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低原因
南京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2022年2月28日,金融时报发布的文章《让普惠金融“雨露甘霖”滋润小微企业》显示,至2021年末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67.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7.90亿元,同比增长7.86%;在文中该行董事长表示,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城商行,南京银行始终不忘“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初心。
那么,从十年(2012-2021)的长期视角观察整体数据变化,南京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和居民个人贷款方面的业务发展如何呢?
_
附图一
总量增长分析
第一,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2011年末,南京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267.85亿元,同比增长51%。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间,该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幅变化区间为6.73%至38.86%;其中增幅最大值为2015年,此后呈现波动下行趋势,2018年开始一直低于该行贷款平均增速,2019年增幅为最小值;2020年反弹至13.98%,2021年再回落至7.86%(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_
附图二
不过,近年来其中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000万元以下)增长相对更快。2018年末,南京银行普惠小微贷款285.43亿元;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间,同比增幅分别高达34.15%、31.38%和30.42%(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明显高于该行贷款平均增速和小微企业增速,成为拉动信贷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至2021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至656.12亿元。
对于这一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南京银行当然非常重视,在组织和人力资源上进行了倾斜性配置。组织结构上,目前已经开成了“总行、分行、支行”三级“小企业金融部”的完整架构;在人力资源上,该行133家综合性支行的小企业金融部均按照“112”的人员数量配备。尽管目前信贷业务线上化趋势明显,但是对于普惠小微贷款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人海战术”现象;所以2020年末该行员工数量(仅指单一法人口径)11514人,比2017年末增加2136人;而2021年员工数量则可能已经超过1.2万人。
_
附图三
第二,个人贷款增长情况。2011年末,南京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68.33亿元,同比增长34.90%。2012年至2021年十年期间,个人贷款同比增幅变化区间为16.05%至54.84%(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其中,增幅最大值出现在2018年,主要原因在于当年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同比增长91.22%。
由于消费信用贷款规模增长过快,该行的信贷管理还是有所滞后,因此后来多家分支机构由于这方面原因受到监管处罚。例如,2018年12月,该行无锡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投资证券、购房或偿还贷款等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65万元;2019年4月,该行南通分行因发放消费贷款进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原因被处罚110万元。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个人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6.05%和17.52%,增速比前期明显放缓。这一表现,与同期居民消费增长、购房增长相对放缓趋势相一致。
_
附图四
结构调整分析
第一,小微贷款与个人贷款占比。2012年末,南京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28.30%和15.64%;此后前者整体波动不大,但是后者上行较为明显。至2021年9月末,个人贷款占比波动上行至29.84%。2021年末,小微贷款占比约26.1%(按贷款总额8300亿元测算),与2017年的峰值相比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原因如前文中分析的,该行2018年之后小微贷款增速相对全部贷款偏慢。
不过,由于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更快,所以其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从2017年末的5.94%,增长至2021年末的约8.38%;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占比则从2017年的17.27%,增长至2021年末的30.27%。
_
附图五
第二,总资产结构情况。在银行业界,南京银行的同业与投资等资金运营业务一直很有名气。所以,过去该行的贷款(净额)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一直不高,2012年至2018年期间数值在29.55%至37.05%之间波动;2019年末贷款占比超过40%,2021年三季度末升高至44.24%(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比例是多少?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比例是多少? "融资难、融资贵"导致融资成本高,这个现象近年来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比例实际上每年都是在上升的。在人民币企业贷款已达到60多万亿元的盘子下,我们已经实现了贷款余额由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分天下,基本上各占1/3。而在2010年以前,大型企业占一半以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的比例比较小一些。 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使用各种工具,市场认为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行。有人担忧,认为会传导到实体经济,加剧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的情况。在经济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银行业、金融业自己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地面向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因此,融资难的问题会逐渐有所缓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工具箱里的工具比较多,工具的使用可能带有引导市场价格、引导预期,同时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但不见得对每次操作数量、价格都要作出过度解读。货币政策总体来说还是稳健中性,有利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比较健康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都会取得成绩,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比较好,今年的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去杠杆应先稳后降 去杠杆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其一是杠杆率的持续增加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在积累一定风险,有鉴于此,降杠杆首先要考虑稳杠杆,即把总的杠杆率稳住,至少让它每年增长少一些、慢一些。 其二是在总的杠杆比例下,家庭、政府、企业间的杠杆结构还可以有一些优化。我国杠杆率与国际上相比有点高,这是因为我国储蓄率高,形成了以银行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格局,大家从银行借钱占的比例比较高,这就造成了中国杠杆率偏高。杠杆率偏高和储蓄率高是连在一起的问题,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如何从这个格局下走出来?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企业的资本金多了,杠杆率就下来了,抗风险能力就加强了。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对前期累积的风险进行化解和处置,尽量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其次,强化基础建设,把该领域的基本规矩建起来。整个非银行支付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兴事物,这些年出台了网络支付办法,推行了账户分类制度,对支付机构也实行了分类评级。 其三,加强监管。一方面,对市场上大量机构无证从事支付业务进行清理。到1月份为止,全国清理出239家无证也就是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进行了整顿、清理,部分已经移送给公安部门处理。另一方面,对持证的支付机构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敢于"亮剑",进行处罚。 以上就是针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比例的介绍。目前,随着经济大环境逐步趋于稳定的影响,虽然小微企业每年融资的比例都在上升,但中国银行已经出台了各种办法来缓解其融资难的问题,尽量让其每年的增长量减少,以减轻市场上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给与其健康发展的条件。
小微企业信贷经济资本占用系数
10%左右。根据银行的评估可知,企业贷款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高,一般小微企业经济资本占用系数都在10%左右,住房按揭的系数在1.5%左右,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相差十倍左右。
农产品企业银行借款一般占多少比例合理
很高兴为您解答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监管要求: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的占比长期保持在60%和50%左右,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户均余额分别为30万元和131万元。银保监会表示,农村商业银行以在银行业10%的资产占比规模,贡献了中国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2%和21%的规模,成为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名副其实的金融主力军。但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少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经营定位“离农脱小”的盲目扩张倾向。
2022年11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
2021年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17.8%。小微企业贷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利率和期限的一种借款方式。
⑵ 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
个体工商户获贷户数下降的原因
市场原因和疫情原因。
1、市场原因,个体工商户的获得贷款的数量与整顿市场关系密切。
1、疫情原因,疫情也会导致个体工商户获贷户数下降.
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影响因素
影响并决定贷款规模的基本因素有三个:(1)贷款的需求量。如果社会再生产过程对贷款的有效需求增加,银行的贷款规模必然相应扩大。反之亦然。(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松紧。在紧缩银根的条件下,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的提高,会缩小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加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减少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会促使商业银行缩小贷款规模;反之亦然。(3)贷款的可供量,即银行的可用资金量。
个贷普惠一月份负增长原因
您好,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一月份个贷普惠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不佳,消费者信心不足,以及政策限制等因素导致的。其中,经济形势不佳是一月份个贷普惠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支出减少,个人消费贷款减少,导致个贷普惠负增长。此外,政策限制也是一月份个贷普惠负增长的重要原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限制个贷普惠,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监管、限制贷款额度、增加贷款利率等,这些政策措施对个贷普惠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一月份个贷普惠的负增长。
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下降明显
受监管趋严和部分资产信用风险暴露等影响,多家上市银行2019年上半年的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速下降明显,同时,在发布信用卡资产数据的8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在该领域的不良率上升。分析人士认为,这与消费共债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
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信用卡贷款质量一方面与去年以来P2P等网贷平台“爆雷”有关,另一方面受去年整体信用偏紧影响,信用卡背后的主体中,资质较差、信贷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部分发生兑付困难。特别是2017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迅速扩张,发卡量攀升背后也伴随着一定的客户资质下沉,增加了这部分资质较差借贷主体的比例。
不过,他强调,近年来我国信用卡贷款发展较快,对比国际经验,当前我国信用卡指标仍处于较安全水平。
增速整体呈收缩态势
具体来看,大行的发卡量和透支金额增速明显放缓,仅农行上半年发卡量超过1亿张。其他银行方面,交行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7147万张,上半年减少了8万张;上半年累计消费额约1.42亿元,同比下降2.90%;透支余额4546.7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工行上半年新增发卡345万张,信用卡透支6281.73亿元,比上年末微幅增长0.27%。建行、中行上半年新增发卡分别为660万张、767万张,信用卡透支分别为6721.48亿元、4576.76亿元,分别增长3.19%、7.35%。
全行业方面,央行近日公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包括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内的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23万亿元,相较年初的6.85万亿元增长5.55%。而2018年,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的全年增速达到23.33%。而信用卡贷款余额这一数据,从2009年末的不到0.25万亿元快速增至2018年6月末的6.26万亿元,年均同比增速达50%。
在谈到原因时,招商银行(600036)副行长汪建中表示,招商银行信用卡增幅略微慢一些,但达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招商银行基于风险形势,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便采取了主动适当控制信用卡增长的策略。
不良率有所攀升
信用卡规模增速出现收缩,部分原因与银行主动调整有关,但也有风险抬头等因素的影响。
《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再破800亿元,达到838.84亿元,环比增长5.1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事实上,这一苗头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暴露,不少银行基于此调整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和控制信用卡贷款增量。
具体到不同银行,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49%,比上年末大幅提升0.97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8%,较上年末增长0.5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600000)信用卡不良率上升也较快,该行信用卡交易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5.69%;信用卡业务总收入282.99亿元,同比增长2.49%;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8%,较上年末增长0.57个百分点。
探究背后的原因,在多家银行的中报中“共债”被多次提及。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共债风险上升等外部因素影响,消费金融全行业的风险都有所上升,但整体风险表现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平安银行(000001)表示,该行自2017年年底开始提前进行风险政策调整,重点防范共债风险,同时针对共债、高负债及高风险地区客户采取额度管控、谨慎授信等措施,有效控制并降低了高风险客户占比,新发放业务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预计这些管制措施的优化效应将会在2019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信用卡不良率唯一下降的是中信银行(601998)。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86.78亿元,不良率1.7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不过,该行在中报中依旧提到“两重因素叠加,致使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所上升”。
2018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平台等市场放贷主体日益增多,债务风险不断集聚,市场共债客群资产质量波动明显,此类风险有向信用卡行业传导的趋势。同时,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部分地区及行业从业者的就业及收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
监管关注信用卡风险
针对信用卡业务出现的各类风险,监管已开始强化。不久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13条措施中有5条直指信用卡业务,足见重视的程度。
《意见》指出,辖内各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同时加强对信用卡小额多笔循环套现还款、境外套现等新型套现风险特征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延期暴露、共债风险向银行集聚以及跨境等风险。
加强授信额度管理方面,《意见》称,辖内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授信额度进行检查,同时合理设定临时额度的调升频率、有效期和时间间隔,单次临时调升额度不得超过一个账单周期。对此,北京银保监局人士表示,该要求主要防范单次调升临时额度时间过长、连续多次调升临时额度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上海银保监局在7月份连开7张信用卡业务相关罚单,处罚原因都涉及“未遵守总授信额度管理制度”。
有地方监管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信用卡的监管加强,一方面为了防止信用卡一类的资金违规流向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则是警惕共债风险与推高居民杠杆率。
对此,广东银保监局提示个人消费者:一是不应轻易泄露个人资料给陌生人,防止被非法使用;二是正确用卡、理性消费,以免产生还款;三是如对银行卡账务有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沟通;四是发生要通过正规渠道。
贷款余额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
贷款余额同比增加,增幅同比下降原因如下:
1、货币政策调整:为了降低贷款余额的增速,中央银行会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抑制贷款余额的增加,例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实施定向降准等政策。
2、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影响贷款余额的增减,一旦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的融资需求会受到影响,减少贷款余额的增加。
3、监管政策完善:政府在监管方面也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金融机构的贷款供给,从而减少贷款余额的增加。
关于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和贷款规模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⑶ 引起企业货币资金余额减少的可能原因包括
引起企业货币资金余额减少的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1、企业严格控制货币资金存量。
2、经营活动难以产生正的现金净流量。
3、投资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
4、大规模偿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