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一份助学贷款的问卷调查!~
.您是否了解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贫困政策? [必答题]了解
知道一点
没听说过
--------------------------------------------------------------------------------
3.你是否申请或获得过国家助学贷款? [必答题]申请并获得了
申请但未获得
没有申请
提示:请如实填写
--------------------------------------------------------------------------------
4.您认同以下哪一观点? [必答题]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福利的行为纯福利的行为
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借了可以不还
助学贷款是国家的扶贫款,当无偿还能力时,则应免除还款责任
认为助学贷款即使不还,银行或学校也无法追究到自己的法律责任
--------------------------------------------------------------------------------
5.如果你毕业后所欠贷款出现偿还困难,您会采取何种方式? [必答题]借债偿还
延期偿还
能则不还
当然不还
提示:我们尊重大家的选择,请诚信选择
--------------------------------------------------------------------------------
6.您认为您未及时还款的原因是 [必答题]毕业后去向不明,没主动和银行联系
就业压力大,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工作后,收入太低,无力偿还
认为法不责众,效仿其它欠款者,有意违背
--------------------------------------------------------------------------------
7.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 [必答题]很好,很值得相信
一般,还需加强
很差,需要狠抓
调查研究版
中国青年研究→09/2005
60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事关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的重
要政策.目前,国内对国家助学贷款方面的研究大多还
集中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或贷款的操作层面.对于国家
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施以来的效果评估一直都处于不受
重视的状态.对此,笔者认为,资助政策和实施是问题
的一个方面,而资助效果评估又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因
此,笔者在2004年底组织了一次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国家
助学贷款资助效果评估调查,基本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
的实施对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影响.
学生贷款(Student Loans)是政府资助学生就读于高
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自1999年8月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实
际执行结果并不理想,截至2004年6月末,全国金融
机构已实际发放助学贷款52亿元,享受贷款的学生约
有80多万人.而据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国普通高
校在校生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即仅有三分之
一的贫困生申请到了贷款.因此,2004年国家财政部
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改革,初步
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资助政策新体系;同时中央财政积极调整教育支出
结构,财政资金开始更多地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学生,
保障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本次调查分布在广东省内5所高等院校,共发放问
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12份,有效率为87.5%.问
卷回收后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接受
调查的贷款学生中共有男生905人,占总数的69.1%,
女生406人,占30.9%.调查对象包括了本科生和研究
生,比例分别为92.9%和7.1%,其中文科学生占36.7%,
理科学生占30.8%,医科学生占32.5%.调查表明,农
村及城镇经济困难学生是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占了受
访学生总数的76.8%(见图1).可见,这一群体是助学
贷款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学生贷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无法承受城市消费水平,该部分学
生占了调查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学生贷款的缘
由还包括父母下岗,家庭经济突变,助学贷款的低利率
等原因.
本文所说的贷款学生指的是广东省内经抽样的5
所高等院校的2001至2004级本科生与2002级至2004
级研究生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其中经济困难
学生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元的学生,所指的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以贴息或低息借贷给经济困难学
生的款项,不包括商业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钟一彪 赖东菲
学生的影响效果分析
对
——广东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效果的评估研究
效果评估在国家助学贷款中一直是一个未受到重视的课题.本文是广东
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之一.通过对广东省内5
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得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对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支出,
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情况.文章还指出了在调研中发现的
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国家助学贷款;经济困难学生;评估
摘 要:
关键词:
历史和现状概述
调查的基本情况
民间调查
Min Jian Diao Cha
中国青年研究→09/2005
61
资料来源:2004~2005年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资
助效果评估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
经济困难学生对贷款的使用及其影响.因而,问卷的
问题设计涵盖了学生的经济支出,学习和生活状况,
心理状态等方面.调查的基本结论如下:
1.助学贷款在经济上有效地帮助了经济困难学生
学生在学校的支出主要包括学费,生活费,住
宿费等.从学生在校期间的费用支出来看,主要依
靠家庭或亲友资助的学生占37.9%,依靠奖学金能
够支付各项支出的学生占2.1%,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支付费用的学生占46.9%,主要依靠勤工俭学的学
生占7.8%,主要依靠各种减免或补助的学生占3.8%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得到校外企业的赞助,西部助学
工程资助或国家奖学金奖励),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学
生占0.8%(见表1).因而,国家助学贷款是贷款学
生在校期间费用支出的主要来源.
图1:贷款学生的来源
结论及分析
表1:学生在校费用支出来源分析
个案数量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缺省值10.8.8.8
家庭供给或亲友赞助49737.937.938.6
奖学金272.12.140.7
银行贷款61546.946.987.6
勤工俭学1027.87.895.4
助学金,困难补助金503.83.899.2
以及减免学费
其他11.8.8100.0
Total1312100.0100.0
在学生贷款的主要用途方面,学费支出排在第一
位,次之是伙食费.调查表明,广东地区贷款学生每
月的生活费支出多为300~500元,平均生活费支出
393.23元.95%以上的学生认为贷款可以帮助他们解
决一些困难,33.2%的同学认为贷款基本解决了他们
的困难,另有64.5%的同学认为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
他们所面临的困难.由此可见,国家助学贷款有效地
帮助了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费用支出.
2.助学贷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
有70.7%的贷款学生认为还款的压力激发了他们奋
斗的精神,这其中有11.7%的同学认为这将极大地促使
他们努力奋斗,有59%的学生认为经常有这种感觉.调
查数据还表明,有54%学生曾经或正在担任学生干部,
有88.6%的贷款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是比较活跃的.另
资料来源:同图1
外,还有63.2%的学生参加过校内或校外勤工俭学活动.
在学习方面,有5.6%的贷款学生认为自己的成
绩很不错,有32.4%的贷款学生保持在中上水平,有
54.6%的贷款学生处于中游,另有6.9%的贷款学生学
习成绩较差.从总体上看,90%以上的受访的贷款学
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游及中游以上的水平.这与上述
的助学贷款激发了学生的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
3.还贷给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总体来说,有近50%的贷款学生认为精神上有压
力.有11%的贷款学生认为不清楚,有42%的学生认
为没有压力.可见,由于还贷带来的问题确实已经给经
济困难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见图2).
尽管贷款对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是因贷款而造成经济困难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
调查研究版
中国青年研究→09/2005
62
歧视或因贷款而自卑学生只有很小一部分.有69.4%
的贷款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与朋友,同学相处中没有
受到过歧视,有20.6%的贷款学生认为"说不清",有
7.9%的贷款学生认为"会受一点歧视",有0.8%的贷
款学生认为自己受到歧视.从调查情况来看,因贷款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歧视的学生是很少的.
另外,问及贷款学生"是否因贷款而自卑"时,有
75.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这种感觉,有13.1%的学
生认为"说不清",有9.1%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是"有
一点自卑"的,另有1.1%的贷款学生认为自己因贷款
而"很自卑".
从以上的数据及其分析来看,贷款确实给经济困
难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因此而自卑或受
到歧视的学生只占少数.
在国家助学贷款给经济困难学生带来帮助的同时,
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
方面:
1.部分贷款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依然严重:由
于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只能贷学费,其他诸如生活
费,住宿费等各种杂费仍然是经济困难学生的沉重
负担.当然,大学教育并不是义务教育,单由国家
来承担是不可能的,所以广开门路给学生提供其他
机会是重要而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贷
款学生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还得到了其他
方面(如奖学金,助学金等)的资助,还有63%的
贷款学生表示参加过勤工俭学,他们的平均收入为
260元左右.因而,在继续坚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
作的同时,也要完善奖,助,补,勤,免等配套体
系,真正把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政策落到实
处.
2.国家助学贷款流失及浪费现象:国家助学贷
款是国家以贴息或低息借贷给经济困难学生,鼓励
他们完成学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一项政策.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有人揭露有部分同学谎称家
庭困难而争取国家助学贷款或其他资助项目;也有
获得贷款的学生把贷到的款项用于购买奢侈品,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学校贷款名额有限而贷不到款
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有近40%的受访学生怀
疑贷款制度的公平性.由此可见,在办理国家助学
贷款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审核和评估也是一个亟
待解决的问题.
3.促进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三方的良性互动:调
查结果表明,有52%的同学认为有些经济困难学生因
未得到相关资助信息而不能向老师放映,有47%的受
访学生认为贷款的名额非常有限,在争取贷款时甚至
感觉这是一种竞争.这说明贷款制度在信息公开和政
策宣传方面还需要加强,应尽快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促
进学校,银行与贷款学生三方的良性互动
Ⅱ 谈谈你对中小企业贷款银行面临的风险的看法 急急急。。。。。
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效益与风险的比较分析
1、贷款定价的一般论述
由于不具备从银行总体效益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贷款因素影响显著程度的公共数据条件,国外文献常用的整体效益分析方法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从微观入手,直接从贷款成本与风险计量及贷款定价的组成结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贷款定价涉及信贷业务的资金成本、经营成本、税负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等多种要素,还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与客户谈判地位等因素,才能最终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定价的理论公式为:
贷款目标利率=资金成本率+经营成本率+税负成本率+预期损失率+经济资本目标利润率+/-竞争性浮动。其中,预期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的确定是贷款定价的关键和难点。
银行贷款定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定价和基准利率定价两种 [4],其中成本定价公式为:
公式1: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
基准利率定价公式为:
公式2:贷款价格=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成本定价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贷款定价方式,而基准利率定价是国际商业银行运用最广泛的贷款定价方法。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大大促进了我国贷款定价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
如果我们将公式2中的“基准利率”定义为“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或将公式1中的“风险成本”定义为“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则这两个公式实际上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2、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特征分析——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相对较低衡量贷款风险成本的主要指标是贷款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违约率×违约损失率。
(1)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分析
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均为抵押、担保贷款。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尽管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从1992年就开始起步,10年后《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已正式实施,但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包括政府参与出资及未参与出资的所有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林平、袁中红(2005)2004年对广东中小企业融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数据截至至2004年6月30日),有61%的企业从来没有与担保机构发生过关系;调查的全部56家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的仅为3家,占比仅为5.36%,政府参与出资的6家,占比10.71%;905笔中小企业银行融资中,抵押贷款810笔,占比89.5%,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95笔,占比10.5%;信用担保贷款中,66.1%的担保人通过借款人反担保等(主要是抵质押)进行风险补偿。这样,中小企业贷款实际上95%以上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抵押(或质押)。因此,本文重点对抵押贷款进行分析。
银行对中小企业普遍采用抵押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方式发放贷款,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抑止融资企业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降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关键之一。蓝虹、穆争社(2004)从理论上分析了融资企业抵押贷款偿还模型:
Π=f(L)-(1+R)L
(1+R)L其中Π为融资企业的利润,L为贷款额度,R为贷款利率,f(L)表示所获收益是融资额度L的函数,C为抵押品价值。由于(1+R)L小于C,融资企业选择不还贷时的机会收益小于机会成本,因此足额抵押情况下偿还贷款是融资企业的占优选择,抵押贷款可以缓解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所担心的融资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违约率。
实际数据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以上的理论分析的结论。根据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东、中、西部六个城市(北京、浙江温州、台州、广东东莞、陕西西安、山东威海)的1105户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问卷调查结果,中小企业平均有5.4%的贷款不能偿还,存在形成坏账的风险 [6],明显低于同期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水平(2004年一季度为16.6%)。笔者小范围的调查也表明,对同样信用等级的客户,小企业贷款 的违约率整体低于其他贷款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也呈现明显的地区与行业差别,即并不是所有分行、所有行业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均低于其他客户的不良率。
由于笔者暂时没有获得有足够代表性的实证数据,以证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客户违约率存在显著差别,因此,本文从谨慎性出发,假定整体而言,小企业贷款客户违约率与其他相同信用等级客户违约率无显著区别。
在这样谨慎性的假设情况下,贷款风险成本的区别主要在于违约损失率的区别。
(2)小企业贷款违约损失率分析
小企业贷款基本都是抵押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而较大型企业的信用贷款占相当比例。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对同样信用等级的客户,抵押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低于信用贷款。从谨慎起见,我们假定较大型企业也全部为抵押贷款。因此,我们只比较小企业抵押贷款与较大型企业抵押贷款的违约损失率。
从理论上分析,与小额抵押物相比,大额抵押物价值评估技术难度更大,评估时更易受借款人有意识的影响,同时处置大额抵押物时市场需求者数量明显减少,需求方议价能力和议价意愿明显增强,因此,整体而言,单个抵押物价值越高,银行快速处置时可能的损失率应越高。笔者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7],总体来看,抵押物的回收率与抵押物金额大小成反比。考虑到小企业单笔贷款金额总体而言低于其他贷款,因此,其违约损失率理论上应低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贷款,实证研究也可作如此假设。
经验数据显示,某行信用等级为A+、A级的法人客户平均不良率约分别低于1%、2%,而全部小企业贷款(AA-以上客户比例约为20%,全部为抵押贷款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的不良率平均仅为0.13%;违约损失率均低于50%。本文按谨慎性原则估算,将A+、A级的小企业客户平均违约率分别取1%、2%,违约损失率取50%,则A+、A级的小企业客户预期损失率分别为0.5%与1%,约分别相当于当前短期贷款利率的10%、20%。
3、小企业贷款银行营运成本相对较高
徐洪水(2001)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即使贷款利率上浮30%,对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依然很高[8].但该文没有提供具体的分析过程,没有进行更有说服力的具体的数据对比分析。郑文红、李健(2002)提出,银行交易成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其他交易费用[9].该文也只提出了上述思辨式的公式,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也没有提供具体的成本数据。
为方便分析,本文将营运成本划分为信贷营运成本和其他营运成本两类,并假定小企业与其他企业的非信贷营运成本没有显著区别,而信贷营运成本则包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等与信贷业务直接相关的一切成本。
由于小企业每户贷款金额较小(平均每户贷款金额在500万元或以下,如广东地区某银行小企业户均贷款450万元),因此,相应的信贷营运成本明显高于大、中型客户贷款。以某一级分行为例,全行贷款余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法人客户为3000多户,户均贷款余额为6750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5.9倍;其中贷款余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为1100多户,户均贷款余额为16154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8.1倍;因为户均贷款差距巨大,为简化分析,我们将大、中型客户贷款业务的信贷营运成本忽略不计,单独分析、估算小企业贷款的信贷营运成本。
在户均贷款约为500万元的情况下,按平均每名小企业信贷人员(含一线客户经理和二线审批、监测等人员)管理6户企业谨慎测算,平均每名信贷人员管理的小企业贷款为3000万元,同时假设平均一名小企业信贷人员的工资、费用等信贷营运成本为15万元/年,则相应的小企业贷款单位信贷营运成本为:
15/3000=0.005=0.5%
即约为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
4、小企业贷款效益比较分析
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AAA级客户作为比较的基准,即设定其风险成本为0,单位贷款的信贷营运成本也可忽略不计,因此,按贷款定价公式的贷款利率(最优惠利率)为:
RAAA=资金成本+其他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
如该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或3%(参考深圳分行实际情况),则该银行信用业务的最优惠利率(资金成本+其他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或3%。
对小企业贷款的定价,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应的风险与成本的调整。在上述AAA级客户贷款定价的基础上,A+级小企业客户应再加0.5%(A级小企业客户为加1%)的预期风险损失、0.5%的信贷营运成本,即A+级小企业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A级小企业客户上浮15%)或基准利率上浮17%(A级小企业客户上浮22%)即可实现不低于AAA级客户的效益水平。
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客户比较,小企业贷款定价不需要进行风险调整,但应作成本调整,即利率定价应附加多余的信贷营运成本,约为0.5%,即在相同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利率基础上再上浮10%。
林平、袁中红(2005)2004年对广东地区(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抽样调查的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0%.2004年10月人民银行将小企业贷款的上浮利率范围由30%扩大到70%,据笔者了解,此后广东地区国有银行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主要区间为基准利率上浮20-45%。
综上,可以认为,在坚持管理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谨慎考虑,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经过风险与成本调整后的小企业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约20%时,小企业贷款整体的效益性大致与其他优质贷款相当;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约30%时,小企业贷款的效益性好于其他贷款;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超过30%时,小企业贷款的效益性明显好于其他贷款。但由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及违约损失率的地区与行业差别很大,对具体的地区与行业尚需具体分析、估算。
Ⅲ 小额贷款公司的不良贷款率是多少为好
没有最好。当然这个是不现实的,以下资料供参考:2014年银*会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69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连续11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2011年5月底,深圳小贷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33亿元,不良率约为2.2%。如:瀚华金控招股说明书也披露,小微贷款资产质量同样不乐观,其资产减值贷款比率由2011年底的0.7%增加至2012年底的2%,截至2013年10月31日,进一步上升至2.6%。中小企业贷款的损失/收入比率由2012年11.9%进一步增加至2013年前十个月的16.6%。瀚华金控董事长表示,近两年公司违约率有上升,在经济波动中属於正常现象,目前处於可承受水平。公司的客户主要从事刚性需求行业,受周期性影响较少,违约情况好於从事小微企贷款之企业。
Ⅳ 小额贷款公司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小额贷款,因为不看重征信、抵押这些,所以不良贷款率比较高。
Ⅳ 如何提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的确定
结合当前小微企业实际经营状态、贷款质量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分析,其实际不良控制率应予上调,但在具体管理中应体现指导性、差异性和动态性。
结合实际风险水平测算基准线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应与企业实际风险水平相匹配,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当前小微企业盈利水平偏低、经营不确定性大、生存空间狭小,对其增加投放后,信用风险将相应增加;二是银行业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质量的逐步改善,包含了加大核销力度和对小微企业选择性抑制投放的因素,现有不良率未能完全反映以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三是目前存量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中,次级、可疑、损失类的比例约为4∶4∶2,相比其他贷款形态偏下,此外关注类贷款比例为2.56%,也存在向下迁徙可能,因此其账面不良贷款水平已经偏高。据对四地市235名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问卷调查,依据其经验判断,认为不良贷款率应控制在3%~5%的109人,认为应控制在5%~10%的7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6.38%和33.19%;认为应在3%以下的人数较少,而认为应在10%以上的仅有4人。据此推算,小微企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可以控制在5%左右,高于四地市现有水平1.3个百分点。
区分产业类型确定不同档位
由于经营环境、特点、盈利、竞争等方面的差别,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状况各异。如从四地市情况看,不良贷款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其他行业企业、涉农企业、生产类企业、流通类企业、高新类企业、服务类企业。因此,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不能一概而定,而应结合其所在行业的风险特点分类、适度确定。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人普遍认为涉农、其他行业贷款风险偏高,服务类、高新类、流通类企业贷款风险偏低,而生产类行业贷款风险居中,同时多数被调查人认为各行业实际不良率高于目前水平(见表1)。
依据地域及机构特点实行差异管理
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水平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从四地市情况看,经济较为发达的廊坊、唐山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和1.68%,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邢台、衡水不良贷款率则高达6.36%和9.41%,说明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贷款投向结构不同,对贷款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不同的地市、县域应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容忍度标准。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大、消费水平高、业务空间广,易于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不良贷款率应偏低;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应相应放宽容忍度标准。与此同时,不同类别机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四地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农发行和农村中小金融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明显偏高,其中农发行达到了25.49%,而其他类别机构则均在1%以下(见图2)。分析差异原因,主要是贷款投向侧重和信贷管理水平不同所致,如农发行、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农贷款数量较多,则形成风险可能性更大。结合产业分析认为,涉农类、生产类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大的机构应设定较高的容忍度,而其他机构则可以相应偏低;此外,信贷管理偏于粗放、风险管控能力较低的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目前应设定较高的容忍度。
按照小微企业发展走势实行动态控制
从四地市银行业近年情况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11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3.74%,比2010年末降低2.53个百分点,比2009年末降低6.54个百分点。基于目前数据,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后,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将进入2~3年的上升期,而随着小微企业经营形势不断改观、银行业专业化经营能力持续增强、社会诚信环境有效改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会出现逐步下降,最终回归为等于或略高于其他贷款不良率。如银行业加大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力度,则这一过程会更快。因此,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应实行动态控制,即在未来1~3年设定较高的容忍度,而在此之后则应视情况逐步下调容忍度标准~
Ⅵ 求农村小额信贷的调查报告的提纲
一.随着中国金融体系逐渐市场化、国际化,尤其是银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受到多方挤压而日益狭小,加上法律、政策和自身体制等方面限制,城市信用社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品牌信贷业务之一,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信贷资源。
二.到底小额农贷是否真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有效?它是否也存在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小额农贷的现状并发掘改进方法.一、开展小额农贷款取得的成效
三.小额农贷由于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自推出后,受到了农户、村组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也得到了各方的满意,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Ⅶ 不良贷款核销好还是不核销好
不是任何一笔不良贷款都可以核销,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必须是经过多种努力认定没有任何收回或者减少的可能性,已经成为呆帐的不良贷款
核销呆帐是用利润来核销的,因此会减少银行当年的收益,但是一般银监局对银行又有不良贷款率的指标要求,因此各家银行必须综合考虑利润和不良指标,来决定是否进行核销
Ⅷ 小额贷款公司发生不良贷款之后一般采取哪些措施
第四条 不良贷款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反映原则。要真实、准确、客观地统计和反映不良贷款分类、认定、调查、估值、问责等环节工作情况。
(二)处置减损原则。不良贷款形成后,应通过调查和完善手续等手段,防止不良贷款价值贬损,并及时清收、转化和处置,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三)损失补偿原则。要按照损失程度对不良贷款提取风险拨备,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置损失。
(四)依法合规原则。不良贷款管理与处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政策及总行有关规定,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