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历年居民部门贷款余额

历年居民部门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3-01-03 18:37:34

1. 三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下降 房产金融政策短期难松绑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31日电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19年三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速回落至16.8%,连续10个季度回落;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3%,环比降0.5个百分点,同比降0.1个百分点。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表示,730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市场预期随之转变,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连续4个月上升,三季度杠杆率和房价指数涨幅同步下行。若年内5年期LPR不调整,预计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将继续横盘小幅震荡,部分城市房贷利率还有可能进一步小幅上行,四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还将下降,百城房价指数环比涨幅也将继续收窄。同时需要注意到,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不断创新高,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这也预示着房产金融政策短期内仍难松绑。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走势
报告称,从人民银行季度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走势来看,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
观察历史数据,2004年四季度-2014年四季度的10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1.6万亿元上升至11.5万亿元,期间新增房贷余额约9.9万亿。2015年-2017年四季度,短短3年时间,贷款余额迅速攀升至21.9万亿元,期间新增贷款余额约10.4万亿。对比2004-2014年间的9.9万亿余额新增可以看出,本轮仅用了30%的时间却增加了105%的贷款。
回顾过去13年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最高点出现在2009年四季度(60%),这与四万亿刺激有关。此后2010-2011年间,中央相继出台了“国十一条”、“国十条”、“9.29新政”、“新国八条”等调控政策,大幅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以及贷款利息,个人房贷余额增速随之回落,2012年二季度回落至11%。2012年三季度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速开始回升,2013年四季度达到21%后重新回落。2014年-2015年二季度间,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速一直在17-18%区间内盘整。2015年三季度开始,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速快速提升,加上国家不断出台的一系列去库存利好政策,2017年一季度超过了之前5年的增速水平达到35.7%。
2017年二季度,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速出现回落(30.8%),此后8个季度继续保持回落态势,2018年二季度以来回落速度有所趋缓,2019年三季度回落至16.8%。四季度来看,预计短期内全国性的调控政策不会放松,商品房销售难有大起色,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速还将进一步小幅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走势
报告对人民银行季度公布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做差估算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季度新增额走势。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10900亿元,环比持平,同比增长5%,房贷余额新增额目前绝对值仍处于历史较高位。
报告称,观察历史数据,2016年四季度以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连续回落。2017年四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进一步降至8000亿元,同比下降33%。2018年前三季度连续反弹,四季度下降至8700亿元。2019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反弹至11200亿元,这是由于央行2019年1月份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后,流动性较为充裕,商业银行放贷意愿较强。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环比一季度小幅下降,三季度与二季度持平。
从全国人民币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比来看,2019年三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额占新增境内贷款比例为28%,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观察历史数据,该指标大致出现三个高点(30%以上),分别发生在2007、2009年和2016年。2016年三季度,该指标连续刷新历史最高值,达到53%。也就是说,新增境内贷款中有将近一半流向了住户按揭贷款。2017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额占新增境内贷款比例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三四季度重新回升。2018年一季度该指标回落,此后三个季度小幅上升。2019年一季度该指标回落,二季度再次上升,三季度小幅下降。从绝对值来看,该指标已经回到2016年初水平,但仍高于2008年以来平均值较多,说明住户部门房贷去杠杆未来仍有空间。
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走势
报告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新增额占全国一、二手房成交总额的比重与9%公积金贷款占全国住宅成交总额比重的历史平均值加总,估算出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
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1.3%,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观察历史数据,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居民购房杠杆快速上升,2016年四季度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位,为44.6%。2017年一季度,该指标小幅回落至44.4%,此后7个季度连续下行,2019年一二季度小幅上升,三季度再次下行。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居民购房杠杆率上行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央行2019年1月份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后,流动性较为充裕,商业银行放贷节奏加快。其二,全国首套房贷利率2018年12月-2019年5月连降6个月,居民贷款意愿增强。但三季度部分热点城市首套房贷利率纷纷上调,6月份以来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已连续4个月上升。这使得居民贷款意愿减弱,三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小幅下降。国庆长假后,全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执行了新的LPR定价机制,但从各地的执行情况来看,与之前的贷款利率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若年内5年期LPR不调整,预计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将继续横盘小幅震荡,这将制约居民贷款意愿进一步增强。
此前央行发布消息称,要求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9月监管严查信用卡资金流入楼市情况,包括境内房地产类商户、房产相关契税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下调房地产类商户交易限额,并限制在住宅、地产中介等商户刷卡交易。当前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连续2个季度回升后有所下降,目前来看短期内房贷政策很难全面放松,预计2019年四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还将继续小幅下降。
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与百城房价指数关系
报告比较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与百城房价指数季度环比涨幅走势发现,房价涨幅与居民杠杆率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2015年一季度开始,居民购房杠杆率和房价指数同时出现大幅攀升态势,房价指数季度环比涨幅在2017年二季度见顶,居民购房杠杆率在2016年四季度见顶,主要原因是2016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城市收紧信贷政策。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和房价指数涨幅同步下行。二季度杠杆率进一步下行,房价指数涨幅扩大,这主要是二季度部分二线城市楼市有升温迹象,三四线城市还在轮动上涨。7.31政治局会议后,市场明显降温,三四季度杠杆率和房价指数涨幅同步下行。
2019年一二季度,杠杆率和房价指数涨幅同步上行。730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市场预期随之转变,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连续4个月上升,三季度杠杆率和房价指数涨幅同步下行。若年内5年期LPR不调整,预计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将继续横盘小幅震荡,部分城市房贷利率还有可能进一步小幅上行,四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还将下降,百城房价指数环比涨幅也将继续收窄。
全国住户部门杠杆率走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7–2008年,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保持在20%以下的较低水平,2008年末为17.9%。2009年初至2010年二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随着“四万亿”刺激政策的推出,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住户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此后至2012年底,上升趋势减缓。2013年一季度,住户部门杠杆率达到31%,首次突破30%,此后连续快速上升至今。2018年底,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53.2%,相比2008年底增长了35.3个百分点。2019年三季度,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至56.3%,环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同比去年同期上升4.1个百分点。
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所有统计国家的住户部门平均杠杆率为59.7%,发达国家为72.1%,新兴市场国家为39.9%。目前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高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但需要看到的是,在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同时,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住户部门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去杠杆。例如,美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从2008年末的95.4%显著降至2018年末的76.3%,同期日本住户部门杠杆率从59.5%降至58.1%,欧盟从60.4%降至57.7%。且近年来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增速较快,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几年有可能超越欧盟和日本。
全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存款余额走势
全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和全国住户部门存款余额的比值变化,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住户部门的资金杠杆走势。2007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例在20%-30%之间小幅波动。2009年二季度开始,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例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6年以来呈加速上行趋势,这与2016年以来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速较高有关。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例从2008年末的25.3%上升至2018年末的66.1%,期间上升了40.8个百分点。2019年三季度,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例上升至66.2%,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例持续上升,与存款余额增速持续下行,贷款余额增速持续高于存款余额增速有关。住户部门存款余额增速持续放缓,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与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关,过去大多数居民的节约型消费方式已不再是主流,与之相应的高储蓄率也逐渐降低。
二是与居民代际更迭有关,目前,80后、90后已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不再像父辈、祖辈那样热衷于储蓄。
三是理财方式发生了变革,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等分流了一部分的银行存款。
四是实物类资产住房正在成为中国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居民热衷于将货币类资产的储蓄存款和理财产品转化为房产。
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速持续高位也与住房贷款持续高增长有关,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2018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住户部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45%-54%,即个人住房贷款占住户部门总贷款的一半左右,是居民负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随着近日央行强调,要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预计下半年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速将会有所放缓,住户部门贷存款余额比值的上升趋势也将趋缓。
(来源:中新经纬)

2. 如何查贷款还剩多少钱

方法一:贷款者可以带上身份证到贷款行网点的个贷部门查询,不仅可查出余额,还可以让银行打印出之后一年之内的还款计划,这样就能清楚了解一年内的贷款情况。
方法二:通过网上银行查询,贷款者开通网银之后,就可以足不出户查询贷款余额。贷款者通常可以通过“个人贷款”——“我的贷款”——“贷款查询”这样的路径进行操作。这种方法最为简便,通过网上银行,不仅可以查询到贷款余额,还可以查询还款记录等信息。

方法三:通过银行客服电话查询,贷款者可以打贷款行的客服电话查询,但这种方法只能获得贷款余额单一信息,无法了解以前及以后每月的还贷情况。
怎样计算房贷利息
1、个人住房贷款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个人的相关商用房贷款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期限利率。
2、等额本息的还款,等额本息的还款,就是指相关贷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直至结清贷款。购房者每月要还的总数都是相等的,但是利息和本金占的比例每次都会发生变化。
3、等额本金还款,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则指每月等额偿还本金,贷款利息随本金减少逐月递减直至结清贷款。购房者每个月换的数额都不同,随着每月本金的减少而递减,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利息由多逐渐减少。
房贷利息会随着利率变化而变化吗
如果你选择的利率是固定利率,那么你的贷款利率就不会跟着调动,一直执行你办理贷款时的利率,但是这样对你也并没有什么好处的,银行利率上浮你不会损失什么,下浮你也不会得的什么好处的,如果你选择的是浮动利率,那么你的贷款利率就会在银行调息后次年的1月1日起跟着调动。
一般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项还没有偿还部分的利率也会随之调整,有三种形式:
1、银行利率调整后
所贷款利率在次年的年初执行新调整的利率(比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
2、是满年度调整
即每还款满一年调整执行新的利率(比如中国银行);
3、是双方约定
一般在银行利率调整后的次月执行新的利率水平。
无论基准利率如何调整,上浮或下浮的幅度不变,只是在新的利率基础上的上浮或下浮。

3. 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 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有所恢复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1364亿元;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当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7219亿元;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10月份,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62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少增的态势。一方面,近期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有所恢复,房企开发贷和居民房贷的审批投放速度加快,带动了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但整体看,房地产销售并未出现明显反弹,仍然维持负增长态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整体上看,10月份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增量略超预期,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不够理想,政府债券发行虽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场预期。
梁斯表示,从后续看,如果11月专项债发行完毕,当月发行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这将对社融带来一定支撑。同时,随着年末临近,财政支出速度加快,会对M2带来一定支撑。但考虑到疫情再次出现反复,企业信贷需求将受到影响,M2持续大幅反弹概率不大。预计M2和社融增速将保持在“8”“10”区间运行。(完)

4. 居民部门杠杆率是怎么计算的举例说明

1、杠杆率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杠杆率是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是杠杆倍数,杠杆倍数越高,越容易受到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影响。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盈利时,增加杠杆能扩大盈利,但是加的过多,风险就会上升。因此高杠杆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2、“杠杆率”是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监管领域新设的监管指标,典型意义上的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在经济研究中,分析“杠杆率”有两个视角。
①微观上,“杠杆率”一般是指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数量关系。在负债方,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负债总额及其结构,揭示企业现今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偿债紧迫性和偿债压力大小;在资产方,反映企业资产总额及其构成,揭示企业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分布情况及盈利能力。将负债和资产结合起来,可据以评估企业的绩效,分析其财务的弹性和安全性,考量其偿债能力及经营的稳定性。在统计上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股东权益之比、资产与负债之比,以及上述指标的倒数,都可用于衡量杠杆率。
②宏观上,“杠杆率”可以用国家的总负债/总资产来计算,也可以用总债务/GDP来计算。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相关产品由对应平台或公司发行与管理,我行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等责任。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户部门贷款增7.36万亿

观点地产网讯:1月15日,央行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贷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另外,2018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12.71万亿元,日均成交4.0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5.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末高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比上月末高0.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
数据中还显示,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6万亿元、1.45万亿元、8048.1亿元、1.86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

6.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分别是多少

  1.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

    2010年5.73万亿元,2009年4.4万亿元,2008年3.01万亿元,2006年2万亿元,2004年1.59万亿元,2003年1.2万亿元,

  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是指:

    (1)借款人以本人名下的房产抵押,向贷款人申请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用途包括个人购房、购车、消费、经营及其他合规合法等多种用途。

    (2)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7. 应全面看待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滑

从居民部门来看,的确存在存款搬家问题,投资组合更为多元化,贷款增速远超存款增速,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

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1.2万亿元,同比增长8.3%,贷款余额达到1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为69.6万亿元,占全部存款的39%,同比增速为8.7%,为197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贷款增速较稳定,但总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都处在增速下滑的趋势中,不免引起人们的担忧。

我国储蓄率居全球前列

大家经常将储蓄和存款这两个词混用,但在宏观经济领域,其各自都有明确的含义,并不相同。储蓄是指一段时期的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那部分,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储蓄属于经济流量,也称作时期量,因为收入、消费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而存款则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上,经济主体所持有银行的一种债权形式。存款属于经济存量,也称作时点量。储蓄和存款有一定联系,但并不相同。可支配收入中有一部分被消费掉,剩余形成了储蓄,也就是当年新增的财富。这些储蓄并非全部变成新增存款,居民投资于银行理财、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信托、房地产等都是新增财富的储存形式。只是在金融市场并不完全发展的环境下,过去我国储蓄中的绝大部分都形成了银行存款,使这二者数据比较吻合。但这只是在金融市场并不健全时期的特例,发达不存在这样的规律。

储蓄率是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我国的储蓄率自2010年达到顶峰后有所下降,但与其他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末,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5%,虽然相比2008年时50%的高点有所下降,但远高于英美日德等发达。可以从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两个角度来理解我国较高的储蓄率。首先,储蓄是财富积累的基础,是国民净财富在一段时期内的增量。国民净财富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要素,高比例的储蓄使得我国的国民财富快速增长,增强了各部门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从另一角度来看,储蓄的反面是消费,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不足。近几十年来我国内需不足、对外需依赖过重的经济结构也正是这种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的客观反映。当外需有所减缓时,必然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速,降低经济效率。稳定与效率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以银行为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会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流动性高的资产往往收益率较差,从而拉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宏观上的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也存在这样的权衡,我国储蓄率下降虽然会对金融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需向内需转变的角度来看,又是必需的。因此,大不必对储蓄率下降过于惊慌。

存款变动不取决于居民的主观愿望

既然储蓄率变动不大,为何存款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呢?这需要从本质上理解货币和存款的创造过程。对微观主体来说,新增存款来自于储蓄中存入银行的部分,其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投资组合的决策共同决定本部门新增存款的规模,但宏观上并非如此。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往往都在第一章介绍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加总谬误:宏观并非微观的简单加总,而是有一套自身的运行逻辑。例如著名的节俭悖论,当所有居民都变得更为节俭并减少消费时,国民储蓄反而会下降。宏观上,存款是由贷款创造的,存款的总量只与贷款相关,而不取决于各类微观主体的决策。

当银行发放一笔新贷款时,会同时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分别记入贷款和存款,它只能是在不同银行或不同账户之间流动,其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当企业获得贷款后用于支付员工工资时,这笔存款便从企业账户转移到居民账户,当员工用这笔钱购买开发商的一套住房时,这笔存款又从居民账户转移到企业账户。总之,只要这笔钱不从银行取出,只要这笔贷款不被银行收回,存款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存款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容易解释,那就是贷款增速也在下降,实体经济正在经历去杠杆过程。去杠杆的本质就是限制信用创造增速,银行贷款是信用创造中最核心的资金来源。从贷款同比增速来看,已从2015年的14.5%下降到当前的12.8%,这必然导致存款的下滑。从存款和贷款每年的净增量来看,自2016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2018年前三个季度存款增量比去年略低,贷款增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虽然从理论上说,存款增量与贷款增量应完全一致,但现实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到存贷款。第一,银行非贷款类资产的投放,如购买债券、股权投资,以及向影子银行拆借的行为也都具有存款创造的功能,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创造出一部分存款。第二,外汇储备的增长也可以在不创造贷款的情况下直接形成存款。第三,银行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的行为也会使一些存款消失,变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银行债或者银行股权。两相抵消,大部分时间存款的净增量略高于贷款净增量。今年年初到现在,银行存款增量略低于贷款,这与金融去杠杆是直接相关的,商业银行降低了非贷款类资产的投放,影子银行规模大幅降低。由此来看,存款增速低于贷款增速是合理健康的,降低了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

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分流

市场所担心的另一问题是居民部门,自2010年以来居民贷款增速大部分时间里都大于存款增速。今年三季度末,居民贷款同比增速达到18.5%,而存款增速仅有8.7%。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存款却维持着较低的增速,再加上住房价格已开始企稳,自然让人们开始担心居民部门还本付息的压力。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虽然近十年来存款增速小于贷款增速,但从存量上看,由于我国居民存款的基数比较大,截至三季度末存款依然是贷款的1.5倍,而美英两国的居民存款是小于贷款的,德国居民的存贷款比例也低于我国。我国居民的净存款(存款-贷款)依然是充实的。第二,存款增速下降并不意味着居民储蓄下降,而是居民资产组合多元化的结果。储蓄除了形成存款外,还广泛投资于银行理财、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近几年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客观上分流了一部分居民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和货币型基金(如余额宝、财付通等)在功能上与存款十分类似,甚至某些时候在支付便捷程度上还要优于存款。这推动了居民部门的存款搬家:将这部分减少的新增存款转变为其他金融产品。在银行看来,居民存款变成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第三,居民还有一部分储蓄变为了非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过去两年,房价增速较快,房地产商去库存的速度也较快,这实际上是居民将一部分储蓄转为房地产,居民存款变为了房地产商的存款。

虽然从总量上看,居民投资行为的改变并未让存款消失,只是从居民存款转移成其他部门的存款,但却对我国金融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对利率市场化的促进。居民购买理财、货币基金或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往往要高于存款利率,而其他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会相应高于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这样的存款搬家势必会抬高居民的收益率预期,倒逼银行以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第二,银行资金来源更为多元,也更不稳定。居民存款是银行资金最为稳定的来源,利率较低、规模波动性较小。而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则最不稳定,当面临流动性风险时,往往首先挤兑的就是金融机构自身。美国的雷曼危机时,正是因为发生了金融机构的挤兑才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从这点来看,银行资金来源从居民存款转向金融机构存款增加了金融脆弱性。

第三,居民的多元化金融资产配置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满足居民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最终动力,我国正在逐渐由银行中介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向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居民的存款搬家将促进这一进程。当然,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是刚性兑付,居民既然愿意将低收益的银行存款转移到其他更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也就必须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例如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以及各类信托产品等,都具较高的收益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刚性兑付问题。居民在享受更高投资回报的同时,并没有承担相应的风险,而是将这部分风险转移到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客观上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提高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是金融市场健康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上,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依然显著高于其他,未来一定会继续下降的趋势,并逐渐与其他接轨。从总量上看,近两年来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在同时下降,这是去杠杆成果的体现,有利于金融稳定。从居民部门来看,的确存在着存款搬家问题,投资组合更为多元化,贷款增速远超存款增速,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需要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系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8. 如何查询商业贷款余额

查询商业贷款余额方法:
一、柜台查询:借款人携带身份证亲自到贷款行网点的个贷部门,向工作人员申请查询商业贷款进度,按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后,即可查询。
二、网银查询:借款人可以登录贷款机构网上银行的个人账户,在个人贷款中即可查询。
操作环境:
品牌型号:联想yoga14s
系统版本:Windows11专业版
app版本:v98.0.4758.82
三、客服电话查询:贷款者可以打贷款行的客服电话查询贷款余额及审批信息。个人商业贷款申请之前,要评估一下家庭经济实力,根据评估出来的结果,确定首付和贷款的比例,银行审批后的额度通常会小于或是等于所申请的额度,所以要留出余地,以免出现意外。
【拓展资料】
商业贷款是用于补充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的贷款,一般为短期贷款,通常为9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但也有少量中长期贷款。这类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商业贷款又称个人住房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为城镇居民购买自用普通住房提供的贷款,执行法定贷款利率。北京市多家商业银行都有此项业务,如建行、农行。申请贷款手续也基本一致。
商业贷款是指统计期末,住房置业担保机构担保余额中,为商业贷款提供担保所占的比例。
提交贷款申请:当你签好了房屋买卖合同后就可以向银行申办商业贷款了。无论是一手房贷还是二手房贷,都需要将银行认可的齐全材料递交给银行审核,这是商业贷款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主要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以及复印件;外地户籍需要提供暂住证或者居住证;工作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买卖合同、首付款发票或者收据;近半年的工资流水或其他资产证明。除了以上五项资料外,不同银行对商业贷款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还要详细询问贷款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9. 怎么查个人房贷贷款余额

第一种:贷款者可以带上身份证亲自到贷款行网点的个贷部门查询
第二种:通过网银查询
第三种:通过银行客服电话查询
贷款者还可以打贷款行的客服电话查询,但这种方法只能获得贷款余额单一信息,无法了解以前及以后每月的还贷情况。


(9)历年居民部门贷款余额扩展阅读:
个人住房贷款,是一种消费贷款 ,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贷款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有权依法处理其抵押物或质物,或由保证人承担偿还本息的连带责任。
贷款的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贷款条件是城镇居民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且有购房合同或协议,有还本付息的能力,信用良好,有购房所需资金30%的购房首付款,有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等。
个人住房贷款限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和城市居民修、建自用住房,不得用于购买豪华住房。
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有以下三种贷款形式:
(1)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全称是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它是指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运用住房公积金委托商业性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政策性的个人住房贷款,一方面是它的利率低;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中低收入的公积金缴存职工提供这种贷款。但是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利息相差1%有余,因而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购房自住的老百姓都比较偏向于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
(2)个人住房自营贷款是以银行信贷资金为来源向购房者个人发放的贷款。也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担保贷款。
(3)个人住房组合贷款指以住房公积金存款和信贷资金为来源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是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和自营贷款的组合。此外,还有住房储蓄贷款和按揭贷款等。

阅读全文

与历年居民部门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晋城身份证贷款公司 浏览:353
农行社保贷款利息多少 浏览:58
银行小额贷款期限 浏览:245
担保贷款去什么银行卡吗 浏览:49
过户要拿到贷款合同吗 浏览:997
共享现金贷款消费 浏览:129
项城市开公司抵押房产贷款流程 浏览:720
公司账户的贷款怎么取出 浏览:491
抵押经营贷款住房贷款利息 浏览:135
贷款贷了30年后悔了还能改吗 浏览:852
网上贷款不合理可以只还本金吗 浏览:630
美团贷款流水多大 浏览:445
农行贷款出现ES351 浏览:1000
不动产办理贷款产权过户 浏览:782
浙江省2017年存贷款余额 浏览:936
潍坊公积金贷款二套房首付 浏览:49
建设银行网上交贷款吗 浏览:919
用公积金余额还商业贷款吗 浏览:630
换了工作贷款还能找到单位吗 浏览:387
养猪无息贷款好办理吗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