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18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

2018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2-09-16 08:02:30

㈠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的货币信贷

2011年以来,人行海口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海南省各金融机构是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着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分指标来看,存款增速创近几年新低,存款增量同比大幅下降;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银行经营效益良好,不良贷款比年初实现“双降”。
一、存款增速创近几年新低,存款增量同比大幅下降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490.19亿元,同比增长12.27%,增速比上月末回落2.3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7.69个百分点,增速为2006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存款余额比上月减少23.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3.02亿元,同比大幅少增550.87亿元,前三季度存款增量创自2008年同期以来的新低。人民币方面,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430.64亿元,同比增长12.07%,增速比上月末回落2.5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8.6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人民币存款258.52亿元,同比大幅少增587.46亿元。
(一)从存款结构看,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半年末均出现回落,财政存款余额环比下降。
单位存款同比大幅少增,定期存款增量占绝对主导。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单位存款余额2401.15亿元,余额比上月末减少27.09亿元,比上半年末减少54.22亿元,比年初增加46.59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69.88亿元。从单位存款的机构看,前三季度,定期单位存款累计新增87.37亿元,比单位存款总增量多增40.78亿元,成为拉动单位存款小幅增长的主力。
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半年末下降,存款增量同比明显回落。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857.91亿元,余额比上月末增加22.25亿元,比上半年末下降6.54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5.18%,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39和14.70个百分点,创2008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前三季度,储蓄存款累计新增186.43亿元,比上年同期明显少增138.63亿元。
财政存款余额环比回落,增速同比大幅下降。9月末,财政存款余额189.34亿元,比上月末减少16.93亿元,比年初增加40.01亿元,同比少增32.16亿元。受上年同期高基数以及三季度全省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的影响,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0.32%,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8.10和50.58个百分点。
(二) 从存款主体看,商业银行存款增量大幅下降,农信社存款增量显著上升。由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存款增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少增,使得其存款增量占比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累计仅新增存款36.84亿元,增量占比为13.49%,同比大幅下降38.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信社累计新增存款116.50亿元,增量占比为42.67%,同比显著上升33.77个百分点。另外,村镇银行存款增量占比上升较快,截至9月末,其增量占比比上年同期高出5.85个百分点。
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17.66亿元,同比增长25.32%,增速比上月末略升0.07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9.2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3.58亿元,同比多增40.01亿元,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69.13亿元,同比增长2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3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399.34亿元,同比少增47.07亿元。
(一)贷款期限结构明显改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量同比明显多增,中长期贷款增速、增量占比同比快速回落。
短期贷款增量同比明显多增,贷款增速同比大幅加快。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为168.60亿元,比年初增加63.65亿元,同比明显多增98.54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9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出33.05个百分点。
票据融资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增量同比保持多增。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为50.08亿元,余额同比下降21.76%,降幅比上年同期明显收窄26.06个百分点。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0.99亿元,同比多增42.44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速、增量占比同比快速回落,贷款主要投向固定资产贷款。由于贷款期限结构调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理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今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和增速呈现回落势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97.55亿元,比年初增加377.55亿元,同比少增157.81亿元,贷款增量占比同比大幅下降40.5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7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9.81个百分点。从中长期贷款投向来看,前三季度,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累计新增214.26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56.75%;中长期经营贷款和银团贷款累计新增131.68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34.88%。
(二)从贷款行业看,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1-8月, 基础设施行业累计新增贷款17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8.73亿元,占行业贷款增量的48.68%,占比同比提高1.50个百分点;由于今年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房地产行业贷款新增较多,1-8月,累计新增贷款94.84亿元,占行业贷款增量的26.04%,占比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5.42个百分点。
(三)从贷款主体看,国开行贷款增量占主导,农信社贷款增量排名全省第二。由于国开行在省内基建投资项目融资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及今年以来大力开展境外贷款业务,其贷款增量占据主导地位。截至9月末国开行累计新增贷款222.96亿元,贷款增量占比为44.27%,比上年同期上升5.92个百分点。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比明显下降,截至9月末其累计新增贷款128.33亿元,贷款增量占比为25.48%,比上年同期下降8.14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农信社累计新增贷款65.30亿元,同比多增6.70亿元,贷款增量排名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此外,村镇银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9月末新增贷款14.06亿元,同比多增13.72亿元,贷款增量占比为2.79%,比上年同期上升2.72个百分点。
三、个人消费贷款低位增长,贷款同比明显少增
9月末,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09.70亿元,比年初增加16.45亿元,同比明显少增100.09亿元,前三季度月度平均新增个人消费贷款1.83亿元,仅为上年同期平均数的14.13%;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5%,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12和78.93个百分点,创2007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由于上年同期高基数,增速连续13个月呈现快速回落势头。
四、农村信用社:存款高速增长,贷款高位加快增长
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421.04亿元,同比增长50.49%,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22和5.7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余额比年初增加116.50亿元,同比多增43.13亿元,存款增量排名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9月末,全省农信社贷款余额242.33亿元,同比增长40.4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66和38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5.30亿元,同比多增6.70亿元,贷款增量排名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
五、外汇存款较快增长,外汇贷款高速增长
9月末,全省外汇存款余额9.37亿美元,余额比年初增加2.57亿美元;余额同比增长36.62%,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1.62和40.98个百分点。9月末,外汇贷款余额54.84亿美元,同比增长62.0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47和26.35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17.96亿美元,同比多增14.82亿美元。其中,境内贷款新增9.53亿美元,境外贷款新增8.43亿美元。
六、资金累计实现净流入,但7、8、9三个月资金连续出现净流出
前三季度,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累计流入资金27680.9亿元,流出27602.2亿元,累计资金实现净流入78.7亿元,比上年同期明显少流入资金783.1亿元。其中,9月份,海南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跨省资金流入3079.6亿元,流出3126.7亿元,资金净流出47.1亿元,7、8、9三个月连续出现资金净流出局面。
七、银行经营效益良好,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前三季度,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情况良好,账面共盈利55.33亿元,同比多盈利10.11亿元。其中,政策性银行盈利14.86亿元,同比少盈利2.24亿元;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盈利26.18亿元,同比多盈利3.98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6.94亿元,同比多盈利1.42亿元;农村信用社盈利5.93亿元,同比多盈利6.12亿元。不良贷款实现“双降”。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7.464亿元,比年初减少2.06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40个百分点。
八、社会融资总量环比、同比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截至2011年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总量625.1亿元,同比多融资187.14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和二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分别为199.19和394.52亿元。其中,间接融资364.35亿元,占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的58.29%;直接融资260.75亿元,占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的41.71%。
九、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贷款余额占比环比上升
截至2011年8月末,海南省金融机构的大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998.09亿元,其中大企业1068.80亿元,中小企业合计929.29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6.51%,其中,2011年前8个月,中小企业新增贷款215.17亿元,同比增长30.13%。2011年前8个月,海南省金融机构已累计向大中小企业发放贷款753.54亿元,大企业480.15亿元,中小企业合计273.39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36.28%,环比上升0.49个百分点。

㈡ 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市场格局再次引发关注 创新模式不断出现

201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03万亿,不良资产市场的市场格局再次引发关注。不良资产的市场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更迭,资产管理公司(AMC)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公司处收购不良资产,然后处置回收。对于银行等机构或公司来说,可以加速不良资产处置,快速收回资金,投入到正常业务中;而对于AMC而言可以折价收购不良,处置资产回收资金后赚取一定价差。

在行业蛋糕变大的同时,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如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产融结合基金、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等创新模式不断出现,拓展了不良资产处置途径。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规模创近年高位水平

不良贷款余额在2018年末达到2.03
万亿元,较3季度末有所下降,减少68亿元,但依旧处于近年来高位水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从全年趋势看,不良贷款率从年初开始连续三个季度攀升,到4季度有所下降。1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75%;2季度不良贷款率升至1.86%,在连续9个季度稳定在1.75%左右之后首次出现上升;3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0.01个百分点至1.87%;4 季度,随着国家一系列防风险政策出台,不良率有明显下降,为1.83%,仍处于近年高位。

商业银行五级贷款方面,近两年,正常类贷款占比有小幅度提升,关注类贷款占比则 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良类贷款占比升高。2018
年四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105.02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6 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

2011-2018年Q4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不良资产供给角度看,夏雨认为,商业银行三类贷款增速上,不良贷款增速开始抬头,从2017年维持在12%附近,快速上涨到201·8年三季度的21.66%。未来不良资产包的形成或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保持较大的供给量。

从不良资产需求角度看,“4+2+N+银行系”的不良资产市场格局基本确定,变数仅在“N”(民营未持牌资产管理机构)。随着市场趋于饱和,未来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的数量将保持在较慢的增长水平。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不断创新

产公司可通过追偿债务、租赁、转让、重组、资产置换、委托处置、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处置资产。

除了传统的资产处置方式,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未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以投行的理念、工具、模式经营不良资产,通过债务重组、产融结合基金、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等创新方式积极参与运作,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暂时被低估价值的资产,并嫁接资本市场,提升其内在价值。例如,中国长城总裁、执行董事周礼耀曾表示:“面对新形势,长城资产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主要从政策性时期的‘三打’模式实现了向商业化的‘三血’模式转变。”

目前,许多处置方式都在由传统模式向投行化思维转变。马赛在采访中也提到处置不良资产的两个行业理论:冰棍理论和劈柴理论,所谓冰棍理论——“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不良资产abs样本中发现的法律瑕疵怎么处理

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处理。
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完善不良资产abs样本中发现的法律瑕疵。
根据国金ABS云的2018年资产证券化年报显示,近年来,我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随着经济去杠杆、调结构的不断深化,叠加持续的严监管态势,不良资产曝露速度加快,预计我国金融体系和实业当中的不良资产仍将持续上升。不良贷款ABS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对化解国内金融风险、保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㈣ 超百亿银团贷款面临违约 天齐锂业暴雷中信银行受伤


记者 李娜 实习记者 李欣彤 报道

罗永浩曾经在脱口秀中讲过一个段子,如果你欠银行100块,那是你的烦恼。如果你欠银行一个亿,那是银行的烦恼。如今,一家老牌股份银行正在面临着巨额烦恼。

上周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曾经被众人看好的白马股天齐锂业(002466)自曝百亿债务即将逾期,11月16日一开盘,天齐锂业直接跌停,随后跌幅收窄,当日收跌7.69%,总市值蒸发近30亿元人民币。市场投资者可以选择用脚投票,而当时牵头为天齐锂业做银团贷款的中信银行,恐怕没有这么轻松。


根据天齐锂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目前的现金流水平未有实质性提升,资金也陷入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此前中信银行曾牵头为天齐锂业并购事项做银团贷款,根据相关协议,并购贷款中124.4亿元人民币将于今年的11月底到期,而公司目前无法及时偿付,已经向银团递交了展期申请。


对此,记者就本次巨额银团贷款中中信银行出借比例、是否同意展期、相关风险如何化解等方面尝试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任何回复。


"银团的牵头机构通常出借的资金比例会更大一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股份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贷款展期的审批与发放贷款的审批几乎一样,都需要总行重新做一次风险评估,并且需要重新确认担保资格和能力或者增加抵押物,至于是否会对天齐锂业进行展期,还要看银团对于该公司未来发展是否充满信心。


百亿银团贷款面临违约


一笔高杠杆的收购案让天齐锂业尝尽了苦果,也为中信银行的信贷风险埋下了隐患。


天齐锂业是中国锂资源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锂资源开采、销售和锂盐产品生产制造。2010年8月正式登陆A股的天齐锂业通过买买买,一路顺风顺水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企业,被市场公认为安全系数非常高的白马股。上市之后,公司整体经营蒸蒸日上,上市8年时间的总营收达到142亿元人民币,而为了巩固自己在锂业的话语权,尽早站上更广阔的舞台,2018年时,天齐锂业再次动了并购的念头,这次的标的为智利化工矿业公司(下称"SQM公司")。资料显示,SQM公司坐拥阿塔卡玛盐湖,该盐湖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锂资源和钾资源。


根据当时SQM公司的市值,想要购买其23.77%的股权大约需要40亿美元,而天齐锂业上市八年的营收全加起来都还不够。这时,天齐锂业选择了向银团贷款。


2018年12月,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智利圣地亚哥证券交易所通过场内交易方式拍得SQM公司6256万股A类股股份,占SQM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3.77%,最终交易价格为40.66亿美元。


这份公告中,天齐锂业详细披露了资金来源。40.66亿美元的购买资金中,公司自筹资金仅7.26亿美元,其余35亿美元均来自银行贷款。其中,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牵头的跨境并购银团提供25亿美元境内银团贷款和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牵头的跨境并购银团提供了10亿美元境外银团贷款。



并购完成后,天齐锂业的负债率从2017年的40.39%激增至2019年末的78.41%。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天齐锂业的负债率更是达到81.2%。此外,由于锂业市场结束暴利时代,当时收购SQM公司又有一定的溢价,导致天齐锂业的经营状况一落千丈。2019年时,公司巨亏59.83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公司净亏损5.00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549.52%,到了二季度末,净亏损达到7.25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767.83%,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达到11.03亿元人民币。


今年11月13日晚间,雷爆了。


天齐锂业发布了一则重大风险事项进展公告表示,天齐锂业的并购贷款中有18.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4亿元)将于2020年11月底到期,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9.35%。尽管天齐锂业已经向银团正式提交了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的申请,但目前尚在审批中,存在贷款到期未能成功展期而天齐锂业无法及时、足额偿付导致违约的可能性。公司暂缓支付2020年内到期的部分并购贷款利息。截至目前,累计应付未付银团并购贷款利息金额约4.71亿元人民币。


中信银行不良率高居A股股份行榜首


根据天齐锂业此前发布的公告,上述3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有23亿美元的贷款最长期限是2年,另外12亿美元贷款期限是3年,另有2年宽限期。


从天齐锂业的财报来看,2019年底,该公司通过配股的方式筹资,并于今年一季度偿还了部分贷款,到了今年11月底,该公司需要偿还的总额达到124.4亿元人民币,但天齐锂业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余额还不足13亿元人民币。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天齐锂业只能向银团申请展期,也就是延期还款。


"贷款展期本身就说明借款人的还款可能出现问题,加大了贷款的风险,因此银行在审批时,会更重视其担保和抵押的问题。主要会根据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抵押品、质押品、保证人等情况,重新确定每一款贷款的风险度。"上述股份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期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或者仅为原贷款期限的一半,展期审批能否通过,主要还是看银团对于天齐锂业未来发展是否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天齐锂业的经营状况遭遇滑铁卢,2020年的业绩更是大跳水,在此情况下,今年6月底,中信银行还为其新增授信1亿美元。


6月30日,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申请新增综合授信不超过1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约6亿元),期限1年,资金将用于向泰利森锂业私人有限公司支付锂精矿采购货款。天齐锂业本次若能获得中信银行的授信,将改善公司流动性,满足公司运营对现金的需求,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有序开展。



这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同时人们也担心天齐锂业还未清偿此前的银团贷款,中信银行此次新增授信又能否如期收回?


始料未及的是,这笔1亿美元的贷款本应该在2021年6月底还清,可是天齐锂业发布公告称,该笔贷款已经于今年11月14日之前偿还完毕,主要偿还方为公司控股股东成都天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公司自有资金。


"在明知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银行通常是不会冒险放款的。另外,在资金链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天齐锂业还提前偿还了这笔贷款,这让人想不通。"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亿美元的授信额度肯定是需要总行进行审批的,此时,中信银行新增授信,或许能从侧面反映出银行对天齐锂业重振雄风抱有一定的期待。但同时,也需要重新考量一下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否完善。



截至2020年9月末,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98%,在A股上市的股份行中居于首位,较2019年末的1.65%已经上升了0.3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864.5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203.37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30.76%,同期拨备覆盖率降至170.08%。三季报中并未披露关注类贷款占比,但从半年报可以看出,该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55%,较去年末的2.22%上涨了0.3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1073.1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末增幅为20.84%。


在经营情况方面,今年前9个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9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实现归母净利润369.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1%,其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力度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排名第一,达到686.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25.00%。


㈤ 赵县十大纳税企业

第十名: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9年的利润为696亿元。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商、移动支付、云计算等领域的领军者,旗下盈利业务众多,其中电商业务更是为阿里巴巴贡献了巨大的利润,拿去年三季度来说,电商业务经调整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为460.79亿元,一天大约盈利5亿元左右,相当于很多上市公司全年的利润,不得不说阿里巴巴真的很赚钱。
第九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交通银行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人民币772.81亿元,同比增长4.96%;资产总额达人民币9.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3%;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47%,拨备覆盖率171.77%。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用“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八字概括了交行2019年经营业绩,他表示,“数据的背后,是更具含金量、更加可持续的稳健增长”。
据悉,2019年,交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区域贷款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18倍,占全行新增贷款比例为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业务布局与国家区域战略的“同频共振”,是其间的主要逻辑。而其中的长三角,更是交行区域发展策略的核心。
第八名: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集团在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933.1亿元人民币,市场预期为943.15亿元,上年同期为787.19亿元。2019年全年收入为3772.89亿元人民币,市场预期为3764.45亿元,上年同期为3126.94亿元。其中,2019年全年净利同比增19%,全年营收同比增21%。
2019年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1.65亿,同比增6.1%;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6.47亿,同比降7.5%。
2019年,小程序的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交易总额超过人民币8000亿元。
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广告收入为202.3亿元,全年网络广告收入683.8亿元。
2019年社交网络收入增长17%至人民币852.81亿元。
2019年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至200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增长10%至1147亿元,其中海外游戏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占网络 游戏收入的23%。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全球前十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游戏(按日活跃用户数计算)中的五款均由腾讯开发。
第七名: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招商银行净利润为928.7亿元,同比增长15.3%。总资产为74172亿元,同比增加10.0%。贷款总额为44907亿元,同比增长14.2%。归属普通股股东权益为5772亿元,同比增长14.1%。风险加权资产为46068亿元,同比增长12.6%。营业收入为2697亿元,同比增长8.5%,拨备前利润为1783亿元,同比增长6.6%。
2019年招商银行贷款拨备总额2231亿元,资产拨备总额为2447亿,同比增长了16.2%和18.0%;资产减值损失612亿是净利润的66%,2018年为608亿,2017年为599亿,三年基本持平。不良贷款余额为523亿,不良贷款率为1.1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关注贷款为526亿,同比下降11%,与不良贷款基本持平;90天以内逾期贷款为189亿元,同比下降4%;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为45亿元,同比增长5%,是不良贷款的85%;重组贷款为250亿元,同比增加10%。
第六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79.58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截至2019年末,该行资产总额39,390.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吸收存款余额24,36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23,232.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2019年,该行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2.53%、2.62%,同比2018年均提升27个基点,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根据最新的年报显示,2019年末,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19,827.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9%;个人存款余额5,836.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4%。个人贷款余额13,572.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6%;2019年,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到6,032.91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7.1%。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3,365.77亿元,同比增长22.5%。2019年末,该行零售客户数9,707.7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7%;其中,财富客户77.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1.7%,私行达标客户4.3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5.7%。2019年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8,946.9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3.7%,平安口袋银行月活跃用户数(MAU)3,292.3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3.5%。
第五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全年营运收入达到人民币745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通信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744亿元,同比增长0.5%,股东应占利润为1066亿元,下降9.5%,但是净利润超出预期。
2019年,移动客户净增2,521万户,达到9.50亿户。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90.3%,手机上网DOU(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达6.7GB。移动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为人民币49.1元。
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1.72亿户,同比增长17.1%。其中,“魔百和”用户达到1.22亿户,渗透率达到70.9%。家庭宽带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35.3元。截至2019年底,政企客户数达到1,028万家,同比增长43.2%。
同年,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4%,股权投资收益对净利润贡献占比达11.9%;“咪咕视频”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6.4%,“和包”核心功能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8.9%。
此外,为满足建设领先的5G网络、打造云战略基础设施以及支撑CHBN四轮发展等需要,公司2020年资本开支预算为1798亿元,其中,5G相关投资计划约1000亿元。
今年中国移动将积极推进5G建设,力争2020年底5G基站规模累计达到30万站以上,基本实现全国地市以上城区5G覆盖。
第四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9年12月末,中行资产总额为22.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同比增长9.17%,净利润为1874.05亿元,同比增长4.06%。
其中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05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保持较高水平,中长期制造业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稳健增长。
2019年末,中行普惠金融贷款比上年末增长38%,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19年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1.96万亿元,占发放对公贷款的36.78%,比上年提升2.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公司贷款余额整体增速。
第三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72.68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20.98亿元,同比增长4.6%。
净息差去年同比小幅收窄至2.17%,同时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不良贷款率为1.4%,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截至2019年末,该行总资产规模2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存贷款业务增势良好,贷款增速为11.9%,存款增速为6.9%。
最新的报告数据显示,该行去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69.26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他非利息收入534.71亿元,同比增25.3%。这部分收入增长,主要受到对公结算、银团贷款服务、信用卡分期付款、电子商务等收入增加,以及子公司保费收入增长等因素影响。
【拓展资料】
第二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建设银行的集团资产总额25.4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53%。
净利润2692.22亿元,增长5.32%;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2667.33亿元,增长4.74%。
利息净收入5106.80亿元,增长5.02%;净利息收益率(NIM)2.26%,同比下降5个基点。
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1%和13.18%。
资本充足率17.52%,不良贷款率1.42%,拨备覆盖率227.69%。
第一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资产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客户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实现净利润3134亿元,同比增长4.9%;拨备前利润5707亿元,同比增长6.9%。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至1.43%;拨备覆盖率提升23.56个百分点,至199.32%;资本充足率提升1.38个百分点,至16.77%。根据董事会建议,工商银行2019年度预计现金分红金额为936.64亿元,即每10股税前分红2.628元。
2019年,工商银行各项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34万亿元,增长8.7%,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增长9.8%。债券投资增加8138亿元,增长13.5%,其中政府债券增加7263亿元,增长18%。主承销境内债券1.52万亿元,排名市场第一。
今日福利:
今日,券商放量拉升,无线耳机领跑消费电子,漫步者、共达电声涨停!目前到了中报业绩浪的时间窗口,而科技股有普遍良好的增长预期!
在疫情的背景下,能取得中报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难能可贵。所以,建议大家关注中报业绩预增甚至大幅预增、但涨幅有限的优质公司!
我筛选了一份名单,重点挑选了中报业绩预增翻倍的个股,并标出了区间涨幅(越小越好),大家可以拿去做个参考。
今日,券商放量拉升,无线耳机领跑消费电子,漫步者、共达电声涨停!目前到了中报业绩浪的时间窗口,而科技股有普遍良好的增长预期!
在疫情的背景下,能取得中报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难能可贵。所以,建议大家关注中报业绩预增甚至大幅预增、但涨幅有限的优质公司!
我筛选了一份名单,重点挑选了中报业绩预增翻倍的个股,并标出了区间涨幅(越小越好),大家可以拿去做个参考。

㈥ 大连金州区农商银行最近经营情况怎么了

大连金州区农商银行最近经营当然是比较不错的

㈦ 张家港行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多少

2018年8月13日晚间,张家港行公布半年报,成为继南京银行之后第二家公布半年报的上市银行,也是第一家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农商行。今年1-6月,张家港行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4.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0.6 亿元,增幅 17.00%。

不良率下降 资本充足率承压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张家港行不良贷款率1.72%,较去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9.27亿元,较去年末增加5436.38万元。拨备覆盖率207.11%,较去年末上涨21.5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该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44333.26万元,不良贷款收回 5536.69万元,不良贷款核销19794.48 万元,报告期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 19.19亿元。

在资本充足方面该行存在一定压力。上半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1%、11.76%、11.76%,虽然均满足监管要求,但三个指标较2017年末均出现下滑。2017年末已经较2016年末出现下滑。

此前,张家港行已经采取了一定资本补充措施:拟发行25亿元可转债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已经于7月23日通过证监会审核。

该行对于今年三季度经营业绩的预计为:2018 年 1-9 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值且不属于扭亏为盈的情形,预计净利润变动幅度在5%-25%之间。

㈧ 资管新规对银行的三大影响

新规发布实施后,商业银行理财合规转型初显成效,产品净值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银行业短期内理财收入总体下降,长期而言理财子公司专业化运维任重道远;新规对融资的紧缩冲击使得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压力有所加大;银行贷款增长虽受益于非标回表,但却受制于资本金和风控约束。

银行理财收入呈下降趋势

新规实施后,多数商业银行主动压降同业理财与表内理财、积极调整表外理财结构。资管新规虽然对银行资管整体发展本质是结构调整,但短期看对银行理财带来紧缩性影响。

理财规模与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理财业务收入的变化。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影响较为显著,多数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出现银行理财余额与业务收入双降。

不良资产反弹压力日益加大

商业银行财报数据显示,部分银行业绩呈现出“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的特点,不良资产压力反弹。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贷款扩张受制于资本金和风控约束

除部分非标资产低于表内信贷风控标准外,银行非标资产回表面临的另外一个制约是表内承接能力相对有限。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国内银行业存贷款比例为73.55%。

银行业整体内源性利润积累和外源性融资无法有效对冲资产新规背景下的融资回表对资本金产生实质性压力。

进夯实银行理财规范的路径

1.按照资管新规的政策要求,不等、不靠,积极推进存量资产的处置整改,要进一步化解处置影子银行的风险。

2.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差,期限较长的资产,也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研究探索可行有效的处置方式,实现稳妥的处置。

3.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引导投资者政策预期,为新产品发行汇聚更多的活水,扩大长期资金的供给。

4.同时银行要主动转型,积极创新,在制度上、运营上有效隔离银行理财和自营业务、其他业务,准确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的关系。

㈨ 房产风险拖累关注类贷款 多家银行信贷转新兴领域

受房地产等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以及关注类贷款占比出现了上升的走势。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状况,不少上市银行在三季报中也有所提及。此外,银行在主动压缩房地产行业信贷投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绿色信贷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些银行三季度关注类贷款占比提高,主要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短期流动性风险,大量房企贷款和个人未交付房产的按揭,信用等级下滑,划入了关注类贷款范围。
关注类贷款抬头
所谓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该指标通常被视为判断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先行指标。
例如,招商银行受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影响,截至三季度末,该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上升1.06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关注贷款余额450.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16亿元,关注贷款率0.82%,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但是,关注类贷款占比1.37%,较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兴业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481.99亿元,较年初减少14.57亿元,不良贷款率1.12%,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但是,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633.83亿元,较年初增加89.76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47%,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兴业银行表示,公司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持续“双降”,部分借款人因资金链紧张产生逾期欠息,导致关注类贷款有所增加。
升级房企贷款审查机制
关注类贷款攀升的同时,多家银行表示,要加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银行三季报发现,多家银行已经升级了涉房贷款的审查机制,当前房企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未来将密切跟踪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风险形势研判。
招商银行三季报显示,针对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授信业务,该行将继续实施行业限额和客户限额管理,聚焦中心城市和战略客户,持续调整房地产客户及区域资产结构,对房地产业务及项目资金监管情况、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继续进行全面排查和持续跟踪,并根据具体风险情况逐笔充分计提拨备。针对不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业务,招商银行将按照监管要求,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产品的信息披露。
如何防范房地产风险?盘和林表示,首先,房地产和金融稳健有一定的“绑定”,所以房价不能再造泡沫,也不能放任房价过度下跌,房产市场稳定是第一位,包括稳定房价和稳定购房者预期。其次,金融适度放宽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但要明确房企总体降杠杆的大趋势,也可以适度通过直接融资的其他金融工具来支持房企。最后,房企要加快周转,不能以再杠杆的方式过度谋求规模扩张。
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自去年房地产行业融资管理“三道红线”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制度明确后,房地产行业降杠杆效果已经显现。一方面,银行主动压缩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这些行业在信贷资产组合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绿色信贷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的房地产贷款增量占比,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3个百分点。进一步细分看,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仅为0.0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季末降低1.7个百分点。
从银行三季报中可以发现,今年以来,各大行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特别是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普惠和绿色金融方面均有亮点。
例如,邮储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该行坚持零售战略定位,在保持住房贷款平稳投放的基础上,加大对个人消费和小额贷款的信贷投放力度。平安银行三季报表示,积极应对宏观环境风险,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并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㈩ 工商银行近三年财务分析2018-2020

城商行优等生上海银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连续3年上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2.95%、337.15%、321.38%,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4月24日,上海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根据年报,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7.46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归母净利润208.85亿元,同比增长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10.06%;存款总额达到1.3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9.37%;贷款总额达到1.10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连续3年上升,在资产质量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2.95%、337.15%、321.38%,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业务增速方面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2.49%、13.47%、1.90%,净利增速分别为17.65%、12.55%、2.89%,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这里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银行2020年四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11%至58.33亿元。一般而言,银行业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要低于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说,上海银行在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回补了前三个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净利润止跌回升。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看来上海银行为了净利润增速为正也是“拼了”。
上海银行于2016年在上交所登陆,上市后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在城商行中仅次于北京银行。截至2020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负债总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的同时,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却面临一定的风险。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4.01亿元,同比增加21.48亿元。回顾过去两年的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已经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说明其内部风险管控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21.38%,较上年末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
而在资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4%、10.46%、12.86%。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已连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别为11.22%、10.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自上市以来就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2016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3%、10.69%、9.83%、9.66%、9.34%。
面对资本充足水平的持续下滑,上海银行资本融资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银行公开发行人民币2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海银行在公告中称,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支持该行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
综合上述分析再来看上海银行2020年年报,在营收同比仅微增1.90%的情况下,上海银行还能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89%,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尽管2020年年报最终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保持在正增长的区间,但毋庸置疑这样的正增长已经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上海银行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已连续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业绩增长明显乏力。未来如果没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业绩增速转负也并非不可能。
业绩靠拨备释放转正
平安证券认为,上海银行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利润重回正增长,盈利增速从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举实现全年业绩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单季实现利润增速48.1%,利润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与营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关外,更多应该归因于拨备计提力度下降所带来的盈利释放。也就是说,拨备释放成为上海银行2020年业绩正增长的最大弹性因素。
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90%,营收增速稳中有升,前三季度为-0.9%,四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为10.8%。分结构来看,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净利息收入增速为14.6%,与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5%,与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海银行在2020年年报中调整了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核算口径,将分期收入从手续费收入调整为利息收入,因此对收入结构产生一定的扰动,但并不影响营收的增速。
上海银行2020年重分类后净息差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现优于同业,平安证券认为息差逆势提升主要归因于负债端成本的优化,负债端成本的改善驱动息差逆势走阔。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26%,同比下降25BP,驱动主要来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动负债成本的下行。受益于结构性存款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动负债方面,上海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机会。
从资产端来看,上海银行贷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与行业的整体趋势相同。展望2021年,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银行基本面维持稳定,对于银行资产端定价弹性的提升相对有利,上海银行整体息差表现有望保持平稳态势。
再来看资产负债结构,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0.1%,与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缓,但信贷投放力度不减,资产结构继续向贷款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
在贷款投放结构方面,由于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对公投放的力度,且对公投放大于零售,对公新增投放526亿元,零售新增投放251亿元。从负债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长9.4%,与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确实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上海银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为1.22%,环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观经济持续改善,根据平安证券的测算,上海银行四季度单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环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压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标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率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拨备方面,由于四季度拨备计提力度的边际下降,2020年年末拨备覆盖率为321%,环比下行6.69个百分点;拨贷比为3.92%,环比下行8BP,但从拨备覆盖水平绝对值来看依然处于行业前列。上市银行2020年全年拨备计提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为19.8%。这表明上市银行不良生成压力边际缓释,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平安证券非常看好上海银行独特的区位优势,看好零售转型稳步推进对上海银行的积极影响。上海银行深耕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显著,这些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进零售转型,聚焦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三大主线,持续加快零售业务布局,近三年实现核心客户数和客户AUM 的翻番,预计随着疫情缓和、经济修复、消费信贷需求回暖,上海银行的盈利有望继续迎来修复。
房地产不良贷款急剧恶化
通观上海银行2020年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贷款及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变动。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个百分点。根据年报,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金额为37.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9%,比2019年的0.1%增长了近23倍。实际上,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在2020年也开始踩刹车。截至2020年年末,贷款余额为1583.69亿元,比2019年年末减少了166.9亿元,降幅已超10%。
事实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国内房地产业的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银行业而言也许也是一个“至暗时刻”。随着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房地产业的真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银行与房地产相关资产的真实情况也呈现“冰山一角”,具体表现为各家银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大增。
先来看国有银行的数据——2020年,工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为162.3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2%。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增长了35.67%,而且远高于工商银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总体不良贷款率。
建设银行2020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也从0.94%增长到了1.31%,增加了39.36%;农业银行则增长24.83%到1.81%;国有大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当属交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2019年为0.33%,2020年增长到了1.35%,增长了4倍。
除了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2020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幅度也均超过了三位数,分别达到182%、146%。
不过,与上述银行相比,日前公布年报的上海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则更让人瞠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981亿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567亿元,同比微增1.5%,占总贷款比例为14.27%。
单从占比来看,2019年年末,房地产业是上海银行第一大贷款来源,而到2020年年末,这一贷款的占比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个百分点,退居该行第二大贷款来源;而贷款占比为16.14%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升至第一位。
尽管房地产业的总贷款微增,占比下降,基本符合行业趋势,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上海银行房地产业贷款的资产质量却出现大幅恶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7.47亿元,与2019年年末的1.54亿元相比,增加了近36亿元,增幅高达2333%;与此同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长了22.9倍。
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远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对此,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收紧等影响,个别项目施工和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实际上,自从将房子定位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来,监管层对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政策不断收紧。尤其是在2020年,这一紧箍咒越发收紧,从房地产融资的“三道红线”,到为银行设定房地产贷款的具体比例,甚至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房地产是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
就上海银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产业务,上海银行的总体资产质量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总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4.01亿元,同比增加21.48亿元,增幅为19.09%。
同时,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并不是仅仅体现在2020年这一年。事实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已经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21.38%,较上年末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不良率连续上行,拨备水平还在下降,上海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房地产业的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为严峻。最近,部分热点城市楼市持续升温,引发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针对性调控政策,落实“房住不炒”的监管要求,打击违规和套利行为。
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贷款投放除要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外,个别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额度还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导。
“房地产信贷方面,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更加严格,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受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需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同时要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审核、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风险排查等,房地产信贷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大。”有银行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坦言。
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稳步发展住房按揭业务,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区位优势,服务民生,引导住房按揭业务良性发展,支持对经营机构所在地一、二线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购房合理需求。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分别为1238.53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31.14%,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2.22%。从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1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与按揭贷款质量相比,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令人堪忧。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37.47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23.3倍,不良率则提升至2.39%;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4.27%。
根据上海银行的解释,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收紧等影响,个别项目施工和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上海银行还表示,在“三道红线”和“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产整体融资增速将受到限制,企业分化亦会有所加大。2021年,该行将严格实施房地产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聚焦“优质客户”、“优质业务”,继续优化结构,稳健经营,推进房地产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消费贷猛踩刹车波动大
除了房地产业务暴露出的风险让令人担忧之外,上海银行优势业务消费贷业绩也似乎出现了问题。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负债总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6%。早在2015年年末时,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规模仅为120.77亿元。到了2019年年末,这一数据已攀升至1750.59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10倍有余。
进入2020年,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却突然踩下刹车。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时,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已下降至1610.96亿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亿元减少了139.63亿元,降幅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规模为1583.69亿元,比2019年年末减少了166.9亿元,降幅进一步扩大为9.5%;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个百分点。
而且,从增速方面来看,早在2019年时,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增长已现疲软之势。从2016年到2018年,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连续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增速分别为129.09%、151.31%、127.39%。这一增速在2019年明显放缓,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的增速已变成负值,余额出现下降。与此同时,该行消费贷的风险也逐渐显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9.66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亿元,增幅达47.86%;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达62.6%。除此之外,同为零售业务的上海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从时序结构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催收能力受限,消费贷款逾期发生额增长,并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单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已逐步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从2016年连年猛增后,最近5年,其消费贷的不良率也是连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银行前几年布局消费贷业务过于激进,如今规模膨胀后难逃不良率高企的惩罚,随着去年疫情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风险的曝露。尽管之后开始压缩规模,但是由于规模基数过大,因此引发相关问题。
不过,总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证券认为,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风险逐步缓释,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并且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上海银行净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响。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9%,营收同比增长1.90%。息差扩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动盈利增长,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这主要是由于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数,2020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投资类中占比压缩,并且其中的同业理财、基金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为18.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甚至低于国有大行。
2020年,上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46%,零售业务发挥地缘优势;其中,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8%。公司继续发挥养老金融独特优势,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同比增速20.73%,并且还通过代发工资、社保卡换发为零售表内外负债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零售整体AUM同比增长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贷款投放力度,按揭占比较年中提高1.06个百分点,个贷占比则回升0.31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净息差为1.82%,较2019年扩大4BP。2020年负债成本持续下行,上半年主要源于同业负债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开始改善,不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占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使得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负债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对息差有明显的正向贡献。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22%,环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91%,环比提高12BP;逾期贷款率为1.60%,较年中下降54BP。消费类不良率全年经历倒V型走势,在下半年逐渐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消费类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贷款总不良率为1.87%、1.74%、1.12%,分别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对公不良率年末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产不良率有所上升。
总体来看,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风险逐步缓释,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并且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预计未来随着零售风险的缓释和不良的处置,尤其是下半年个贷改善趋势能能够延续,则上海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阅读全文

与2018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贷款多卡满额消费 浏览:819
给别人贷款做担保的房子可以过户吗 浏览:604
收一手贷款资料 浏览:504
能用父母的名义买房我还贷款 浏览:89
申请信用卡流水的银行贷款 浏览:335
农行贷款逾期3天有影响吗 浏览:664
担保与抵押可以分别做贷款 浏览:162
房子还未办贷款开发商破产 浏览:505
房贷月供和银行贷款 浏览:832
宝马贷款15万月供多少 浏览:963
贷款不满一年的车可以卖吗 浏览:976
农行联保贷款连带责任 浏览:377
一手房按揭贷款流水 浏览:920
中信手机银行贷款流程 浏览:673
金州农行贷款查贷款电话是多少 浏览:963
刚刚毕业一年能贷款吗 浏览:583
贷款放款岗工作总结 浏览:792
珲春农村房照贷款 浏览:702
手机店提供现金贷款 浏览:872
买房贷款需要银行卡流水吗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