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贷存比贷存比有什么作用
6月30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计算存贷比分子(贷款)时,从中扣除6项,计算存贷比分母(存款)时,增加2项。该考核办法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那么,什么是贷存比?
贷存比(Loan-to-depositRatio),顾名思义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根据传统的货币金融学理论,商业银行首先吸收存款,然后据此发放贷款。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的存款,最多只能发放75元的贷款。
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除了中国以外,包括美国、欧洲和香港等地都没有对贷存比提出明确要求。
贷存比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通过控制贷款,调控货币供应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当然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得如何,要看贷款余额与货币供应量的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贷款发放数额,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起到微观银行监管作用。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结算,这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等,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可能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严重的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危害到整个实体经济。从这个角度讲存贷比不宜过高。
当然这也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项限制,对存贷比限制的争议也不小,也有人建议淡化这一限制。
『贰』 贷款余额的存贷比
存贷比是银行的考核指标之一,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不能超过75%,否则就会违规,并存在很大风险,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和即为存款总额,存款余额为负债指标,贷款余额为资产指标。
『叁』 贷存比是什么 贷存比解析
1、贷存比,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又称存贷比。
2、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3、之前,存贷比有限制,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这对银行放贷款有限制。最近取消了这个限制,贷款不受限制。银行自身把控风险。
『肆』 存贷比具体计算方式
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这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在央行或商业银行的存款),如存贷比过高。
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危害极大。
如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倒闭(目前我国还未发生此种情况,国外银行这种情况很普遍),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
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存贷比只是银行控制风险的一个简单指标,更复杂的指标参见巴塞尔协议II中对资本充足率和内部评级法的论述。
(4)存贷款余额可以算存贷比吗扩展阅读
降低银行的存贷比,一方面是通过压缩贷款,另一方面是提高存款。
创造“企业存款”已演变成很多银行的头等大事,但要使用传统的拉存款办法,恐怕在当今形势下作用不大,通过提供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以此来达到争取更多企业客户存贷和结算的目的,这就是银行现金管理服务。
但凡商业银行收紧信贷规模,企业对现金管理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尤其是集团企业。他们是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最重要的客户群。尽管他们的绝对数量比较少,但业务额却是银行业务额中的“大头”。
银行为这些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等,企业获得和保持了最佳现金流。
反过来说,这些企业多为大型集团企业,他们也为银行提供了大量存款,这些企业通过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将旗下众多分子公司账户以及巨额的存款部分或者全部转至该银行,对银行的存款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伍』 存贷比是怎么计算的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因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就会想法提高存贷比例。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在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在央行或商业银行的存款),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危害极大。
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存贷比只是银行控制风险的一个简单指标。而现在情况稳定,为了中小银行的发展,国家现在又取消了这个限制。
总之,存贷款比例是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统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总额/各项存款总额)X 100%
此外,各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该比例的大小,如强调进取的商业银行与非进取的商业银行相比,该比例就较高,因为前者侧重于盈利性而后者更强调安全性。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存贷款比例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它并没有反映出由于存贷款在期限、质量和收付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程度,因此为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程度,往往还需考核其它流动性风险指标。
『陆』 银行一般的存贷比是多少
所谓存贷比,顾名思义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但是,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
我国的监管部门最终把红线拦在了75%
『柒』 存贷款比率在财务报表哪里
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总额除存款总额。所谓存贷款比率,是指将银行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进行对比。
企业贷款在报表中计入一般把握好以下财务指标,对企业做贷款有利:
1、净资产与年未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
3、流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50%~200%较好。
4、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
5、担保比例。企业应该把有损失的风险下降到最低点。一般讲,比例小于0.5为好。
『捌』 存贷比计算公式是什么
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在放开贷款额度和下调存款准备金之后,控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最后一道屏障——存贷比指标——也在2010年新年伊始松动。
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的限制。
形成原因:
存贷比给银行的存贷比设定一个监管比值,这还要从银行的盈利模式说起。因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就会想法提高存贷比例,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还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日常结算。
这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在央行或商业银行的存款),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如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危害极大。
如银行因支付危机而倒闭,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所以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玖』 存贷比是什么意思
银行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存贷比越高,说明银行资金得到了充足的运用,可以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风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达成一定的效益,也要应对客户的取款需求,因此存贷比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拓展资料:
银行贷款是指银行根据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要者,并约定期限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
银行贷款一般要求提供担保、房屋抵押、收入证明、个人征信良好,才可以申请,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按各种标准划分出的贷款类型也是有差异的。
基本定义
银行贷款是指个人或企业向银行根据该银行所在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并约定期限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
贷款技巧
1.借款理由:贷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贷款理由应该坦诚并且清晰,详细的写出贷款的用途以及个人还贷方面的优势。例如: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2.借款金额:贷款人在银行申请贷款的金额不宜太高,因为金额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然而这并不是贷款人所希望的,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贷款资金在半个月内还看不到放款的动静。倘若贷款人所申请的贷款较大的话,建议你适当降低贷款数额,这样通过银行审核的希望也就大大增加了。
3.借款说明:详细的填写申请资料,借款的用途、个人信用记录、收入来源、还款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等等。以保证你的借款不管何时何地何情况,都能够准时的偿还贷款。
4.贷款偿还:借款人成功申请贷款之后,就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还款,切勿出现侥幸心理,耽误还款时间,从而造成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另外,对于拖欠的贷款,相关部门也会尽全力追回。
信用条件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是借款人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允许借款人借款的最高限额。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从法律上承诺向企业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
『拾』 存贷比是什么存贷比的松动有哪些作用
存贷比是什么?
所谓存贷比,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最高为75%。
存贷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控制贷款,调控货币供应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当然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得如何,要看贷款余额与货币供应量的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贷款发放数额,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起到微观银行监管作用。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要应付广大客户日常现金支取和结算,这就需要银行留有一定的库存现金等,如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就会不足,可能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严重的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危害到整个实体经济。从这个角度讲存贷比不宜过高。
存贷比的松动有哪些作用?
一、存贷比:沉重的镣铐
存贷比的松动有望驱使金融机构增加对表内信贷资产的配置,为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助力。首先,伴随着房地产投资的深度调整拖累整体投资增速,消费和外需难扛大旗,实体经济预期年化利率维持高位,稳增长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为实现全年经济目标,适度松动信贷,利用棚改、高铁等基建投资对冲甚至扭转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是唯一的政策选项。其次,将政策性贷款(比如对小微、三农、棚改的专项贷款)不计入存贷比考核的分子中,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提供上述部门的监管成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配置到“调结构”领域,符合政策定向宽松政策特征。再次,127号文堵住同业业务做非标的途径,通过将同业融资纳入全行统一授信体系,计算资本和拨备,在客观上导致金融机构表外资产的收缩,加大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通过让非标进入表,能够化解部分127号文政策的负面效果,而存贷比指标已成为非标进表的硬约束,存贷比松动的必要性在上升。
推动存款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驱动因素正在减弱。过去十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使私人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资产,外汇结售汇制度导致金融机构外汇资产和人民币存款等量增加,而一旦金融机构选择将结汇的外汇与央行进行本币兑换,基础货币相应扩张。外汇占款成为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源头活水,是改善贷存比指标的关键因素,存贷比监管对金融机构过度信贷有约束作用。时移世易,短期伴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扩大,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价格调整,私人部门的持汇量上升,新增外汇占款出现明显下降。中长期伴随着资本账户开放,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储蓄投资差距收窄以及全球大宽松盛宴终点临近,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未来将出现趋势性逆转,外汇占款也因此对存款增长的贡献度在减弱。在此背景之下,存贷比监管将对金融机构规模合理的信贷投放构成极大的挑战,不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负债端脱媒,一般性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存贷比考核制约表内信贷正常增长。伴随着中国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金融创新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行为。银行余额已由2009年底的万亿迅速增长至万亿,货币基金份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由2013年6月的3000亿份额飙升至2014年4月的万亿。由于存贷比考核分母对应的是一般性存款,从一般性存款考核口径看,其包括了单位存款、储蓄存款、临时存款、保证金存款和保险公司的同业存款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并不纳入一般性存款的考核口径。未来,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大趋势无法阻挡,随着金融脱媒的延续,金融机构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明显受制于存贷比监管约束。
存贷比考核制造了非标等影子银行业务,放大了金融风险,抬高了全社会融资成本,导致资金预期年化利率季末冲高。一方面,地方和部分产能过剩部门的财务软约束特征对预期年化利率不敏感,能够承担较高的预期年化利率,传统行业出现明显加杠杆行为。通过信托、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通道业务绕过存贷比监管导致融资链条被人为延长,不利于监管部门有效地控制资金流向,导致潜在的金融风险积累。此外,融资链条拉长使得全社会融资成本出现明显上升,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加严峻,信贷市场出现明显错配,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在强势部门高融资需求和预期年化利率不敏感特征下,金融机构有强烈的放贷冲动,日均时点存贷比限制或已被突破。但由于存贷比监管采取的是月末和季末时点的考核方式,这也就迫使金融机构在月末季末通过高息揽存以达到监管的要求,使得月末季末银行间流动性极度紧张,资金预期年化利率易冲高,钱荒频发,增加了金融机构内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从而使金融风险不断产生和积累。
二、解锁存贷比:助力下半年“勇夺佳绩”
短期看,存贷比对信贷总量影响有限。一方面,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存贷比离75%的监管红线尚有一定的距离,存贷比压力最大的是民生和交行,高达而绝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存贷比都在70%之下,存贷比短期内还不是制约金融机构信贷类资产配置的主要约束。另一方面,根据我们草根调研的结果,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最主要的约束还是来自于央行对信贷额度的管控和资本约束,央行信贷额度不松,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得不到提高,单一的存贷比放松难以显著地影响金融机构当前的信贷行为。
中期看,存贷比放松有助于全社会风险偏好回升。首先,对小微、三农和其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领域放松存贷比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上述领域信贷资产占比,信贷资金可获得性增强有助于降低上述领域信用风险爆发的概率。其次,存贷比放松配合非标融资监管硬约束(127号文),可以引导金融机构表内信贷承接表外融资,表外通道业务融资链条缩减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社会整体风险偏好转暖。再次,下半年经济要“勇夺佳绩”必须伴随着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这意味着信用端将逐步松绑,央行对信贷额度的控制有望松动,优先股也有望发行补充金融机构资本金,存贷比放松降低表内资产监管成本,提升表内信贷类资产吸引力,信贷投放有助于经济企稳和风险偏好的释放。
总体看,存贷比松动和其他松绑信贷端的政策将逐步修正机构对未来经济最为悲观的预期,金融机构信贷类资产配置意愿增强也意味着银行间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时代已接近尾声,预期年化利率品的牛市步入下半场,转债和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产业债配置价值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