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是多少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国内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历史最高,达117%。而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今天,中国的银行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再超110%,达到112%。2009年4月末,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超过同期国内GDP总额(约31.8万亿元)。
就在欧、美等银行业面对经济衰退,金融被流动性紧缩的阴霾所笼罩时,国内的银行业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里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2007年全年的1.2倍。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这与近年来主要商业银行完成了改制上市,并获得了巨额的资本补充有关,目前国内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充足的资本为信贷支持经济提供了保障。
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中国银行业贷款占GDP比重超过了100%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仍有继续增加的空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储蓄总额已经达到53万亿元,仍然有17万亿的存贷差,以及1.6万多亿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当前存贷比为67%,低于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的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的水平。
时至今日,美国、英国、日本的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都不到100%,德国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例却达到150%,与美英等国家相比,德国以外向型企业和稳健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成为抗国际金融危机较好的国家。
❷ 中国这个指标一公布为什么美国
盛顿邮报1月11日报道,2018年中国的零售总额可能达到5.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预计将会和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而十年前,这一数字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这将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也是中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又一标志。
有趣的是,华盛顿邮报应该不用“预计”了。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经济数据,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已与美国基本持平,考虑到中国比美国快得多的零售总额增速,2018年零售消费超过美国已毫无悬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类似中国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为57564亿美元。各分项的数据也有,美国是按交易发生的店铺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各大类分别是:
“汽车以及部件零售商”11860亿美元;
“家具与家居装饰店”1158亿美元;
“家电与电子产品店”981亿美元;
“建材店”3784亿美元;
“食品饮料店”7189亿美元;
“健康与个人护理店”3315亿美元;
“加油站”4557亿美元;
“服饰店”2612亿美元;
“运动、书籍、音乐店”855亿美元;
“综合型超市”6917亿美元;
“杂货店”1302亿美元;
“无店铺零售”6250亿美元。
这些加起来正好等于50780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加上6784亿的“餐厅酒吧”消费,就是57564亿美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是全面性。美国零售数据是按照店铺类型进行统计的,更具有可行性,科学而周密,除了违法的毒品、赌博等地下经济不能统计之外,其他都会被算进去,甚至连游动摊贩也不放过。
三是真实性。零售总额这个数据很实在,是一家家店铺统计出来的,面对的是最直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经济活力最直接的体现。公司与机构的经营活动虽不在统计之列,但从人类社会的经济意义来说,公司搞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消费,所以消费数据更为根本。
这样看来,因为有商品实物对应,各种实物社会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统计能多渠道互相印证,不太好伪造高估,零售统计也就比GDP数值要靠谱得多。
3
美国为何对中国零售消费赶超如此紧张?
大国竞争重要信号!
一直以来,美国人非常看重零售数据,此前包括苏联、日本等在内的国家,也没有哪一个能在这项数据上挑战美国,所以美国人更是深深地把这当成是经济超级大国的标志。
苏联的GDP总额曾一度达到了美国的70%,但若说到零售消费,差距立马就出来了,因为苏联商品短缺现象明显。
美国也借此卖力宣传苏联的消费困境,用美国丰富的消费品来说明“资本主义物质生活”的优越性。由此激起了苏联民众对物质消费商品短缺的不满,这也确实成为苏联崩溃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在90年代早期GDP总额也达到了美国的70%。但是同样论起零售消费数据,也被美国狠狠碾压了。
日本国土太小,人口也比美国少得多,与美国差距仍然很大,住房、汽车、食品等大宗商品消费都是没法和美国比的。
日本高涨的GDP更多的是汇率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特殊现象,后来果然破灭了,现在GDP也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巧合的是,2017年中国GDP(按最新统计82.7万亿人民币以及2017全年平均汇率6.6计,合12.5万亿美元)正好达到了美国18万亿美元的70%。
但中国不是苏联、日本,中国在零售消费方面真有实力与美国较量,美国不得不重视中国的消费表现。
相比美国,中国的零售消费有很多亮眼的表现。
比如,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高达2900万辆,大幅超过美国的1725万辆。
再比如,中国的“网上零售额”大幅超越美国。2017年中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
中国网上零售额已经不小了,但增长还在加速,未来有更多想象。美国2017年网络零售额445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预计未来三年平均增速也只有12%。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零售总额数据虽然与美国持平了,但还是被低估了。
首先,中国的零售消费统计比美国要粗放。
中国零售消费统计中,有个专门的名词叫“限额以上”,限额的意思是,批发年销售2000万元,零售年销售额500万元,餐饮年收入2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的企业,数据相对准确。“限额以下”的由于现实原因,就没办法准确估税,只好简单估计甚至一刀切了,但一般认为“限额以下”都是低估。
其次,中国餐饮业营业额也是被明显低估了。
2017年中国餐饮业营业额39644亿元(合6000亿美元),比美国的“餐厅酒吧消费”6784亿美元低一些。
但仔细计算就会发现,中国这个数据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按照这个数据,中国人均年餐饮消费仅2860元,人均每天还不到8元。这就有点与现实不符了,很多白领日常在餐厅吃饭每顿就能消费20元左右,而这根本还不算饭局。
要知道,中国人的饭局消费是非常火爆的,从消费行为来看,是比美国人还常规的行为,现在跟亲朋好友约个饭根本不算大事。而美国人搞个饭局就算是一件大事了,还得准备正装。
但中国人吃喝开发票的并不多,所以大量营业额不能统计上来。
从各类消费数据看,中国毋庸置疑成为唯一比肩美国的国家。
因此,美国媒体对中国零售总额超过美国,远比“中国购买力平价GDP超过美国”要重视,这是美国人务实的表现。
美国人知道,中国在消费上发起的挑战,比起曾经的苏联或者日本,更为触及美国的痛点。
4
为什么未来中国零售消费能狂甩美国?
厚积薄发,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的零售总额必然会把美国甩在后面,这是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决定的。
一是两国的生产模式。
虽然美国重视实物商品消费,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美国消费者其实是靠购买全球生产的商品支撑着世界最高的消费额。
而中国不但主要靠自己生产,还大量生产实物商品出口全球。
进口中国产品最多的就是美国,按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顺差创历史新高至2758亿美元。美国也在一直呼吁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中国可借此将巨大的产能更多用于国内消费。有生产力为基础,中国零售消费增长的限制因素要少一些,比美国要容易。
而美国零售消费增长的压力大得多,既要缩减贸易逆差,又要扩大零售消费提振经济,方向自然是“制造业回归美国”。
奥巴马已经提出了这个目标,特朗普更是将制造业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但美国社会脱离制造业已经很久,劳动力普遍不适应商品生产,美国要重振制造业困难重重。
二是两国民众的消费模式。
中国居民贷款近年来增速比较快,主要是房贷。
2017年末房贷余额达到了21.86万亿,比上年增长14%。2016年末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增加4.96万亿。
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居民的钱都去买房了,房价高涨让中国人未来没钱消费。
但其实,2016、2017年中国零售总额增长率仍然在1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买房款并不计入零售消费,买房带动的家具、装修消费会计入。中国民众主要还是买房需要贷款,其它如车贷、消费贷并不流行。
中国零售消费并不是靠借贷增长的,靠的是民众实打实的收入增长。中国零售总额的增长不需要靠借贷,从过去的历史看,只要正常发展,零售总额的增长问题不大。但是也应该看到,房地产价格的高企也确实对居民消费带来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这一点不容忽视。
而美国民众却早已深深地陷入到透支消费的泥潭中。
2017年6月,美国个人消费者信贷规模达3.85万亿美元(这不是房贷,美国居民房贷余额约10万亿美元),比中国居民的房贷余额还多。
2016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欠下8377美元的信用卡卡债,比2015年上涨6%,美国很多人过着日常随意刷信用卡,发了工资悉数还信用卡的生活。不少人周转不过来,甚至负担不起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其实只还最低还款额已经是上了信用卡公司的恶当),发生违约,卡债迅速上涨。2017年4月,美国国内信用卡违约率跳涨至3.31%,较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3%,创下2013年6月以来的违约率峰值。
因此从消费模式来看,中国民众扩大实物消费更为顺畅,只要正常多赚钱就行了。而美国民众透支消费的行为不仅增长不易,也蕴含着危机。
三是两国民众的增收潜力不同。
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这个数据其实特别低,不要说和美国比,就是和一般发展中国家比都不算好。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这个数值只比印度和越南的人均收入高一点,而这两国的人均GDP都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排名后20%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5958元,按一家四口两人有收入计,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仅990元。而排名前20%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64934元,按一家三口两人工作计,工作人口月均收入也只有8100元。
粗略地说,普通美国人每月挣的美元和中国人挣的人民币数值相当,但差一个6倍多的汇率。
中国人的收入数据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对美元汇率也重回升势。提升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是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人的增收潜力显然很大,相应的零售消费也会跟着进一步水涨船高。
零售额是中美两国最直接可比的统计数据,有相对可靠的统计手段。两国高达5万多亿美元的实物商品零售额,是两国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有力证明。
之前人们普遍关注中国GDP能何时追上美国,按照预期大约是在2025-2030年,但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零售额数值大约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了!
可以预计,随着全球对中美消费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用等到中国GDP超越美国,人们就已经能深深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压过美国了。
❸ 2017年中长期房贷减少3800亿元,你怎么看
1月12日,央行交出了2017年的金融“成绩单”。除了去年12月份M2继续创出历史新低外,全年住户中长期贷款较上一年度减少了3800亿元。由于住户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房贷的占比较高,所以据此推算,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之后,去年房贷投放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经济的进步。
2018年的房贷政策将延续去年控房贷的主基调,有保有压的趋势会更加明显,首套刚需、改善需求将得到支持,投机炒房则会受到遏制。由此可见,2017年中长期房贷减少3800亿元,是有诸多好处的。
❹ 房贷利率6个月飙40%!购房成本大增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多家银行再次收紧房贷政策,据悉部分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0%,甚至上浮20%。在当前流动性趋紧、资金利率走高的背景下,这是银行变相收紧房贷,还是意味着房贷已进入议价时代?
业界预计房贷收紧的状况可能会持续,这对商品房销售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传导到A股市场上,地产股又将怎么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总体而言,首套房利率上调是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抑制,或将会对A股市场的地产股带来冲击。近期,投资地产股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可以关注低估值地产股投资标的。
房贷利率上浮大势已定
楼市政策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以前大家谈的是房价蹭蹭往上涨,近期谈的则是房贷蹭蹭往上涨。几个月前,不少商业银行首套房房贷利率还是八五折优惠,而近期一线城市以及一些热点城市,已有部分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至1.1倍,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还上浮到1.2倍!至于二套住房按揭贷款为基准利率的1.1至1.2倍已经是普遍的现象。
针对媒体报道“北京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10%”的消息,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出面澄清,5日从北京多家银行及中介机构了解,除极个别股份制银行有上调外,目前北京大多数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仍执行基准利率,但也提出,不排除未来上调的可能性,至于何时上调还要看房价走势及各银行的贷款总量来定。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的多家银行都加入了房贷利率收紧的队伍,可见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收紧的趋势已经很明显,房贷利率上浮大势已定。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是楼市调控政策还在进行之中,二是目前资金成本不断上升。在资金成本继续上升的大背景下,包括余额宝等固定理财收益年化资金成本已经接近4.1%,这样的话,叠加管理成本,4.9%的房贷基准利率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已属于低利润产品。
中信证券认为,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年中考核等因素影响,预计银行年中会一定程度上收紧房贷。我国目前新增房地产信贷占总信贷余额及新增信贷量比重居高不下,为防控系统性风险,央行和监管当局出台多部文件规范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
此外,据海外媒体报道,银监会将允许部分银行推迟报送原本应6月份提交的包括同业业务和委外投资规模业务的自查报告。中信证券推测,此轮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或侧重于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落实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可能成为重要考察项目,在此压力下,预计商业银行将收紧房地产信贷投放。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银行房贷利率先是从八五折优惠回归到基准利率,然后又攀升至基准利率的1.2倍,这被业界解读为就是楼市的“定向加息”。这个“加息”的幅度可不小,高达41.18%!
业界人士看来,目前商业银行大幅度提高房贷利率,实际上是变相拒贷。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干脆放弃了房贷按揭业务,主要是在上半年发放房贷的过程中,把一年的信贷额度用光了,造成额度吃紧。而毕竟房贷利率的上浮只是一些城市的部分银行采取的一种措施,购房者手中握有一定的主导权,可以自行挑选房贷利率较低的银行。
另一种意见认为,实际上是促使房贷利率进入了议价时代。此前有报道称,有的银行在房贷放款先后顺序方面,已开始按照贷款利率的高低排序,只有接受利率上浮幅度更高的贷款人才能较快获得贷款。这与一位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的说法一致,其表示如果客户对放款时间有要求,可建议以利率上浮20%作为条件,这样可以获得提前放款、不用排队的待遇。
商品房销售或受影响
据中信证券测算,对比5~10年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房贷利率上浮10%后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季度余额)利息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平均增加5个百分点。其认为,商业银行在量及价上对于房贷的限制会进一步增加居民房贷偿还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的房贷需求,进一步冷却商品房销售市场。
宋清辉看来,房贷利率上行对房地产市场有影响较大:一是增加购房者买房的成本及难度,迫使整个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二是影响房地产成交量。不过,他也提出,房企可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策略性降价,弥补上调房贷利率对于市场成交量的影响。
近日发起房贷利率相关主题调查,有超6成网友都表示,即便房贷利率上调也难以压低房价,其中有近4成人认为房价依然会坚挺上涨。一位网友认为,买房真正的门槛在于首付,有能力买房的人月供大多也都不成问题了。也有观点认为,目前房贷利率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抬高买房者的购房成本,利率太高或额度太小,会挡住一部分炒房者,主要是很多利用银行资金炒房的人。
虽然有不少业界专家学者仍然看好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但在层出不穷的调控措施之下,房产成交数据明显萎缩,多数处于“量跌价滞”的态势。以北京为例,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5月,北京二手房住宅共计签约10801套,这是继4月之后,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连续两个月下滑。此外,这1万多套的签约量,是最近27个月的最低值。另据链家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月单月,链家经手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23.9%,不到3月成交量的1/6,处在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外,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客户成交周期为52天,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值,表明客户观望情绪空间明显。
据广发证券的数据,5月份43个代表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2.3%和20.4%,其中19个限购城市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10.3%和36.8%。更能代表楼市走向的二手住房,回调趋势更明显。5月份,二手住房交易占到总交易量1/3及以上的14个城市,成交环比和同比分别下滑9.6%和19.8%,9个限购城市环比和同比分别下滑11.2%和27.4%,未限购城市环比也下跌0.8%。
关注低估值地产股
宋清辉认为,总体而言,首套房利率上调是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抑制,或将会对A股市场的地产股带来冲击。近期投资地产股具有一定的风险,其建议可以关注低估值地产股投资标的。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上的内地地产股一路高歌猛进,涨势如虹。中国恒大今年涨幅达到2.45倍,成为地产股的领头羊,而碧桂园、融创中国的今年涨幅也分别达到1.22倍和1.16倍。此外,雅居乐集团、佳兆业集团、龙光地产、龙湖地产等今年的涨幅也都超过50%。据同花顺统计,有多只内地地产股的股价在6月以来创出历史新高。其中龙光地产、禹洲地产均于昨日刷新历史高点,中国恒大于6月7日盘中创出17.66港元的历史新高,融创中国、龙湖地产则于6月6日上攀历史高点。
相较而言,A股市场的地产股表现逊色。申万房地产开发的125只股票中,仅40只今年涨幅为正,所占比例仅为32%。其中今年涨幅超过10%的有26只,其中涨幅超过50%的有5只,分别为新城控股、京汉股份、金隅股份、北辰实业和华夏幸福,除新城控股外,均为雄安新区概念股。涨幅居前的还有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包括华侨城A、招商蛇口、深物业A、格力地产等,今年涨幅都在10%以上,其中深物业A昨日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6-12,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❺ “贫富分化”不断加剧消费信贷成“关键”,普通人如何破局
在最近几年时间里,随着 社会 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消费潜力超乎人们的想象,同时,年轻人几乎都是月光族,很难存下钱,甚至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有了超前消费的观念,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甚至通过借贷的方式,那么,借贷对年轻人又有怎样的危害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最近十年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贷款规模增长了7倍,主要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居多,但现如今短期消费贷款的增速和占比却在不断的上升,一方面是消费金融公司的陆续出现,另一方面就是银行传统信用卡业务的扩张了。但结合目前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逐年放缓的趋势来看,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显著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反,还对居民的消费能力起到了降低的作用。
此外,相关数据也显示,信贷并没有给“穷人”带来脱贫机会,而所谓的利息支出对于穷人而言,也是财富向富人变相转移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来看,信贷可能会加剧 社会 的贫富分化。简单的来说,就是穷人需要资金,通过信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是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的,而对于富人而言,也就变相的获得了更多的收入。如此一来,穷人可能变得“更穷”,而富人也变得“更富”。
再来看一下中国的消费信贷总规模,过去十年,中国的消费贷款规模在稳步的增长,总量上从2010年初的6万亿元增长至今年中旬的46万亿元,而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达到了80%以上,数据显示,从2010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兴起之后,短期贷款的占比就在不断的攀升,从2010年年底的12%提高到了2019年年年底的22%。
但进入2020年之后,受疫情的影响,居民的非必需品消费也出现了大幅萎缩的局面,同时,短期消费信贷规模也在不断的缩小,在消费总贷款中的占比也在下降,并降至17%左右。不难发现,从2012年开始,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P2P以及电商分期等信贷,属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房贷规模每年的涨幅均在200%以上,到了2017年,增幅更是达到了900%。
但由于各项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再加上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行业的整顿期,但从2017年之后,消费金融的贷款总量还在呈高速的发展趋势。此外,在最近几年时间里,信用卡的业务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张,虽然信用卡的不良贷款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2018年开始,相关机构已经收紧了信用卡的发放,并降低了一定的授信额度。
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信用卡的贷款总额虽然没有出现下滑的趋势,但增幅已经放缓了,甚至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信用卡的总量上来看,现如今国内的年轻人,手中持有的信用卡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截止到2019年年底,国内逾期未还的信用卡总额已经达到了800亿元,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怕”的,并且负债的主要人群是90后,可想而知,年轻人的消费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但依靠信贷的方式,就非常不可取了。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也在不断的涌入市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几乎都是由各大商业银行牵头发起的,相比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的优点在于线上申请,审批的速度也比较快。截止到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从总量上来看,已经是第三大消费借贷的来源了,但整体的利率相比信用卡的话,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其平均年化利率比信用卡大约高出6个基点。
而大部分家庭之所以负债,主要都是房贷,而房贷属于中长期贷款,一般的贷款时间均在20年,甚至30年左右,虽然相关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不断的出台,但房贷依旧是居民消费贷款的主要品种,随着房地产的政策的不断收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增速也出现了放缓的现象,还有所下滑,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底,国内的存量房贷规模在31万亿左右,在居民消费信贷占比中,达到了86%。
其实,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以及目前处于高位的房价,也是居民负债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房产已经占据了家庭财富的70%以上,足以可见,房子已经占据了家庭资产的一大半。接下来,再来看一下目前消费金融的综合年化贷款利率。从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公示的产品利率来看,真实的平均年化利率大约在22%。而信用卡在不考虑年费、逾期罚款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平均年化利率在16%左右。
从现实来看,从2015年开始,消费支出就占据了GDP总量的50%以上,也就是说,消费支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消费贷款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居民利息支出的不断增长。但在最近10年时间里, 社会 消费品零售增速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也就是说,居民消费信贷规模的大幅上涨,并没有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居民的杠杆率是75%,而中国是56%,但中国居民的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达到了8.7%,并远远高于美国的2.2%,并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的扩大。种种数据表明,目前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确实对贫富差距的拉大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据调查,超90%以上的年轻人,均背负着一定的债务,从这一点来看,信贷的快速发展,确实加剧了穷人的负债,但从另一点来看,信贷的增长也促进了国内GDP的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