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查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最新数据
1、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在手机桌面上打开浏览器。
㈡ 那对比说是福建经济好还是福州经济好阿,
福建是省,福州是省会城市。两者是相比恐有不妥。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公元前221年,秦朝置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州),从此福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福建省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福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全省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福建省的省会,海西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921736人,全市总人口7115370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经济社会综述
【综合】2011年,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37.50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672.1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0:44.9:46.1调整为8.7:46.5:44.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55.5%和41.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144元,增长11.9%。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06.01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320.04亿元,增长29.1%;地方财政支出365.32亿元,增长39.2%。
【农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09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44.7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5.8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74.6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299.6亿元,增长4.8%。
【工业、科技】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873.36亿元,增长15.8%,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05亿元,增长16.1%,占全市GDP的3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1869亿元,增长18.0%。
【固定资产投资】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0.28亿元,增长23.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49.63亿元,增长23.2%。城镇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1693.19亿元,增长14.4%。
【城乡建设】2011年末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32.12平方公里。年末市区共有公交营运线路261条,公交营运车辆3930辆;本年新增更新公交营运车辆785辆,公交车日客运量达200.7万人次。全市共有各类出租车6002辆。
【贸易、旅游】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77亿元,增长19.9%。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756.25万人次,增长17.5%,其中境外游客76.17万人次,增长9.0%。全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65家,客房共计10547间。
【对外经济】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70项,合同外资金额17.70亿美元,增长5.78%;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2.77亿美元,增长7.78%。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5亿美元,增长41.16%。
【金融、证劵、保险】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下同)6910.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25.06亿元,增长8.98%;单位存款余额3634.48亿元,增长14.29%。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8家,总市值2703.71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额21817.77亿元,增长5.99%;全市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4.91亿元,增长10.32%。
【民生保障】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505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0元,增长14.6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人均消费性支出17847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107元,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53元,增长2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8%。
全省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3亿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1088亿美元,增长36.6%,其中,出口715亿美元,增长34.1%;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1元,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7427元,实际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3.77%;人口自然增长率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完成投资1936亿元,建成投产和开工项目分别达166个和177个。开工5条快速铁路,福厦动车组开通运营;开工13条高速公路,建成7条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9公里;港口新增吞吐能力超过3000万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445万千瓦,机场扩能改造全面实施。新增长区域发展方面。完成投资2742亿元,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区域集聚效应显现。
全年粮食总产量662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大灾之年仍保持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五新”加快进村入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9.6%。实施土地整理31.5万亩,加固病险水库139座,除险加固海堤15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850公里。新批和组建8家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建设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抓好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和300个重点技改项目,央企在闽新一轮投资洽谈项目超过8000亿元、其中签约5000多亿元。出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19条意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再担保机制。4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资金449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185家。物流、创意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40%。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7.8%。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3.4%。[6]
㈢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未来该何去何从
财经57号|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怎样?这些数据告诉你真相
疫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浪,让不少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小微企业在风浪中搏击壮大,有的则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口。这时,及时、足量的资金支持,将成为企业应对风浪的“压舱石”。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就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情况答记者问时,为4月份小微企业贷款情况下了判断——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
当前,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情况如何?恐怕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多少小微企业获得了贷款?
今年前4个月,一共新增了117万户小微经营主体获得普惠小微贷款。这117户的增长趋势是:1至2月18万户、3月71万户、4月28万户。
截至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企业贷款分别占39.3%、29.7%和7.6%,合计占76.6%。
为什么说贷款结构优化了呢?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信贷资金及时支持这些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和复工复产,对“保就业”也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4月份,在各项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领域的信贷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看,“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㈣ 小微企业如何走出融资困境
第一,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摆脱小微企业长期依靠外部资金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被动局面,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企业信用等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如盘活企业内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票据贴现、出租或出售闲置资产,实现结构优化。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其企业内部来筹集资金,如筹集企业员工个人存款。员工以其个人存款投入企业运营中,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一则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二则可以帮企业有效管理员工和筹集资金。
另一方面,可利用股权进行筹资。如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置的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块——中小板,进行上市。如果小微企业无法达到上市门槛,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筹集资金,如杠杆租赁或售后租回等,这样中小企业在自身积累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但同样可以更新先进设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另作他用,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率。同时利用金融租赁进行融资,限制条件少,手续也简便易行,这样将其流动性较差的物化资产转变为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进行使用,变现能力明显增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较好地运用了金融租赁这一手段。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如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等。
第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国外的小企业贷款相比较大企业的贷款,利率就差1.5个百分点到2个百分点,而我国大概要高6个百分点到8个百分点,政府可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来解决一部分问题。
第三,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另外,需建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由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全部资金需要,加上资本金不足等先天缺陷,可在现有的金融机构中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部门,或者调整有些地域性银行的信贷投向,突出支持地方重点小微企业。这些在很多银行现已经得到实现。如农业银行在2011年1-10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加940多亿元,增幅达20.42%,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的9.17个百分点,高于全行法人客户贷款增速的12.68个百分点。包商银行北京分行成立专门的信贷部门,为北京市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第四,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机构难于有效控制小微企业贷款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主要由银行的评级机构进行,但各家银行评级标准不尽一致,社会上更是缺乏权威性的企业资信评级机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和银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必要从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社会信用程序,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此强化和引导小微企业对资信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信用风险较大,政府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体系,为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的后盾。如建立“小微企信用信息数据库”。除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外,该数据库还应包括企业上缴税费、为职工购买社保、水电费支付等非财务信息;该数据库可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公、检、法等职能部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及其他行为的记录统一集中和处理,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该数据库信息应满足时效性要求。还要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有效控制担保风险。以福建省为例,全省现有40家左右的专业担保机构,如福建省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中联信担保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宏发担保有限公司等。目前全国30个省(市、区)组建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已达260个,共筹集担保资金76亿元。
第五,加强小微企业间的联合。如日本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事业组合加强联合,在采购、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有组织地进行合作;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六,与其他政策,如税收政策等相结合,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2011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还有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免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
总之,小微企业要走出筹资困境,既要注重“强身健体”,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走向市场,大胆使用创新金融工具、拓宽筹资渠道、多元化筹资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惟有如此,小微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㈤ 小企业贷款怎么贷,有哪些途径方法
小企业因为他自己的需求的贷款额度并不高,所以说可以通过小企业自身去贷和通过法人去贷两种方法。
银行对小企业这一块的贷款要求比较高对营业执照这些都有严格的期限的限制。保险公司的话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这些前提是你征信一定要好。就可以通过法人或者提供营业执照去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
㈥ 求描述福建进几年发展,在线等!!
2010概况全省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3亿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1088亿美元,增长36.6%,其中,出口715亿美元,增长34.1%;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1元,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7427元,实际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3.77%;人口自然增长率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完成投资1936亿元,建成投产和开工项目分别达166个和177个。开工5条快速铁路,福厦动车组开通运营;开工13条高速公路,建成7条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9公里;港口新增吞吐能力超过3000万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445万千瓦,机场扩能改造全面实施。新增长区域发展方面。完成投资2742亿元,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区域集聚效应显现。
全年粮食总产量662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大灾之年仍保持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五新”加快进村入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9.6%。实施土地整理31.5万亩,加固病险水库139座,除险加固海堤15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850公里。新批和组建8家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建设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抓好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和300个重点技改项目,央企在闽新一轮投资洽谈项目超过8000亿元、其中签约5000多亿元。出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19条意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再担保机制。4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资金449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185家。物流、创意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40%。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7.8%。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3.4%。[10]
2011概况
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167.5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632.06亿元,增长8.6%。
1、农业生产:201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2.65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4.8%、6.8%、2.6%和3.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4.3%。全年粮食总产量672.80万吨,比上年增加10.91万吨,增长1.6%;水果产量687.81万吨,增长7.0%,茶叶产量29.60万吨,增长8.6%,食用菌产量81.98万吨,增长7.5%;肉蛋奶总产量223.96万吨,增长0.8%;水产品产量603.91万吨,增长2.8%。
滨海城市厦门
2、工业生产: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速比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从当月增速看,1-2月增长20.6%,3至12月的增速分别为23.8%、18.8%、17.8%、17.4%、16.7%、16.1%、14.2%、14.2%、17.1%和17.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6%,重工业增长1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4.6%,集体企业增长12.9%,股份制企业增长2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5.3%;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15.22亿元,增长17.3%,其中,石油化工增长14.3%,电子信息增长22.6%,机械装备增长16.4%。产销率为97.56%,比上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城镇投资9374.83亿元,增长26.7%;农村投资744.64亿元,增长32.1%。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7%。民间投资贡献提高,全年城镇民间投资5090.31亿元,增长38.2%,占城镇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9.8%提高至54.3%,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1.2%,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加快,全年城镇社会保障业投资增长9.1倍,文化艺术业投资增长1.4倍,娱乐业投资增长54.1%,居民服务业投资增长39.1%,教育事业投资增长29.2%。房地产开发投资2402.61亿元,增长32.1%。全年商品房销售2696.16万平方米,增长4.7%。
4、城乡消费:201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59.12亿元,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9.65亿元,增长13.7%。城镇市场与乡村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的9.5个百分点缩小至4.9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428.47亿元,增长18.4%;餐饮收入额740.30亿元,增长16.6%。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3.0%,金银珠宝类增长44.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4%,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2.0%,汽车类增长19.8%。
5、对外贸易:201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435.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0%,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提高5.3个、5.8个和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28.43亿美元,增长29.9%;进口507.21亿美元,增长36.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21.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9.16亿美元。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39个,比上年减少8.8%。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135.78亿美元,增长1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44亿美元,增长7.1%。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金额92.19亿美元,增长25.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2.01亿美元,增长6.9%。
6、市场价格:201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上涨4.7%,上半年上涨5.3%,前三季度上涨5.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1.2%、2.8%、1.7%、1.7%、3.8%、0.9%、5.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8%。
7、财政金融: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59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增幅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1.16亿元,增长30.4%,增幅提高6.9个百分点。税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5%。全省财政支出财政支出2196.61亿元,增长29.6%,增幅提高9.5个百分点。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571.60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1055.49亿元,增长15.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982.82亿元,增长19.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8165.19亿元,增长19.3%。
8、居民收入: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7元,比上年增长14.4%,增幅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2%,经营净收入增长40.1%,财产性收入增长23.4%,转移性收入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比上年增长18.2%,增幅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5.7%,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5.1%,财产性收入增长18.9%。全年农民人均得到各项惠农收入107.9元,增长1.2倍。
自己总结一下,祝你写好~
㈦ 2022上半年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5.8万亿元,这数据说明了什么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挣钱,有的人是给别的老板打工进行挣钱,而有的人则是自己创业挣钱,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第一桶启动资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像银行贷款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根据大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5.8万亿元,这组数据说明了2个情况,第一创业的企业比较多,市场比较活跃;第二说明了各家贷款公司对于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很大,积极保障这些企业资金的审核和发放,这样整个市场才能盘活。
三、我国对于如何创新新的贷款模式,更好的帮助小微企业发展一直在探索创新。
虽然这组数据比较好看,可是仍然有些小微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基本上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东西,所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探索新的抵押方式,比如用知识产权进行贷款等方式,让更多小微企业能够贷款到资金进行发展。
㈧ 新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什么意思
分开理解吧,朋友,首先你要知道余额的意思,就是一笔贷款例如批准30万,发放30万,已经还款10万,剩余20万,那么这20万就是余额。这是单笔业务来讲。
如果对于金融机构的一个部门,那会分为很多种产品,有针对大企业的,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不同产品。一般评价一个部门的业绩情况,会统计各类贷款发放的笔数、金额、以及余额。那么根据余额的描述相信你已经知道了。
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时期内,增加的针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除去已经还款的部分,剩余的部分。
希望你已经详细了解到。
㈨ 福建发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
17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三季度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落实落细,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需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劲金融动能。
保持存贷款总量平稳增长,持续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10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居全国第12位,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个百分点,1至10月增加6335.73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居全国第2位,比全国平均增速高6.4个百分点,1至10月增加9854.93亿元,同比多增4646.05亿元;全省企业不良贷款率为1.17%,比上年同期低0.02个百分点,其中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率为0.81%,比上年同期低0.33个百分点。
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一是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深入推进“再贷款再贴现+”多维模式,加大央行低成本资金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1至10月,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办理再贴现1165.27亿元,同比增长16.6%。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截至目前,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再贷款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相关领域贷款566.5亿元。在总量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通过推动贷款利率和企业发债利率下降、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为实体经济节约融资成本约205.4亿元。1至10月,全省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5%,同比下降37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分别为3.96%、4.74%,同比分别下降37个、34个基点,均处于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此外,积极推动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债降低融资成本。1至10月,全省共84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357期、金额2446.7亿元,位居全国第8位,加权平均利率2.86%。
二是集成用好“政策包”和“工具箱”,推动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发展实效。
落实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有力推动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截至10月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累计支持全省105个项目补充资本金,发放基础设施投资基金211.2亿元。6月以来,通过投贷联动机制累计撬动省内金融机构发放配套贷款46.6亿元。自国庆期间首笔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投放后,已有35个项目签署贷款合同、金额85.11亿元;其中,22个项目实现专项贷款落地投放、金额26.83亿元,分别投向教育、医疗、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贴息后企业平均付息率仅0.01%,预计将为市场主体减少利息支出2亿元以上。
用好用足各项普惠小微政策,“真金白银”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前三季度,累计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13.3亿元,撬动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增加758亿元。联合福建省财政厅等部门继续推出第五至八期、合计500亿元纾困贷款,采用“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燃眉之急”。截至10月末,第五至七期纾困贷已投放完毕、金额328.90亿元,支持1.3万家企业,加权平均利率3.13%,低于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利率1.62个百分点;第八期纾困贷正加快实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 福州市 单列50亿元的额度,优先支持中小微企业信用贷和首贷。此外,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还将严格贯彻落实好新出台的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在2022年第四季度对存续、新发放或到期(含延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在原贷款合同年化利率基础上减息1个百分点的,以利率互换方式给予激励资金支持;对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协调联动,加快投放福建特色政策性优惠贷款。联合福建省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专项设立规模1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资金池,精准扶持抵质押不足的企业,与福建省工信厅、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文旅厅等部门的产业政策相配合,持续实施企业技改贷、制造业小微贴息贷、科技贷、乡村振兴贷、文旅专项贷、纺织鞋服贷等优惠利率贷款。截至10月末,累计投放福建特色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1154.29亿元、惠及2.6万家企业。
三是扎实推进“一县一品 贷动‘闽’生”专项行动,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供给和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目前专项行动已覆盖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海洋经济、林业经济、闽台合作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福建经济特色板块。截至10月末,全省62个专项行动项目贷款余额合计2500.95亿元,环比增加32.64亿元,比年初增加639.8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65%,比专项行动启动时降低64个基点。目前,专项行动已入选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评选的典型经验做法。
聚焦外贸外资保稳提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福建涉外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是服务外贸企业经营降本增效,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持续扩容,支持审慎合规的银行在单证审核、特殊退汇、对外付汇信息核验等方面,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结算服务,节省企业“脚底成本”。共23家银行、159家企业纳入试点范围,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2.4万笔、金额190.3亿美元。聚焦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小额、海量、电子化”的交易特点,积极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与创造力,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1至10月全省新型离岸贸易、跨境电商收支14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市场采购出口82.2亿美元,同比增长9%。
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提升跨境贸易融资效能。持续推出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跨境信用信息,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和成功率。如,泉州晋江某进出口贸易公司订单金额小、交易频繁,融资需求较为迫切。银行通过跨境平台对该公司进行贸易背景真实性电子核验,减少重复递交、打印材料、手工核对等工作,大大节省尽调、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的时间,同时降低重复融资风险。目前,银行累计为该公司办理216笔、共计1.78亿元出口贸易融资业务。1至10月,全省银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304家企业办理出口贸易融资19.6亿美元。其中,三季度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大幅攀升,发放保单融资月均117笔、293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倍、1.6倍。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应用该平台提供的企业跨境信用信息赋能企业增信,并创新专项融资产品,目前已为65家小微企业办理融资逾1亿元人民币,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企业经营能力弱化与资金需求增长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