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的存款利息那麼低,貸款利息卻跟我們差不多,為什麼
美國的存款利息那麼低,貸款利息卻跟我們差不多:1、銀行靠存貸差來賺取部分利潤;
2、雖然貸款利息差不多,但是美國企業獲取貸款的成本低,而中國的中小企業獲取貸款需要利息之外的額外成本;
3、美國存款利率低主要是靠低利率刺激消費,並且有豐富的理財和金融衍生產品來做補充;
綜上,美國的存貸利差大,存款利率低,貸款利率不低。
❷ 誰知道中國、美國、日本、歐洲的消費信貸總量及其占信貸總量的比重,最好是最新數據。
研究報告表明,中國至少已經有16個城市和1個省份約1.56億人口的收入水平已經達到2000美元 。可見中國已經具備了個人信貸全面發展的基本條件,盡管如此,目前我國個人信貸的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甚遠:比如,美國的個人信貸(包括個人住房貸款)佔GDP比例已達到80%以上,日本達到50%以上,即使個人信貸業務發展較慢的歐洲,平均水平也在40%以上,而中國的個人信貸只佔到GDP的13%。
❸ 美國消費信貸的實踐及其立法有哪些特點
1.消費信貸法配套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消費信貸法主要調整三種信用關系:一是金融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貸款信用關系。這種信用是一種銀行信用,具體 表現為用於個人或家庭目的的個人貸款、透支信貸等。二是銷售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銷售信用關系。這種信用關系是一種商業信用關系,具體表現為分期付款銷售、耐 用消費品的租賃等。
三是消費者、金融機構與銷售者三者之問的信用關系,通常叫做「債務人一債權人一供應商協議關系」,具體表現為限制性貸款、循環費用賬 戶、支票交易等。為了規制消費信貸行為,促進其健康發展,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對消費信貸的擔保條款、消費者違約行為的處罰、貸款人貸款性的限定等 方面進行了法律上的規定,使消費信貸市場能夠在低成本、高效率的框架內健康地運行。
2.為減少貸款過度發放而導致銀行風險加大,合理限制貸款規模。為防止銀行和消費者因不真實的信用報告而遭受損害,美國國會於1970年通過了《公平 信用報告法》,要求信用報告機構發布准確的信用消息,違反本法的信用報告機構應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的實際損失。隨著消費信貸業務風險的顯現,1980年, 美國制定了《消費信貸限制計劃》,從法律上對銀行的貸款行為加以限定,迫使銀行不得不對其政策及貸款組合進行修正。此聯邦計劃的初衷是限制過高的消費貸款 需求,特別是信用卡等無擔保貸款業務的過度擴張,防止因貸款過度發放而導致銀行風險加大。
❹ 去美國留學怎麼申請貸款
出國留學貸款是指銀行向出國留學人員或其直系親屬或其配偶發放的,用於支付其在境外讀書所需學雜費和生活費的外匯消費貸款。出國留學貸款的額度不超過國外留學學校錄取通知書或其他有效入學證明上載明的報名費、一年內的學費、生活費及其他必需費用的等值人民幣總和,最高不超過五十萬元人民幣。出國留學貸款可以選擇無擔保抵押貸款,用於個人消費的無擔保個人貸款。提供申請資料簡單只需: 身份證、收入證明、工作證明、貸款用途證明即可申請辦理。
借款人須具備下列7個條件:
1.借款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貸款到期日時的實際年齡不得超過55周歲;
2.借款人無違法亂紀行為,身體健康,具備誠實守信的品德;
3.借款人為出國留學人員本人的,在出國留學前應具有貸款人所在地的常住戶口或其他有效居住身份;
4.借款人為出國留學人員的直系親屬或配偶的,應具有貸款人可控制區域內的常住戶口或其他有效居住身份,有固定的住所,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來源,具備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
5.借款人應持有擬留學人員的國外留學學校出具的入學通知書或其他有效入學證明;
6.借款人須提供貸款人認可的財產抵押、質押或第三方保證。抵押財產目前僅限於可設定抵押權利的房產;質押品目前僅限於國債、本行存單、企業債券等有價證券;保證人應為具有代償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並願意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7.符合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留學貸款的額度不超過國外留學學校錄取通知書或其他有效入學證明上載明的報名費、一年內的學費、生活費及其他必需費用的等值人民幣總和,最高不超過五十萬元人民幣。同時,須滿足下列條件:
1、以可設定抵押權利的房產作為抵押的,貸款最高額不超過經貸款人認可的抵押物價值的60%;
2、以國債、本行存單作質押的,貸款最高額不超過質押物價值的80%;以企業債券作質押的,貸款額根據債券發行人的資信而定,最高額不超過質押物票面價值的60%;
3、以第三方提供連帶責任保證的,若保證人為經銀行認可的法人,則貸款可全額發放;若為經銀行認可的自然人,則貸款最高額不超過二十萬元人民幣。
留學貸款的期限根據留學期限、借款人收入狀況和保證人及擔保物的擔保能力而確定,最長不超過六年(含六年)。
❺ 關於美國汽車消費信貸研究的問題
美國消費信貸的主要提供者有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儲蓄機構、信用社以及非金融機構等。眾多的消費信貸提供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授信機構通過高科技手段,使許多消費信貸決策可以在幾秒內做出,較復雜的家庭資產抵押決策一般在幾小時內就可做出,為消費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商業銀行。根據美聯儲統計,自1946年起美國的商業銀行就攫取了全美消費信用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截至2007年底,商業銀行持有31.5%的總消費信用貸款。
財務公司。美國的財務公司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附屬於大型企業的財務公司、由商業銀行持有的財務公司以及獨立的財務或私人貸款公司。比較著名的大型企業附屬財務公司主要有:通用汽車承兌公司、克勤汽車信用公司、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及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其中,福特汽車信用公司和通用電器資本公司均屬全美最大的信用卡提供者。
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由會員將各自的資金集中起來並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相互提供貸款,貸款業務主要包括小汽車、卡車貸款,船隻、娛樂、車輛貸款,助學貸款,住宅裝修貸款,住宅權益貸款,住宅支票信用額度,首次住宅貸款和二次住宅貸款,壽險和傷殘險信用,循環信用( 開放性) 等。
儲蓄機構。在1980年之前,美國的儲蓄機構和互助儲蓄銀行只允許將其小部分資產投放在消費貸款中,這一限制大大制約了儲蓄機構的消費業務。隨著法規監管的放鬆,儲貸機構迅速成為消費信用市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其市場份額從1979年底的3.7%達到了1987年和2005年的頂峰9.8%。不過隨著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到了2007年,儲蓄機構的市場份額又跌落至3.56%。
證券化資產組合。證券化資產組合就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目前美國3/4以上的汽車貸款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
此外,美國的一些非金融企業,諸如大型零售商、石油公司(加油站)等也可以通過發行信用卡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多元化的消費信貸機構不僅有效促進了市場競爭,也使消費者有更加充分的選擇。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的供給方面貸款主體單一。1998年,央行頒布的《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只允許經央行批准設立的商業銀行和住房儲蓄銀行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就汽車信貸來講,我國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主要機構是國內商業銀行,其貸款規模占整個市場的95%以上,而汽車集團財務公司等專業汽車金融機構的融資業務剛剛起步,業務量微乎其微。
三、消費信貸業務
在美國,消費信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的區分。狹義的消費信貸包括:個人信貸額度、無抵押個人貸款、個人資金周轉貸款、房屋整修貸款、學生助學貸款、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汽車貸款、住房抵押貸款等; 廣義的消費信貸除了上述類型外,還包括房地產抵押信貸。美國消費信貸品種豐富、全面、靈活,並且不斷創新。特別是通過消費信貸證券化的作法使得消費信貸機構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提高流動性、增強盈利性和分散金融風險,進一步促進了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
盡管我國的消費信貸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商業銀行仍是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的主要提供者,消費信貸業務所佔比重很小。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占銀行貸款額的比例還不到5%,而美國已經達到了60% 。並且消費信貸品種單一。貸款程序繁瑣,利率機制比較僵化,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四、信用制度體系及風險管理
美國擁有專門的信用報告機構,主要有兩種形式:消費信用報告機構及信用調查機構。消費信用報告機構擁有獨立的計算機資料庫,涵蓋整個北美洲近1000萬個信貸消費者的檔案,保持著6億以上的賬目,資料庫近10億位元組的資料,每天約有200萬信用報告產生,接受上萬起消費者查詢。這種機構在美國主要有3家,即Experian信息服務公司、Trans聯合公司及Equifax公司。信用調查機構主要提供包括消費者性格、聲譽、生活方式及其他個人特徵的調查性信用報告,其資料通常來自於面試調查和其他傳統方式。
美國的消費信貸機構具有一套比較嚴密的風險管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有效利用信用機構的個人信用資料,嚴格把好消費信貸入口關;二是充分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時監測消費信貸資產質量;三是強調風險審核與風險組合控制,實現信貸管理的橫向制約;四是重視信貸文化和風險控制文化的建立與培養,從業務拓展的源頭控制風險;五是實行消費信貸的精細化管理,有針對性地防範各類風險;六是建立業務自我評估體系,對貸款風險進行預先警示;七是充分發揮信貸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從整體上把握風險的控制與防範;八是講究消費信貸風險控制與防範的操作技巧,在具體操作程序上控制風險;九是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收不良貸款。
與美國相比,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消費信貸具有貸款規模小、筆數多的特點,在國內個人和企業金融信用體系沒有建立和不完善的情況下,銀行只能逐個審查借款人的收入信用狀況,加上法律體系對失信者的懲戒機制不到位,貸款機構的風險管理成本很高。就我國汽車消費信貸來說,目前,銀行和經銷商的消費信貸業務主要依靠保險公司提供的信用保證保險來實現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信用調查往往流於形式。更為重要的是汽車屬貶值型動產,折舊率高,易於隱匿和移動,作為抵押物品較難保全,加上我國二手車市場發展緩慢,回收車輛的處理變現困難,在目前國內汽車價格不斷下調的情況下,貸款汽車的現實市值往往低於貸款余額,誘發消費者以車抵貸,逃避還款的情況。實際上,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無論怎麼提高擔保費率,都難以有效控制道德風險。
五、消費信貸過度發展的負面教訓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相關制度建設和金融創新,美國消費信貸業務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在大幅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帶動美國經濟持續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信用膨脹和金融風險的積累。當前的金融危機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消費信用過度膨脹的結果,值得我們從中汲取教訓。
(一)在刺激居民消費的同時防止出現信用消費的過度膨脹
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消費需求不斷膨脹,無論房地產抵押貸款還是普通消費信貸增長都達到空前水平。以信用卡為例,債務總額從1980年代的548億美元增加到近年的8000多億美元,占個人收入比重從2.7%提高到8.9%。同時,美國家庭儲蓄率一路下滑,從10%降到近年的負值。長期的過度消費和債務積累使得美國經濟增長逐漸偏離了可持續的軌道。
(二)在鼓勵消費信貸金融創新的同時注意防範金融風險
依據美國的發展經驗,消費信貸業務一般具有3—8年的風險滯後期。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上漲的財富效應和普遍的樂觀情緒,使人們更容易忽視風險,消費信貸業務快速膨脹和大規模消費債務證券化往往會導致金融風險的快速積累和擴散。一旦經濟進入景氣下行周期,資產價格下降、失業率上升,會明顯縮減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經濟繁榮期積累的高負債導致的巨大市場風險,容易引發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可見,我們在關注消費信貸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要加強對消費信貸的風險控制,防止其對資本市場的巨大沖擊
❻ 美國次貸危機是怎麼一回事,麻煩講詳細點,通俗點,還有,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次貸是次級按揭貸款,是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相比於給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優利率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利率更高,這個可以理解吧?你還錢的可能性不太高,那我借錢給你利息就要高一些咯。風險大,收益也大嘛。放出這些貸款的機構呢,為了資金盡早回籠,於是就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類似地,次貸的債券利率當然也肯定比優貸的債券利率要高咯。這樣呢,這些債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還有其他基金的青睞,因為回報高嘛。
但是這個回報高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怎麼說呢?房價不斷上漲,樓市大熱,雖然這些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是比較高的(這個也容易理解吧,因為那些人信用狀況本來就差,收入證明也沒有,其他負債也重,還不起房貸也是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放貸的機構即使收不回貸款,它也可以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不就也賺了嘛,因為樓市大熱,房價不斷漲嘛。
好了,危機如何發生呢?就是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掉頭,房價開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那即便放貸的機構錢收不回來,把抵押的房子收了,再賣出去(難說賣不賣得出去,因為房地產市場萎縮,有價也沒市)也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放貸出去的損失了。那麼,由此發行的債券,也是不值錢了,因為和它關聯著的貸款收不回來。之前買了這些債券的機構,不就跟著虧了嗎?很多投資銀行,對沖基金都買了這些債券或者是由這些債券組成的投資組合,所以就虧了很多。舉例,一系列事件包括: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撥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這個數字真的是巨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期集團也宣布,7月份有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但次貸風暴引起的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各國資金流動性。簡單的說,在當前次貸問題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各銀行自然收緊信貸,避免放貸,這就導致銀行間短期同業拆解利率大漲,換句話說,大家都不想把錢放出去,因為也搞不清楚其他銀行因為次貸的損失會多大,財務狀況如何,所以就把同業拆解利率調高了。那反過來,同業拆借利率很高,導致資金籌集的成本大增,所以連銀行自己都不願意從其他銀行借錢。所以資金的流動性就大大降低,這個是有很大風險的,對本國各行各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籌集都有很大影響。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看到目前流動性突然緊縮,所以就向市場緊急注入巨額資金。各國央行在數日內向市場注入超過三千億美元,方式就是,宣布向各大銀行提供比市場上同業拆借利率要低的無限額拆借,這樣就可以把同業拆借利率壓下來。但這樣的舉措,又會進一步地向金融市場表明次貸危機的嚴重性。例如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向市場注入巨資保持流動性,是自9·11恐怖襲擊來的首次。
危機是否進一步擴大,就要看各國各銀行到底關於次貸的損失有多大了。
總體上看,次貸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幾乎是對外隔絕的。中國五大銀行投資美國次貸的數目甚少,目前估計他們總共的損失大概才50億人民幣,所以理論上對中國的影響甚微。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如果次貸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即便中國自身的直接損失很少,但外部環境導致美元的幣值,流動性波動極大,對國內的影響也不容低估。
❼ 美國次貸危機是什麼時間暴發的
美國次貸危機是2006年暴發的。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也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次貸即「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與「高」、「優」相對應的,形容較差的一方,在「次貸危機」一詞中指的是信用低,還債能力低。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當地人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在這里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買房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
次級抵押貸款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與傳統意義上的標准抵押貸款的區別在於,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
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貸款利率相應地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會申請次級抵押貸款購買住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7)2010美國消費貸款擴展閱讀:
次貸危機的原因:
一、為推動經濟增長,鼓勵寅吃卯糧、瘋狂消費。
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歷來重視通過消費促進生產和經濟發展。亞當斯密稱「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歸宿和目的」。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導源於一種以城市享樂生活為特徵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奢侈消費在表面上促進了生產。
二、社會分配關系嚴重失衡,廣大中產階級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來,美國社會存在著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老百姓超前消費,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卻一直呈下降態勢。
據統計,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美國的平均小時工資僅僅與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歲男人的收入則比30年前同樣年紀的人,低了12%。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統計表明,這幾十年來美國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但收入卻不見增長,與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三、金融業嚴重缺乏監管,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
新自由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執政以後,美國一直通過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推進金融自由化和所謂的金融創新。
例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加恩-聖傑曼儲蓄機構法》,給與儲蓄機構與銀行相似的業務范圍,但卻不受美聯儲的管制。根據該法,儲蓄機構可以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
另外,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了《1987年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等眾多立法,
徹底廢除了1933年《美國銀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的基本原則,將銀行業與證券、保險等投資行業的之間的壁壘消除,從而為金融市場的所謂金融創新、金融投機等打開方便之門。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國華爾街的投機氣氛日益濃厚。特別是自90年代末以來,隨著利率不斷走低,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不斷加快,加上彌漫全社會的奢侈消費文化和對未來繁榮的盲目樂觀,為普通民眾的借貸超前消費提供了可能。
特別是,通過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的神話,誘使大量不具備還款能力的消費者紛紛通過按揭手段,借錢湧入住房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對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也造成嚴重影響。
有學者指出,「技術層面上早該破產的美國,由於欠下世界其他國家過多的債務,而債權國因不願看到美國破產,不僅不能拋棄美國國債等,甚至必須繼續認購更多的美國債務,以確保美國不破產」。
由於之前的房價很高,銀行認為盡管貸款給了次級信用借款人,如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則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來還,拍賣或者出售後收回銀行貸款。
但由於房價突然走低,借款人無力償還時,銀行把房屋出售,但卻發現得到的資金不能彌補當時的貸款+利息,甚至都無法彌補貸款額本身,這樣銀行就會在這個貸款上出現虧損。
一個兩個借款人出現這樣的問題還好,但由於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級信用貸款者,這樣就導致了大量的無法還貸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說,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❽ 請問:金融危機對美國貸款消費的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我cv的網路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國際經濟失衡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國際經濟失衡和國際貨幣體系缺陷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前提條件,而國際游資的攻擊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實現條件。
[編輯本段]次級房地產按揭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20%—30%的首付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10年裡購房實行「零首付」,半年內不用還本付息,5年內只付息不還本,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向銀行抵押貸款。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購房按揭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窮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輝煌背後就潛伏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及關聯的壞賬隱患。
[編輯本段]房貸證券化
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美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將購房按揭貸款包括次級按揭貸款打包證券化,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轉嫁到資本市場,並進一步轉嫁到全社會投資者——股民、企業以及全球各種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編輯本段]投資銀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國的投資銀行為房貸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惑而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用的同時,大舉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是從賭場的發牌者變為賭徒甚至莊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將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編輯本段]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編輯本段]信用違約掉期(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能達到1: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風險巨大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若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是,在沒有發生違約行為時,保險機構除了得到風險補償外,還可將CDS在市場公開出售。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卻增大金融整體風險,使分散的可控制的違約風險向信用保險機構集中,變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風險。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缺乏監管
以上五個環節相互作用,已經形成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而「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又加速危機的發酵爆發。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時,對沖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又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整個系統的崩盤。
[編輯本段]結語
這六大環節一環扣一環,形成美國金融泡沫的螺旋體和生長鏈。其中一環的破滅,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演變成今天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機。
席捲的范圍有?
世界性的
哪些國家受影響最嚴重,受影響嚴重的國家主要是什麼類型的國家?
這個我看過報告,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又認為是發達國家,有人認為是發展中國家更大。有些是顯性影響,有些是隱性影響,要在危急的春天裡才能看出來~~我
給你找了幾個~~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發展中國家會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多重打擊:一方面,由於發達國家抽取資金救市,發展中國家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更難;另一方面,由於金融危機抑制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發展中國家出口會減少。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果菲律賓、墨西哥這樣有大量勞務輸出的國家,其僑匯收入會大大減少。世界銀行估計,鑒於金融危機給受援國家的援助項目造成壓力,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可能使多達1億人陷入貧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周三表示,美國金融危機可能導致經濟發達國家減少對解決飢餓、貧困與疾病項目的支持。
蓋茨昨日在第63屆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後表示,「雖然並不清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之間互相影響的程度,但當一個經濟體出現危機時,其他經濟體也很難倖免。經濟發達國家可能不再會為這些救助項目慷慨解囊了。」
蓋茨與妻子創立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已經為解決飢餓、貧困與疾病捐助了170億美元。昨天,蓋茨宣布,該基金會將向聯合國捐助6600萬美元,以幫助21個亞非國家的35萬貧困農民提高生產力。這一項目將為這些農民提供設備和灌溉技術,並培訓他們如何改善農作物的加工與儲存。
共有1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加了昨天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主要議題是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風暴。在會上,美國因為引發金融危機,並影響到聯合國減少貧困、飢餓和疾病項目的實施,而受到諸多參會方的指責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大嗎?
從方方面面來回答是不可能的,但我覺得總體還是保持基本態勢和長期發展趨勢沒有改變的~~剛看了個報告,是美國分析學家指出充分估計其嚴重性~~呵呵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相對較小,因為中國金融機構購買的美國次貸產品不多。但間接影響不應忽視,因為美國經濟放緩勢必減少美國的需求,而這會沖擊到中國對美出口。但相對來說,由於中國對美出口產品以生活必需品為主,而一些高收入國家對美國出口則以高檔消費品為主,因此美國經濟放緩對後者的沖擊要更大一些。
施慧洪:金融危機對中國有影響也有機遇字型大小顯示:大 中 小 2008-10-16 10:20:00 來源:一大把網站 對於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首經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在一大把網站《觀天下》欄目中進行了深度的分析。得出金融危機對中國有影響也有機遇的結論。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小企業,很多是沒有科技實力,像服裝、鞋帽、五金、玩具,這些恐怕有上萬家企業都撤資了,像東莞,都轉到了廣西省那裡去了,那是一個新的經濟區。這樣要想中小企業有個大發展,目前難度比較大,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業之所以有這些狀況,是因為原材料上漲導致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價格優勢變小,同時國家採取信貸緊縮政策導致的。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多少自有資金,要靠信貸。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業拖欠工資後可以渡過他的難關,現在隨著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護政策及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於拖欠工資的現象處罰非常嚴重,而且對僱工簽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對企業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導致中小企業生存困難,賺不到錢。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業,有不少是韓國的、日本的,一看賺不到前馬上不幹了,這要想改變的話,恐怕有一定難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營業的,通過放鬆銀根、減稅等措施,使這部分堅持下來的企業,讓他們首先生存下來,如果這個做到了,不致惡化,那麼形式經過一年或者半年之後,形勢會好轉。
金融危機的中國機遇
從我對各方面的了解,這次美國經濟問題對我們國內經濟情況影響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領域,我們知道我國貿易順差接近一多半,主要來自於美國,如果對美國出口市場出現大的萎縮,理所當然會對我國出口驅動經濟的輪子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領域,涉及一些購買美國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債券的影響比較大,近幾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來中投在美國的虧損非常大,這些都是我們國內的損失。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近期也一直針對這個問題做一些研究,我感覺應該對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無論是總的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機遇。為什麼這么說呢?可能有幾個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討。第一個背景,包括美國逼迫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對我國出口產品限制的措施,雖然很現實,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環境允許我們以正常行為規則發展的話,我想中國是相當充裕的。短期內可能初級性的加工產品出口會受到影響,但是這個時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只要在這種外圍市場情況下有這種趨勢,我相信國內中小企業,包括大企業肯定能做好產品的升級換代。當然可能需要時間的緩沖,這就引出第二塊問題。從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觀決策層會很好的把握這個時機,同時爭取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會提供緩沖的時機。
我們仔細看一下就可以發現,今年7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開始停止,而且出現了適度貶值,這就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這一點可以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給我國匯率改革帶來的沖擊。我們可以翻閱歷史發現,很多匯率改革的國家,包括日本,包括韓國、德國,從歷史來說都可以發現,往往在匯率改革的第一階段,當該國兌美元從升值轉向貶值,大部分會出現致命沖擊,日本、韓國、德國都經歷過。我們國家,從各方面橫向對比來說,應該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對於人民幣反向貶值交錯的風險,我覺得產生很大的緩沖釋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國際上石油、農產品價格等大幅度暴跌情況下,我國匯率反而比較穩定,這點在我國匯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個作用,我們也知道這個時期人民幣升值減緩,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可以說給了一個很大的緩沖作用,一個喘息之機。我在這里也是對中小企業的一個建議參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幣會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內,只要國內不出現大的金融動盪,可能人民幣還會有略微貶值的過程,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產,大的匯率政策應該會對中小企業有個好的參考價值。
[我挺喜歡這個就貼過來了]
我blog里應該有個~~我們西經期末考就是這題~~我整理了一份資料~~
回答者: 瑾凰 - 千總 四級 1-14 17:24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thank you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0% (0)
100% (1)
相關內容
• 政治金融危機的根源
• 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
• 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
• 金融危機對廣告業的影響
• 翻譯:昨天的公司年會,比往年簡單了好多,已經隱約...
更多相關問題>>
其他回答 共 5 條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7GWSFv55ws/
剖析 金融危機
回答者: 招聘商 - 門吏 二級 1-10 19:44
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極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
❾ 美國的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美國銀行類信貸機構信心過度不斷膨脹的後果。銀行為了促進財富增值,不斷降低貸款門檻,對一些原本無法通過貸款評價的收入不穩定或者偏低的人提供了購房為主的諸多消費貸款,即次級的貸款。而這些貸款實行的是浮動利率,即還貸人應償還的利息隨著市面上銀行存貸利率一起變化的。隨著美國表面上房市、金融業的泡沫性繁榮,銀行存貸款利率不斷上浮,於是次級貸款的貸款人無力償還利息,不得不放棄原來貸款購買的房子,也就是斷供。這樣一來,銀行無法收回原本放出的貸款利息本金,又只能得到一棟無人需要的房子。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銀行資金鏈中斷,房市泡沫破滅。三敗俱傷。
美國金融業的搖搖欲墜、房產市場的近乎崩潰,美國經濟迅速衰退,股市狂瀉。美國是目前世界金融體系的中心,而美元是世界貿易的通用貨幣。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被迫為美國買單,受到了巨大影響。
各國的金融都被拖入泥潭,冰島破產,各國股市競相下滑,各國經濟發展縮減甚至進入衰退期。我國也是避無可避的。
我國經濟發展本來是外向型經濟主導的,也就是主要靠著把商品賣到外國來賺取財富。這從我國多年的貿易順差、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就能一窺端倪。但是美國為主的世界各國經濟衰退,導致各國的購買力下降,我國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打擊,資金無法回籠,繼續生產難以為繼,這從我國東南部依靠出口貿易致富的諸多沿海城市裡各類中小企業紛紛裁員、停產就能看出來。
另一方面由於美元貶值,我國存著的大量外匯也在迅速貶值,據說速度達到了一個月消失一座航空母艦等值的價值。這么巨大的外匯儲備變成了雞肋。
另外中國的股市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不過對中國老百姓來說,通貨膨脹的問題得到了緩解,物價開始下跌,倒是件好事。問題是如果物價下跌過快且持續、全面,中國經濟也陷入衰退,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