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突然在想一个问题:中国总共有多少钱!有个人给我回答的是截止2009年,中国全部储蓄余额(国家全部
188.88元,这个问题周恩来已经回答过国外刁钻记者
㈡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户部门贷款增7.36万亿
观点地产网讯:1月15日,央行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贷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另外,2018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12.71万亿元,日均成交4.0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5.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末高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比上月末高0.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
数据中还显示,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6万亿元、1.45万亿元、8048.1亿元、1.86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
㈢ 8月末河南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8月末河南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这组数据不仅说明了目前市场的消费欲望正在逐步增强,同时也表明生产领域的商家可能能够更加容易地从银行当中贷出相应的款项。
一、8月末河南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
然而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更多的商家从中找到的机会,由于目前的生产领域正在发生着强烈转变,这也就意味着在转变的过程中有不少的店会倒下,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店会重新崛起。在目前这种贷款余额增多的情况下,这也就意味着大家想要从银行里面带走相应的款项的机会更多了,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好事儿。随着生产结构优化升级,最后对于个人的影响是极为不错的。
㈣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分别是多少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
2010年5.73万亿元,2009年4.4万亿元,2008年3.01万亿元,2006年2万亿元,2004年1.59万亿元,2003年1.2万亿元,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是指:
(1)借款人以本人名下的房产抵押,向贷款人申请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用途包括个人购房、购车、消费、经营及其他合规合法等多种用途。
(2)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㈤ m2是什么意思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
举个例子,山上有一座水库,水库的开关呢,由央行来控制,在山下有各种农田经济作物,农村的周边所有的湖泊、沟渠里的水,就是M2,也叫流动性。
经济作物生长当然需要水,央行它会定期开闸放水。
如果放水太多,那么农田周边的水太大,对经济就会有害,钱太多了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房价飙升等等。如果水太小了看,不足以支持作物生长,经济也不能健康发展。
所以M2每年都会以一定的幅度增长。
比方说在过去的很多年,M2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话说这个水龙头有点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通货膨胀,让整体经济的杠杆都比较高。
从前两年开始,国家高瞻远瞩,积极推进去杠杆降风险,所以这两年的M2增幅已经减缓到了8~9%。
虽然日子紧一点了,但是整体经济运行的就更平稳了。
大致划分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货币。
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广义货币(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
2011年11月15日,据央行透露,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央行称,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进行修订和完善。
当日,央行就M2扩大口径一事,对M2+的概念只字未提。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认为,新增加了两个指标,应该还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谓M2+。但盛宏清则表示,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之后,或许就是所谓的M2+。盛宏清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即是同业存款。既然央行已将此类同业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银行计算存贷比时,这部分存款理应加入分母之中。如果这部分同业存款算入存贷比的分母之中,那将极大地释放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根据金融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央行会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此前,央行也曾对M2的统计范围进行过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针对上述情况,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发展历程
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
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
中国央行表示,将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2013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2014年将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
2013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净投放现金3899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衡量货币超发不超发,要看物价、GDP和就业,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就不能说货币存在超发。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做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低通胀”。昨天,就“中国货币是否超发”问题。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在CPI、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货币是否超发,要看GDP、就业和物价,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货币就没有超发,“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物价涨幅平均为2%-3%,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最近10年接近9%-10%,可以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相对的低通胀,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3年我国新增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是继2009年后的次高水平,2013年创下4年来的历史新高。2009年至2012年,我国历年人民币贷款增量分别为9.59万亿元、7.9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8.2万亿元。
盛松成称,2013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为年度历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多元,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2014年7月15日,央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M2余额120.96万亿元 同比增长14.7%。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月15日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1.4个百分点,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
2015年2月13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不过,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4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0万亿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净投放现金2781亿元。
央行2015年4月14日日公布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增长11.6%,狭义货币增长2.9%;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69%;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73万亿美元;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65万亿元。具体如下: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0.9个和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2.7个和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万亿元,同比增长6.2%。2015年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690亿元。
2015年5月13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15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9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1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79亿元,同比多增1855亿元。
2015年6月11日,央行官网公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狭义货币(M1)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外币贷款减少2亿美元;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3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38亿美元。
2015年7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2014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
2015年11月12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统计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6.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4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2.6个和10.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
这是自2011年1月以来的57个月,M1同比增速首次超过M2,M2、M1的剪刀差实现逆转。理论上来说,M1同比增速越是高于M2增速,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
2015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1月份的金融数据。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2个和1.4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
2016年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0.7个和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1.27万亿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别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3.4个和8.1个百分点。1月M1与M2增速差再创2011年以来最高值。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万亿元,增长4.9%。
2016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增长8.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8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924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
2018年1月,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2017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本期M2余额同比增长8.6%,2017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8.1%。按完善前方法统计,2018年1月末M2增速为8.5%。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货币层次: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1、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
2、(M1)=M0+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㈥ 央行:一季度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
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一季度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1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低0.8和1.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5.56万亿元,同比少增7170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末低5.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256亿元,同比少增2.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0.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4.47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8.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年末低1个百分点。
二、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提升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上年末高4.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160亿元,同比多增4873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比上年末高4.2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年末高3.5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77万亿元,同比多增5461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年末低2.2个百分点。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速度加快
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1余额2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末高3.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9259亿元。
2021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67万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58万亿元,同比多增7360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265亿元,同比增长49.4%;助学贷款余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10.5%。
2021年一季度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量贷款余额1336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量贷款与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合计8189亿元。
四、绿色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2余额1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47和2.2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29和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17.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3.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五、农户贷款加速增长,农村贷款和农业贷款增速小幅上行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0.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与上年末持平;一季度增加2.05万亿元,同比多增3226亿元。
2021年一季度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3397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6558亿元,同比多增2656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47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末高0.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035亿元,同比多增69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降
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0.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低于各项贷款增速1.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增速低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67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1.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3.7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42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72万亿元,同比减少0.2%,增速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
七、住户经营性贷款加速增长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6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56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2021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4.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多增6437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7135亿元。
㈦ 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如何解读
㈧ 中国房贷总额
贷款余额达49.58万亿元。自2015年起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逐年攀升,2019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9.01%,较2018年增加了0.61%,2020年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8.70%,较2019年减少了0.30%。
【拓展资料】
房地产贷款是指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或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关于房地产贷款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表述。
一是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的贷款,如将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房屋改造、修缮,用于购买房地产(其中典型的是城镇居民购买商品住房),用于租用房地产(但比较少见)。二是指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具体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该贷款可能用于房地产,也可能用于其他方面,如某公司以房地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用该贷款购买煤炭。典型的房地产贷款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贷款,即这种贷款既用于房地产,又以房地产作担保。
房贷,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房贷,是由购房者向银行填报房屋抵押贷款的申请,并提供合法文件如身份证、收入证明、房屋买卖合同、担保书等所规定必须提交的证明文件,银行经过审查合格,向购房者承诺发放贷款,并根据购房者提供的房屋买卖合同和银行与购房者所订立的抵押贷款合同,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和公证,银行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把所贷出的资金直接划入售房单位在该行的帐户上。
2013年11月24日,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根据10月11日-11月11日的样本数据,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出现暂停房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