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居民部门贷款率
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名义GDP如:2016年我国GDP74.4万亿,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大约33.33万亿,相除后得2016年末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4.8%。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是28倍,桥败瞎摩根士丹利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为33倍。杠杆率的优点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其主要优点为:一是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枯茄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润)。二是能够避免加权风险敏空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减少资本套利空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如果商业银行利用新资本协议的复杂性进行监管套利, 将会严重影响
㈡ 住房户均贷款余额
住房户均贷款余额18.9万亿元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其中,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2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4%。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同时,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落。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4.9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7.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
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三季度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2022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2、上半年,我国GDP为562642亿元。一季度末,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是62.1%。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信息:
1、住户贷款在总的贷款占比是35.51%左右。
2、居民杠杆率是居民部门的总负债与GDP的比值。62.1%意味着居民总债务占GDP比重超过6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居民杠杆率超过65%会影响金融稳定,目前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已经接近甚至有超过了。
居民负债主要是房贷。
央行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低5.1个百分点。
整体来说这个增速高于GDP增速,但低于以往房贷增速,主要原因:
1、目前居民负债率处于高位,再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
2、楼市比较冷,房价回调,居民买房热情下降。
央行数据还显示:
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49万亿元,同比下降0.2%,增速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包含开发贷和按揭贷。最近一两年,受不时出现的房企流动性危机以及楼市入冬影响,房企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明显减少。
7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到: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银保监会也表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接下来房企融资应该会得到改善,毕竟楼市太重要了,不仅涉及民生,还影响经济稳定大局。
㈢ m2是什么意思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
举个例子,山上有一座水库,水库的开关呢,由央行来控制,在山下有各种农田经济作物,农村的周边所有的湖泊、沟渠里的水,就是M2,也叫流动性。
经济作物生长当然需要水,央行它会定期开闸放水。
如果放水太多,那么农田周边的水太大,对经济就会有害,钱太多了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房价飙升等等。如果水太小了看,不足以支持作物生长,经济也不能健康发展。
所以M2每年都会以一定的幅度增长。
比方说在过去的很多年,M2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话说这个水龙头有点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通货膨胀,让整体经济的杠杆都比较高。
从前两年开始,国家高瞻远瞩,积极推进去杠杆降风险,所以这两年的M2增幅已经减缓到了8~9%。
虽然日子紧一点了,但是整体经济运行的就更平稳了。
大致划分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货币。
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广义货币(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
2011年11月15日,据央行透露,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央行称,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进行修订和完善。
当日,央行就M2扩大口径一事,对M2+的概念只字未提。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认为,新增加了两个指标,应该还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谓M2+。但盛宏清则表示,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之后,或许就是所谓的M2+。盛宏清表示,从银行的角度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即是同业存款。既然央行已将此类同业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银行计算存贷比时,这部分存款理应加入分母之中。如果这部分同业存款算入存贷比的分母之中,那将极大地释放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根据金融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央行会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相应调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此前,央行也曾对M2的统计范围进行过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针对上述情况,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发展历程
中国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825亿元,预期为5700亿元,前值为6246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2年率增长13.6%,预期增长13.9%,前值增长14.2%;中国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中国12月货币供应M1年率增长9.3%,预期增长9.0%,前值增长9.4%;12月货币供应M0年率增长7.1%,预期增长8.0%,前值增长7.7%。
中国四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前值从3.66万亿美元修正为3.6627万亿美元;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
中国央行表示,将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2013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2014年将保持审慎的货币政策。
2013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净投放现金3899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衡量货币超发不超发,要看物价、GDP和就业,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就不能说货币存在超发。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做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低通胀”。昨天,就“中国货币是否超发”问题。货币政策本质上是在CPI、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货币是否超发,要看GDP、就业和物价,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货币就没有超发,“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物价涨幅平均为2%-3%,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最近10年接近9%-10%,可以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相对的低通胀,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3年我国新增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是继2009年后的次高水平,2013年创下4年来的历史新高。2009年至2012年,我国历年人民币贷款增量分别为9.59万亿元、7.9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8.2万亿元。
盛松成称,2013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为年度历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融资结构进一步多元,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2014年7月15日,央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M2余额120.96万亿元 同比增长14.7%。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月15日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1.4个百分点,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
2015年2月13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不过,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4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0万亿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净投放现金2781亿元。
央行2015年4月14日日公布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增长11.6%,狭义货币增长2.9%;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69%;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73万亿美元;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65万亿元。具体如下: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0.9个和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2.7个和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万亿元,同比增长6.2%。2015年一季度净投放现金1690亿元。
2015年5月13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15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64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个百分点,比2014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9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1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79亿元,同比多增1855亿元。
2015年6月11日,央行官网公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0.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狭义货币(M1)余额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08亿元,外币贷款减少2亿美元;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23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38亿美元。
2015年7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2014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
2015年11月12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统计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6.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4个和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2.6个和10.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
这是自2011年1月以来的57个月,M1同比增速首次超过M2,M2、M1的剪刀差实现逆转。理论上来说,M1同比增速越是高于M2增速,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
2015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1月份的金融数据。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2个和1.4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
2016年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0.7个和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1.27万亿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别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3.4个和8.1个百分点。1月M1与M2增速差再创2011年以来最高值。
2016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万亿元,增长4.9%。
2016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增长8.1%。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6.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比上年多增925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4.8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924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
2018年1月,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2017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本期M2余额同比增长8.6%,2017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8.1%。按完善前方法统计,2018年1月末M2增速为8.5%。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货币层次: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1、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
2、(M1)=M0+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㈣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分别是多少
中国从2000年到2010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
2010年5.73万亿元,2009年4.4万亿元,2008年3.01万亿元,2006年2万亿元,2004年1.59万亿元,2003年1.2万亿元,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是指:
(1)借款人以本人名下的房产抵押,向贷款人申请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用途包括个人购房、购车、消费、经营及其他合规合法等多种用途。
(2)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㈤ 稳楼市系列政策修复市场情绪,业界称行业景气度加快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9月份以来,中央多项政策集中出台,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资金逐步落位,稳市场、稳预期的导向更加明确。”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各地政策持续跟进,多地首套商贷利率下限降至4%以下,部分城市受政策优化放松带动,市场情绪有所修复。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呈边际改善。
广发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郭镇表示,中央全局性支持政策叠加地方加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调控力度,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显著提升清源孝,有望推动行业需求预期加快改善,供给侧融资等政策宽松为房企提供了额外支持,行业发展的整体稳定性正在增强。预期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及“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推动下,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很可能稳步加快改善。
需求端局部回暖 四季度有望触底回升
今年三季度以来,稳楼市政策加速出台,地产需求端边际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2%,较今年前8个月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同期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6.3%,较今年前8个月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6.16%、14.21%,但是环比分别增长39.32%、33.68%。
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包括符合条件的城市可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出售自有住房后1年内重购可退个税等。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1个城市下调首套商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包括武汉、天津等城市,超百城下调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按揭利率明显改善。
从按揭规模来看,郭镇表示,今年8月份、9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单月净增分别为2658亿元、3456亿元,分别环比上升78.9%、30.0%,受政策改善推动连续两月环比上行,居民购房情绪累积改善有望推动需求端企稳回暖。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9月份以来,政策出台频率和含金量明显提升,在低基数和政策利好下,四季度行业销售有望触底回升。
保交楼持续推进 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从房企端来看,8月份以来,保交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举措不断出台,并不断强化。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裂芦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对保交楼提出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认真做好保交楼、防烂尾、稳预期相关工作,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压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防答稿范发生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事实上,自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以来,已经累计超30个省市出台保交楼举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9个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9.9%,较前8个月降幅收窄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6%,有所扩大。
《报告》强调,“推动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楼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校正过度避险行为”。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由负转正。2022年三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余额53.29万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上年末增速低4.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上半年高2.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当前“房住不炒”和地产周期下行环境下,房地产贷款整体仍偏弱;三季度以来,地产供需两端的刺激政策加速出台,在降息、保交楼专项基金加快落地、9月底房地产政策“三箭齐发”下,地产销售边际回暖,居民按揭贷款环比增加,助力地产行业筑底企稳。
从资本市场来看,10月20日,证监会表示,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此后,国际实业、中国能建、东百集团等多家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或提示性公告。
“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涉房企业A股市场融资,既严格限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企业股权融资,又更加利于服务实体经济。”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表示,对于主业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地方国企、城投平台或者其他实体企业,其直接参与了保交楼,但由于“涉房”而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本次松绑对于保交楼的推进非常重要。
聚焦保民生 更多利好举措有望出台
对于下一步稳楼市政策,市场认为,未来政策落脚点将更多聚焦在保民生,预计地方限购、限贷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二手房相关优化政策有望进一步扩围。另外,各地保交楼举措将不断落地,保交楼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陈文静表示,当前各地优化政策仍维持在较高频率,预计各地政策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二线热点城市限购政策或仍以“优先放松郊区限购”的方式渐进式推进,限贷政策或将进一步优化,优化“认房认贷”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将有助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而更多三四线城市的行政限制性政策则有望全面取消。
“四季度仍是保交楼的关键节点,随着专项借款进一步落位,各地针对停工项目的解决措施亦将不断落实,保交楼工作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陈文静说。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合理的住宅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仍将是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方向。另外,强调“租购并举”完善供应端,表明中央将继续完善住房供应的“市场 保障”体系,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快速发展,增加市场上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量,将为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从长期来看,该分析师认为,房地产行业政策整体将逐步向好,企业将从规模转向质量发展,而龙头和蓝筹企业强者恒强的逻辑依然存在,相关企业将获得供需改善下的成长机会。
㈥ 明年楼市如何“软着陆” 更多支持政策将出,着力改善预期
[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业界普遍认为,明年,要想房地产行业真正回归良性循环,除了要对房企“以时间换空间”给予更大的支持外,还要打通地产销售环节。对于销售回暖,信心是前提也是关键。 ]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近几个月来出现核孝加速下滑趋势。明年为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速推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修复,尤为关键。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在防范化解风险和扩大内需两大方面内容中均重点提及房地产。其中,在“房住不炒”的总原则之下,为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就房地产提出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三保”要求。
截至目前,全国房地产销售仍处于下行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滑26.6%;2022年11月单月销纯启售额同比下滑32.2%,相较9月和10月,下滑幅度又进一步加大。
“下一步要立足我国巨大需求空间支撑,持续优化需求侧管理,加大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中期要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完善房地产相关土地、财税、金融等基础性制度,多渠道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有序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近日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时,如是明确。
针对行业流动性问题,该负责同志还透露,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明年更多房企资金纾困政策将出
2023年对房地产行业的定位是以“防风险”为前提。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六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回顾过去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相关表述被多次提及。但聚焦到房地产领域,关于“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的说法,却是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更早之前,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该次会议还提出要“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
和过去几年不同的是,当前,房企高周转模式逐步走向终结,居民杠杆率亦企稳回落,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得到实质性扭转。
而在全国楼市整体下行近一年半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逐渐显现,同时,受市场信心疲软影响,房企自救乏力。基于此,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需要政府更加“有为”。
近月来,金融监管部门加速释放了如“金融16条”“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等一系列为楼市供给侧纾困的积极政策,银行与房企签约授信额做氏如度已超过4万亿元。不过,资金真正落位仍需要时间,短期企业资金压力仍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4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的累计增速同比跌幅均在20%以上。其中,11月房企自筹资金跌幅进一步扩大,显示开发商资金链仍旧非常紧张。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指出。
这一高层表态中提到的“新举措”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前述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会议内容时,对“新举措”予以进一步明确:供给端方面,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给行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并购重组;完善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制度。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17日,“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召开。该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亦着重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重点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问题。
韩文秀称,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的风险,改善他们的资产负债状况。“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重中之重。”
刘国强称,从当前情况看,一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是比较明显的。如房地产当前既是重点领域,也是薄弱环节,理应加大金融支持。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财政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
着力改善预期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业界普遍认为,明年,要想房地产行业真正回归良性循环,除了要对房企“以时间换空间”给予更大的支持外,还要打通地产销售环节。对于销售回暖,信心是前提也是关键。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会议同时明确“支持住房改善”。此外,在部署房地产领域工作时提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18日在一场公开论坛中提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条件又有风险”,必须要加大政策力度,力争明年实现“弹跳式软着陆”,其中,扭转预期是保障。
“我们研究发现在市场饱和之后,预期相对于政策来说更为关键,市场短缺的时候预期一直是乐观的,但是市场饱和之后预期就变得相对比政策更加重要了。当前的弱预期存在强化固化和惯性的风险。”倪鹏飞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上述论坛上亦表示,现在,住房消费的问题主要是需求端而非供给端。未来,住房更新的消费需要有新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来提振居民的信心,特别是对第二套房的支持。
“我们不能认为,随着流动性的注入,房地产业稳住了住房,明年会自然反弹。因为它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是不平衡的,还是要用政策。”朱民称。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前述解读中也明确提到: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该中央财办负责人举例称,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结合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
为加速修复房地产市场预期,倪鹏飞认为,房企资本面的持续改善和保交楼的稳妥推进,是两项重要措施。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三点措施建议,其一,要通过加快复苏经济,增加收入,扩大就业,防范和减缓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其二,扩大需求是基础,从需求端来看,要放宽购房条件,降低购房成本,要结合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鼓励国有企业或优质民营企业收购出险企业项目用于保障性租赁房,共有产权房或产权房;其三,稳定房价是关键,房价下降有助于降低生活和商务成本,但是要逐步消化,如果出现下降过速的情况,建议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管制措施。
㈦ 房企融资形势较为严峻,2019年不容乐观
近日,央行陆续公布了2018年4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情况。具体来看,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整体平稳回落,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速回落明显,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落。房企到位资金累计增速较为平稳,定金及预收款加速增长带动到位资金增速上涨。受本轮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政策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持续回落,2018年按揭贷款增速较为平稳。信托、委托贷款等传统的非标资金渠道同比少增或减少额持续扩大,主要原因是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融资渠道受到限制,2018年房企融资形势不乐观。
1、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回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速回落明显
从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数据来看:截止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上年水平低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2018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受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增速的回落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速从3季度开始出现回落,但增速仍比上年高5.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与上季末缩小4.5个百分点,增速逐步收窄已连续3月放缓。保障房开发建设一直以来是国家资金投入重点,但受棚改货币化安置逐渐进入后期影响,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增速逐步回落。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2、房企到位资金累计增速平稳,定金及预收款加速增长
201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6596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4005亿元,下降4.9%;利用外资108亿元,下降35.8%;自筹资金55831亿元,增长9.7%;定金及预收款55418亿元,增长13.8%;个人按揭贷款23706亿元,下降0.8%。
从到位资金来源分析,国内贷款与利用外资同比均下降,房企销售回款对应的定金及预收款增长明显,个人按揭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也逐渐修复,跌幅继续收窄。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迎来2018年以来首次放松,在当前流动性转向的环境下,预计房企资金面将保持平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诸葛找房
3、按揭贷款同比增速较为稳定、利率首次“滞涨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下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末低4.4个百分点。增速在2017年1季度达到高峰后,受本轮房地产严格调控政策影响,增速持续下滑。
2018年按揭贷款同比增速较为稳定,12月按揭贷款增量创2016年新低。(基于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以及防范金融风险需求,新增贷款中按揭贷款投向被进一步限制,居民中长期贷款这一基本上可以视同为按揭贷款的数据。)12月份居民按揭贷款增加3079亿元,为2016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环比下跌29.88%,同比小幅下跌1.55%,略低于去年同期。12月按揭贷款增量创新低,一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影响,成交量较为低迷致使按揭贷款增量走低;另一方面预示着房地产市场需求端也到达新的低点。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首次“滞涨回落”:2018年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8%,相当于基准利率1.159倍,环比11月下降0.53%,自2017年1月以来首次滞涨回落,同比去年12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5.38%,上升5.58%。当前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已经到达相对高位,年内房贷利率的持续上浮,对于市场需求的释放呈现日益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伴随着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下降、商品房销售量销售面积负增长,市场下行趋势显现。
下半年杭州、厦门等地按揭利率已有所回落,放款速度亦明显加快,预计后续保持相对稳定,首套房贷利率短期到顶,未来房贷利率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数据来源:融360;整理:诸葛找房
3、2018年社会融资增速持续下滑,受制于表外融资萎缩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小幅回升,但全年社融总量仍不乐观:从央行公布社会融资数据来看,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2017年少3.14万亿元。全年存量增速持续下滑,年末11、12月份社融增量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去年统计水平,可见社会融资仍不乐观。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人民币贷款增量是社融增量主力,表外融资持续缩减且跌幅扩大: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500亿元,是社融增量是主要支撑来源。表外同比减少5252亿元,其中,12月份委托贷款减少2241亿元,同比多减2842亿元,委托贷款增量跌幅持续扩大;12月份信托贷款减少509亿元,同比多减2754亿元,信托贷款跌幅小幅扩大。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4、M2同比增速处于低位水平增长,居民短贷、企业票据推动信贷规模增长
2018年全年M2同比增速处于低位水平增长:12月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2017年同期持平。全年来看,M2余额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同比增速较去年回落明显,全年同比增速均在9%以下。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328亿元:12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94亿元,同比多增约为12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5亿元,同比多增13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79亿元,同比少增4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仍不乐观,房企销售压力较大。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12月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12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增加近2300亿元。从结构看,信贷增加的主要来源仍是票据融资,票据融资同比增加近2000亿元,占同比新增信贷的86.96%;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83亿元,相较前3个月的同比少增近1000亿元有所改善,“宽信用”下改善效果如何,仍需继续观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综合12月份央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多份报告来看,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资金态势仍较为严峻,融资渠道依然受限、融资额度愈发趋紧,资金成本也在攀升,海外债发型数量逐步增多。2019年房企仍处于偿债高峰期,销售端限制较为严格,多重影响因素叠加下,房企如何生存将成为2019年重要话题。
tzy80158600
㈧ 怎么能查到我国居民年存款余额,企业存款余额和银行上存率,希望能提供详细的说明 谢谢
我国居民年存款余额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到,如2010年底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可查询该网址: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点击左边栏目中的:十、人民生活 10-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
㈨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户部门贷款增7.36万亿
观点地产网讯:1月15日,央行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贷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另外,2018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12.71万亿元,日均成交4.0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5.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末高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比上月末高0.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
数据中还显示,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6万亿元、1.45万亿元、8048.1亿元、1.86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