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欠小贷公司好钱为啥给当地政务中心起诉
对于很多逾期的持卡人来说,对于所谓的法院起诉、报警这些催收行为还是很惧怕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被很多催收钻了空子,他们也最喜欢用起诉,报警这些谎言来对持卡人进行“恐吓“催收。我自己之前在法律行业跟一个律师做过一段时间,对于法院的流程和执行比较熟悉,一般情况下,银行是不会轻易把大家起诉到法院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起诉到法院需要很大的成本。
大家不要觉得起诉到法院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实际上把客户起诉到法院是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这种成本就包括律师费、诉讼费、财产保全担保费等等这些都是由银行先行垫付的,如果赢了官司负债人还是没钱还,那就要多亏上一笔了(10万以下诉讼费2.5%)。法院的资源亦是有限的,一般给到每个银行的案件都是有限的,很多银行半年就把案件数给整没了。所以上半年用完了下半年就没了。
第二、把客户起诉到法院之后需要按正规的流程来处理,但有些实在没钱的欠债人按正规的手段是没法收回的。例如,对于一些本来就没想还而且长时间逾期客户来说,通过正规的手段来催收根本就行不通,毕竟对于这些逾期客户来说,有很多人都没能力偿还,他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按照法院正规的流程来处理,那么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然后不能坐高铁,不能乘坐飞机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银行网贷没有把客户起诉的法院,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催收,在自己催收的过程当中他们就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比如有些银行网贷公司会把催收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而这些第三方催收机构在催收过程当中很多都会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和关系,所谓有利益就有江湖,他们能生存下来,肯定都有两把刷子。
第三、有些银行和网贷公司放贷本身就不合规,把欠债人起诉到法院自讨苦吃。现在我国有很多金融机构,既有银行,还有各种小额贷款公司、网络信贷、民间金融等等,这里面除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利率比较合理之外,实际上很多金融机构的利率都可以被判定为高利贷范畴,实际银行有些分期费率按年化算也是超24%的。
按照我国最新的法律规定,网贷只要年化利率超过一年期LPR贷款利率的4倍就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当前一年期LPR利率是年化利率不超过15.4%,就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从事实来看,目前很多网贷公司的年化利率都有可能超过15.4%,特别是对那小额贷款公司来说,他们月息都达到2%以上,折算下来年化率都可能达到48%以上,这已经远远超过法律的保护范围。
㈡ 我在本地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借的高利贷这小贷款公司在异地报警诈骗罪抓我可以吗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可以的,借高利贷是违法行为,在异地达到立案条件就可以在案发地公安局报案。
1、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2、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㈢ 小额贷款怎么起诉
首先,可以先通过手机、短信、邮件、函件、上门沟通等方式进行催款,保留相应证据。其次,准备好贷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证据,找到当地司法局申请调解。最后,准备好贷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证据,到律师事务所请律师拟定起诉状,及核查所准备的证据材料是否充足或需要补充,然后可以自己或者全权委托律师到法院进行起诉,由法院根据证据材料查明事实,进行调解或者判决,执行。
㈣ 小贷公司异地起诉了我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小贷公司异地起诉到法院的,应当积极应诉,并积极筹款及时与小贷公司协商还款方案。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小贷公司在诉讼中可以依法申请财产保全,并在取得生效判决书后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无论是否具有履行能力都应当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否则可能会因此受到罚款、拘留等处罚,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条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二百六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㈤ 小额贷款公司跨区贷款哪个法院能受理
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能受理。纠纷当事人也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受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5)当地和小额贷款贷款外地起诉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