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1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01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3-06-13 01:47:33

① 金融行业现在好做吗就目前的权情报情况来说,行吗

这个可以参考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业洞察月度报告》,里面提到:

2019年3月,有6条政策信息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有10411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环比增幅18.79%。银行方面,多家银行集中公布2018年业绩公告或业绩快报,工农中建四大行核心资本稳居中国银行业之首。电子商务方面,京东和拼多多发布2018年财报;小红书陷造假风波,称将推短视频新产品;唯品会布局线下门店,并关停章鱼掌柜项目;各大银行拓展电商业务。

2019年3月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包括政府、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多个监管主体在内的动向,共有6条政策信息与科技金融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增长18.79%。具体而言,银行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至4.3%;各大行公布的2018业绩报告显示其净利润都有所增长,其中,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长率最高,达14.8%。电子商务方面,淘宝的月活跃用户数达36843.9万,远高于其它购物平台,拼多多和京东相继发布2018年财务报告。电子支付方面,跨境支付服务商Airwallex获得一亿美元投资,易思汇获信中利资本一亿人民币投资。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业洞察月度报告》

② 央行出新规!从明年3月起 你的房贷合同要变了

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12月28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30号》(以下简称“《公告》”),进一步推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

《公告》指出,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专家认为,《公告》的实施,将更好地发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预计初次转换之后,存量贷款的利率执行水平将与转换之前保持基本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30号 来源:央行官网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换锚”

LPR运行4个月以来,商业银行新发放的贷款正在挂钩LPR。央行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发放贷款已经参考LPR定价。

存量贷款如何转换为LPR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存量浮动利率贷款仍基于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不利于保证借贷双方的权益。”央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分析称,自央行2019年8月实施LPR改革以来,经多次报价后,当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报4.15%和4.8%,分别较8月份下行16个和5个基点。但实体经济融资利率降幅有限,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2%,仅比上年末下行了2个基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019年三季度末为5.96%,较上年末上行了5个基点。

范若滢指出,在LPR报价机制改革后,央行制定了相应的“358”考核要求(2019年9月末,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中应用LPR做为定价基准的比例不少于30%;2019年12月末,上述比例不少于50%;2020年3月末,上述比例不少于80%),但仅针对增量贷款,LPR作用发挥效果并不明显。本次则是针对存量贷款,预计未来LPR对贷款定价的引导作用将明显增强,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预计初次转换之后,存量贷款的利率执行水平将与转换之前保持基本不变。这有助于推进转换工作顺利进行,也有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利益。

“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未来一段时间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借款人与银行平等协商,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将可能是普遍的方式,这对借款人是相对有利的。”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通过这种市场化方式,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地为稳增长、稳就业服务。即便借款人与银行协商转换为固定利率,现有的同期限LPR仍然可能是固定利率执行水平的重要参考。同时,这也体现了利率市场化原则,即利率定价相关事项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如何改

不少人对存款贷款如何改还存在疑问,中新经纬客户端这就为您划重点。

一、可以协商

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确定将定价基准转换为LPR,或转换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选择权,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已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可不转换。

二、实施时间

转换工作自2020年3月1日开始,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利率水平

转换后的贷款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其中,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在转换时点的利率水平应保持不变。

四、房贷(指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

(1)期限品种:LPR的期限品种依据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确定,确定后在合同剩余期限内不再调整;(注: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一般房贷均为5年期以上)

(2)加点数值:加点数值为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与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为负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

(3)利率水平:转换时点利率水平保持不变;

(4)重定日周期:借贷双方可重新约定重定价周期和重定价日,重定价周期最短为一年;

(5)同一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在2020年3月-2020年8月之间任意时点转换,均根据2019年12月LPR和原执行的利率水平确定加点数值,加点数值不受转换时点的影响,银行和客户可合理分散办理。

五、其他贷款

其他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可由借贷双方按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具体转换条款,包括参考LPR的期限品种、加点数值、重定价周期、重定价日等,或转为固定利率。

存量房贷利率2021年真正变化

在银行贷款中,房贷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住户部门贷款余额47.9万亿元,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占存款类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5.1%,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5.8万亿元,占住户部门债务余额的比例为53.9%。

从当前情况看,银行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4.9%,2019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4.8%,那参照LPR定价后,是否意味着房贷利率下调,购房者的实际还款金额会减少呢?答案是暂时不会。

央行表示,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加点数值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与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的差值。央行为此举例称,若某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余期限为8年,原合同约定的利率为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现执行利率为4.9%×(1+10%)=5.39%。2019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为4.8%。如果借贷双方确定在2020年3月30日转换定价基准,且重定价周期仍为1年,重定价日仍为每年1月1日,那么加点幅度应为0.59个百分点(5.39%-4.8%=0.59%)。

也就是说,在上述案例中,房贷利率的定价锚点从基准贷款利率变为LPR后,加点方式从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变为了LPR上浮0.59个百分点,当前实际贷款利率不变。

目前,大多数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重定价周期为1年且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此次利率转换期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但实际执行时间是从2021年开始,也就是说,2020年客户实际执行的房贷还是按照2019年的房贷执行,按照当前的还款约定偿还。即使LPR在2020年下降,客户也只能从2021年开始享受利率下行的红利。

前述案例中,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执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后的第一个重定价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约定的重定价规则,执行的利率将调整为2020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后每年以此类推。

由于LPR每月都会发布一次,那是否意味着房贷利率每月都要变化呢?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给出了明确答复,即可以约定一直不变,也可以约定一年一次,但绝对不会出现每个月调整一次。

央行也给出两个选择,即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确定将定价基准转换为LPR,或转换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选择权,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苑承建认为,对于用户来说,固定利率长期确定,无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红利,但同样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时避免成本上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降息周期的大门已经打开,一年期LPR主要针对企业贷款,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贷利率的走势,实际房贷利率的下调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银行内部管理面临考验

虽然央行给商业银行预留了2个月多月的准备时间,不过不少银行从业人员表示,接下来银行的工作任务会比较重。

据央行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中国本外币贷款余额157.5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51.97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货币资金借贷关系持续期间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据了解,在银行存量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占比较大。

一位国有银行支行个贷经理表示,他所在的银行目前银行贷款中绝大多数都是浮动利率贷款。

“我们银行没有固定利率贷款,一般客户会要求申请浮动利率贷款。”另一位外资银行的贷款客户经理告诉中新经纬记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此次央行在《公告》中规定,“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原则上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例,截止2018年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5.75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8.89%,且个人住房贷款具有受众广、金额小、笔数多的特点,“换锚”将对银行的合同、系统、报表、人员、风控等多方面形成影响,短期内银行内部管理面临考验。

范若滢同样认为,此次“换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在储蓄率趋于下行、存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于存量贷款规模大,定价基准转换后将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息差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压力。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定价、内部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公告要求来看,最终贷款利率要通过银行与客户协商的方式来确定,需要银行综合考虑客户本身的信用资质、放款银行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未来如何优化调整FTP定价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需要思考的问题。

③ 房企融资形势较为严峻,2019年不容乐观

近日,央行陆续公布了2018年4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情况。具体来看,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整体平稳回落,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速回落明显,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落。房企到位资金累计增速较为平稳,定金及预收款加速增长带动到位资金增速上涨。受本轮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政策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持续回落,2018年按揭贷款增速较为平稳。信托、委托贷款等传统的非标资金渠道同比少增或减少额持续扩大,主要原因是流向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融资渠道受到限制,2018年房企融资形势不乐观。

1、2018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平稳回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速回落明显

从央行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数据来看:截止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上年水平低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2018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受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增速的回落影响,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速从3季度开始出现回落,但增速仍比上年高5.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与上季末缩小4.5个百分点,增速逐步收窄已连续3月放缓。保障房开发建设一直以来是国家资金投入重点,但受棚改货币化安置逐渐进入后期影响,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增速逐步回落。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2、房企到位资金累计增速平稳,定金及预收款加速增长

2018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6596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4005亿元,下降4.9%;利用外资108亿元,下降35.8%;自筹资金55831亿元,增长9.7%;定金及预收款55418亿元,增长13.8%;个人按揭贷款23706亿元,下降0.8%。

从到位资金来源分析,国内贷款与利用外资同比均下降,房企销售回款对应的定金及预收款增长明显,个人按揭贷款资金来源增速也逐渐修复,跌幅继续收窄。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迎来2018年以来首次放松,在当前流动性转向的环境下,预计房企资金面将保持平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诸葛找房

3、按揭贷款同比增速较为稳定、利率首次“滞涨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下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末低4.4个百分点。增速在2017年1季度达到高峰后,受本轮房地产严格调控政策影响,增速持续下滑。

2018年按揭贷款同比增速较为稳定,12月按揭贷款增量创2016年新低。(基于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以及防范金融风险需求,新增贷款中按揭贷款投向被进一步限制,居民中长期贷款这一基本上可以视同为按揭贷款的数据。)12月份居民按揭贷款增加3079亿元,为2016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环比下跌29.88%,同比小幅下跌1.55%,略低于去年同期。12月按揭贷款增量创新低,一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影响,成交量较为低迷致使按揭贷款增量走低;另一方面预示着房地产市场需求端也到达新的低点。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首次“滞涨回落”:2018年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8%,相当于基准利率1.159倍,环比11月下降0.53%,自2017年1月以来首次滞涨回落,同比去年12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5.38%,上升5.58%。当前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已经到达相对高位,年内房贷利率的持续上浮,对于市场需求的释放呈现日益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伴随着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下降、商品房销售量销售面积负增长,市场下行趋势显现。

下半年杭州、厦门等地按揭利率已有所回落,放款速度亦明显加快,预计后续保持相对稳定,首套房贷利率短期到顶,未来房贷利率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数据来源:融360;整理:诸葛找房

3、2018年社会融资增速持续下滑,受制于表外融资萎缩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小幅回升,但全年社融总量仍不乐观:从央行公布社会融资数据来看,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2017年少3.14万亿元。全年存量增速持续下滑,年末11、12月份社融增量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去年统计水平,可见社会融资仍不乐观。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人民币贷款增量是社融增量主力,表外融资持续缩减且跌幅扩大: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3500亿元,是社融增量是主要支撑来源。表外同比减少5252亿元,其中,12月份委托贷款减少2241亿元,同比多减2842亿元,委托贷款增量跌幅持续扩大;12月份信托贷款减少509亿元,同比多减2754亿元,信托贷款跌幅小幅扩大。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4、M2同比增速处于低位水平增长,居民短贷、企业票据推动信贷规模增长

2018年全年M2同比增速处于低位水平增长:12月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2017年同期持平。全年来看,M2余额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同比增速较去年回落明显,全年同比增速均在9%以下。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328亿元:12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94亿元,同比多增约为12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5亿元,同比多增13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79亿元,同比少增4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仍不乐观,房企销售压力较大。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12月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12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增加近2300亿元。从结构看,信贷增加的主要来源仍是票据融资,票据融资同比增加近2000亿元,占同比新增信贷的86.96%;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83亿元,相较前3个月的同比少增近1000亿元有所改善,“宽信用”下改善效果如何,仍需继续观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整理:诸葛找房

综合12月份央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多份报告来看,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资金态势仍较为严峻,融资渠道依然受限、融资额度愈发趋紧,资金成本也在攀升,海外债发型数量逐步增多。2019年房企仍处于偿债高峰期,销售端限制较为严格,多重影响因素叠加下,房企如何生存将成为2019年重要话题。

tzy80158600

④ 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如何

7月24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速提升。6月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6.20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季末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19万亿元,同比多增7668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2%,占比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

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长持续回落。6月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4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季末低1.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1721亿元。其中,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34.47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上季末低2.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94万亿元,同比少增4539亿元。

⑤ 应全面看待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滑

从居民部门来看,的确存在存款搬家问题,投资组合更为多元化,贷款增速远超存款增速,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

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1.2万亿元,同比增长8.3%,贷款余额达到1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为69.6万亿元,占全部存款的39%,同比增速为8.7%,为197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贷款增速较稳定,但总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都处在增速下滑的趋势中,不免引起人们的担忧。

我国储蓄率居全球前列

大家经常将储蓄和存款这两个词混用,但在宏观经济领域,其各自都有明确的含义,并不相同。储蓄是指一段时期的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那部分,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储蓄属于经济流量,也称作时期量,因为收入、消费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而存款则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上,经济主体所持有银行的一种债权形式。存款属于经济存量,也称作时点量。储蓄和存款有一定联系,但并不相同。可支配收入中有一部分被消费掉,剩余形成了储蓄,也就是当年新增的财富。这些储蓄并非全部变成新增存款,居民投资于银行理财、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信托、房地产等都是新增财富的储存形式。只是在金融市场并不完全发展的环境下,过去我国储蓄中的绝大部分都形成了银行存款,使这二者数据比较吻合。但这只是在金融市场并不健全时期的特例,发达不存在这样的规律。

储蓄率是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我国的储蓄率自2010年达到顶峰后有所下降,但与其他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末,我国国民储蓄率为45%,虽然相比2008年时50%的高点有所下降,但远高于英美日德等发达。可以从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两个角度来理解我国较高的储蓄率。首先,储蓄是财富积累的基础,是国民净财富在一段时期内的增量。国民净财富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要素,高比例的储蓄使得我国的国民财富快速增长,增强了各部门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从另一角度来看,储蓄的反面是消费,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不足。近几十年来我国内需不足、对外需依赖过重的经济结构也正是这种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的客观反映。当外需有所减缓时,必然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速,降低经济效率。稳定与效率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以银行为例,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会增强抗风险能力,但流动性高的资产往往收益率较差,从而拉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宏观上的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也存在这样的权衡,我国储蓄率下降虽然会对金融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需向内需转变的角度来看,又是必需的。因此,大不必对储蓄率下降过于惊慌。

存款变动不取决于居民的主观愿望

既然储蓄率变动不大,为何存款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呢?这需要从本质上理解货币和存款的创造过程。对微观主体来说,新增存款来自于储蓄中存入银行的部分,其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投资组合的决策共同决定本部门新增存款的规模,但宏观上并非如此。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往往都在第一章介绍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加总谬误:宏观并非微观的简单加总,而是有一套自身的运行逻辑。例如著名的节俭悖论,当所有居民都变得更为节俭并减少消费时,国民储蓄反而会下降。宏观上,存款是由贷款创造的,存款的总量只与贷款相关,而不取决于各类微观主体的决策。

当银行发放一笔新贷款时,会同时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分别记入贷款和存款,它只能是在不同银行或不同账户之间流动,其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当企业获得贷款后用于支付员工工资时,这笔存款便从企业账户转移到居民账户,当员工用这笔钱购买开发商的一套住房时,这笔存款又从居民账户转移到企业账户。总之,只要这笔钱不从银行取出,只要这笔贷款不被银行收回,存款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存款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容易解释,那就是贷款增速也在下降,实体经济正在经历去杠杆过程。去杠杆的本质就是限制信用创造增速,银行贷款是信用创造中最核心的资金来源。从贷款同比增速来看,已从2015年的14.5%下降到当前的12.8%,这必然导致存款的下滑。从存款和贷款每年的净增量来看,自2016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2018年前三个季度存款增量比去年略低,贷款增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虽然从理论上说,存款增量与贷款增量应完全一致,但现实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到存贷款。第一,银行非贷款类资产的投放,如购买债券、股权投资,以及向影子银行拆借的行为也都具有存款创造的功能,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创造出一部分存款。第二,外汇储备的增长也可以在不创造贷款的情况下直接形成存款。第三,银行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的行为也会使一些存款消失,变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银行债或者银行股权。两相抵消,大部分时间存款的净增量略高于贷款净增量。今年年初到现在,银行存款增量略低于贷款,这与金融去杠杆是直接相关的,商业银行降低了非贷款类资产的投放,影子银行规模大幅降低。由此来看,存款增速低于贷款增速是合理健康的,降低了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

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分流

市场所担心的另一问题是居民部门,自2010年以来居民贷款增速大部分时间里都大于存款增速。今年三季度末,居民贷款同比增速达到18.5%,而存款增速仅有8.7%。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存款却维持着较低的增速,再加上住房价格已开始企稳,自然让人们开始担心居民部门还本付息的压力。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虽然近十年来存款增速小于贷款增速,但从存量上看,由于我国居民存款的基数比较大,截至三季度末存款依然是贷款的1.5倍,而美英两国的居民存款是小于贷款的,德国居民的存贷款比例也低于我国。我国居民的净存款(存款-贷款)依然是充实的。第二,存款增速下降并不意味着居民储蓄下降,而是居民资产组合多元化的结果。储蓄除了形成存款外,还广泛投资于银行理财、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近几年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客观上分流了一部分居民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和货币型基金(如余额宝、财付通等)在功能上与存款十分类似,甚至某些时候在支付便捷程度上还要优于存款。这推动了居民部门的存款搬家:将这部分减少的新增存款转变为其他金融产品。在银行看来,居民存款变成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第三,居民还有一部分储蓄变为了非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过去两年,房价增速较快,房地产商去库存的速度也较快,这实际上是居民将一部分储蓄转为房地产,居民存款变为了房地产商的存款。

虽然从总量上看,居民投资行为的改变并未让存款消失,只是从居民存款转移成其他部门的存款,但却对我国金融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对利率市场化的促进。居民购买理财、货币基金或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往往要高于存款利率,而其他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会相应高于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这样的存款搬家势必会抬高居民的收益率预期,倒逼银行以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第二,银行资金来源更为多元,也更不稳定。居民存款是银行资金最为稳定的来源,利率较低、规模波动性较小。而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则最不稳定,当面临流动性风险时,往往首先挤兑的就是金融机构自身。美国的雷曼危机时,正是因为发生了金融机构的挤兑才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从这点来看,银行资金来源从居民存款转向金融机构存款增加了金融脆弱性。

第三,居民的多元化金融资产配置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满足居民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最终动力,我国正在逐渐由银行中介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向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居民的存款搬家将促进这一进程。当然,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是刚性兑付,居民既然愿意将低收益的银行存款转移到其他更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也就必须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例如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以及各类信托产品等,都具较高的收益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刚性兑付问题。居民在享受更高投资回报的同时,并没有承担相应的风险,而是将这部分风险转移到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客观上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提高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是金融市场健康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上,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依然显著高于其他,未来一定会继续下降的趋势,并逐渐与其他接轨。从总量上看,近两年来存款增速与贷款增速在同时下降,这是去杠杆成果的体现,有利于金融稳定。从居民部门来看,的确存在着存款搬家问题,投资组合更为多元化,贷款增速远超存款增速,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需要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系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⑥ 央行:12月M2同比增8.1% 全年住户部门贷款增7.36万亿

观点地产网讯:1月15日,央行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报告指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贷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存款方面,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另外,2018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12.71万亿元,日均成交4.0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5.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末高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比上月末高0.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
数据中还显示,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6万亿元、1.45万亿元、8048.1亿元、1.86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

⑦ 2018年贵州省工业贷款余额

24715.05亿元。根据和裂贵州省工业贷款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贵州省工业贷款余额为24715.05亿元。工业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发放的贷皮棚或款,包括生产、交通运输、物资供销、手工业等企业,是指银行对工业生产企业、交燃伍通运输企业及物资供销企业贷款的总称。

阅读全文

与2018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差小额贷款还不起了 浏览:989
农村土地证抵押可以贷款吗 浏览:290
银行抵押贷款有回执单吗 浏览:290
担保人是否构成骗取贷款 浏览:959
网上银行贷款的正常月手续费多少 浏览:335
那个手机平台贷款正规 浏览:382
拍卖房上海贷款 浏览:63
40年产权房在哪几个银行可以做抵押贷款 浏览:594
用手机就能贷款还不用还是什么套路 浏览:954
三千元手机贷款 浏览:265
手机贷款还要运营商服务密 浏览:960
贷款资料不全文章 浏览:404
贷款30年买房流水不够怎么办 浏览:530
农行房贷客户办贷款买车 浏览:802
央行支持贷款利率 浏览:267
贵阳地区贷款公司有哪些 浏览:307
泰康保险怎么网上贷款 浏览:587
网上贷款被坑了 浏览:746
什么叫取消一年期公积金贷款 浏览:505
贷款担保人什么要求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