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假材料贷款谁的责任
为了非法占有的目的,用虚假材料骗取贷款的,数额较大的,涉嫌贷款诈骗犯罪。如果在经办过程中,利用伪造文件等进行贷款申请,会追究企业和经办人员责任。
如果提供给银行的信息失真,没有造成后果,不构成刑事犯罪,也会受到会计法的处罚。
《会计法》第四十三条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 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贷款有什么后果
提供虚假材料骗银行贷款是属于贷款诈骗罪。
【法律分析】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在主观要件上,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至于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动机是为了挥霍享受,还是为了转移隐匿,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反之,如果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虽然其在申请贷款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也不能按犯罪处理,可由银行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或者加收贷款利息等办法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3. 虚假贷款罪立案标准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虚假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虚假贷款罪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方面:借款人或贷款机构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明知是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仍然故意实施骗取贷款的行为。
2.客观方面:必须实施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比如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伪造的担保材料等。
3.客体方面:侵害的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和管理秩序。
二、立案标准的具体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虚假贷款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
1.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的贷款金额,通常会有具体的金额标准。
2.行为手段: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欺骗手段。
3.行为后果:给金融机构造成实际损失或存在潜在风险。
在实际执法中,公安机关会根据上述要件和标准,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立案侦查。
三、预防措施
为防范虚假贷款罪的发生,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严格审核贷款申请材料,提高识别虚假贷款的能力。同时,借款人也应诚信守法,不得采用欺骗手段获取贷款。
综上所述:
虚假贷款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主观方面的非法占有目的、客观方面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行为以及客体方面的侵害金融机构贷款安全和管理秩序。同时,涉案金额、行为手段和行为后果也是判断立案的重要依据。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都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