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哪个更安全哪个风险更低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贷款行业发展迅速,小额贷款更是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相比小额贷款,大额贷款也不甘落后。那么,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哪个更加安全?哪个风险更低呢?
按照传统的银行策略,小额贷款的往往呈现出单笔放贷金额小、个性化强、手续复杂的特点,相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来说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往往不愿意涉及,更喜欢大企业贷款。同时小额贷款的申请人普遍抗风险能力低,且无财产抵押,理论预期违约率高,导致交易成本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但是相比于小额贷款,大额贷款项目虽然资金量大,银行一般都会深入企业做多方面的调查,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抵押物和担保方。但从历史经验看,抵押担保属于事后补救措施,因此形成的坏账并不低。1999年,中央决定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万亿元的巨款坏账剥离,对口设立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求换得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轻装改革。当时的银行贷款,基本都是以抵押物作为贷款依据的。
其实,相比于大额的企业贷款,小额贷款抵抗风险能力并不弱。首先是小额,单个坏账对整体影响不大;另外一个特点是分散,借款人分布在不同行业,受地域性影响的风险也较小,受行业影响也小;同时这类借款主要是消费类借款,经济周期对其影响也不是很大。
从整体上看,小额贷款的坏账率确实是高于大额贷款的,但小额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往往较高,如果进入机构能从“垃圾客户”中找到价值,利润是很高的,这也是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后期运营的战略方向。
② 小额农户贷款风险有哪些
国家近年来对农业越来越重视,而农户贷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扶持。不过农户贷款历来就比较难申请成功,因为小额农户贷款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户要获得小额贷款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阻碍农户贷款的风险因素都有哪些,下面来具体介绍:
小额农户贷款存在的风险
贷款管理风险
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前期集中大量推进,而客户经理数量十分有限,部分村镇比较偏僻,加之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业务营销和管理过程中,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实施困难,造成部分贷款贷前调查不详,部分客户经理贷后管理不细,不能和借款人及时沟通。
贷款集中风险
对于农户小额贷款,农行的营销策略是整村推进,批量运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区域相同,产业相近,贷款集中,受产行业政策变化、市场需求、价格波动、种植业自然灾害、养殖业疫情、上下游客户需求与供应等影响较大。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一损俱损,出现大面积贷款集中风险。
农户准入风险
由于农户对象分散、面广量大、规模大小不一、经营不稳定、信息不对称,给客户经理调查带来难度,加大了农户准入风险。多户联保,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往往依赖村干部,村干部的“一言堂”就成为农户准入的首选条件。
农户贷款担保风险
农户小额贷款授信调查、发放过程,普遍存在抵押品不足、有效担保难找的问题。虽然担保方式有很多种,但从基层行调研来看,在实际业务办理当中采用抵、质押品的农户基本没有,住宅、农机具抵押市场还不成熟。由于大部分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与公司之间,没有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稳定的生产关系,该种方式落实相对较难。联保小组成员从事的生产经营项目同质化严重,如遇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贷款风险隐患。
客户经理责任意识风险
客户经理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责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客户经理单纯为完成指标任务,主观在贷款调查、贷后管理等环节不细致。二是受体制机制的影响,县支行普遍人员紧缺,员工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现有的客户经理年龄普遍偏大,素质偏低,客观上导致办贷效率低下,不适应量大面宽的农户小额贷款工作量要求。
基于农户贷款的以上这些风险因素,农户想要获得小额贷款需要更有力的担保及条件,相关机构及经理人的评选标准也会更加严格,加强农户贷款的风险防控工作,建立有效的农户贷款风险屏障,降低农户贷款的难度,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