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银行专业资格2017风险管理要点: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则用于显现因素早迅薯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
中国银监会对原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经营绩效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
有关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资产/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2.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
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预期损失=PD×LGD×EAD,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风险暴露。
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4.贷款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回收、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正常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昌袭关注类贷款余额 -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量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陆者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关注类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 - 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次级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 - 期初可疑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② 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情况表如何填
详情请参照1104报表的填报说明
全文如下:
G14《授信集中情况表》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 、 法》《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旨在收集商业 、 银行大额授信数据,用以反映各行对客户的授信集中及质量情况。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授信集中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 0010 号 3.填报机构: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 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 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不报第 II 部分) 。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 18 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 年报)为半年后 40 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 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 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 算汇率, 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 9 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 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本表从非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反映授信集中及质量情况, 分为三个部分: 第Ⅰ 部分为 《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情况表》 第Ⅱ部分为 , 《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授信情况表》 , 第Ⅲ部分为《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情况表》 。 贷款五级分类主要依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银发[2001]416 号文件) ,以及《关 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 (银监发[2003]22 号文件)要求。 [F 正常类]:指正常类贷款即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 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G 关注类]:指关注类贷款即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
68
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H 次级类]:指次级类贷款即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 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 [I 可疑类]:指可疑类贷款即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 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 [J 损失类]:指损失类贷款即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 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拆放同业的五级分类方法参照贷款五级分类的方法。 第Ⅰ部分 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情况表 本部分统计的授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资金, 或者对客户在 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 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 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 等表外业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填报该部分报表时按单一客户填报。 本部分统计填报机构对最大十家 集团客户授信情况,第[11]行“合计”填报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的合计情况。 根据《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定义,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 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①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 的; ②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③主要投资者个人、 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 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④存在其他关联关系, 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 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 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各银行可根据前面所述集团客户的四个特征结合本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确 定单一集团客户的范围。 本表统计的授信包括对单一集团客户及其关联关系企业的授信, 也包括对非集团的单一 客户的授信。 [排序]:填报机构报告期末,根据每一家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授信余额(即 N 列, 包括各项贷款、其他表内授信和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 ,按从大至小顺序排列,名列
69
前十位的集团的授信情况。 [合计]:填报授信余额最大十家集团授信合计的情况。 [A 客户名称]:客户为法人机构,则名称应为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客户全称,与 客户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客户是境内企业法人的, 名称应是经国家企业注册登记部 门批准正式使用的企业名称全称。 客户是境外企业法人的, 根据其注册地法律正式登记注册 的公司名称的全称填列。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用英文名称填报。 客户为自然人时,应与其有效证件姓名相一致。 填报机构授信的多个企业存在关联关系但未成立集团的, 以多个关联企业中各项贷款余 额最大的企业法人正式登记注册的名称填列。 [B 客户代码]:境内法人机构客户填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 码编制规则》 (GB1714-1997)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客户、机关 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 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填报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 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代码填写。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 法定代码,使用其所属的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 8 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境外法人机构可填报由填报机构自行编写的代码或不填列。 自然人客户填报其有效证件号码。 [C 报告期内最高风险额]: 填报机构在报告期内对本表所列最大十家集团客户的表内外 授信余额最高的一天的余额。 填报机构因管理信息系统暂不支持、 信贷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暂时无法按日统 计本项目的,可以暂时建立适合本机构的统计频次,如在报告期内确定几个统计时点数据, 在报告期末取出最高值。同时各填报机构应尽快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统计频次,尽 早解决上述问题。 填报机构若放宽了本项目的统计频度,应及时将相关情况通报监管当局。 [D]至[K]报告期末表内授信: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 垫款等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的授信业务。 [D 贷款余额]:报告期末对每一家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合计的各项贷款余额。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 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同时, 本表要反映最大十家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贷款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结 果。 [K 其他表内授信]:除各项贷款以外的其他表内授信业务。
70
[L]至[M]报告期末表外授信: 指已经发生但不涉及或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 不列入资 产负债表的授信业务,包括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 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对客户在有关 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 [L 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可撤销的承诺是指填报机构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 定条件向客户提供的不可撤销的货币资金的许诺,包括贷款承诺、循环授信额度等。或有负 债是指填报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 信用证、 保函、 债券发行担保、 融资担保等; 或有负债还包括信用风险仍在填报机构的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 和有追索权的买入资产、回购协议和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贷款。 [M 其他表外项目]:指填报机构报告期末表外授信中除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以外 的其他表外业务。 [N 授信余额]:指报告期末填报机构对每一家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表内外授信合计 的余额。 [O 占资本净额比例]: 填报机构报告期末的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的表内外授信合计余 额占其资本净额的比例。资本净额指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资 本充足率所要求的资本。 [P 保证金、银行存单、国债]:指报告期末贷款客户存放在填报机构的保证金以及用于 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计算表内外授信余额时不扣除此栏数据。 第Ⅱ部分 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授信情况表 本部分统计的同业授信是指填报机构向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资金, 或者对金融机构客 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拆放同业、买入返售证券、 存放同业等表内业务,以及担保、信用风险仍在填报机构的销售与购买协议、衍生工具合约 等表外业务。 本部分统计填报机构对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和关联金融机构授信情况,第 [11]行“合计”填报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或关联金融机构授信的合计情况。 本表统计的授信包括对单一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或关联金融机构的授信。 [排序]: 填报机构报告期末, 根据每一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和关联金融机构的授信 余额(即 N 列,包括拆放同业、其他表内同业授信和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 ,按从大 至小顺序排列,名列前十位的金融机构的授信情况。 [合计]:填报授信余额最大十家金融机构授信合计的情况。 [A 金融机构名称]:境内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分行)的名称是填写金融许可证上的
71
正式名称。 境外金融机构 (没有在中国设立分行) 的名称填写其根据注册地法律正式登记注册的名 称。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用英文名称填报。 [B 金融机构代码]:境内金融机构(包括外国银行分行)填写金融许可证上的金融机构 代码。 境外金融机构(没有在中国设立分行)的代码,可以由填报机构自行编写或不填列。 [C 报告期内最高风险额]: 填报机构在报告期内对本表所列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 机构和关联金融机构的表内外授信余额最高的一天的余额。 填报机构因管理信息系统暂不支持、 信贷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暂时无法按日统 计本项目的,可以暂时建立适合本机构的统计频次,如在报告期内确定几个统计时点数据, 在报告期末取出最高值。同时各填报机构应尽快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统计频次,尽 早解决上述问题。 填报机构若放宽了本项目的统计频度,应及时将相关情况通报监管当局。 [D]至[K]报告期末表内同业授信:包括拆放同业、存放同业、买入返售证券等向金融机 构直接提供资金的授信业务。 [D 拆放同业余额]:报告期末对每一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或关联金融机构合计的拆 放同业余额。 同时, 本表要反映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或关联金融机构的拆放同业按贷款质 量五级分类的结果。 [K 其他表内同业授信]:除拆放同业的其他表内同业授信业务,包括存放同业、买入返 售证券等。 [L]至[M]报告期末表外同业授信: 指已经发生但不涉及或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 不列 入资产负债表的授信业务,包括担保、信用风险仍在填报机构的销售与购买协议、衍生工具 合约等表外业务等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 [L 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可撤销的承诺是指填报机构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 定条件向金融机构提供的不可撤销的货币资金的许诺,包括贷款承诺、循环授信额度等。或 有负债是指填报机构接受金融机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 信用 证、保函、债券发行担保、融资担保等;或有负债还包括信用风险仍在填报机构的有追索权 的资产销售和有追索权的买入资产、回购协议和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贷款。 [M 其他表外项目]:指填报机构报告期末表外授信中除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以外 的其他表外业务。
72
[N 授信余额]:指报告期末填报机构对每一家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或关联金融机构的 表内外授信合计的余额。 [O 占资本净额比例]: 填报机构报告期末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或关联金融机构的表 内外授信合计余额占其资本净额的比例。 资本净额指商业银行根据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 理办法》计算资本充足率所要求的资本。 [P 保证金、银行存单、国债]:指报告期末金融机构存放在填报机构的保证金以及用于 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计算表内外授信余额时不扣除此栏数据。 第Ⅲ部分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情况表 本部分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情况表》主要项目做出说明。 [排序]:指填报机构报告期末,根据每一家客户的各项贷款余额(即[D]列)按从大至 小顺序排列,名列前十位的客户贷款及质量情况。 [11]合计: 填报最大十家贷款客户的各项贷款余额合计数。 本表所指贷款客户为单个法 人或自然人。 [A 客户名称]:客户为法人机构,则名称应为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客户全称,与 客户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客户是境内企业法人的, 名称应是经国家企业注册登记部 门批准正式使用的企业名称全称。 客户是境外企业法人的, 根据其注册地法律正式登记注册 的公司名称的全称填列。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用英文名称填报。 客户为自然人时,应与其有效证件姓名相一致。 [B 客户代码]:境内法人机构客户填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 码编制规则》 (GB1714-1997)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客户、机关 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填报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代码填写。产 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其所属的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 8 位,第九 位校验码填“B” 。 境外法人机构可填报由填报机构自行编写的代码或不填列。 自然人客户填报其有效证件号码。 [C 报告期内最高风险额]: 填报机构在报告期内对本表所列最大十家客户的表内外授信 余额最高的一天的余额。 填报机构因管理信息系统暂不支持、 信贷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暂时无法按日统 计本项目的,可以暂时建立适合本机构的统计频次,如在报告期内确定几个统计时点数据,
73
在报告期末取出最高值。同时各填报机构应尽快完善风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统计频次,尽 早解决上述问题。 填报机构若放宽了本项目的统计频度,应及时将相关情况通报监管当局。 [D]至[K]报告期末表内授信: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 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的授信业务。 [D 贷款余额]:报告期末本表所列前十大贷款客户的各项贷款余额。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 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同时, 本表[F]至[K]反映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结果。 [F]至[K]之和 应等于[D 贷款余额]。 [E 占资本净额比例]:贷款客户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占填报机构资本净额的比例。资 本净额指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资本充足率所要求的资本。 [K 其他表内授信]:除各项贷款以外的其他表内授信业务。 [L]至[M]报告期末表外授信: 指已经发生但不涉及或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 未列入资 产负债表的授信业务,包括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 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对客户在有关 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 [L 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可撤销的承诺是指填报机构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 定条件向客户提供的不可撤销的货币资金的许诺,包括贷款承诺、循环授信额度等。或有负 债是指填报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 信用证、 保函、 债券发行担保、 融资担保等; 或有负债还包括信用风险仍在填报机构的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 和有追索权的买入资产、回购协议和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贷款。 [M 其他表外项目]:指填报机构报告期末表外授信中除不可撤销的承诺及或有负债以外 的其他表外业务。 [N 授信余额]:填报机构报告期末对最大十家贷款客户中每一家客户的表内外授信合计 的余额。 [O 占资本净额的比例]:报告期末贷款客户的表内外授信余额占填报机构资本净额的比 例。资本净额指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计算资本充足率所要求的资 本。 [P 保证金、银行存单、国债]:指报告期末贷款客户存放在填报机构的保证金以及用于 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计算表内外授信余额时不扣除此栏数据。
74
第四部分:核对关系 表内核对关系 行 [11]=[1]+[2]+[3]+[4]+[5]+[6]+[7]+[8]+[9]+[10],适用于[D]、 [F]、[G]、[H]、[I]、 [J]、[K]、[L]、[M]、[N]和[P]列 [E]=[D]/[12.B],如 E1=D1/[12.B] [O]=(D+K+L)/[12.B],如 O1=(D1+K1+L1)/[12.B]。 列 [D]=[F]+[G]+[H]+[I]+[J] 授信余额[N]=[D]+[K]+[L] G14 第Ⅰ和第Ⅱ部分增加校验关系如下: C1≥N1,C2≥N2,以此类推,直到 C10≥N10。 N1≥N2≥N3?≥N10,即从大往小排列。 G14 第Ⅲ部分增加校验关系如下: C1≥N1,C2≥N2,以此类推,直到 C10≥N10。 D1≥D2≥D3?≥D10,即从大往小排列。 表间校验关系:[12.B]=G41_[7.A]
③ 银行拨备
今天我们来谈谈拨备。
五级贷款的分类。
1.正常贷款不难理解,就是客户正常还款,客户的信用和还款能力没有问题。
3.对于次级贷款,客户的逾期还款已经发生。即使贷款有担保人担保,也会造成银行损失(损失一般在30%)。
4.对于存疑贷款,如果客户逾期不还款,即使担保人担保,也会造成银行损失(损失率30%-75%)。
5.损失型贷款是指客户不偿还贷款。即使银行采取措施(执行担保、起诉、拍卖等。),只能收回部分贷款,或者根本收回不了贷款。贷款损失率一般在75%-100%。
是不是还是有点复杂?然后再量化一遍:
正常贷款:客户每月正常还款。
次级贷款:客户逾期3个月以上,但不超过1年。
可用贷款:客户逾期1年以上,但不超过3年。
损失贷款:客户逾期3年以上。
从征信上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个数据。通常,我们将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称为不良贷款。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进入拨备。
预留,预留,留作储备。你什么意思?假设A银行贷款1000万,其中10万肯定收不回来。我该怎么办?此时,A银行会从今年的营业利润中拿出10万元(注意不是净利润)并保留。不计入本年利润(相当于本年营业利润亏损10万)。
为了更直观,我们对甲银行的1000万借款做了如下表格:(注:此处表格仅针对1000万借款,其主要目的是说明计提对应的会计科目及其对报表项目的影响。而不是反映A银行资产负债的全貌)。
表1 A-10银行百万贷款资产的简单模型
表2 A银行利润影响模型
再次(重要的事情要重申!):这个模型表只是为了了解拨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并不是a银行的实际资产、负债、损益,实际情况比这里复杂得多,实际拨备覆盖率和贷拨比都有监管要求。我们只关注条款并探讨其原则。
回到拨备的话题:拨备对应的科目是贷款减值准备。该行1000万贷款中,不良贷款占10万,贷款减值准备也计提了10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后,将增加(借记)相应损益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10万元,影响当期营业利润(-10万元),最终通过本年利润结转至所有者权益中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其实野虚我们看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和垫款项目,看到的是扣除贷款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也就是990万。
为什么要拨款?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拨备会影响银行当期利润(会计利润减少),计提的目的是为了防控未来风险,提前做好准备。
要知道,银行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钱去投机,而是为了稳定的存在。如果不计提,银行的损失太大,会直接伤及自身的股本和资本弯脊蔽充足率。更糟糕的是,银行可能会失去客户的存款。埋州面对这样的银行,客户敢存钱吗?存了钱的客户肯定会跑路,造成不可收拾的财务危机。
因此,必须作出规定。监管层也很重视银行拨备!
通过以上阅读,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最简单的条文原则。接下来,我们再细细品味一下条文。
根据监管要求,我行拨备覆盖率(即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150%。当然这个所谓的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中央妈妈怎么规定。但是,再低,也没有低于100%的例子。原因很好理解。你准备的应对风险的钱都比不上潜在损失的钱,那稳定呢?
同时,本行的贷存比(贷款减值准备/总贷款余额)2.5%。
通过前面会计存货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存货跌价准备是一个累计值,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资产期末的账面余额——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同样,我们也可以对该条款进行类比。贷款账面价值=贷款余额-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就是我们所说的拨备。既然是累计值,那就需要每一期,有可能加(或者冲回)。而期末计提的期末总余额=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所有的变动都离不开这个逻辑)。
我们把“拨备累计值”单独拿出来享受一下吧。
条文可分为单项考核和组合考核。对于大额不良贷款,逐个评估减值准备称为单项评估。对于剩下的不良贷款,银行根据违约率和自己的算法以及监管要求进行减值准备的评估,叫做组合评估。没什么好解释的,知道就好。需要注意的是,单项评估和组合评估可以相互转换,但不会影响拨备的整体累计值(内部跳来跳去,整体金额不变)。
对于条文的详细列表,如有必要,可以网络一下,或者在同花顺等股票软件上按F10,就可以找到银行的财务报表。这里就不说了。反正记住一个逻辑:就是拨备期末期末总余额=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注意当期增加,会影响当期利润表的利润。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良资产被核销,也会影响拨备的累计值。一般核销都是损失型贷款,只有100%收不回来才能核销。还是上面A银行的例子,贷款1000万被核销了3万。此时少计提3万元,那么1000万元贷款的账面价值=1000-3-(10-3)=990万元。因此,可以看出,核销操作不会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但它会影响准备金的累计价值。
又
一点,如果银行收回了已经核销的贷款,那么这个收回的贷款又会重新回到拨备里,增加了拨备的累计值。
以上就是对于银行拨备的简述。
总结一下吧:
1、拨备就是资产减值准备。
2、拨备是银行对于未来风险的提前准备。
3、拨备需要按照一例比例计提,且需要满足拨备覆盖率,拨贷比要求。
4、拨备类似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但二者有完全不一样,可以类比的进行理解。即拨备的累计值会变动,进而影响当期损益。
蒋老师观点,银行不良贷款率是在当前时间下的比例,银行拨备覆盖率是需要预测日后的银行不良贷款额,而拨备覆盖率高是为了让银行具备充足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资产质量。
银行不良贷款率
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根据银行不良贷款率来定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什么,另外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多少。
第一,什么是银行不良贷款率
银行不良贷款率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银行不良贷款占到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但是关于不良贷款,就稍微有点复杂了。银行的贷款按照风险分为了5个类型,分别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正常类贷款指的是借款人有能力,而且会正常偿还贷款的;关注类贷款指的是贷款人现在有能力,但是有一些影响还款的因素;次级类贷款指的是贷款人还款能力有问题,按照现在的收入情况银行可能需要面临一定的损失;可疑类贷款指的是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可能需要面临较大发损失;损失类贷款指的是就算银行进行起诉也无法收回的贷款。这里的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就是银行的不良贷款。
第二,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是很低的,从2018年到2019年三季报出来的时候,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是维持在0.78%,这个数可以说是行业低点了,要知道2018年20家上市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利在1.59%。
根据宁波银行的三季报可以看出,宁波银行在三季度末的贷款额较去年年末增加了715.24亿元,其中正常贷款到达704.99亿元,关注类贷款4.75亿元,所以不良贷款就是5.5亿元,不良贷款虽然有小幅增长,但是由于正常贷款的同步增长,所以不良贷款率还是控制在0.78%。
第三,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同样作为上市银行的南京银行,在2019年三季报中透露出来的不良贷款率也是很低的,和年中报一样都是0.89%。但是在这三个月内,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却从46.09亿增加到了50.12亿,三个月增加了4.03亿,可以说是非常多了,但是由于贷款额度也是大幅增加,所以整体的不良贷款率还是没变。
银行拨备覆盖率
关于银行拨备覆盖率,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然后再来看看两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是多少。
第一,什么是银行拨备覆盖率
银行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金/不良贷款额=(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殊准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可以理解为银行为应对不良贷款计提的钱占到不良贷款的比例,比如说银行的不良贷款是10亿元,而银行为了应对这笔不良抵款计提了10亿,那么这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就达到了100%,如果银行只准备了8亿,那么拨备覆盖率就只有80%,只要拨备覆盖率能够达到100%就算拨备充足了,但是银监会对一些银行要求拨备覆盖率需要达到150%。
而关于计提的准备金,其实是分为三个部分的,分别是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指的是根据银行上一个周期的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得出的准备金,专项准备指的是根据上面说到的五种贷款类型按不同比例得出的准备金,特殊准备就是根据特定的某一类风险的准备金。
第二,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
根据三季报显示,宁波银行第三季度的拨备覆盖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525%,这也是所有银行中最高的一个,今年年中的时候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就已经高达522%,可以说是一直维持着非常高的一个拨备覆盖率。
第三,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
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是非常高的,根据三季报显示,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是达到了415.51%,早在18年的时候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众多银行中最高的一个,一度超过450%,今年算是有所下降。
为什么拨备覆盖率这么高
银监会对银行要求的拨备覆盖率是150%,超过450%就意味着超过了监管要求3倍以上。就算是不良贷款,也有一部分是能够偿还的,一般拨备覆盖率100%就好了,银监会为了更加安全将拨备覆盖率要求在150%,为什么这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这么高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为日后做准备
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体现在当前时间的一个比例,而实际上因为不良贷款造成的影响却是在日后,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不良贷款造成影响有一个预测,他们需要在经营较好的时候增加拨备,用来抵抗未来可能暴露的风险。
第二,历年的核销
这可能是银行目前拨备覆盖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了,两家银行这几年核销的不良贷款也是越来越多,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银监会处理的不良资产也是越来越来多,所以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也在逐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银行拨备覆盖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高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不良贷款暴雷的风险、以及处理历年来的不良贷款核销。
④ 贷款调整为次级是什么意思
是指那些放贷给信用品质较差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的贷款。由于信用不良或不足,这些人往往没有资格获得要求借款人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优惠贷款。放贷机构之所以愿意为这些人发放贷款,是因为次贷利率通常远高于优惠贷款利率,回报较高。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这些贷款通常都是风险投资银行发放,因为贷款人都是低收入群体所以偿还能力较弱,所以容易造成坏帐呆帐。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它。
【拓展资料】
“如果考虑到四季度一般是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最多的季度,则去年四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实际幅度将大于4.9%。”中金银行业分析师罗景表示。
分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了上升,幅度为2.7%至14.8%。其中,农商行的上升幅度最大,达14.8%;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到6%。这意味着,风控能力较弱、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比集中的银行业机构风险偏高。
从五级分类看,不良贷款的上升主要来自次级类贷款的增加,新增次级类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的90%。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次级类贷款环比增长12.3%,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占比相对稳定,反映出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向下迁徙尚处于初期。
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在银监会实施了更严格的风险分类和监管后,如果综合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监管机构估计未来银行业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他认为,对我国的经济高增速而言,2%左右的不良贷款率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经济下行或扩大风险
年度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但如果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将面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压力。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预计今年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突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升”概率较大,导致拨备覆盖率可能小幅下降为260%至270%。今年全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增加10%至15%。
某银行人士日前透露,该行对某一线城市土地储备中心的70亿元授信贷款已无法正常履约还款。由于去年土地招拍挂的规模大幅减少,导致土地出让金收入急剧缩减,现金流断流导致该中心只得拖欠银行贷款。
相关研究人士表示,地方债务的风险并非违约风险,而是流动性风险,如果债务能适当展期或增加其他融资渠道以维持流动性,则不但可以缓解其偿债压力,也可以缓解财政紧缩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民生支出和减少我国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银行内部人士也认为,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足额的土地抵押,即使按土地增值部分计算,银行通过处理土地也能完全弥补贷款风险。
⑤ 下列关于风险迁徙类指标计算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D
D【解析】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高配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喊首,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戚渗指可疑类和损失类的的贷款余额和,而不仅仅是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的贷款余额。故D选项说法错误A、B、C选项是关于风险迁徙类指标计算的正确说法。
⑥ 不良贷款余额是什么
按五级分类,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就是这些贷款的余额
⑦ 什么是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
银行的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给个人或者企业,企业逾期很长还款或者甚至无偿还能力,导致银行长期回收不了资金的贷款。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不良贷款率指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不应高于5%。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
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如下: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各地银行不良贷款率获取渠道:1.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2.银监局监管科。注:不良贷款率属于银行内部数据,不对外公开。如需获取,请携带相关公函前往查询,且保证对数据的保密。
⑧ 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各有什么特征
1、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2、关注。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3、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4、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5、损失。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8)次级类贷款余额是指扩展阅读
获贷技巧
1、借款理由:贷款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贷款理由应该坦诚并且清晰,详细的写出贷款的用途以及个人还贷方面的优势。例如: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2、借款金额:贷款人在银行申请贷款的金额不宜太高,因为金额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然而这并不是贷款人所希望的,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贷款资金在半个月内还看不到放款的动静。倘若贷款人所申请的贷款较大的话,建议你适当降低贷款数额,这样通过银行审核的希望也就大大增加了。
3、借款说明:详细的填写申请资料,借款的用途、个人信用记录、收入来源、还款能力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等等。以保证你的借款不管何时何地何情况,都能够准时的偿还贷款。
4、贷款偿还:借款人成功申请贷款之后,就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还款,切勿出现侥幸心理,耽误还款时间,从而造成不良的个人信用记录。另外,对于拖欠的贷款,相关部门也会尽全力追回。
⑨ 什么是贷款余额有什么作用
贷款余额不是贷款数额,贷款数额是指合同数额,是一个不变的数额。贷款余额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业银行已经发放的贷款总和。银行的考核指标中有存贷比,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不能超过75%,否则就会违规,并存在很大风险,存款余额为负债指标,贷款余额为资产指标。
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未按约定的还款日期归还贷款,因银行内部或外界因素或理由,该贷款及利息不会也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偿还,为了管理或处理的需要,对该贷款余额不再做计息处理,但贷款本金余额及以前产生尚未归还的利息仍记在原借款人名下。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对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建立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并规定了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可上下浮动20%。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分别采用单笔减值测试和组合减值测试方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单笔减值测试法通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逐笔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并依据测算结果计提减值准备。组合减值测试,是银行通过运用迁徙矩阵模型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贷款作为整体,在对贷款评级的变动及损失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贷款组合计提减值准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计提减值准备时仍然借助贷款五级分类。首先,银行将贷款分为公司类、零售类、信用卡类。对于公司类贷款中的正常、关注类贷款,银行通过计算贷款向次级类迁徙的比例作为贷款违约率,再乘以次级类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作为预期损失率,按此比率计算组合减值准备。对于次级、可疑类贷款,其中单笔重大贷款标准以上的贷款采取单笔测试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单笔重大贷款标准以下的次级、可疑类贷款,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各自单笔评估计提准备金的加权平均比例,分别计提组合减值准备。对于损失类贷款按100%比例计提全额准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确定单笔重大贷款的标准上存在差异,有的银行以1500万元为标准,有的银行以500万元为标准,有的银行将所有对公贷款作为单笔重大贷款,有的银行则没有对重大贷款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对于零售类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商业银行将贷款分为不同的组合,通过迁徙矩阵模型,测算出贷款预期损失的方法组合计提减值准备。商业银行根据历史资料计算每类贷款从当前五级分类迁徙到损失类过程中在每个等级向下一级的迁徙率,从当前五级分类等级迁徙到损失类的所有向下一级迁徙率的乘积即为违约率(PD)。然后,银行通过计算每个类别贷款迁徙到损失类贷款后的预计可收回金额,得出每类贷款的损失率(LGD)。最后,银行通过每类贷款余额乘以违约率和损失率得出贷款减值准备。组合减值准备计提所需的违约率、损失率等资料都依赖于银行历史经验资料,这些经验资料主要依赖于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对同类贷款实际损失资料的统计分析
可以理解为还没有还的贷款
贷款数额一般是指贷款的合同金额,余额是指某一时点剩余贷款的数额。比如购房按揭贷款金额100万元,已经还了20万,还差的80万是余额。
余额===剩余的额度
指的是截至那个时候还没有到期结清的发放贷款总额。
后果有三:
后果一:银行会进行罚息,罚息率为130%,也就是说,助学贷款罚息利率=贷款利率*130% 。
后果二:借款学生的逾期还款行为还将被记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中,该记录会影响其未来房贷、车贷、信用卡等信贷业务的办理,更甚者还会影响就业。
后果三:银行还会将屡催不还贷款本息的借款学生的个人资讯公布到网上。
所以,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不管是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还是申办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都应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正常还款,若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提前还款。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银行的贷款余额就是银行发放的目前还没有收回的金额。
贷款余额越大说明这家银行的资产业务越大,并不说明其他。
风险大小与业务大小无关,与资产质量有关,同样的资产质量比例,规模越大当然风险资产总量也大,或者简单地不完全准确地理解也就是风险也相对较多。
就是贷款有不良的额度,需要支付一定的罚息按照几倍是来惩罚的。
⑩ 下列关于贷款迁徙率指标计算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D
D项的定义或正不完整。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亩团册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迅宏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