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ABS
供应链金融ABS是以核心企业上下游交易为基础,以未来的现金流收益为基础,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目前市场上已发行的供应链金融ABS主要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有保理商和商业银行。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5万亿元左右,供应链金融ABS应运而生,截至2017年4月末,共有4家核心企业发行供应链金融ABS5单,总发行规模227.49亿元。
供应链金融ABS 基本类型:目前市场上已发行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按照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行业核心企业;按照基础资产类型分类,可以分为保理和小额贷款。其中互联网供应链金融ABS亮点最为突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ABS不仅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转效率,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双方优势,提高资产池质量。互联网公司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机整合,对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管理等产品和服务。这些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转效率。
供应链金融ABS 未来趋势:供应链金融ABS基础资产多为债权类,而区块链技术无需借助第三方呈现交易对手信用历史,一系列技术特点与ABS行业相结合,解决各方对底层资产质量真实性的信任问题。针对应收类ABS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信用问题,保理债权就是其中之一。区块链的引入使得供应链上每笔交易都得以录入并开放给所有参与者,加强底层资产质量透明度和可追责性。随着区块链和科技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将不断创新,有望成为资产证券化领域未来的蓝海。
② 小额贷款和供应链金融有哪些区别
小额贷款利息高,对于企业来说还需要提供一定的资质要求;
但是供应链融资主要是解决企业上下游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如果找到合适的第三方平台,他们是采取和多家银行批量资金放贷,那么对于企业获得的资金成本就会更低,而且最重要还是帮助核心企业稳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③ 贷款平台有个美字的是
美的小额信贷有限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银湖北路新园大厦701
简介:美的集团小额信贷公司是其下属公司之一美的集团成员单位。是美的集团建立的集中管理小额信贷业务的理财平台。第一家小额信贷公司于2010年6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成立,第二家小额信贷公司于2011年9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成立,第一家典当公司于6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成立2012年,根据美的集团发展战略和“连锁经营、集中管理”的模式,美的集团小额信贷公司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和自然人提供优质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并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专业的连锁小额信贷服务机构。
(芜湖)美的小额信贷有限公司由美的集团发起,于2011年9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依法在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是芜湖最大的小额信贷公司之一,公司经营范围为经办各类小额贷款及其他经批准的业务。公司成立时的全称是“芜湖迅博小额信贷有限公司”。 2012年4月20日,更名为“美的小额信贷有限公司”。通过全体股东的决议。 拓展资料: 经营理念 1. 美的小贷公司依托信息系统平台拓展业务,控制风险,以美的供应商客户群为基础。这些供应商与美的有长期的业务合作和定期的资金往来。根据购销合同的付款期限,对美的应收账款形成一定的会计期间,美的内部完善的Oracle ERP系统将记录所有供应商的供货记录和应付账款记录(包括已开票和未开票)。美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查询这些应付账款的记录,并根据应付账款的金额核对供应商的贷款额度。同时可以通过集团的资金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集团各业务单元向供应商的资金支付情况,从而限制向美的小额贷款公司借款的供应商未偿还的贷款,或收取在不增加应付账款总额的情况下购买付款。同时,美的小贷公司正准备开发供应链融资管理平台,集中供应链信息,直接获取供应商的投标、日常供应和运营情况,用于信贷客户的日常跟踪和客户风险评估。同时,还可直接获取来料、货源实时情况,从订单、物流、仓储等环节进行监控,适时推进订单融资和仓储融资。
贷款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贷款本身还款来源的风险。美的小贷公司通过信息系统手段持续了解供应商的运作情况,关注供应商的第一还款来源;同时,对美的集团供应商应收账款进行实时监控。当日常经营无法满足第一还款来源时,可根据借款时签订的应收账款质押协议,将应收账款提前兑现,实现应收账款留存,形成第二还款来源。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操作,我们可以规避贷款本身的风险。
另一个风险是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高利贷不仅会增加供应商的财务负担,还可能导致连锁中小企业倒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美的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侧重于供应链融资、企业实体运营的资金投入、可承受的利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规避可能存在的市场和社会风险。 2、减少准入,实行低价,支持供应商和客户赚取巨额利润,不是美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依托美的集团产业链,在供应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以实际物资和货物交易为背景,美的小额信贷公司提供
④ 互联网科普贴14-阿里小贷(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之阿里小贷
中小企业在生产与销售环节面临各种临时资金周转的压力。这些压力在现有的金融环境下很难解决。
1、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1)三角债不是电视中的剧情,实体产业天天都在上演。
(2)回款周期考验了产业链上所有的企业。
2、工人工资不能拖,尤其是年底的时候。
(1)国家三令五申,这个一闹到仲裁部门与政府,企业就无法继续做生产了。
(2)中国的人工成本逐年增加,企业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都留不住工人,何况拖欠。
3、商品生产中期较长,需要垫资生产
(1)收到预付款后再垫资生产已经成为某些领域的小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必须承担的风险。
4、银行对于10-300万以内的小额贷款扶持较差
(1)银行对小额信贷的审批流程与放款周期很难解决中小企业的临时应急所需。
(2)银行只关注300万以上的信贷。
5、个人借贷风险与利息较高,还面临着信誉问题
(1)一分利是2013年之前的标准个人借贷利息,指的是一年利息是借贷金额的10%。这个是友情价。
(2)到2013年之后,都是两分利才是友情价。个人借贷只能通过熟人,对信誉要求很高。
(3)剩下的就是高利贷,利滚利,高利贷年利率都会在30%以上。如果生产销售商品保持不了30%的利润。基本上就是为高利贷打工的。
6、阿里小贷应时而生
(1)根据信誉放贷:根据平台的历史交易记录评级,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额度的临时周转资金。主打临时周转。
(2)提供了13.5%以下的借贷利率:超过13.5%就是高利贷了,放款不受国家保护。
(2)整合了一些信贷公司提供贷款:这是为了规避风险,做的贷款对接,将风险转嫁到第三方。
(3)采用个人名义放款:因为国家对此领域监管政策为零,当时“一行三会”针对此领域无具体管理指导意见。只能从个人借贷的模式切入,从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1、融入到蚂蚁金服
(1)已经被整合到蚂蚁金融服务公司了,作为其中一个产品发展
(2)同期一起被整合的还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网商银行
2、规模已经覆盖到阿里电商的大部分体系
(1)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速卖通、供销平台、天猫、淘宝...
(2)对于中小企业的借贷必须在平台有相应的评价认证,其实就是在平台的交易记录。
3、阿里小贷的定位还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
(1)在B2B领域提供小额信贷给生产商或者买家
4、搂草打兔子的方式销售阿里B2B电商平台的各种会员服务
(1)说白了就是,你在阿里的平台缴纳年费,就可以获取较高的信誉积分,申请贷款时我可以快速放款。
(2)但是这个规则所有B2B电商公司都是心知肚明,就是不对外明说。很多阿里的电销人员私下会暗示购买会员服务与贷款的关系。
(3)阿里小贷抓住了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痛点,半推半就的将B2B年费会员服务、贷款业务、信用评级打包兜售。
(4)其实其他B2B类电商公司也是这么做的。只是规模与基础没有阿里深厚而已。
1、第一年只有一家欠钱不还,后续通过各种公信力手段将欠款收回。
2、阿里小贷需求量很大,快速拓展到阿里的所有B2B类平台
1、慧聪
(1)开始的时候自己不投资,做了一个平台,参考阿里的模式引入了民生银行、小额信贷公司放款。从中收取手续费(别小看手续费,总量很客观啊)。
(2)运营一段时间后,将他的年费会员的销售与贷款评级挂钩,快速的促进了他的B2B业务的付费会员购买量。
(3)看到阿里的深度探索与发展速度之后,慧聪拉上神州数码一起成立了一个信贷公司。直接放款给中小企业。模式和阿里一样了,只不过规模较小与发展速度较慢。
2、金银岛
(1)与阿里、慧聪一样的模式探索中
1、会员费促成
(1)购买B2B的付费会员,评级就高,贷款推荐就容易,信贷公司与银行放贷的成功率就高。
2、手续费收入
(1)搂草打兔子的收入,能借贷几十万,中小企业不会介意千元左右的手续费付出。
3、借款利息
(1)贷款的最高利息国家有限制,所以阿里小贷的利息基本上都是贴着国家的最高限制执行,大概在13%左右。
(2)企业较短的借贷周期,加上手续费的剪羊毛收费模式,收入相当可观。
4、整合借贷公司的平台
(1)宜信、民生银行、其他小额信贷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业务,但是他们苦于没有中小企业的交易数据,只能借助B2B电商公司进入此领域。
1、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已经成为B2B类电商公司的基础业务模块,B2B电商公司与金融服务公司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了。
2、基于贷款服务,中小企业被绑到了不同的B2B电商平台,按年购买付费会员。
3、只有金融银行业真正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B2B公司才无法从多个方面钳制这些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