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全国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18

全国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18

发布时间:2022-09-05 13:55:36

Ⅰ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具体促进措施

国家对中小企业采取鼓励加扶持的政策。(一)优化法律和政策环境。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共七章45条,规范了各级政府职能,以此为标志,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中小企业促进法从创业、技术、财税支持等八个方面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规定。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简称非公36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国务院文件,核心就是推进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简称国发36号文件),国发36号文件对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振信心,使中小企业率先企稳回升起到积极作用。2010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简称民间投资36条),对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提出明确意见。2011年,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关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政策的批示”要求,我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12年4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国发14号文件)。国发14号文件是首次针对小微企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上发生了转变,政策更加注重环境,更加注重服务,更加注重普惠,更加注重小微企业,更加注重民生,政策取向是雪中送炭、添柴续火,而不是锦上添花。国发14号文件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小微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帮助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提振信心、提升竞争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截止2018年底,中央各部门出台配套文件已达77个,全国29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出台了实施意见。(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安排各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由最初的10亿元增至2013年的150亿元。各地方政府也安排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约315亿元。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持。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据财政部数据反映,面向小微企业的采购额已超过40%。(三)实施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更具有普遍意义,是最公平和易于操作的。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13年全年减轻企业税赋约1200亿元,受惠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项政策从2009年提出的3万元,2012年提高到6万元,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调整提高到10万元,扩大了企业的受惠面。连续上调部分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6%和4%统一降至3%。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并提出结合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研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制度。(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12年2月1日起,取消253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00亿元。从2013年起,取消和免征税务发票工本费、企业注册登记费、企业年检费、绿化费等63项涉及企业和居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了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已生产药品登记费等2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2012年以来,有关部门累计取消和免征34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金额近300亿元。(五)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2013年7月,马凯副总理在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等8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特别是金融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实行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政策。据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14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18亿元担保专项资金,支持816家担保机构为15.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低保费担保服务,新增贷款担保业务额8776亿元。对符合条件的321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截至2013年底,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共上市1056家企业,首发融资7103亿元。“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已有649家企业挂牌。(六)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一是2013年,我部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做优做强,开发生产一批“专精特新”的产品和技术。二是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共9部门印发了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去年以来,我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开展了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四是已连续9年持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引导信息化服务商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去年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培训达1500万人次。五是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和国家示范平台认定为重点,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2011年,我部与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保障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培育服务队伍、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和加强措施保障等方面的意见。2011年起,我部分三批共认定了412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十二五”期间,将培育认定500家国家示范平台。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9亿元支持26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启动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带动服务资源2.8万家,年服务中小企业124万家。推动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省级认定了1700多家示范平台,1600多家小企业创业基地。2012年,我部还会同工商总局、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2]347号),从便捷市场主体准入、优化工商注册登记程序、支持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促进集聚发展、营造创业兴业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14条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兴业。大力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完成对50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1000名领军人才的培训。(八)推动中小企业合作交流。积极为中小企业合作交流搭建平台,我部和广东省等6部1省每年9月份在广州举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目前已成功举办10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已举办了七届。启动实施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立了与美国、韩国、日本、欧盟、中东欧、阿盟等在中小企业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

Ⅱ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6.20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19万亿元,同比多增7668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2%,占比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

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长持续回落。6月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4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1721亿元。其中,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34.47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94万亿元,同比少增4539亿元。

Ⅲ 2018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多少万亿

2018年8月11日报道,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11日称,据初步统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此外,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5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7%,在表内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资本水平保持稳定。

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甄别,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进一步调动基层信贷投放积极性。

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Ⅳ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银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发银行(600000.SH);招商银行(600036.SH);兴业银行(601166.SH);中信银行(601998.SH);民生银行(600016.SH);光大银行(601818.SH);平安银行(000001.SH);华夏银行(600015.SH);北京银行(601169.SH);盛京银行(HK.02066);重庆银行(601963.SH);宁波银行(002142.SZ);广州农商行(01551.HK);重庆农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数据:新三板发行规模;私募债行规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疫情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急剧下降,据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季度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波动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小银行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Ⅳ 2018年普惠小微贷款户数广东

2018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117万户。
从广东银保监局了解到,2018年银保监部门通过加大对“首贷户”的支持、让利“直达实体”等方式,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首次突破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117万户,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43%。
在解决企业“首贷难”问题上,广东银保监局推动开展“百行进万企”行动,通过“挖需求”“降门槛”“线上办”,督促银行机构重点加大对“首贷户”支持力度、提高“首贷”成功率。据统计,辖区银行机构已对超42万户小微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超2万户企业,在已获授信企业中,“首贷户”占比近七成。

Ⅵ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成效初显吗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加快。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0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季末低2.1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7.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季末高3.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743亿元,同比多增3836亿元。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Ⅶ 13家银行供应链金融全梳理:从五大商业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创新不断

在传统展业模式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并以线下模式为主,耗费人力精力的同时业务也面临难以上量的瓶颈。

在2012年的“钢贸大危机”中,诸多钢铁行业供应商采用货物多重抵质押的方式进行欺诈性融资,导致布局其中的银行不良率飙升,并自此对供应链金融心生怯意。

而如今市场的外部环境已悄然改变,近年来银行对金融 科技 力量越发重视,多家银行成立了直属金融 科技 公司,日渐成熟的智能仓储及监控、电子合同签章、区块链等新技术,亦被逐步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过往银行在风控端的弱势正被不断抹平。

叠加国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端强力支持,以及国内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极大的市场融资缺口,银行“重返供应链金融战场”势在必行。而以互联网线上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展业模式,正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突围利器。

那么如今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的布局上有何具体变化呢?智信据2018年各家银行发布的年报数据,对5家大型商业银行、4家代表性股份制银行、两家城商行以及电商系民营银行的展业概况进行了以下梳理: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其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融资”三大主要产品。工行还与平台方中企云链合作,创新了可流转多层级的核心数字化应收账款确认凭据,将核心企业信用进一步向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延伸。

仅2018年前9个月,工行便已累计为1300户上下游客户发放超过450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3216.85亿元,同比增长18.1%,小微金融业务中心的布局亦达到258个,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落地。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2018年农行总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八大后台中心”的事业部架构,37家一级分行和重点二级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形成“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在具体业务的推动上,农行主要通过发展“数据网贷”业务,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全线上化融资服务。截至2018年末,农行已为众多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3万笔,总额达91亿元。而近期,农行也与平台方中企运云链合作推出了供应链新产品 “保理e融”,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各层级供应商提供融资。

▌中国银行

凭借在国际贸易金融上的优势,中国银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产品“融易达”,2009年成立供应链团队并正式发力供应链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间,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便从740亿元突破至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2011年底,中行通过“银企对接”将平台融资方的订单信息直连中行系统的方式,实现了首个在线供应链金融项目的落地,后续通过此种方式累计拓展了京东、苏宁等300多家企业,在线发放融资超百亿元。

中行2018年年报亦显示,其正在参与“区块链福费廷(Block Chain Forfeiting)交易平台”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建设和投产,未来将继续以“电子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截至2018年末,其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6%。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三年规划,并在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一、二级分行的全覆盖,累计组建小企业中心达288家。

具体到业务层面,建行则是围绕企业采购、制造、销售直至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运作,设计研发了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金银仓、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等十余个供应链融资产品。在业务受理中建行重点关注业务的真实交易背景,产品与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结构化、组合式的服务。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计向3.3万家企业发放了5385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线上供应链合作平台达1184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新增2125.15亿元。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蕴通供应链”平台进行,并主要围绕 汽车 及其他各行业核心企业,通过与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开展质押监管合作,并与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合作的形式,交行先后推出了“快易贴”、“快易收”和“快易付”等产品,打造了“蕴通e链”的一系列供应链融资产品。

截至2018年末,交行累计拓展境内达标产业链网络超3000户,产业链金融系列产品融资余额超人民币1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2.42%,交行的区块链技术已在 汽车 物联网金融领域落地应用,应收账款链业务亦正在快速推进。

▌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并提倡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2002年,深发展银行成为国内首家系统性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的银行,仅2005年,深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当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57%。

在线上布局部分,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客户,2018年平安银行推出了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平台),提供线上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管理、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SAS平台全面应用“平安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实施智能核验和持续监测。截至2018年末,平安银行的SAS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亿元,为111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为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服务、采购服务、存货周转、账款回收等融资支持。自2011年起,浦发银行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并与中国移动、神龙 汽车 、中远物流等多家核心企业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线上化的布局上,浦发银行围绕资产端核心企业的批量获客,落地了“京浦e账通”、 “京浦e商贷”等产品,并在线上供应链金融领域推出“政采e贷”和“票据池秒贷”等创新产品,以及云资金监管、e企行综合服务平台等产品。截至2018年末,浦发银行在供应链领域服务 科技 型企业客户超过3.13万户,推动 汽车 供应链20条,服务 汽车 行业上下游客户864户。

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构建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链以及五大特色网络的方式推动。三大平台包括物流融资平台、同业合作平台及政府支持平台,四大增值链包括打造应收账款增值链、预付账款增值链、物流服务增值链、电子服务增值链,五大特色网络为 汽车 金融网络、钢铁金融网络、家电金融网络、电信金融网络及石化金融网路等。

中信银行也于2018年10月成功上线全流程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产品“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将中信银行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借助标准化电子“付款凭证”的多级流转,向其上游N级供应商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2018年中信银行还推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福费廷交易系统,并发布“区块链+供应链”试点创新项目,截至2018年末,其链上发生的业务量超过100亿元。

▌浙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是浙商银行目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浙商银行从2016年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并于2017年8月率先投产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应收款链平台。围绕供应链金融,浙商创新“池化”及“线上化”的融资业务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据池、涌金资产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础之上,继续围绕三大业务平台进行展业。

一是池化融资平台,其2018年签约客户达22290户,同比增长43.58%,池内资产余额3506.79亿元,累计入池应收账款笔数10.08万笔,入池金额约729亿元。具体产品“至臻贷”2018年签约客户1645户,同比增长26.25%,融资余额501.25亿元,同比增长44.68%。

二是针对核心企业财务服务的易企银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银平台234个,较上年末增长172.09%,平台累计融资367.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5.28%。

三是应账款链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落地应账款链平台1410个,同比增长近12倍,累计签发金额1228.78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于2018年10月发布了“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于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应链金融部,将业务模式扩展并覆盖至核心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同时运用大数据开始构建企业的信用模型。

“上行e链”以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涵3大类共15项产品,通过与核心企业共建平台共享数据,掌握所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形成闭环管理。同时上海银行通过与江苏润和软件合作,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可拆分、可组合支付,从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展到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2018全年上海银行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524.87亿元,同比增长117.22%,在2018年上海银行年会上,这一数据预期到2020年将提高至1000亿元。

▌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布局供应 “e商融”的交易市场综合服务方案,借助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信用,为平台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打造“供应链金融+资金存管”线上创新业务模式。在具体产品层面,推出了“京信链”的在线供应链产品,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游多级供应商,实现应收账款债权的拆分与转让。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公司贷款余额为4256亿元,同比增长19%。

此外,其他电商系的民营银行如微众银行、苏宁银行、网商银行等亦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有所布局。微众银行目前正基于区块链技术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除了自身拓展核心企业的方式,微众还提出了由微众提供基层技术,与城商行合作开展业务的“银银合作”模式。

苏宁银行则在2017年9月成功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系统),并2018年9月开创了“物联网+区块链”的动产质押融资先河,基于某企业的煤炭存货苏宁银行给予了融资人动产质押的授信额度,并成功实现放款。同时,其区块链+物联网 汽车 库融平台,以及区块链+物联网3C商品监管平台也已提上发布日程。

随着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展业的不断深入,这一业务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展业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 科技 技术的加成亦将持续推动市场业务模式的更新进化,并形成良性的业务生态循环。

Ⅷ 2018上半年新增贷款多少万亿元

7月13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其中,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054亿元,不仅超过市场预期,也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6月份居民贷款占比依然较高,并且7004亿中有4634亿为居民中长期贷款。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

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由以往的低增长转为趋势性回升。6月末,余额7.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

Ⅸ 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余额近120万亿吗

2018年7月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河北雄县发布《2017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9.03万亿,同比增长13.2%。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发布了上述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内容。

一是银行业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2016年下降7.1个百分点;总负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2016年下降8.2个百分点。

四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9.6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7个百分点,并且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

报告特别提到,在2017年,为全面提升银行业无障碍服务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纵深发展,《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完成制定,规范和引导全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是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不断改进消费者体验和服务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国布局建设自助银行近17万家,布放自助设备超过80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万多台,客户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体验日益优化。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亿笔,同比增长46%;离柜交易金额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32%;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达87.58%。

六是把握机遇,主动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新形势。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机构,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处、1家合资银行。

七是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为6.53万亿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业,不忘初心反哺社会。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达10.36亿元;员工志愿者活动时长95.83万小时。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项目达3307个。

Ⅹ 2018年小微扶持政策的效果如何

截至2018年末,全国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4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8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自2017年三季度起有放缓的趋势,与央行将定向降准扩大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时点吻合。普惠金融小微信贷保持增长,预计普惠金融小微信贷投放将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主力。虽然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较为宽松,但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有所恶化,预计后续仍有更多定向政策出台,货币、财政政策进一步宽松可期。

阅读全文

与全国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18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州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多少钱 浏览:703
住房公积金50万贷款20年每月还多少钱 浏览:391
区人民法院起诉贷款公司 浏览:265
南京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多少 浏览:172
二手房公积金贷款网签资料 浏览:111
买的房子银行贷款 浏览:489
住房贷款可以过户吗 浏览:381
怎样举报网上贷款公司 浏览:800
车没有按揭完贷款可以过户吗 浏览:631
上海买房首付贷款还款 浏览:243
邯郸二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浏览:751
30贷款30年每月还多少利息 浏览:900
贷款房如何过户给儿子 浏览:690
上海市公积金住房贷款额度计算 浏览:652
助学贷款第一年终止第二年能贷款吗 浏览:182
没有贷款房子过户要多少钱 浏览:902
组合贷款可以取公积金余额还么 浏览:416
农行50000贷款利息 浏览:58
农行装修贷款利息是多少钱 浏览:164
个人消费可以贷款吗 浏览: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