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银行年报中的表外项目余额是什么意思
1.银行的表外余额 是不统计入年报 资产 负责 权益 类科目的表外科目项目
2.比如银行的重要凭证:活期存折 定期存单 银行卡 国债凭证 等各类储蓄类凭证
3.这类属于与银行业务相关的 却不能计处相关会计科目的 所以要列示在 "表外科目"
Ⅱ 请问银行报告中经常提到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是怎么回事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贷款 —— 表内资产
贷款承诺——表外资产
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以及规避表内资产过大导致的监管成本过高(监管费根据表内资产按比例收),还有资本充足率的因素,同时也为了实施主动资产负债管理,往往会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亦即中间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仅考虑表内业务往往会忽略客户的整体风险情况,故有时候考虑表内外资产余额更加合适。
对银行整体而言,表内外资产余额更多指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余额。这个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
Ⅲ 本金余额、表内利息、表外利息是什么意思
本金余额:指在某一时点各项贷款结存余额。例如:公司在银行借款100万元,已还30万元,那么借款本金余额为70万元(不含利息)。
表内利息:是针对银行而言,银行对正常贷款应收的利息在表内核算。
表外利息:是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应收利息列在表外管理。
Ⅳ 什么是表内贷款,什么是表外贷款
表内贷款是指正常贷款,能正常收本收息,其收入的利息和本金核算纳入了表内会计科目。
表外贷款是指已被银行列入了坏帐,准备核销的贷款。
Ⅳ 如何统计银行贷款余额
贷款余额可以理解成贷款总额,贴现只要占用经济资本的也要算到贷款余额里,既不是表内也不是表外的委托贷款不算在贷款余额里。
贷款余额指至某一节点日期为止,借款人尚未归还放款人的贷款总额。
短期贷款或长期贷款科目的贷款余额=前期贷款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融资增加数)-借方发生额(偿还贷款数)。
Ⅵ 表内和表外欠息具体代表什么
表外欠息是指欠息天数在90天以上的;表内是指在90天以内的正常欠息。
正常贷款形成的欠息就形成表内应收息。表内利息是正常贷款科目中的应收利息。非正常贷款形成的欠息就是表外应收息。表外利息是无法收回成明显坏账转入表外科目中的应收未收利息。
超过三个月的表内应收息要转成表外应收息,即逾期90天的贷款将其表内收息转为表外收息。当贷款逾期,特别是定义为不良贷款的时候,再计提利息就会使得银行“虚增”销售收入,因此,将利息转为表外利息,仅仅纪录用。
万一将来贷款从不良再转为正常,利息也会转为表内,是连续的。在结息时,借款人未支付的利息,银行还是有先列入收入,同时,将该利息计入表内应收未收利息。当贷款逾期90天以后,或欠息90天后,该部分利息就将计入表外利息,并充回原计入的收入。
(6)表内表外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罚息:
罚息就是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计收罚息。
所谓免息期,是指从银行记账日起至到期还款日中间的期限。如持卡人每月的账单日为25日,持卡人在3月26日刷卡消费,该笔记录结算在4月25日的账单上,5月15日是到期还款日,如果持卡人全额还款,则能享受最长50天的免息期。
不过,免息期仅仅针对在到期日全额还款的持卡人,如果在到期还款日未能全额还清欠款,则不能享受免息期。另一种是按未清偿部分计息。目前国内多数银行都是按照全额计息。
Ⅶ 什么是表内贷款,什么是表外贷款
表内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
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不能揭示的业务,例如保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7)表内表外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与表内业务有很大差异。
表内业务在损失体现和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计提和损失本金的承担上;而表外业务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损失处理主要是依据合约的权利与义务而定,而约定内容是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
一般认为贷款和存款涉及银行资产和负债为表内业务,结算业务不涉及资产负债为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表外业务也称为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