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金融业存贷款余额下降

金融业存贷款余额下降

发布时间:2022-11-03 04:06:22

① 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的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工作进展时表示,银保监会积极推动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保交楼”项目。
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23日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稳妥处置恒大等部分头部房企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得到稳妥处置。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
银保监会:国开行已向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银保监会积极推动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配合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及时出台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保交楼”项目。
银保监会:今年以来已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超4万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表示,今年以来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主动跟进了解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货车司机等的融资需求,对于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延期还本付息、续贷等服务,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切实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今年以来,已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超过4万亿元。
银保监会: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化解 截至8月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约2万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化解。渤海钢铁、海航集团、东北特钢、北大方正等一批债务金额巨大、涉及面广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事件得到平稳处置。截至今年8月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约2万亿元。
银保监会:2017年至今年7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5万亿元 超过之前12年总和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17年至2022年7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5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处置额总和。
银保监会:截至6月末高风险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高风险的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9万亿元,蕴含巨大隐患的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同业理财较峰值压降99%,同业投资和非标融资大幅减少。国际金融界评价中国成功避免了一场金融危机。
银保监会: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8%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0%,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0.5%。
银保监会: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6万亿元 8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万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0亿元。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今年前8个月,制造业贷款新增3.7万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1.8倍。8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6.7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8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1万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的75%以上。

② 金融行业的前景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2021年4月12日,央行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解读了一季度金融数据。孙国峰表明,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下一步,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从全年看M2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从总量看,3月末M2供应量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M2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基本匹配。

下一步,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保持定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全球领先态势。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金融行业创新趋势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③ 央行2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何种信号

作者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3月10日,央行发布我国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狭义货币(M1)余额59.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增长4.2%;人民币贷款余额177.68万亿元,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同比增长12.9%;人民币存款余额217.29万亿元,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同比增长10.4%。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情况令人基本满意,也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表明我国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适应当前我国客观经济实际。就目前而言,央行2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四个积极金融信号:

2月末 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6.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表明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它释放了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加大的信号 。更说明自去年底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初中央、国务院多次会议,都重视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支持,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破解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难。1至2月 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保持增长态势,表明银行金融机构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了重要高度,服从国家宏观政策大局,使中央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月末低7.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无论是广义货币还是狭义货币,与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增长的实际基本相符, 它释放了我国货币信贷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相协调的有利信号。 一方面货币信贷投放增长,使得企业及居民融资有所活跃,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及手持现金都有一定的增长;企业存款增长表明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用于生产及流通的资金运作能力提高,扩大再生生活的欲望提高,这对打破因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态势起到较强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及手中现金增长,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带动消费扩大内需,让中国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外部贸易摩擦产生的负面冲击,也使得居民投资日渐活跃,有利于拉动民间投资增长,更加夯实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石,对实现经济双循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 释放了货币信贷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以及企业(个人)贷款需求旺盛的信号。 今年1至2月,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体规模达到了17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421亿元,短期贷款减少26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万亿元。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依然保持以往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实体企业的融资环境将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局、走出疫情阴影恢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货币信贷基础。同时,个人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也表明银行在落实中央政府及监管部门确定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上的力度持续加大,在消费贷、按揭贷款方面有所收缩,这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使我国经济向更质量方向转化。

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它说明2月春节财政机构投放增加、企业发放资金及其他福利增多, 社会 各阶层收入增长。 显然,它释放了我国银行存款机构的存款具有一定潜力、信贷资金来源仍然较为充足的信号。 虽然,银行金融机构存款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并没有到存款负增长的危险时刻,而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各类新兴金融业态的涌现分流了存款、居民投资意识觉醒消耗了存款,这不足为怪,这似乎应是未来一种金融常态。

但同时,2月金融统计数据也凸显了几个需引起重视的金融问题:一是贷款结构虽然趋于科学合理,无论是住房部门的贷款还是企业贷款,贷款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搭配不太相宜。比如2月份增加的1.36万亿元贷款中,住户部门为1421亿元,占比有大幅下降,这是积极可喜的变化,表明对企业贷款较为合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基本到位。但贷款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期限不合理,长期贷款1.1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0.88%,这不仅会与商业银行存款资金形成错配,也会加大资金供需平衡的矛盾,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安全,也容易掩盖信贷风险。

二是存款增长速度呈进一步放缓态势,这对未来银行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及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产生较大的制约。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银行存款总体增长呈越来越缓慢之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2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2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847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这主要是2月春节期间财政下拨各类款项以及发工资福利等因素造成。存款减少的矛盾在未来的经营中将更加突出,需要加快金融创业与经营转型步伐,以应对负债减少带来经营的受限。

三是由于受到存款增长放缓的影响,银行机构存贷比较高,这对未来继续提高信贷运作能力带来很大的不利。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8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7.29万亿元,存贷款高达84.49%,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已非常之大,虽然现在央行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没有纳入必考范围,只是一个参照监管数据,但可看到长此以往,商业银行不可能保持较高的信贷增长速度,必然会收缩资产规模以应对负责规模下降带来的经营风险。

很显然,改善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比,需要在资产与负债上同步用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存贷比过高的矛盾,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可持续。

而且,从2月金融数据看,应综合考核2月CPI、PPI以及PMI等几个因素,相机择宜调整货币政策,防止货币政策过宽带来物价快速上升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快收缩货币政策以便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以及经济韧性的进一步增强。

④ 银行贷款余额下降原因分析

一、强化宣传,扩大我行的影响力。我行应通过营业网点内外的LED电子滚动字幕宣传、农村集贸市场现场宣传、派发宣传单、邮储网点悬挂横幅、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喷绘广告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小额贷款的知名度。
二、在强化宣传的同时也要注重老客户的维系。老客户的维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贷后维系老客户及时了解客户的贷款使用状况和未来潜在的贷款需求,通过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将我行影响深入客户心中,形成长期的业务往来;二是通过老客户来宣传我行的贷款,老客户的经历是值得其周围的亲戚、朋友借鉴的,利用老客户周边的“圈子”以点带面,形成更多的潜在客户,也将会是我们发展业务的一个重点。
三、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开发需求量大的潜在客户源。对行业性的市场进行分析,通过多方面询问、探索,掌握行业性市场大致的资金需求,确定该行业能否成为我行的真正潜在客户。在确定潜在客户源后改变等客上门的工作方式,针对该行业确定可行的贷款品种,对该市场进行宣传营销,及时走访了解信贷需求情况。
四、加强风险管理,合规开展业务。在积极开展业务的同时我们仍旧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牢固的风险观念,把控好风险,不能因为业务开展的需要而忽视风险隐患的存在。将信贷考核与风险把控和合规经营联系起来,在依照原有的信贷绩效考核办法指定绩效的同时,也应参考其他潜在风险因素和经营合规性,使其能够对信贷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可以促使信贷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业务更加负责。对已发放的贷款仍旧要不定期对客户进行面对面回访,加强事后服务监督。

⑤ 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运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股票质押融资风险下降。

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

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82.51万亿元,同比增长8.01%,增速比2018年上升1.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258.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5%,增速比2018年上升1.37个百分点。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

⑥ 为什么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会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⑦ 银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成为项目财务顾问。
早期银行主要是用储户的钱来放贷或投资,存款吸收规模决定了银行所能投放的贷款规模。大资管时代到来后,银行开始越来越多使用理财资金对接项目。未来随着新型金融机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多,银行在吸收存款和销售理财产品上很可能变得越来越没有优势。银行能倚仗的,除了手中的客户资源,还有丰富的项目审查和组织经验。目前部分地方的PPP项目已暗合了这一趋势:银行资金与PPP项目之间存在期限配错,不适合充当社会资本方,但这并不妨碍银行以其他方式积极介入,如提供过桥贷款、设备租赁、现金管理、企业资产证券化等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引入长期限的外部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参与项目。换言之,银行在PPP项目中充当了政府的财务顾问。

⑧ 银行给“两高一剩”行业办理贴现业务算违反信贷政策吗

银行🏦管理严谨,能办出来就不算违规

⑨ 央行重磅!最新货币政策报告:疫情防控最重要、地产贷款增速回落

2月19日晚,央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由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布,从货币信贷概括、货币政策操作、货币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趋势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人民银行过去一年的重要举措与政策动态,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
基金君根据报告全文,总结出以下十大要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1.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1万亿元
总体来看,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
根据报告,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5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年初增加16.8万亿元,同比多增6987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投放,效果明显。
具体来看,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1万亿元,是上年增量的1.7倍,年末余额增速为23.1%,比上年末提高7.9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增速放缓,2019年末为15.5%,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多增。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多增7986亿元,占同期贷款增量的67.3%,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2.2019年股市日均成交5222亿元,同比增长四成
2019年,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其中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增加。
具体来看,2019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27.4万亿元,日均成交5222亿元,同比增长40.7%。股票市场筹资额同比增加。2019年A股筹资6148亿元,同比增加11.2%。
此外,股票市场指数上升。2019年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3050点,比上年末上涨22.3%;深证成份指数收于10431点,比上年末上涨44.1%。
3.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增速有所放缓,房价上涨区域明显减少,涨幅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微升,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平稳回落。
具体来看,2019年12月末,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6.8%和3.7%,涨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7个和4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基本持平,销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末下降5.7个百分点。
房地产增速方面,2019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9%。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年末回落17.3个百分点;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28万亿元,同比下降7.1%,增速较上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称,下一阶段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4.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报告称,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一是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二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逆周期调节;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的信贷投放力度。
报告称,下一步,仍要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
5.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报告称,下一阶段,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具体而言:
1)要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2)灵活运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精准把握好调控的度,加强预期引导,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
4)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拓宽永续债投资主体,分散风险;
5)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防范社会信用收缩风险。
6.完善LPR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机制,推出新的LPR报价原则、形成方式、期限品种、报价银行、报价频率和运用要求。提高银行贷款定价的自主权,推动银行改进经营行为,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
2019年末,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已达到90%。2019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公告,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由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或固定利率。
事实上,LPR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已经显现。2019年年初至7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动,市场利率下行向企业贷款利率传导不足。8月份以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已6次发布新机制下的LPR,1年期LPR较同期限基准利率下降了20个基点。随着LPR报价稳中有降,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
报告称,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而言,将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
同时,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7.支持钢铁行业通过直接融资“去杠杆、降成本”
2019年以来,在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下,钢铁行业平稳运行,持续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
一是钢铁产量保持增长。2019年,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3%、8.3%、9.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19年,全国黑色冶炼及压延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6.0%和2.5%。三是钢材价格四季度回升企稳,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四是超低排放正式实施,绿色发展持续推进。
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受成本上升挤压,行业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二是受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等影响,钢铁产品进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三是环保压力仍然较大,超低排放具体实施中还存在技术难题,亟待行业内外协作攻关。
报告称,下一步应坚持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中的作用,支持钢铁行业通过直接融资“去杠杆、降成本”,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8.国内外经济都处于调整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报告称,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
经济增长保持了韧性,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投资增长仍显乏力。在信用风险加快暴露情况下,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减少、企业复工较晚等方面。对此要客观认识、理性看待,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9.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一是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二是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投入。三是不断提升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四是积极做好金融支持就业创业。五是继续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持续完善区域发展金融政策引导。六是全力以赴做好防疫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生产、运输和销售重要医用物资和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
10.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11条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关举措,重点是大幅放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提前至2020年不再设股比限制,并大幅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
2019年4月及9月,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等国际主要债券指数。
证监会于5月正式批准中日ETF互通中方产品申请。证监会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6月17日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GDR)业务。
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阅读全文

与金融业存贷款余额下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卡流水打印贷款 浏览:287
平安银行个人房产抵押贷款利率是多少 浏览:481
假资料按揭房贷款 浏览:261
房子贷款50万一个月要还多少 浏览:38
一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是多少 浏览:958
江苏南京贷款公司蔡 浏览:628
买房贷款工作证明需要手写吗 浏览:793
公积金贷款后能不能给别人担保 浏览:853
十月份农村信用社好贷款吗 浏览:257
过户前前房东贷款利息 浏览:721
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研究 浏览:554
国外工作如何申请贷款 浏览:805
名下有小额贷款申请房贷受影响吗 浏览:884
房子全额付清再贷款 浏览:838
消费贷款没还 浏览:530
银行抵押贷款企业怎么贷 浏览:473
车行贷款通过担保公司 浏览:418
小额贷款提现银行卡填错了 浏览:493
excel算贷款余额 浏览:860
没有正式工作二手房贷款 浏览: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