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扶贫行长”的故事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国定贫困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吉林省两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各乡镇精准发力,广大帮扶干部戮力攻坚,2020年4月10宣布全县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在通榆县,有这样一位帮扶干部,从2019年5月份至今,连续300多天奋战在帮扶包保贫困村,被当地村干部亲切地称为“扶贫行长”,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扶贫工作业绩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上级行的肯定。在他的帮扶带领下,无论是在包保的贫困村瞻榆镇耀东村,还是非贫困村瞻榆镇西关村,186户贫困户,351人,于2019年末率先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同时实现了业务经营与脱贫攻坚双赢的局面。他就是农行吉林白城分行通榆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高洪亮。
练内功,党建引领促扶贫
他始终认为,对于金融扶贫的认识必须站位要高,要真抓实干,扶出实效,必须要有党建统领。实行支行党委脱贫攻坚例会制度,谈及扶贫重要事项由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确保了信息互通、决策有力、处置及时。
树立主业导向。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和导向,积极主动抓“主业”,压实“责任链”。他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业务条线负责人面对面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支行党委、机关各支部、基层各单位党组织抓党建促经营的主体责任,带领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深入包保贫困村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主题党日活动。
落实“一岗双责”。他组织补充完善了党委班子成员及机关党支部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子包保联系点意见,从责任层面明确“一岗双责”的具体内容。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结合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认真研究新理论,主动学习新知识,自觉地思考自身发展的不足,主动实践,进一步带动扶贫和促进业务发展。通过派驻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子帮扶等活动,扎实推进扶贫工作。
促进“党建共建”。按照政府及上级行要求,将驻村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转入包保贫困村,加强农行包保贫困村党组织力量。并在瞻榆镇耀东村建立了新时代党建共建实践示范基地,帮助包保贫困村党组织制定和完善党组织建设。扎扎实实开展“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活动,深入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为帮扶贫困村解决环境整治等问题,贫困村的事,贫困户的难都已装进他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为包保贫困户捐款捐物5.6万元,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西关村特困户王胜才住房多年低矮失修,属于危房改造范畴,村里多次做工作他执意不同意。高洪亮得知主动请缨通过走访调查后,先组织人力为他低矮院落拉了20多车土,平整了前后院落,取得了他家的信任,后又通过为他组织捐款,经多方协调努力在原址为他家改造成86平房米瓦房。
每当行内外有人叫他“扶贫行长”时,无论褒义还是贬义,每每他总是会心地一笑了之。因为角度不同,看法各不相同。一年多以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行当初的承诺:那就是--实现银行经营管理与扶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双丰收”。
吉林省分行联系点领导--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孙春国深有感触地说:在白城市,或者全省乃至全国县支行一把手一线抓扶贫的恐怕也为数不多,并代表省行党委对通榆支行扶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20年初高洪亮同志受到通榆县委组织部的通报表彰。
整合力,齐抓共管推扶贫
他作为该行党委书记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引领和影响大家,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委班子成员,支行机关部门经理、网点行长(主任)等中层干部每人包西关村19户重点贫困户,到去年末均实现全部脱贫。
“同餐共饮”交心。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开展“吃万家饭”活动。8名包保干部先后30余次深入贫困户,自带食品蔬菜或以交现金形式与贫困户就餐,进一步了解贫困户生产和生活状况,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省政府考核验收中19户贫困户对该行帮扶工作满意度达100%。入户核查贫困户基础信息和七项指标全面完成。认真了解贫困户大病救助情况,两个村130户贫困户,户籍档案全部完成,贫困户档案与手册完全一致,住房档案中房子照片全部相符,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信息采集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六清”整治做实。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做好清理垃圾、清理柴草、清理粪堆、清理院落、清理沟渠、清理道路工作,该行自2019年5月1日开始,由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员工成立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全力攻坚。到11月末,已清理垃圾1600立方米,清理院落586个,清理沟渠1450米,清理粪堆400立方米,清理土墙51260米。协助做好危房灭迹工作。按照瞻榆镇政府要求,扶贫工作队,全力配合村党支部进行危房灭迹核查,并逐户上门宣讲政策,全部完成工作目标。12月份向省行申请扶贫资金6万元,用于瞻榆镇耀东村和西关村购买铲车,持续开展“六清治理”工作。
“爱心奉献”感动。去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该行员工累计为村所办公捐款物折合人民币7.6万元。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班子成员、机关中层干部深入扶贫帮扶村西关村开展“献爱心”,送金融知识下乡、扶贫慰问活动,为52户贫困户送去价值15600元米面油,表达了农行对包保贫困户的关心和关怀。贫苦户蔡金生眼含热泪,握住他的手说:这么多年来,头一次碰到你们这样办实事的;低保户刘桂芝已经78岁了,儿子离婚后在外地打工,孙子上高中。去年12月份老人突发脑溢血,经多方治疗后效果很好,生活能够自理。可前后欠外债8万多元。当时得知这一情况后,高洪亮除前往医院看望外还通过政府医保“一事一议”政策,积极为该患者协调争取了1.9万元补偿款。
今年初组建了4个扶贫工作团队,由4位班子成员、机关部门经理、网点行长(主任)及业务骨干组成,做到随时按照当地政府通知,随时到包保贫困村开展相应工作。每当周六周日,瞻榆支行(二级支行)成了扶贫人员的“大食堂”。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班子成员多次到包保村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并送去相关防控物资。3月11日至3月16日抽调机关6名员工到耀东村、西关村帮助村部开展基础工作。3天时间为两个村完善扶贫手册55册,其它档案资料328份。两次到包保55户贫困户家中开展入户调查,填写征求意见调查表,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同时为贫困户送去慰物资折合人民币3800多元。4月初开始,工作队多次到包保贫困村开展庭院经济调查,帮助贫困户谋划增收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精谋略,巧用政策带扶贫
他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地方政府、省市行脱贫攻坚精神,“真扶贫”、“扶真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效。
部署攻坚战略。2019年以来,建立执行了《通榆支行脱贫攻坚工作干部职责分工》,实行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管理机制,明确从行长、副行长到各部门、各网点的职责任务和完成时限,确保人人担责、人人尽责。他走遍了贫困村每家每户,实地踏查了解实际情况。他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当地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充分利用行业内部相关政策,全面落实扶贫政策措施,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末,定点包保瞻榆镇耀东村130户贫困户253口人全部脱贫。非贫困村西关村56户贫困户98人全部脱贫。耀东村两次为该行赠送锦旗,表达对帮扶工作的感激之情。
推进“直带扶”支持。2019年以来,该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发放贷款1091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00人;产业及项目贷款投放34038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18人;其他精准扶贫贷款投放1689万元,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分红或用工等形式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5人。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其他个人精准扶贫贷款新增1689万元,带动贫困人口715人。到2020年3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2297万元,比年初增长2408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36人,比年初增长93人。
贷款精准投放。他根据省市行、当地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有关要求,与县扶贫办签订了《通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与通榆县农业银行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县政府先期存入风险补偿基金200万元,在通榆县瞻榆镇、新发乡、包拉温都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4笔,金额324万元。以“吉农牧贷”为载体,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投入,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致富。帮助贫困村走“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以牧业产业化格局的建立带动贫困户脱贫步伐。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的产业、项目扶贫新模式,紧扣带动贫困户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围绕产业发展,依托产业、项目客户群体,加强与各级扶贫部门沟通协作,加大新能源风电工程、光伏工程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在服务工业项目发展中拉动贫困户就业、创业。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产业、项目精准扶贫贷款净增34038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018人。通过系列贷款扶持,农行拓展了业务领域,企业、百姓受益,实现了共赢。
获支持,双赢成果验扶贫
俗话说:理解是最大的支持,支持是最大的理解。这句话成了高洪亮的口头禅,也被他用行动演绎到了极致。
家人的理解。高洪亮从2019年3月至今年3月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经常白天到扶贫点,晚上回单位开会研究行里工作,并带动副行长及中层干部轮流深入扶贫一线。真正做到了“五加二白加黑”。去年五月份,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必须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县主要领导安排他担任瞻榆镇西关村组长,又要求他必须每天早上8点半按时到村里主持相关扶贫工作,不到晚上五点不能离开村里。2020年初,县政府要求他履职直到国家脱贫攻坚验收结束,还必须承担验收查出问题的全部责任。这叫他左右为难,但考虑到政府这层关系,对自己这么信任,也只好应承下来,并理顺了银行经营与扶贫的责任,鼓足勇气负起了这份责任与担当。
有时到白城市开会,都来不及回家。时间长了,他爱人也开始不理解了,常指责疑问他:农村咋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节假日都不回家了。看不到大儿子的74岁的老母亲也抱怨连连。一次周末,他把爱人约到通榆县带到贫困村里,和帮扶队员一起在贫困户家里干了两天活,让她亲身体验扶贫政策,使爱人了解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理解了他的不容易,回家后将实情向婆婆进行了全面汇报,现在全家人都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政府的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榆支行在中央脱贫巡视整改工作后得到了总行检查组的认可,对通榆县支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通榆农行扶贫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认可,并在工作给予农行诸多支持与倾斜。
在政府帮助下,历史遗留的与某公司有关系的13户问题贷款得到了化解;他找到县主要领导,2020年该县财政专户又为该行增存了2个多亿的对公存款,现在该行机构类对公存款6亿多;鲁能风电项目落户通榆,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推荐在农行开户,由于该企业前期手续不完备,银团贷款没法落实,高洪亮找县领导,协调各方面关系,县政府破例给提前出示相关证明材料,促使农行及时顺利实现贷款投放3亿元,抢占了制高点;年初,为营销上市公司牧原集团,他协调县政府,并取得上级行的支持,取得成功。目前该企业已在农行开户,屠宰、保鲜等厂房、车间正在建设中,在农行申请的5000万元贷款也已上报省行审批;团结乡水稻种植加工合作社理事长陈艳红,2016年8月12日在农行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700万元,贷款期限5年,每年偿还贷款本息1669693.82元,用于盐碱地改造,2019年因其中148公顷稻田涉及草原与保护区范围,上级环保部门要求进行整改恢复植被生态,导致种植面积减少,收入减少,使得贷款到期无力全部偿还。他找到县主要领导,得到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为使农行及时收回贷款,在县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及时支付了该合作社的政府补偿资金200多万元,化解了这笔贷款风险。
成果的佐证。2019年年末,该行两项存款一直稳居全市农行七家支行(部)前列,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0.79亿元,比年初增加2.08亿元;日均余额9.76亿元,比年初增加1.52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05万元、营业收入5974万元。实现拨备前利润3774万元;拨备后利润7423万元。先后有5名员工受到省市行表彰;1个党支部被省行命名为先进党支部;“春天行动”在全市七家支行(部)评比中,三项考核指标,两项指标第一,一项指标第二。省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孙春国同志每月都要到通榆县支行调研指导,多次转达了省行党委书记、行长安静东同志对通榆支行党建、扶贫、业务经营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
随着通榆全县各乡镇贫困村整体脱贫摘帽,必将为优化贷款环境、加快服务三农步伐创造有利条件。金融扶贫攻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历史会记着这些为脱贫攻坚积极有为的践行者和奋力的前行者。
⑵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深耕“三农”沃土 农业银行发布《2022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近日,农业银行发布《2022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行连续第15年发布“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7.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1万亿元,增速17.9%,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贷款年增量首次实现超万亿元。
农业银行保持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倾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2年末,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253亿元,增速15.4%。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3149亿元,较年初增加481亿元,增速18.4%。“富民贷”余额116亿元,支持农户14.6万户。
农业银行聚焦重点领域,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359亿元,增速22.5%;种业嫌者枯领域贷款余额282亿元,增速81.7%。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增速22.4%。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56万亿元,增速21.6%。县域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元,占全行绿色信贷余额40%以上。
农业银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大力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创新推广农户专属融资产品“惠农e贷”、农业龙头企业“龙头e贷”“智慧畜牧贷”芹洞等系列线上产品,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7477亿元,较年初增加2031亿元,累计服务1500多万农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已在1488个县上线,覆盖14.8万个行政村;1819个乡镇入驻乡村治理平台;“智县”已在16个省50个县推广。手机银行县域个人注册客户超2亿户,手机银行乡村版月活客户数达1744万户。
农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县域农村客户提供更具温度的服务。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央行涉农贷款口径)余额2.21万亿元。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46亿元。在县域设立网点1.26万个,占全行网点的56%;惠农通服务点乡镇覆盖率94.1%;移动服务车办理业务20.4万余笔;远程银行累计服务“三农”县域客户4626万人次;组建1.75万支先锋队,累计进村服务148万次。
农业银行秉持合作协同理念,汇聚内外部合力服务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与全国工商联开展“金融服务进民企”专项活动,为超过5万家下乡民企提供金融支持,信用余额超过5000亿元。已与所有省级农担公司合作开展业务,贷款户嫌悔数超26万户,贷款余额达752亿元,位居同业前列。农银投资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投资超过345亿元,在总投资规模中占比超25%。农银理财存续乡村振兴惠农和共同富裕系列产品规模合计6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
农业银行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三农”专属信贷产品总数已达273项,其中当年创新推出54个;已派出4000余人赴地方政府挂职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其中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帮扶干部全覆盖。
⑶ 宁夏17条金融扶贫措施向全国推广吗
宁夏17条金融扶贫措施向全国推广
5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638.4亿元助力脱贫富民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向全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推广宁夏金融扶贫的17条措施。
其次,“谁讲信用就支持谁”,破解贫困户贷款难。贫困户往往“一个扁担挑全家”,很难从银行获贷。自治区金融局推动各银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已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全覆盖,从而把资金引向贫困户。农行宁夏分行利用大数据,对海原县的各类合作社进行信用评级,其中,为千针绣等5家合作社的500名“绣女”放贷近千万元,促成上海牡丹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与海原县达成助困协议。红羊乡安堡村村民赵霞凭合作社证明,从农行贷款5万元搞起了刺绣。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宁夏首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系统,评定信用村257个,信用户35.3万户。彭阳县冯庄乡小寺村贫困户高仓,今年被彭阳农村商业银行评为信用户后,没有抵押物,凭信用从农商行贷款5万元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⑷ 邮储银行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80亿元吗
2018年8月2日,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三农金融事业部总裁邵智宝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做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主力脱贫攻坚”的主题讲话,介绍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十年多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近1.54万亿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抵押物问题,邵智宝表示,邮储银行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包括建立有邮储银行特色的小微信贷技术;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开展“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结合社会力量加大平台建设,提高增信;推进信用村建设;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等。
⑸ 农商银行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短板有哪些,你有什么建议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对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引领下,农村金融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发展了根本性变化。
近十年农村金融发展情况
为贯彻十八大、十九大对金融工作的部署,党中央、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工作作出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赋予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一是强调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特别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三农”和边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要求部分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二是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根本目的,鼓励和加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尽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三是强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四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农业专业保险公司,探索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五是强调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银行保险监管机构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靶向治理,涉农金融机构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合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全国推广。如确定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青海省、河南兰考县等6省市县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等。在河北等15个中西部省(区、市)开展首批村镇银行“多县一行”制和投资管理行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组织45家财险公司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确定相互保险组织具有保险市场主体地位,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监管机构组织在农业银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和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
二是涉农信贷、保险增速较高,帮扶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成效突出。截至2021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9个百分点2021年,农业保险为1.7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2万亿元。说明信贷保险向“三农”倾斜,支持力度较大。2018年原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度服务目标,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产业扶贫贷款增速总体应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考核要求。之后,监管部门又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高于所在省(区)贷款平均增速的工作要求,将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容忍度从2个百分点提高至3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逐步取消封顶线等监管要求。2016年至2020年全国扶贫贷款累计发放9.2万亿元,截至年末余额4.4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4%。
三是物理网点和智慧金融同频共振,提升农民和其他农村市场主体融资、投保的可及性和普惠性。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97.13%、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97%,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四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初步构建起银行授信、保险公司承保的安全网,提升了授信、承保的科学性。2014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形成了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制。2019年末,已累计为261万户中小企业和1.8亿余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建立信用档案的基础上,评定信用户(组、村、乡镇和县)和信用企业,助力诚实守信的农户、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便利融资、投保。
五是以满足“三农”多样化融资、风险保障为导向,丰富市场主体,开发新产品,提升贷款、保险适配性和便利化。十年新增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几百家。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完善了县以下经营网点,如邮储银行县以下员工已占到全行员工60%。农业保险公司由2012年末5家增加到2021年末10家。设立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研究规范中国渔业互保协会职能,剥离其保险经营职能,批准筹组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将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范围由200个产粮大县扩展至500个,对三大主粮作物风险保障范围由直接物化成本扩大至覆盖土地流转成本,进而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和指数保险试点。
六是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提升监管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稳定。深刻把握金融工作规律,深化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监管机构持续探索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管理、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相结合,厘清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责,消除监管空白。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统筹整合银行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及银行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监管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迈出新步伐。
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农村金融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进一步发挥其在推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
完善农商银行股权结构,加强公司治理。当前农商银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农商银行应认真落实有关股东股权管理要求,从完善制度、股东准入、严格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推动股东股权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同时,建立符合支农支小定位的股权基础,持续优化股权结构,发挥战略协同效应。
培育新型合作金融、互助保险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部署发展新型合作金融,2022年2月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4 次会议强调要有效发挥合作性金融作用。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2年下降0.38。促进农民增收,有必要建立农民分享农村产业收益的互助性融资和保险组织。建议制定农民保险互助社相关管理办法,区别于合作制保险,适当降低最低营运资金、社员数量和经营范围等条件,以体现互助、小额、可及和封闭运行的特征。发展新型合作金融和相互保险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不追风,体现市场细分,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在农民特别是小农户。
研究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8.1亿元。赔付这样量大面广的巨灾损失,需要有专业保险组织来承担。巨灾保险制度是政府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国际上一些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通过建立巨灾保险体系,为灾害损失提供经济补偿,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十四五”规划部署了发展巨灾保险的任务。建议总结近年来保险业对地震、暴雨、台风、洪涝、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提供风险保障的经验做法,制定《巨灾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完善中国巨灾保险市场体系。
⑹ 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余额近120万亿吗
2018年7月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河北雄县发布《2017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9.03万亿,同比增长13.2%。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发布了上述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内容。
一是银行业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2016年下降7.1个百分点;总负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2016年下降8.2个百分点。
四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9.6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7个百分点,并且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
报告特别提到,在2017年,为全面提升银行业无障碍服务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纵深发展,《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完成制定,规范和引导全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是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不断改进消费者体验和服务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国布局建设自助银行近17万家,布放自助设备超过80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万多台,客户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体验日益优化。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亿笔,同比增长46%;离柜交易金额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32%;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达87.58%。
六是把握机遇,主动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新形势。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机构,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处、1家合资银行。
七是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为6.53万亿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业,不忘初心反哺社会。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达10.36亿元;员工志愿者活动时长95.83万小时。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项目达3307个。
⑺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如何助力脱贫
2018年8月2日,第176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三农金融事业部总裁邵智宝以“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介绍了该行专注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举措和成效。参加本次发布会的,还有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杨波、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刘存亮、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宏海等。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致力于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发挥网点网络优势,助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邮储银行在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网络、资金和小额贷款专业优势,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推动2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扶贫金融服务;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扶贫项目等,带动319万户贫困户脱贫。
邮储银行建立了总行统筹、省行负责、市县支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各级行一把手第一责任,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近20万笔,金额近80亿元,结余近19万笔,金额近75亿元,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17亿元,增幅超29%。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235亿元,服务43万人次。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703亿元,较年初增长87亿元,增幅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为了做好小额扶贫贷款,邮储银行在内部政策上给予定向倾斜政策。在体制机制方面,专门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下设扶贫业务部,在22个扶贫工作重点分行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资源倾斜方面,对全部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即FTP)五折优惠政策;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执行基准利率优惠政策;对扶贫领域小微贷款业务给予专项信贷额度支持。在差异化政策方面,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允许高出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出台了差别化授信政策,拟定了金融扶贫尽职免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