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消費貸款的人口規模

消費貸款的人口規模

發布時間:2022-06-09 13:54:40

『壹』 消費信貸的問題

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
中國在進入經濟轉軌期後,國有企業數量及國有經濟份額下降,國家橫向統籌能力明顯減弱,民營經濟成為就業的主渠道,而民營企業的社會保障十分不健全。並且,中國也面臨著嚴重的老齡化問題,2000年中國老齡人口比重達到總人口的10%,比世界總體人口年齡結構提前10年進入老齡社會,社會撫養負擔明顯加重。同時,中國計劃生育政策造成退休人員/在職人員的比例迅速上升,由1978年的1∶30上升到1997年的1∶4.42,社會統籌養老基金入不敷出,個人必須承擔相當部分的養老支出。加上深化國企改革的力度加大,
大批人員下崗分流,這不僅給下崗職工的家庭生活帶來困難,而且對在崗職工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居民的理性選擇就是增加儲蓄、削減消費,以備不時之需。
住房價格偏高
市場上針對廣大農民以及城鎮低收入群體的中低檔消費品供給十分有限,消費供給存在著結構性需求缺口。中高檔住房偏多,房價普遍較高,住房價格與人均收入的比例高於許多發達國家,超過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地產價格與紐約、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大城市持平,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無力購房,住房有效需求不足,有的城市空房率高達40%以上。
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由於各種原因,中國社會分配差距還在擴大,不到30%的家庭佔有80%左右的居民儲蓄。高收入家庭的消費需求已經得到很大的滿足,住房、汽車應有俱有,消費傾向下降;低收入家庭有強烈的消費慾望卻沒有必要的支付能力,這正是中國消費信貸增長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
信用體系建設落後
消費信貸最大的風險是信用風險。中國信用體系的不健全,特別是個人信用體系缺失,缺乏一個統一的、完備的個人資信系統,有關個人信用檔案的信息被封閉在不同行業主管部門手中,銀行不能共享;而且還缺乏提供權威個人信用信息的中介機構,使消費信貸的發展面臨制度性約束。而且,消費者信用意識淡薄,一些貸款申請者通常開立高於實際收入水平的收入證明以獲取貸款;還有一些借款人,在有能力還本付息的情況下故意拖欠。銀行、消費者、消費產品提供者之間存在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並由此產生風險。
消費交易成本比較高
中國消費信貸的主要品種為住房和汽車貸款,而這兩類貸款的品種有限,基本上都是等額還款方式,市場細分不夠,不能滿足不同收入層次、不同消費需求的消費者需要。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主要從事以企業客戶為對象的批發性信貸業務,消費信貸尚處於起步階段,銀行還缺乏以千家萬戶為對象 的消費信貸業務的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因此,銀行在發放消費貸款時對風險不得不嚴加防範,對貸款條件及手續規定甚為嚴格,對每一筆貸款都要求抵押擔保、評估、保險,致使貸款申辦程序手續繁雜,不僅給借款人帶來諸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
缺乏二級市場
從理論上講,消費信貸具有規模小、成本高、風險大的特點。對於中國的住房和汽車貸款而言,信用風險特別令人關注。因為在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經濟對外開放加速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大規模產業結構調整的特殊時期,居民收入的總量增長與個別行業員工收入的減少同時並存,一些行業與地區居民收入的波動性、不穩定性比較嚴重,客觀上造成了住房貸款的違約風險上升。在一些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通常將消費貸款打包出售或者進行證券化處理,將這些風險較高、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在二級市場變現,較好地實現了資產負債、風險和收益的適當匹配。

『貳』 我國居民中長期消費貸的主要成分

我國居民中長期消費貸的主要成分是需求旺盛的青、中年消費群體!

『叄』 年輕人成消費貸「大客戶」 ,為何中了消費貸套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年輕人成消費貸“大客戶” ,是因為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比較超前。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貸款的方法,這些都是非常便捷簡單的,我們可以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貸款,這給我們更多的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同時也能夠解決我們資金短缺的現象。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這些貸款的大客戶,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意識不同於中年人,他們的思想是比較超前的,所以對於消費他們有不同的理解。在消費上他們能思想放的開,能夠通過這種貸款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去貸款。

我們需要對金錢有一個合理並且正確的認識,對待自己的支出要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有有了這樣的意識才能夠更好的去支配我們的收入,讓我們的人生財產規劃來講,也是非常的有力的,它避免一些沖動消費和超前消費,對於我們個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也是好的。

建立合理正確的消費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避免沖動消費和超前消費,能夠更有利於我們人身財產的規劃。

『肆』 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前景

汽車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潛在的汽車消費慾望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的可能性。但由於信用體系的不完善,致使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汽車金融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要加快發展和擴大汽車消費信貸,支持有條件的汽車供應商建立面向全行業的汽車金融公司,引導汽車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使汽車消費信貸市場規模化、專業化程度顯著提高,風險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如果說2003年與2004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分別是「井噴」和「低迷」的一年,那麼2005年對於中國汽車市場而言,可以說是平穩發展的一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在這一年創下歷史新高,總量達到570萬輛,其中,轎車產量295.84萬輛,年增長26.9%。
盡管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增幅較大,但是汽車消費主要還是靠現款支付的,仍有巨大的購車需求由於得不到信貸支持而不能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汽車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潛在的汽車消費慾望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的可能性,並最終影響到我國汽車產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銀行對消費者汽車信貸支持的現狀
2005年,對於不少准備買車的消費者而言,貸款購車越來越難了,這並不是因為銀行貸款壓力小,而是由於如果投放不當則可能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多。兩三年前盛極一時的「零首付」提車,導致的是接踵而來的車貸大面積呆賬、壞賬。但是,在豐厚利潤的誘惑下,商業銀行並沒有由於巨大的信用風險而徹底放棄這項業務,他們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對於大多數商業銀行而言,他們也知道杯弓蛇影並不足取,從而在採取手段控制違約風險的前提下,他們恢復了汽車信貸業務。目前各家銀行都提高了貸款審核力度,從而有效加強對貸款人的信用監察力度。相比以前,現在從銀行直接貸款購車的手續要繁瑣的多。
其次,有些商業銀行既想在汽車金融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又想有效控制風險,降低不良貸款比率。他們選擇了與國外汽車金融巨頭合作或者直接入股籌建汽車金融公司的做法,同時還有一些商業銀行選擇了與某個汽車生產商合作,。
我國汽車消費信貸目前的主要問題
汽車金融服務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尚短,且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沒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國外經驗供我們參考,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信用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在我國,信用體系還不完善,很多人由於其短期行為而違約,致使汽車金融市場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汽車金融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在存在問題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各方面為改善這些問題作出的努力。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2005年11月表示,我國現有的央行徵信系統已經收錄3500萬人的信息,涉及貸款金額2.14萬億元,目前2.14萬億元這個數據和我國相關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基本相當,意味著我國個人徵信系統的覆蓋面已經相當完全,將來這樣個人信息系統涵蓋的人群有望達到3億人口,同時,農信社、外資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也將逐步加入這一系統。

『伍』 消費信貸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

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基本情況

1998年以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以及提高人們消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消費信貸不僅刺激了消費需求,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商品銷售,並成為國家對消費市場實施選擇性調控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4月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為22655億元,比剛剛起步時的1997年末增加了22465億元,增長了118倍;消費信貸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也由1997年末的不足0.23%上升到10.2%。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從消費領域看,已發展到住房、汽車、助學等多個消費領域;從信貸工具看,已出現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信貸方式;從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機構看,已由國有商業銀行「一枝獨秀」發展到有條件開辦信貸業務的所有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社都在經營此項業務。具體來看,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貸款總量逐年增長但增速趨緩

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的指導意見》,消費信貸的發展從此步入快車道。2000~2005年,消費信貸的年均增長率為31.4%,但受到基數逐步擴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消費信貸增長率呈逐年走低趨勢,2000年,消費信貸增長率高達205.4%,而到了2005年這一增長率僅為10.4%。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原因,除了居民消費觀念的變化、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外,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增長較快是近年來推動消費信貸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義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 2000年的37664億元增至67177億元,年均增長達12.3%。消費信貸的增長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變化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消費信貸結構總體穩定但個別品種波動較大

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消費信貸的主體。近年來,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個人住房貸款成為消費信貸發展的重點。為了支持和鼓勵居民購買住房,國家通過重點支持經濟適用房建設、對住房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等多種措施,發展住房貸款。 2000~2005年,個人住房貸款占消費信貸總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80%左右;截至2006 年4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已達19069億元,佔全部消費信貸余額的84%。

助學貸款穩步發展。1999年以來,為配合高校擴招政策及收費制度的改革,國家出台了教育助學貸款政策。2004年,針對國家助學貸款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人民銀行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出台了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經辦銀行、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一系列新政策,使助學貸款業務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至2006年4月末,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15.75億元,加上商業性助學貸款,各項助學貸款余額已達137.9億元。初步統計,此項信貸業務開辦至今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185億元,約228萬名學生得到幫助完成學業。

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波動較大。汽車貸款是商業銀行較早開辦的消費信貸品種之一。1998~2003年,汽車貸款業務迅速發展。2001~2003年,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年均增長148%,佔全部消費貸款余額的比例歷年依次為6.2%、10.8%和11.7%。但從2004 年初開始,汽車貸款風險逐步暴露,金融機構開始控制汽車貸款規模,採取了更為嚴格的風險防範措施,汽車貸款發展步伐放緩。截至2006年4月末,汽車貸款余額為1011 億元,比2004年末下降583億元。

此外,耐用消費品貸款、信用卡消費等其他消費信貸發展比較平穩。截至2006年 4月末,其他消費信貸余額為2298億元,占消費信貸余額的10.14%,其中信用卡透支消費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消費信貸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消費信貸發展的地域不均衡與整個消費增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相吻合。據統計,佔全國人口近60%的農村市場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近年來逐步下降, 2000年為38.2%,2005年則降為32.9%。銷售進一步向發達地區集中,東部地區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60%,且比重仍在逐步提高。總體上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消費信貸規模越大。截至2006年4月末,消費信貸余額前六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其消費信貸余額佔全國的比重高達66%,而西部十二省(區)市的消費信貸余額之和為3126.11億元,僅佔全國的13.8%。

推動消費信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宏觀調控處於重要階段,在繼續搞好總量平衡的同時,要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看,發展消費信貸,是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有效途徑。

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是促進消費信貸發展的根本

隨著社會公眾金融意識的進一步提高,消費信貸已經成為居民優化儲蓄及消費結構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對居民個人收入和支出的預期會直接影響到其進行消費信貸的深度和頻率。近年來,雖然消費需求增長較為平穩,但投資需求增長加快,增速明顯快於消費需求,導致消費率持續下降,從2001年的61.1%下降至2005年的50.7%。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導致總體消費傾向下降,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也使城鄉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明顯增強。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消費信貸的增長。因此,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應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輕居民教育、醫療負擔,從而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支出預期,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擴大消費,為消費信貸的持續發展創造堅實基礎。

加快個人信用徵信體系建設,為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借款人誠實、守信是消費信貸得以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但我國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工作才剛剛起步,信用觀念尚在推廣過程中,借款人構造虛假的個人資料,騙貸、逃貸的情況屢有發生,嚴重挫傷了商業銀行發放消費信貸的積極性。如,汽車貸款近年來持續下降與個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從國外的實踐經驗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和商業化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資產負債狀況的透明度,有利於防範貸款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管理成本,提高其開展個人業務的積極性。人民銀行近年來在完善企業徵信系統的同時,加快了個人信息基礎資料庫的建設。目前企業徵信系統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聯網運行,為推動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下一步的關鍵是要完善個人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據,盡快制定徵信法規,並出台相關配套辦法,使徵信發展和管理有法可依,為保障信貸資產安全、開展消費信用調查以及依法保護個人隱私等提供製度保障。同時,還應該完善個人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促進相關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為金融機構更好地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提供服務。

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是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重點

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在城市開展,這與農村消費水平明顯偏低直接相關。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城鎮的32.2%,比2000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消費結構看,2005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高出城鎮居民8.8個百分點,農村消費結構明顯落後於城鎮。黨中央和國務院已明確提出在「十一五」期間要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發展農村消費市場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各金融機構應從促進消費信貸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大力發展大額耐用消費品信貸等直接推動農村消費升級的信貸品種,同時也要探索開發其他一些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習慣的信貸新品種。

推動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是促進消費信貸的創新方向

消費信貸期限一般較長,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都較高。除了一般貸款都要面對的利率變動、借款人收入變動等風險因素以外,消費信貸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還表現在借款人工作、住所、健康、家庭變故等都可能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與較長的貸款期限相比,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期限一般較短,一旦商業銀行對經濟金融變化估計不足,未能相應調整現金流量,「短存長貸」風險爆發,銀行就可能被迫折價變現資產或高價緊急融資從而造成損失,出現流動性風險。從國際經驗看,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的結構性融資工具,對推動消費信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證券化的途徑,可以將長期的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及其他消費貸款打包出售,回籠資金,有利於降低中長期貸款比重,改善信貸期限錯配狀況,優化利率期限結構,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目前,我國的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剛剛起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進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先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資產支持證券。下一步,在總結相關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可研究探索擴大試點的信貸資產范圍,將汽車貸款、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等進行證券化,同時加快推動個人住房貸款證券化進程,為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加快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發展拓展空間。-

『陸』 為何居民消費水平在下降,而消費貸款義務卻增加了呢

作為全球公認的「世界工廠」,中國不僅擁有強大的製造業,而且擁有良好的消費能力。作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國,中國人的消費能力現在僅次於世界第一的美國。

提高居民的期望值同樣重要。減稅相當於給居民錢,但是一旦減稅就沒有效果了。居民要捨得花錢。這就要求,一方面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避免居民因為擔心房價飛漲而產生消費恐懼;另一方面,更堅定地釋放改革紅利,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對經濟有信心,居民就會更敢於消費,從而真正依靠國內消費拉動經濟,減少對過度借貸和投資刺激的依賴。

『柒』 中國將近14億的人口,有多少人是負債的

中國將近14億的人口,有多少人是負債的?

目前國家並沒有關於這個方面的相關數據統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反面倒推有負債的人群有多少人。

人均貸款規模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末,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141.75萬億,當然這個貸款中一大部分都是企事業單位的貸款,境內居民的貸款沒有這么高。根據2018年度度的統計年鑒,2018年末我國居民貸款規模達到47.9萬億,其中中長期消費貸29.0萬億,佔比61%。

其他

其他涉及到的信貸借貸還有很多,比如P2P貸款、民間借貸、各類網貸、汽車金融公司貸款(2017年汽車金融資產規模就在7000億左右了)、還有各類未知的714高炮等等。因為現實中並非人人都可以在銀行借款的,銀行的貸款要求過於嚴格,所以上述非銀行渠道的貸款規模估計也不小,這部分人群我們保守以1個億計算,那麼我國的負債人群應該有6億人左右,扣除老弱病殘幼這些無法貸款的人群,剩餘的青壯年負債率估計超過60%。

綜上所述,目前在中國有負債才是正常的,沒有負債反而不正常。有句老話說的好,很多人前半生都在為銀行奮斗,後半生都在為醫院奮斗,所以萬達才會從房地產撤離轉移到醫療行業。

『捌』 消費貸款需要什麼條件

消費貸款需要的條件有:
貸款人要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把借款人貸款、年齡還款的時間加上之後二者不得超過五十五周歲;要向銀行證明常住地址為當地的借款銀行所在的位置;要有足夠的還款能力;要有良好的個人徵信;貸款的用途要明確,不能將消費貸挪用於投資類。
拓展資料:
消費貸款亦稱「消費者貸款」。消費貸款是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以消費者信用為基礎,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置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對消費者個人貸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各種費用的貸款。長期以來,商業銀行主要對工商企業或其他各類機構和團體發放貸款,一般不對個人消費支出提供資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商業銀行所以大規模開辦消費貸款業務,主要原因在於:
1、金融業競爭日益激烈,為謀求發展,商業銀行需要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2、戰後西方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個人有比較可靠的貨幣收入。
3、日益增多的各類徵信機構的出現,使銀行可以較低的成本了解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保證貸款的安全。
4、西方國家居民為避免通貸膨脹影響,也樂於利用消費貸款。消費貸款的迅速發展,對於推銷產品、促進生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消費貸款依不同標准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從償還期看,可分為一次償還貸款和分次償還貸款; 從銀行與消費者的借貸關系看,可分為直接貸款與間接貸款; 依據貸款的用途,又分為汽車貸款、住宅貸款、住宅改良或修繕貸款、教育和學資貸款、小額生活貸款、度假和旅遊貸款等。
5、2012年10月,個人消費類貸款利率普遍上浮。包括車貸、房屋裝修貸款,工行、農行、中行、建行等國有銀行利率普遍上浮10%至15%,股份制銀行則大多上浮20%到30%;甚至傳出首套房貸優惠也可能要取消的消息。至於個人經營類貸款利率上浮更加厲害,將達30%-40%,而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最高的達到50%。

『玖』 人均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51萬,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問題

人均消費貸款35,100,這個所謂的消費貸款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就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說服力了,因為就算是平均收入啊。你一平均那個東西你還參考什麼什麼東西一到平均這上面,你都得想一想它具備多大的說服力。

不算房貸的情況下,平均每個人有這個消費貸款的筆數。你會車子的貸款之類的也算嗎?所以有貸款並不能說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就不好,比如一個人他25歲他的車子的貸款,有10萬塊房子的貸款有80萬,你說這個人經濟狀態不好嗎?不好的話他房子的首付是怎麼做的?車子的首付是怎麼做的?他不是沒有錢,只是他選擇了提前使用自己的這些錢。

『拾』 聯系實際說明,在我國當前經濟形式下,如何借鑒消費理論擴大消費需求

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強調消費支出是實際收入的穩定函數.其實際收入是指現期,絕對,實際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絕對水平和按貨幣購買力計算的收入.因此,擴大消費須提高居民的實際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兩年一次的加工資.但如何提高農民的實際收入卻始終沒有切實的措施,這是我國總消費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杜森貝的相對收入理論:消費以相對收入為函數。相對別人——示範效應,向高消費看齊。我國稱之「攀比效應」。相對自己過去——習慣效應,收入水平變化後消費有滯後性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論:消費與生命周期有關,與財產收入有關。如下式:
C=aWR+bYL………….WR為財產收入;a為財產收入的消費傾向;YL為勞動收入,實為個人生命周期不同階段或不同年齡的收入;b為勞動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表明消費取決於財產收入和個人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勞動收入。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論:消費以持久收入為函數。C=bYp……………Yp為持久收入,如下式:Ypt=θYt+(1—θ)Yt-1……………Ypt為現期持久收入,Yt為現期收入,Yt-1為上期收入,θ為加權數。表明,現期持久收入等於現期收入與前期收入的加權平均數。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消費政策
所謂擴大內需政策,就是在生產相對過剩的情況下,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拓寬國際市場.培育消費熱點,以拉動經濟的增長.簡言之,就是通過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必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正確的消費政策.

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擴大消費的政策,但效果並不十分明顯。
1、就業形勢依然嚴重,城鎮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擴大就業是增加城鎮居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拉動城鎮居民消費的重要前提。2002年9月份,在北京召開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上,江總書記他指出,做好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和再就業工作。2003年兩會期間,國家新一屆領導人為了緩解就業問題,提出了今年新增800萬就業崗位的目標,並且出台了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鼓勵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稅收優惠政策。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相關配套措施,來解決此問題。然而,
由於中國已經開始進入重化工業時代,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又相對滯後,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明顯下降,導致我國城鎮失業率急劇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4.2%。據有關部門對59個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分析表明,目前每個求職者面臨的崗位是0.65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相對促進就業而言,政府在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方面所採取的其他措施效果更為明顯,除了連續兩次大幅度給公務員增加工資之外,有關部門還多次上調了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在企業經濟效益長時期沒有明顯提高、中央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情況下,這些措施的出台對增加城鎮居民收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統計表明,我國城鎮居民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4283元上升至2002年7703元,增長了近八成。2003上半年,全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達到了4301元,同比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
2、農民收入增勢緩慢
增加農民收入既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開拓農村市場的基礎。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上屆和本屆政府都作出了不懈努力。主要措施包括:實行糧食保護價政策穩定農民收入大頭,增大農田水利、改造農村電網等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切實保護農民務工合法權益,做好被征地農民補償和就業安置工作等。
應當說,這些措施起得了一些實效。以稅費改革試點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 31 個省(區、市) 6.8 萬個農戶的抽樣調查, 2002
年農民的稅費負擔人均為 78.7 元,比上年減少 12.5 元,下降 13.7%,稅費負擔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為 3.2%
。由於稅費負擔下降,直接拉動農民收入增長 0.5 個百分點。
然而,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問題日益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2002年的一項測算,如果將城鎮居民享受的各項福利考慮進去,農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大概只相當於城鎮居民的五分之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當前農業的生產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然而,深層次的原因卻在於我國城市化發展的滯後。從國際經驗看,輕紡工業高速發展時期是吸納農村人口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但當年,我國輕紡工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之時,政府卻在「離土不離鄉」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大搞鄉鎮企業,錯過了城市發展的大好時機。由於農村始終保持了巨大的人口規模,使得我國工業反哺農業的機制無法形成,最終導致農村經濟發展與工業經濟發展之間出現了斷層,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3、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減少低收入階層居民擴大消費的後顧之憂,是促進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手段。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兩個確保工作高度重視,重點加大了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中央對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補貼由1998年的96億元上升至2002年的1362億元,年均增長了94.1%;我國全部城鎮和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由1998年的184.1萬人上升至2002年的2060萬人,平均每年新增469萬人。然而,由於我國社保體系建立時間較晚,歷史上欠帳較多。到去年年底,全國也還只有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內蒙古、遼寧、黑龍江、重慶、貴州、海南等14個省區市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多數省區市的社保基金都還存在著資金缺口。與此同時,這些年來經濟發展中結構失衡現象明顯,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失業和貧困人口有增無減,也成為社保體系建立過程中的一個重大障礙。
從目前的情況,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任務非常艱巨。統計表明,2002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高達2820萬人。要讓如此規模巨大的農村人口實現脫貧,我們就必須在農村建立相關的保障體系,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村醫療保障體系、農村扶貧擔保基金和扶貧貼息基金等。
4、整頓市場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效
歷史上,我國部分地區經濟秩序較為混亂,假冒偽劣泛濫,坑蒙拐騙猖獗,商業欺詐橫行,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抑制人們的消費意願和企業的投資意願。2001年4月開始,國務院先後統一部署了聯合打假、整頓文化市場、嚴厲打擊傳銷、整頓建築市場、強化稅收征管、集貿市場專項整治、加油站專項整治、旅遊市場打假打非等8個專項斗爭。2002年,中央又部署開展了整治集貿市場和加油站經營秩序、旅遊市場打假打非等3個專項,並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4月14日至15日,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在京召開。2003年會議具體部署了當年六項工作重點。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市場秩序有所改善。
但是,總體上看,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當前,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依然突出,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仍很艱巨。今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還需始終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指導思想,一邊開展專項整治,一邊根據整治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建章立制,通過完善制度和機制、加強法制建設,著眼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逐步消除以往工作中出現的「反復抓,抓反復」等現象。
5、消費信貸政策作用明顯
目前,城市居民消費已開始向住房、汽車等更高級的消費升級,而這次消費升級與80年代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的升級相比,級差要大得多,因而積累期也要長得多,於是就出現了市場需求斷層的現象。從國際經驗看,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發展消費信貸。
我國的消費信貸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在1997年,我國消費信貸總規模還不到200億,到2001年年底則已達到6990億元,增長了約40倍。至2003年一季度末,我國消費信貸余額已經超過了1萬億。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8909億元,個人汽車貸款余額為1350億元,助學貸款余額為55.9億元。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層次的提升,商業銀行也在不斷地推出個人消費貸款新品種,先後開辦了個人質押貸款、汽車貸款、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個人小額短期信用貸款、助學貸款等多個業務品種,滿足了客戶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毫無疑問,消費信貸對促進汽車和房地產業市場的活躍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為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盡管如此,如果與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發現,我國消費信貸實際上仍然還存在著較大發展空間。目前,西方國家消費信貸在整個信貸額度中所佔的比重一般在20%~40%之間,個別甚至高達60%,而我國的比重大約只為10%。

不過,受一些因素影響,我國消費信貸發展過程中也開始醞釀著一些潛在風險,比如,房地產的發展就過分地依賴了銀行資金的支持。今後,我們在繼續大力推進消費信貸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對此加以適當防範。
從上述對各主要消費政策的評估結果看,
歷史上的政策失誤和不到位是消費低迷的重要成因。從目前情況看,在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已經開始出現啟動跡象,住房、汽車、旅遊、通訊等相關的消費熱點正在形成之中,但消費要形成一個全國性高潮還有待時日。要看到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將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城市家庭主要進入10000至100000元的購買階段,而農村家庭則要進入1000至10000元的購買階段。前者主要是從普通耐用消費品向住房、汽車和信息產品等大宗和高檔耐用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文化娛樂等個人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的檔次提升,而後者則是從生活必需品向中低檔耐用消費品的方向發展。從當前的情況看,城鎮居民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進入新的消費升級准備階段,還難以形成全局性的擴張。特別是隨著消費升級層次的提升,大宗耐用消費品的檔次也越來越高,購買力積累和消費等待的過程也就更長。如住房消費、私人汽車消費,都需要一定時間的收入積累。比較而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則需要一個相對較低的收入門檻。這就凸現了提高農民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現實意義。
二、當前在擴大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與體制障礙
1、在擴大消費方面現存的三大問題
(1)消費率偏低,消費需求拉動經濟的作用亟待增強。
據有關資料,與國外相比,我國最終消費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直偏低,「八五」、「九五」時期平均消費率分別為58.7%、59.4%,最近10年平均只有59%多一點,而世界平均消費率已超過78%。盡管各國具體情況不同,也存在一些統計差異,但總的看,我國消費率還是偏低,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2)消費需求增勢緩慢,與投資增長出現背離
回顧過去,在1998和1999兩年,投資和消費增速尚且基本持平,直到2000年,當時的投資和消費增幅之差也只有0.5個百分點。此後,兩者差距逐漸拉大,到2002年高達7.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處於12年來的最高點,而消費增長則為3年來的最低點。從支出法角度看,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幾乎完全依靠投資「單輪驅動」了。
(3)在消費總量不足的同時,消費結構也存在失衡問題。
目前,我國城鄉、地區和不同收入者之間的消費水平差距還在不斷擴大。一方面是越來越少的人占據了越來越多的資產,卻沒有多少消費慾望;另一方面是農村、西部地區和城鄉低收入者狀況始終沒能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整個消費需求增長。據統計,農村居民消費額占社會消費總額的比例長期以來保持下降趨勢,「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時期分別為64%、58.7%、50.6%和47.8%。近年來,城鄉消費差距仍然較大。2000年、2001年,農村人口分別為城鎮人口的1.76倍和1.65倍,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則只分別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的47.5%、32.8%。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不僅比較低,而且呈相對下降趨勢。即使同為城鎮居民,不同收入層次的消費差距也在擴大。
2、在擴大消費方面現存三大體制障礙
除了前面提到經濟結構和政策方面的制約因素之外,影響當前我國消費增長的還有一些體制方面的障礙。
(1)收入分配體制不合理,消費呈現「以點帶面」的發展格局。
這些年來,盡管從增長速度看,我國的消費增長波動幅度不大。然而,從結構上看,卻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與80年代由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帶起的全社會性消費熱潮相比,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消費熱潮只有由少數人所推動。在這種格局下,城鎮中低收入階層介入很少,而農民則幾乎與之絕緣。
上述消費格局之所以出現,原因在於收入分配體制的不合理,導致貧富日趨分化嚴重:一些私營企業主一方面獲得巨額利潤,另一方面卻又不承擔正常納稅義務,更不給員工交納各種社會保險;一些上市公司老總在企業長期虧損的情況下,自己給自己發高薪,成了「窮廟中的富方丈」;一些政府官員將權力與資本互連一體,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巨額收入;一些壟斷型企業,利用自己在賣方市場中所處的有利地位,隨意調價獲取暴利…。與此同時,農民利益和城鎮弱群體利益卻始終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相反,他們利益受到無端侵害的事件卻時有發生。有人因此戲稱,當前的消費是「精英階層的消費」。對大多數人而言,盡管有巨大的消費需求,但受收入制約,卻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短缺經濟時期,國家為防止需求膨脹而出台的一些抑制消費的政策措施至今沒有得到清理。
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由於社會總供給長期小於總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消費需求尤其是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政策。現在,盡管消費的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商品供給遠遠大於需求,消費的主體已經從集團轉向了個人,但在各種因素尤其是有關部門利益的影響下,這些過時了的政策依然揮之不去。拿轎車來說,在短缺時代,轎車要花外匯進口,因而為控制集團購買,推出了占車價10%的車輛購置附加費和3%—8%的消費稅。如今轎車產量飆升,個人購車又占轎車銷售的半壁江山,這些老政策無疑在個人消費者面前築起了一道高高的門檻。再看住房,北京市房價平均每平方米高達6375元,這一「天價」直逼紐約、東京。其原因在於,房價構成中40%是政府的地價稅費,而且是將70年地價一次性打入。其他的(如超計劃用電增加收費、空調增容費等)直接限制個人消費需求的老政策也依然被保持下來。這一切對有關商品(尤其是商品房)的消費及其行業的健康發展都造成了相當不利的影響。
(3)由於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國還存在部分行政壟斷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鉗制了消費。
從成因上看,市場壟斷分兩種:一是競爭式壟斷,二是行政式壟斷。前者主要是依靠競爭實力在市場中占據了較大份額之後才形成壟斷,在其形成過程中對消費的發展往往會起到較大推動作用。後者不是依靠市場競爭,而是依靠行政手段排斥其他行業進入者獲得的壟斷地位,不論是在其形成過程中,還是形成之後,給消費發展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目前,我國的壟斷主要是行政性壟斷,如電信業、自來水公司、熱力公司、煤氣公司、電力公司、民用航空、鐵路運輸、公共交通等,這些行業所取得的壟斷地位,一不依靠技術創新,二不依靠資本投入。他們往往既是生產經營者,又是該行業的行業管理者,提供給市場的是惡劣的服務、過高的價格、低下的效率,給消費者帶來的則是極大的傷害。比如,電信部門一直以3分鍾作為市話計次收費單位,這與按秒收費相比,每年在全國用戶頭上多收了一個不小的數字。然而,面對社會各界對這種不合理收費的抨擊,居於壟斷地位的電信部門卻可以始終按兵不動。

97

閱讀全文

與消費貸款的人口規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寧波辦貸款公司注冊 瀏覽:60
一萬元貸款每月利息是多少錢 瀏覽:374
貸款買異地二手車如何辦理過戶 瀏覽:513
85萬的貸款利息一年多少錢 瀏覽:608
長興農村商業銀行貸款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501
郵政怎麼在手機上貸款 瀏覽:301
農行公積金貸款咨詢 瀏覽:162
農行住房貸款提前 瀏覽:170
有工作有保險怎麼貸款 瀏覽:547
銀行銷售貸款工作 瀏覽:357
貸款五萬元一年利息4000 瀏覽:231
貸款核銷工作的意義 瀏覽:877
我貸款給父母買房算是幾套房 瀏覽:573
60歲能辦的網上貸款 瀏覽:192
小額貸款去炒股 瀏覽:613
網上打電話辦理貸款是真的嗎 瀏覽:255
農行按揭貸款報道 瀏覽:962
為什麼我手機那麼多貸款軟體的信息 瀏覽:351
蘇州市國友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32
農村信用社貸款需要戶主嗎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