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19年末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是多少

2019年末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7-16 07:54:16

❶ 全国首单银行个贷不良批量转让或将于3月1

在4月15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管部主任刘表示,下一步,中国银监会将正式发布银行业继续扩张的方向

但是,即使银行批量转让不良贷款完全放开,银行也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转让全部不良贷款。因此,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及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情况,本文拟尝试测算银行个人贷款批量转让市场的规模。专业能力、统计能力分析和可获得的公开信息数据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一、不良贷款余额

根据银监会官方谈中公布的商业银行不良贷仿燃款余额(“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一部分),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略有上升。但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总体波动不大,维持在2.7万亿至2.85万亿之间。当然,这包括本文关注的对公众的不良贷款以及对个人的不良贷款。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形势来看,预计2022-2023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将稳步增长,预计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

2019-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

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

中国人民银行每年9月份左右会发布当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数据为上年。自2020年起,报告不再公布个人不良贷款余额。2019年公布的2018年末个人不良贷款余额为7103亿元,不良率为1.5%。在这份报告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84万亿元。因此,个人不良贷款约占不良贷款的25.01%。

假设个人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变,基于上述数据,可以预计2022-2023年商业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约为7503亿元。

三。个人贷款不良贷款供给预测

在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平安银行外,其他银行在银登中心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中的整体参与度并不高。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渤海银行虽然在银监会的试点名单中,但2021年(至今)并未将其不良贷款在银登中心挂牌。

2021年年初实际参与个贷审批的13家商业银行的个贷不良总额及其辖内银行中心的供应量。

(“不良贷款余额”在大多数银行财务报表中不包括“应收利息”,而包括“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而大部分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的贷存比在3%左右,所以忽略了后者。)

但考虑到城商行应该是银监会下一步扩大试点的对象,其处置个人不良贷款的意愿比目前的试点银行更迫切,处置渠道也相对狭窄,因此其处置的积极性应该不亚于平安银行(银登中心2021年的营业额为年初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的8.67%)。

2021年初银行通过银登中心审批的个人不良贷款占其个人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

可以推测,2023年后的短期内,个贷转让的市场规模应该不低于含大山7503亿元的8.67%,即650亿元。

到目前为止

或者换一种说法,商业银行近万亿的个贷不良市场和近千亿的个贷不良转让市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和条件有诸多限制,风险控制更为严格,这是作为个贷不良处置市场的基石。后者允许更多类型的参与者加入,形式更加灵活,是不良贷款处置市场的前沿阵地和沙盒。

经济内循环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循环需要消费拉动,必然会刺激消费的发展,进而促进个人信贷规模的扩大。因此,无论是7503亿元的不良个贷市场,还是650亿元的不良个贷市场,虽然目前规模有限,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都会快速增长。

(全文结束)

相关问答:

❷ 银行金融对于那些老赖不还钱、没能力偿还债务、坏账死账怎么弥补

贷款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企业到个人甚至一些事业单位都有可能有贷款在身,截至201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3.11万亿元。

但银行借出的这些贷款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能够正常100%收回来,从各大银行的财务报告来看,大多数银行的坏账率都在1%~2.5%之间,整个行业的平均坏账率大概在1.85%左右,这意味各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概在2.8万亿左右,这个规模比很多省份的一年的GDP都要高。

在这些不良贷款当中,有的可能只是暂时的逾期没法还上,有的则变为坏账,彻底收不回来。

那针对那些没法还上的坏账或者死账银行会怎么处理呢?

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从逾期到变成坏账再到死账,一般不同阶段银行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客户逾期时间比较短,比如逾期在3个月以内。

客户逾期时间比较短,这种情况还不算严重,这时候银行基本上都由负责该客户的客户经理进行贷后管理,他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各种方式跟客户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还款。

在这个阶段,银行客户经理会频繁的跟客户沟通,采取各种方法,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希望客户能够及时还钱。

在这个阶段,如果客户刚逾期的时候有意愿还款,只是暂时没有还款能力,银行也有可能让客户做出延期还款,但延期还款的期限一般不会太长。

第二阶段、逾期时间在3个月到6个月之间。

如果客户逾期超过3个月以上不还,那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潜在的坏账风险比较大,这时候银行就可能把这笔坏账由专门的催收部门来进行清收。

但银行也是一个正规机构,跟 社会 上那些贷款机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即便银行催收部门接手了,他们采取的催收方式也很正规的,通常情况下不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进行催收,而是通过诉讼等方式进行催收。

如果借款人有抵押物的,那么银行会优先跟借款人自行协商,通过拍卖这些抵押物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抵押物拍卖所得不足以偿还贷款的,剩下的余额再通过其他方式来追偿。

但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借款人不配合,那么银行随时可能把借款人起诉到法院,然后通过法院采取强制措施,比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资产,厂房,设备等方式进行财产保全。

然后再由法院作出判决,法院判决作出的结果无非就是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之内偿还银行的贷款,如果在规定期限之内,企业没有偿还银行的贷款,一方面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措施,通过拍卖借款人名下的财产,比如房产、车产、厂房、设备、存货、原材料等相关资产,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

另一方面借款人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后借款人很多活动都会受到影响,比如不能坐动车,不能坐飞机,不能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不能买房,不能买车,子女不能就读贵族学校,个人不能出境等等。

第3阶段、贷款逾期超过6个月不满一年

如果通过前面两个阶段进行催收银行贷款仍然没有获得偿还,比如借款人没有抵押物或者抵押物拍卖之后,仍然不足以偿还银行的贷款,那么这种情况下,逾期超过6个月以上能追回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少。

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第1种选择是持续催收,持续跟进客户,希望客户能够良心发现自己还款。

第2种是直接将这笔不良资产跟其他不良资产一起打包,卖给一些资产管理公司, 比如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一些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但是变卖不良资产潜在的损失相对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银行一般不会这么做。

第3种选择、背账 ,背账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合法的,银行也不敢公开这么做,一般都是银行一些负责人私自跟 社会 上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背账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些人准备一套假资料,然后银行开绿灯,通过审核把这笔贷款放出去,这笔钱放出去之后,再通过各种方式把钱转给那家出现坏账的公司,让他们偿还坏账,这样可以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这种做法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说白了就是骗贷,所以正常情况下银行也不敢这么做。

第4阶段、逾期在一年以上。

假如客户质量太差,连资产管理公司都不愿意接手,那银行也没辙,等这笔坏账逾期一年以上客户仍然没有还款的,银行只能当做坏账进行核销,然后再从当年的营业利润当中扣除一部分资金进行冲销。

但坏账核销这种做法对银行支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银行内部有严格的坏账管理办法,如果坏账核销比例太多,有可能分行奖金都没有了,信贷额度也会降低。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就是银行。对于坏死账,他们大可以不必担心。贷款的,低利息的少,都是关系户,高利息的多,很容易平掉低利息贷出去收不回的损失。取款必须亲自取,每年多少人意外的没了,就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这个大家知道,很大一部分没人取或者取不出的。既然入有坏死账出也应该有坏死账。十几年前,镇里一家人在路上开加油站,一天晚上被灭门,后来村民议论,他家那么有钱都在银行,那么多年替银行打工了。既然我们可以免掉外国人的国债,为什么不能免一下国内还不起债的国民?要知道,国家财富都是国民创造的。当然,还不起跟不愿意还要区分开来,不能让投机分子钻了孔。

银行受限于监管机构的约束是做不出,也不允许做出十分过激行为的。银行能做的对客户最不好的结果无非就是起诉,由法院执行局执行老赖的财产归还贷款。

没有一个借款人是直接从还款良好一下子就到彻底还不上,成为老赖的。正常情况都是先第一个月还不上,然后第二个月,再然后每个月都还不上,最终被认定为呆账。在这个认定过程中其实银行会做很多动作来尽可能挽回贷款损失。

一般来说,一笔贷款业务在银行的管辖机构只可能是经营机构(支行或业务团队)或清收部门中的一个。在贷款业务还款正常,或是还款不正常但有希望收回时都归属于经营机构。当贷款确定无法短期收回时,业务就会由经营机构移交至清收部门,由请收部门做最后的挽救。

在经营机构时

当贷款业务还在经营机构时,负责催收的主要是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主要的职责就是进行贷后管理。只要贷款未收回,就属于贷后管理的范畴。贷后管理主要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不同,具体工作也略有不同。

在贷款业务正常时,客户经理会定期查看企业的银行流水,征信报告,经营状况,目的是提前发现问题,尽可能在危机发生前第一时间预警,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保全措施。

在贷款业务出现还款不正常的初期,客户经理会先通过电话联系,找到是因为忘记还款还是因为还不上款。

在贷款业务还款不正常的情况没有得到及时遏止时,客户经理要首先了解客户还款情况不佳的主要原因,找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及时与客户商讨出切实可行的回款方案。

在贷款业务连续逾期达到90天以上,回款方案、重组方案都无法落实时,经营机构几乎已经江郎才尽,找不到更好的方案了,只能将业务移交至清收部门。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经营机构要背负上贷款审查不严的重责了。

以上描述的经营机构职责更多是官方要求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也会上门、蹲点,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催收。这就看各个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什么招了。

在清收部门时

当贷款业务落到清收部门时最主要的就是依靠法律手段了。清收部门会委托律师发一封律师信出去,不管借款人能不能收到,都要把这个动作先做了。一方面是为了让借款人知道银行要起诉了,算是通知。另一方面是为了用法律武器看能不能触动借款人,主动还款。

如果银行发完律师信,没有收到反馈,那就二话不说直接起诉了。银行的证据链几乎都是经过以“万”为单位的案例来验证过的,银行大概率会胜诉。胜诉之后就交由法院执行局上场,该执行执行,该拍卖拍卖。

如果借款人无财产可执行,无资产可拍卖,银行最后能做的,可能就是转让债权了,通过折价,将贷款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至此,一笔贷款就结束了。

总结:

银行在催收时是相对文明的,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打"(打官司)。从贷款还款正常一直到最后无法收回,需要经过银行两个部门进行管理操作。在经营机构时,主要就是“谈”,尽可能找到和平处理的方案,收回贷款。在清收机构时,主要就是“打”,通过使用法律武器来收回贷款。

银行金融对于那些老赖不还钱、没能力偿还债务、坏账死账怎么弥补?

前些年,银行的漏洞比较多,呆坏账比较多。近年来,随着制度的健全,其实银行完全坏死的帐并不算多。

对于不能及时偿还的贷款,他们一般都有如下一些处理方式。

1、催收。包括自己催收和委托第三方催收。

2、征信限制。不及时偿还贷款的会被计入征信,今后要是再贷款或者开信用卡会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如果数额较小的,多数就会设法归还了。

3、处置担保物。现在贷款多数都有担保物,例如房贷逾期不还,银行可以处置房子,这是在贷款合同当中约定好了的。

4、起诉贷款人和担保人。贷款多数有有一定财力的人作为担保人,到了这一环节,要么贷款人要么担保人,他们的财产会受到保全处置。

5、实在无法清偿的贷款,打包出售给第三方债权管理机构,例如一百万的贷款,可以以三十万的价格出售,这就相当于收回了三十万。

6、动用刑事手段。有些特殊案件,可以用追究刑事责任这个大法器来处理,例如,追究贷款人的贷款诈骗罪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等。


只要是从事金融借贷业务,那就一定会出现坏账,死账和呆账。民间借贷如此,那么银行也不例外。但是针对银行来说,因为其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处理流程,所以后续针对这些坏账,也是自己内部要进行妥善处理的。

1.按照监管规定,银行在发放每一笔贷款之后,都必须要去内部提取一笔坏账准备金,将此坏账准备金列入单独一个账户进行管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分类提取的。这方面监管是有着明确规定的。

2.在贷款到期之后,如果客户出现了贷款逾期无法还款的情况,银行此时会采取3个方法并行。一方面按照监管规定,到达一定期限,会按照比例继续提取坏账准备。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员和贷后管理部门会针对借款人进行催收。还有一方面银行会将此欠款人的欠款逾期信息登入人行征信。也就是说这个人的人行征信记录已经有了污点,这笔款项记录从正常状态变成了逾期状态。

3.如果在催收之后,成功将欠款和利息收回。那么银行会从账中将坏账拨备拨回到利润之中,形成正常的银行贷款经营利润,这一笔业务完结。那如果催收无果之后呢?

4.银行按照最终的监管规定,针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在超过一定时限后,提取100%的坏账报备。也就是说银行已经做好了亏损所有本金和利息的准备。这个坏账拨备是冲抵银行的利润的,那么将利润减少,弥补放贷本金。

5.针对欠款坏账,按照内部分类处置流程。一部分银行会委托合作律师机构,向法院提起起诉,通过法院判决进行追讨。那么在形成胜诉的法律文书之后,如果用户还是没有归还,那么就会申请强制执行。同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庭,将用户诉讼信息登入法院失信执行人黑名单,同时申请限制三高消费。那么用户就变成了我们民间俗称的“老赖”。

6.因为银行的放贷规模巨大,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欠款逾期人都提起法院诉讼。所以很大一部分银行是不会进行法院诉讼的,那么银行就会内部将其变成呆账,慢慢等待客户主动来找寻银行。因为这部分账务已经提取了100%的坏账报备,所以后续也不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在达到一定积累程度后,报监管部门通过后,还可以将此类坏帐打包卖给不良资产处置经营机构(AMC)。

7.因为有着人行征信黑名单的影响,形成呆账的借款人,其实已经无法在所有金融体系中办理信用卡、办理房贷或申请其他贷款。他已经成为了“金融信用黑户”。未来借款人如果想正常同金融机构往来,那他必须先解决掉这个事情。此时银行就变成了姜太公钓鱼稳坐中军帐,等待借款人找上门来协商解决。

其实借款人如果能够还款,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同银行进行协商,双方妥善解决此事,银行修改人行征信记录状态。所以一切都是一个协商和解的过程。

假如有些老赖认为未来再也不会同金融机构打交道,而且这笔债务,银行也没有去法院进行诉讼。那确实是最终可以赖掉的,但是这个人已经没有了任何金融信用。到底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他可以自己去思量。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每放一笔贷款,都会相应提一部分的贷款损失准备,这部分准备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当年利润。


如果客户贷款到期没有还款,银行就会先和客户沟通,让客户尽快筹钱还款,并开始计算逾期利息和罚息。


一旦贷款到期超过一定期限还没还款,这笔没有还完的贷款就列入了不良贷款,到了这一步,客户基本没有还款能力了。银行开始诉诸法律,起诉。


起诉胜诉后,法院的执行局开始执行贷款客户的抵押物、或要求担保人还款。如果客户抵押物没办法处理,或处理后还不够还银行的贷款。那剩余的逾期贷款就可能要进行核销了。


一旦核销,就要用到开始说的贷款损失准备,这样直接就使当年的利润减少了。


所以,虽然流程很复杂,但最终的坏账核销了,利润也减少了。


但核销后,并不代表贷款客户就不用还款了,银行还是对他有追索权的,一旦客户又有钱了,或者有其他可执行的房子、车子了,银行还是会继续追索的

银行坏账怎么弥补?从运行机制上来说,是靠银行自身的盈利积累冲销;从深层根源来说,是全体银行客户买单。

老赖不还钱或者借款人无力还款会造成银行损失,这些损失统称为”坏账“——这是俗称,银行还有更准确的叫法:不良资产。因为即使没有能收回贷款,这些贷款之间还是有风险上的区别的。

贷款资产如果最终形成损失,银行会进行“核销”处理。所谓核销就是用历年计提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实际从每年利润中计提),来冲销这笔坏账。用白话说,就是银行用自己的利润把这笔账冲销,坏账被一笔勾销了。

以上这些说的是坏账的核销机制。但是,核销最终还是由银行利润来支付,所以核销越多,银行的盈利压力也就越大。

鉴于银行的垄断地位,你就可以知道,银行如果想赚钱会怎么做?——自然是提高贷款利率,增加手续费收入、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这个有点难,但不是不可以)。所以,我说从根源上来说,是全体银行客户买单。客户们必须得承受利率提高,手续费增加等成本,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项。

我是空谷财谭,与你分享我的观点。

本身银行放贷款会计提拨备,贷款存续期间会根据情况调整风险准备金,譬如说,刚刚逾期,逾期很久,起诉,执行以后,不同的风险水平对应不同的损失概率,直到全额计提损失。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总有不还钱的,从总利润里面扣。

欠债不还,先催收,再起诉,贷款属于民事纠纷,按民事诉讼流程走,法院判了申请执行,查封一切可以找得到的、值钱的财产,像房产、账户、股票、车子等,然后拍卖变现,还钱,不够还债的,继续找财产,申请三高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不能出国、坐飞机、坐高铁、住宾馆之类的。

信用卡超过金额属于信用卡诈骗,报警,立案,刑事案件,直接抓人坐牢。

某一类客户群违约的情况多了,就会调整贷款审批的模型,从源头上把风险控住。譬如,钢贸,福建人……

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对于风险控制自有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很多人误以为老赖不还钱、没能力偿还债务形成坏账死账对银行来说就是亏损,其实这个并不一定,因为对于贷款,大部分银行均有要求担保措施,所以坏账并不一定会形成亏损。

担保方式

在银行贷款,最常见的担保方式为:抵押(房地产、车辆、机器设备、在建工程等等)、保证(企业、个人担保)、质押(存单、股票、大宗商品等等),至于说完全无担保措施,纯信用贷款的不是说没有,但是很少,整体影响不大。

银行的贷款出现逾期之后,通过担保措施可以回收大部分的款项,举个例子:以房地产抵押的房子,比如商业用房,最高的抵押率仅为60%,价值200万元的商业用房,在银行最高只能抵押贷款120万元,借款人如果出现逾期之后,银行把市价200万元的房子拿去拍卖,只要卖出的价格不低于120万元的贷款本金,那么银行基本上而言就是不亏了;房地产的抵押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车辆、机器设备等等,很多的抵押率就50%甚至30%,所以发生不良,并不代表银行就会出现亏损。

亏损账户

当然如果是信用贷款或者抵押物、质押物的处置价格或者担保人的无法全部代偿的,那么银行就会出现坏账,比如200万元的贷款,通过各类担保措施的努力,最终回收了160万元,那么就会形成40万元的坏账,对于这40万元,银行会通过争取让你的至亲帮忙代偿或者法院强制执行你名下的其他财产等等,如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之后,依旧无法全部覆盖坏账的话,那么坏账金额银行会冲抵利润,进行核销。

不过核销只是银行的账务处置方式,并不是说核销掉,你就不用还款了,你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依然存在,银行始终保有向你追偿的权利,只要你后续又有收入了,银行依然可以向你追偿!

银行有一个可控制到坏账率,大可不必担心,总体都能够保证盈利的。

银行其实就是一家盈利机构,通过吸收存款人进行存款,然后进行循环放贷,当然银行自己也有一部分资产,来实现盈利为目的。相对于把投资人的资金进行管理,实现放贷,市场流通,从而赚取利息差价,手续费等等。大多数银行也进行入股投资其他产业,来达到资金的增长。

银行不会担心老赖不还钱的,银行借贷出去的每一笔欠款都是经过系统审核的,只有通过了才会借贷出去,使坏账率大大减少,基本借款100个人,有2个人坏账,银行都能保持盈利,如果坏账率大,逾期金额大,银行会加大系统审核力度,谨慎放贷。所以借贷一般会审查个人征信记录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坏账率达到不是可控范围,那么银行就会造成亏损。银行方面就会停止放贷或加大审核力度少放贷等。

国内银行审核系统比较先进完善,一般不会出现亏损,所以银行存款人存入银行资金也是相当安全的

❸ 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总体稳健运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股票质押融资风险下降。

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

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82.51万亿元,同比增长8.01%,增速比2018年上升1.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258.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5%,增速比2018年上升1.37个百分点。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

❹ 2019工商银行贷款五级占比率

42%。2019工商银行贷款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068.87亿元,比上年增加134.58亿元,占比率下降到42%,拨备覆盖率209.91%。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国家副部级单位。

❺ 工商银行近三年财务分析2018-2020

城商行优等生上海银行2018年至2020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连续3年上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2.95%、337.15%、321.38%,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4月24日,上海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根据年报,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7.46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归母净利润208.85亿元,同比增长2.89%。
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10.06%;存款总额达到1.3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9.37%;贷款总额达到1.10万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长12.92%。
2018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连续3年上升,在资产质量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2.95%、337.15%、321.38%,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业务增速方面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2018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2.49%、13.47%、1.90%,净利增速分别为17.65%、12.55%、2.89%,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这里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上海银行2020年四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11%至58.33亿元。一般而言,银行业第四季度的净利润要低于前三季度的均值,上海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99%,也就是说,上海银行在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回补了前三个季度,使得2020年全年净利润止跌回升。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看来上海银行为了净利润增速为正也是“拼了”。
上海银行于2016年在上交所登陆,上市后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在城商行中仅次于北京银行。截至2020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负债总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6%。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的同时,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却面临一定的风险。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4.01亿元,同比增加21.48亿元。回顾过去两年的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已经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说明其内部风险管控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21.38%,较上年末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
而在资本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4%、10.46%、12.86%。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已连降3年,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分别为11.22%、10.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自上市以来就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2016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3%、10.69%、9.83%、9.66%、9.34%。
面对资本充足水平的持续下滑,上海银行资本融资提上日程。2021年1月25日,上海银行公开发行人民币2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海银行在公告中称,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支持该行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
综合上述分析再来看上海银行2020年年报,在营收同比仅微增1.90%的情况下,上海银行还能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89%,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做到。尽管2020年年报最终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保持在正增长的区间,但毋庸置疑这样的正增长已经岌岌可危,大不如前。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上海银行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已连续3年下滑,足以表明其业绩增长明显乏力。未来如果没有更好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业绩增速转负也并非不可能。
业绩靠拨备释放转正
平安证券认为,上海银行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利润重回正增长,盈利增速从2020年前三季度的-8.0%一举实现全年业绩增速的回正,而且四季度单季实现利润增速48.1%,利润增速的大幅提升除了与营收增速的小幅提升有关外,更多应该归因于拨备计提力度下降所带来的盈利释放。也就是说,拨备释放成为上海银行2020年业绩正增长的最大弹性因素。
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90%,营收增速稳中有升,前三季度为-0.9%,四季度单季营收增速为10.8%。分结构来看,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净利息收入增速为14.6%,与前三季度18.5%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5%,与前三季度7.3%的增速相比略有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海银行在2020年年报中调整了信用卡业务收入的核算口径,将分期收入从手续费收入调整为利息收入,因此对收入结构产生一定的扰动,但并不影响营收的增速。
上海银行2020年重分类后净息差为1.82%,同比上行4BP,息差表现优于同业,平安证券认为息差逆势提升主要归因于负债端成本的优化,负债端成本的改善驱动息差逆势走阔。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26%,同比下降25BP,驱动主要来自存款成本的有效管控和主动负债成本的下行。受益于结构性存款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有效管理,公司存款付息成本同比下降4BP至2.15%;尤其在主动负债方面,上海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67BP至2.18%,成功抓住了2020年利率下行的机会。
从资产端来看,上海银行贷款收益率同比下行42BP至5.06%,与行业的整体趋势相同。展望2021年,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银行基本面维持稳定,对于银行资产端定价弹性的提升相对有利,上海银行整体息差表现有望保持平稳态势。
再来看资产负债结构,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0.1%,与前三季度11.7%的同比增速相比有所放缓,但信贷投放力度不减,资产结构继续向贷款倾斜,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2.9%,比前三季度11.3%的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
在贷款投放结构方面,由于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加大了对公投放的力度,且对公投放大于零售,对公新增投放526亿元,零售新增投放251亿元。从负债端看,2020年全年存款同比增长9.4%,与前三季度12.3%的增速相比确实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上海银行2020年年末不良率为1.22%,环比持平。在不良生成方面,2020年四季度宏观经济持续改善,根据平安证券的测算,上海银行四季度单季年化不良生成率环比下行35BP至1.35%,不良生成压力有所改善。在前瞻性指标方面,截至2020年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率为1.91%,比上半年末下行4BP。
在拨备方面,由于四季度拨备计提力度的边际下降,2020年年末拨备覆盖率为321%,环比下行6.69个百分点;拨贷比为3.92%,环比下行8BP,但从拨备覆盖水平绝对值来看依然处于行业前列。上市银行2020年全年拨备计提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为19.8%。这表明上市银行不良生成压力边际缓释,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平安证券非常看好上海银行独特的区位优势,看好零售转型稳步推进对上海银行的积极影响。上海银行深耕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显著,这些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加快推进零售转型,聚焦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三大主线,持续加快零售业务布局,近三年实现核心客户数和客户AUM 的翻番,预计随着疫情缓和、经济修复、消费信贷需求回暖,上海银行的盈利有望继续迎来修复。
房地产不良贷款急剧恶化
通观上海银行2020年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贷款及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变动。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2%,比2019年上升了0.06个百分点。根据年报,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金额为37.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9%,比2019年的0.1%增长了近23倍。实际上,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在2020年也开始踩刹车。截至2020年年末,贷款余额为1583.69亿元,比2019年年末减少了166.9亿元,降幅已超10%。
事实上,2020年,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国内房地产业的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银行业而言也许也是一个“至暗时刻”。随着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房地产业的真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银行与房地产相关资产的真实情况也呈现“冰山一角”,具体表现为各家银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大增。
先来看国有银行的数据——2020年,工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为162.3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2%。这一比率比2019年1.71%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增长了35.67%,而且远高于工商银行披露的2020年全年1.58%总体不良贷款率。
建设银行2020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也从0.94%增长到了1.31%,增加了39.36%;农业银行则增长24.83%到1.81%;国有大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当属交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2019年为0.33%,2020年增长到了1.35%,增长了4倍。
除了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2020年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幅度也均超过了三位数,分别达到182%、146%。
不过,与上述银行相比,日前公布年报的上海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则更让人瞠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981亿元,比2019年年末的972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567亿元,同比微增1.5%,占总贷款比例为14.27%。
单从占比来看,2019年年末,房地产业是上海银行第一大贷款来源,而到2020年年末,这一贷款的占比较2019年年末已下降了1.61个百分点,退居该行第二大贷款来源;而贷款占比为16.14%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升至第一位。
尽管房地产业的总贷款微增,占比下降,基本符合行业趋势,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上海银行房地产业贷款的资产质量却出现大幅恶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7.47亿元,与2019年年末的1.54亿元相比,增加了近36亿元,增幅高达2333%;与此同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0.1%上升到了2.39%,同比增长了22.9倍。
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一度暴增近23倍,不但远超同的增速,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对此,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收紧等影响,个别项目施工和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实际上,自从将房子定位为“住而不炒”的政策方向以来,监管层对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政策不断收紧。尤其是在2020年,这一紧箍咒越发收紧,从房地产融资的“三道红线”,到为银行设定房地产贷款的具体比例,甚至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房地产是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
就上海银行而言,如果去掉房地产业务,上海银行的总体资产质量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总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34.01亿元,同比增加21.48亿元,增幅为19.09%。
同时,而且,如上所述,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并不是仅仅体现在2020年这一年。事实上,最近三年的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4%、1.16%、1.22%,已经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21.38%,较上年末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不良率连续上行,拨备水平还在下降,上海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房地产业的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为严峻。最近,部分热点城市楼市持续升温,引发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针对性调控政策,落实“房住不炒”的监管要求,打击违规和套利行为。
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贷款投放除要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外,个别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额度还接到了央行窗口指导。
“房地产信贷方面,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更加严格,住房按揭贷款额度受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需严格防止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同时要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审核、借款人资格审查和信用管理、风险排查等,房地产信贷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大。”有银行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坦言。
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稳步发展住房按揭业务,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前提下,立足区位优势,服务民生,引导住房按揭业务良性发展,支持对经营机构所在地一、二线城市居民自住和改善购房合理需求。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分别为1238.53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31.14%,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2.22%。从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1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与按揭贷款质量相比,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令人堪忧。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37.47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23.3倍,不良率则提升至2.39%;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4.27%。
根据上海银行的解释,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收紧等影响,个别项目施工和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导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上海银行还表示,在“三道红线”和“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下,房地产整体融资增速将受到限制,企业分化亦会有所加大。2021年,该行将严格实施房地产集中度管理要求,密切关注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聚焦“优质客户”、“优质业务”,继续优化结构,稳健经营,推进房地产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消费贷猛踩刹车波动大
除了房地产业务暴露出的风险让令人担忧之外,上海银行优势业务消费贷业绩也似乎出现了问题。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负债总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6%。早在2015年年末时,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规模仅为120.77亿元。到了2019年年末,这一数据已攀升至1750.59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10倍有余。
进入2020年,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却突然踩下刹车。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上半年年末时,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已下降至1610.96亿元,相比2019年年末的1750.59亿元减少了139.63亿元,降幅为7.98%。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规模为1583.69亿元,比2019年年末减少了166.9亿元,降幅进一步扩大为9.5%;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19年年末的18%下降至14.42%,下降了3.58个百分点。
而且,从增速方面来看,早在2019年时,上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增长已现疲软之势。从2016年到2018年,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连续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增速分别为129.09%、151.31%、127.39%。这一增速在2019年明显放缓,已降至11.16%。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的增速已变成负值,余额出现下降。与此同时,该行消费贷的风险也逐渐显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9.66亿元,比2019年年末增加了9.6亿元,增幅达47.86%;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1.15%上升至1.87%,增幅高达62.6%。除此之外,同为零售业务的上海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也从2019年年末的1.63%上升到2020年年末的1.74%,上升了6.75%。
上海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从时序结构看,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催收能力受限,消费贷款逾期发生额增长,并在2020年第二季度生成不良,自下半年起,单月不良新增逐月下降,9月起不良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已逐步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海银行消费贷规模从2016年连年猛增后,最近5年,其消费贷的不良率也是连年上升。2016年至2020年,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35%、0.43%、0.52%、1.15%、1.87%,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银行前几年布局消费贷业务过于激进,如今规模膨胀后难逃不良率高企的惩罚,随着去年疫情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风险的曝露。尽管之后开始压缩规模,但是由于规模基数过大,因此引发相关问题。
不过,总部同在上海的海通证券认为,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风险逐步缓释,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并且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
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上海银行净利息收入抵消其他非息收入的不利影响。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9%,营收同比增长1.90%。息差扩大、成本有效控制推动盈利增长,但其他非息收入下降32.29%有所拖累。这主要是由于2019年有一次性收入的高基数,2020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投资类中占比压缩,并且其中的同业理财、基金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另一方面,成本收入比2020年全年为18.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甚至低于国有大行。
2020年,上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46%,零售业务发挥地缘优势;其中,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8%。公司继续发挥养老金融独特优势,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同比增速20.73%,并且还通过代发工资、社保卡换发为零售表内外负债引流。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零售整体AUM同比增长17.80%;下半年公司加大按揭贷款投放力度,按揭占比较年中提高1.06个百分点,个贷占比则回升0.31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净息差为1.82%,较2019年扩大4BP。2020年负债成本持续下行,上半年主要源于同业负债成本改善,下半年存款也开始改善,不仅定期存款成本下降,日均活期存款的占比在全年也比上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使得上海银行2020年全年负债成本比上半年下降6BP,全年同比下降25BP,对息差有明显的正向贡献。
截至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22%,环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91%,环比提高12BP;逾期贷款率为1.60%,较年中下降54BP。消费类不良率全年经历倒V型走势,在下半年逐渐改善:2020年年末,上海银行消费类贷款、信用卡贷款、个人贷款总不良率为1.87%、1.74%、1.12%,分别比年中下降2BP、10BP、11BP。对公不良率年末较年中上升9BP,主要是房地产不良率有所上升。
总体来看,上海银行在2020年下半年零售风险逐步缓释,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并且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收入比。预计未来随着零售风险的缓释和不良的处置,尤其是下半年个贷改善趋势能能够延续,则上海银行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阅读全文

与2019年末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介房贷贷款加利率吗 浏览:730
公积金不足一年贷款怎么办 浏览:224
贷款20年的流水 浏览:983
安徽携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贷款 浏览:561
个人贷款200万沈阳 浏览:528
多笔小额贷款记录影响政审吗 浏览:805
银行按揭小额贷款 浏览:311
农行住房贷款年龄限制 浏览:651
我朋友贷款拿我的财产抵押 浏览:995
农村信用社贷款查看多久的征信 浏览:55
假资料贷款触犯了那一条法律 浏览:69
小额贷款业务较差的工作计划 浏览:134
贷款信用网上查询后 浏览:730
还完卖家贷款后过户 浏览:965
马云农村贷款公司 浏览:414
上海辞职了可以公积金贷款 浏览:225
房子没供完抵押贷款 浏览:830
网上贷款哪里能借到啊 浏览:60
手机贷款1000救急 浏览:37
房抵押贷款30万15年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