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手房买卖贷款风险有哪些
二手房转按揭贷款风险有卖方变卦,买方面临“钱房两失”的局面以及可能无法过户;买方可能无法获贷以及银行拒绝提前还贷;提前还贷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大了卖方所承受的风险。
【法律依据】
《贷款通则》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贷款人在短期贷款到期1个星期之前、中长期贷款到期1个月之前,应当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借款人应当及时筹备资金,按期还本付息。贷款人对逾期的贷款要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做好逾期贷款本息的催收工作。贷款人对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归还的贷款,应当按规定加罚利息;对不能归还或者不能落实还本付息事宜的,应当督促归还或者依法起诉。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应当与贷款人协商。
㈡ 二手房公积金贷款先过户再贷款对卖家来说有什么风险
二手房是先过户还是先贷款
一、二手房是先过户还是先贷款
在办理二手房买卖手续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先办理贷款在办理过户手续的,如果是一次性付款,就需要注意资金的安全问题,尽量将房款的给付放在产权过户之后再进行,或可以用提存的方式办理房款的给付,以尽量降低风险。买卖双方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房地产交易场所办理产权转让手续,按国家规定交纳各种交易费用,领取政府颁发的产权证,买卖双方能一手交钱一手交房。
二、二手房买卖具体流程
1、二手房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买方通过二手房贷款的方式支付房款并约定首付款及贷款的比例。
2、二手房买卖双方到房屋所在区县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现场打印《房产买卖协议》,并且同时由买卖双方到当地房管局现场签订《私产房屋代收代付协议》用以明确交易资金代收代付的委托关系;
3、由于二手房的特殊性,买方需要先找评估公司对所购房产进行评估。银行会根据房屋交易价和评估价中较低者作为放贷的依据;
4、为了保证该二手房贷款的安全性,一般银行会要求买方提供担保。担保人可以是有经济能力的个人也可以是专业的担保公司;
5、二手房买方持《私产房屋代收代付协议》到贷款银行交存首付款,并取得交存首付款的证明,同时可向该银行申请二手房贷款并提交全部贷款申请资料;
6、银行审核通过后买方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银行通知卖方贷款可付;
7、最后办理过户,办理二手房过户时,买卖双方带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买卖契约及复印件、买卖双方的身份证等资料到房产局办理过户手续并带旧土地证到土地局办理换证手续。
㈢ 按揭买二手房 怎么交易 卖方有什么风险吗
买卖二手房,卖方的唯一风险就是过户后买方不付尾款,不过正常操作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交易流程如下:
1、签订合同。
2、到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全款付没有这一步)。
3、审核通过后到房管局办理过户(全款购房的话办理过户的时候买方把尾款付清,然后办理单方取件)。
4、办理过户后取产权证交给银行(全款房买卖到这里就结束了)。
5、银行放款。
(3)过户贷款卖方风险扩展阅读:
财产分割:
1、男女婚后以一方或双方的名义购买并办理了按揭贷款的房地产,产权登记在个人或双方名下,婚后由双方偿还按揭贷款的情况。
只要夫妻双方没有特别约定,那么该房产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未偿还给银行的按揭款为共同债务。因为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属夫妻共有财产,当事人有约定的除外。
2、如果男女双方婚后以双方名义购买的房地产,以一方名义办理了按揭,由一方偿还贷款,也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只要是夫妻存续期间取得的房屋,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无论是登记于双方名下还是一方名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上述情形房产分割的处理,双方婚后取得房屋产权的,这种情况下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均为夫妻共同财产。房屋价值分割时按市场价计算,不按当初购房合同金额计算;如果涉及贷款,先要将贷款部分除去。
㈣ 二手房买方贷款 收了首付后过户卖家有风险吗
有风险。因为卖家只收了首付,没有取得全部购房款。房子过户后需要买房去银行办理抵押,银行才会把贷款放款给业主。万一政策有变,银行放款速度变慢,卖家就需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收到尾款。
㈤ 二手房过户转按揭有风险吗
二手房转按揭风险有:卖方突然变卦,买方面临“钱房两失”的局面;提前还贷需要一定的时间,卖方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买方向银行重新申请贷款,存在被银行拒贷的可能性;房屋存在产权纠纷或者被法院查封,无法过户;银行拒绝提前还贷,转按揭难以达成。
【法律依据】
《贷款通则》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贷款人对逾期的贷款要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单,做好逾期贷款本息的催收工作。贷款人对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归还的贷款,应当按规定加罚利息;对不能归还或者不能落实还本付息事宜的,应当督促归还或者依法起诉。
第五十三条
贷款人对产权有偿转让或申请解散的借款人,应当要求其在产权转让或解散前必须落实贷款债务的清偿。
㈥ 卖二手房,买家尾款银行按揭,过户对卖家有什么风险
二手房买卖流程中,买方要贷款买房而要求先付首付然后办房产过户,用银行贷款付清尾款,没有风险。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过案、完成初始登记和总登记的、再次上市进行交易。二手房交易,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现象,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二手房是相对开发商手里的商品房而言的,是房地产产权交易二级市场的俗称,包括商品房、允许上市交易的二手公房(房改房)、解困房、拆迁房、自建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
1、契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5% (商用用房,二次购房或大于144平米的税率为3%)
2、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
3、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 05%
4、产权转移登记费:50元(每增加1人加10元,买家为单位的80元)
㈦ 二手房买方贷款 收了首付后过户卖家有风险吗
过户前,让中介先大致审核买方的个人征信及工作,上一年总收入流水等信息,在购房合同中写明买方贷款失败属于买方违约,过户无效,且定金或首付不退。
也给买方加上一套枷锁。
正常情况下,买方的贷款,收款人是卖家。只要贷款办下来,卖家就可以放心了。
㈧ 卖房先过户有风险吗
有一定的风险。二手房交易期间的风险是双向的,因此现在大部分中介都会提供资金监管,买方先将房款的一部分作为首付支付给卖方,剩余的部分转入监管帐号,待过户完成之后直接由监管帐号划拨到卖方帐号。这样的流程就避免了因贷款问题而导致的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违约。
如果贷款是卖方未结清的贷款,就需要卖方在过户之前先还清银行贷款尾款,房产证解除抵押,然后才能办理过户手续,因此买方首期支付的款额可能需要足够支付该部分尾款。
如果贷款是买方在交易期间要申请下来支付给卖方的,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申请贷款是否获批需要看申请人的资质是否符合银行的放贷要求。
(8)过户贷款卖方风险扩展阅读:
贷款购买二手房的顺序是先贷款, 后过户。 在办理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资金监管户,要求买房人先把首付资金存到这个监管户中,以保证首付的真实性,然后等贷款批下来之后,去办理过户手续,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接着办理房屋的他项权利证。
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进行二手房交易前必须确认房主真实身份
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前首先需检查签约主体的真实性,主要是核实房主的身份。因此对于业主证件的真实性和其与业主身份的一致性是签订买卖合同的前提条件,尤其在买卖双方自己进行交易而没有第三方作为居间担保的情况下,该项问题更需引起购房者的注意。
2、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时必须明确双方违约责任
二手房买卖合同中违约金的比例都有明确条款注明,但对于赔付时间却没有具体款项,这会导致违约方据此拖延支付时间,使条款的实际约束力和执行力下降,因此合同中应加入“买方在实际支付应付款之日起,日内向卖方(买方)支付违约金”的条款,以确保合同条款的最终落实。
3、必须标明付款、过户时间
很多二手房买卖的交易都不是一次性付款的,是分期支付,因此,卖方需要明确买方的付款时间,而同时尾款的支付时间有赖于房产过户的日期,因此买方有权利知道房产的过户时间。如果逾期则依照实际情况由违约方执行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手房买卖流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房款没收齐房子已过户 7名卖房人被骗”事件追踪
㈨ 卖房子存在什么风险怎么预防卖房风险
法律分析:卖方风险:
1、买方购房资格不够或贷款资金不足支付全部房款,不能履行合约,交易终止;
2、自己不想卖房了,要赔偿巨额违约金;
3、二手房交易合同签订后,银行不放款(买方因素);
4、房子已过户,尾款拿不到。
预防风险:
1、签订定金合同,担保履行。
定金是买方为确保契约覆行,交付卖方的金钱,具有契约上的效力。卖方收下定金后,若买方反悔,则您有权没收定金;反之若卖方反悔,则必须加倍退还。
2、谨慎签约,预防问题
①将房屋的物理状况和权利状况如实告知买方,好在合同中写下来;
②主动提供“三项证明”:如有共有人,须提供房屋共有人同意出售的证明;如有抵押,则提供已经书面通知房屋抵押权人的证明;如该房已经出租,则提供房屋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书面证明;
③交易流程必须与房款支付挂钩,确保在房屋过户前后拿到房款。
3、向银行取得放款承诺
签约时,买方通常只支付首期款,余款待过户后由银行支付。但银行只根据买方指示付款,如在房屋过户后、银行放款之前,买方取消了贷款,则银行自然不会再放款给卖方,故卖方最好能取得买方贷款银行的放款承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