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小额贷款骗了报警有用吗
有用的。贷款被骗了报警是有用的,凭借自身力量很难追回被骗资金,报警之后可以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诈骗犯罪分子,追回被骗资金,不管被骗金额有多少,都应该在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及时报案。如果达到立案标准警方立案调查,案件破获了,那么钱就可以追回;如果尚未达到立案标准,则钱被追回的可能性就是比较小的。
网上贷款被骗一定要选择报警处理。无论数额多少,怎么被骗的,均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都可以立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侦查。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资料:
一、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66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1.利率法。我们经常提到的利率分年利率和月利率。比如目前5年以上长期贷款基准利率4.9%,那么月利率就是4.9%÷12个月=0.408%,也就是4‰,也就是真正的4厘。贷款10万,先息后本,月供408。中途未归还本金故每月利息支出不变。
2. 手续费法。如果是等额本息还款,就一定要注意这里面的巨大的坑。就是将手续费法偷换概念为利率法来蒙蔽客户。
三、常见贷款例行盘点:
1.包装资料贷款:有中介说,只要你给钱,你想包装什么资料都可以,这样你就可以轻松贷款。其实,结果就是骗钱骗信息,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赚钱,但提供虚假信息是一种欺诈行为,一旦被发现,可能会被判刑。
2.要贷款先交钱:经常有中介声称无条件帮助办理大额贷款,但他们必须根据贷款金额支付手续费,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当你付了钱,你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以后,你会被以各种名义要钱。骗钱够了,就玩消失了。
3.花钱洗白征信:在朋友圈里,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小广告来洗白征信,还有图片来证明。如果你认为这是真的,你就会上当受骗。信用报告必须经调查取证确认属实方可修改。
4.无息贷款:真正的无息贷款是政策性贷款。对于政府对下岗职工等的扶持项目,甚至很多银行贷款也不能免息。小中介说他们可以帮你办理免息贷款。一定有欺诈。背后可能隐藏着高额的利息,比如各种服务费和管理费。
㈡ 我被小额贷款公司骗了,该怎么办
只要有充分证据,可以投诉的!
㈢ 我被小额贷款公司骗了,该怎么办
被小额贷款公司欺骗的,应该及时报警,也可以采用法律的形式向法院起诉。
“套路贷”犯罪已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的一大隐患。以广东省为例,广东高院对外集中发布一批“套路贷”典型案例。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广东各级法院共审理涉“套路贷”刑事案件30起,涉案人数139人,10人被判处十年以上重刑,财产刑4530万元。
通过发放高利贷、采取非法手段追债等方式,多次在珠三角等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该组织对无法归还高利贷的借款人采取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恐吓、殴打等暴力手段追讨债务,并恶意叠加债务,借机侵吞房产或其他财产。
(3)我被小额贷款公司骗了扩展阅读:
碰到此类情况应该及时报警。“套路贷”违法犯罪分子大多会披上各种合法外衣,对外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进行伪装,以“无抵押、当天放款、零首付”等为噱头,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借款合同,以转单平账的方式或提起虚假诉讼等方式非法占有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财物。
往往采取与被害人签订虚高的借款合同,并约定很多苛刻的还款条件;一旦被害人到期偿还不了债务,便会逼迫被害人签下新的借款合同来偿还旧债,从而形成表面看似合法的债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套路贷:路数多得你“伤不起”
㈣ 我觉得深圳市中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诈骗公司,昨天被他们骗了3800元,他们还要我打款9000给他们
最近我经历了一次非常不愉快的事件,与深圳市中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有关。这家公司在审核通过之后,要求我支付一笔手续费,这让我感到很疑惑。按照他们的指引,我转账3800元后,他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声称我的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贷款无法顺利下来,需要更改合同,这要求我再次支付一笔相当于合同金额百分之二十五的款项,否则合同无法修改。
我对此表示不解,因为在没有收到任何款项到我的账户之前,合同如何生效?这不仅让我感到困惑,而且觉得对方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妥。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们甚至威胁说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将会把我的信息上报到征信机构,这无疑增加了我的不安感。
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明显的欺诈,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面对这种情况,我感到非常无助和愤怒,希望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类似的金融诈骗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避免盲目信任。同时,我也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这类不良贷款机构的监管,保护更多无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