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次贷危机成因及其影响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金融危机总是改头换面、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上一次危机的影响刚刚消退,一直为金融体系“高效率”津津乐道的美国就爆发了次贷危机,并逐渐蔓延成了全球性的危机。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次贷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房价的起落、利率的升降、监管的缺失、所谓金融创新的泛滥,都的确是促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但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过分地追求完全自由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以上所列举的诸多因素,都不过是自由市场竞争体制下的产物,因而并不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最终原因。与传统周期性产能过剩产生的经济危机不同,此次次贷危机是典型的资产价格泡沫和信用泡沫破灭引发的。信用规模过度扩张和信用结构严重失衡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本文从信用规模和信用结构的理论出发,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发达国家信用规模的过度扩张和信用结构的不合理。并指出了美国信用规模过度扩张和信用结构严重失衡是美国长期利率政策、政府的监管缺位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导致的。针对这些问题,次贷危机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中国金融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有各国将加强对信用规模的总量控制,以及对信用结构的重新调整,国际货币体系也将出现新的变革。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将在谨慎中前行,金融投资走出去战略将更加审慎,同时,我国在国际金融中的话语权也将得到提高。
第一章导言,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概念界定中界定了关于信用规模和信用结构的相关概念。第二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基于传统货币理论和基于信用规模和信用结构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为后文的论述打下基础。第三章分析了次贷爆发的原因。认为美国信用规模过大和信用结构失衡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而美国的长期低利率政策、监管缺位和全球经济失衡则是导致美国信用规模过大和结构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第四章从信用结构和信用规模以及货币体系角度阐述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第五章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2. 住房抵押贷款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几个重要概念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二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文献综述第一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进展回顾第二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理论研究第三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因素的实证研究第四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五节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动态述评第三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第一节 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经验第二节 加拿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
3. 国内外三年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文献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不良贷款问题也伴随着产生并阻碍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中,最早的银行倒闭事件可以追溯到14世纪巴蒂家族的弗罗伦萨银行,当时,由于英吉利政府没能偿还该银行的巨额贷款,而导致其倒闭。19世纪,英格兰两家大银行的倒闭,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等,这些银行经营的失败案例在国际金融史上时有发生。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原因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Sanjeev,Gunjan米(2007)认为,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地银行界的威胁,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比有较高的影响力。富兰克林艾伦(2009)认为,不良贷款问题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努力改善银行体系中,特别是减少不良贷款的主要银行数量和提高其效率的延续,是中国改革在短期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方面。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内研究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研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的国内研究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举行“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上表示,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成功,但目前有些改革还在浅层次进行,基础还不牢固,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廖远甦(2007)认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难题,任重而道远。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合适的不良贷款率应该在2%—5%之间。2000年世界排名前20的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27%。虽然除农业银行以外的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这一水平,但因为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短期获得的,仍然有反弹的可能。赵洪丹、丁志国(2010)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存量增大和不良贷款的剥离。经调整后的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远高于银监会公布的相应值,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周行健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我国银行业信贷总量仍然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将显著回落;存款规模继续稳步增长,企业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结构可能呈现“先活后定”趋势;净息差将沿上升通道缓慢回升,银行业盈利提速成定局,结构有望改善;不良贷款难以“双降”,但资产质量短期无忧,长期压力犹存。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研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原因研究中,邓勇(2007)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划分为行业原因,债务人经营不当、管理不善,银行信贷管理失误和欺诈等原因。张晓梅(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有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尹璐认(2008)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银行内部原因,有银行趋利目标,银行之间的竞争,困境银行特殊行为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失误;另一方面是银行外部原因,有金融体系改革滞后,制度不健全,政府的行政干预,各权力集团的利益纠葛,法制不健全,司法不力,央行金融监管不力,信息不对称,预算软约束以及经济周期等因素。屠德俊(2009)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所引起的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产权约束的缺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同样主要归因于制度性因素,技术性因素仍旧是出于次要位置的。而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成立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机构;补充法定代表人保证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加强贷后管理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等措施来化解不良贷款。赵洪丹、丁志国(2010)认为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工作,加大了银行经营的政策风险;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提高信贷质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足,发放贷款过于随意。2.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研究对于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研究中,张士明(2005)认为对不良贷款风险的化解应该“防”与“治”相结合,应采取自身特点来采取相应措施,提出按不良贷款的严重程度,选择银行破产清盘或银行资产重组模式;按实施银行不良贷款重组的主导机构不同,分为政府、银行、第三方三种重组主体;按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资金融通渠道不同,分为政府、银行、第三方三个成本负担者;按处理银行不良贷款的集中程度不同,分为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两种基本模式;按政府注资的方式,银行不良贷款重组的方法分为流量法和存量法。黄中文、戴博琦(2005)等人根据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式,并分析研究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得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主要有剥离模式,另一种是不良贷款处置的证券化模式,最后是不良贷款处置的交易中心模式。他们强调政府只能促进市场建设,不应干预金融经济,同时要求政府未来弥补市场失灵,必须始终强力干预金融经济。总之,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只能协调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发挥政府进行选择性控制的补充性功能,避免产生不利于社会大众的道德危害。宋继水、刘博(2008)认为处置不良贷款与防范风险的建议为,一是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对抵押、担保贷款的管理;三是多方联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王恒(2009)认为化解不良贷款应从管理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着手。赵洪丹,丁志国(2010)认为商业银行需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政府完善法制建设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3 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做了比较全面详细的研究,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折射出来的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到提出化解不良贷款的应对措施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而且在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中有了更多的途径。同时,国外学者也对不良贷款做了深入的研究,从中可以得出研究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王焯,胡皓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方式的现实情况与理论对比[J].现代商业,2010(6).[2]赵洪丹,丁志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原因与治理:2003-2008[J].沈阳大学学报,2010(1).[3]Franklin Allen,a Review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Initiatives for the Future [M] US;Springer US.2009.[4]屠德俊.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09(10).[5]张晓梅.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时代经贸,2008(108).[6]宋继水,刘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考量—以z市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为例[J].金融观察,2008(3).[7]Sanjeev,Gunjan M.Bankers'Perceptions on Causes of Bad Loans in Banks[J].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Apr2007.[8]邓勇.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控制初探—以GCCB为例[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王恒.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以中小企业为视角的实证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张士明.多赢—批量处置不良贷款的成功时间与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1]尹璐.去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实现双降[J].金融时报,2004(18).
[12]熊学萍,刘建国.关于不良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的若干思考[J].金融经济,2004(6):45-46.[13]黄中文,戴博琦.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2002(14).[14]舒新国,娄宏伟,秦红.中外商业银行经营差距到底有多大[J].金融会计,2002(8):4-8.[15]廖远甦.中外商业银行经营差距到底有多大[J].金融会计,2000(8).
¥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不良贷款问题也伴随着产生并阻碍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外研究中,最早的银行倒闭事件可以追溯到14世纪巴蒂家族的弗罗伦萨银行,当时,由于英吉利政府没能偿还该银行的巨额贷款,而导致其倒闭。19世纪,英格兰两家大银行的倒闭,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的破产等,这些银行经营的失败案例在国际金融史上时有发生。而导致银行破产的原因中,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银行失败的主要原因。Sanjeev,Gunjan米(2007)认为,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地银行界的威胁,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比有较高的影响力。富兰克林艾伦(2009)认为,不良贷款问题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努力改善银行体系中,特别是减少不良贷款的主要银行数量和提高其效率的延续,是中国改革在短期内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方面。
第 1 页
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国内研究
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研究
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的国内研究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举行“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上表示,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成功,但目前有些改革还在浅层次进行,基础还不牢固,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特别要求商业银行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廖远甦(2007)认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难题,任重而道远。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合适的不良贷款率应该在2%—5%之间。2000年世界排名前20的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27%。虽然除农业银行以外的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接近这一水平,但因为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短期获得的,仍然有反弹的可能。赵洪丹、丁志国(2010)通过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主要归因于贷款存量增大和不良贷款的剥离。经调整后的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远高于银监会公布的相应值,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周行健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我国银行业信贷总量仍然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将显著回落;存款规模继续稳步增长,企业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结构可能呈现“先活后定”趋势;净息差将沿上升通道缓慢回升,银行业盈利提速成定局,结构有望改善;不良贷款难以“双降”,但资产质量短期无忧,长期压力犹存。
4. 什么是房屋反向抵押贷款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家庭贷款,允许年纪超过62岁的老年人将房子资产的一部分转换为现金。你苦心经营多年而买下来的房子,现在可以为你提供回报了。转换出来的现金可以用一次性领取的方式、信用额度的方式或者按月领取的方式取得。借款人不用每个月还款,并且只要借款人不搬出居住的房子、卖掉房子或者最后一位共同借款人还健在,所借的款项就不用偿还。在贷款期间,房子的户主仍然是借款人。
5. 什么是住房反向抵押借贷
现在国内开始流行住房反向抵押借贷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在尝试这种新型的贷款方式,其实住房反向抵押借贷的这个概念其实在国外早已提出,而且都有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流程模式。而且目前中国的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反向抵押贷款在中岁敏国的推行,下面就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住房反向抵押借贷!
一、什么是住房反向抵押借贷?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银行向银行贷款,借贷银行会对借款人的年龄、预期的寿命、房屋的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之后,按月或者按照协定的时间以支付现金的方式给借款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借款人享受继续占有、使用房屋,一直到借款人逝世的时候借贷银行会以房屋价值为限一次偿还借款的一种担保贷款方式。
住房反向抵押借贷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荷兰,裤雀友近年来,这一贷款方式因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效果显著而迅速在许多国家推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推出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负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二、住房反向抵押借贷的三大好处:
1、老年人
能帮助拥有住房的老年人通过将住房抵押向银行贷款来融通资金,来解决现实资金的不足,尽可能提高晚年生活水平,带有明显的补充养老保障性质,也可减轻国家的养老压力。
2、银行
可以收取高于一般贷款的利息,由于这种贷款的需求总量很大,因此将为银行开辟一个规模很大并且全新胡槐的效益增长点。
3、保险机构
由于推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银行都会要求对房屋的毁损灭失等进行保险以避免风险,因此也将意味着新的业务领域。
三、住房反向抵押借贷的操作办法:
贷款对象:国外一般限定贷款消费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以女60或61岁,男65岁为宜,这时老年人的平均余命有十年多一点,对金融机构来说,贷款时间相对较短,风险也比较容易控制。
抵押房产:应以在国有土地上成就的房产为限。共有的房产,除夫妻共有财产外,原则上不能用来抵押,租赁的房产,承租人只享有使用权,不能设定抵押;同理,土地使用权也不能设定抵押;土地权,属国家或集体,亦不能设抵押。
6. 我国逆向年金抵押贷款是否具有可行性
一般按揭贷款是贷款人先向银行借款买房,然后定期向银行还款,直至本息全部付清。反向年金抵押贷款的特点是贷款人拥有房屋并将房屋抵押给银行。银行根据评估的房屋价值和贷款人申请的贷款期限与贷款人签订协议,然后分期支付贷款给贷款人处置。它最大的特点是反向年金,这意味着借款人可以不断地从贷款人那里获得现金支付,而代价是逐渐减少他在房屋中的份额。
这种贷款方式可以使老年人在生活中达到大致平衡的消费水平,盘活其住房资产,有效解决老年人有房无钱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反向年金抵押贷款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限制。只有认清这些现实障碍,才能把握这次行动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