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流水资料 > 2003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2003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发布时间:2023-12-07 20:12:05

⑴ 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问题

概述
全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35家(截至2012年11月),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为8 49%,不良贷款率为4.89%,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占全国中资银行(包括农信社)资产总额的6.74%。经过几年的变迁和发展,上海、北京、南京、大连、杭州、宁波等城市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发展迅速,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更有望在年内能成功上市。但仍有37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处于风险状态.其中有7家处于高风险状态,一部分已资不抵债。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达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3.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同时,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主要监管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25.6亿元,较年初减少了51.3亿元;不良贷款率0.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57.1%;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8%,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杠杆率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差距。相比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环境等原因,在市场细分、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等经营策略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市场细分不够
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市场定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对潜在的客户也缺少研究.致使目前许多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业务创新盲目
金融产品存在趋同现象。由于对市场缺乏科学的预测、详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业务创新具有盲目市场跟进色彩,新产品有的不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由于无规模不能带来效益,造成业务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
经营理念落后
特色服务不突出。虽然目前各家市场商业银行广泛强调提高服务质量。但是服务的概念比较陕隘,有的只限于改进窗口服务、厅堂服务等,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贯彻到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落后
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了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管理策略的保障,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显得落后。
银行间合作不够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每年举行的一次论坛,主要目的还是沟通和交流,对彼此间的业务合作探索不够,主要业务合作还只限于异地结算等方面,其他一些业务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涉及。
发展存在问题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城市商业银行起步之初的发展战略,现在回想起来很是耐人寻味——保支付、防挤兑、稳过渡。目前,这一战略已经迅速转变为“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
然而,城商行的底子毕竟太薄了。大发展的动力又更多地来自于加入WTO等外部环境的驱动,因此,当城商行吹响总攻号角时,还牢牢被三条绳索捆着:巨额不良资产、资本严重不足、单一城市制。
历史包袱沉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10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36%(一逾两呆口径),比历史最高点的34.32% 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可以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利润消化等方式,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历史包袱有所缓解,但还远不容乐观。
首先,不良资产比例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资产规模的扩大,分母的“稀释”效应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按照 5级分类口径,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2003年末为14.45%,2004年6月末为14.08%,下降了0.37个百分点;但同期的不良贷款余额却由1164亿元上升为1192亿元。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加权风险资产
国内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有4种方式:①分母保持不变,分子即不良贷款余额减少;②分子保持不变,分母即信贷资产规模扩大;③分子——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分母即信贷资产规模却以相对更快的速度增加;④分子减少,同时分母也在扩大。通常情况下,第四种情况是监管当局所要求和期望的。而银行实际上多是第三种情况,为了实现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在无法消化历史不良资产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采取扩大分母的方法,这就是所说的分母稀释作用。
其次,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征。以2003年末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大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为25%,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5.6%;60家经营状况基本正常的银行资产占比为75%,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7%;35家较大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4%,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3.41%;而17家高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1%,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3.9%。可见,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极度恶化,处于破产边缘。
再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出明显的“悬空性”特征。所谓“悬空性”,是指这部分资产的债权债务关系已无法落实,收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中的大部分只能通过城商行自身消化或当地政府实施资产置换来解决。这无疑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战。
最后,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并未实现5级分类下的充足拨备。如果严格按照 5级分类要求计提准备,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将因此而由盈利变为亏损,还有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会雪上加霜。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监管当局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
造血功能缺失
作为有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商业银行正常开业和顺利运转的前提。而国际上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因此,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末,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36%,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而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即下降至4%左右的水平。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不外乎留存盈利和增资扩股。目前,尽管银监会已经允许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但在诸多条件的约束下,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尚不太现实,至少对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这样的。
此外,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调高了商业银行一些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使得大多数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变为100%,并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充足率达到 8%,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提出更高要求。按照2003年末的数据测算,要达到新规定的要求,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在500亿元左右。而2003年全年,城市商业银行实现的账面利润仅53亿元。如果假定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利润增长速度保持在40%,要想将资本充足率从目前的4%提高至8%,至少需要19年左右的时间。显然,仅靠留存盈利来补充资本金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理论上讲,增资扩股是一条便捷、迅速的资本补充方式。问题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历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近一半的城市商业银行连年亏损,有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监管当局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资本补充将成为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无法逾越的屏障。而银监会提出的“到2006年,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满足8%的监管标准”,也因此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经营区域受限
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当然,从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是必要的。
在成立城市商业银行之前,大多数中心城市都拥有数十家城市信用社,而其中大多数都经营不善,面临不良资产严重、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处于破产边缘。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是在一个烂摊子的基础上建成的,其成立初期的任务在于防范和化解风险,而非规模和地域扩张。
但是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
对于某个城市而言,往往是某几个或某个产业或行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且前景较好的项目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现在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面临这一问题,但这一问题比较敏感,很难公开实例。
此外,现在的很多企业往往是跨地区,甚至于跨国开展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
当前,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只能靠企业所在地的分支机构搜集企业的信用资料。比如,一家企业的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其它地方,如昆山,当该企业向北京的开户银行要求其为昆山的生产基地提供资金支持时,北京的银行须通过其在昆山的分支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这比北京的银行派人赴昆山调查的成本要少许多。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不准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从而造成城商行在异地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地位,而长期信息不对称会隐含较大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是不少城商行当前的燃眉之急。
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就可行性进行比较的话,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可行性倒是更大一些。因为要想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信用体系,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前期投入非常大。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商业银行追讨的抵贷资产有很多是借款人在外地投资的资产或债权,且地域分布广泛。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没有分支机构,对外地情况不熟悉,也给追讨和管理这些资产带来很高成本。一旦遇到地方保护或债务人阻挠,处置的难度就更大。对于那些处在外地且无法转移的固定资产,通常只能采取低价拍卖或委托管理的方式,这往往会使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损失。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
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金的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尤其是需要商业银行能够跨区域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不论是资金的流入还是流出,都需要一个结算通道。而这恰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这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城市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现象的最好解释。
此外,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对产品创新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网点限制,其开发银行卡业务的成本无法分摊,只能自己承担;对于同样的开发成本,国有商业银行能以数百倍乃至数千倍于城商行的网点回收投资。理由如下:
假如有两家银行A和B,现在两家银行均发行了银行卡,假定发行成本均为50万元,A银行拥有100个网点,B银行拥有1000个网点。也就是说:A银行拥有100个可以获利的渠道,那么分摊到每个网点的发行成本为5000元。同理,分摊到B银行每个网点的发行成本仅为500元。A银行的每个网点最少需要获利5000元,才能最终收回投资。而B银行则只需要500元即可。成本效益比在此一目了然。
虽然现在所有银行安装的ATM机均可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地域上得到拓展,但出于成本和方便的考虑,消费者当然还是愿意选择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这对异地无网点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也起到了负面的阻碍作用。
地域限制也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入世以来,中国金融业的管制程度日益放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享受的待遇差距逐渐缩小。在此情况下,用“内外夹击”来形容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应当不为过。一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心城市分支机构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也在通过抢夺高端客户等方式慢慢蚕食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市场。这就造成在单一城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城市商业银行,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地市场份额的丧失。
根据掌握的数据,发展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大致在8%~10%左右。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8%~10%之后,就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这可能是各地金融市场份额的饱和点。而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往往又会使原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却又无法向外地开拓市场。显然,这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⑵ 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看法

理性认识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难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1日 04: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葛兆强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歧见的命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高估,在观念上应理性认识,在政策支持上应保持适度。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展,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那些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营风险显著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而且,这个微观问题和市场问题似乎已经上升为宏观和政治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开始运用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全面放开贷款业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质上属于一个市场问题、经济问题,必须依靠经济手段和市场力量来解决。

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政府、金融监管当局、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部门从体制、政策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努力。



如何认识中小企业的性质

由于经济体制、企业的产权性质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尽管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商业银行也在组织体系、经营机制、融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的改革和创新,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原因何在?见仁见智。但是,一个关键且经常被忽略的原因是,我们对中小企业性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1、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过于宽泛。中小企业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理论上,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中小企业。前者主要是从企业组织形式、融资方式以及所处行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界定;后者则是通过雇员数量、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数量指标进行界定。整体看,大多数国家是从量的维度来定义中小企业。以制造业为例,《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欧盟规定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日本则是300人以下或资本额3亿日元以下。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依据的是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就工业而言,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 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我国定义的中小企业标准要比发达国家宽泛得多,国内的一些中型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要被视为大型企业了。从这个角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被显著扩大化了;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多数被那些所谓的中等企业享受了,而真正的中小企业则没有得到政策的优惠。

2、中小企业的存活率较低,贷款扶持作用不能高估。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存活率是比较低的。从美国的情况看,尽管美国对中小企业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但其存活率5年以上的占32%,8年以上的占19%,10年以上的只有13%。即是说,大约有40%的中小企业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信用的高风险企业,其理性的贷款选择必然定位于存活率高的企业,一般是那些存活超过10年以上的企业,对于存活率低于5年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回避,否则,就会导致信贷风险,对股东,对存款人、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存活率低于5年的企业,其融资只能依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或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来解决。从这一角度,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都应该由银行来满足。

3、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大企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提供的就业机会大约75%;在出口总额的占比约为60%。这表明,中小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进步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需要注意的是,从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中小企业这个术语反映了对“企业家”涵义的一种根本性的认识混乱。中小企业可以划分为“复制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两者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天壤之别。“复制型企业”在解决就业,创造产值等方面具有一定贡献,对那些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可以带来财务回报,但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比较小的。真正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绝对意义的是那些“创业型企业”。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创新型企业的活动,那些包含着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或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新方法的商业活动,社会才能将其技术推向前进,并因此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由于金融资源的稀缺性,金融部门的支持更多地应当向创新型企业倾斜,而不应过多向“复制型企业”倾斜。目前,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属于“复制型企业”,它们利用我国劳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和商业领域重复制造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和服务,使我国成为只能为发达国家提供初级产品的“世界工厂”,既阻碍了我国的产业升级,也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这一角度,减少对那些“复制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4、中小企业不等于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即中小企业就是民营企业。商业银行在贷款对象选择方面,也始终有一个难以破除的所有制情结。这一情结的具体表现就是给国有企业贷款没有风险,即使贷款将来出现了风险,责任也不会很大。而对民营企业贷款,一旦将来贷款收不回来,其中的原因就难以说清楚,个人承担的风险就会很大。因此,在同等情况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对国有企业贷款。其实,在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群体中,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是多元化的。作为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目前民营企业的确占中小企业的主体,但国有中小企业依然处于重要地位。以工业企业为例,目前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约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所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如何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歧见的命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漠视,也不能高估,在观念上应理性认识,在政策支持上应保持适度。

1、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样化的,既包括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也包括直接融资(产业投资、天使投资、股票融资等),所以,不能将中小企业融资难简单地理解为贷款难。其次,即使从银行贷款方面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实际上是比较大的。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9年6月末,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第三,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贷款难。真正贷款难的是那些成立不久、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或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是产品市场不稳定或没有市场的企业;或是那些产品将要退市的夕阳产业。这些中小企业既不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也不符合证券市场融资的基本要求,因而,融资难是必然的。但是,这部分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对融资困难的呼声最高。因而,往往容易使人们产生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很难的错觉。

2、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于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从根本上源于我国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服务非常欠缺。一般而言,企业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企业保留盈余)和外源融资(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两种渠道。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顺序是: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外源主动性银行融资为主;成熟期到衰退期之前,以内源权益性融资为主,银行融资退出;进入衰退期,则以外源被动性债务融资为主。但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我国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着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也不注意使用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融资方式。而且,从国内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看,现行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因此,仅仅依靠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多年来,尽管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都进行了若干积极尝试,但大多数措施和办法都根植于现有的银行体系,因此,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

3、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商业银行“嫌贫爱富”造成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目前大多数人将板子打到银行身上,认为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嫌贫爱富”,喜欢傍大款,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对商业银行来说,“嫌贫爱富”是商业银行必须恪守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尽管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社会人,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它必须首先要控制好风险并实现盈利。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财务体系健全、信息透明度相对较高,因此,商业银行追逐大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的本质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重视不够,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透明、财务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比银行业整体平均不良贷款率2%高出9.6个百分点。而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型企业的5-8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对中小企业有所“歧视”,再正常不过了。

4、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稀缺性经济,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资金短缺是一种常态。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也是自然合理的现象,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一般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如果给中小企业融资赋予过多的政治内涵,不仅会误导金融资源的配置,也会误导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甚至会误导商业银行的行为,增大信贷风险。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招商银行(11.70,0.11,0.95%)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⑶ 谈谈你对中小企业贷款银行面临的风险的看法 急急急。。。。。

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效益与风险的比较分析

1、贷款定价的一般论述

由于不具备从银行总体效益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贷款因素影响显著程度的公共数据条件,国外文献常用的整体效益分析方法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从微观入手,直接从贷款成本与风险计量及贷款定价的组成结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贷款定价涉及信贷业务的资金成本、经营成本、税负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等多种要素,还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与客户谈判地位等因素,才能最终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定价的理论公式为:

贷款目标利率=资金成本率+经营成本率+税负成本率+预期损失率+经济资本目标利润率+/-竞争性浮动。其中,预期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的确定是贷款定价的关键和难点。

银行贷款定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定价和基准利率定价两种 [4],其中成本定价公式为:

公式1: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

基准利率定价公式为:

公式2:贷款价格=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成本定价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贷款定价方式,而基准利率定价是国际商业银行运用最广泛的贷款定价方法。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大大促进了我国贷款定价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

如果我们将公式2中的“基准利率”定义为“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或将公式1中的“风险成本”定义为“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则这两个公式实际上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2、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特征分析——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相对较低衡量贷款风险成本的主要指标是贷款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违约率×违约损失率。

(1)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均为抵押、担保贷款。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尽管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从1992年就开始起步,10年后《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已正式实施,但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包括政府参与出资及未参与出资的所有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林平、袁中红(2005)2004年对广东中小企业融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数据截至至2004年6月30日),有61%的企业从来没有与担保机构发生过关系;调查的全部56家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的仅为3家,占比仅为5.36%,政府参与出资的6家,占比10.71%;905笔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中,抵押贷款810笔,占比89.5%,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95笔,占比10.5%;信用担保贷款中,66.1%的担保人通过借款人反担保等(主要是抵质押)进行风险补偿。这样,中小企业贷款实际上95%以上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抵押(或质押)。因此,本文重点对抵押贷款进行分析。

银行对中小企业普遍采用抵押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方式发放贷款,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抑止融资企业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降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关键之一。蓝虹、穆争社(2004)从理论上分析了融资企业抵押贷款偿还模型:

Π=f(L)-(1+R)L

(1+R)L其中Π为融资企业的利润,L为贷款额度,R为贷款利率,f(L)表示所获收益是融资额度L的函数,C为抵押品价值。由于(1+R)L小于C,融资企业选择不还贷时的机会收益小于机会成本,因此足额抵押情况下偿还贷款是融资企业的占优选择,抵押贷款可以缓解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所担心的融资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违约率。

实际数据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以上的理论分析的结论。根据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东、中、西部六个城市(北京、浙江温州、台州、广东东莞、陕西西安、山东威海)的1105户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问卷调查结果,中小企业平均有5.4%的贷款不能偿还,存在形成坏账的风险 [6],明显低于同期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水平(2004年一季度为16.6%)。笔者小范围的调查也表明,对同样信用等级的客户,小企业贷款 的违约率整体低于其他贷款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也呈现明显的地区与行业差别,即并不是所有分行、所有行业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均低于其他客户的不良率。

由于笔者暂时没有获得有足够代表性的实证数据,以证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客户违约率存在显著差别,因此,本文从谨慎性出发,假定整体而言,小企业贷款客户违约率与其他相同信用等级客户违约率无显著区别。

在这样谨慎性的假设情况下,贷款风险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违约损失率的区别。

(2)小企业贷款违约损失率分析

小企业贷款基本都是抵押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而较大型企业的信用贷款占相当比例。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对同样信用等级的客户,抵押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低于信用贷款。从谨慎起见,我们假定较大型企业也全部为抵押贷款。因此,我们只比较小企业抵押贷款与较大型企业抵押贷款的违约损失率。

从理论上分析,与小额抵押物相比,大额抵押物价值评估技术难度更大,评估时更易受借款人有意识的影响,同时处置大额抵押物时市场需求者数量明显减少,需求方议价能力和议价意愿明显增强,因此,整体而言,单个抵押物价值越高,银行快速处置时可能的损失率应越高。笔者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7],总体来看,抵押物的回收率与抵押物金额大小成反比。考虑到小企业单笔贷款金额总体而言低于其他贷款,因此,其违约损失率理论上应低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贷款,实证研究也可作如此假设。

经验数据显示,某行信用等级为A+、A级的法人客户平均不良率约分别低于1%、2%,而全部小企业贷款(AA-以上客户比例约为20%,全部为抵押贷款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的不良率平均仅为0.13%;违约损失率均低于50%。本文按谨慎性原则估算,将A+、A级的小企业客户平均违约率分别取1%、2%,违约损失率取50%,则A+、A级的小企业客户预期损失率分别为0.5%与1%,约分别相当于当前短期贷款利率的10%、20%。

3、小企业贷款银行营运成本相对较高

徐洪水(2001)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即使贷款利率上浮30%,对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依然很高[8].但该文没有提供具体的分析过程,没有进行更有说服力的具体的数据对比分析。郑文红、李健(2002)提出,银行交易成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其他交易费用[9].该文也只提出了上述思辨式的公式,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也没有提供具体的成本数据。

为方便分析,本文将营运成本划分为信贷营运成本和其他营运成本两类,并假定小企业与其他企业的非信贷营运成本没有显著区别,而信贷营运成本则包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等与信贷业务直接相关的一切成本。

由于小企业每户贷款金额较小(平均每户贷款金额在500万元或以下,如广东地区某银行小企业户均贷款450万元),因此,相应的信贷营运成本明显高于大、中型客户贷款。以某一级分行为例,全行贷款余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法人客户为3000多户,户均贷款余额为6750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5.9倍;其中贷款余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为1100多户,户均贷款余额为16154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8.1倍;因为户均贷款差距巨大,为简化分析,我们将大、中型客户贷款业务的信贷营运成本忽略不计,单独分析、估算小企业贷款的信贷营运成本。

在户均贷款约为500万元的情况下,按平均每名小企业信贷人员(含一线客户经理和二线审批、监测等人员)管理6户企业谨慎测算,平均每名信贷人员管理的小企业贷款为3000万元,同时假设平均一名小企业信贷人员的工资、费用等信贷营运成本为15万元/年,则相应的小企业贷款单位信贷营运成本为:

15/3000=0.005=0.5%

即约为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

4、小企业贷款效益比较分析

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AAA级客户作为比较的基准,即设定其风险成本为0,单位贷款的信贷营运成本也可忽略不计,因此,按贷款定价公式的贷款利率(最优惠利率)为:

RAAA=资金成本+其他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

如该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或3%(参考深圳分行实际情况),则该银行信用业务的最优惠利率(资金成本+其他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或3%。

对小企业贷款的定价,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应的风险与成本的调整。在上述AAA级客户贷款定价的基础上,A+级小企业客户应再加0.5%(A级小企业客户为加1%)的预期风险损失、0.5%的信贷营运成本,即A+级小企业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A级小企业客户上浮15%)或基准利率上浮17%(A级小企业客户上浮22%)即可实现不低于AAA级客户的效益水平。

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客户比较,小企业贷款定价不需要进行风险调整,但应作成本调整,即利率定价应附加多余的信贷营运成本,约为0.5%,即在相同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利率基础上再上浮10%。

林平、袁中红(2005)2004年对广东地区(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抽样调查的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0%.2004年10月人民银行将小企业贷款的上浮利率范围由30%扩大到70%,据笔者了解,此后广东地区国有银行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主要区间为基准利率上浮20-45%。

综上,可以认为,在坚持管理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谨慎考虑,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经过风险与成本调整后的小企业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约20%时,小企业贷款整体的效益性大致与其他优质贷款相当;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约30%时,小企业贷款的效益性好于其他贷款;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超过30%时,小企业贷款的效益性明显好于其他贷款。但由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及违约损失率的地区与行业差别很大,对具体的地区与行业尚需具体分析、估算。

⑷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是多少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国内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历史最高,达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今天,中国的银行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再超110%,达到112%。2009年4月末,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超过同期国内GDP总额(约31.8万亿元)。

就在欧、美等银行业面对经济衰退,金融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国内的银行业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里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这与近年来主要商业银行完成了改制上市,并获得了巨额的资本补充有关,目前国内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资本为信贷支持经济提供了保障。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中国银行业贷款占GDP比重超过了100%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仍有继续增加的空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储蓄总额已经达到53万亿元,仍然有17万亿的存贷差,以及1.6万多亿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当前存贷比为67%,低于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时至今日,美国、英国、日本的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国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例却达到150%,与美英等国家相比,德国以外向型企业和稳健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成为抗国际金融危机较好的国家。

⑸ 朋友,我急需中小企业融资的论文,谢谢

我也是刚刚写了关于这个方面的文章,以下是我所用的比较好的资料,帮你整理了一下。还有几篇输不进去了,你要的话再告诉我一下。
第一篇: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淮安科技信息网,漆正清,2009-11-27)
摘 要: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即规模小,可控资源更为稀缺,又往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融资是其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快速融资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之表现
(一)表现在银行贷款方面,就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同时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改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但是各商业银行出十安全性考虑,即使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还是普遍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导致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另外,中小企业贷款难实际上也反映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考核上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否享有同样国民待遇问题。中小企业通常是民营企业,现在尽管在正式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歧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信贷人员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出现问题,可能会被视为“肉烂在锅里”;如果信贷人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出现问题,往往可能会被视为有私下的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这种观念往往使得部分信贷人员对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持犹豫态度。
(二)表现在直接融资方面,就是现有的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正式运作,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创业投资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这无疑为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开辟了专门的市场。然而其定位为高成长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需要。
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中指出:中小企业板块运行所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与主板市场相同;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公司符合主板市场的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另外,对中小企业板块还有着更为严格的公司监管制度即:针对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股本较小的共性特征,实行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由此可见,即使有了二板市场,较高的监管要求与上市条件使其还是只能满足少数渴望融资的中小企业需求,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二)非正式金融部门仍是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基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浙江福建一带的民营企业中,几乎没有一家的创业资金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原因
综合各个因素笔者总结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在我国,没有关于企业倒闭方面的统计资料,但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估计,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近60%在4年内消失。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状况,显然使银行向其发放贷款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高十大企业的违约率。虽然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由大企业所占的存量较高,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比率也同大企业的不良贷款比率相差不多。
2.缺少抵押和担保。理论上,有许多资产可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包括土地、建筑物、住宅、可变现的储蓄、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销售合同等。在美国,应收账款或存货占银行接受的抵押资产的2/3。在我国,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非常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自有的房产等银行接受的抵押物,贷款受到限制,抵押物的折扣率高,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普遍难以承受。
另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
3.中小企业普遍经营时间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加上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露富、不愿泄露债务量、举债渠道等商业秘密,更有甚者为了规避税费或争取优惠政策有意不真实反映经营和财务状况,以致企业无帐可查,一个企业两套帐、二套帐的现象相当普遍。
(二)应对策略引入风险投资
笔者认为基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融资系统对中小企业的态度,不如引入风险投资方式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待其发育对成熟后,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以收回投资,取得高额风险收益。
风险投资方式主要体现如下:通常情况下,风险投资公司大多以股权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投入,即用资本换取被投资企业的股份,但是不以取得对投资企业的控股权为目的,一般这种投资资本占到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30%以上。投资对象是处十发展初期、具有高速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对风险企业注入资金后,为了将风险降至最小,风险投资公司会利用他们长期的经验、知识参与对企业的管理,从管理上提供支持。因而由风险投资支持发展起来的企业成长速度远高十普通同类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高额的资本利得。
在风险投资投入选定的企业后,风险投资公司关注的是所投资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股权增值情况,其着眼点并不在十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资产的增值。
风险资本作为一种股权性质的资本介入,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资本来源,同时股权持有时间较长、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管理、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等等这些特点又适应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通常会在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治理结构、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和进一步的融资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风险投资带来的这些资源和增值服务在关系到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而对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新伟:《中小企业投资选择的十个误区》,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年1期。
[2]王永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会计之友(中),2006年4期。
[3]张流波、刘志惠:《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财会研究,2006年5期。
第二篇
第三篇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几个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 李应军)
近日,温总理提出要抓紧落实《国九条》,国内股市随之出现强劲反弹。《国九条》里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呢?
笔者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市场经济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已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框架,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但是,非国有经济在经过初期的发展阶段并面临实现规模经济的时刻,受到了资金瓶颈的阻碍。建立针对非国有经济的金融服务,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再一次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焦点。
2000年是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出现转机的一年,出现了许多令人关注的新动向,一是许多地方出现了恢复、规范、重建产权交易所的大胆探索,如青岛、上海、深圳,特别是一向最为敏感最受指责的业务“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重新得到肯定;二是实质上具有产权交易性质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各地蓬勃兴起,如上海、深圳、成都、西安、重庆;三是风险投资公司和行使出资人权利的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纷纷将“退出机制”瞄向各地的产权交易所,这些动向进一步证明产权交易市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进入2004年,区域产权交易机构的合并成为全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亮点,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将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和产权交易机构合并成立联合产权交易所,为整合地方资源和实现产权交易机构的规模效益奠定了基础,全国区域性产权交易网络在各地的创新实践中又一次站在改革的浪尖。
另外具有场外交易或者柜台交易性质的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在证券业协会的管理下,由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为妥善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6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代办股份转让工作正式启动,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挂牌。为解决退市公司股份转让问题,2002年8月29日起,退市公司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
目前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仅限于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公司。公司申请委托代办股份转让应具备的条件: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组织结构健全、登记托管的股份比例达到规定的要求等。
从整体情况来分析,这个时期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已经具备场外交易市场或者柜台交易市场的雏形,这些机构的进一步实践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经济变迁源自于制度的变迁,同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对交易制度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交易机构制定各自的交易制度应该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但是,在各地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交易机构的制度供给是无效的,尤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交易制度,它们没有和市场经济改革融合到一起,所以在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还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从更高的层次来分析,许多交易机构正忙着搞战略联合,建立区域市场,营造氛围和扩大影响,但其致命的弱点是没有统一的制度供给,这种联合只能是流于形式,还没有触及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的核心工作,所以这种形式联合失败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之大。
在产权市场建设方面,涉及到的核心创新是,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重新开展起来,郑州、深圳等省市在90年代后期以来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深圳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证券登记公司全部移交给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并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登记托管业务,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权托管、股权质押、增资扩股、转让过户、分红派息等服务,这种做法已经向柜台交易市场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类似的做法如河南郑州技术产权交易所、成都股权托管中心、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等。
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实现:一是将目前全国存在的具有资本市场性质的交易场所纳入政府监管范围,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属于全国市场,可以继续由中国证监会监管,地方性的资本市场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行使监管职能;二是在资本市场实行自律管理,约束和规范会员单位的行为;三是不管是全国性交易场所还是地方性的交易场所,国家允许其制定自己的上市挂牌标准,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主体的要求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四是不管是公司制的交易所还是会员制的交易所,其性质都是市场一个独立经济主体,是要有赢利的,公司制的交易所表现为公司的赢利,会员制的交易所虽然交易所本身不要求赢利,但是会员依托交易所一定是要赢利的。所以这两类组织形式的交易所都是要赢利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允许交易所兼并重组,经营不完善或者脱离资本市场发展要求的交易所将失去存在的依据。(作者单位: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第三篇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09-07-13来源:发改委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回顾中小企业融资基本实践,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碍,研究提出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1999—2004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是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l%,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上述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广东发展银行决定三年内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放贷1000亿元,并为此精心打造了“民营100”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企业在“创业”、“成长”、“发展”三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专门设计了八大套餐,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据调查,目前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企业,7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各类中小企业。
(二)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3年,国家共投入33亿财政资金,支持了全国49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二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已突破3000亿元,为各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仅浙江一省的融资租赁业务就超过700亿元。四是开通直接融资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优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据统计,目前已有34户完成了公开发行,总规模为8.34亿股,发行总融资额82.21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452万股,平均融资金额2.42亿元,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为83%。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将获得上市融资机会。
(三)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一体”指主体,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市一级、县(市)一级。近年来出台了担保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966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87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总额约1180亿元,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进行试点,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建议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贯彻产业政策和就业优先原则;二是完善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激励原则;三是坚持独立审贷、自主发行的市场运作原则。
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允许新创设立或改建设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引非公有资本人股,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为城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实力和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人股,加快改善股权结构,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
(二)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要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三)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人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四)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逐步扩大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整合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投资。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五)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的机构经核准可免征营业税。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人、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对资信等级高的中小企业,应简化工商年检手续,逐步实行备案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

⑹ 中小企业融资难最根本原因是

中小企业因为发展的基础都是单个个体或者家庭作坊的组织模式,企业的各种报表和帐目都比较混乱,个人和企业的资金使用相互交叉,组织结构也都不规范,大部分都是裙带关系的结合,企业的决策也都基于老板的个体决定,这样就使得企业的信誉、持续盈利能力、帐目规范管理等离正规的银行,担保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要求的规范化运作管理的目标相去甚远,使得银行和其它的资本实体不敢也不愿意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目前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中小企业私募债,要求企业净资产一亿元,属于(高科技企业、三农企业或者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拥有两个完整会计年度报表,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能力强募集的额度相应就大)要求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且保持良好水平,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5%,一般募集的资金额度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60%,目前发行的票面利率一般是9%,担保费用在2%,证券公司的承销费用在1%,期限一般是三年(这个也就是中小企业私募债比银行贷款强的优势,期限长),发行的债券要采取财产抵/质押担保或者第三方担保。

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放开的区域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湖北,广东,山东这几个区域,如不再此区域内的可采取变更注册地或者在上述区域设立子公司由子公司发债。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是你的两个年度的会计报表和营业执照复印件,股东表决通过发行私募债的决议,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担保公司的担保协议,这些基本都可以交给证券公司(我们)来做,他们有上下游的资源帮你把这些资料完善,目前会计事务所的费用一般是30万,律师事务所的费用是10万,证券公司的承销费用是1%,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是2%,票面利率是9%,企业的发行成本在13%左右。

阅读全文

与2003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贷款不用手机验证的app 浏览:244
公积金贷款要先提取余额吗 浏览:914
手机里的中国银行可以贷款吗 浏览:919
担保贷款本金余额是什么 浏览:162
网上遇到骗子让贷款转给他 浏览:840
按揭贷款查银行流水 浏览:2
公司清算贷款 浏览:675
深圳做贷款金融进哪家公司比较好 浏览:461
流水不够贷款下不来算不算违约 浏览:185
贷款还清不解抵押 浏览:196
用另一个手机号贷款 浏览:562
用了捷信贷款还能分期手机吗 浏览:619
包河小额贷款 浏览:766
什么保险公司可以抵押贷款 浏览:955
公积金买房贷款利率多少钱 浏览:230
农村信用社贷款1500十年后还 浏览:576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最长时间是多少天 浏览:439
房屋过户及委托抵押贷款 浏览:818
注册不满一年的公司怎么贷款 浏览:994
贷款买房需要准备的银行流水规定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