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西部地区存贷款余额

西部地区存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3-05-15 13:47:38

Ⅰ 2019年末四川省农行存贷款规模突破

3月29日,四哪如川省农村信用社2023年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会议透露,截至2021年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总资产已达1.8万亿元,其中各项贷款8775亿元,净增1020亿元,增量市场份额11.86%;各项存款达到1.5万亿元,比年初净增1500亿元,增量市场份额达到18.2%。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谋大局,迎变化,开新局,全省农信系统交出的优异“成绩单”不仅仅是——的存贷款份额。

网络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银行交易占比达到94.87%,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取得新进展;金融科技建设全面加快,“三地四中心”数据中心布局规划基本完成,“数信云”平台建成投产。“舒心云”平台分布式使用逐步扩大,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以舒心E贷、舒心E小农贷、开放银行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科技建设项目陆续上线运营。

会议指出,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殊一年。将迎来党的第20次胜利和省第12次党代会。做好四川农信社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非常时期,非常机会。

与会人士认为,现阶段仍是四川农信社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看区位优势,四川经济发展仍处于追赶跨越期,诸多新变化、新机遇叠加叠加。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四川区域潜力和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再看市场环境,农业农村发生深层次结构性变化,我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全面推进。四川农业大省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二位。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了四川农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和制度优势,明显增强了四川省农村信用体系“一盘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业务规模最大、组织体系最全、从业人员最多”的全省银行系统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因此,四川农信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今年要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12亿元,各项存款日均余额达到159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78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750亿元,小额贷款余额达到2700亿元。今年,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核心和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支持成德美资本同城发展,牵头省联社,与成德美资本组成营销专班,量身定制针对性营销方案,积极争取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合作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四川农信;支持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加大对城市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充分满足居民在住房、家装、汽车等领域的消费需求;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加强对8个重点培育县、5个重点培育区和26个西部百强县的金融支持;为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今年四川农信股份有限公司寿

加快构建“产品研发整体规划”的产品管理机制;d、牵头设计业务部门、开发科技部门和具体运营法人单位”,提升系统产品的创新和使用能力;集中力量打造几款具有四川农信社特色、满足市场需求的“拳头产品”。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舒心e贷、舒心e贷小额贷款产品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棚缓汪用户链仔覆盖面;抓紧开发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网贷产品,满足其“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提前评估产品开发的市场、风险、财务、合规等可行性,定期分析评估产品运行情况,不断完善产品优化、退出和补充机制。

ID:jrtt

相关问答:

Ⅱ 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总体的,已经有人介绍了。我就说点详细的: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产量基本持平。全国夏粮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产39万吨,减少0.3%,是建国以来第三个好收成。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55万吨,增长3.6%。
2.工业增速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3.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7亿元,同比增长81.6%。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由亏转盈,2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8,047亿元,增长2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140亿元,增长22.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4%,中部地区增长28.0%,西部地区增长27.3%。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增长38.1%。
.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温和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8%。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3.9%;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从环比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0%。从环比看,6月份下降0.3%。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
5.对外贸易恢复较快,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1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8亿美元,增长52.7%。进出口相抵,顺差553亿美元。
6.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增势平稳。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0,69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13.2%,经营净收入增长8.6%,财产性收入增长20.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0%,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财产性收入增长21.3%,转移性收入增长18.6%。上半年,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8.5%。
7.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量减少。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4.1万亿元,增长24.6%;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万亿元,增长15.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
,同比少增2.7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6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

Ⅲ 西藏公积金基数

全国存款互认满足异地购房需求。

“嗯,这样行不行?不让异地贷款。”想在成都买房的何老师,最担心的就是贷不到款,所以买房定居的计划只能成为泡影。

据了解,截至2023年3月,全区实缴单位6105个,职工43.55万人,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853.91亿元,缴存余额397.8亿元;共有50.79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456.11亿元,占缴存总额的53.41%。全区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48万笔、501.22亿元,公积金贷款余额285.1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71.68%。其中,异地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总额2.89亿元,异地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68亿元。和全国一起实现缴存互认,满足异地缴存职工购房需求。

最高贷款90万,20年。

那我怎么贷款呢?该负责人仔细解释,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满六个月的职工,在购买(或建造、翻建、大修)住房后,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不限购买地点)。目前我区公积金贷款60%以上是在区外购买的,购买地点涉及全国各地。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90万元,最长期限20年(贷款到期日不超过主借款人法定退休时间后5年),不区分单双职工,高于区外大部分省市的贷款额度;我区实行特别优惠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即:五年期及以下1.76%(比国家现行利率低0.99个百分点),五年期及以上2.08%(比国家现行利率低1.17个百分点);随着我区贷款逐年增多,出现了“找一个自然人担保难”的现象。正因如此,今年以来,担保公司担保制度已在西藏自治区资金管理中心和拉萨资金管理中心进行试点。

所有便利措施齐头并进。

工作后经常听人说住房公积金贷款比商业贷款能省不少钱,但是能省多少,怎么算呢?大多数人都不知所措。

此外,自治区住建厅深化了“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改革。目前自治区人社厅离退休干部职工信息、不动产网上登记合粗迅同信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不动产登记信息、自治区民政厅婚姻登记信息已共享,实缴职工无需提供相关证明。同时,企业公积金缴存登记业务可通过一个网络进行管理。同时,拓宽服务渠道,服务延伸到全区各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营业网点76个(其中区直、拉萨34个),方便了缴存职工就近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解决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人手不足、业务办理窗口少、职工等候时间长、往返审批路途长等突出问题。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西藏的公务员和教师工资高不高?

我正好有同学在西藏当公务员,所以我对西藏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一定了解,下面我就详细分享一下西藏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情况。

西藏公务员和教师待遇比较高,排名全国各省前十名

全国各个省份和各个城市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都不一样,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因为公务员和教师都属于体制内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待遇都是由当地财政负担的。

所以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当地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越高,比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

那么西藏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到底高不高呢?西藏由于地处于我国的边疆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气候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西藏当地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非常高的。

如下图所示,在2020年全国各省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排名中,西藏稳居全国第一名,人均财政支出达到6万多。

虽然西藏当地的经济实力非常一般,但是当地每年获得的财政收入不太多,但是全国各个省份都会获得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一般来说是把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多余的财政分配到中西部地区。

而西藏每年获得没凳兆的财政转移支枯租付是非常多的。如下图所示,在2021年全国各省区市中央转移支付收入排行榜中,西藏的人均财政转移支付达到了将近5万元,稳居全国第一名。

所以西藏当地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发展一般,但是西藏每年能够获得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因此西藏当地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是非常高的,排名全国前六位。

西藏公务员待遇

如下图所示,这是西藏二类地区公务员,乡镇公务员,职级是乡镇党委书记。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大概在8600块钱左右,年终奖大概1万块钱。

每个月的双边公积金大概将近3000块钱,一年到手的收入大概在12万左右,再加上每个月的公积金的话,一年的综合收入达到15万以上。

下图分享的是西藏某县教体局公务员工资待遇情况,职级为一级科员,每个月的打卡工资大概在8000块钱,年底的年终奖再加上13薪一共3万左右。

每年带薪休假一共是六十天,补贴将近一万多,每个月的双边公积金大概2700,一年到手的收入大概在14万左右,加上公积金的话一年的综合收入大概17万左右。

西藏教师待遇情况

西藏日喀则某县幼师,每个月到手工资不低于8000。

西藏林芝地区公立学校初中教师,工作8年多,一级教师,每月到手工资大概8600左右。

西藏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涨幅还是比较大的,如下图所示,这是十年之间全国各省份教师工资待遇增长率的统计图。

可以看出西藏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近十年增长幅度排名全国第二名,增长率达到了588%,相当于十年之间西藏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涨了将近六倍,可以看出西藏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西藏物价比较高

虽然西藏的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待遇比较高,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可以达到七八千,再加上年底的奖金和补贴等,一个月收入能够过万。

但是要知道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当地的气候环境比较一般,所以很多蔬菜水果等物资都需要从内地运过去,因此当地的物价水平相当高,可能比新疆地区还要高一些。

如下图所示,这是西藏地区一个路边摊摊的物价,一碗面都要将近20块钱,所以这样的物价水平不亚于北上广一线城市,生活开销还是比较大的。

西藏地处高原地区,环境一般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所以当地的海拔相当高,西藏地区根据海拔高度分好几类地区,一般分为4类地区。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工作环境就越艰苦,公务员和教师的高原补贴就会多一些。

高原补贴主要按照海拔高度进行补贴,海拔越高补贴也越高。低海拔地区基本上没有高原补贴,海拔低于4000米的属于二类地区(拉萨等地),海拔高于4000米小于4500米属于三类地区,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属于四类地区(那曲,阿里)。

总结

总的来说,西藏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还是非常高的,每个月到手的工资能够达到7000左右,远高于中西部其他省份。

同时在西藏工作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内地省份工作人员如果去当地工作,每年会有一定的探亲费和包干费,也就是说如果探亲回家来往的路费和花销是有补贴的。

但是西藏地区的物价也非常高,物价水平比北上广一线地区还高,而且当地的海拔非常高,外地人过去工作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工作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

如果去西藏当公务员或者教师考试难度还是比较低的,因为西藏地区每年都会招聘很多公务员和教师,招聘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同时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和年龄等要求不是特别高。

Ⅳ 你好,帮我一下,问题是“金融市场的层次结构”,谢谢

一、区域金融组织成长差异与西部金融组织内生成长的困境
1.区域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首先表现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上。在东部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金融结构较为合理,区域金融市场较为发达,企业居民的投资意识较强,金融内生性的基础完备,而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则截然相反。其差距主要体现在存贷款、股票和企业债券等金融资产指标上。

(1)各地区存、贷款余额全国占比比较

存、贷款是金融市场组织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最重要的来源和方式。一般认为,金融市场组织的基本功能就在于积聚存款、投放贷款,以优化资金配置,积极动员各经济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参与贡献。存款积聚不足即为资本供给不足,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障碍;而储蓄充足时,要促进经济发展,还须以储蓄能够充分有效地转化成投资为前提。

统计结果显示,东西部地区存贷款资金量的差异非常大。西部地区的存、贷款量都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从 1996年和2002年的数据对比来看,两地区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从统计资料看,约占全国面积14%、人口41.62%的东部地区,1996年拥有金融机构存款的62.4%、贷款的54.7%,到2002年存、贷款分别增加为64.45%和62.72%;中部地区占全国面积30%、人口占35.42%,1996年拥有全国金融机构23%的存款和27.6%的贷款,2002年存、贷款占全国比分别降为20.81%和21.9%;而西部地区拥有全国56%的土地面积和22.96%的人口,1996年却只占有14.6%的存款和17.7%的贷款,2002年为14.74%、15.38%。进一步从横向比较来看,2002年,东部地区存款余额65666.67亿元,中部21198.86亿元,西部仅15016.87亿元。东部地区存款是西部地区的4.37倍。贷款方面,东部地区46463.8亿元,中部地区为16219.98亿元,西部仅11394.36亿元,东部地区贷款是西部地区的4.08倍。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东部和西部无论是在存款还是贷款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传统的金融市场组织(银行)融通资金能力较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同时也说明西部经济增长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支持短缺问题。

(2)各地区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比较

作为金融市场组织的重要有机部分的证券市场,是社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区域结构极不平衡。

截止 2003年底,沪深1340家上市公司中,东部地区有834家,占总数的63%;中部地区有296家,占总数的21%;西部仅有220家,占总数的16%。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额统计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在证券一级市场上的差距也非常之大。截止2002年,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发行募集资金额为22143.9亿元,占总数的76%;中部地区为4424.5亿元,占总数的15%;西部地区为2688.7亿元,发行募集资金占全国比仅仅为9%。东部地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募集到的资金是西部地区同期的8.44倍。从上市公司流通市值我们也能够发现东西部的差距。截止至2003年12月31日,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流通市值为 7979.23亿元,西部地区为1570.91亿元,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4.08倍。虽然西部地区有很多资金密集且适宜上市的资源型企业,但是西部地区在资本市场上的筹资额仍远小于东部地区。这也充分说明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组织竞争力较弱,甚至与中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3)各地区企业债券发行量比较

债券也是我国实施产业政策和企业直接融资的手段之一,它主要分为国家债券和企业债券,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额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

1997年企业债券发行额东部地区为5665155万元,占全国的48.59%,中部地区企业债券发行额为 4980604万元,占全国的36.39%,而西部地区的企业债券发行额为205575万元,仅占全国的15.02%,东部地区企业债券的发行额是西部的3.2倍。

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金融资产差异较大,中西部的直接、间接融资能力都明显落后于东部。

2.地区间金融相关率比较

在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时,通常用金融增长作为替代。所谓的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相对于国民财富的比例。国际上通常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相关比率和麦金农的货币化程度来衡量金融增长。但是,在进行地区间的金融发展比较时,由于中国银行体制的独特性造成金融资产无法按地区统计以及 M2数据未能按各省份统计,所以,无法直接用戈氏和麦氏的指标来衡量各地金融增长的差异。由于中国的主要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而银行的最主要资产也是存款和贷款,所以,利用地区间各银行的存贷款数据与各地GDP的比率,基本上可以揭示出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周立,胡鞍钢 2002)。据周立和胡鞍钢的研究,1978年以前,国有银行在各地区的存贷款占各地GDP的比率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初期,金融初始条件差异不大。甚至西部的金融相关比率还略高于东中部地区(1978年东部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为98%,中部为87%,西部为100%)。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的金融相关比率都在逐步上升,但地区间的不平衡状态迅速显现。1998各省平均金融相关比率达到了 204%,东部地区金融深化最快,中部为151%,西部为201%。

但是,若加上非国有银行的存贷资产,地区差距则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由于东部地区从 90年代开始,通过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建立,开始从市场中对金融资源进行争夺,并且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从全部金融相关比率(含国有和非国有金融资产)看,到1998年,东部地区全部金融相关比率与国有金融相关比率的差距已占全部金融相关比率近30%,中部约为20%,而西部仅为10%。东部地区的北京、深圳、上海、海南、广东五省市的金融相关比率在1999年都高于300%。较高的金融相关比率与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发展水平相匹配,东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的拉大与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是同步的。

3.区域金融市场组织机构分布比较

从金融市场组织的数量分布上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很明显。本文主要从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以及期货机构的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2001年全国共有各类金融市场组织数150323个,其中东部地区69242个,占总数的46%;中部地区48942个,占总数的33%;西部地区32139个,占总数的21%。东部地区各类金融市场组织是西部的 2.2倍。然而,进一步分析市场化改革后出现的非银行类金融市场组织时,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外资金融机构,我们发现东西部的差距更大。如上述右图所示,非银行类金融市场组织东部是西部地区的14.5倍。这还不包括西部根本就不存在的基金组织(因为基金只存在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故不存在区域可比性),否则差距更大。中央银行的九大分行也只有西安、成都两个分行是位于西部地区。从每万人拥有金融市场组织数我们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2001年,全国平均为1.17783个/万人,东部地区为1.29298/万人,西部地区仅为1.0977/万人,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低0.19528个万分点。这些差距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这说明西部地区极度缺乏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组织。

4.区域金融市场组织金融工具创新能力比较

金融工具的创新与运用是地区金融市场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组织多以传统业务为主,金融产品的种类和业务手段都大大少于东部地区。这里我们用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发行量和交易量作为研究的对象。

2002年,该行共计发行信用卡?3,768,383张,其中东部地区发行量为44,503,396张,约占发行总量的60%;中部地区发行量为14,714,234,约占发行总量的20%;西部地区发行量为14,550,753张,约占发行总量的20%。西部是东部地区的33%。从交易量上更能看出两者的差距,同期西部地区通过信用卡实现的交易量为11,223,695万元,约占全部交易量的12%;东部地区为61,912,498万元,约占全部交易量的67%。就交易量而言,西部仅是东部地区的18.13%。西部地区通过信用卡所实现的交易量在全国的占比低于发卡量的占比,说明西部信用卡的活跃度也偏低,甚至有些卡可能长期处于沉寂状态。

综上所述,可以进一步看到,东部地区金融市场组织结构较为发达,金融工具的规模大且种类多。金融市场组织与金融工具的高度匹配意味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多,交易者资产形成选择的范围大,这就有助于积极有效地动员更多的储蓄,并快捷高效地配置到各个投资项目上。而至于西部地区,数据显示其金融市场组织结构是低级化的。金融工具单调 (且主要是以存单与贷款合约的形式),即便金融市场组织总数占到全国的21%,但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份额是65.8%,这也是传统金融市场组织分布均齐化的结果),而非银行金融市场组织(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外资银行)仅仅约为全国总数的6%。总之,一方面,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组织结构不均衡,另一方面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组织的弱匹配。低级化的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必然有碍于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5.地区间金融成长环境的差异

地区间金融发展差距除上述表现外,金融发展环境的差距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视角。由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所以,伴随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拉大,金融发展的经济环境的差距也在拉大。

首先,按照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一个地区的金融成长,应当是区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在各种内生因素中,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是金融成长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指标落后的话,区域金融成长的基础就非常薄弱。从下图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在金融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东中西部地区 GDP的总量增速上看到三者的差距。从1992到2002年间,东部12省区的GDP总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增长曲线较为陡峭;而同期,西部10省区的GDP总量增加较为缓慢,曲线较为平缓。同时,从东中西部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构成图也能看出三者的差距。西部地区GDP占比近几年一直处于增长缓慢的状态,而东部地区在全国GDP份额的占比有明显的增加。

从人均收入角度看,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趋势。东部地区的人均总收入比西部地区人均高出 2743.7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出2512.39元。所以,从金融成长的内生环境看,西部地区不但没有改善,而是在竞争中更处于劣势状态。

其次,从金融成长的内生环境看,一个地区的市场化发育程度越高,市场化配置资源 (尤其是资金资源)的效率就高,从而越有利于适应市场机制的经济组织(尤其是金融组织)的成长。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在内生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下,西部金融组织无疑陷入到了成长困境之中。

二、区域金融组织成长差异的解释及其效应分析

1.国家金融政策对区域金融组织成长的影响分析

西部经济发展与现行融资体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国家统一融资制度安排和财政货币政策统一运作之间的矛盾。全国统一制式的金融体制难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向高层次、高效率方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全社会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采取了一个非弹性方式,其比率长期不动,且不同地区实施同一比率。也就是说,它充分体现了集中资金的功能,而不重视调节货币总量的功能。中央银行扩大(缩小)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货币乘数=1/(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增加)。由于法定准备金率全国是统一的,而西部地区的货币信用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因而其现金漏损率较高,再加上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资金回流(资金漏出),这使西部地区货币乘数低于东部地区,西部金融组织的可控资金就少于东部地区,金融组织资金支配能力的下降致使西部地区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远远少于东部地区,这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Ⅳ 西安和郑州哪个城市发达

西安比郑州发达。

西安18项指标占优,分别是金融中心排名、财政收入、各种税收、存贷款余额、城区GDP、上市公司数量、市值和实际利用外资。西安的税收更高,经济更稳固,外资更多,金融和都市的位置也更高。西安人存款更多,税收更多,经济更加实打实,外资青睐更多,金融业和城市地位略高凯衡燃。

郑州的经济力量明显更强,但是综合来看,西安更发达。郑州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三个行业几乎完全处于领先地位,甚至比西安还要平衡,进出盯虚口、消费、收入、人均产出都很高。

两个城市简介

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拦樱省首府,中国的区域中心,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科技研究、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高科技工业、航空工业、纺织工业、中国重要的航天、机械制造、纺织工业。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科技含量和产业类型最齐全的大型城市,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郑州作为中原腹地,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因铁路的修建,已成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商业口岸。目前,郑州已成为中国中部的重要都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长江北部的经济发展中心。

Ⅵ 9个中心城市金融活力起底:中部城市追不上西部城市了吗

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目前,经中央审批确立的国家中心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比较分析这些城市的金融综合竞争力,有助于了解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和承载作用。

从历期CFCI评价结果来看,除上海和北京之外的7个国家中心城市,其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均进入了区域金融中心十强行列,在国内城市中其具备较强的金融发展基础。即使是7个城市中排名和得分相对靠后的西安和郑州,自2015年(CFCI 8)起,其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也全面超越了全国28个区域金融中心平均水平,反映出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实力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

广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仅次于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在28个区域金融中心中地位稳固。

目前,广州正着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州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为更好推动金融资源集聚,广州全面推进“一核多点”金融功能区建设,构建了以国际金融城为核心,各区金融功能区为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与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重庆相比,中部中心城市武汉、郑州综合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本期综合竞争力得分分别为52.54分与49.87分,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7和第9。其中,武汉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在于金融产业绩效得分较低,排名位列国家中心城市最末,而郑州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实力排名全国第21,且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全国第16,因此整体竞争力水平较低。

成都在金融产业规模和业务发展水平方面超过广州,排名第三。天津和西安分别上升1位和2位,而郑州下降1位,其他城市与上期保持不变。

近几年,成都正在积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绩效增长迅速。截至2018年底,成都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与广州的差距逐渐缩小,同时,成都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3%,占GDP比重达到11.3%,这两项指标均优于广州。不过,成都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方面均低于广州,规模与广州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期国家中心城市金融机构实力排名中,北京、上海仍然保持全国第1和第2的地位,天津、广州和武汉的得分均出现下降。

重庆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助推金融机构实力增长。重庆金融机构实力得分由上期的55.11分提升至本期56.72分,上升1.61分,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截至2018年底,重庆拥有274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和规模全国第一;拥有132家融资担保公司,数量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一;此外,还有82家融资租赁公司。

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除上海和北京外,国家中心城市中只有郑州拥有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具有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郑州作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总部所在地,该项指标评分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郑州商品期货市场发展于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试运行,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郑州商品期货业已成为郑州乃至中部地区集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金融产业之一。

郑州商品期货市场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性金融市场,是郑州独有的金融资源,具有较强的金融发展比较优势。

本期国家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分和排名与上期相比整体稳定,没有出现太大变化。其中,西安和郑州评分各上升5.2分和3.02分,均上升2位,而天津评价得分下降2.61分,与上期相比排名降低3位。

广州经济基础雄厚,GDP在全国中心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达到2.29万亿元;广州人才发展环境在全国也有领先优势,其中拥有82所高校,仅次于北京和武汉,在校学生数达到106.7万人,也高于所有全国中心城市;此外,广州医疗卫生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每万人拥有亿元病床数达到56.4张,但广州城市交通状况在全国中心城市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体现在城市交通 健康 指数相对较低。

在金融政策环境方面,近年来包括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出台了多项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促进政策,这也使得这几座城市的政策吸引力在不断提升。


Ⅶ 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约多少美元日本约多少美元

中国网7月15日讯 今天上午,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产量基本持平。全国夏粮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产39万吨,减少0.3%,是建国以来第三个好收成。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55万吨,增长3.6%。

2.工业增速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 %,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7亿元,同比增长81.6%。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由亏转盈,2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8047亿元,增长2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140亿元,增长22.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4%,中部地区增长28.0%,西部地区增长27.3%。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增长38.1%。

4.市场销售较快增长,热点商品持续旺销。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亿元,同比增长18.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659亿元,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10亿元,增长15.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181亿元,增长16.9%;商品零售64488亿元,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26465亿元,增长30.0%。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汽车类增长37.1%,家具类增长3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8%。

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温和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8%。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3.9%;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从环比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0%。从环比看,6月份下降0.3%。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

6.对外贸易恢复较快,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1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8亿美元,增长52.7%。进出口相抵,顺差553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增势平稳。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069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13.2%,经营净收入增长8.6%,财产性收入增长20.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0%,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财产性收入增长21.3%,转移性收入增长18.6%。上半年,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8.5%。

8.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量减少。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4.1万亿元,增长24.6%;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万亿元,增长15.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2.7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6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马丽娜)

Ⅷ 住房户均贷款余额

住房户均贷款余额18.9万亿元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其中,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2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4%。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同时,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落。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4.9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7.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
  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三季度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2022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2、上半年,我国GDP为562642亿元。一季度末,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是62.1%。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信息:
1、住户贷款在总的贷款占比是35.51%左右。
2、居民杠杆率是居民部门的总负债与GDP的比值。62.1%意味着居民总债务占GDP比重超过6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居民杠杆率超过65%会影响金融稳定,目前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已经接近甚至有超过了。
居民负债主要是房贷。
央行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低5.1个百分点。
整体来说这个增速高于GDP增速,但低于以往房贷增速,主要原因:
1、目前居民负债率处于高位,再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
2、楼市比较冷,房价回调,居民买房热情下降。
央行数据还显示:
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49万亿元,同比下降0.2%,增速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包含开发贷和按揭贷。最近一两年,受不时出现的房企流动性危机以及楼市入冬影响,房企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明显减少。
7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到: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银保监会也表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接下来房企融资应该会得到改善,毕竟楼市太重要了,不仅涉及民生,还影响经济稳定大局。

Ⅸ 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哪些法制建设的成果

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西部地区调研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团扰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印发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塌脊旦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四年累计4000多亿元。

四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城乡面貌出现新气象。2000-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7%、9.9%和11.2%,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其中2003年增长30.7%。

(一)国家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开发约3600多亿元,其中,长期建设国债资金2200多亿元。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9500多亿元。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5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73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青藏铁路新线铺轨317公里;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全面建成,已向华东四省一市商业供气;西电东送新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2800多万千瓦,建设输变电线路9800多公里;新建和改造大型水库43座,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两河下游胡杨林开始复活;新增公路通车里程累计7.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00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气化线路4570多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机场30个,其中,竣工15个,在建15个。

(二)退耕还野哗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从2002年起,退耕还林工程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启动。到2003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28亿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1.0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2亿亩,造林成活率基本可达到要求。四年多来,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粮食、种苗和现金补助收入492亿元,促进了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退牧还草工程开始试点,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亿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展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江河上游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油路到县工程已基本完成总里程2.6万公里的建设;改造和新建300多个贫困县的出口公路1.7万公里;县际公路工程总里程4.6万公里,累计开工3.0万公里,完成路面工程4400公里。送电到乡工程解决了969个无电乡的通电问题。广播电视到村工程的实施使西部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的比例达到97%以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了西部地区2600万人的饮水问题。2001年开始在云南、贵州、内蒙古、宁夏进行试点的生态移民工程,已使70万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地区困难群众得到易地安置。

(四)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建设科研基地18个,支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30个。安排7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支持240多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专和技校建设,重点建设25所高校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500多所县级优质普通高中以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试点等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建设260所贫困县医院、800多个疾控机构、290多个血站和血液中心,配备1190多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770多辆巡回医疗车,6万多个广播电视接收装置和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中央国家机关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干部的培训,与西部地区交流干部人数增多,仅2003年,省部级干部交流 17人,220名局级干部到西部挂职;454名西部、少数民族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中央组织部、团中央、教育部等组织实施了博士服务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活动。

(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水电、天然气、石油、有色金属、棉花、糖料、水果、肉类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优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2%提高到2002年的38.7%。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四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加强。仅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投向西部地区的资金就达1000多亿元。

(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增加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部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国家在西部开发投资中对西藏作了重点安排,第四次援藏建设项目117个,组织有关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国家在新疆布局了西气东输、水利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交通建设、商品棉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勘探等一批重点项目。内蒙古、宁夏、广西自治区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在改革开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投资环境存在不少问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和措施

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把加快改革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西部教育"两基"攻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一)坚持"五结合",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作重点是巩固成果,在"五结合"上下工夫。2004年安排退耕地还林任务100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任务5000万亩。集中治理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特别是江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的陡坡耕地。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注重实效。退牧还草工程要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措施。2004年安排退牧还草任务9000万亩。要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结合起来,解决好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任务。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环境监管,加强江河上游水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环境保护工程。加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环保设施建设。

(二)坚持"抓两头",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抓好关系西部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和与群众当前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在抓紧续建工程的同时,根据规划要求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04年适时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4年再安排开工建设县际公路1.6万公里,继续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完善部分地区农网改造,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缺电县电力设施建设。支持西部地区已通电自然村(20户以上)通广播电视建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三)推进"两基"攻坚和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要用五年时间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集中力量支持西部未"普九"县的中小学校舍和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加强贫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重点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支持西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建设。

(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抓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根据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要着力培育能源、矿产、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走市场配置资源的新路子。由国家投资或需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只要西部地区基本具备条件,有市场,有竞争力,应当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

(五)大力改善西部地区发展环境,扩大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形成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把东中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地区之间企业协作机制。要依托优势产业、重点工程、重点地带,吸引外来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

(六)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加强对带有全局性和制度性的重大法律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国家总体法制框架下,以制定《西部开发促进法》、《西部开发生态环境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以推动西部地区法制环境改善为中心,加大法制建设工作力度,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县处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建立大中城市专业人员到西部地区基层服务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

(七)研究落实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开展"十一五"西部开发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要将本届政府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十一五"西部开发规划的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启动重点经济区域规划编制工作。

回答者: MALABS - 经理 五级 2009-7-31 08:27
这个····
最近出了很多事,这种问题好似不好回答

自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各级领导和人民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因此就目前人们所了解的西部开发的状况结合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实际情况,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04—05学年寒假做一次调查。下面就以问卷结果做调查分析。

一、“西部大开发”实施中人民的主观认识

就调查结果而言,所调查人群涉及学生、工人、军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领,其学历不等。虽没有设计生长城市,但西部与中部及沿海地区人数平均。从主观角度对西部的认识中,50%的人对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总体印象为一般。认为虽有美丽的草场、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对总体的印象仅维持在一些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而已。

其中高达70%的人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很不了解,而剩余的30%则为一般。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几个省、自治区,大多数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而当地的一些本地产业若想要走出家乡,拥有更多的市场,宣传还需要再加把劲儿。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资商的目光。

也正是如此,调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风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商机,使当地的人利用这一点心理开发旅游观光行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很多独特的风土人情,这将是与名胜古迹相持并论的另一块旅游宝地,拥有巨大投资潜力。

而作为私人旅行,人们还是首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云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为云南首选的坚强后盾。神秘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达拉宫、入云的雪山、草场牛羊,再加上《天下无贼》中的迷人风景、纯朴人情也为西藏增加了许多人气指数。相较于西南各地的旅游大产,西北地区显得有些冷清,尽管也有许多秀美景区,但也许是地理位置僻远,气候干燥,南北差异明显等客观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游客。但近年来一些关于考古方面、探险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又重新刮起了一波旅游的热潮,罗布泊、楼兰古城散发着独特魅力。

人们对西部的主观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投资、消费、人才走向等方面问题,因此由调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对外宣传起着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别人了解了,才会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合作。

二、“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这么多年来,今天人们对国家给予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有75%认为一般,其余25%认为合适。其实国家给予西部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但也许对于大多数的非西部地区的人们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人以为只有像沿海地区一样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实际上近五年来,西部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五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取得明显效果。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这些成绩都是应该肯定的,而有这些成绩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在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种相应的积极措施下取得的。

另具调查显示,60%的人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选择旅游为最佳。这确实是一个很具有潜力可挖的项目,但也反映了人们只是抱着一种体验和了解的态度走向西部,并没有想要走进西部在这里开发或者投资一些其他的行业。因为另一题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现在投资西部大开发经济效益一般。这种观念也就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企业停滞,市场狭小,经济僵化等一系列后果。人们并不看好西部大开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一项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难题,为此乌鲁木齐市政府制定了“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重要举措之一。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对于招商引资而言,投资环境至关重要。投资环境是投资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投资者和政府及社会环境的纽带。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经济环境、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等乌鲁木齐市企业调查对就这六个方面对区外资企业对乌市的总体评价作一调查其结果如下:

1、硬环境:调查中九成以上外资企业比较满意。其中自然环境,地理与内地较远,与周边国家合作有区位优势;房地产业和部分工业企业冬季生产受气候影响;环境污染好转但仍然严重。而基础设施方面,市区道路虽拓宽,但返修的“拉链”工程严重,邮电通讯服务改善,但政府与企业互联网建设落后,水电暖气供应比较满意。生活设施条件满意,但绿化面积太低。因乌市属首府,很多建设还是有一定的水平。

2、软环境:这是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的关键因素。而外来企业对软环境的满意度却只有67%,如何找准切入点,着力改善软环境是工作重点。

在评价中可以看出行政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政策稳定性好、灵活性差,机关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环境中GDP持续增长,有实力可以合作的企业不多,市场规模小,金融贷款条件不灵活。法制环境倒还是比较满意。社会环境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管理和监督中的信用管理欠制约制度。而城市卫生状况和绿化不太满意,教育机构健全,文化观念风俗差异不大,但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从上述评价中可以感觉到硬环境中城市建设、道路、卫生和绿化是很重要的。人们都喜欢在干净、整齐、方便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工作。而对于软环境,一个城市的政府形象,包括思想观念、人员素质、工作效率、诚信等都是外资投资所衡量的第一标准。市场的建设、政策的严密性和透明度也是投资商所考虑的,这些都是作为投资的前提保障,做得好才能让人放心投资建设。加入WTO后,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已经从依靠政策优势逐步转向了依靠整体投资环境,整体投资环境的优势将成为决定一个地区和城市招商引资的决定力量。因此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据调查报告分析,有50%的人认同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是思想保守,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财政不足。

三、“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的必要条件

结合上面分析的内容,改善投资条件所带来的是更多外资企业,而在这些条件之上的是80%的人所认为的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沿海城市之所以具有的发展优势也同样是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地理港口、经验管理等也同样拉开了东西部的距离,因此作为西部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教育,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长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力度。要采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国内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创业。

在这同时还要搞好环境保护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推动西部与周边国家开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

综上述调查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西部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认清经济发展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在稳步发展中求新,在中规中矩中求变,使西部经济能更快地加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让我们的市场更丰富更具规模。

Ⅹ 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论文

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论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各地区总体运行平稳,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区域金融发展更趋协调,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万亿元、12.7万亿元、12.6万亿元和5.4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仔拍弯也不断提高,各地区存款平稳增长,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因而,在贯彻落实“总量平稳、结构优化”的要求基础上,提高区域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以实现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种背景形势,本文收集了中国1997~2013年衡量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31个省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值。并基于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对固定效应模型参数的估计,具体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由此,提出强化区域金融作用的措施,促进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的文献综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因而理论体系相对念闷比较成熟。熊彼特(1912)从银行和信用的角度说明金融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家的创新,而企业家的创新离不开银行信用的创造,并且指出运行良好的银行通过鉴别那些能成功地开发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的企业家,为其提供信贷从而刺激技术的进步,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帕特里克(1966)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提出两种模式,即“需求跟随型”和“供给引导型”,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供给引导型”模式较为普遍,而到了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需求跟随型”模式。麦金农和肖(1973)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使其金融和经济不断发展,应放弃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Pagano(1993)基于内生凸性增长模型(AK模型)研究稳定状态下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影响社会的储蓄率、资本的配置效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等途径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King和Levine(1993)选取金融中介规模、银行信贷规模以及私营企业获取的信贷规模三个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对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进行控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从国外研究的文献可以看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金融的发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国内学者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支撑。

2.国内的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区域金融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区域金贺扒融支持区域经济增长、区域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这两个角度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关于区域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方面,张企元(2006)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并且中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同时,在分析金融调控(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对区域差距影响的基础上,得出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有赖于结构性的金融调控。胥嘉国(2006)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无论是在量的增长上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工具变量法(IV)估计结果进一步说明,金融发展在质的提高方面比量的扩张更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杨圣奎(201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1990~2008年间区域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区域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支持存在较大差异,并进一步证实在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存在通过金融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赵本福等人(2013)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1998~2010年30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支持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从短期看,金融支持的不同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方面,赵伟、马瑞永(2006)运用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我国1978~2001年间中国区域金融增长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978~1991年区域金融增长差异迅速上升,之后呈现下降的趋势,整体表现出类似于经济发展的“威廉姆森倒U假说”的特征,并指出我国区域金融增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金融增长差异。李敬、冉光和、孙晓铎(2008)运用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我国1978~2004年金融发展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金融发展差异和城乡发展差异进行了全面的度量,并运用R/S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主要源于城乡发展的差异,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一直位于高位状态,并且从未来的变动趋势来看,区域间金融发展差异在未来总体上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田菁(2011)从部门和整体这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虽然稳定但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金融差异显著表现在金融发展的总量上,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文献梳理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区域金融的发展支持区域经济的增长。但由于各区域金融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导致区域金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同。本文尝试从区域金融规模、区域金融效率、区域金融结构这三方面分析研究我国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效应。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支持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一)区域金融规模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效应

金融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金融机构数量的递增、金融工具的多元化等途径得以实现。一般而言,金融规模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会相应地增加。因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区域金融规模的支持。表1给出了我国2005~2013年东、中、西、东北地区的GDP与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由此简要地说明区域金融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由表1可以看出:①从纵向来看,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区域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总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而相应的GDP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区域金融资产规模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区域金融资产的增长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②从横向来看,2005~2013年间各地区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即各区域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但从理论上看,金融资产规模的增加将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

(二)区域金融效率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效应

金融效率反映了金融发展水平,因而金融效率的高低将影响经济发展水平。Pagano(1993)内生凸性增长模型是将金融因素纳入到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的理论模型之一,认为储蓄—投资转化率反映了金融市场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将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是将吸收的存款有效转化为贷款,进而投资于能产生回报率较高的领域,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因而,区域金融效率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区域经济的增长。

(三)区域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效应

区域金融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是相辅相成的,金融结构的变化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结构和方式的变化。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说明区域金融结构支持区域经济增长。中长期贷款一般用于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因而,区域中长期贷款比例增加,可投资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资金就相对越多,这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样,区域间不同的金融结构将会对经济起到不一样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区域金融支撑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一)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使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过程中,通过参考闵姣(2013)的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张亮(2013)的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撑能力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等多篇学术文章的基础上,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JGDP)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而在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上,本文主要选取以下三个方面指标:①区域金融规模指标,本文采用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提出来的金融相关率(FIR)来衡量,它指某一时点上一国的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的经济活动总量之比。对于欠发达省份,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并不发达,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FIR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L)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D)之和与区域GDP的比值作为衡量指标。公式:FIR=(L+D)/地区GDP。②区域金融效率指标(LD),即将金融机构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公式:LD=L/D。③区域金融结构指标(RL),本文选用中长期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值衡量,公式:RL=R/L,其中R表示中长期贷款。本文主要选取了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31个省市的1997~2013年17年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各地区的《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在实证检验前,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因而,首先对各指标取自然对数,分别命名为:LNRJGDP、LNFIR、LNLD、LNRL。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支持的实证检验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由于面板数据反映了时间和截面空间的二维信息,因此,与时间序列数据相同,面板数据也可能存在单位根。为避免伪回归,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需对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主要采取LLC检验和Fisher-ADF检验方法对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由表2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各指标序列均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即经济增长指标LNRJGDP、金融规模指标LNFIR、金融效率指标LNLD、金融结构指标LNRL均为平稳序列。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LNFIR为一阶单整,而经济增长指标LNRJGDP、金融效率指标LNLD、金融结构指标LNRL均为平稳序列。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协整检验。

2.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

通过上述的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的LNRJGDP、LNFIR、LNLD、LNRL均为平稳序列,而西部和东北地区除LNFIR为一阶单整外,其余变量也均为平稳序列。在此基础上,检验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本文主要采用Pedroni检验方法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表3的Pedroni检验结果可以看出:①东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除PanelADF和GroupADF的统计值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统计量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LNRJGDP、LNFIR、LNLD、LNRL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②中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结果显示,Panelv、Panelrho以及Grouprho的统计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中部地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③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除Panelv和GroupADF的统计值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统计量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西部地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④东北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结果显示,Panelrho、Grouprho以及GroupPP的统计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东北地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对每一个区域而言,各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其结果更具有效性。

3.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建立三种模型,即混合横截面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可依据Hausman检验统计量和伴随概率判断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并进一步依据F统计量检验建立混合模型还是固体效应模型。

4.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

为具体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本文利用1997~2013年31个省市四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LNFIR和LNRL的系数非常显著,而从LNFIR、LNLD、LNRL的回归系数可知,1997~2013年间,区域金融规模、区域金融效率、区域金融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而金融效率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LNRL的系数非常显著,并对该区域经济增长起主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可以发现金融规模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负作用。西部地区LNLD和LNRL的系数非常显著,但从LNLD和LNRL的回归系数看出,金融结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起主要的推动作用,而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的影响。东北地区LNFIR和LNRL的系数非常显著,金融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金融规模对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却表现为抑制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区域金融各要素支持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得出三个基本结论:①区域金融规模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中、西、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②区域金融效率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作用;③区域金融结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对东、中、西、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的贡献。以上结论显示,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并且金融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不同。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推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实现金融政策的区域化。目前,我国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与区域金融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区域金融各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存在差异,因而,应针对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实施差别的金融政策,实现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二,积极推动区域金融创新,提高区域金融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效率。首先,政府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金融创新创造有利环境。其次,金融部门应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区域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最后,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第三,深化金融改革,实现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其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金融体系不完善和金融机制的不健全。因而,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实现区域金融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阅读全文

与西部地区存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贷款公司执照取缔了吗 浏览:697
为什么网上贷款都是骗子 浏览:506
民间金融公司贷款都可以退息 浏览:773
公积金贷款担保公司手续 浏览:898
车抵押贷款没合同吗 浏览:488
老百姓找人担保可以贷款吗 浏览:762
中行港币贷款利率 浏览:459
中国银行抵押贷款履历 浏览:391
贷款公司需要我卡里存四千 浏览:158
网上贷款不逾期上征信不 浏览:331
网上贷款多久审批完 浏览:189
还贷满一年如何提取公积金贷款 浏览:420
取得贷款承诺函三个工作日要过户 浏览:941
贷款72万30年提前还款 浏览:982
手机淘宝怎么申请芝麻信用贷款额度 浏览:576
贷款要手机密码正常么 浏览:840
小额贷款公司增值税所属期 浏览:773
2020个体无息贷款 浏览:659
怎么才能手机上贷款 浏览:460
房子抵押贷款了还能过户吗 浏览: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