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惠金融背景下,银行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3、设立小微、三农专营支行。很多银行为了提升服务普惠小微的力度和专业度,设立了小微专营支行或者三农专营支行,专门安排客户经理做普惠贷款,如农行、农商行、邮储银行等。
最后,普惠金融是未来商业银行的重点工作。普惠金融自2017年开始大范围实施,在未来一段时候都将是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另外,当前除了商业银行,监管部门还要求蚂蚁集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也加大服务普惠的力度。
Ⅱ 普惠贷款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在国家的多项政策枯拍扶持下,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加大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地引乱败或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发展普惠金融。
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为19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2.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2%;农户的贷款余额为5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9.0%,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4%。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扶持情况,需要对哗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涉农不良贷款情况进行分析。
普惠金融是有效、全方位地为传统金融之外的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三农”问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群体金融服务问题等,迫切需求普惠金融支持。
Ⅲ 上海出台19条措施加强金融服务民企
6月11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共提出了19条工作措施,全文如下: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对上海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公平公正、聚焦难点、压实责任、标本兼治原则,按照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金融市场齐全、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方合力,综合施策,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平等待遇,确保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得到切实改善,融资规模稳步扩大,融资效率明显提升,融资成本逐步下降并稳定在合理水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充分激发上海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上海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发挥货币信贷工具导向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充分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定向调控功能。认真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不少于1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聚焦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民营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要低于运用其他资金发放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外贸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加大对民营企业票据融资支持力度。对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不设单张和总额限制,对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重点倾斜。力争每年办理民营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再贴现超过150亿元。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再贴现系统,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再贴现办理效率,盘活存量,用好用足限额。
(三)强化对宏观调控工具实施效果的考核。依托宏观审慎评估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对调控工具实施效果的考核,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专项评估指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支持成效突出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评级中予以体现,在2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内优先给予流动性支持。
(四)提升民营企业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为民营企业开展的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本外币跨境结算服务。商业银行要为有需求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模式、更优惠的跨境贸易融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可按照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海外引进人才开立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并按照规定提供与其境内外就业和生活相关的各项金融服务。
三、推动商业银行多措并举,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
(五)落实民营企业公平信贷原则。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同等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保持一致。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公平信贷专项考核,形成贷款户数和金额并重的考核机制。明确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按季监测商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情况。商业银行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要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比重。研究出台新一轮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增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积极性。
(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商业银行要提高民营企业金融业务在全行的考核分值权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将民营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监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监管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重点明确对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
(七)优化民营企业贷款期限和流程。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合理设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研发适合中长期项目和购置固定资产用途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按照业务类别,对民营企业贷款办理时限做出明确承诺,精简耗时环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一定额度信贷业务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
(八)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商业银行要在守住风险底线基础上,加强续贷产品开发和推广,面向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合理提高续贷业务在民营企业贷款中的比重,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对贷款到期有续贷需求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要提前主动对接。
(九)创新民营企业信用融资产品。落实“中小企业千家百亿信用融资计划”,未来3年内,为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200亿元。把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作为授信主要依据,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发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增信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产品,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中信用贷款比重不低于90%。深化银保合作机制,更好发挥保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增信分险功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和推广线上信用贷款业务模式。
四、发挥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十)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配合推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民营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开展上市挂牌培训辅导和政策服务,建立市、区两级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上市挂牌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创新创业债、私募可转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十一)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做精做强“科技创新板”,探索完善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合作对接机制。研究设立“文化创意板”。充分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探索境外股权、债权等多种融资方式。
(十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民营企业。从2019年起,连续3年每年增加财政资金10亿元,补充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初创期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实施差异化管理,逐步放松对创业投资机构注册和更名的管制。壮大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实力,推动形成千亿资金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保险公司通过投资民营企业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并购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帮助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和天使投资个人及时享受税收优惠。
五、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
(十三)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进一步优化上海银税互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有序增加实时查询纳税信用信息项目。加大市场监管、社保等公共信用信息对商业银行的开放力度,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放实时查询信息接入端口,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商业银行利用有效整合信息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的监管,定期评估商业银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成效。持续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支持浦东新区、嘉定区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
(十四)健全地方增信体系。支持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担保基金和我市其他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业务合作,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形成国家、市、区三级政策性担保体系,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落实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将民营大中型企业纳入担保业务范围,不断优化担保业务流程,提高担保风险容忍度,有效提升融资担保规模。
(十五)提升支付结算服务能力。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开户便利,开辟多元化电子渠道受理开户预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开户审核效率。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支付方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支持有代收代付业务或集团公司业务需要的民营企业通过开户银行,以入网企业身份接入我市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提高民营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挖掘等方面开展合作。
(十六)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发挥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选择合适标的开展投资,视情逐步扩大基金规模。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通过金融监管部门认可的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参与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为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对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盲目抽贷、断贷。加快清理我市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严防新增拖欠。
(十七)推动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民营企业要依法合规经营,主动做好信息披露,积极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格区分个人家庭收支与企业生产经营收支,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加强自身财务约束,科学安排融资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管理,不逃废金融债务。引导和支持商会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和企业家信用档案,指导帮助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为金融支持提供必要基础条件。
六、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组织保障
(十八)完善协同机制。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纳入我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机制职责范围,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形成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
(十九)加强监督检查。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辖内行业的指导和监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地方类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进行引导和督促,地方国资管理部门指导市管金融机构落实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要求。加强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估,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我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对贯彻执行不力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Ⅳ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货币政策将更灵活适度
逆周期调节加码 金融加力输血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正明显加大。今年一季度,央行综合运用全面以及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性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工具手段,引导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保持流动性在合理充裕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裕,货币政策工具种类较多,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要求,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包括MLF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体系还将趋势性下移,而对是否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应综合评估,适时实施。
多工具“上阵” 货币政策量价齐动
“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来说我们有多种工具,有全面降准、定向降准,还有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提供长、中、短期流动性,还有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可以提供流动性,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以来,央行全面以及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下调政策性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以及多次推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落地,整体来看,我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在“量”方面,央行多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短期流动性,并通过自1月以来的3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月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4月3日,宣布对中小银行分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自4月7日起还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价”方面,自2月以来,央行则多次下调政策性利率,切实带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2月内,7天期、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均有所下调,在3月15日,央行再次将MLF操作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至2.95%,MLF利率3年来首次跌破3%。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一年期LPR为3.85%,五年期以上LPR为4.65%,对比3月LPR利率分别下调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这也是自去年8月LPR改革以来的单月最大降幅。“鉴于当前新发放贷款已主要转向以LPR为参考基础定价,预计贷款利率也将出现加速下行态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央行还推出了多项结构性政策,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实体定向施行“精准滴灌”。“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帮助点多面广、市场融资成本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再贷款、再贴现的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
效果显现 金融数据传递暖意
近日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央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正在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1%,增速创近3年新高;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是季度最高水平。尤其是3月金融数据较2月有明显改善,并普遍超过市场预期,显示出在政策助力下,伴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实体融资需求逐渐回暖。
“一季度经济是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在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较多,推动了M2增速的大幅度回升,应该说全社会的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状态。”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
业内专家也表示,3月我国CPI涨幅快速回落,通胀出现下行拐点,而3月末M2增速和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高于名义GDP增速,保持较快增长,体现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化。“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这些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这样算下来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了3.5元的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所以传导效率是很明显的。”孙国峰表示。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在增强。根据央行4月16日亮出的“成绩单”,抗疫和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均得到有力贷款支持。此外,较多中长期贷款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小微贷款规模和覆盖面快速恢复了向上增长的趋势,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6%。
空间充足 “更加灵活适度”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裕,货币政策工具种类较多,有能力保持市场稳定,降低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积极与财政政策配合,提升国内的总需求,保障经济快速反弹。”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要求,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
李义举表示,未来财政政策将通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不断发力,新基建等领域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大。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应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基于“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继续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
降息方面,王青表示,下一步包括MLF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体系还将趋势性下移。这也意味着短期内LPR报价还有下行空间,不排除二季度内再度下行的可能。
董希淼表示,对是否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何时采取降息措施,应综合评估,适时实施。总体而言,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因此,可在一定条件下,有选择地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可以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顺序,有差别、分步骤地推进。
Ⅳ 国务院再发政策大礼包:金融业让利1.5万亿,降准可期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求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一是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二是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三是遵循市场规律,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纾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和动力。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督促银行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权重。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切实做到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记者采访了解到,引导贷款下行意味着LPR还将进一步下降。而降低LPR将通过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实现,其措施包括降低MLF利率、降准甚至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则表示,未来央行大幅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在下降。LPR等于政策利率加上点差,而点差包括了利润、银行收费等因素,这次会议提出“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意味着金融机构降低点差是大头,降低政策利率并不是主要选项。
而本次国常会明确提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在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市场预计短期内降准概率增加。
“今年前5个月信贷、社融的规模已经明显增加,说明融资难问题正在缓解。这次的政策重点指向融资贵。随着政策的落实,未来几个月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央行行长易纲5月下旬接受采访时介绍,LPR改革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合理让利企业
Wind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滑36.7%,但商业银行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0%,引发市场对银行高利润的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5月发表的《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一文称,一季度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源自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如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25.69%,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较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低约2个百分点。
课题组也指出,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空间。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本次国常会指出,今年1-5月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下一步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
具体而言,要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这实质上是应对疫情冲击下的一种成本分担机制,即金融机构让利企业,与企业共渡难关以稳定经济基本盘。金融机构不但可以减少未来的呆坏账损失,还可以为后期利润的获取赢得机会,从而达到共生共荣共赢的目的。” 伍超明表示。
在前述“一揽子”措施中,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列在最前面。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换言之,要引导贷款利率下行,LPR大概率需要下调。
央行数据显示,5月20日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分别相比去年末下降了30BP、15BP。6月15日操作的MLF利率与上期持平,但在此次国常会“合理让利”的要求下,6月20日LPR报价也可能下调。
“尽管6月MLF利率不变,但商业银行可能下调报价加点幅度,6月20日LPR报价小幅下行的概率在增加。”王青表示。
中长期来看,要引导LPR下行,提高银行发放低利率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除了下调MLF利率外,通过降准、控制存款竞争、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也是重要措施。此外,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也成为可能。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金融体系的对冲政策更多体现在以商业银行为首的下调贷款利率、增加贷款投放额度等方面,最终使企业综合贷款成本下行。而限制LPR和贷款利率下行的原因就在于银行负债成本的刚性,因此存款基准利率是影响贷款利率下行的方式之一。
降准概率增加
本次国常会还指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这是国常会再一次提到降准。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多数情况下,国常会提到降准后,两周内就会有降准措施出台。此外,抗疫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的大规模发行也需要降准提供流动性支持。
比如,今年3月10日(周二)召开的国常会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3月13日(周五)央行即宣布了相关的降准措施。
“最近一两年,降准等均由国常会先发声,而后在两周之内落实,即所谓的‘两周’定律,这一次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华泰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5月末,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1%、9%。超过4000家的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处于较低的水平。
央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对记者表示,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空间是存在的。从国际上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中等水平。从结构上看,不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之间的差别还比较大,国有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还可以进一步下调。
本次国常会还提出了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及相关机制、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两项措施。其中前者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工具。会议要求,要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范金融风险。
补充资本金方面,金融委办公室5月27日发布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拟从今年的专项债额度中划出2000亿用于注资中小银行,但具体方案尚未确定。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出台免收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工商业企业电价、降低电信资费、减免相关政府性基金收费等一系列降费措施,为企业纾困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要紧扣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一是已定的降费措施要说到做到,落实到位。通过将降低工商业电价5%、免征航空公司民航发展基金和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政策延长至年底,并降低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15%,连同上半年降费措施,全年共为企业减负3100多亿元。二是坚决制止不合规收费。严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和以清缴补缴为名增加市场主体不合理负担。对已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标准的收费基金项目,要坚决落实到企业。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开展进出口环节、企业融资、公用事业、物流、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等重点领域收费专项治理基础上,完善制度机制,从制度上铲除乱收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