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这些文件谁有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117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2011-11-29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政策通知如下:一、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本通知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请遵照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财税[2009]99号: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可扣除2009-10-21 13:2舒志华【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日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金融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可全额扣除。
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范围
根据财税〔2009〕99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统计的农户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其中农户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农户的所有贷款。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建制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建制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农村区域,是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
财税〔2009〕99号文件第三条规定,中小企业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此金融企业认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小企业的标准上限要低得多,且没有行业的区分。
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列支标准
在日常业务中,金融企业往往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的要求,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由于正常类贷款是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没有信贷风险,因此,财税〔2009〕99号文件规定,金融企业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要求,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对正常贷款以外的四类贷款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关注类贷款,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其计提比例为2%;(二)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其计提比例为25%;(三)可疑类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其计提比例为50%;(四)损失类贷款,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其计提比例为100%。
扣除损失时先冲减准备金在实际发生金融损失时,税法的一般规定是先以计提的准备金冲减,损失不足冲减的再直接在所得税前扣除,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也遵照这一顺序。财税〔2009〕99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例如,某金融企业2008年末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准备金余额为300万元,2009年共发放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20000万元,其中被评定为正常贷款17400万元,关注类贷款2000万元,可疑类贷款500万元,损失类贷款100万元,按照相关规定该金融企业可计提并在税前扣除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准备金=2000×2%+500×50%+100×100%=390(万元),2009年末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准备金余额为690万元,如果2009年发生贷款损失800万元,那么先用690万元的贷款准备金冲减贷款损失,剩余不足冲抵的110万元部分直接计入损失在计算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年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准备金余额为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继续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 发文字号 财税[2011]104号发文日期 2011-10-19有效性 全文有效所属分类 部门规范性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继续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
请遵照执行。
② 十八大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哪些
一是逐步完善政策环境。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税费偏重等问题,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简称“29条”,这是国务院首次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出台的专门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印发后,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分工方案,将国发14号文件相关内容细化分解为75项重点工作,并与工商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的实施意见》。迄今为止,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45个配套文件,24个省(区、市)出台了实施意见。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2012年,中央财政各类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增加至141.7亿元并已全部下达,其中约80%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财税部门出台了惠企税费政策,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各省(区、市)均按起征点上限执行,将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优惠范围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开展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同时,实施企业减负专项行动,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对小型微型企业3年内免收22项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三是进一步缓解融资难。不断完善金融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特色服务,增加贷款规模。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3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72%,连续三年持续增长。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29家,比上半年增加了362家;贷款余额5330亿元,前三季度新增贷款1414亿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1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了565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所支持担保机构的新增贷款担保业务额达5686亿元,受保中小企业12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占85%。
四是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力度。今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把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作为支持重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业中小企业改造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等进行改造提升。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能力。
五是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企业找不到、不敢用、用不起服务的问题,目前我们正推动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到2015年,将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目前,已支持20个省搭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工信部还修订印发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分两批共认定307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六是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七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为中小企业搭建展览、展示、合作、交易的平台。其中,去年9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和境外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客商超过24万人次,达成合同金额60.4亿元、意向金额306.6亿元,签署了十余项国际合作协议,为各国中小企业提供相互借鉴和交流合作的宝贵商机。
七是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达2万场次,服务企业130多万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年共完成50万人次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1000人的领军人才培训。
③ 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问题
概述
全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35家(截至2012年11月),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为8 49%,不良贷款率为4.89%,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占全国中资银行(包括农信社)资产总额的6.74%。经过几年的变迁和发展,上海、北京、南京、大连、杭州、宁波等城市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发展迅速,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更有望在年内能成功上市。但仍有37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处于风险状态.其中有7家处于高风险状态,一部分已资不抵债。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达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3.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同时,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主要监管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25.6亿元,较年初减少了51.3亿元;不良贷款率0.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57.1%;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8%,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杠杆率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差距。相比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环境等原因,在市场细分、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等经营策略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市场细分不够
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市场定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对潜在的客户也缺少研究.致使目前许多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业务创新盲目
金融产品存在趋同现象。由于对市场缺乏科学的预测、详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业务创新具有盲目市场跟进色彩,新产品有的不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由于无规模不能带来效益,造成业务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
经营理念落后
特色服务不突出。虽然目前各家市场商业银行广泛强调提高服务质量。但是服务的概念比较陕隘,有的只限于改进窗口服务、厅堂服务等,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贯彻到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落后
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了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管理策略的保障,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显得落后。
银行间合作不够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每年举行的一次论坛,主要目的还是沟通和交流,对彼此间的业务合作探索不够,主要业务合作还只限于异地结算等方面,其他一些业务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涉及。
发展存在问题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城市商业银行起步之初的发展战略,现在回想起来很是耐人寻味——保支付、防挤兑、稳过渡。目前,这一战略已经迅速转变为“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
然而,城商行的底子毕竟太薄了。大发展的动力又更多地来自于加入WTO等外部环境的驱动,因此,当城商行吹响总攻号角时,还牢牢被三条绳索捆着:巨额不良资产、资本严重不足、单一城市制。
历史包袱沉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10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36%(一逾两呆口径),比历史最高点的34.32% 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可以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利润消化等方式,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历史包袱有所缓解,但还远不容乐观。
首先,不良资产比例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资产规模的扩大,分母的“稀释”效应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按照 5级分类口径,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2003年末为14.45%,2004年6月末为14.08%,下降了0.37个百分点;但同期的不良贷款余额却由1164亿元上升为1192亿元。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加权风险资产
国内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有4种方式:①分母保持不变,分子即不良贷款余额减少;②分子保持不变,分母即信贷资产规模扩大;③分子——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分母即信贷资产规模却以相对更快的速度增加;④分子减少,同时分母也在扩大。通常情况下,第四种情况是监管当局所要求和期望的。而银行实际上多是第三种情况,为了实现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在无法消化历史不良资产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采取扩大分母的方法,这就是所说的分母稀释作用。
其次,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征。以2003年末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大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为25%,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5.6%;60家经营状况基本正常的银行资产占比为75%,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7%;35家较大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4%,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3.41%;而17家高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1%,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3.9%。可见,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极度恶化,处于破产边缘。
再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出明显的“悬空性”特征。所谓“悬空性”,是指这部分资产的债权债务关系已无法落实,收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中的大部分只能通过城商行自身消化或当地政府实施资产置换来解决。这无疑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战。
最后,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并未实现5级分类下的充足拨备。如果严格按照 5级分类要求计提准备,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将因此而由盈利变为亏损,还有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会雪上加霜。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监管当局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
造血功能缺失
作为有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商业银行正常开业和顺利运转的前提。而国际上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因此,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末,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36%,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而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即下降至4%左右的水平。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不外乎留存盈利和增资扩股。目前,尽管银监会已经允许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但在诸多条件的约束下,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尚不太现实,至少对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这样的。
此外,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调高了商业银行一些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使得大多数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变为100%,并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充足率达到 8%,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提出更高要求。按照2003年末的数据测算,要达到新规定的要求,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在500亿元左右。而2003年全年,城市商业银行实现的账面利润仅53亿元。如果假定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利润增长速度保持在40%,要想将资本充足率从目前的4%提高至8%,至少需要19年左右的时间。显然,仅靠留存盈利来补充资本金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理论上讲,增资扩股是一条便捷、迅速的资本补充方式。问题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历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近一半的城市商业银行连年亏损,有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监管当局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资本补充将成为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无法逾越的屏障。而银监会提出的“到2006年,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满足8%的监管标准”,也因此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经营区域受限
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当然,从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是必要的。
在成立城市商业银行之前,大多数中心城市都拥有数十家城市信用社,而其中大多数都经营不善,面临不良资产严重、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处于破产边缘。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是在一个烂摊子的基础上建成的,其成立初期的任务在于防范和化解风险,而非规模和地域扩张。
但是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
对于某个城市而言,往往是某几个或某个产业或行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且前景较好的项目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现在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面临这一问题,但这一问题比较敏感,很难公开实例。
此外,现在的很多企业往往是跨地区,甚至于跨国开展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
当前,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只能靠企业所在地的分支机构搜集企业的信用资料。比如,一家企业的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其它地方,如昆山,当该企业向北京的开户银行要求其为昆山的生产基地提供资金支持时,北京的银行须通过其在昆山的分支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这比北京的银行派人赴昆山调查的成本要少许多。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不准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从而造成城商行在异地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地位,而长期信息不对称会隐含较大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是不少城商行当前的燃眉之急。
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就可行性进行比较的话,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可行性倒是更大一些。因为要想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信用体系,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前期投入非常大。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商业银行追讨的抵贷资产有很多是借款人在外地投资的资产或债权,且地域分布广泛。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没有分支机构,对外地情况不熟悉,也给追讨和管理这些资产带来很高成本。一旦遇到地方保护或债务人阻挠,处置的难度就更大。对于那些处在外地且无法转移的固定资产,通常只能采取低价拍卖或委托管理的方式,这往往会使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损失。
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
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金的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尤其是需要商业银行能够跨区域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不论是资金的流入还是流出,都需要一个结算通道。而这恰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这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城市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现象的最好解释。
此外,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对产品创新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网点限制,其开发银行卡业务的成本无法分摊,只能自己承担;对于同样的开发成本,国有商业银行能以数百倍乃至数千倍于城商行的网点回收投资。理由如下:
假如有两家银行A和B,现在两家银行均发行了银行卡,假定发行成本均为50万元,A银行拥有100个网点,B银行拥有1000个网点。也就是说:A银行拥有100个可以获利的渠道,那么分摊到每个网点的发行成本为5000元。同理,分摊到B银行每个网点的发行成本仅为500元。A银行的每个网点最少需要获利5000元,才能最终收回投资。而B银行则只需要500元即可。成本效益比在此一目了然。
虽然现在所有银行安装的ATM机均可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地域上得到拓展,但出于成本和方便的考虑,消费者当然还是愿意选择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这对异地无网点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也起到了负面的阻碍作用。
地域限制也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入世以来,中国金融业的管制程度日益放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享受的待遇差距逐渐缩小。在此情况下,用“内外夹击”来形容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应当不为过。一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心城市分支机构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也在通过抢夺高端客户等方式慢慢蚕食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市场。这就造成在单一城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城市商业银行,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地市场份额的丧失。
根据掌握的数据,发展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大致在8%~10%左右。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8%~10%之后,就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这可能是各地金融市场份额的饱和点。而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往往又会使原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却又无法向外地开拓市场。显然,这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④ 面对中小企业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谈谈初创业有哪些融资方法
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要发展,畅通融资渠道是关键,这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现有金融资源之下进行信贷业务创新、政策支持和企业练内功上下功夫,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第三方风险分散作用,理顺信贷融资关系,推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经济发展。
(一)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过了低工资、低附加值,依靠消耗人口用工红利的时代,小微企业要想有效利用各种融资方式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一是要建立有效的自我积累机制。没有自我积累动力的企业想通过外部资金来源获得发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而自我积累机制的建立要从建立自身资产信用开始,并且要建立守信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有资格到资金市场上去筹集资金。要做到这些,小微企业就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二是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三是要坚持差异化战略和品牌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断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四是要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真实可信的财务报表,积累企业的信用制度,从而提高企业多渠道融资的能力。五是要充分了解、运用政府的各项各项优惠服务,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有效的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危机,做大做强。
(二)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今后相当时间内,商业银行仍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各区域内商业银行应树立“贷款立行”的观念,创新信贷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设臵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1、完善制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要设立专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信贷管理部门,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中小商业银行及新兴金融机构要抓住当前国家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契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区域内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同时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加快发展。二是在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中,应变重规模为重效益、重成长性,以相对消除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歧视,根据企业所处的地区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三是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制度,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激励与约束相平衡,调动信贷人员防范风险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台州银行、泉州农商银行等一批“小个子”银行,把小微企业的“缺点”看成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摸索出小微企业信贷技术体系,台州银行实施的小微企业信贷技术体系概括为16个字:“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强调客户经理与小微企业客户当面接触,以"脚勤"来多方位获取客户软信息。客户经理还要将企业财务信息自编财务报表,并根据其经营规模,采取不同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交叉检验。碰到个体经营者甚至会要求其当场清点收银台或钱包里的现金,以验证营业额。通过这番深入细致的了解,客户经理就能确定贷款。2008年以来,台州银行持续加大向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数量,保障小微企业客户资金链不发生断裂。截至2012年6月,该行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达6万多户,户均贷款
余额为46.5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占99.5%,贷款金额占比84.9%。从**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现状看,传统金融机构只有信用联社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中小企业信贷大厅,**银行、**银行等新入住金融机构正在形成规模,总体上专业经理队伍还不够强。今后工作中,要着力推动区域内商业金融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经理人队伍,在营业部等基层部门配备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以适应小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同时认真做好小微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努力创新业务模式
金融创新理论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 年代,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技术推进理论最具影响力。该理论认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出现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新技术的出现是保障金融创新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小微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信贷周期短、贷款额度小、频率高、不良贷款率相对高、担保物和担保方式贫乏、客户信息采集困难。所以,驻地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理解并容忍小微企业发展的“不规范性”,创新业务模式,制定适合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求的业务流程及评审标准。一是着力推进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商标使用权、农民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排污权等抵质押
方式。积极推广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小本贷款”、小微企业债权集合信托、“创业通”、“速贷通”、循环贷款等多种信贷创新产品。大力推广“抱团增信”、“网络联保”、“桥隧模式”、“信贷工厂”等多种金融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资金需求。二是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长期互动”和“共同监督”假说是由美国学者 Banerjee 等人(1994)提出的,该假说是针对小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业务提出的。“长期互动”假说支持大力发展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原因就在于小银行一般是服务于一个地区的小型银行,对于当地的经济状况比较了解,对于当地小微企业的情况也比较熟悉,长期的业务往来有助于缓解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共同监督”假说则更适合于合作性的小银行,该假说认为即便是银行不能完全了解小微企业的情况,合作组织中的小微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对组织中的小微企业进行监督,而这种监督往往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有效。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单个企业承担融资风险能力较低,但是,可以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组成担保联盟互助融资。合作担保一方面可以放大担保机构的担保倍数,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振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的信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这方面,**市**小微企业家创业俱乐部就是**银行在借鉴“长期互动”和“共同监督”假说基础上,创新业务模式,就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该行依托企业家俱乐部,提出了“小微企业” 及“商户融资”的概念,并将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取名“商贷通”(将小微企业及其实际控制 人统称为“商户”)。在那些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稳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认知度高的行业里,紧密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和“供应链”集群进行批量系统开发和授信。具体分为单户营销和区分不同业态商业集群进行批量开发两种模式,其中以立足集群进行批量开发模式能更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俱乐部成立两个多月以来,已发展会员**名,向**户授信**亿元,实际向**户放贷**亿元。**银行针对镇村小微企业的“村长贷”、**银行以托管社会闲散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互助合作社”以及**银行针对微型企业设计,贷款额度*万元左右的“贷款”也在积极设计论证中,不久将投放市场,可进一步缓解**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保险和信用担保相结合,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银行对小微企业惜贷,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用风险。把保险机制引进来能为银行提供贷款偿付能力担保,从而直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
的发展环境。保险业要想发挥社会保险管理功能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至少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探索信用风险管理。将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引进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为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信用水平。二是加大产品的创新和服务。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深入,努力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险服务。三是要坚持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合作。在保险机构,信贷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合作的激励机制,大家协同健康发展,共同承担市场的风险,共享市场信息,共同分享市场利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个保险的服务。
4、借助民间资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市民间资本存量充沛,发展迅速,可以借助民间资本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民间资本主要以**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形式参与信贷业务,但**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空间有限,发展方向也需引导。二是要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对现有的各类民间融资方式进行规范,逐步形成一整套制度,作为民间融资相关行为的指导依据。三是要加强对创新类地方金融组织的管理,积极防范化解民间融资及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四是要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做好民间融资动态跟踪和风险预警。五是要严厉打击金融传销、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及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