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15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余额

2015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2-12-23 17:21:40

⑴ m2是什么意思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

举个例子,山上有一座水库,水库的开关呢,由央行来控制,在山下有各种农田经济作物,农村的周边所有的湖泊、沟渠里的水,就是M2,也叫流动性。

经济作物生长当然需要水,央行它会定期开闸放水。

如果放水太多,那么农田周边的水太大,对经济就会有害,钱太多了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房价飙升等等。如果水太小了看,不足以支持作物生长,经济也不能健康发展。

所以M2每年都会以一定的幅度增长。

比方说在过去的很多年,M2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话说这个水龙头有点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通货膨胀,让整体经济的杠杆都比较高。

从前两年开始,国家高瞻远瞩,积极推进去杠杆降风险,所以这两年的M2增幅已经减缓到了8~9%。

虽然日子紧一点了,但是整体经济运行的就更平稳了。


大致划分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货币。

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广义货币(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

2011年11月15日,据央行透露,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央行称,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进行修订和完善。

当日,央行就M2扩大口径一事,对M2+的概念只字未提。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认为,新增加了两个指标,应该还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谓M2+。但盛宏清则表示,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之后,或许就是所谓的M2+。盛宏清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即是同业存款。既然央行已将此类同业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银行计算存贷比时,这部分存款理应加入分母之中。如果这部分同业存款算入存贷比的分母之中,那将极大地释放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根据金融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央行会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此前,央行也曾对M2的统计范围进行过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针对上述情况,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发展历程

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

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

中国央行表示,将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2013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2014年将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

2013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净投放现金3899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衡量货币超发不超发,要看物价、GDP和就业,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就不能说货币存在超发。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做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低通胀”。昨天,就“中国货币是否超发”问题。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在CPI、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货币是否超发,要看GDP、就业和物价,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货币就没有超发,“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物价涨幅平均为2%-3%,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最近10年接近9%-10%,可以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相对的低通胀,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3年我国新增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是继2009年后的次高水平,2013年创下4年来的历史新高。2009年至2012年,我国历年人民币贷款增量分别为9.59万亿元、7.9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8.2万亿元。

盛松成称,2013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为年度历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多元,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2014年7月15日,央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M2余额120.96万亿元 同比增长14.7%。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月15日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1.4个百分点,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

2015年2月13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不过,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4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0万亿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净投放现金2781亿元。

央行2015年4月14日日公布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增长11.6%,狭义货币增长2.9%;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69%;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73万亿美元;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65万亿元。具体如下: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0.9个和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2.7个和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万亿元,同比增长6.2%。2015年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690亿元。

2015年5月13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15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9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1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79亿元,同比多增1855亿元。

2015年6月11日,央行官网公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狭义货币(M1)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外币贷款减少2亿美元;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3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38亿美元。

2015年7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2014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

2015年11月12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统计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6.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4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2.6个和10.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

这是自2011年1月以来的57个月,M1同比增速首次超过M2,M2、M1的剪刀差实现逆转。理论上来说,M1同比增速越是高于M2增速,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

2015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1月份的金融数据。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2个和1.4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

2016年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0.7个和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1.27万亿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别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3.4个和8.1个百分点。1月M1与M2增速差再创2011年以来最高值。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万亿元,增长4.9%。

2016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增长8.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8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924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

2018年1月,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2017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本期M2余额同比增长8.6%,2017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8.1%。按完善前方法统计,2018年1月末M2增速为8.5%。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货币层次: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1、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

2、(M1)=M0+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⑵ 为什么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特点:
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
利率政策
常备借贷便利

原因: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经过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已相当突出,当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化解金融风险和防范出现新的更严重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二是当时尽管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三是由于过去我们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企业高负债经营,自有资金比例很低,再继续大幅度增加贷款,不良贷款问题会更加突出;四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增发国债,银行参与购买,其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容。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998~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间,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系列信贷政策的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农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当年贷款新增额中上述三项贷款大体占七成,信贷结构的这种调整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1997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支付问题,近几年利用通货紧缩时机增加再贷款,帮助地方政府关闭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保持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对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也符合我国国家利益,这几年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四是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1998年1月1日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的这几年,公开市场操作实际成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几年来,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基本保持在 7%~8%,物价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动。虽然我们还不能精确估计经济的低通胀、高增长,货币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物价的持续平稳,的确是与货币和信贷的持续平稳增长同时出现的。回顾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国经济多次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虽然每次原因都比较复杂,但每次经济波动都同时伴随着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无疑是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重要条件。近几年,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方针,我们坚定地将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在具体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信贷总量增加较多,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2006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上半年累计现金净回笼563亿元,同比少回笼57亿元。2006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高位运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使2005年出现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之间差距加大的趋势有所改观。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受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影响,企业对活期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
二、金融机构存款稳定增长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年初增加3.3万亿元,同比多增604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年初增加3.2万亿元,同比多增6324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610亿美元,同比下降2.6%,比年初增加88亿美元,同比少增17亿美元。
2006年以来,存款期限结构出现了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余额占比上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2005年出现的存款定期化趋势。
6月末,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年初增加8052亿元,同比多增2564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820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56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1169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存款同比多增1502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333亿元。6月末,财政存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比年初增加4375亿元,同比多增558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6068.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外汇贷款余额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5%,比年初增加75亿美元,同比少增87亿美元。
2006年以来贷款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较快,投资项目较多,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二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持续积累、外汇大量流入导致流动性充裕,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三是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后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通过扩张贷款增加盈利的动机增强。
从投向上看,上半年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人民币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340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21亿元,同比多增913.2亿元,其中二季度票据融资增加316.1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多增3835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同比多增1553.7亿元。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372.1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的93.1%。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投向上述行业的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了6562亿元。
分机构看,2006年上半年,除政策性银行外,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均同比多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9185.3亿元,同比多增4082.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增加4918亿元、1641亿元和3504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724亿元、745亿元和587亿元;政策性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444亿元,同比少增274亿元。
四、基础货币平稳增长
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比年初下降1247亿元,同比少下降246.3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3.1%,比上年同期低0.62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5%,股份制商业银行为4.2%,农村信用社为5.7%。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略有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金融机构2006年第二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统计显示,二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一季度上升1.71个百分点,实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一季度分别下降1.66和0.04个百分点。
表1:2006年二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注: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2,2.3]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备案表
受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略有上升。二季度,商业银行人民币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5%,为基准利率的1.03倍,利率水平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固定利率贷款占比为85.16%,加权平均利率为6.05%,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浮动利率贷款占比为14.84%,加权平均利率为6.01%,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上半年,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有所上升。其中,二季度61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4%,比上季度下降0.07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39个百分点;37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比上季度上升0.27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66个百分点。
受美联储连续加息、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影响,境内外币贷款、大额存款利率水平继续上升。6月份,3个月以内美元大额存款(占金融机构美元大额存款全部发生额的73%)加权平均利率为4.39%,比年初上升1.11个百分点;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5%,浮动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3%,分别比年初上升0.9和0.71个百分点。
表2:2006年上半年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
单位:%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外币利率备案表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5、6月份受我国贸易顺差数据和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走势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8元上下振荡。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56元,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94%。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有所贬值,对日元汇率升值幅度收窄,分别为贬值1.16%和升值5.17%。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9956元,最低为8.0705元;共有118个交易日,其中有66个交易日升值、52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波动幅度为0.21%;人民币汇率日均波幅为35个基点,在汇改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个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6月末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一年期合约报价为7.74元左右,贴水在2500点左右,基本稳定在按利率平价计算的远期贴水附近。

⑶ 中国房贷总额

贷款余额达49.58万亿元。自2015年起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逐年攀升,2019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9.01%,较2018年增加了0.61%,2020年较2019年有所下滑,2020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8.70%,较2019年减少了0.30%。
拓展资料
房地产贷款是指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或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关于房地产贷款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表述。
一是贷款的用途是房地产的贷款,如将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房屋改造、修缮,用于购买房地产(其中典型的是城镇居民购买商品住房),用于租用房地产(但比较少见)。二是指以房地产作担保的贷款,具体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该贷款可能用于房地产,也可能用于其他方面,如某公司以房地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用该贷款购买煤炭。典型的房地产贷款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贷款,即这种贷款既用于房地产,又以房地产作担保。
房贷,也被称为房屋抵押贷款。房贷,是由购房者向银行填报房屋抵押贷款的申请,并提供合法文件如身份证、收入证明、房屋买卖合同、担保书等所规定必须提交的证明文件,银行经过审查合格,向购房者承诺发放贷款,并根据购房者提供的房屋买卖合同和银行与购房者所订立的抵押贷款合同,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和公证,银行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把所贷出的资金直接划入售房单位在该行的帐户上。
2013年11月24日,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根据10月11日-11月11日的样本数据,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出现暂停房贷现象。

⑷ 什么是新增人民币贷款

  1. 新增人民币贷款即新增贷款,新增贷款是用来反映我国金融机构向企业和居民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的增加额的一个统计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向社会公布。

  2. 新增贷款的计算方式为:新增贷款=本期末贷款余额-上期末贷款余额。

  3. 新增贷款是指现有的贷款款额。

    A.其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① 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

    ② 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

    ③ 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

    ④ 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

    B.新增贷款结构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① 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
    ② 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
    ③ 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
    ④ 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

⑸ 中国债务在占gdp中占多少比例

中国真实的债务比率或占GDP的40% 。
1.大约一年前,分析师们发现中国的社融总额远不足以完全反映中国的新增贷款,高盛的调查显示:“中国去年创造了一笔金额庞大的贷款,表明其信贷供应量相当大,估计高达25万亿人民币(占2015年GDP的36%)。”
2.这一庞大的金额比社融总额数据高出了9%,这意味着中国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四分之一是新增贷款的结果。高盛进一步指出:“自从去年二季度,政策立场转为鸽派, 社融总额就与真实的信贷额度显著背离。” 除此之外,中国还伪造了贷款生成数据,而更广泛的官方货币总量也将真正的新增贷款总额削减了约三分之一。
3.中国不希望世界,或者本国国民认识到它对凭空创造出来的贷款的依赖(以及对越来越不值钱的资产的“抵押”),因为这将使本国国民感觉到国内银行体系有多么不稳定,从而导致更快的资本流出。
拓展资料:
1.高盛是这么做的:不直接量化发放贷款的数额,因为金融机构不可能清晰地提供其资产的性质,因此很难断定其中有多少真正是向企业和家庭的贷款,相反,高盛看到了信贷的镜像,也就是“货币”,这是一个金融机构融资侧的相关指标,其基本思想是,信贷的产生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创造的过程,因此,对“货币”的有效评估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信贷投放的节奏,但官方公布的广义货币(M2)已通过持续的财政多样化而变得缺乏相关性,因此高盛构建了他们自己的资金流向指标来测算真正的信贷总额。
2.将来自家庭和企业的资金流量化至各种金融投资手段,包括来自家庭和企业的银行存款,以及家庭和企业的非银行存款类的金融投资,包括理财产品(WMPs),投资基金,保险计划和集合信托产品。 根据影响货币数量而与信贷生成无关的因素调整资金流向指标,包括净政府财政平衡的变化,家庭和企业兑换的外汇,以及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3.在调整后的资金流向指标中加入委托贷款(这是公司对公司的借贷,并不创造货币,使其与社融总额的概念相匹配。

⑹ 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如何解读

⑺ 央行上海总部: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58亿元 同比少增875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7月15日消息,2019年上半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今日发布。

一、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58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5亿美元

6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7.8万亿元,同比增长8.0%,较同期全国贷款增速低4.5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和1.5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58亿元,同比少增8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1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1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08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80亿元,同比多增55亿元。

6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25亿美元,同比少增2亿美元。6月份,外币贷款增加24亿美元,同比多增22亿美元。

二、上半年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537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票据融资增加637亿元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住户消费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537亿元,同比多增254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减少51亿元,同比多减191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283亿元,同比多增168亿元。

上半年人民币境内非金融企业固定资产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和并购贷款分别增加1046亿元、637亿元、223亿元和220亿元,同比分别少增55亿元,多增526亿元、93亿元和23亿元;贸易融资减少97亿元,同比多减271亿元。

三、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房地产开发贷款减少29亿元

当月新增的本外币非金融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按贷款投向划分,主要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三个行业贷款分别增加641亿元、443亿元和268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86亿元、187亿元和58亿元。上半年投向境内大型企业的贷款增加635亿元,同比少增1460亿元;中型企业贷款增加1100亿元,同比少增24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减少152亿元,同比少减236亿元。

上半年本外币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343亿元,同比少增210亿元。按贷款用途分,住房开发贷款增加232亿元,同比少增70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加108亿元,同比少增21亿元;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增加220亿元,同比少增26亿元。

四、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8164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04亿美元

6月末,上海本外币存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较同期全国存款增速高3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2.2和5.9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8164亿元,同比多增43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123亿元,同比多增192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24亿元,同比多增17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54亿元,同比多增8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713亿元,同比多增1304亿元。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734亿元,同比多增2694亿元。

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9.1%。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04亿美元,同比多增0.5亿美元。6月份,外币存款增加32亿美元,同比多增48亿美元。

五、上半年人民币个人大额存单增加1715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结构性存款增加1069亿元

分部门看,上半年人民币个人存款中大额存单增加1715亿元,同比多增1115亿元;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增加542亿元和78亿元,同比多增330亿元和562亿元;结构性存款增加262亿元,同比少增478亿元。

人民币境内非金融企业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和活期存款分别增加1069亿元、659亿元和408亿元,同比分别多增4亿元、766亿元和1551亿元;保证金存款、协定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减少949亿元、536亿元和323亿元,同比分别多减2330亿元、少减122亿元和60亿元。

⑻ 请问“新增贷款”是什么意思

第一:“新增贷款”是指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量,举例:2009年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85241.19亿元,2009年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81137.61亿元,那么8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104亿元(385241.19亿元-381137.61亿元约等于4104亿元),这个4104亿元就是新增贷款,是相对于上月末新增的;
第二:无论是贷款还是新增贷款都是指我国各金融机构向企业贷出的人民币贷款,(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包括1、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又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2、非银行金融机构;3、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央行只贷款给其他金融机构,不向社会发放贷款,所以不包括在内;
第三:央行每月中旬发布上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及新增贷款,目前9月和10月的数据还没发布。

⑼ 我国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多少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7万吨,比上年增加447万吨,增长3.3%。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二、工业生产基本平稳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集体企业增长2.0%,股份制企业增长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分产品看,565种产品中有30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707亿元,同比下降0.4%。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环比增长0.64%。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548亿元,同比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5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8%。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73745亿元,增长12.3%;民间投资154438亿元,增长1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159亿元,同比增长27.8%;第二产业投资9744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投资133527亿元,增长12.4%。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6150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6%,国内贷款下降4.8%,自筹资金增长8.6%,利用外资下降30.9%。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936亿元,同比增长1.6%。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8%。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房屋新开工面积67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一季度为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425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2.9%。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8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8948亿元,同比增长0.1%。四、商品消费稳健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6256亿元,增长7.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850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727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996亿元,同比增长11.5%,商品零售12658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2306亿元,增长7.4%。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增速比5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6%。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759亿元,增长3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7%;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00亿元,增长41.9%。五、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53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65722亿元人民币,增长0.9%;进口49594亿元人民币,下降15.5%。进出口相抵,顺差16128亿元人民币。6月份,进出口总额20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1749亿元人民币,增长2.1%;进口8907亿元人民币,下降6.7%。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烟酒及用品上涨0.5%,衣着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上涨0.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6%,油脂价格下降4.4%,猪肉价格上涨2.4%,鲜菜价格上涨4.6%。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持平。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6月份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4%。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5%,6月份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0.2%。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700元,同比名义增长10.5%。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增长0.1%。上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2元,同比增长9.8%。八、结构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35.61万亿元,增长4.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2.9%。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8.7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31.83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1.09万亿元,同比少增3756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总之,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企稳向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增强。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缓慢,我国经济回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正确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速稳质优,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⑽ 金融论述题。2015年2月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125.74万亿元,同比增常12.5%,增速比上月高1.7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网消息,央行网透露,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2个和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7.6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一、广义货币增长11.1%,狭义货币增长21.4%


四、当月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7%,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61%

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50.67万亿元,日均成交2.67万亿元,日均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长6.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5.2%;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0.1%;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4%。

当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47%,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1个和0.3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1%,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高0.13个和0.51个百分点。

五、当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860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37亿元

2017年2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2301亿元、559亿元、135亿元、402亿元。

阅读全文

与2015年人民币新增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上贷款没有到账 浏览:86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5年 浏览:747
农行商贷款利率2017 浏览:645
农行房贷的贷款账号怎么查 浏览:857
到外地工作了公积金怎么提取公积金贷款 浏览:352
贷款买房可以用近一年的流水吗 浏览:95
重庆二套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吗 浏览:691
公积金账户余额为零可以贷款多少 浏览:788
河南小额贷款不还 浏览:752
征信报告上会显示多久的小额贷款记录 浏览:458
贷款软件的手机号码被注销后 浏览:356
手机解锁弹出贷款逾期信息窗口 浏览:340
如何在网上报名申请助学贷款 浏览:811
农村信用社贷款需要什么条件吗 浏览:36
小贷公司贷款查手机号码 浏览:646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要求有哪些 浏览:395
手机欠费不用影响贷款 浏览:299
抵押贷款60万30年月供多少 浏览:712
公积金贷款能用余额首付款吗 浏览:993
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的性质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