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20年6月底金融贷款余额

2020年6月底金融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3-07-15 04:45:21

1. 1.38万亿大象起舞,谁在爆炒招商银行

编辑 | 孙明


招商银行火了!


走过魔幻的2020,进入更加不确定的2021,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却突然“暴动”,股价短短一个月涨幅超去年全年,而如果从去年最低点算起,股价已经接近翻倍。


需要指出的是,招商银行并不是小盘股,其目前市值已经高达1.38万亿元,属于典型的大象起舞。


1.38万亿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市值在银行股中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如果按证监会的市值算法,招商银行甚至已经超越建设银行,与工行也仅差4个涨停。


但高市值之外还有另一面,招商银行的利润仅是工商银行的三分之一。而如果以2019年资产规模排名,招行总资产为7.4万亿元,而“宇宙行”则已经突破30万亿元,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但正是这样一个标的,却正在迎来机构及普通投资者的青睐。最新的机构投资数据显示,持仓招商银行(流通股)的机构高达914家,其中仅基金就有869家,是A股第六大、银行第一大机构重仓股。而最近更是有重量级投资机构频频调研银行。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谁在爆炒招商银行?为什么会爆炒招商银行?机构选股的思路和逻辑到底在经历怎样的转变?招商银行的泡沫和成色到底几何?银行股的狂欢节已经来临了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时间,但不管怎样,招商银行都是一个值得“解剖”的对象。



进入2021年,招商银行大幅逆袭,一个多月就涨超25%,而去年一年也不过涨了20.58%。这一表现就算是在几大万亿国有行面前也是风光无两——一只万亿“大盘子”股份行活跃性竟然和几个暴涨的城商行不相上下。


也是从去年开始,A股流行各路“茅台”股价比高,眼看唱多银行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次没“上车”“银茅”的股民再次陷入了踏空的困扰。


图/视觉中国


但银行股出现“暴动”,等待券商股拉动牛市的投资者有些失望了。股吧一位拥有多年A股投资经验的散户投资者对AI 财经 社表示:“以前大家都标榜券商是牛市旗手,去年的抱团行情市场这么活跃,券商业务也都体现在财报上了,没想到银行股先起来了。”


宏观经济带来的基本面支撑,资金收紧对信贷利率的推升,二级市场风险偏好的降温,互联网金融“抢单”威胁的骤减,疫情冲击与资本让利后财报超预期……市场上对银行股看好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抱团资金担忧市场资金面收紧,或将寻找更稳健的投资标的,身处破净大潮的银行股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是最佳选择。


从银行的走势来看,去年7月和11月各有一次冲高行情,但很快就大幅回调。招行虽然也是机构抱团的对象,但表现却不佳。在机构持仓的最顶端,都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中免、立讯精密、恒瑞医药这些行业龙头,但招商银行去年只涨了不足21%,是机构持仓TOP10里除中国平安之外表现最差的抱团股。


这次招商银行为什么能成为另一个“天选之子”?有人认为是行情分化,有人认为是高成长的零售赛道优势,也有人认为是财报助推。


不管怎么说,从去年3月19日创下新低到今天,招商银行股价上涨逾80%,同期银行指数涨了不到17%。这一表现相比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必然算不上最疯狂,但作为一只“大盘子(市值)”银行股,翻倍行情并不多见。


招商银行股价飙升的结果,反过来助推其总市值在A股市场不断超越。2021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招商银行早盘一度涨超2%,股价触及56.40元/股新高,收盘回落至54.55元/股,目前总市值1.38万亿在整个A股排到第3位,前面的建行和工行已经领先不到5000亿了。招行赚钱能力虽还远不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但超越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国内上市银行,2020年预计盈利超过973亿元。


去年一年,随着公募基金新增规模突破3万亿新高,普通投资者对基金持仓和调仓动作更加关心了。在最新一季报告中,除了招商银行,基金持仓靠前的银行股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持仓基金也分别有585家、414家、329家。有机构投资者对AI 财经 社表示,机构选择标的不只是看现在赚钱多少,更重要的是未来潜力和护城河。


机构抱团行情中,投资者喜欢把每个行业的抱团龙头称为“XX茅台”,以体现和“股王”贵州茅台一样的不可替代性:高壁垒、高盈利、高成长。在银行圈,招商银行就是那个“银茅”。


因为零售业务转型成功,招商银行被标榜为“零售之王”。最近几年,无论业绩还是股价,招商银行都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在二级市场,几家万亿规模的国有大行,要么流通比例很小,比如建设银行,1.73万亿总市值只有不到700亿在流通;要么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国资手中,比如工商银行。而招商银行1.38万亿总市值中,有1.13万亿在外流通,A股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招商局持股13.04%之外,其余都在10%甚至5%以下。


这也意味着,除了机构不断加仓,普通投资者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越来越多的散户也耐不住性子加入进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招商银行股东户数已经达到41.7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万多。



“银行股的低估值是A股出了名的,但没想到逆袭发生在疫情之后,”一位股民在投资交流群中向群友质疑,“疫情的影响这么快就过去了?”但也有投资者在群里表示已经毫不犹豫卖掉白酒买了银行。


市场对银行的“好感”可能源于疫情冲击后期与初期的鲜明对比。在疫情冲击经济、金融让利实体、地产调控这些压力之下,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在去年降到了 历史 低点。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转好的迹象。到了12月,一位叫李录的投资人彻底引爆了二级市场。


图/视觉中国


李录被称为最接近巴菲特的华人,管理着巴菲特好友查理·芒格的家族资产,因为向巴菲特引荐比亚迪股票“一战成名”。就在去年12月,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突然对邮储银行的港股股票动手,而且一出手就是43亿港元,之后继续加仓买到“举牌”(目前持股5.49%)。随后港股、A股银行板块异动不断。


早在11月,李录还调研了平安银行。巧合的是,最近无锡银行公布的机构调研接待记录里也出现了李录,同时参与调研的还有中信建投、国盛金融、汇添富基金、华泰保兴基金、长江养老,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买方和卖方机构,一举一动牵动着“韭菜”的心。


再拉长时间线,AI 财经 社发现,最近半年宁波银行、苏州银行、上海银行都有机构“拜访”,而且都是景林、高毅、睿远、摩根士丹利、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高瓴等大牌机构,其中宁波银行被多家机构反复调研。细数最近半年的股价表现,这几家银行都排在前列。


李录建仓邮储银行可能只是这次的一个导火索。虽然疫情肆虐,但去年大部分银行还是延续了之前近3年的不良率下行周期,资产质量比疫情之前还要好,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搞不明白。但奈何眼前利好不断,不少散户投资者也跟着机构一起买买买。


从目前公布2020年年报和业绩预报的18家上市银行来看,在大规模核销不良贷款之后,行业普遍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盈利也大部分实现了正增长。想想上半年“资本让利实体1.5万亿”的要求,这些表现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


国内的宏观经济持续转好,对银行来说也是好事儿,这是银行基本面的主要支撑。另一方面,虽然央行表态货币政策不会“转急弯”,但资金收紧的预期逐渐形成,很多人更加认定这是利空高位抱团股、利好低估值业绩稳定的银行股。不少炒股群里因此开始人心惶惶,眼看手里的白酒、新能源等抱团股逐渐分化、“溃散”,而已经涨到2500多块一股的真茅台又买不起,有人不想再错过“赚钱的机会”,短短一周就买了4只银行股。


“我买的偏金融的基金都不知不觉20个点了。”有人在群里晒出的8月买入的某银行ETF收益率已经达到18.34%,虽然还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超过40%的增幅,但还是在2月加仓了这只基金。2月5日,连续多日大涨的银行板块再次“爆发”掀起涨停潮,无锡银行冲击涨停,有散户投资者在群里分析:“无锡那个是赌博性质的,昨天追完就给套了,谁知道今天会涨停。”同一天,招商银行股价也创出新高,有自称炒股20多年的股民表示:“现在啥也不买,就买银行,去年买的招行已经赚一倍了。”




银行的狂欢节来了吗?


上一次银行股“暴动”还是在蚂蚁集团IPO被喊停之后。蚂蚁最大的利润来源于支付宝这个月活超过7亿人的平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市占率达到55%。另外,还有超过1.2万亿的余额宝,2.1 万亿(截至去年6月底)撮合贷款中有1.73 万亿是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通过花呗、借呗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4217 亿元是小微贷款,前者在中国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中占到21.5%,流量的威力可想而知。


虽然蚂蚁不断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左手紧握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8类牌照,右手则是巨大流量,“交易生金融”的模式催生了风险,也动了别人的“奶酪”。蚂蚁事件之后,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规,有网友评论:银行苦“蚂蚁”久矣。


图/视觉中国

但现在的银行真的像资本市场所反映的那样光鲜亮丽吗?


“胡扯!”对于资金收紧推高信贷利率,进而利好银行的说法,一位资深银行研究员不以为然,“银行目前的利好是已经发生的,就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宽松(滞后效应)。(反而)隐忧就是M1增速在放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他认为,当前银行类似于2018年底M1攀升、2019年春节后大涨的行情,如果接下来货币快速回落,银行股的上涨空间可能就会受限。


而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银行真的已经走出疫情阴霾了吗?



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受疫情的影响从去年半年报开始明显体现出来,出现了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的情况。当时有消息称,部分银行收到了监管部门口头指导,要求适当调节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有分析称,这对不良低、拨备高的银行影响更小,调节空间更大,但反之可能波动明显。


2月2日,平安银行作为第一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成绩单,高管在业绩会上高调宣布了空前规模的909.36亿不良资产核销,这一不良资产核销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425亿元。进一步剖析该不良资产核销情况发现,其中贷款只占了593.6亿元,其余300多亿都是投资资产。而在696.11亿元信用减值计提中,只有431.48亿元属于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近265亿元是投资资产计提,同期拨备覆盖率环比降低了16.89%。这也意味着在减值准备消耗更多的情况下,释放拨备可能为平安提供了更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反正(疫情)对贷款业务影响很大,去年我们都在加班做车贷还款延期,”一位在山东省某地级县的银行员工直言贷款不好做,“我们主要做大车贷款,去年上半年车都没法跑(业务),没钱咋还款。”但这一影响,暂时还没体现出来。


不同性质的银行处境差异很大。“让利1.5万亿”的要求刚出来的时候,有传言称银行圈尤其几家国有银行要通过“降薪”来压低成本,最后被辟谣。王伟任职于农业发展银行一家地方支行,感受恰恰相反:“因为我们是政策性银行,主要还是完成政策性任务。待遇没有下降,完成任务反而还有好处。”疫情初期,王伟所在的银行响应政策扶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其中为一家生产无纺布(口罩原材料)的纺织企业以年利率2%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成本比该行一般企业贷款低了约3.8个百分点。


“我们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冲击,但是没有降薪这回事,员工收入没有太大影响。”建设银行某地方支行副行长也对AI 财经 社表示,即使是让利他们也会选择优质客户,主要通过提供优惠利率来支持企业,这样银行反而能受益。中国农业银行某地方分行一位员工也表示:“去年贷款增长比较多。疫情一来很多人不敢投资,存款有剩余了,另一方面企业缺钱贷款需求也明显增加,银行会响应政策减费降本贷款给它们。”


银行主要有两种让利渠道,一是对净息差的挤压,二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测算,净息差每收窄5bp,相当于让利0.12万亿元;银行通过核销减记,核销前不良率每上升5bp,相当于让利0.06万亿元。


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的介绍,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督促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等方式,引导银行让利约4200亿元;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让利46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向债券发行人让利1200亿元;两项直达工具让利3800亿元。这些数字加在一起与当初让利1.5万亿的计划基本吻合。


“国内发展基本稳定,大中企业还不错,小微企业一部分已洗牌,根据抵质押物比例、处置方式,每个银行的业务不太一样,具体风险也不一样,”关于企业经营不善等带来的潜在不良风险,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对AI 财经 社表示,“风险一般会递延2-3年。”


如果滞后的风险可以在未来2-3年以后再考虑,眼下银行还面临两个难题:资管新规和地产新规。


今年是延期后资管新规整改到期的最后一年,尽管各大银行在加速推进理财子公司建设,增加净值型产品(相对理财产品)比例,但整改压力依然不小。截至去年年末,我国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5.86万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约为17.40万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上升至67.29%,但达到这一比例银行已经花了3年时间。



前述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表示,地产新规对贷款规模、营业收入都有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比疫情要更直接。但也有分析表示,2021年大概率是“股市小年、楼市大年”,这对银行来说可能不是坏事。但近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楼市火爆的城市相继出台调控政策,对贷款市场再次形成压制。


估值争议


在招商银行股价迅速飙升的同时,市场对其估值也产生了争议。


“招行、宁波(银行)比较特殊。”上述资深银行研究员直言,这类银行并不一定严格遵循流动性规律。


如果从基本面分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属于业务资产质量率先改善、零售业务恢复比较快的零售型银行,兴业银行属于受益经济复苏后制造业的银行,二级市场上这几家银行股价表现的确明显好于大部分银行股。


从各行业的“茅台”可以看出,高毛利的重复消耗品更容易获得成长。招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不少招行信用卡持有者对其并不陌生,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到1.51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8.26万亿元,其中信用卡流通户数6526.73万户,对应9638.73万张行用卡,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发放行。加上利润增速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机构选“茅台”的标准。


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79亿元,占比53.10%,这一比例已经连续出现下滑,零售业务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虽然包括宁波银行在内的城商行个人零售业务也发展较快,但在异地存款限制下威胁不大,最大的对手是平安银行。平安银行主打智能零售,截至去年年末信用卡流通卡量已经达到6425万张,零售客户数也达到1.07亿户,差距逐渐缩小。


在招商银行零售客户中,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以及私人银行即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属于高净值客户,市场争夺激烈,二者在去年上半年末分别有291.79万户和9.1万户,其中私行业务资产规模2.16万亿元。同期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超过5万户,近2年年均增长1.37万户,私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增速比招行明显更快。


另一个压力来自监管。“不宜以消费金融扩大消费。”2月8日晚间,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到,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在黑猫投诉中可以看到,用户的投诉原因包括协商还款不受理、第三方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恶意降额等等。AI 财经 社通过财报数据梳理发现,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了34.98%、13.04%、1.14%,信用卡交易额分别为37938.36 亿元、43486.15亿元、20356.57亿元,增速27.74%、14.62%、-0.12%;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1.35%、1.85%。去年上半年,招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30.53亿元,其中主要就来自信用卡不良。


从收入构成来看,招商银行有70%以上收入来自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贡献约2成,而在利息收入贡献中,招商银行短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大幅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其中信用卡透支和小微贷款是主要推手。去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公司贷款、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为4.14%、6.10%。虽然贷款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去年平安银行两项收益率分别为4.28%、7.23%,都高于招商银行。对比反应盈利能力的净息差,虽然在疫情影响下行业普遍出现下滑,招商银行去年上半年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2%、2.5%,不出意外四季度或还将小幅下滑,而平安银行截至去年年末净息差还能维持在2.53%。


回到资金面,尽管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还不算高,但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都已经达到估值高位,动态市盈率、市净率都已经超过2015年高点。在南下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市场之际,招商银行港股也不断创出新高。但就在最近股价不断走出新高的时候,“聪明资金”北向资金减持了招商银行1000多万股A股股票。


资金转向背后,高位套现也开始频繁发生。社保基金最近通过减持5986.7万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超过1.59亿港元,宁波银行原始股东之一、资本大佬郑永刚旗下的杉杉股份清仓了宁波银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也在近期大幅减持,套现超过100亿元。

早在去年12月17日,大家人寿就卖出了1930多万股招商银行A股股票,持股数量降至12.32亿股。自从去年7月安邦重组为大家保险以来,大家保险陆续减持了中国建筑、万科A、欧亚集团、大商股份等股票,但对招商银行的减持还是第一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伟为化名)

2. 征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06月,余额为0,当前有逾期是什么状态

征信报告是人民银行授权办理的具有客观、公正性质的金融信用证明。如果对征信报告有异议,可以去人民银行进行申诉,置之不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建议你主动到银行咨询,提出质疑,要求银行给予解释,然后根据情况处理好信用报告遗留问题,否则对你个人发展会有不利影响。

3. 现在各银行贷款利率是多少

不同银行、不同贷款产品的贷款利率不同,且贷款利率会根据您的综合资质进行评估,具体需以贷款系统审批为准。
平安银行有多种贷款产品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不同的贷款产品贷款要求,利率,办理流程不同。其中新一贷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手续简单,审批快,一般1-3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最快1个工作日放款,额度3-50万,年龄要求23-55周岁。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贷款,进行了解及尝试申请。
应答时间:2020-08-3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4. 8家上市银行房贷业务“踩红线”,浦发、招行压降,多家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负增长

去年年底央行、银保监会颁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对银行的房贷占比作出“红线”指标,也因此,年报季中的上市银行是否“踩线”备受市场关注。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截至4月11日,A股共计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年报。其中有8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渝农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郑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上述两项指标均踩“红线”。房地产贷款是今年的监管重点,超过“红线”的银行需要在2~4年内完成整改。

光大银行金融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目前压降房地产贷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诱惑力’大,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贷款额度大、期限长,有稳定的抵押品,不良率低,但随着监管环境变化,银行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改变和房企的合作模式,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型创新产业、绿色信贷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

8家银行指标超过监管上限

近期上市银行集中发布年报。截至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年报,其中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4家。整体来看,21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超29.5万亿元,有8家银行“踩线”,占比近四成。

记者注意到,在总体贷款规模大幅上涨的同时,房地产行业贷款总额增速相对而言有所减缓,其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6家更出现了负增长。

具体来看,民生银行在贷款总额同比增加5.47%,而房地产行业贷款却下滑7.8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大幅上升22.72%;渝农商行贷款总额同比增加16.20%,房地产行业贷款却下滑30.32%,个人按揭贷款增加24.96%。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指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推出后,踩线的银行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压缩分子,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降低新增房地产贷款投放;二是做大分母,加大其他信贷投放力度,稀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他指出,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期限较长且单笔额度较小,因此从操作性角度来看,短期内要实现快速压降的目的,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会更容易实现。

据记者梳理发现,已披露的21家上市银行,与贷款总额的增速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并不逊色,甚至有些大幅超过。比如江阴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同比减少10.24%,但个人住房贷款却同比增长40.88%。

房地产行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何出现分化现象?周茂华向记者分析,“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来,国内强化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民营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同时,2020年出台房企“三条红线”,引导房企加强负债管理;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上涨,主要与去年一、二线等热点城市价格上升较快,楼市销售活跃有关。”

3月22日,浙江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信贷审慎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全面自查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等。此前,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下发通知要求银行自查经营贷、消费贷情况,严防违规资金挪用至房地产。

与北上广深有所不同的是,浙江发布的《通知》还指出了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合规性,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要求,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放款,杜绝超规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贷款资金挪用。

一位国有大行信贷人士指出,开发贷监管一直较为严格,浙江此次发文再次予以了强调,将规范向不合资质的企业项目发放贷款。

吕家进指出,建行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近期广州、深圳等地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额度紧张,排队放款已成为普遍现象,除了国有大行以外,许多中小银行的信贷经理更直接告知中介,短期内已无住房贷款额度,利率也可能逐步上升。

“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上限落实,不可避免导致部分超标或接近红线的银行个人按揭额度收紧,按揭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压力,但预计影响有限。”周茂华认为,一是银行个人按揭占比是个动态比例,如果作为分母的贷款扩张,个人按揭规模也可以随之扩大;二是这个红线出台本意不是要打压刚性需求,对于少数额度紧张银行其利率有一定上升压力,对于额度充裕的银行,尤其是楼市库存仍高的区域,个人按揭利率将保持利率稳定甚至有降低可能;三是作为房贷利率定价“锚”的5年LPR报价利率走势还是很平稳的。

房贷规模将进一步下降

3月22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座谈会上,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优化调整重点领域信贷结构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

从本次会议部署的今年信贷投放重点领域看,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将成为今年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热门领域,同时,房地产金融将继续强化严格管控,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降低。

连平指出,房价涨跌与涉房贷款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未来住房金融调控将更聚焦重点城市,突出结构性特点,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将持续从严和规范。尤其是在结构上,合理调节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热点城市的涉房贷款,对缓解局部住房金融风险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周茂华认为,监管环境变化,银行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可能改变和房企合作,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在满足监管规定同时,最大限度获取利润,毕竟房贷仍有吸引力;但从中长期看,银行将逐步调整经营战略,多元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银行转型发展,银行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型创新产业、绿色信贷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并更加注重特色、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

长期来看,尤其是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监管将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此外,银行可能会把视角倾向于战略型新兴产业、绿色金融、民生工程、租赁住房、消费领域等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 21金融研究:疫情之后,谁是银行新“零售之王”

各银行对“大零售”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招行一直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但零售头把交椅的争夺越发激烈。

例如,建行定位为“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该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零售业务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利润总额占比首次突破50%,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地位更加巩固。去年7月,工商银行在北京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工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第一”既包括经营规模第一,也包括经营质态第一,结构、质量、风控最优;既包括服务品牌第一,赢得客户、同业、监管和 社会 的高度认同,也包括价值创造第一,营业贡献和协同效应持续提升。

然而,在疫情之后,商业银行面临着零售业务获客、信用卡发卡、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等多方面的考验。截至6月末,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7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减少,甚至1家股份制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萎缩。

疫情,正在考验零售银行的应对能力。

根据银行半年报统计,2020年上半年,邮储、招行、平安三家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65.99%、53.10%、55.30%;零售业务利润占比超50%的为建行、农行、招行、平安、江阴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分别是56.71%、51.38%、53.91%、54.7%、55.09%。

受金融业向实体让利、增加风险拨备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零售银行业务利润亦随之下降,36家A股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零售银行利润增速为负数。

6家国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已是个人银行利润总额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个人银行利润总额占比56%;建行957亿元的个人银行利润规模也大幅超过“宇宙行”工商银行,居上市银行之首。

建行的零售业务利润占比首次突破50%。2020年1-6月,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4.74亿元,增幅17.36%,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增幅较大;减值损失227.17亿元,增幅144.03%;利润总额957.42亿元,增幅11.47%,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11.80个百分点至56.73%。

同期,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891.75亿元,超过建行;但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81.23亿元,下降了6.88%,占该行利润的41.3%,大幅低于建行。而在2019年全年,工行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1529.19亿元,超过建行的1486.42亿元。

不过,国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零售银行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372.68亿元、1113.56亿元,同比增长20.32%、21.05%;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分别是681.03亿元、601.53亿元,分别增长74.89%、18.74%。其中,农行的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已占该行总营收的40.5%,反超公司银行业务40%的占比。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净收入下降0.93%。浙商、兴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增速最高,分别为32.32%、22.38%。

具体来看,上半年,招行零售净利息收入517.83亿元,同比增长7.01%;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58.17亿元,同比下降0.01%。其中,零售财富管理、零售银行卡的手续费收入142.48亿元、93.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9%、下降2.23%。

招行利润负增长主因上半年零售金融信用减值损失209.80亿元,同比增加43.29%。该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32.16亿元,同比下降13.28%。而从零售收入结构看,招行零售收入增速不及其他银行,主要是个人贷款投放规模增长不及其他银行,零售非利息收入尚未实现反弹。截至6月末,招行零售贷款占比51.20%,较上年末下降1.4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81%,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招行的经营风险偏好比其他银行更低一些,因为负债端成本低,对不良的容忍度也不高,所以疫情对信用卡、消费贷产生影响之后,大部分银行仍然会选择居民加杠杆,但招行略偏谨慎一些。”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民生、中信、光大、平安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均明显增长,但利润下滑。光大、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利润更是下滑78.95%、46.7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信用减值损失,例如光大、平安的零售银行信用减值损失是181.95亿元、200.33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1.52%、78.04%。

从收入结构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利息,即在疫情期间逆势加杠杆。

1-6月,光大银行零售净利息收入203.33亿元,同比增长10.82%;零售非利息净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98%。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376.49亿元,同比增长15.94%;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96.13亿元,同比增长6.24%。

城商行零售业务占比仍较低,零售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下。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比分别是21.50%、28.84%、31.50%。宁波银行个人业务营业收入72.08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36.07%;利润总额31.08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37.13%。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个人贷款,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规模不及对公贷款。

今年1-6月,新增个人贷款规模最大的是农业银行,新增个贷4378.98亿元;其次为建行、工行,新增个贷规模也近4000亿元,分别为3895.43亿元、3863.07亿元;中行、邮储新增个贷规模分别为2967.01亿元、2876.33亿元。此外,招行、民生、兴业个贷新增规模也均超1000亿元,分别达1215.36亿元、1008.15亿元、1001.79亿元。

然而,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大幅下降。此前2019年,四大行新增个贷规模占比约50%或更高,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降至40%以下。此外,交行新增贷款中,个贷占比自2019年的27%下降至17.8%;邮储个贷新增占比也自65.44%下降至59.99%。

作为业内零售标杆的招商银行,个贷占比也迅速下降,新增规模低于对公贷款。2019年,招行新增个人贷款4309.48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的66.99%,这一比例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最高。2020年上半年,招行个人贷款新增规模占比下降至35.66%。

股份制银行个贷占比也大幅下降。2019年,中信、浦发、民生、兴业、光大、平安的个人贷款新增占比分别达65.35%、45.46%、43.20%、55.88%、36.88%、65.64%,但到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的个人贷款占比分别降至10.74%、22.72%、3.63%、31.70%、16.21%、36.02%。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下,个人消费类贷款投放有所放缓,同期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小微等对公贷款投放则创下 历史 纪录。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受疫情影响,很多个人贷款的投放出现困难。比如个人经营、线下消费、购房行为都被严重影响,甚至是冻结状态。所以,上半年信贷投放结构中个人贷款占比很低。到了5-6月,很多地方已经陆续恢复。

与之同时,披露消费类贷款的14家上市银行表现不一,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

个人消费贷款投放方面,2020年1-6月,新增规模最大的为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增加1858.62亿元,增幅9.21%。个人消费贷款增幅最大的为建设银行,建行也是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规模为2558.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95%。

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仅次于建行,为1937.10亿元,规模较上年末下降5.73%。工行个人消费贷款1704.4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9%。农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1808.65亿元,增长7.63%。

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一些城商行的消费贷投放规模已超股份制银行。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718.86亿元、1610.96亿元、1470.0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减5.60%、-7.98%、3.62%。

与之相比,股份制银行中,光大、招行、民生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420.23亿元、1310.05亿元、953.8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05%、5.91%、5.81%。平安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新一贷”余额1479.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0%。

疫情之后,信用卡贷款也正在恢复。14家大行、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中,上半年50%的信用卡贷款增幅为负。

信用卡贷款规模最大的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774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1%;其次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两家信用卡贷款余额6577.75亿元、6522.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7%、2.80%。再次为平安银行,为5125.0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2%。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规模下降最大的是中信银行,余额4807.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2%。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3938.8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6%。信用卡贷款增幅最大的为兴业银行,余额379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兴业银行信用卡交易量较去年同期逆势增长19.78%,累计实现交易金额超1.08万亿元。

个人贷款投放大头仍在房贷,但增速已经放缓。例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增加3202.77亿元、2860.62亿元、2593亿元、2126.22亿元、1440.12亿元、613.80亿元,增幅分别是6.2%、5.39%、6.23%、5.94%、8.47%、5.41%。招行、中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922.26亿元、5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30%、7.23%。

在个贷中,各家银行增速最快的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在政策鼓励普惠金融业务的背景下,一些银行将部分或全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放在零售业务条线,列入个人经营性贷款口径。

四大行中,工行、农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均超20%。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892.63亿元,增长25.8%,主要是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普惠领域线上贷款产品快速增长所致。农行半年报称,积极支持个私小微企业复产复工,加大普惠贷款投放,个人经营贷款3287.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

在个人贷款口径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仍为最大,截至6月末余额4845.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1%。其次为招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4465.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4%。

零售银行业务中,代发工资始终是第一大获客来源。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商业银行也面临如何继续维持获客能力的考验。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17.95亿户,较上季度末增加3.50亿户,环比增长3.06%,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1.63个百分点。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42户。

从银行披露的获客情况看,农行个人客户8.47亿户,超过工行的6.64亿户。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客户6.64亿户,增加1403.0万户,其中个人贷款客户数1437.4万户,增加36.1万户。农业银行个人客户总量达到8.47亿户,较上年末增加928万户;借记卡累计发卡10.77亿张,较上年末增加0.18亿张。不过,建行、中行未披露该行个人客户总体规模。建行仅表示,于6月末的金融资产5万以上客户较上年末增加219万人,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借记卡在用卡量11.62亿张。

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4家股份制银行个人客户数破1亿。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最多,达1.51亿户。

截至2020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1.51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86%;中信银行个人客户总数1.0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77%;光大银行零售客户达到1.14亿户,比上年末增加1345.50万户,增长13.34%。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约1.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4.7%。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浦发银行个人客户(含信用卡)达到8882.1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2.87万户;兴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含信用卡)8128.7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50.46万户;民生银行零售户数7744.9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00.06万户;华夏银行个人客户总数2833.0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1%,贵宾客户446.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8%。

已有银行零售获客出现萎缩。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447.91万户,较年初下降5.63%;个人优质客户71.21万户,较年初增长3.19%;月日均金融资产600万元及以上的私行客户数10719户,较年初增长26.40%。

多家股份制银行财报显示,中高端零售客户(业内一般对应招行金葵花标准,为个人日均AUM在50万元及以上)大幅增长。

其中,截至6月末,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291.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21%。中信零售中高端客户97.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22%。光大中高端客户比上年末增长14.75%。民生悠然(个人AUM为日均30万元及以上)及以上客户数123.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52万户。平安银行财富客户88.2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3%;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5.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7%。

从零售获客看,招行将零售获客归因于数字化转型。招行中报指出,一季度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零售获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伴随着复工复产加速,特别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对线上服务的有力支撑,零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了高效的响应与保障,零售获客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快速增长。

中信银行代发工资获客增长较快。截至6月末,该行通过公私联动实现有效代发工资客户数532.09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37.20%;有效代发额1966.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1%;对应客户零售管理资产2302.24亿元,实现对公基础客户新增1145户。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零售客户数2255万,较年初增长61万户;宁波银行个人客户1451万户,比年初增长5%;上海银行零售客户数1705.45万户,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5.90%。南京银行零售客户总量突破2000万户。

问题在于,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数的增长,原因之一是,不少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线上合作开立以Ⅱ类、Ⅲ类银行账户为基础的电子钱包功能。对银行来说,Ⅰ类户才是主银行账户首选。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的网点增速在过去五年快速下滑,并且在2018年首次出现增速为负的情况。综合众多银行近期年报,大部分传统银行的零售客户数量、净收入增速均持续放缓;新客转化困难、老客运营不畅是零售银行发展的主要痛点。

近年来,零售客户总资产(AUM)已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核心指标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此获取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符合轻型银行转型方向;另一方面,AUM也可派生出低成本存款。

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总资产(AUM)逆势增长。招行、平安、光大银行AUM增幅均超过10%。国有大行中,工行、交行、邮储,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浦发、兴业、浙商银行的个人AUM增幅为个位数。股份制银行AUM增长,主要来自公募基金代销规模猛增。招行、中信、平安、兴业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同比增幅分别达207.03%、445.68%、184.0%、332.89%。

六大国有银行AUM增长维持在个位数。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资产(AUM)总额15.5万亿元,较上年末的14.6万亿元,增长约6%。其中,工行个人存款11.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代理销售基金、代理销售个人保险分别为3341亿元、7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30%。

交通银行未披露规模数据,截至6月末,交行管理的个人AUM较上年末增长8.17%;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2%;非货币基金销量同比增长207.08%,基金类产品AUM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0.05%。

邮储银行AUM规模10.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9%。其中,个人存款、个人理财余额分别达8.61万亿元、8476.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28%;代销非货币基金、代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734.05亿元、215.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2.98%、45.14%。

股份制银行中,AUM规模最大的是招商银行。截至6月末,招行管理AUM余额8.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原因是零售获客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快速增长。

其中,招行零售客户存款余额、零售理财产品余额分别是1.84万亿元、2.10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96%、11.58%;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代理保险保费分别为2567.09亿元、2109.01亿元、437.44亿元,分别增长207.03%、9.31%、-10.75%。

虽然招行上半年零售收入增长较低,但该行的策略是做大资管规模。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8万多亿元的AUM就像一个蓄水池,各种资产包括理财、基金、保险、信托、存款等,随着客户资产配置不断地转化,一定会沉淀出一些活期存款。

股份制银行中,AUM增速最快的是平安银行。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AUM为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6427.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739.94亿元,同比增长184.0%。

光大银行AUM规模达1.88万亿元,增长10.46%。其中,零售存款余额8430.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2%。光大银行未披露代销规模,从业绩收入情况看,该行上半年实现个人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62.37%。其中,代理理财收入、代理信托收入、代理基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7.03%、60.75%、32.52%。

中信、浦发、兴业、浙商银行的个人AUM增幅为个位数。中信、兴业银行个人AUM规模大致相当,均在2.26万亿元左右,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54%、5.71%。兴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7085.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9.20亿元。基金产品销售、标准净值型期限型理财产品销售分别是618.28亿元、13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2.89%、126.90%。浦发银行个人AUM规模2.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7%。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实现34.25亿元,同比增长25.05%。浙商银行个人AUM余额5217.36亿元,较年初增长6.58%。

城商行中,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客户AUM总量4913亿元,较年初增加52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874亿元,较年初增加282亿元;基金保有量328亿元,较年初新增222亿元。

这些银行中,私人银行AUM增速尤其快于其他财富客户。

截至6月末,第一大私人银行——招行私人银行(私行标准是个人AUM为1000万元及以上)客户AUM总资产24973.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4%;户均总资产2743.36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1.70万元。其次是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私行标准是个人AUM为800万元及以上),管理资产18299亿元,增长17.7%。

此外,建行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16743.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3%;中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余额162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56亿元。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私人银行AUM分别为9230.55亿元、6487.61亿元、4268.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13.04%、14.22%。(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将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对外发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6. 为什么拨打光大银行95595电话提示空号

如您所在地区没有光大银行网点,直接拨打95595会提示空号。请您直接拨打4007888888、4001000000按照语音提示转接人工服务。提示您:每日22:00-次日07:00期间为夜间服务,仅受理境外来电、挂失等紧急服务。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分行1267家,比年初的新分行多15家,实现了国内省级行政区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机构网点遍布全国136个经济中心城市。
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光大银行在香港,首尔,悉尼和卢森堡设立了分支机构,以加快布局的国际化进程。在《银行家》杂志2018年发布的“世界1000大银行”排名中,光大银行排名第39位。
截至2020年6月底,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2444亿元,比年初增长11.32%。今年累计投资超过1200亿元,新增贷款加权利率比上年下降57BP。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93亿元,比年初增长23.58%。今年累计贷款突破250亿元,新增贷款加权利率比上年下降91BP。
拓展资料:
光大银行的优势还体现在光大银行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领域
1.明智的投资
2019年5月6日,光大银行在手机银行APP上正式推出“财富体检”功能,为客户提供“资产检查、资产配置”的在线新服务。该模块主要实现为客户挖掘隐性财富风险和防范财富风险的功能,为客户提供定制的资产配置服务。
据了解,在智能投资业务领域,光大银行通过历史数据回测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客户案例,并通过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大数据分析、金融量化模型和机器智能算法对客户的财富状况进行综合诊断,使客户对其资产和风险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调整资产比率。
此外,光大银行还有一个智能投资与照护服务平台——阳光AI投资,主要面向普通个人投资者,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具有风险评估、一键式购买、智能调仓、售后服务报告输出等功能。
2.智能风险控制
在风险控制领域,光大银行利用金融技术加强风险管理,并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以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数据挖掘,优化审批、监控、预警和采集功能,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审批全过程。此外,光大银行智能风险控制系统还可以访问银行外的各种数据,如政府、场景、第三方征信等,实现了电子商务、社交,旅游、教育、医疗等各种消费场景的金融和互联网数据访问。
通过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建新光大银行已经将目标应用于许多风险控制环节,如欺诈检测、风险评估、用户画像和预警收集。
光大银行的优势就是上述内容,接下来谈谈光大银行的特点则是理财。虽然有一句话是说零售产业注重招商引资,但是光大银行理财收益和风险比在市场上优于大部分银行,受到了很多零售产业的青睐。首先,光大银行是第一个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银行。其次,光大银行多年来在银行综合财务管理能力排名第一。除了金融管理,光大银行的另一个特点是投资银行业。光大银行在业务量和协会席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7. 招联金融里的兴业消费金融

近期,多家银行和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控股或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业绩。据了解,目前国内成立的消币公司有30家,其中包括苏宁消费金融在内的银行系(即最大股东为银行)消币公司有20家。截至今日,已有招联、兴业、即刻、小米、金尚、湖北、阳光、中邮、中行、中原、哈尔滨、盛银、海尔、金诚等14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了2021年的“吸金”能力。

从营收规模来看,2021年,上述14家公司中,招联营收突破150亿元,随即突破100亿元,兴业83.91亿元紧随其后,位列前三。其次是中国邮政和中国银行,营收超过50亿元;中原近36亿元的营收排名第六,海尔20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七。

从营收增速来看,2021年海尔消费金以较上年76%的同比增长排名第一,中原消费金以70%的增速排名第三,湖北消费金以59%排名第三。

从盈利能力来看,智联招聘30.63亿元的净利润仍然位居第一,兴业22.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二,即刻13.82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三。其次是中国邮政和中国银行,净利润分别为12.29亿元和8.4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和阳光金消2021度实现亏损。小米小金目前处于14家小金公司的末尾,营收未披露,净利润只有368万元。

净利润增速方面,湖北、小米、盛银、中邮、即刻现金分别增长470%、236.4%、233%、206%、94%。

资产规模上,招联、兴业、即刻仍在前三。其中,招联和兴业的总资产接近1500亿元,而招联和兴业的总资产都在61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年化利率24%的调整仍有较大压力,未来小金公司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进一步收窄,行业对优质客户的争夺无疑会更加激烈。如何做好精细化、流程化运营,留住优质客户,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抢新用户,将是蠢运察各类消费金融公司在未来竞争中面临的长期挑战。

介绍以下14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业绩:

招募消费金融

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收入159.33亿元,比上年的128.16亿元增长24.3%;净利润30.63亿元,比上年的16.68亿元增长83.6%,利润增速惊人。

截至报告期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496.98亿元,比上年末的1083.11亿元增长38.2%;总负债达1356.61亿元,较上市期末的972.84亿元增长39.4%。

此前三年,招联的消费金融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但其2021年的净利润却实现了“突飞猛进”。2018年至2020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亿元和128.16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长54.4%和19.33%;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元、14.66亿元和16.68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长17%和13.78%。与2020年相比,其2021年收入仅增长24.3%,但净利润却激增至83.6%。

兴业消费金融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617.9亿元,同比增长38.67%;贷款余额580.56亿元,同比增长41.86%。实现营业收入83.91亿元,同比增长29.78%;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65.14%。以此计算,兴业消费金融下半年营收45.22亿元,净利润8.8亿元。与上半年相比,其收入环比增长16.9%,净利润环比下降14%。

即期消费金融

2021年,即刻消费实现营收100.1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为带茄1.382

随即,消费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完成三次增资扩股,目前注册资本达到40亿元。消费开放后立即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成功扭亏为盈。2017年出现大的业绩爆发,营业收入46.68亿元,是上年的13.4倍;实现净利润5.78亿元,是上年的88.6倍。2018年,即刻消费收入同比增长近一倍,达到82.39亿元,净利润也达到8.01亿元;然而,从2019年到2020年,原本快速增长的即期消费戛然而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出现净收入双负增长。两年营收分别只有89.99亿元和76.04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8.53亿元和7.12亿元。

小米消费金融

根据重庆农商行2020年中期报告,

小米消金自成立之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亏损了906.9万元,截至2020年年底,报告悄孙期内实现净利润109.4万元,成功扭亏为盈。2021年上半年,小米消金总资产增至46.91亿元,净亏损约6532.7万元。

事实上,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消费金融均出现亏损。重庆农商行2021年三季报在“享有联营企业利润的份额”一项中亏损164.4万元,累计亏损2124.2万元,按30%股份比计算,小米消金2021年三季度亏损548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7080.7万元。

阳光消费金融

截至2021年末,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18.73亿元,净资产10.1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0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员工104人,其中管理类6人、业务类70人、支持保障类2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100%。

据此计算,2021年下半年,阳光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约1.51亿余元,环比增长455%。较2020年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中银消费金融

2021全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53.46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8.44亿元,同比增长85.5%。报告期末,中银消费金融资产合计543.26亿元,负债合计464.65亿元。2020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3.1亿元,净利润4.55亿元。

其中,2021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3.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30亿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净利润5.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1亿元同比增长426.73%。其资产合计378.94亿元,负债合计299.41亿元。

中原消费金融

2021年,中原消金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同比增长,客户数量增加426.01万户,累计为1517.79万客户提供服务。报告期内,中原消金放款金额为645.44亿元,累计放款金额为1688.78亿元;截至2021年末,贷款余额为251.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72亿元,放款突破1887万笔,累计放款突破5050.53万笔。公司共有员工469人。

据中原银行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放款金额为人民币1351.55亿元;贷款余额为人民币236.14亿元,较年初新增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3.14亿元。

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5.6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37亿元,增幅为50.72%;上半年报告期内,放款突破1,158.85 万笔,累计放款突破4322.37万笔;新增客户数241.39万户,累计客户数为1333.17万户。

2020年,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1.09亿元,较上年的12.2亿元增长78.87%。

哈银消费金融

哈银消金是全国第19家开业、国内首家获互联网巨头战略投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报告期末,哈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哈银消金资产总额人民币136.58亿元,同比增长19.88%;贷款余额人民币130.40亿元,同比增长23.05%;营业收入人民币9.60亿元;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900万人次。

2021年上半年末,哈银消费金融贷款总额达132.95亿元,净利润6100万元。2020年,哈银消费金融贷款余额105.97亿元,不良贷款率显示低于2%,未披露当年盈利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银保监局披露,2021年,哈银消费金融投诉总量163件,上期数据为37件,同比增幅达340%。

盛银消费金融

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资产人民币48.04亿元,贷款余额人民币39.17亿元,累计服务客户479.03万人。

2021年,盛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10亿元,拨备前利润人民币1.50亿元,不良贷款率0.74%。其中,2021年上半年,盛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拨备前利润人民币1.10亿元。

2020年,盛银消金营业收入为6.9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仅为0.45亿元,同比下滑33.8%。2019年,盛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3.38亿元,同比增长1866%;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786%。

海尔消费金融

海尔消金总资产155.52亿,实现营业收入20.64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11.75亿元,同比上升75.66%;实现净利润1.91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1.23亿元,同比上升55.28%。根据上半年业绩计算,2021年下半年,海尔消金营收为13.32亿元,环比增长82%,净利润为1.14亿元,环比增长48%。自开业来,海尔消金已连续7年保持盈利。

2021年度,海尔消费金融流动资产153.47亿元,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3.13亿元。2021年营业支出为18.5亿元,较2020年的10.66亿元同比增长73.5%。综合收益总额1.91亿元,上年度为1.23亿元。

晋商消费金融

2021年,晋商消金营业收入为5.5亿元,较上期的5.46亿元同比微增0.7%;净利润为6093.77万元,较上期的5418万元同比增长12.5%。截至2021年期末,晋商消金资产合计78.9亿元,负债合计70.94亿元。

湖北消费金融

湖北消金营业收入7.29亿元,较上期的4.6亿元同比增长58.5%;净利润为9319.94万元,较上期的1632.76万元同比增长470%。湖北消金资产合计110亿元,负债合计95.6亿元。

湖北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63亿元,净利润5080万元。这也意味着,湖北消金下半年营收为3.93亿元,环比增长约17%,净利润为4239.9万元,环比下降16.5%。

中邮消费金融

中邮消费金融实现营收56.86亿元,同比增长16.92%;实现净利润12.29亿元,较2020年的4.02亿元增长205.7%。截至去年末,中邮消费金融资产总额突破400亿大关,至444.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63%。

锦程消费金融

据成都银行2020年年报,截至年末,锦程消金资产合计88.17亿元,负债合计76.92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1.25亿元;2020年,其实现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约40%,实现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约27%。2016年至2019年,锦程消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56亿元、2.30亿元和5.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0.61亿元、0.76亿元和1.66亿元。

相关问答:国内十大催收公司排名都有哪些?那个效率很高呢?

青岛联信集团是一家不错的催收公司,旗下有DCA国际催收平台,可以找到各国的催收律师,针对海外的欠款也有针对性解决方法。

相关问答:网络、美团、微博、支付宝、京东这些网贷催收给个排名?

1.美团:逾期第一天就开始催收,下午没见还款就授权第三方公司开启恐吓模式,并且联系紧急联系人或单位电话。

2.分期乐:逾期第一天只是短信温馨提示,第二天开始电话提醒,第三天开始上午下午各一个电话提醒,一周左右开启授权第三方恐吓骚扰。

3.微粒贷:前三天基本不催促,一周后基本每天一个电话,半个月后上午下午开始软磨硬泡,第16天左右开启第三方威胁上门。

4.招联金融:逾期后一周基本上没有电话骚扰,一周后基本上是一天一个电话,半个月后基本上一天3~5个电话+短信轰炸,直至还款完成。

5.支付宝(借呗、花呗、网商贷):逾期半个月基本上只是短信温馨提示,半个月后第三天,直接授权第三方联系紧急联系人,直至还款完成,一个月后基本不催了。

6.京东(金条、白条):基本上一逾期就开始电话提醒,一周左右电话骚扰+短信轰炸,半个月后直接通知紧急联系人或威胁上门。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切身经历,总的来说美团、分期乐、京东催收最疯狂,贷款需谨慎,还款伤身体。

8. 央行银保监会祭出重大政策:房地产贷款再迎“两道红线”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银保监会祭出重大政策——为各大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规模及占比设置了“两道红线”。

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通知,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夏丹认为,通知体现了对金融、地产两个市场防风险和稳市场的考虑。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强化房地产金融监管,是坚持“房住不炒”的一个环节;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防止楼市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健发展。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房地产贷款“两个上限”

12月31日当日,央行、银保监会在就该通知举办的答记者问中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这个“上限”设定,综合考虑了银行类型、存量房地产贷款业务现状及未来空间,分档设定。

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

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进出口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20%。

第三档为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7.5%。

第四档为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1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2.5%。

第五档为村镇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1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7.5%。

同时,为体现区域差异,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可以有适度的弹性,并设置了过渡期,以保证政策的平稳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通知,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

通知强调,当前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过渡期业务调整方案;符合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密切监测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对异常增长的将督促采取措施及时予以校正。

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住房租赁金融业务有关意见,并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届时对于符合定义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将不纳入集中度管理统计范围。

2021年房地产贷款投向比例或收缩

长期以来,房地产贷款被银行看作优质资产。从目前各大银行投向房地产贷款的规模来看,部分银行恐怕已触及“红线”。

根据上市银行财报,截至2020年6月末,36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达7.04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7201.78亿元,增幅为11.4%。

从上市商业银行类别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的投放力度较大。截至2020年6月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合计分别为3.66万亿元和2.71万亿元,分别占房地产业贷款总额的52.02%和38.46%。

与此同时,房地产违规放贷屡禁不止。202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支行、上海总部相继突击严查“房抵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郭树清表示,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超过当年GDP的32%。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

这一切,都意味着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建立,无异于给各大银行投放房地产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都设置了一道“安全阀门”。“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答记者问时表示。同时,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在约束,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制造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后续各大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规模及比例方面都会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贯彻房住不炒,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明年房贷领域,防范违规放贷,尤其是消费贷,同时也防止一些即便是合规的贷款过多地流入房地产,将更多资金导入其他领域,尤其后疫情时代急需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置评道。

9. 中国银行如何查询贷款余额

您可通过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贷款管理-贷款查询”查看。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阅读全文

与2020年6月底金融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邮政有流水可以去信用社贷款么 浏览:345
做小额贷款工作待遇怎么样 浏览:985
中介房贷贷款加利率吗 浏览:730
公积金不足一年贷款怎么办 浏览:224
贷款20年的流水 浏览:983
安徽携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贷款 浏览:561
个人贷款200万沈阳 浏览:528
多笔小额贷款记录影响政审吗 浏览:805
银行按揭小额贷款 浏览:311
农行住房贷款年龄限制 浏览:651
我朋友贷款拿我的财产抵押 浏览:995
农村信用社贷款查看多久的征信 浏览:55
假资料贷款触犯了那一条法律 浏览:69
小额贷款业务较差的工作计划 浏览:134
贷款信用网上查询后 浏览:730
还完卖家贷款后过户 浏览:965
马云农村贷款公司 浏览:414
上海辞职了可以公积金贷款 浏览:225
房子没供完抵押贷款 浏览:830
网上贷款哪里能借到啊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