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用途 > 根據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管理的理論

根據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管理的理論

發布時間:2022-06-16 17:59:48

㈠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管理存在的缺陷及處理方法

給企業發展和個人消費發放貸款是銀行的主要業務活動之一,可是,只要資金出了銀行的大門就有收不回來的風險。從賬面上看,2004年底主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為13.2%;絕大多數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未達到8%的法定監管要求。為此,防範與化解信貸風險是國有商業銀行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及早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範。

一、信貸風險的成因
首先,與國有企業負債過多、效益較差有關。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困難,國有企業改革舉步維艱,資金周轉不靈,抗風險能力很低。當市場略有變化,營銷出現困難時,資金運動立即受阻,償債能力大大降低,直接影響到銀行貸款資金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風險勢必會在相當程度上轉嫁給銀行。其次,與銀行經營管理方式有關。主要表現在:一是在經營上把效益性放在首位,而忽視安全性。二是銀行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責權對等的管理機制,一旦貸款出現問題,很難分清責任,更談不上追究責任。第三,與消費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大有關。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空間不斷拓展,住房信貸、汽車信貸、耐用消費品信貸、助學信貸等業務迅速發展。隨著消費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大,該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第四,與消費貸款相關的法律不健全有關。現行法律條款基本上都是針對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針對消費者個人貸款的條款,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對出現的問題往往無所適從。

二、提高貸款質量、防範與化解信貸風險的對策

第一,以轉變觀念為前提。在經營指導思想上要實現由追求「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把貸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視為銀行信貸工作的生命線,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確立效益最大化和資產質量最優化的經營目標。要樹立競爭觀念,正視銀行的現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拓競爭,改變粗放式管理,實行集約化經營戰略,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要樹立發展的觀念,不斷開拓業務領域,實施規模經營戰略,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

第二,以選擇貸款客戶為基礎。根據企業信用等級選擇貸款客戶,抓住優良客戶,壓縮中間客戶,清理不良客戶。企業信用等級是對客戶質量的綜合衡量,是決定貸款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以建立信用制度為保證。逐步建立全社會范圍的個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學有效的個人徵信體系是銀行控制信貸風險的保證。

第四,以建立風險管理體系為根本。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監控,掌握借款人動態,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借貸。

第五,以加大清收不良貸款的力度為關鍵。商業銀行目前不良貸款數量較大,清收轉化的難度也大,而且大部分是歷史上長期積累形成的,責任不清。為加大清收轉化的力度,要廣開渠道,充分依靠各級政府、各部門的幫助,抓住時機,採取有針對性措施清理各筆風險貸款。同時,要採取適當獎勵措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對清收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要根據不同的風險貸款,充分利用銀行的優勢、積極引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還貸、付息能力,對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及時停放貸款,積極處理抵押品,收回舊貸。對宣告破產的企業,要依法清收銀行貸款,要運用法律手段排除風險,緊緊依靠公、檢、法、工商等部門的配合,抓住時機,逐戶上門清收,對「老大難」、「釘子戶」要敢於碰硬,依法起訴,抓典型,動真格,重點突破,擴大影響,發揮法律的震懾作用。

㈡ 個人消費信貸的加強防範

加強個人消費信貸管理
是實現信貸資金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的需要。 實現信貸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重要原則,要想實現這三項原則,必須加強信貸管理。銀行發放個人消費貸款,必須以貸款能夠安全收回為前提,貸款風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貸款的安全,貸款的風險越高,安全性就越低;反之,貸款的風險越低,安全性則越高。所以,為提高個人消費貸款的安全性,就必須加強管理,特別是貸款的風險管理,努力降低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流動性是銀行發放貸款的又一重要原則。為使信貸資金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合理配置信貸資金,加強貸款管理,保障信貸資金按期流回銀行,以滿足客戶及時提取存款和發放必要貸款的需要。個人消費信貸資金是銀行信貸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個人消費貸款在銀行貸款總額中佔比一般都在35%以上,我國現階段個人消費貸款占銀行信貸資金的比重雖然不大,但隨著此項業務不斷發展,佔比將會越來越大。如果個人消費信貸資金的流動緩慢,勢必影響到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動,嚴重時甚至會使銀行出現支付危機。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是商業銀行發展的根本動力。如不加強貸款管理出現風險甚至損失,盈利性就無從談起,商業銀行的正常發展必將受到影響。
加強消費信貸管理和風險范防
是提高銀行競爭能力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別是我國將要加入世貿組織,外資銀行即將大量湧入,金融行業將從國內專業銀行的分工壟斷經營轉化為中外銀行全面競爭的經營。如果那一家銀行信貸資金不能正常周轉,其競爭就無從談起。要保證個人消費信貸資金正常周轉,就必須減少或消除貸款沉澱,貸款沉澱越少,信貸資金周轉就越快,銀行贏利就越多。雖說貸款沉澱並不一定表示貸款已發生損失,但卻意味著風險,沉澱越多、沉澱的時間越長,貸款的風險就越大。如果貸款進一步轉化為壞帳,風險即轉變為實際損失。所以,為防止貸款沉澱,加速信貸資金周轉,保證信貸資金不遭受損實,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必須加強個個人消費信貸的管理。
加強個人消費信貸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
商業零售業務從單純辦理居民個人儲蓄存款到開辦存款、個人結算、代收、代付等中間業務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發展很快。業務的高速發展,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加強管理,保證業務的健康發展。要保證商業銀行整體業務的發展,必須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的管理,防範消費信貸風險。只有加強個消費信貸的管理,才能防止個人消費信貸風險轉為實際損實,防範內部經濟案件的發生,才能使個人消費信貸這一創新業務健康發展,從而保證銀行整體業務的全面發展。

㈢ 如何看待互聯網技術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影響

1.互聯網金融改變商業銀行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
近十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實現了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總資產和總負債年均復合增長率近20%。但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上「重投入輕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結構、重速度輕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長模式,「一高二低三優」的內涵集約化經營任重道遠。當前,利差仍然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目標客戶類型發生了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不同,其價值訴求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被徹底顛覆。市場參與者更為大眾化和普及化,中小企業、企業家和普通大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
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基礎是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需求響應、期限匹配、風險定價與管理等業務流程被大大簡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是在數據分析上的模塊化資產組合,以往傳統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那種基於密集知識和復雜技術的金融產品的優勢被削弱了。根據破壞性創新理論,互聯網金融使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基礎發生了演變,由安全、穩定、低成本和低風險轉向快捷、便利和體驗,進而從金字塔的底端開始對銀行核心業務進行破壞。
2.互聯網金融導致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其通過移動通信設備、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互聯網金融進一步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邊緣化,並使其中間業務受到替代。例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和快線等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以及轉賬匯款、機票與火車票代購、電費與保險代繳等結算和支付服務,對商業銀行形成了明顯的替代效應。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虛擬貨幣的發行和流通量越來越大,涉及的用戶越來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3.互聯網金融重構已有融資格局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金融搜索平台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了一個機會發現的市場,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雙方對對方信息基本實現完全了解,資金中介將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資金信息中介。
4.互聯網金融挑戰商業銀行傳統金融中介理論
首先,互聯網金融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銀行直接融資以及股票和債券市場間接融資盡管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產生很大的市場交易成本,包括貸款信息收集成本。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方運行完全依賴於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進行聯系和溝通,並可以實現多方對多方同時交易,客戶信用等級的評價以及風險管理也主要通過數據分析來完成,交易雙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貸雙方信用等級評價成本、雙邊簽約成本以及貸後風險管理成本等極小。
其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商業銀行存在的重要基礎之一。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交易雙方之間信息溝通充分、交易透明,定價完全市場化,風險管理和信任評級完全數據化
第三,互聯網金融加速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中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涌現和崛起,大大加速金融脫媒。在傳統的支付產業鏈中,電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銀行扮演著各自的角色:電商為用戶提供網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網關服務平台,實現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之間的在線支付,並提供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服務;銀行則是最終資金結算服務的提供者。
但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壯大,他們已不不滿足於只做銀行的網關支付平台,而是藉助其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開始直接向供應鏈融資、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等領域擴張。盡管目前互聯網金融由第三方支付所衍生出的信貸業務占仍比較小,但由於其為資金借貸雙方之間提供了直接連通的通道,成為商業銀行戰略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

㈣ [銀行]如何加強我國商業銀行貸後管理

提要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作為社會信用中介,更重要的是在於其能夠承擔和管理資金融通中發生的各類風險。對貸款全過程風險的防範控制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而貸後管理則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對於商業銀行來講,貸後管理並不是新鮮事物。經過商業銀行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雖然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經驗,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貸後管理水平還很薄弱,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強化貸後管理,以全面提高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水平,應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當前乃至今後較長時期內的工作重點。 當前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貸後管理的機制還不健全。貸後管理的目標應該是實現商業銀行貸款的綜合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或者損失)最小化。按照這一目標,完整的貸後管理體系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客戶的維護和檢查、風險預警、風險報告、對風險的反應、風險處置等。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與客戶的合作、風險的預警、傳導、反應和處置等方面的有效機制還沒有以嚴格的制度形式進行規范,更談不上有理想的執行效果,基本上還處於零散、簡單、粗放型的初級管理階段。 (二)貸後的服務意識差。在工商企業越來越重視售後服務,並將其作為增強競爭力、擴大收益、維系客戶關系重要手段的今天,受傳統經營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商業銀行對貸後的服務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嚴格履行貸前對客戶所作的承諾,或者「一貸了之」,不及時掌握、研究和解決客戶對銀行提出的金融需求。將貸後管理片面地理解和執行為對借款人的檢查監督,在潛意識里,還是將銀行凌駕於客戶之上,「衙門意識」、「官辦意識」還未從根本上消除。 (三)貸後檢查流於形式。一是檢查結論定性化、簡單化。比如對於「借款用途」、「貸款歸行」、「擔保能力」等內容檢查的結論都是諸如:正常、良好、按規定執行等。二是貸後定期檢查的內容格式化,檢查面較窄。三是部分銀行分支機構對貸後檢查表上「借款人確認意見」欄,在貸款發放時就讓企業的財務人員蓋好印鑒。四是季度檢查報告內容簡單,有的只有寥寥數語,而且季度之間的檢查報告除了一些財務指標有些變化外,其他內容雷同。以上這些現象反映出客戶經理和經營行的負責人對於貸後管理工作是出於應付上級行檢查的需要,導致平時的工作流於形式,敷衍塞責。 (四)風險預警體系不完善。目前風險預警信號的識別和揭示主要來源於日常的信貸檢查,按照商業銀行的一般規定,現在檢查的內容一般包括:檢查日各類信用品種的余額和形態及其變化、借款人生產經營情況、報告期一些財務指標及其變化、借款用途、借款人貨款歸行變動、擔保能力等,當然,這些信息資料的確很重要,但是還不足以科學和全面地描述借款人的風險狀況,也難以把握影響貸款歸還的潛在性和實質性因素。 (五)風險反應機制不靈敏。在發現貸款風險之後,必須有快速、靈活的傳導反應機制,才能防患未然,或者為及時捕捉機會,制定風險的防範和化解措施奠定好的基礎。現在對於企業來講,呈現出生命周期逐步縮短、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科技水平日新月異之勢,與此相關,對於銀行來講,化解風險的機會也是稍縱即逝,時不我待。但是部分商業銀行還沒有建立比較有效的風險快速反應機制,受短期利益和規避責任等因素的影響,對貸款風險反應遲鈍,推諉、觀望的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導致在發現風險和報告風險之間的時滯較長。 (六)風險化解手段單一。對於銀行來講,在貸款的事實風險或者損失出現後,有效地化解和處置手段不多,目前一般只是通過法律訴訟和處理擔保品的途徑來清收貸款本息,在西方商業銀行中運用比較普遍的諸如:企業債務重組、不良資產證券化、政府救濟等方法很難也很少使用。而且由於來自企業、政府、法院、社會中介機構的障礙較多,阻力較大,通過處理擔保品來化解風險的最終損失率常常很高,這也是導致對一些不良貸款貸後管理的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另外,由於主要受經營機制未理順等因素的影響,銀行有能力化解潛在風險客戶貸款的市場主動退出機制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效果也不理想。 貸後管理工作薄弱所帶來的主要危害 (一)喪失了獲取利益的機會。銀行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其經濟利益來源是通過分割服務對象所創造的利益。一位著名的外國銀行家在論述銀行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曾經說過,銀行就像理發店等服務行業一樣,只是通過豐富產品和提高服務質量來實現自身的價值。但在貸後管理工作中,銀行沒有及時掌握客戶、市場的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從而喪失了與客戶進一步合作和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有的甚至導致優良客戶的流失,從而失去了利益源。 (二)喪失了及時控制和降低貸款風險的機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失去了信貸主動退出的機會,其發展路徑是:貸後管理跟不上→不能及時識別(或報告、處置)貸款潛在風險→潛在風險轉化為事實風險→不能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這種危害在於商業銀行完全有能力控制和消除貸款風險而沒有做到,出現了不應該有的貸款損失。二是貸後管理跟不上→不能發現(或報告、處置)貸款事實風險→失去及時化解風險和減少損失的機會。這種危害就是能夠減少損失而沒有做到。這兩種路徑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信貸資產質量的惡化。 形成當前現狀的主要原因 (一)信貸資金自身的運行規律。貸款在發放之後,對於銀行來講,是將信貸資金的使用權、收益的分配權完全讓渡給了借款人,也就是,從貸款發放之日與本息完全收回之前這段時間(貸後管理期間),銀行其實已經對信貸資金失去了主動的控制權,這也是信貸資金與自由支配的自有資金和法律保障性較大的委託代理關系的股本金在控制權上的本質區別。既然銀行在貸後管理期間,失去了對信貸資金的主動控制權,理所當然,這種管理的難度肯定較大,只能依靠有效的監管和借款人的配合來實現,這也是目前商業銀行貸前准入條件控制效果優於貸後管理效果的理論原因之所在。 (二)外部原因。貸後管理主要是依靠銀行的有效監管和借款人的配合來實現,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還必須有相應的外部環境,而目前的貸後管理的外部條件是不容樂觀的。一是銀企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二是信用環境不理想。三是司法制度不健全。 (三)銀行內部原因。雖然目前商業銀行貸後管理工作還很薄弱與客觀原因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筆者認為主要和決定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銀行內部。很多工作是我們應該做也能夠做,但是卻沒有做或沒有做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認識不足。二是制度不完善。三是考核不健全。四是檢查不到位。五是責任不明確。六是隊伍建設跟不上。 進一步加強貸後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認識。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廣大信貸人員特別是各級行領導對貸後管理工作的思想認識,要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貸後管理工作跟不上對信貸資產質量、對商業銀行長期利益、對培育新型信貸文化的危害性,盡快將此項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從而定辦法、拿措施、出成效。 (二)完善制度。商業銀行總行要盡快組織人員研究制定下發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的貸後管理辦法,辦法應該圍繞建立貸後風險的預警、反應、防範、化解機製做文章,同時要明晰責任和制定激勵措施,設置貸後管理「高壓線」,嚴格規范貸後管理行為,對於那些應該做而沒有做或者沒有做到位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 (三)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對客戶的貸後管理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據客戶的風險程度進行分類指導。對於農、工、商等企業的貸款主要按照行業、品種分類管理;對於電力電信等壟斷程度高和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的貸款,可以適當減少檢查的頻率;對於個人消費貸款等低風險業務品種可以更加簡化。目前貸後管理的重點應該是正常類客戶和「邊緣性」客戶。所謂「邊緣性」客戶指的是目前在產在營,但是卻存在潛在風險或不太嚴重的事實風險,並且有惡化趨勢的企業,其目的是要遏制目前不良貸款的非正常性再生。 (四)提升貸後管理層次。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商業銀行對大客戶、大項目的信貸投入增加迅猛,貸款的集中度明顯提高。在集中收益的同時,也使風險集中。而這些大客戶、大項目對金融服務要求高,銀行管理難度大,如果僅僅依靠經營行的客戶經理,不管是在地位上還是在能力上顯然是不對等的。所以要學習市場開發的經驗,上下聯動,相互配合,提升貸後管理的層次,特別是上級行,要直接參與所開發客戶的維護和管理。 (五)加強檢查指導。不管是信貸前台還是信貸後台、不管是信貸部門還是審計稽核部門、不管是上級行還是本級行、不管是定期檢查還是不定期檢查、不管是綜合檢查還是專項檢查都應該將貸後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作為檢查的重點,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總結經驗、嚴懲違規違紀行為,以推動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嚴格考核。要制定具體的貸後管理考核指標,這些指標要看得見、摸得著、管得住,不能流於形式,定期嚴格考核,兌現獎懲。要將貸後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與各級行行領導的任期目標掛鉤考核。 (七)加強隊伍建設。這是永久性話題,無須贅述。除了要充實人員,提高素質外,特別要注意保持客戶經理隊伍的相對穩定性,要淡化「官本位」意識,對於優秀的客戶經理更多採取經濟上的激勵措施。

㈤ 我國個人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急!!!!!

風險: 一)信用風險
傳統的信用風險被理解為違約風險,即借款人因為外在或自身的種種原因無力履約的風險。現代意義上的信用風險則主要表現在借款人對借款行為不負責任,沒有按時償還貸款的責任心,或者有意隱瞞真實目的、騙取貸款的欺詐行為。據統計,我國商業銀行每年因客戶的失信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千億。
(二)經營風險
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股票風險、匯率風險等,或者採取不當的經營策略而引發的可能威脅商業銀行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潛在風險等,都可以歸並為經營風險。 在我國,隨著消費信貸的逐年發展,制約該項業務發展的風險也逐步暴露和突出,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消費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借款人風險。由於我國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貨幣化,收入來源多樣化,透明度低,使得實際收入與名義收入差距很大。 而且借款人提供的資料只能表明當期情況,社會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現實又使得未來預期支出變得不可測,很難用科學的評估方法來確認未來的狀況,因而貸款期越長,發生變故的幾率越大。再加上現在社會部門間信息溝通共享渠道不暢,沒有個人信用劣跡的記錄,則無從判斷借款人的資信程度,也沒有個人破產的制度,這給許多信用意識薄弱的借款人留下了可乘之機,因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借款人的多頭貸款、故意不還款或是惡意透支在目前個人信用體制不健全的狀況下使得銀行信息不對稱,防範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
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由消費者和銀行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由於缺乏個人信用制度,銀行在監管客戶的風險防範方面產生難度,信用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制度,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利用徵信系統即個人信用制度,大銀行客戶的違約率可減少41%,小銀行可減少78%,因此我國有必要先在制度上彌補這一空缺。
3.法律風險。國家鼓勵消費信貸開展的政策是明確的,但配套政策、法律法規、行政措施尚未到位,可適用法規不完善。目前,商業銀行主要是依據《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票據法》、《貸款通則》、《經濟合同法》等對消費信貸進行管理,而這些法規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商業銀行與企業的信貸關系,以生產性貸款為約束對象。商業銀行將以生產性貸款為約束對象的政策法規移植到消費信貸的發放與管理上,不可避免產生消費信貸風險防範和抵押物處置上的矛盾。
4.抵押物風險。一般情況下,銀行為確保自身的安全,在對個人發放消費貸款時往往要求提供抵押物。當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時,銀行就應該取得對抵押物的處置權,但抵押物可能會因各種自然、人為災害或周圍經濟、交通環境的變化而造成價格下降或價值滅失。此外,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還不足以保障銀行順利實現對抵押物的處置權,法院往往會從社會安定、和諧的角度考慮,在債務人無力償還貸款時,法院即使做出了判決,也往往難以執行,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信貸風險大大增加。
5.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債權的流動性較差而產生的風險。目前在配套市場條件不健全的情況下,尚缺乏盤活這塊資產的措施。由於目前消費信貸在各銀行所佔比例還較低,且經濟較為疲軟,整個社會資金需求不旺盛,因而銀行資金充裕,流動性風險尚未暴露。但隨著消費信貸的迅猛發展,其比重在銀行資產中的增大,資金「短進長出」的矛盾會日益突出。當經濟高漲,整個社會資金需求旺盛時,若這塊資產還不能盤活,銀行很有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危機,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現狀: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至今,業務范圍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擴大,主要包括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個人住房裝修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存單質押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助學貸款、個人旅遊貸款等業務。有的金融機構還開展了個人小額信用貸款、個人綜合授信額度貸款等業務。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余額為24127億元,是1997年的140.3倍。但在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普遍存在著消費信貸總體規模仍然偏低、消費信貸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貸款占絕對比例的現象。 防範對策

1.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體系。首先,加快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建設的步伐,使其以商業化運作方式收集和使用有關個人信用檔案的信息,同時兼顧公益性,逐步形成擁有全國基礎信用信息資源的大型、綜合性徵信機構和眾多提供信用信息評估等信用增值服務的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專業性徵信機構,形成一個既能充分利用各項資源,發揮規模效益,又能適應不同徵信需求,多層次、多方位的徵信機構體系。其次,應加快全國統一的個人基礎信用信息資料庫的建設。目前,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構建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戰略布局中,可以實行讓一部分條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區先上的政策,先在一些信用消費發展較快的大城市推行個人信用制度,建立類似上海的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然後逐步向其他中小城市推廣,最後形成覆蓋全國的個人徵信網路。第三,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整合協調和掌握各部門的個人信用數據、運用人民銀行的網路形成全國個人徵信的資料庫,由一個專門性的全國個人信用管理局對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定價,產生一個個人信用檔案的管理、查閱、購買信息的服務,從而實現市場化的運作。
2.建立健全消費信貸相關法律體系。一是要將消費信貸列入國家整個法律體系特別是經濟、金融法律體系中,從總體上加以規范和完善,要盡快對《擔保法》、《合同法》、《貸款通則》、《商業銀行法》等相關經濟、金融法規中的有關消費信貸條款進行相應修改、完善和補充,盡量簡化手續、降低費用、放寬條件,使之有利於促進和規范消費信貸的發展。二是要根據消費行為和消費信貸行為的需要,制定專門的法律制度和具體的實施細則,讓居民有參加消費信貸的積極性和還貸的約束性,讓銀行有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的動力和責任感,形成「居民對銀行有信心,銀行對居民能放心」的良好格局及「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信用秩序。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抵押貸款擔保制度、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從而分散和共擔個人信用風險。
3.建立有效的內控體系,實行浮動貸款利率。首先,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機構,具體辦理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審批委員會,作為發放消費信貸的最終決策機構,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以便明確職權和責任,防範信貸風險。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制度,從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幾個環節明確職責,規范操作,強化稽核的再檢查和監督。第三,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的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應當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借貸。第四,加強量化考核、質量監測,實行競爭上崗、獎罰分明,完善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信貸管理水平,促進消費信貸規范發展。第五,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利率浮動比率、貸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給商業銀行以更大的餘地,以便商業銀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更好地防範風險。
4.採用科學的信用評分技術。首先,由於專家法評分模型的局限性,就要求商業銀行高度重視個人信貸業務基礎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建庫工作,改進現行的業務系統,加強新受理業務數據錄入完整性、准確性的監控管理,特別是對未獲批準的申請人信息的收集。其次,商業銀行應根據數據資源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開發評分模型。建議對不同的產品設置不同的評分模型,由於目前各項基礎條件較薄弱,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分產品分步推進。最後,必須將信用評分技術用於個人信用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建議國內商業銀行盡快發掘銀行內部貸款賬戶信息,開發欠款催收評分模型、風險預警評分模型等行為評分模型,進一步開發相應的自動化賬戶管理系統、催收管理系統,提高個人貸款貸後風險監測、不良貸款管理的效率。
5.轉變消費觀念,提高信用意識。我國居民長期以來有著「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傳統消費觀念,對於「負債消費」還比較陌生。商業銀行應通過多種營銷方式,向消費者大力宣傳消費信貸,並創新服務品種、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培育消費者的信用消費觀念、創造信用消費需求,實現業務發展和觀念轉變的互動,使人們增加安全感,消除後顧之憂,提高即期消費慾望,從而積極使用消費信貸。同時,政府可以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各種媒介,形成強大、廣泛的宣傳和監督系統,提高社會群體的信用意識,以此來推動和保障信用制度的建立。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再造信用的一種手段,而提高整個社會的信用程度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我們要用信用的約束來促進社會公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促進國內消費信貸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

㈥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的5圖書信息

書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21世紀高等學校金融學系列教材)
ISBN:750493322
作者:彭建剛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定價:29
頁數:355
出版日期:2004-2-1
版次:
開本:
包裝:
簡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與一般的工商企業一樣,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求平衡、自我發展。同時,由於經營貨幣這種特殊的商品,決定了它又具有自己特殊的經營規律。商業銀行的目?曄竊諼?中龐米式鳶踩?浴⒘鞫?院托б嫘浴叭?浴逼膠獾幕?∩夏鼻罄?笞畲蠡??
20世紀70年代以來,商業銀行經營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金融管制放鬆,金融全球化進程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混業經營成為主流模式,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以及新監管協議即將出台等。這些變化在給商業銀行帶來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業的主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樞紐作用。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正日益深化,各種金融工具的引入和創新方興未艾,已能提供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所能提供的大多數金融服務。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然而,在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進程中,僅僅靠過去的金融管理知識與管理方法已難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要,必須採用國際上通行的現代商業銀行的管理原理、方法與手段,方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基於上述目的,我們編寫了這部教材。本書以現代金融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為指導,對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兩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商業銀行管理既包括自身的資本金管理、資產與負債的管理、資金流動性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也包括客戶信用分析、客戶經濟效益跟蹤管理、收貸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等內容。根據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的特點,證券投資管理、中間業務管理、國際業務管理、資產負債綜合管理、全面質量管理都已成為商業銀行管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本書的特色體現在:一是系統性,對商業銀行的各種業務及相關的組織管理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二是實用性,本書以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為出發點,從近期商業銀行的實踐中選取了大量豐富而生動的案例,以期使讀者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及其管理不僅有章可循,而且有例可鑒;三是不變性,本書闡明了商業銀行業務及其管理的諸多新變化,但更注重介紹商業銀行管理不變的原理和方法,強調基本原理與方法的傳授;四是前瞻性,本書與國際商業銀行的實踐活動相吻合,論證了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的最新發展趨勢,可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金融專業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金融專業研究生、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專業人員的參考。
彭建剛,1955年生,湖南長沙市人,武漢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曾由國家公派留學美國休斯敦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和比利時根特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第二屆10佳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現任湖南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南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湖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金融管理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14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留學基金回國人員資助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課題等國家級、部省級課題10餘項,獲部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0餘項。
本教材以現代金融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為指導,對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本教材的特色有三個方面:一是強調基礎性,在介紹分析商業銀行業務及其管理諸多變化的同時,更注重闡述商業銀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是突出實用性,在系統介紹相關原理、原則的同時,以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為出發點,精選並剖析了商業銀行管理實踐中的典型案例;三是反映前瞻性,緊跟國際商業銀行的實踐發展,探討了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的最新發展趨勢,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管理盡快與國際接軌。
本教材可供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商業銀行系統員工業務培訓及自學使用。
目錄:
第一章商業銀行管理導論
第一節商業銀行的性質與功能
一. 商業銀行的性質,
二. 商業銀行的職能
三. 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作用
第二節商業銀行管理的目標
一. 企業價值最大化——商業銀行管理的最終目標
二. 「三性」平衡——商業銀行管理的基本目標
三. 「三性」之間的辯證關系
第三節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的特點
一. 商業銀行業務電子化
二. 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 國際化
三. 政府金融管制松化
四.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強化
第四節我國商業銀行的歷史與現狀
第五節商業銀行管理學研究的對象與內容
一. 商業銀行管理學研究的對象
二. 商業銀行管理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章商業銀行資本金的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資本金的功能與構成
一. 商業銀行資本金的功能
二. 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構成
第二節巴塞爾協議與資本充足率的測定
一. 《巴塞爾協議》產生的背景
二. 《巴塞爾協議》的基本內容
三. 資本充足率的測定
第三節《巴塞爾協議》的發展
一. 《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
二. 《新巴塞爾協議》
第四節商業銀行資本金管理策略
一. 內源資本策略
二. 外源資本策略
三. 資產結構調整與風險控制策略
第五節案例分析
第三章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管理的性質與構成
一. 商業銀行負債的性質
二. 商業銀行負債的構成
第二節商業銀行存款管理
一. 商業銀行存款管理的目標
二. 商業銀行存款的成本管理
三. 商業銀行存款的定價
第三節商業銀行借人資金的管理
一. 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各種渠道
二. 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時應考慮的因素
第四節案例分析
第四章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貸款業務概述
一. 商業銀行貸款政策
二. 貸款品種與貸款程序
第二節商業銀行貸款定價
一. 貸款定價的一般原理
二. 貸款定價的影響因素
三. 貸款價格的構成
四. 貸款定價方法
第三節商業銀行貸款的風險管理
一. 貸款風險的種類與成因
二. 貸款風險的識別與防範
三. 貸款風險的控制
第四節商業銀行企業貸款業務管理
一. 企業短期貸款
二. 企業中長期貸款
第五節案例分析
第五章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管理
第一節個人消費貸款種類及特點
一. 個人消費貸款的產生和發展
二. 個人消費貸款的種類
三. 個人消費貸款的特點
四. 個人消費貸款的作用
第二節住房抵押貸款管理
一. 住房抵押消費貸款的種類
二. 住房抵押貸款的對象及申請條件
三. 住房抵押貸款的市場運作
四. 住房抵押貸款擔保證券與證券化
五. 住房抵押貸款的償還及其方式
六. 住房抵押貸款的利率
第三節汽車消費貸款管理
一. 我國發展汽車消費貸款的一般分析
二. 汽車消費貸款的相關規定
三. 汽車消費貸款的償還
四. 汽車消費貸款的, 發展前景
第四節其他消費貸款管理
一. 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
二. 個人助學貸款
三. 旅遊消費貸款
四. 個人住房裝修貸款
第五節案例分析
第六章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混業經營趨勢
一. 美國銀行經營體制的演變歷程
二. 中國金融分業經營制度的形成過程
三. 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利弊分析
第二節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的目標與工具
一. 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目標
二. 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的主要工具
三. 商業銀行實際持有證券組合的構成
第三節商業銀行證券投資方法與策略
一. 商業銀行證券投資政策
二. 收益率曲線
三. 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策略
第七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管理
第一節中間業務的種類
一. 支付結算類
二. 銀行卡類
三. 代理類
四. 擔保類
五. 承諾類
六. 交易類
七. 基金託管類
八. 咨詢顧問類
九. 其他類
第二節中間業務的管理
一. 我國銀行業監管機構關於中間業務的管理規定
二.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風險與控制
第三節中間業務創新
一. 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經驗借鑒
二.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三.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策略
第四節案例分析
第八章商業銀行國際業務管理
第一節國際結算業務管理
一. 國際結算業務概述
二. 國際結算業務工具
三. 匯款結算方式
四. 托收結算方式
五. 信用證結算方式
第二節外匯買賣業務管理
一. 即期外匯買賣業務
二. 遠期外匯買賣業務
三. 外匯衍生工具買賣業務
第三節國際信貸業務管理
一. 對外貿易融資
二. 國際銀團貸款管理
第四節案例分析
第九章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含義與必要性
一. 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含義
二. 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節商業銀行流動性的衡量
一. 財務比率指標法
二. 市場信號指標
第三節商業銀行流動性需求與供給
一. 商業銀行流動性需求
二. 商業銀行流動性供給
三. 商業銀行流動性預測
第四節現金資產與頭寸管理
一. 商業銀行現金資產的構成及管理
二. 商業銀行頭寸的構成及預測
第五節案例分析
第十章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一
第一節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階段
一. 資產管理戰略
二. 商業性貸款管理
三. 資產轉換管理
四. 預期收入分析及其相關貸款管理
第二節商業銀行負債管理階段
一. 負債管理戰略
二. 資金購買管理
三. 金融產品銷售管理
第三節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階段
一. 資產負債管理戰略
二. 平衡的流動性管理
三. 利率敏感性分析與缺口管理
四. 持續期缺口管理
五. 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第四節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二
第一節金融期貨
一. 金融期貨的套期保值原理
二. 金融期貨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中的運用
三. 金融期貨在持續期缺口管理中的運用
第二節利率期權
一. 期權的特徵
二. 利率期權的套期保值原理
三. 上限和下限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中的運用
第三節利率掉期
第四節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商業銀行財務報表與績效評估
第一節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
一.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二. 資產負債表補充說明
三. 資產負債表附註
第二節商業銀行利潤表
一. 利潤表的結構
二. 每股利潤的計算
第三節商業銀行現金流量表
一. 現金流量表結構
二.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
第四節商業銀行績效評估方法
一. 比較分析法
二. 比率分析法
三. 因素分析法
第五節商業銀行績效評估
一. 國際通用的銀行績效評估指標
二. 商業銀行績效綜合分析
第十三章商業銀行營銷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市場細分
一. 商業銀行市場細分的基本原理
二. 商業銀行市場細分的作用
三. 商業銀行市場細分的原則和標准
第二節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一.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特點
二.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三.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中的產品策略
四.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中的定價策略
五. 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中的分銷策略
第三節商業銀行市場競爭戰略與策略
一. 商業銀行競爭者分析
二. 商業銀行市場競爭戰略
三. 商業銀行市場競爭策略
第四節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和特點
一.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二.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的特點
第二節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結構與素質要求
一.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結構
二. 商業銀行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三. 商業銀行領導人員素質
四. 商業銀行一般員工素質
第三節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開發
一. 商業銀行人員的培訓
二. 商業銀行人才開發中的激勵機制
第四節商業銀行人力資源成本管理
一.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成本
二.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的目標
三.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成本的測定. 控制和評價
四.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成本優化的標志
第五節案例分析
第十五章商業銀行全面質量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的經營責任制與全面質量管理
一. 商業銀行經營責任制
二. 商業銀行全面質量管理
第二節商業銀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 「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管理工作方法
二. 商業銀行全面質量管理常用的幾種統計分析方法
第三節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全面質量管理
一. 調整商業銀行內部機構並重新確定工作關系
二.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基礎
三.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全面質量管理的推行步驟
第四節ISO9000與商業銀行管理
一. 商業銀行推行ISO9000標準的可行性
二. ISO9000標准質量管理體系內容
三. 商業銀行推行ISO9000標准應遵循的原則
四. 商業銀行推行ISO9000標準的步驟
第五節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商業銀行兼並與收購
第一節商業銀行兼並與收購的動機
一. 適應經濟發展全球化和跨國化的需求
二. 謀求管理協同效應
三. 謀求市場份額效應
四. 謀求經營協同效應
五. 謀求財務協同效應
第二節商業銀行並購的方式
一. 合並
二. 現金購買式並購
三. 股權式並購
四. 混合證券式並購
第三節商業銀行並購管理
一. 銀行並購的程序
二. 銀行並購支付方式的選擇
三. 商業銀行並購的估價
四. 銀行並購的風險與風險控制
第四節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㈦ 商業銀行貸款理論的優點和缺點

隨著超前消費的逐漸盛行,越來越多人希望加入到貸款的隊伍中,過上先享受後付款的快樂生活。然而,對於對貸款不甚了解的新手來說,想要申請銀行貸款還不知如何申請。銀行都有信貸部門的,就像企業里的營銷部門一樣,它是銀行獲取利潤的關鍵部門,專門負責吸收大額存款,審批信貸,收放貸款。目前個人貸款也是商業銀行信貸部門的重要業務。

銀行貸款的優缺點: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是各種貸款方式中最可靠、可獲取資金最多的一種,銀行雄厚的資金實力、良好的信譽、眾多的網點以及方便快捷的結算方式,是其他機構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來自銀行合理的理財建議,對於自己的經營具有指導和幫助的效果。但是銀行門檻不低,取得貸款手續相對較多,整個融資過程需要多等待一段時間。

恆興偉業建議:「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積累良好的信用記錄,取得銀行貸款就比較容易。另外平時多與銀行打交道,多了解銀行的業務產品和操作流程,在需要融資時就能做得到事半功倍。商業銀行不同貸款產品的申辦流程具體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體相同:
首先,申請貸款。需要您到主辦銀行或者其他銀行的經辦機構直接提出申請。在申請過程中,您填寫《借款申請書》並提供您和保證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按照銀行要求要出示的相關證件,比如:身份證、房產證、收入證明等。
然後,銀行根據您的申請對您的信用等級評估。其中參考的因素有:經濟實力、資金結構、個人在銀行的信用記錄等。評估之後,銀行還要對您進行初步貸款調查,核實抵押物、保證人情況,測定貸款的風險度。接著,您就可以等待貸款審批了。等到銀行通知您審批合格後,需要與您簽訂貸款合同,在簽訂的貸款合同時,您需要填寫約定借款種類,貸款利率、用途、金額、借款期限,還款方式,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
最後,您就等著貸款發放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您不按合同約定用款的,應償付違約金。

日前,招商銀行推出了一款針對個人貸的款業務"隨借隨還",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客戶能夠在銀行給出的授信期限內快速借錢,又快速還錢。 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申請"隨借隨還",客戶必須首先在該行辦 妥個人商住房的抵押貸款。銀行會對被抵押房產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值最高 7 折給出客戶授信額,"最高達到 100 萬元。" 當你獲得這筆貸款授信後,隨時需要借錢,直接通過網上銀行或電話銀行支取即可,不再需要每借一筆錢,都要向銀行提交申請,等待審批。招行負責人稱,借錢的最長期限為 5 年,到期後可續期,隨時有了閑錢也可以償還。 考慮到有個人住房作抵押貸款,客戶在向銀行辦理貸款時,銀行都按照相應期限的基準貸款利率來執行。

㈧ 請分析商業性貸款理論、資產可轉換性理論及預期收入理論的基本思想與優缺點

商業性貸款理論是商業銀行資產理論中的一部分,為保證資金的高度流動性,銀行貸款應是短期的和商業性的。商業貸款理論是最早的資產管理理論。由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一書中提出。
(1)主要思想:
該理論認為,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流動性很強的活期存款,因此 其資產業務應主要集中於短期自償性貸款,即基於商業行為能自動清償的貸款,以保持與資金來源高度流動性相適應的資產的高度流動性。由於這種理論強調貸款的自動清償,也被稱作為自償性貸款理論;又由於該理論強調商業銀行貸款以商業行為為基礎,並以真實商業票據作抵押,因此也被稱為真實票據論。
根據這種理論,商業銀行不宜發放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即使發放這些貸款,也應將其限制在銀行自有資本和現有存款水平的范圍內。
(2)優缺點:
優點:強調了資金運用受制於資金來源的性質和結構。強調銀行應保持資金的高度流動性,以確保商業銀行安全經營。
局限性:沒有認識到活期存款余額具有相對穩定性,而使銀行資產過多地集中於盈利性較差的短期自償性貸款上。忽視了貸款需求的多樣性,商業貸款理論不主張發放不動產貸款、消費貸款、長期性設備貸款和農業貸款,這樣就限制了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的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該理論忽視了貸款清償的外部條件。在經濟蕭條時期,就難以自動清償,因此短期自償性貸款的自償能力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資產可轉換理論/可轉移性理論/可售性理論:
(1)主要思想:
這種理論認為,流動性依然是商業銀行需要特別強調的,但銀行流動性的高低,是由資產的可轉讓程度決定的。銀行能否保持其資產的流動性,關鍵在於資產的變現能力。只要掌握了一定量的,信譽好,期限短,且易於出售的證券,並在需要資金時,能夠迅速地、不受損失地出售或轉讓出去,銀行就能維持其經營的流動性。持有那些容易在市場上變現的資產。其基本要求是:信譽高、期限短、容易轉讓。這種理論的支配下,商業銀行開始更多地持有有價證券。
(2)優缺點:
該理論的有效性取決於證券市場是否具有足夠的廣度和深度。此外,當經濟出現緊縮時,資金普遍短缺,證券供給會大大超過需求,價格下降,銀行不僅會蒙受資產損失,流動性也可能受到威脅。

㈨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有哪些理論急啊!!!

理論多了去了,如授權、評級授信、審貸分離、分級審批、貸款調查、貸款審查、貸款支付、貸後管理貸款責任人、責任追究、責任移交、迴避、內部審計制度等等。

㈩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的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個人消費信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貨幣貸款。耐用消費品或其他費用支出,是指用於購買那些具有較高價值和普及趨勢的生活消費品,以及用於教育、醫療、旅遊等生活消費方面的較高價值費用的支付。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個人消費貸款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逐年增長,並逐步成為銀行主要的業務和效益來源之一。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我國最早的個人消費信貸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但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發展極為緩慢。1997年我國消費信貸總額為172億元,僅佔全部貸款余額的0.23%。為應對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經濟的不利影響,政府制定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為了啟動民間消費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加大消費信貸的力度。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兩項重要文件:《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和《關於改進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1999年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正式要求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面向廣大城市居民開展消費信貸業務。

自1997年以來,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有了快速發展,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國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為3.94萬億元,是1997年的229倍。隨著我國銀行消費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助學消費貸款、個人旅遊貸款等業務迅速發展,該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2009年一季度末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住房消費信貸余額為3.49萬億元,占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總額的近90%,仍然是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主要形式。前幾年,住房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各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而放鬆了發放住房貸款的條件,導致不良貸款率有所增長。從國外經驗來看,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一般是在發放貸款後10年左右中逐步顯現,這使得住房貸款潛在風險不可低估。我國現在的個人房貸余額中,超過80%是2000年以後發放的,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個人房貸風險將有增無減。

個人消費信貸對象涉及不同的個體消費者、經營范圍廣泛、貸款的期限較長、資信調查困難,在一定程度上給銀行帶來了風險隱患。商業銀行應加強對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分析與識別,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二、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成因

消費信貸風險是指銀行消費信貸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性。個人消費信貸存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風險隱含其中。對於消費貸款業務來說,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是信用風險,即因個人消費者不能按照與銀行簽訂的協議行事而對銀行信貸資產收益造成的風險。

1、制度方面

(1)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至今尚未建立有關規范消費信貸活動的法律規范,特別是保護銀行債權的法規不健全,對失信、違約的懲處辦法不具體。消費信貸期限長,客戶分散,不確定因素多,銀行風險控制難以落實,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進行欺詐。此外,關於抵押物的處理、拍賣等問題,銀行在處置個人抵押財產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市場保障。我國消費品二級市場尚處於起步初創階段,交易秩序尚不規范,交易法規也不完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變現成本較大,導致銀行難以將抵押物變現。由於缺少法律規范,個人消費信貸在實際操作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隨意性很大,這使得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缺乏法律保障,商業銀行難以通過有效的方式來保全自己的消費信貸資產,增大了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

(2)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信用觀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雖然已經建立個人徵信系統並投入使用,但系統內許多個人信息尚未完善。加上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競爭使銀行之間缺乏溝通,從而使得個人的信用信息披露不夠,信用信息資源無法共享。信息的不對稱又可能致使借款人將貸款惡意挪用,用於經營或投機活動,經營失敗導致貸款償還出現問題。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了個人信用聯合徵信工作,但是上述工作還僅限於金融部門,信用信息也僅限於金融信息,很難實現其他非金融信息的匯總。

2、銀行方面

(1)銀行消費貸款設計欠缺

有的消費貸款種類自身存在較大的先天缺陷,導致貸款風險從一開始就存在。如2000年興起一時的「零首付」個人住房貸款和「零首付」汽車貸款。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明令禁止了這種「零首付」,但無指定用途的所謂綜合消費貸款在貸款設計上也存在問題。這種貸款最高限額50萬元,甚至不受限額,這一設計明顯不是或並非主要是為了借款人消費使用的,更不是為普通消費者著想,它是迎合少數優勢消費群體擴大生產的需要而巧立的名目。

(2)銀行自身管理薄弱

從主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仍舊在一定程度上不太重視信用風險,對各部門、各職員的考核只注重業績而忽視風險和損失,造成損失後也沒有強有力的責任機制予以制約。一方面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對基層行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准和擔保條件,致使潛在風險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信貸人員素質偏低,工作責任心欠缺。存在著信貸人員貸前調查不深入、貸中審查不嚴、貸後管理不力的鬆懈行為,重貸輕管,重放輕收,崗位責任制沒有落到實處,放鬆了消費信貸資金使用的有效監控。這些都是導致銀行貸款風險顯著增加的原因。

從客觀因素來看,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費信貸方面的管理經驗。通常,由於客戶分散,銀行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書面信用材料進行篩查,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簡單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由此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且現階段管理消費信貸業務的規章制度尚不完善,操作手段相對落後,貸後的監督檢查往往跟不上,對消費者個人及其家庭的財務收支缺乏有效的跟蹤、監控機制和經驗。一旦發現風險不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致使消費信貸的潛在風險增大。

3、消費者個人方面

消費者個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消費者行為的不確定性和道德風險的存在。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家庭財產登記制度,居民收入缺乏透明度,銀行無法確切計算和查證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有可能為獲取更多的消費信貸而誇大自己的償還能力,風險完全由銀行承擔。另外,消費者在取得消費信貸之後,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逃避債務,即為道德風險。以助學貸款為例,由於大學生畢業後,社會就業壓力大,人才的流動十分頻繁,原就讀學校找不到人,造成貸款無法歸還,道德風險因素較大。

三、商業銀行防範消費信貸風險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消費信貸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確保消費信貸市場的有序運行,應該盡快制定和頒布消費信貸法規,明確消費信貸活動中相關主體的職責義務和相關權利,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建立健全消費信貸法規體系,一是盡快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個人消費信貸法》,對與個人信貸有關的問題進行明確規范,充實我國《擔保法》中有關個人消費信貸的條款;二是要用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對消費者失信行為的懲罰辦法,用法律手段規范消費者的借貸行為;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等相關制度,從而分散和共擔個人信用風險。

2、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

個人信用制度的健全將有利於降低消費信貸的交易成本,抑制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因此,逐步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是商業銀行進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制度環節,是商業銀行管理消費信貸風險的起點。完善個人信用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社會范圍的個人徵信體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我國個人徵信系統使用尚處於初級階段,仍需不斷完善。應做到及時更新個人金融信息,做到電子化、集中化、及時化;同時,要加快不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國徵信系統信息,實現信息聯網共享,滿足銀行放貸審核的需要。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准,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範消費貸款風險的作用。譬如,可以建立信用風險評分系統,通過給個人信用打分,嚴格劃分客戶的信用等級。首先對消費信貸的授信對象進行信用評分;然後再根據消費信貸對象的信用記錄、消費信貸的擔保方式、消費信貸項目等方面的情況對消費信貸授信對象的信用評分進行調整,得出該筆消費信貸業務的信用評分,確定其風險等級;對個人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進行預測,為最後的決策作依據。

3、完善銀行內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必須嚴肅信貸紀律,責任明確到位,一旦出現問題按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貸前要嚴把信貸入口,有規劃地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嚴格規范各環節操作流程。在審核貸款申請時,主要側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個人信用記錄、個人負債比率、個人保險等。抵押擔保並非萬全之策,抵押品也存在風險,要明辨借款人的實際收入水平。貸中,進一步明確各操作崗位的關鍵所在,規范操作,做到任務、許可權和責任的統一。貸後,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後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蹤監控。貸款發放後,銀行要密切關注客戶的還款動態,當有拖延現象時,及時找出原因並採取措施。對於具有還款能力而故意不還者,從信函通知到口頭通知、加收逾期貸款罰息,直至處理抵押物甚至訴諸法律。對於多次惡意拖欠貸款者,要將其列入「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並拒絕再度貸款。對於貸款到期潛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應提請公安等有關部門協助查尋。

閱讀全文

與根據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管理的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能提供銀行流水如何貸款買新房 瀏覽:55
父母房產過戶貸款嗎 瀏覽:891
上海63歲可以貸款買房 瀏覽:455
2020農行貸款提前還 瀏覽:507
車貸款還清後解押可以網上辦理嗎 瀏覽:571
沒工作提公積金貸款嗎 瀏覽:600
很容易下款的手機貸款 瀏覽:905
網上貸款還清了可以買房嗎 瀏覽:638
農行貸款30年利息怎麼算 瀏覽:561
1998年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 瀏覽:341
貸款可不可以過戶 瀏覽:926
車貸什麼貸款公司 瀏覽:997
深圳公積金貸款後余額可以提取嗎 瀏覽:849
貸款擔保人身份證信息填錯 瀏覽:200
網上貸款還掉徵信多久更新 瀏覽:336
上海公積金貸款首付怎麼算的 瀏覽:605
封頂的房子能辦裝修貸款么 瀏覽:22
貨車貸款需要資料 瀏覽:42
創業無息貸款到期可以延長 瀏覽:431
警察工作多久能貸款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