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央行要求各地嚴禁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
9月21日訊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會同銀監會近期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指導銀行規范個人消費貸款,防止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央行的要求重點針對一線和熱點房地產城市。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9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收集北京等16個典型地區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約3700億元,估計其中至少有3000億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30%。
㈡ 五大深層原因致樓市調控不會放鬆
日前,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堅持從全局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中央有關部門和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負責人參會。
這是近幾年關於房地產行業召開的規格較高的座談會,隨後廣東省東莞市就緊急升級了樓市調控政策,加碼限購范圍的基礎上還提出了限售措施。經統計,在剛剛過去的7月,已有杭州、寧波、深圳、南京和東莞5市升級了樓市調控政策,嚴厲打擊炒房等樓市投機行為,其中深圳和東莞的調控政策堪稱當地「史上最嚴」樓市調控。不僅如此,媒體報道,央行近期下發通知對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情況進行全面摸底。
表面上看,此時繼續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是由於全國房地產市場又有升溫的勢頭。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最新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6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3個,同比下跌的僅有7個。在二手房方面,6月70個大中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44個,同比下跌的有26個,同比上漲城市多於下跌城市。從這點看,當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一城一策」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是有利於遏制短期房地產市場升溫的。但這僅是停留在表象階段,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涉及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方面,如果不能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問題,就很容易陷入此前樓市調控節奏的思維定式。
事實上,從疫情的出現導致經濟增速大幅下滑開始,市場就始終存在一種放鬆樓市調控的呼聲,原因在於房地產產業鏈較長,可有效帶動上下游各個行業快速回暖並帶動經濟復甦。而且,從2007年起,每到3年左右的經濟下行周期,放鬆樓市調控就成為一個必選項,比如2018~2019年、2012~2013年、2015~2016年,這次其實又到了關鍵的3年周期尾聲,但從當前樓市調控的定調看,放鬆調控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了,這其中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深層次原因。
站在激發企業家精神目標的角度,此前20年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同樣的資金投資到實業上和房地產差別巨大,投資實業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一個決策失誤可能導致投資虧損,而投資房地產則穩賺不賠,既不用考慮風險又不用辛勤勞作。長此以往,會對企業和企業家形成負向激勵,正常的社會秩序就會被打破,市場脫實向虛的風險也會隨之加大。
站在保持物價穩定的角度,房地產巨大的吸金效應會大幅增加全社會的運行成本。大城市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某些商品因為市場供過於求而價格下跌,但在超市購物的城市居民卻基本感受不到商品價格的下跌,主要原因其實就在於房價上漲過快導致的房屋租金成本在商品價格中所佔比例較大,進而增加保持物價穩定的難度。
站在債務周期的角度,此前每3年一次的周期其實是在大的債務周期中的小周期,主要是由於期間居民杠桿率還有上升空間,通過一定的政策刺激居民還可以通過加杠桿的方式購房,但如今債務周期已經接近頂部,一方面居民住房擁有率在全球范圍內遙遙領先,另一方面居民杠桿率在每個小周期內快速增加,2020年一季度末,我國居民杠桿率已達57.7%的歷史新高,10年間上升了32個百分點,雖然這一總體杠桿率水平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居民部門在國民收入分配的比例也低於發達國家,可以說我國居民部門短期已經沒有繼續大幅加杠桿的空間了,當債務短周期遇到債務長周期時,以前的短周期的操作方式就不再起作用,短期只能通過控制杠桿率的增加和逐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慢慢保持杠桿率穩定。
站在我國經濟整體轉型的角度,我國工業化進程當前已接近末端,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迫切需要由傳統要素驅動轉向科技和創新驅動方面。這一轉型勢必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如果期間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那麼市場上的土地、人才、信貸等要素仍會源源不斷地流向房地產領域,而真正需要獲得這些要素的科創類企業就無從發展,經濟整體轉型也就無從談起,因而必須逐步改變居民對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預期,引導要素轉變流動方向,如此才可配合經濟轉型發展。
站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角度,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日趨復雜,發達國家保護主義日益猖獗,未來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期間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保持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平穩是重要舉措,可減小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寬幅震盪對我國的影響;相反,如果此時仍不限制房地產市場非理性繁榮,則國際經濟金融市場的動盪就很容易傳導至國內市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雖有外部原因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東南亞各國經濟運行存在內在問題。
綜上,近期熱點城市收緊樓市調控政策表面上看是為應對短期這些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根本上則是激發企業家精神、捋順社會經濟秩序、保持物價穩定、防止居民杠桿率過快增長、促進經濟平穩轉型和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寬幅震盪的客觀要求,短期無須對樓市放鬆調控抱有幻想。
㈢ 央行報告再提「房住不炒」 信貸資金「涉房」監管趨嚴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多地樓市出現回暖態勢。
根據克而瑞監測的數據,「五一」假期房地產市場持續復甦,37個重點監測城市累計成交89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5天降幅持續收窄至10%。其中,一線城市市場有序復甦,成交面積同比上漲51%,二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微降2%。
盡管「紅5月」的市場行情值得期待,但金融監管部門對於房地產的態度並未改變。
仍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互聯網貸款風險防控升級
為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經營行為,促進互聯網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5月9日發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從互聯網貸款的額度及流向、風險體系管理、合作機構管理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和要求。
其中,在加強貸款支付和資金用途管理方面。最受市場關注的是《辦法》重申和強調了「貸款資金不得用於購房及償還住房抵押貸款、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產品和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不得用於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
實際上,通過中介機構的「運作」,部分無擔保無抵押的線上消費貸款確實與樓市「聯系密切」。
某擔保公司工作的吳凌(化名)表示,「如果需要湊首付,每家銀行申請20萬元貸款,幾家銀行一起申請是可行的。」吳凌提到的「幾家銀行一起申請」,是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的一種「痼疾」,學名「多頭共債」,通常利用貸款申請和銀行放款之間的時間差,同時在多家銀行進行審批流程。如今,「多頭共債」行為也將迎來監管關注——「加強統一授信管理,防止過度授信」、「如發現貸款用途違法違規或未按照約定用途使用的,應當採取措施提前收回貸款。」
不過,在媒體調查中同時發現,除了線上消費貸的「多頭共債」湊首付,辦理多張信用卡套現也是消費類貸款化身「首付貸」的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幫助聯系專人給您辦理不同銀行的多張大額信用卡,並把錢刷出來,供您交首付使用」,一位地產中介機構人士表示,「該信用卡不上徵信,不會影響後續的住房按揭貸款。」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禁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和股市是防範系統性風險的需要,也是避免影響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需要。互聯網貸款不僅強調流動性,更強調資金流向正當性、精準性,應該真正服務於引導產業升級。
此外,《辦法》還規定,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按照互聯網貸款的區域、行業、品種等,確定單戶用於生產經營的個人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授信額度上限。對期限超過一年的上述貸款,至少每年對該筆貸款對應的授信進行重新評估和審批。對此,銀保監會解釋,對消費類個人信用貸款授信設定限額,主要是防範居民個人杠桿率快速上升風險。
央行最新報告再提「房住不炒」
同時,央行在5月10日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對於下一步的貨幣政策,央行報告稱,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運用總量和結構性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
實際上,此前央行在2月19日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明確表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3月3日,央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再次強調,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與幾次發聲並行的,是2020年開年以來貨幣政策的相對寬松。今年央行已實施過三次降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兩度「降息」,貨幣市場資金價格顯著下行,資金面整體寬松。
不過近期,深圳等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迅速火熱,並有炒房者開始伺機入市,地方監管已出拳。4月17日召開的高層會議,時隔數月後再次重申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經歷多年的房地產和土地驅動經濟的發展模式,高房價已經從前期的財富效應促進消費的正面作用,逐漸變成了債務效應擠壓消費的負面影響。
李奇霖分析認為,如果在寬松政策環境下,貨幣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價暴漲,那麼不僅貨幣寬松「誤入歧途」,造成資產價格泡沫,消費與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下降,使提振消費穩經濟的政策大打折扣。因此,這一次即使面對著穩經濟保就業的重大挑戰,刺激房地產這一政策選項大概率不會全面鋪開使用。因城施策、實行結構化的調控政策可能會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下一步選擇。
㈣ 銀保監會、住建部、央行聯合發文: 「圍堵」經營貸流入房地產市場
鳳凰網房產訊 3月26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
各銀保監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
近年來,個人經營性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經營用途貸款在滿足企業臨時性周轉性資金需求、提升企業持續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落實好各項授信審批要求,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對企業成立時間或受讓企業股權時間短於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借款人,要進一步加強借款主體資質審核,對工商注冊、企業經營、納稅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交叉驗證,不得以企業證明材料代替實質性審核。
二、加強信貸需求審核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對經營用途貸款需求進行穿透式、實質性審核,要根據借款人實際經營需求合理確定授信總額,與企業年度經營收入、資金流水等實際經營情況相匹配。密切關注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不得因抵押充足而放鬆對真實貸款需求的審查。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對貸款金額較大的,要通過多種形式全方面了解企業情況,進一步加強審核。對通過互聯網渠道發放的經營用途貸款,應滿足互聯網貸款管理相關規定。不得向資金流水與經營情況明顯不匹配的企業發放經營性貸款。
三、加強貸款期限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做好經營用途貸款期限管理,根據借款人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要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統計台賬,逐筆登記並定期進行核查,確保貸款期限與借款人生產經營周期、資金收支規律相匹配,真正用於企業經營。
四、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
對使用房產抵押的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抵押物估值管理,合理把握貸款抵押成數。重點審查房產交易完成後短期內申請經營用途貸款的融資需求合理性,對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1年的,審慎確定貸款抵押成數。抵押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於3年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定期核查貸款使用情況並保存核查記錄。
五、加強貸中貸後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嚴格貸中貸後管理,落實資金受託支付要求,防範企業通過關聯方規避受託支付要求。加強貸後資金流向監測和預警,不得以已開展受託支付為由弱化貸後資金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書面向借款人提示違規將信貸資金用於購房的法律風險和相關影響,在和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時應同時簽訂資金用途承諾函,明確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壓降授信額度,並追究相應法律責任。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通過網站公示、營業網點張貼公告等方式加強宣傳教育。
六、加強銀行內部管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強化合規意識和審慎經營理念,認真梳理經營用途貸款業務操作流程,扎緊制度籠子,切實強化內部問責。要加強對分支機構經營用途貸款的監測分析。要加強員工異常行為監控,嚴防內外勾結,對相關違法違規人員依法嚴格問責。
七、加強中介機構管理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各類中介機構准入標准,建立合作機構「白名單」。對存在協助借款人套取經營用途貸款行為的中介機構,一律不得進行合作,並將相關機構名單報送地方有關管理部門,對存在違法行為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要加強對合作類業務的監測統計,對與單家中介機構合作業務快速增長的情況要重點加強分析核查。
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為購房人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房抵經營貸等金融產品的咨詢和服務,不得誘導購房人違規使用經營用途資金;在提供新房、二手房買賣經紀服務時,應要求購房人書面承諾,購房資金不存在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問題。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加大處罰問責力度並定期披露。
八、繼續支持好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持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發揮經營用途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
九、強化協同監督檢查
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方式,及時共享並聯合排查違規線索;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於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並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
2021年3月26日
㈤ 嚴查!央行下發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
7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央行近日向各大銀行下發調研通知,摸底線上消費貸款流入樓市情況。
一位資深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該統治由調查統計部門發出,意在摸底統計線上消費貸款規模,包括與螞蟻集團旗下花唄、借唄兩款產品的聯合貸款規模、信用卡貸款及互聯網貸款等。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仍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央行通知)不是為了出台新的監管規定,而是要摸清楚線上消費貸款有多少流入樓市。」上述人士表示。
7月28日,多位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已經收到一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此次《通知》顯示,暫未對聯合貸款的規模以及比例作出限定,目前只是向各銀行統計消費類聯合貸款業務的相關信息。為央行要求各銀行上報的統計數據,包括線上聯合消費貸款規模、線上聯合消費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特別區分了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合作的消費貸款余額、不良率、以及平均利率和不良率、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等。
此前,監管機構已連續採取多項措施嚴管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今年4月以來,深圳等地也在緊急摸查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包括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包括貸前、貸中、貸後等情況。
一位深圳大行人士表示,監管數月前已經入場檢查房抵經營貸流入樓市,「檢查新發放的所有貸款。用了跨行資金流向核查,甚至穿透了三次,手段很嚴格。」
剛剛過去的7月24日,房地產工作座談會繼續強調「房主不炒」的定位,並指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此前,銀保監會剛剛發布互聯網貸款新規。7月17日,銀保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要求,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
線上消費貸款規模有多大
問題在於,對於線上消費貸款(互聯網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未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市場只能大約統計規模在萬億元以上。
概因央行、銀保監會的傳統統計口徑不包括此項。「監管還是要穿透去看線上消費貸的最終流向。」上述業內人士說。
21世紀經濟報道曾拆解互聯網貸款信貸聚合模式,在互聯網貸款產業鏈上,當前流行的玩法是「信貸聚合模式」,即助貸或聯合貸款,由螞蟻金服、平安普惠、度小滿金融、微眾銀行或新網銀行等金融科技機構牽頭或撮合,引入大數據風控、擔保增信、銀行等資金方。
根據銀保監會的互聯網貸款新規,互聯網貸款資金不得用於房產。
具體要求是,貸款資金用途應當明確、合法,不得用於房產、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和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不得用於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
此外,新規懟互聯網貸款統計提出要求,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建立數據統計與監測機制,並可根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情況、風險水平等因素提出審慎性監管要求,嚴守風險底線。
㈥ 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相關部門是怎麼做的
央行要求各地嚴禁個人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
中國央行會同銀監會近期要求各地監管部門,指導銀行規范個人消費貸款,防止消費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多地啟動嚴查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聯合發布的《通知》指出,2017年以來,廣東省內部分地區和金融機構的個人消費貸款(包括短期消費貸款、中長期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快速增長,其中個別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消費貸款與日常消費屬性不匹配,存在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風險。
《通知》要求,嚴禁個人消費貸款資金用於生產經營、投資以及支付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款等行為,不得發放無指定用途消費貸款。對已抵押房產,在購房人沒有全部歸還貸款前,不得以再評估後的凈值為抵押追加貸款。
此外,《通知》規定,原則上不發放金額超過100萬元或者期限超過10年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建立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月度監測機制,自2017年10月起,廣州地區各商業銀行應於每月12日前報送《個人消費貸款產品月度監測表》,廣東省內其他地區商業銀行應向當地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和銀監分局報送數據。
㈦ 多地圍堵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銀行「抽貸」震懾投機者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查後,或已進入實質處罰階段。近日,網上流傳上海一違反貸款用途的個人貸款被提前收回。除了上海之外,在政策監管的壓力下,在北京、廣州等地,一旦查出消費貸、經營貸用於購房的情況,根據借款合同,也有被抽貸的可能。
從去年年底至今,房貸政策一再收緊,先是央行對各個銀行的房貸設置了「兩道紅線」,而後,以一線城市為主的熱點城市頻頻推出住房信貸管理措施。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將加強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的監管力度,而「抽貸」舉措也將對投機者造成震懾作用。
信貸資金挪用於購房接連被罰
近日,一份網傳歸屬地為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顯示,因貸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關於「貸款用途」的相關約定,銀行宣布這筆近300萬元貸款提前到期,並通知貸款人須在3月31日前全額歸還貸款本息。
一般來說,當貸款人違規使用貸款資金時,根據合同約定銀行有權提前收回貸款(即「抽貸」)。在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看來,上述告知函主要是涉及經營貸挪用至購房,銀行收回貸款,這也說明此前房貸檢查已經進入落實階段。
據悉,早在今年1月29日,上海為了防止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對2020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進行全面自查。借款人存在違反合同約定行為的,將按照合同約定給予懲戒。
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報道,為了嚴控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除了上海之外,多地銀行在自查中若發現這種情況,也會按合同要求借款人提前還款。
從懲戒力度來看,據潘浩介紹,以往的政策並沒有涉及收回貸款。早在2016年,上海就發布調控政策要求首付資金為自有資金,當時的處罰方法是將違規者拉入失信名單。同年,深圳也同樣發布相關要求,著力打擊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而2017年-2020年,各地在房貸方面的監管政策,主要落實在打擊通過流水造假騙取貸款的行為。
此前,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建議,購房者須慎用一些非正規的貸款手段,比如消費貸、經營貸籌集首付資金,因為現在查處力度非常大,甚至未來可能面臨處罰。
除了銀行抽貸之外,近期,各地銀保監局也不斷開出「罰單」,主要是針對違規放貸或對貸款用途監管不力的銀行。比如3月8日,中國銀行台州市分行因為貸後管理不到位,存在信貸資金被挪用於購房等情況,被罰款89萬元。而對於農業銀行沈陽分行南湖支行違規發放個人商品房貸款行為,則被給予警告處罰。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從近期的地方動態來看,各地銀監部門都在加強對經營貸貸後的資金流向檢查。包括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受託支付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額提現,是否存在借款人及直系親屬在近半年內購房的情況等。
各地嚴控消費貸、經營貸流入樓市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至今,房貸政策一再收緊,先是央行對各個銀行的房貸設置了「兩道紅線」,明確限制了房貸總額比例。而後,以一線城市為主的熱點城市房貸監管政策接連推出。
1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息稱,要求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發現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問題,對銀行機構從嚴頂格處罰。2月10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 《關於加強個人經營性貸款管理 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通知》,要求嚴格實施貸前調查,盡職落實貸後管理。
與此同時,今年2月,廣東銀保監局下發通知要求,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提到強化大數據篩查,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形成市場震懾。
除一線城市外,二線城市也出現監管舉措。3月3日,杭州市明確嚴禁發放用於購房首付款或償還首付款借貸資金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嚴格個人經營貸和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對此,李宇嘉認為,去年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主要在上海、深圳、廣州,今年可能會擴展到二線城市。因此,必須從政策上堵住經營貸可能流入樓市的渠道。
李宇嘉表示,如果經營貸進入樓市的漏洞不堵住的話,按照目前的樓市形勢,今年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范圍和規模要比去年更大。一方面是因為經營貸投放的壓力比較重,另一方面,隨著樓市調控強度加大,房貸利率會上升,經營貸和房貸利率之間的剪刀差也會擴大。
據3月10日央行發布2021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2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1421億元,同比多增555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113億元,同比多增3742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2月樓市成交仍然保持熱度,支撐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增加。
「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監管力度或將加大
「上海、深圳等地這一輪房價上漲和信貸違規進入房地產關系非常大。」此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今年以來,房地產調控的著力也是調控信貸,調控效果要看這一政策執行力度如何。
李宇嘉也認為,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不能穩定下來。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和2016年類似,也就是從深滬一線城市,蔓延到廣州、北京以及熱點二線城市。如果不控制經營貸的流向,將可能助推新一輪泡沫的攀升。
對於今年房地產金融環境,潘浩分析稱,從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到「房地產泡沫風險依舊很大」,可見今年對於房地產金融的監控將持續加強,特別是落實在「違規資金流入樓市」方面,將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過,李宇嘉表示,監管經營貸流入樓市實踐中也有難度。在房貸額度和佔比受到管控的情況下,銀行更有動力去發放房產抵押變相進入樓市的經營貸,緩沖房貸下降造成的利潤損失。
李宇嘉認為,未來,更多是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檢查,以及商業銀行總行審計部門的貸後檢查。銀保監會也會協調銀行與銀行之間資金追蹤的合作,也就是如果資金從A銀行貸出來,以後流向了B銀行,那麼也會要求B銀行配合檢查。
潘浩預計,後續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將加強「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的監管力度,「提前回收貸款」措施將對房地產投機者造成震懾作用。
「如果出現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就會有抽貸的可能性,近期各地已經對部分違規貸款做出了抽貸的舉措。」李宇嘉如是稱。
㈧ 嚴查經營貸和消費貸違規流向樓市
上海銀保監局公布轄內商業銀行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以及稽核調查最新情況
上海銀保監局昨天公布了轄內商業銀行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以及稽核調查的最新情況。截至目前,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已要求相關銀行限時整改。
在上海銀保監局組織下,上海地區135家商業銀行已經完成了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工作,發現的問題涵蓋貸款用途違規、向主體結構未封頂房屋發放房貸、首付款資金核實不審慎、貸後資料收集不完整等方面。
自3月1日開始,上海銀保監局選取轄內16家銀行開展了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專項稽核調查。除了部分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於房地產市場之外,同時還發現部分銀行首套房認定不準確、數據填報不規范以及外部「助貸」機構違規問題突出等情況。
通過稽核調查,上海銀保監局發現六類典型違規案例,包括:個人經營貸款違規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企業經營貸違規用於支付購房款;消費貸違規用於本行住房貸款首付款;部分空殼公司集中作為受託支付交易對手,接收多筆個人經營貸款,部分貸款資金涉嫌迴流至借款人並用於購房;房產企業違規向購房客戶提供首付資金;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用於購房認籌。
上海銀保監局根據轄內商業銀行自查和監管稽核調查情況,對銀行就切實防控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內容包括:對照有關監管要求,限時整改問題貸款;對於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應拒絕其房貸申請,並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對於經營貸、消費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應及時採取實質性管控措施;加強銀行員工管理,強化員工法制合規教育,在開展業務中正面引導借款人合法合規使用信貸資金;對於存在違規行為的銀行員工,應予以內部問責或紀律處分等。同時,上海銀保監局已將稽核調查中發現的有關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房地產公司及房產經紀公司違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打擊房地產市場違規行為。
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持續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已查實問題依法採取相應監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導轄內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㈨ 央行上海總部: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觀點地產網訊:3月12日消息,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印發《2021年上海信貸政策指引》。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指引》強調,金融機構要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和佔比,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優先支持首套剛需自住購房需求。
同時,要加強個人住房貸款管理,嚴格審查貸款人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切實防範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另外,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還公布,去年全年新增貸款6741.6億元,比上年多增1131.7億元。其中,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增加1525.3億元,增長41.5%。
而中長期製造業人民幣貸款年末余額增加721.6億元,增長49.1%。年末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64%,比年初下降38個基點。
㈩ 上海發現3.39億經營貸消費貸入樓市,這筆資金是怎麼流入樓市的
根據核查調研,上海市銀保監局發覺六類典型性違反規定實例,包含本人經營貸款違反規定用以付款買房首付;公司經營貸違反規定用以付款購房的錢;消費貸款違反規定用以行內購房貸款首付;一部分皮包公司集中化作為受託支付交易對手,接受分多筆本人經營貸款,一部分借款資產因涉嫌流回至貸款人並用以買房;房地產公司違反規定向買房顧客出示首付款資產。
借款階段是不是錯亂在於金融機構是不是有主觀因素提升核查,及其是不是還想在房地產業對沖套利。要創建高效的管控管理體系,對申請辦理經營貸和住房貸款的人,都需要開展審查,申請辦理住房貸款的人,應當查看其首付項的來源於,假如來源於不清楚,金融機構不應該准許該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