
是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前提保證。
法律上的問題也可以反映出
當前的現實。
但是我們必須要以人為本,
綜合法治,
這樣才能為信貸業務的發展
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平台。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把思考的關鍵點放在「人」
上,
如何能夠更加全面更加准確地反映每個國民的信用狀況,
怎樣才能既人性又
科學地掌握這些信息,
建立起完備的個人信用體系。
對前面的學者沒有深入思考
的部分,我想通過自己的思考能拿出一點有用的想法。
參考文獻
[1]
劉佳
.
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研究
[J] .
科技向導
(
金融天地
)
,
2010
(
6
)
.
[2]
胡坤
.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與防範對策
[J].
貴州農村金融
(
經營與
管理
).2011 (2) .
[3]
李立剛
.
個人消費信貸與信用體系建設初探
[J].
科技向導
(
金融天
地
).2011
(
2
)
.
[4]
李潔
.
關於個人消費信貸的幾點思考
[J].
山西財經
.2009
(
2
)
.
[5]
蔣萍
.
宏觀調控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
[J].
財政金融
. 2011
(
4
)
.
[6]
張岩
.
金融危機背景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對策
[J].
商業視角
.2009
(
5
)
.
[7]
宣德飛
.
淺談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
[J].
現代經濟信息
.2011
(
3
)
.
[8]
劉瀟
.
淺析我
國個人消
費信貸發展
難點與對策
研究
[J].
山
東紡織經
濟
.2010(3).
[9]
楊延芳、王大海
.
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分析及解決對策
[J].
名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營科技
.2009
(
3
)
.
[10]
丁
一
.
商業
銀行
個
人消
費信
貸面
臨的
風
險及
防範
對策
[J].
中
國
商
界
.2010
(
10
)
.
[11]
於志武
.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防範對策
⑤ 消費貸款的行業投向是什麼
影響貸款政策的因素,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有以下三個方面 :
第一,從消費者個人主觀因素來看,居民消費行為總是在一定的消費動機推動下進行的,消費行為是消費動機的轉化。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活動受諸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些因素即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主觀因素既與人的能力、價值觀等等因素有關,也與其所處社會、家庭、自然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目前這些因素在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中可以綜合反映出來,例如先存款後消費,沒有負債消費意識;住房靠政府,分房論資排隊;公房租金低廉,租房比購房合算;住房消費及投資意識淡薄等等。住房消費觀念對銀行貸款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也比較長遠,是一個需要採取長期措施解決的問題。
第二,從消費面對的客觀條件來分析,這里我們將客觀條件分為外產中與內部兩類變數,外部變數指制度、政策、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等社會、經濟因素。近期金融業調整信貸資金投向,由原來的生產性貸款轉向鼓勵購房的消費性貸款。貸款政策出台後,隨著全國各地貸款政策的逐步出台,制度在各地、各單位逐漸實施,也使得人們開始關注。這些外部變數對銀行貸款政策的影響是明顯巨大的。
第三,影響銀行貸款需求的內部變數因素分析。內部變數指個人收入、例如說房價與收入之比、房價與租金之比、按揭成數、按揭利率、按揭期限、抵押物設定等因素。此處僅就個人收入涉及按揭的一些內部因素進行分析。
⑥ 消費信貸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
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基本情況
1998年以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以及提高人們消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信貸不僅刺激了消費需求,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商品銷售,並成為國家對消費市場實施選擇性調控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為22655億元,比剛剛起步時的1997年末增加了22465億元,增長了118倍;消費信貸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也由1997年末的不足0.23%上升到10.2%。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從消費領域看,已發展到住房、汽車、助學等多個消費領域;從信貸工具看,已出現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信貸方式;從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機構看,已由國有商業銀行「一枝獨秀」發展到有條件開辦信貸業務的所有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在經營此項業務。具體來看,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貸款總量逐年增長但增速趨緩
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的指導意見》,消費信貸的發展從此步入快車道。2000~2005年,消費信貸的年均增長率為31.4%,但受到基數逐步擴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消費信貸增長率呈逐年走低趨勢,2000年,消費信貸增長率高達205.4%,而到了2005年這一增長率僅為10.4%。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外,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增長較快是近年來推動消費信貸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義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 2000年的37664億元增至67177億元,年均增長達12.3%。消費信貸的增長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變化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消費信貸結構總體穩定但個別品種波動較大
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消費信貸的主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個人住房貸款成為消費信貸發展的重點。為了支持和鼓勵居民購買住房,國家通過重點支持經濟適用房建設、對住房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等多種措施,發展住房貸款。 2000~2005年,個人住房貸款占消費信貸總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80%左右;截至2006 年4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達19069億元,佔全部消費信貸余額的84%。
助學貸款穩步發展。1999年以來,為配合高校擴招政策及收費制度的改革,國家出台了教育助學貸款政策。2004年,針對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人民銀行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出台了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經辦銀行、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一系列新政策,使助學貸款業務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至2006年4月末,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15.75億元,加上商業性助學貸款,各項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37.9億元。初步統計,此項信貸業務開辦至今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185億元,約228萬名學生得到幫助完成學業。
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波動較大。汽車貸款是商業銀行較早開辦的消費信貸品種之一。1998~2003年,汽車貸款業務迅速發展。2001~2003年,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48%,佔全部消費貸款余額的比例歷年依次為6.2%、10.8%和11.7%。但從2004 年初開始,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金融機構開始控制汽車貸款規模,採取了更為嚴格的風險防範措施,汽車貸款發展步伐放緩。截至2006年4月末,汽車貸款余額為1011 億元,比2004年末下降583億元。
此外,耐用消費品貸款、信用卡消費等其他消費信貸發展比較平穩。截至2006年 4月末,其他消費信貸余額為2298億元,占消費信貸余額的10.14%,其中信用卡透支消費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消費信貸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消費信貸發展的地域不均衡與整個消費增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相吻合。據統計,佔全國人口近60%的農村市場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近年來逐步下降, 2000年為38.2%,2005年則降為32.9%。銷售進一步向發達地區集中,東部地區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60%,且比重仍在逐步提高。總體上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消費信貸規模越大。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
推動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宏觀調控處於重要階段,在繼續搞好總量平衡的同時,要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看,發展消費信貸,是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有效途徑。
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是促進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
隨著社會公眾金融意識的進一步提高,消費信貸已經成為居民優化儲蓄及消費結構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對居民個人收入和支出的預期會直接影響到其進行消費信貸的深度和頻率。近年來,雖然消費需求增長較為平穩,但投資需求增長加快,增速明顯快於消費需求,導致消費率持續下降,從2001年的61.1%下降至2005年的50.7%。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導致總體消費傾向下降,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也使城鄉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明顯增強。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消費信貸的增長。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輕居民教育、醫療負擔,從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支出預期,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擴大消費,為消費信貸的持續發展創造堅實基礎。
加快個人信用徵信體系建設,為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借款人誠實、守信是消費信貸得以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但我國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工作才剛剛起步,信用觀念尚在推廣過程中,借款人構造虛假的個人資料,騙貸、逃貸的情況屢有發生,嚴重挫傷了商業銀行發放消費信貸的積極性。如,汽車貸款近年來持續下降與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從國外的實踐經驗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和商業化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資產負債狀況的透明度,有利於防範貸款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管理成本,提高其開展個人業務的積極性。人民銀行近年來在完善企業徵信系統的同時,加快了個人信息基礎資料庫的建設。目前企業徵信系統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聯網運行,為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下一步的關鍵是要完善個人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據,盡快制定徵信法規,並出台相關配套辦法,使徵信發展和管理有法可依,為保障信貸資產安全、開展消費信用調查以及依法保護個人隱私等提供製度保障。同時,還應該完善個人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促進相關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為金融機構更好地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提供服務。
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是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重點
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在城市開展,這與農村消費水平明顯偏低直接相關。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城鎮的32.2%,比2000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看,2005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高出城鎮居民8.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結構明顯落後於城鎮。黨中央和國務院已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發展農村消費市場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各金融機構應從促進消費信貸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大力發展大額耐用消費品信貸等直接推動農村消費升級的信貸品種,同時也要探索開發其他一些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信貸新品種。
推動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是促進消費信貸的創新方向
消費信貸期限一般較長,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都較高。除了一般貸款都要面對的利率變動、借款人收入變動等風險因素以外,消費信貸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還表現在借款人工作、住所、健康、家庭變故等都可能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與較長的貸款期限相比,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期限一般較短,一旦商業銀行對經濟金融變化估計不足,未能相應調整現金流量,「短存長貸」風險爆發,銀行就可能被迫折價變現資產或高價緊急融資從而造成損失,出現流動性風險。從國際經驗看,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的結構性融資工具,對推動消費信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證券化的途徑,可以將長期的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及其他消費貸款打包出售,回籠資金,有利於降低中長期貸款比重,改善信貸期限錯配狀況,優化利率期限結構,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目前,我國的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剛剛起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進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先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資產支持證券。下一步,在總結相關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可研究探索擴大試點的信貸資產范圍,將汽車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進行證券化,同時加快推動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進程,為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加快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發展拓展空間。-
⑦ 1 在當前通貨膨脹的壓力下,你認為消費信貸是否有助於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最好能從不同方面分析
分為短期和長期吧
短期內,通貨膨脹下,貸款的成本降低了,人民更願意借錢去消費,會推動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但是長期內,當人民認識到實際的收入下降,而是隨著儲蓄減少對投資的影響,社會總產出的下降會使得人民覺得自己的財富縮水了,為了儲蓄未來養老消費或者未來的大宗必要消費而減少現在的消費,在長期內,消費信貸不會促進居民消費水平
⑧ 我國消費信用的現狀是怎樣的對我國經濟生活有什麼影響
中國的信用消費始於20世紀50年代,隨後信用消費一度被取消。銀行以住房為突破口開展的信用消費起步於80年代,但在當時短缺經濟佔主導地位、市場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信用消費並不具備充分發展的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因此信用消費品種單一、范圍窄、規模小,僅處於萌芽和摸索階段。 20 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住房、汽車等領域出現了比較旺盛的需求。同時,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消費需求不足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政府採取多種措施擴大內需,信用消費作為刺激消費需求的有效手段得到重視和推廣,各項旨在鼓勵個人信用消費的政策、法律、法規相繼出台。截至2003年末,全國各商業銀行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15736 億元,較1997年末的172億元增長90倍,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1780億元,信用消費占各項貸款的比例也由不足0.13%上升到10%。 從提供信用消費的機構看,目前國內所有商業銀行及信用合作社都已不同程度地開辦了消費信用業務,而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消費信用市場的主體, 其消費信用余額佔全部金融機構提供的消費信用總額的88%。從信用消費的品種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形成包括個人住房與住房裝修、汽車消費與信用卡消費、大額耐用消費品與教育助學、旅遊與醫療貸款、個人綜合消費與個人短期信用貸款及循環使用額度貸款等十幾個大類、上百個品種的信用消費品種體系 。 從上面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在銀行發放的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貸款占據壓倒性優勢。這說明我國信用消費業務品種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一些很具有發展前景的信用消費品種在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另外,一些信用消費品種在我國雖已開展,但開發的深度還遠遠不夠。可以預期,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之後,以信用卡為主體的消費信用將會迎來高速發展的階段。 從當前各金融機構的實踐情況看,我國消費信用的發展應該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一)重點發展個人住房與汽車信用消費 個人住房貸款在我國當前信用消費發展中佔有絕對比重,今後一段時期內,個人住房貸款仍是消費信貸發展的重點,應在切實降低住房貸款風險的基礎上,擴大住房貸款范圍及比例,重點開發中檔住房貸款。另外,隨著汽車普及程度的提高,汽車消費貸款的需求量還將顯著增大,這將成為消費信用的一個主要增長點。 (二)大力開展信用卡業務與個人耐用消費品信用消費美國信用卡業務的比重僅次於住房信貸,我國商業銀行應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之後,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信用卡業務,鼓勵消費者先消費,後還款,將信用卡辦成真正的信用卡。另外,還應大力推廣商業銷售網點和消費網點進行信用卡支付。據統計,我國的耐用消費品貸款在我國信用消費業務中所佔比重小,市場潛力巨大。為此,各商業銀行應積極與商家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耐用消費品貸款。 (三)大力發展助學與旅遊信用消費 目前,我國助學貸款發放比重仍然較小,各商業銀行應採取多種形式大力推廣。相對說來,助學貸款本質上是消費者用未來的收入為現在的教育融資,其貸款對象普遍具有較高的素質,如果能合理引導,應該能成為一個很好的信用品種。另外,隨著假日經濟的日益重要,居民在旅遊方面的支出也日益增加,各商業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及旅遊公司應積極響應國家有關政策,在國家法律允許范圍內,大力推廣旅遊信用消費。 (四)借鑒美國信用消費的先進業務方式 各金融機構應與相關機構積極配合,結合中國實際,大力開拓信用消費新品種, 探索這些信用消費品種在我國可行的發放模式和風險控制模式並積極完善和推行, 以盡快完善我國的信用消費體系。如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貸款品種,對個體工商戶和運輸業者提供經營性車輛貸款,對有創業意識的城鄉家庭可提供小額家庭創業貸款等。同時,針對不同的信用消費品種和貸款對象,可在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 消費信用的發展前景廣闊,但發展的的道路還很漫長,其進程受到信用體系建設、居民消費觀念等許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為了促進消費信用健康快速地發展,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保障性工作: (一) 加強宣傳,改變傳統消費觀念 在我國市場經濟已步入買方市場的情況下,提倡適度負債消費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居民轉變無債一身輕的消費觀念,實現從無債消費轉變到適度負債消費,逐步提高居民的消費信用水平。我國居民信貸意識還比較薄弱,金融信貸知識還比較貧乏,所以增強消費者的信用觀念、信貸知識和金融知識,是發展消費信貸和擴大內需的重要條件之一。 此外,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來說,也要逐步增大對個人授信業務的比重,轉變重工商信貸、輕消費信貸的觀念,充分認識消費信貸對發展金融信貸、發展社會經濟的作用,加大力度宣傳發展消費信貸的政策導向、市場導向及其操作辦法,加強業務咨詢服務。 (二) 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 居民實際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消費信貸發展的程度。因此,國家在收入政策上應採取增加收入的措施,保證城鄉居民收入有一個合理的增長幅度;在分配政策上要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改變居民的收入和消費預期,以刺激消費的合理增長。 (三) 建立消費信貸的信用風險防範體系 信用風險防範的水平直接影響到消費信貸開展的成敗。當前個人消費信貸發展不快,主要問題不在銀行,而在於外部環境不完善、不配套。但銀行在消費信貸發展中,應有超前意識,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通過金融手段推動個人消費健康發展。 1、盡快建成個人信用制度。除了建立公民基礎信息資料庫之外,還應加快公民基礎信息與銀行信貸信息的整合,盡快建立和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信用風險評分模型和消費信貸電腦審批系統,組建地區性、全國性的個人資信調查評估事務所或個人信用調查公司,對被調查人的收入狀況等進行持續的調查服務,建立借款人的信用數據模型,積累信息並定期進行分析,同時將銀行與政府等其他部門聯系起來,探詢信息共享之路。針對中國目前的情況,一是要盡快出台有關法律,以明確其服務對象、市場准入與退出規范、經營范圍、賠償機制等;二是要培養一批高素質且具有專業知識的個人資信評估從業人員,以促進評估的成熟性與權威性;三是要制定統一的評估標准,增強各評估結果的可比性,防止評估機構間的不正當競爭;四是要建立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評估的自身建設。 2、完善擔保制度。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逐步健全個人消費信貸擔保體系,降低消費信貸風險。首先,應完善擔保法,增加有關消費信貸的規定;其次,應培育規范的住房二級市場,使抵押的房產能夠方便地變現;再次,銀行應與保險公司緊密合作,將消費信貸與人壽保險、財產保險、履約保證保險結合起來,降低風險;最後,可研究由政府出面組建消費信貸擔保公司,為消費信貸,尤其是長期消費信貸提供擔保。 (四)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目前,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化程度遠遠不夠,無法完全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那麼建立商業性和強制性相結合的社會保障統籌體系,就顯得非常迫切。因此,應當把建立完善覆蓋城市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也要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 (五) 加強專業人員的培訓 消費信貸業務的從業人員不僅需要熟悉現代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銀行儲蓄、結算、融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調研及人際溝通的能力,即成為全能型的綜合人才。由於我國的消費信貸才剛剛起步,業務人員來自各個部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偏低。因此,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尤為迫切。
⑨ 信用貸款未來是個好行業嗎
基本上會受財經政策及行業發展狀況影響,這里有個報告,你參考下。
2018-2025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信用貸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譽發放的貸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擔保。其特徵就是債務人無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擔保僅憑自己的信譽就能取得貸款,並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為還款保證的。這種信用貸款是中國銀行長期以來的主要放款方式。由於這種貸款方式風險較大,一般要對借款方的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以降低風險。小額信貸是一種城鄉低收入階層為服務對象的小規模的金融服務方式。小額信貸旨在通過金融服務為貧困農戶或微型企業提供獲得自我就業和自我發展的機會,促進其走向自我生存和發展。它既是一種金融服務的創新,又是一種扶貧的重要方式。小額信用貸款是以個人或家庭為核心的經營類貸款,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廣大工商個體戶、小作坊、小業主。
中國市場報告網發布的2018-2025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政策的相對寬松和微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銀行信貸供應能力,中長期貸款在新增貸款中的佔比顯現出進一步增加趨勢,企業和個人信貸需求都有所增長。過多的資金流入那些不太可能產生足夠現金流來償債的投資。盡管如惠譽所指出的,中國的整體信貸創造速度比官方數據顯示的更高。由於住戶融資主要來源於信貸,因此住戶貸款持續增長同樣預示經濟向好。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絕大部分來源於存貸差,其中企業貸款占總貸款中的比例要遠遠高於個人貸款業務。而隨著證券市場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的企業貸款業務將不斷減少,逐漸調整貸款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的必然趨勢,尋求新的貸款業務盈利點成為必要。而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如提前透支消費,貸款消費等,使得個人貸款業務獲得較快發展,其中個人信貸業務更因其較優惠的貸款條件獲得商業銀行的青睞。
2018-2025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對我國信用貸款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信用貸款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信用貸款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信用貸款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信用貸款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2018-2025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最後闡明信用貸款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市場報告網發布的《2018-2025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相關信用貸款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准確、全面、迅速了解信用貸款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第一部分 行業現狀
第一章 信用貸款綜合概述
第一節 信用貸款概述
一、信用貸款概念
二、信用貸款組成要素
三、信用貸款分類
四、信用貸款歷史
第二節 信用貸款應用特點
一、信用貸款特點
二、信用貸款應用分析
三、信用貸款作用地位分析
第三節 信用貸款行業結構分析
一、信用貸款產業鏈上游分析
二、信用貸款產業下游分析
三、信用貸款成本構成
第二章 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市場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2013-2017年全球環境分析
一、經濟環境分析
二、社會環境分析
三、政策環境分析
四、研發環境
第二節 2013-2017年中國經濟環境分析
一、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二、消費價格指數CPI、PPI分析
三、全國居民收入情況解讀
四、2013-2017年恩格爾系數分析
五、2013-2017年工業發展形勢走勢
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七、2013-2017年對外貿易進出口分析
第三節 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一、與信用貸款相關的監管機構
二、與信用貸款相關的政策法規
三、其信用貸款相關的法律法規
四、國外信用貸款政策法規
五、信用貸款制度
第四節 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一、人口環境分析
二、教育情況分析
三、文化環境分析
四、生態環境分析
五、中國城鎮化率
六、居民消費觀念和習慣分析
第五節 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第三章 全球信用貸款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全球信用貸款行業市場發展分析
一、信用貸款市場現狀分析
二、信用貸款市場結構解析
三、信用貸款模式分析
四、全球信用貸款的改革分析
第二節 美國信用貸款產業運行概況
一、美國信用貸款市場調研
二、美國信用貸款市場特點
三、美國信用貸款市場借鑒分析
四、美國信用貸款發展趨勢
第三節 德國信用貸款產業運行概況
一、德國信用貸款市場調研
二、德國信用貸款市場特點
三、德國信用貸款市場借鑒分析
四、德國信用貸款發展趨勢
第四節 英國信用貸款產業運行概況
一、英國信用貸款市場調研
二、英國信用貸款市場特點
三、英國信用貸款市場借鑒分析
四、英國信用貸款發展趨勢
第五節 法國信用貸款產業運行概況
一、法國信用貸款市場調研
二、法國信用貸款市場特點
三、法國信用貸款市場借鑒分析
四、法國信用貸款發展趨勢
第六節 日本信用貸款產業運行概況
一、日本信用貸款市場調研
二、日本信用貸款市場特點
三、日本信用貸款市場借鑒分析
四、日本信用貸款發展趨勢
第七節 韓國信用貸款產業運行概況
一、韓國信用貸款市場調研
二、韓國信用貸款市場特點
三、韓國信用貸款市場借鑒分析
四、韓國信用貸款發展趨勢
第四章 中國信用貸款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信用貸款行業發展概況
一、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的現狀
二、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發展的階段
三、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存在的問題
四、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的發展趨勢
五、信用貸款行業的最新動態
第二節 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發展狀況
一、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發展回顧
二、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發展特點分析
三、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市場調研
第三節 中國信用貸款行業供需分析
一、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企業數量分析
二、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從業人員分析
三、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第四節 2013-2017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經營分析
一、信用貸款行業收入結構分析
二、信用貸款行業成本費用分析
三、信用貸款行業盈利分析
第五節 信用貸款行業發展動態聚焦
第五章 信用貸款行業政策分析
第一節 現行發展政策分析
一、「十三五規劃」對信用貸款行業的影響分析
二、「城鎮化」對信用貸款行業影響分析
三、國家對信用貸款行業的規劃分析
四、最新政策動向分析
第二節 信用貸款行業監管政策分析
一、現行的政策分析
二、現行政策的不足
三、行業監管分析
四、未來的政策趨勢
第二部分 市場競爭格局
第六章 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市場調研
第一節 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市場綜述
一、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市場現狀
二、中國信用貸款行業市場結構分析
三、信用貸款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四、信用貸款行業趨勢分析
五、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的市場空間預測
第二節 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市場調研
一、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市場供給分析
二、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市場需求分析
三、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四、2013-2017年市場結構格局分析
五、市場渠道分析
六、信用貸款行業市場投資策略
第三節 信用貸款行業市場動態解析
第四節 觀點
第七章 信用貸款行業競爭分析
第一節 行業集中度分析
一、市場集中度分析
二、企業集中度分析_訂′購熱線′0′1′0′-6′61′8′1′0′9′9
三、區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節 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競爭格局綜述
一、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集中度
二、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競爭程度
三、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競爭格局
第三節 2018-2025年中國信用貸款行業競爭分析及預測
一、2017年信用貸款市場競爭情況分析
二、2013-2017年信用貸款市場競爭形勢分析
三、2018-2025年集中度分析及預測
四、2018-2025年SWOT分析及預測
五、2018-2025年進入退出狀況分析及預測
六、2018-2025年生命周期分析及預測
第八章 信用貸款行業相關金融行業調研
第一節 金融市場調研
一、金融市場概況分析
二、「十三五規劃」對金融的影響
三、金融市場運行分析
四、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五、金融市場前景分析
第二節 2013-2017年金融市場調研
一、2017年金融市場情況
……
……
第三節 金融投資策略分析
一、金融市場定位分析
二、金融相關政策解讀
三、金融發展趨勢分析
第四節 金融最新動態
第九章 信用貸款行業國內重點企業分析
第一節 工商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二節 農業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三節 中國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四節 建設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五節 交通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六節 招商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七節 廣發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八節 浦發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九節 興業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十節 光大銀行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三部分 行業預測
第十章 信用貸款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
第一節 信用貸款行業投資效益分析
一、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二、2013-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投資效益分析
三、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投資市場空間預測
四、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的投資方向
五、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投資的建議
六、新進入者應注意的障礙因素分析
第二節 影響信用貸款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8-2025年影響信用貸款行業運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8-2025年影響信用貸款行業運行的穩定因素分析
三、2018-2025年影響信用貸款行業運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8-2025年我國信用貸款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分析
五、2018-2025年我國信用貸款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分析
第三節 信用貸款行業投資前景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市場風險及控制策略
二、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政策風險及控制策略
三、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經營風險及控制策略
四、2018-2025年信用貸款同業競爭風險及控制策略
五、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其他風險及控制策略
第四部分 投資規劃建議
第十一章 信用貸款行業投資規劃建議研究
第一節 信用貸款行業投資前景研究
一、戰略綜合規劃
二、業務組合戰略
三、區域戰略規劃
四、產業戰略規劃
五、營銷品牌戰略
六、競爭戰略規劃
第二節 對信用貸款品牌的戰略思考
一、企業品牌的重要性
二、信用貸款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
三、信用貸款企業品牌的現狀分析
四、信用貸款企業的品牌戰略
五、信用貸款品牌戰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節 信用貸款行業投資規劃建議研究
一、2017年貸款行業投資規劃建議
二、2017年信用貸款行業投資規劃建議
三、2018-2025年信用貸款行業投資規劃建議
四、2018-2025年細分行業投資規劃建議
第四節 研究結論
第五節 北,京,濟,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