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对象 > 2020全国个人贷款规模

2020全国个人贷款规模

发布时间:2022-12-31 15:35:21

❶ 2020年1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是多少

网络一下就知道了。不过一看到新增人民币贷款这个问题就感到很糟心,这两个月连生产都没法进行,钱到哪去了?好担心未来几个月的通货膨胀。

❷ 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融资实施了什么

2021年1月,市场短期资金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部分商业银行小幅上调贷款利率,货币市场流动性阶段性明显偏紧。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此轮流动性阶段性偏紧念袜、利率上行主要是针对房地产泡沫。我们认为,监管部门针对住房金融政策严格规范的意图已经比较明确,国内房价上涨过快及其泡沫风险更多体现的是局部、结构性的。过去两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房价涨幅逐步回落,仅一线和少数重点二线、三线城市房价涨幅相对较快,成为当前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区域。

“三道红线”和集中度管理体现住房金融政策连续性

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融资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调节措施。前有“三道红线”,对房企资产负债的水平和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后又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银行房地产贷款的结构提出要求,包括适当控制居民购房贷款规模,严防利用消费贷、首付贷资金违规加杠杆行为;对房企加强融资管控,包含贷款、信托及境内外债券融资。过去几年居民部门杠杆率增长较快,贷款价值比LTV从2017年的0.29升至2020年的0.34。“三道红线”和集中度管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住房金融政策的连续性,是健全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和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2019年以来,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进一步有所放缓。2020年全国个人按揭贷款3万亿,同比增长9.9%,增速较2019年回落5.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已经低于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5%的增速。自2016年以来,新增个人按揭贷款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比例已经从19.3%降至13.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尚不到20%。可见,当前并没有大幅收缩按揭贷款余额、大幅放缓按揭贷增速的必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规范性管理的框架。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始终在7%左右的较低水平,近年来变化不大,升得快的是按揭贷款。结合贷款质量(不良率)综合考虑,相较个人住房贷款而言,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比重下降的空间更小。未来在“三道红线”的管理下,部分房企杠杆水平较高,负债规模增长将有所放缓,将寻求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在直接融资领域。未来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将会有所放缓,在银行信贷余额中的比重会在稳定运行中有所下降。

三条红线控制房企杠杆水平对市场的影响是收缩供给,并不能起到控制房价的作用,相反可能会因为引起供给放缓而不利于抑制房价上涨。因此,显然不能将三条红线的举措理解为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和泡沫。该举措重要的政策意图是通过合理控制房企杠杆水平,达到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目的。

根据上市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所披露的财报来看,大部分银行涉房贷款增速在过去几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存在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超过相应标准的状况。“踩红线”的银行在未来2-4年时间内将做出相应调整,在控制新增个人住房信贷增速的同时,适当压缩存量,达到监管要求。从上市银行及公开市场信息来看,需要进行调整涉房贷款的银行规模相对有限,涉及到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到整个金融机构涉房贷款余额的比例约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建行、邮储、招行、浦发、兴业等几家中资大中型银行。据测算,假设这几家银行整体贷款增速运行平稳,平均每家银行在2021年涉房贷款或少增1000亿到1500亿之间,占到各自涉房贷款的比例在5%-10%之间,占到各自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在1%-3%,占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比重约1.5%,应当说需要调整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具有2-4年的整改败轮期。而更多的银行并未踩红线,客观上存在填补空缺的可能性。可见,监管部门的集中度管理政策并不会带来房地产贷款增速大幅下滑、占比明显走低的结果。从这一点看,集中度政策更多的是具有规范性和着眼长远风险管理的考量,并非是为了达成短期控制房价上涨的目标。

按上述判断,当前房贷利率全口径显著上行的概率也较小。1月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较2020年12月下降了1个基点,结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和央行货币政策采取“不急转弯”的策略来看,短中期内基准利率LPR向上调整的概率不大。参考以往涉房信贷收紧时期的表现来看,住房金融政策在未来6-12个月内可能将保持中性的姿态,主要还是针对深圳、广州、上海等房价涨幅相对较大、涉房贷款增速较快的区域,会适当偏紧一些。

多管齐下针对性地改善结构性问察高信题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供给不足的问题,继续实施“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地区间人地错配是部分城市房价高企的首要原因。近期统计数据表明,地方政府正在落实因城施策的政策理念。2020年,一线城市土地供应占地面积同比增长33%,明显高于二线(9%)、三线(2%)城市的土地供应增速。

“十四五”时期,国内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计划2021年新增5.3万套租赁住房,到2025年形成租赁住房供应40万套以上。

房价涨跌与涉房贷款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未来住房金融调控将更聚焦重点城市,突出结构性特点,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将持续从严和规范。尤其是在结构上,合理调节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热点城市的涉房贷款,对缓解局部住房金融风险将起到关键的作用。1月27日起,广州四大行房贷全线涨价,房贷利率整体上调15个基点。

在地方政府层面,按照“因城施策”原则,针对热点城市继续采取限购、限贷、限价等调控措施,并单列租赁住房土地指标,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从供需两端出台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为主要目标。包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厦门、南京等主要热点城市都相应出台了管控政策,从土地、销售和信贷领域实施综合管理。未来政策主线重在建立规范和长效机制,会取得比以往注重金融总量调控更好的政策效果。

(原以为《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意在建立规范和长效机制》 作者分别为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❸ 8家上市银行房贷业务“踩红线”,浦发、招行压降,多家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负增长

去年年底央行、银保监会颁布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对银行的房贷占比作出“红线”指标,也因此,年报季中的上市银行是否“踩线”备受市场关注。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统计,截至4月11日,A股共计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年报。其中有8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渝农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郑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上述两项指标均踩“红线”。房地产贷款是今年的监管重点,超过“红线”的银行需要在2~4年内完成整改。

光大银行金融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目前压降房地产贷款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诱惑力’大,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贷款额度大、期限长,有稳定的抵押品,不良率低,但随着监管环境变化,银行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改变和房企的合作模式,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型创新产业、绿色信贷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

8家银行指标超过监管上限

近期上市银行集中发布年报。截至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年报,其中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4家。整体来看,21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超29.5万亿元,有8家银行“踩线”,占比近四成。

记者注意到,在总体贷款规模大幅上涨的同时,房地产行业贷款总额增速相对而言有所减缓,其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渝农商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6家更出现了负增长。

具体来看,民生银行在贷款总额同比增加5.47%,而房地产行业贷款却下滑7.81%,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大幅上升22.72%;渝农商行贷款总额同比增加16.20%,房地产行业贷款却下滑30.32%,个人按揭贷款增加24.96%。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指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推出后,踩线的银行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压缩分子,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降低新增房地产贷款投放;二是做大分母,加大其他信贷投放力度,稀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他指出,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期限较长且单笔额度较小,因此从操作性角度来看,短期内要实现快速压降的目的,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会更容易实现。

据记者梳理发现,已披露的21家上市银行,与贷款总额的增速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并不逊色,甚至有些大幅超过。比如江阴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同比减少10.24%,但个人住房贷款却同比增长40.88%。

房地产行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何出现分化现象?周茂华向记者分析,“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来,国内强化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民营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同时,2020年出台房企“三条红线”,引导房企加强负债管理;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上涨,主要与去年一、二线等热点城市价格上升较快,楼市销售活跃有关。”

3月22日,浙江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信贷审慎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全面自查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等。此前,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下发通知要求银行自查经营贷、消费贷情况,严防违规资金挪用至房地产。

与北上广深有所不同的是,浙江发布的《通知》还指出了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合规性,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要求,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放款,杜绝超规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贷款资金挪用。

一位国有大行信贷人士指出,开发贷监管一直较为严格,浙江此次发文再次予以了强调,将规范向不合资质的企业项目发放贷款。

吕家进指出,建行将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近期广州、深圳等地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额度紧张,排队放款已成为普遍现象,除了国有大行以外,许多中小银行的信贷经理更直接告知中介,短期内已无住房贷款额度,利率也可能逐步上升。

“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上限落实,不可避免导致部分超标或接近红线的银行个人按揭额度收紧,按揭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压力,但预计影响有限。”周茂华认为,一是银行个人按揭占比是个动态比例,如果作为分母的贷款扩张,个人按揭规模也可以随之扩大;二是这个红线出台本意不是要打压刚性需求,对于少数额度紧张银行其利率有一定上升压力,对于额度充裕的银行,尤其是楼市库存仍高的区域,个人按揭利率将保持利率稳定甚至有降低可能;三是作为房贷利率定价“锚”的5年LPR报价利率走势还是很平稳的。

房贷规模将进一步下降

3月22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座谈会上,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优化调整重点领域信贷结构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

从本次会议部署的今年信贷投放重点领域看,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将成为今年银行业信贷投放的热门领域,同时,房地产金融将继续强化严格管控,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降低。

连平指出,房价涨跌与涉房贷款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未来住房金融调控将更聚焦重点城市,突出结构性特点,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将持续从严和规范。尤其是在结构上,合理调节大中型商业银行在热点城市的涉房贷款,对缓解局部住房金融风险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周茂华认为,监管环境变化,银行也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可能改变和房企合作,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在满足监管规定同时,最大限度获取利润,毕竟房贷仍有吸引力;但从中长期看,银行将逐步调整经营战略,多元化资产负债结构,推动银行转型发展,银行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新型创新产业、绿色信贷等领域占比将逐步提升;并更加注重特色、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

长期来看,尤其是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监管将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活动的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此外,银行可能会把视角倾向于战略型新兴产业、绿色金融、民生工程、租赁住房、消费领域等符合国家战略的领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❹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

疫情来了,大家生活都变得拮据了,一看到存款却增加了,非常惊讶!这里面的道理还是从货币常识来理解:

首先,货币供给端阀门开大了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这是货币供给方面数据,明显M2是流通货币总量增长还是适度的,为的扶持中小企业和经济复苏,但是M1和M0的增长明显量变大、增加有些猛。这说明资金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环节,原因是复工没有复产,或者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企业需要资金,说明对经济趋势不明显。不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需求端笼头变小了。 情况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这个说明封城带来消费减少,尤其信用消费少】,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 【这个数字还是增长,说明大项目投资还是加码的】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 【流通环节受城影响,生产停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所以,供给端大了,需求端小了,结果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

存款增加知道了,还要看一下存在结构情况: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个人企业都把减少风险,存在过日了放在第一位】 ,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 【政府只出不进,财政税源少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企业没有进账,基本费用没有减少】 。注意: 房市和股市都有新资金进入了。


这里面个人企业存款增加,是谁家的存款,其实是差异很大的。

2018年3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演讲中提到,从2010年到2017年,居民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从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也就是说,中国人赚100元,只会存下来12.7元。而且,储蓄的分布还严重不均。据西南 财经 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很多“零储蓄”的人“被平均了”。

没能钱的另一面是高负债。按照居民负债占据GDP的比重,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仅为18%,但是自2008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7.4%,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个百分点。47.4%的居民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是这一数字已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39.8%的水平。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所以,不太关心银行存款增加了多少,更多看看自己口袋是不是要空了。

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如何理解存款大增的现象?

2019年一季度的这个数据,住户存款是6.07万亿,今年增长了6.6%,增速并不算多。经历过今年春节,很多朋友已经对年内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比较悲观的预期。本来中国就是一个储蓄大国,总储蓄达85.4万亿元,人均存款达到了6.1万元(2月份数据),有很强的存款习惯,只要手上有点钱,多多少少都会选择存点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存钱的目的就是在防御经济不景气时的生活开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会带来一个问题:消费欲望下降,对经济刺激会起到反作用,会导致经济复苏进程减慢。

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1.53万亿元,增速与住户存款并非同一水平,属于大放水级别。一般而言,在信用货币时代,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贷款多增则意味着存款可能增加较多,因为银行给企业的贷款被记入该企业的存款账户,上交存款准备金后,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形成循环存款创造。企业存款增加比较多,为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储备了良好的资金状况,刺激经济就靠他们了。

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这个数据的减少说明政府正在动用自己的资源刺激经济,比如发放消费券这玩意,各地政府都在干,这些钱就是政府的补贴,真正的薅羊毛,大出血,所以有消费券的朋友,建议还是参与一下,一来自己得益,二来刺激一下经济,最终受益效果依然会传导到自己身上,这么好的活动应该继续搞。

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中,少部分是人民群众对当前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下的防御性反应;主要增长速度大的的是银行放水给企业准备复工复产的准备金,还有少量政府为刺激经济出的血本,并不是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现在大家看出区别了吗?

不能说这种习惯好或者不好,这是一种财富观念,存在即是合理,且这也符合我们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居安思危。

受疫情的影响, 社会 生产和生活收到极大的影响。股市萎靡下跌,市值缩水;工厂停工、企业停业,企业和个人收入均受到影响而减少。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情绪受到抑制,资本会主动寻求安全、低风险的投资、避险方式。

而银行储蓄则是安全性高、风险性低、变现快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避险是造成当下经济下行,收入减少,但银行存款确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受疫情影响,大家危机意识很强,也会主动缩紧开支,提高现金储备意识,防患于未然。

我们国人还有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靠自己、不求人”。而我们的国家也非常的民主、勤勉、敬天爱民。出现疫情危机的时候,我们能够以举国之力共同抗击疫情,国家大力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防疫治疗,每一个确诊患者都能够免费救治。全民也积极捐助、各个企业、省市、个人纷纷倾囊相助。所以,我们能够在被疫情突袭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战胜疫情。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一次壮举,为世界各国防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积极的贡献。

反观海外其它国家,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行为,简直就让我们捧腹,也让我们为那些感染的、死去的人们而悲哀。

疫情在我国发生的时候不重视,反而指责我们,看我国的笑话;疫情在他国出现的时候不重视,不防疫,有蜜汁自信;疫情开始扩散的时候惊慌失措,没有有效的防疫措施,甚至不去努力防疫就放弃抵抗,企图走群体免疫的道路;

要知道,所谓的群体免疫最终还是伤害广大底层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医疗资源一定会优先供应上层人士。不然你会相信资本主义上层人士也会去群体免疫吗?

所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会为生活在中国大陆而感到安全和自豪!

而以后,也会将这份安全感和自豪感始终延续下去!

至于网络上那些不负责任的一些人,诸如“许可馨”之流,我们不会忘记对他们的声讨、 历史 也不会忘记、苍天也不会饶恕......

受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消费大幅下降,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人民币存款主要包括居民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两项,除了企业把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存回了银行,更多是由居民存款所贡献。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而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31万亿元,同比多增1.2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多增达22%,去年一季度同比多增达19.6%。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IMF预测全球经济下滑3%。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存款持续 增加,主要是对疫情的担忧,通过储蓄来寻求安全感,面对不确定因素。当然,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投资者多留现金,广积粮,缓称王。

但我建议投资者当下除了储备充足的备用金外(保留 3-6个月的应急资金),加大投资才是最正确的配置思路。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央行加大货币投资,货币的阀门已然打开,伴随的将是各类商品、资产价格的上涨。持有更多的现金或存款就意味着手里的钱,不但不会增值 ,保值 都不可能,会被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抛在身后。

疫情已得到全球广泛国家的重视,中国疫情已初步控制稳定,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大。此时,不是想着怎么去增加更多的存款和现金来度过危机,而应该积极进取,寻求财富增长的机会。

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200.99万亿,创造了新高。

大家都知道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人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下跌,按道理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应该下降,毕竟收入都下降了这么可能还有钱存银行呢?但现实数据却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人民币存款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8万亿,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家把原本准备买房的钱存进了银行。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楼市里都会有一大批人买房。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在今年的前3个月里全国楼市都关停了售楼处,随意一大批原本打算买房的人现在都没地方去买房,只能把原本准备用来买房的钱存进银行,最后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存款变多了。

另外一点就是,银行的存款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个人的存款,还有国家的资金。从去年开始国家就不断在放水,整个市场的货币都变多了,但这些钱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流通到市场上,否则会对物价还有将近造成阶段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些多出来的钱就全部存在银行里,银行存款增加8万亿也就不奇怪了。

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而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其中,住户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而3月份外币存款却减少223亿美元。

我们先看外汇存款的减少,外汇盈余主要是来自于贸易、服务为主的经常性外汇盈余,以及以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出现的盈余,我国的外汇储备是3万亿美元,这是2014年从接近4万亿以来的持续走低,这次疫情的影响就是表现在外贸出口的放缓,和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节奏放慢。跌破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在4月份可能就会出现。

财政性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这刚好印证了国家的财政政策上的减税、减费和转移支付的加大。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也是一些机构的风险加大和理赔保险等支出等增加,但意外的是:这次的 健康 类保险应该是大大的增加了。

剩下的就是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但我们也要分析一下我国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方面的变化。20年3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多年来首次突破10%,比之前的8%的增长率增长了接近2%,达到了供应量总额208万亿。也就是在3月份多投放市场的货币量有接近4万亿,而这些市场投放的额度有一半进入到了企业的贷款账号。也可能就是企业的存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个人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占到了总量的80%。其一,投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疫情下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火热投资市场都基本上不太敢冲刺。这也是资金回笼进入存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以我国100万亿GDP的40%为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那么一个季度等于增加了工资或其他收入财富达到10万亿,那么扣除一半用于生活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余下的5万亿中的70%以上进入到了银行中,在危机中更是需要现金为王的理念,有米才会心里踏实,这也至少增加了3~4万亿的新增财富。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分析观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的确,受到春节停工停产的影响下,银行存款反而增加的情况。


2020年4月1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一方面收益我们国家长期储蓄的良好影响,虽然因为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人的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公职、退休人员的收入仍然没有降低,有些行业收入降低,比如外贸,有些行业的收入显著增加,比如医疗行业;但是有大部分人都实行了居家隔离,我们消费其实也是下降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亲眼见证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选择开始储蓄。原本打算出去 旅游 消费或者去买买买的钱,发现疫情的危机造成收入下降的现实后,选择存下这些钱,应对危机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和大洋对岸的美国做一下比较,40%的美国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储蓄、70%美国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的储蓄来应对疫情造成的危机,用来囤积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这也就是美国政府为什么要直接发放现金给成人和儿童的主要原因。从疫情影响美国到现在已经有总数超过2200万申领失业金,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八分之一。一旦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还有助学贷款房贷、车贷需要偿还,如果无法偿还的话,整个金融的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我们国家来说,消费观念没有美国那样超前,所背负的债务主要是房贷。看到美国如此萧条的经济环境,自然而然选择存钱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没人知道疫情的影响何时才能散去,未来是否会面临失业等诸多问题。现在全国范围能都在有序的复工复产,收入来源更为丰富,储蓄将会是未来的主要选择之一。


综上所述,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未来储蓄仍将是人们财富的首要选择,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保持的储蓄观念。

央行4月10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人民币存款总余额为200.99万亿,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较年初增加8.07万亿,同比增长13%。但是,住户存款就净增了6.47万亿,占总增长的80%,所以存款增长贡献的主力军还是住户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住户存款不降反升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央行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量。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流通中货币(M0)余额达到8.7万亿,同比增长10.8%,表明一季度净投放现金达到5833亿。

同样,广义货币的增速也不低,3月末M2余额达到208.09万亿,同比增长10.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1.5个百分点,再次表明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多了。

二是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转化为储蓄存款,可以从住户贷款结构变化中窥见一斑。3月末,住户贷款规模56万亿,增加了1.21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而住户(居民个人)贷款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比如信用卡。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由此可见,受到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很多原本用于消费的资金陆续转化为存款,储备意识有所增强。

第三,由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价格之战的效应叠加,国际资本市场振幅加大。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此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将萎缩3%,投资市场情绪低迷。出于避险需求,投资者一般会对资产配置重新调整,而人民币币值一直比较稳定,存款由于保本保息,具备一定刚兑性质,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投资避险工具。可以这样说,人民币住户存款的增长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其他金融资产(股市,基金,债券和理财产品等)的转化。

在过去的1到3月份,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有人已经预言今年因为一季度的情况整个GDP可能出现大幅度回落,一般而言,经济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手上都比较缺钱,大家没有工作自然就没钱了,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而实际根据央行最近两天爆出的数字,今年前三个月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47万亿,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以及银行的存款增加了8万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似乎一切不符合常规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疫情的影响央行大量的给市场投放货币,导致了市场化利率的下行,国债利率也是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在这个期间唯一没有变动的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此前参与国债或者其他固定收益品种的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大家会做个比较,最终发现存款利率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以及国债的收益差不多,那还不如直接去把钱存到银行呢。

我觉得这是银行突然储蓄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当然了这个数字是被平均了的,不见得大多数人会有那么多存款,据我所知其实很多年轻人手上就没什么现金,工资和赚的钱基本上要么还了房贷,要么就消费了,手上基本没啥余钱。

那么这部分钱就可能是以企业的变相方式存到银行的,在疫情期间生产大多属于停滞,这个时候把钱存进银行额度比较大的话,获得的利息也不少。

在疫情的冲击影响下,居民的存款意识明显提升,改变了以往先用未来钱的想法。虽然经济下行,但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部分企业以及个人可以获得相对低息的贷款,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能通过借入低息贷款,置换掉之前相对高息的贷款,或尽可能回收现金流,以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至于个人,则逐渐重视银行存款,在疫情期间,工作停止,缺乏收入来源,才意识到平时存款的重要性,在特殊的时期下,持续的现金流以及一定规模的存款储备,往往是一个家庭抵御风险的有效保障。

❺ 全中国百分98以上的人贷款

题主问的是全中国有百分98以上的人贷款吗?没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在国内目前有负债的人群预计不会低于7亿人(也就是适龄劳动力中将近80%的人都有负债)。

❻ 2020年全国住房公积金报告出炉,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多少

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出炉,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360.04亿。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6210.83亿元,提取额18551.18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360.04亿元,购买国债5.04亿元。

截至2020年末,缴存余额73041.4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2313.53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余额5.61亿元,国债余额11.24亿元,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10711.02亿元。

住房公积金的特点

1、普遍性,城镇在职职工,无论其工作单位性质如何、家庭收入高低、是否已有住房,都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

2、强制性(政策性),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心有权力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以按《条例》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福利性,除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外,单位也要为职工交纳一定的金额,而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低于商业性贷款;

4、返还性,职工离休、退休,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或出境定居等,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将返还职工个人。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2020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年度“账单”发布

❼ 21金融研究:疫情之后,谁是银行新“零售之王”

各银行对“大零售”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招行一直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但零售头把交椅的争夺越发激烈。

例如,建行定位为“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该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零售业务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利润总额占比首次突破50%,最大零售信贷银行地位更加巩固。去年7月,工商银行在北京发布“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工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第一”既包括经营规模第一,也包括经营质态第一,结构、质量、风控最优;既包括服务品牌第一,赢得客户、同业、监管和 社会 的高度认同,也包括价值创造第一,营业贡献和协同效应持续提升。

然而,在疫情之后,商业银行面临着零售业务获客、信用卡发卡、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等多方面的考验。截至6月末,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7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减少,甚至1家股份制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萎缩。

疫情,正在考验零售银行的应对能力。

根据银行半年报统计,2020年上半年,邮储、招行、平安三家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65.99%、53.10%、55.30%;零售业务利润占比超50%的为建行、农行、招行、平安、江阴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分别是56.71%、51.38%、53.91%、54.7%、55.09%。

受金融业向实体让利、增加风险拨备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零售银行业务利润亦随之下降,36家A股上市银行中,19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零售银行利润增速为负数。

6家国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已是个人银行利润总额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个人银行利润总额占比56%;建行957亿元的个人银行利润规模也大幅超过“宇宙行”工商银行,居上市银行之首。

建行的零售业务利润占比首次突破50%。2020年1-6月,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4.74亿元,增幅17.36%,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增幅较大;减值损失227.17亿元,增幅144.03%;利润总额957.42亿元,增幅11.47%,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11.80个百分点至56.73%。

同期,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891.75亿元,超过建行;但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81.23亿元,下降了6.88%,占该行利润的41.3%,大幅低于建行。而在2019年全年,工行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1529.19亿元,超过建行的1486.42亿元。

不过,国有大行中,今年上半年,零售银行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372.68亿元、1113.56亿元,同比增长20.32%、21.05%;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分别是681.03亿元、601.53亿元,分别增长74.89%、18.74%。其中,农行的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已占该行总营收的40.5%,反超公司银行业务40%的占比。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净收入下降0.93%。浙商、兴业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增速最高,分别为32.32%、22.38%。

具体来看,上半年,招行零售净利息收入517.83亿元,同比增长7.01%;零售非利息净收入258.17亿元,同比下降0.01%。其中,零售财富管理、零售银行卡的手续费收入142.48亿元、93.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09%、下降2.23%。

招行利润负增长主因上半年零售金融信用减值损失209.80亿元,同比增加43.29%。该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32.16亿元,同比下降13.28%。而从零售收入结构看,招行零售收入增速不及其他银行,主要是个人贷款投放规模增长不及其他银行,零售非利息收入尚未实现反弹。截至6月末,招行零售贷款占比51.20%,较上年末下降1.4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81%,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招行的经营风险偏好比其他银行更低一些,因为负债端成本低,对不良的容忍度也不高,所以疫情对信用卡、消费贷产生影响之后,大部分银行仍然会选择居民加杠杆,但招行略偏谨慎一些。”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民生、中信、光大、平安的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均明显增长,但利润下滑。光大、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利润更是下滑78.95%、46.7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信用减值损失,例如光大、平安的零售银行信用减值损失是181.95亿元、200.33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1.52%、78.04%。

从收入结构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收入增加,主要来自利息,即在疫情期间逆势加杠杆。

1-6月,光大银行零售净利息收入203.33亿元,同比增长10.82%;零售非利息净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98%。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376.49亿元,同比增长15.94%;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96.13亿元,同比增长6.24%。

城商行零售业务占比仍较低,零售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下。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比分别是21.50%、28.84%、31.50%。宁波银行个人业务营业收入72.08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36.07%;利润总额31.08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37.13%。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个人贷款,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规模不及对公贷款。

今年1-6月,新增个人贷款规模最大的是农业银行,新增个贷4378.98亿元;其次为建行、工行,新增个贷规模也近4000亿元,分别为3895.43亿元、3863.07亿元;中行、邮储新增个贷规模分别为2967.01亿元、2876.33亿元。此外,招行、民生、兴业个贷新增规模也均超1000亿元,分别达1215.36亿元、1008.15亿元、1001.79亿元。

然而,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大幅下降。此前2019年,四大行新增个贷规模占比约50%或更高,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降至40%以下。此外,交行新增贷款中,个贷占比自2019年的27%下降至17.8%;邮储个贷新增占比也自65.44%下降至59.99%。

作为业内零售标杆的招商银行,个贷占比也迅速下降,新增规模低于对公贷款。2019年,招行新增个人贷款4309.48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的66.99%,这一比例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最高。2020年上半年,招行个人贷款新增规模占比下降至35.66%。

股份制银行个贷占比也大幅下降。2019年,中信、浦发、民生、兴业、光大、平安的个人贷款新增占比分别达65.35%、45.46%、43.20%、55.88%、36.88%、65.64%,但到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的个人贷款占比分别降至10.74%、22.72%、3.63%、31.70%、16.21%、36.02%。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冠疫情影响下,个人消费类贷款投放有所放缓,同期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小微等对公贷款投放则创下 历史 纪录。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受疫情影响,很多个人贷款的投放出现困难。比如个人经营、线下消费、购房行为都被严重影响,甚至是冻结状态。所以,上半年信贷投放结构中个人贷款占比很低。到了5-6月,很多地方已经陆续恢复。

与之同时,披露消费类贷款的14家上市银行表现不一,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

个人消费贷款投放方面,2020年1-6月,新增规模最大的为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增加1858.62亿元,增幅9.21%。个人消费贷款增幅最大的为建设银行,建行也是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规模为2558.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95%。

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仅次于建行,为1937.10亿元,规模较上年末下降5.73%。工行个人消费贷款1704.4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59%。农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1808.65亿元,增长7.63%。

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一些城商行的消费贷投放规模已超股份制银行。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718.86亿元、1610.96亿元、1470.0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减5.60%、-7.98%、3.62%。

与之相比,股份制银行中,光大、招行、民生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420.23亿元、1310.05亿元、953.8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05%、5.91%、5.81%。平安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新一贷”余额1479.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0%。

疫情之后,信用卡贷款也正在恢复。14家大行、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中,上半年50%的信用卡贷款增幅为负。

信用卡贷款规模最大的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774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1%;其次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两家信用卡贷款余额6577.75亿元、6522.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7%、2.80%。再次为平安银行,为5125.0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2%。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规模下降最大的是中信银行,余额4807.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52%。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3938.8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6%。信用卡贷款增幅最大的为兴业银行,余额379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兴业银行信用卡交易量较去年同期逆势增长19.78%,累计实现交易金额超1.08万亿元。

个人贷款投放大头仍在房贷,但增速已经放缓。例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交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增加3202.77亿元、2860.62亿元、2593亿元、2126.22亿元、1440.12亿元、613.80亿元,增幅分别是6.2%、5.39%、6.23%、5.94%、8.47%、5.41%。招行、中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922.26亿元、5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30%、7.23%。

在个贷中,各家银行增速最快的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在政策鼓励普惠金融业务的背景下,一些银行将部分或全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放在零售业务条线,列入个人经营性贷款口径。

四大行中,工行、农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均超20%。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892.63亿元,增长25.8%,主要是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普惠领域线上贷款产品快速增长所致。农行半年报称,积极支持个私小微企业复产复工,加大普惠贷款投放,个人经营贷款3287.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

在个人贷款口径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仍为最大,截至6月末余额4845.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1%。其次为招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4465.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4%。

零售银行业务中,代发工资始终是第一大获客来源。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商业银行也面临如何继续维持获客能力的考验。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17.95亿户,较上季度末增加3.50亿户,环比增长3.06%,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1.63个百分点。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42户。

从银行披露的获客情况看,农行个人客户8.47亿户,超过工行的6.64亿户。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客户6.64亿户,增加1403.0万户,其中个人贷款客户数1437.4万户,增加36.1万户。农业银行个人客户总量达到8.47亿户,较上年末增加928万户;借记卡累计发卡10.77亿张,较上年末增加0.18亿张。不过,建行、中行未披露该行个人客户总体规模。建行仅表示,于6月末的金融资产5万以上客户较上年末增加219万人,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借记卡在用卡量11.62亿张。

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4家股份制银行个人客户数破1亿。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最多,达1.51亿户。

截至2020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1.51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86%;中信银行个人客户总数1.0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77%;光大银行零售客户达到1.14亿户,比上年末增加1345.50万户,增长13.34%。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约1.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4.7%。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浦发银行个人客户(含信用卡)达到8882.1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32.87万户;兴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含信用卡)8128.7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50.46万户;民生银行零售户数7744.9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00.06万户;华夏银行个人客户总数2833.0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1%,贵宾客户446.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8%。

已有银行零售获客出现萎缩。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447.91万户,较年初下降5.63%;个人优质客户71.21万户,较年初增长3.19%;月日均金融资产600万元及以上的私行客户数10719户,较年初增长26.40%。

多家股份制银行财报显示,中高端零售客户(业内一般对应招行金葵花标准,为个人日均AUM在50万元及以上)大幅增长。

其中,截至6月末,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户291.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21%。中信零售中高端客户97.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22%。光大中高端客户比上年末增长14.75%。民生悠然(个人AUM为日均30万元及以上)及以上客户数123.4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52万户。平安银行财富客户88.2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3%;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5.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7%。

从零售获客看,招行将零售获客归因于数字化转型。招行中报指出,一季度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零售获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伴随着复工复产加速,特别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对线上服务的有力支撑,零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了高效的响应与保障,零售获客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快速增长。

中信银行代发工资获客增长较快。截至6月末,该行通过公私联动实现有效代发工资客户数532.09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37.20%;有效代发额1966.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1%;对应客户零售管理资产2302.24亿元,实现对公基础客户新增1145户。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零售客户数2255万,较年初增长61万户;宁波银行个人客户1451万户,比年初增长5%;上海银行零售客户数1705.45万户,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5.90%。南京银行零售客户总量突破2000万户。

问题在于,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数的增长,原因之一是,不少银行通过与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线上合作开立以Ⅱ类、Ⅲ类银行账户为基础的电子钱包功能。对银行来说,Ⅰ类户才是主银行账户首选。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的网点增速在过去五年快速下滑,并且在2018年首次出现增速为负的情况。综合众多银行近期年报,大部分传统银行的零售客户数量、净收入增速均持续放缓;新客转化困难、老客运营不畅是零售银行发展的主要痛点。

近年来,零售客户总资产(AUM)已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核心指标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此获取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符合轻型银行转型方向;另一方面,AUM也可派生出低成本存款。

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总资产(AUM)逆势增长。招行、平安、光大银行AUM增幅均超过10%。国有大行中,工行、交行、邮储,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中信、浦发、兴业、浙商银行的个人AUM增幅为个位数。股份制银行AUM增长,主要来自公募基金代销规模猛增。招行、中信、平安、兴业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同比增幅分别达207.03%、445.68%、184.0%、332.89%。

六大国有银行AUM增长维持在个位数。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资产(AUM)总额15.5万亿元,较上年末的14.6万亿元,增长约6%。其中,工行个人存款11.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代理销售基金、代理销售个人保险分别为3341亿元、7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30%。

交通银行未披露规模数据,截至6月末,交行管理的个人AUM较上年末增长8.17%;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2%;非货币基金销量同比增长207.08%,基金类产品AUM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0.05%。

邮储银行AUM规模10.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6.9%。其中,个人存款、个人理财余额分别达8.61万亿元、8476.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28%;代销非货币基金、代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734.05亿元、215.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42.98%、45.14%。

股份制银行中,AUM规模最大的是招商银行。截至6月末,招行管理AUM余额8.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原因是零售获客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好转,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快速增长。

其中,招行零售客户存款余额、零售理财产品余额分别是1.84万亿元、2.10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96%、11.58%;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实现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代理保险保费分别为2567.09亿元、2109.01亿元、437.44亿元,分别增长207.03%、9.31%、-10.75%。

虽然招行上半年零售收入增长较低,但该行的策略是做大资管规模。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8万多亿元的AUM就像一个蓄水池,各种资产包括理财、基金、保险、信托、存款等,随着客户资产配置不断地转化,一定会沉淀出一些活期存款。

股份制银行中,AUM增速最快的是平安银行。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AUM为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6427.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739.94亿元,同比增长184.0%。

光大银行AUM规模达1.88万亿元,增长10.46%。其中,零售存款余额8430.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2%。光大银行未披露代销规模,从业绩收入情况看,该行上半年实现个人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62.37%。其中,代理理财收入、代理信托收入、代理基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7.03%、60.75%、32.52%。

中信、浦发、兴业、浙商银行的个人AUM增幅为个位数。中信、兴业银行个人AUM规模大致相当,均在2.26万亿元左右,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54%、5.71%。兴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7085.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9.20亿元。基金产品销售、标准净值型期限型理财产品销售分别是618.28亿元、13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2.89%、126.90%。浦发银行个人AUM规模2.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7%。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实现34.25亿元,同比增长25.05%。浙商银行个人AUM余额5217.36亿元,较年初增长6.58%。

城商行中,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客户AUM总量4913亿元,较年初增加52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874亿元,较年初增加282亿元;基金保有量328亿元,较年初新增222亿元。

这些银行中,私人银行AUM增速尤其快于其他财富客户。

截至6月末,第一大私人银行——招行私人银行(私行标准是个人AUM为1000万元及以上)客户AUM总资产24973.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4%;户均总资产2743.36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1.70万元。其次是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私行标准是个人AUM为800万元及以上),管理资产18299亿元,增长17.7%。

此外,建行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16743.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3%;中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余额162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56亿元。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私人银行AUM分别为9230.55亿元、6487.61亿元、4268.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13.04%、14.22%。(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将于2020年11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对外发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❽ 10 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超千亿,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这次公布的数据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这是央行首次将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单月发布。以往个人住房贷款数据都是出现在每季度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

同时,10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也大幅增长,11月初的贷款投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投放速度大幅增长,这意味着什么?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首次单独发布个人住房贷款单月数据

业内专业人士分析,今年推出了对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的调控措施,对居民房贷和全部房地产贷款有了红线要求。因此从5月开始,房地产各项贷款开始持续回落,影响了整个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这点其实不难发现,今年中旬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都传出了二手房停贷的消息,不少银行都表示对二手房房贷提出了限制。这也对楼市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少买房人都担心买了房而无法贷款,从而推迟了买房计划。

针对与个人贷款发放问题,央行表示这是由于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因此通过限制贷款投放来抑制房价上涨。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张波表示,“通过总量层面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全面的融资精准化监管,在有效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可以更好保障房贷资金合规性和高效性。”

央行也表示,在这些地区房价恢复平稳后,贷款也将回归正常。

而从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10月贷款余额的增速确实有所增长,这是否意味着,信贷政策已经开始放松?

信贷政策是否开始放松?

其实,在前不久,广州、佛山等多个城市开始下调房贷利率的消息出现后,就有不少人猜测房贷政策是否已经开始放松。不过当时,业内人士表示,个别银行贷款提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交易下降让银行有空间化解此前积压的房贷,放款有所提速。但这种个别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房贷将全面松动。

那此次公布的10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数据,是否能表明房贷开始放松了呢?其实不然,由于贷款余额显示的是存量,并不能代表新增房贷的数据,所以也不能就认为是多放了1000亿的贷款。

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公开数据,主要在近期房地产融资收紧、市场悲观的背景下,传递正面信号,用有力数据维稳,提醒购房人房地产市场的信用情况正有所改善,提升大家的购房意愿。

总体来看,对于房地产未来的调控目标将以“稳”为主。在十月中旬召开的央行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在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整体金融风险水平。

❾ 有多少人负债“负债累累”的你看看这些数据可能你会释怀很多

我国一直都是世界公认的储蓄大国,世界银行每年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我国的国民储蓄率最近这些年,一直都保持在45%以上的高位。而且是高出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多,达到了51.8%。

按理说,国民储蓄率如此高,我们国人应该很有钱才对。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除了部分富人以外,我们大部分的家庭身上都背着沉甸甸的债务。一边是高储蓄,一边是高负债率。虽然我们没有专门的部门统计国民负债情况,但是我们可以从各大银行的放贷与信用卡发放量中去找寻到蛛丝马迹。

就现在14亿中国人而言,我们大概有几成人是负债的呢?首先我们要定义,我们的负债界限。如果只是计算银行贷款,占比自然不会多么的吓人。我们今天讨论的负债占比,不只是考察银行贷款的情况,还有一些信用卡透支、花呗、借贷等情况。这样的划分界限,我们的负债占比可能会高达五成以上。加上疫情就两年与市场经济的冷谈,我个人怀疑负债已达到六成有多,那么这么高的占比从何而来?

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居民贷款规模就已经超过200万亿(具体未知)。而且大部分的贷款,都是住房贷款。数据显示,在银行贷款中,超过六成的贷款都是中长期贷款。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中长期贷款基本上都是房贷。所以接近六成的人,向银行申请贷款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购房的需求。

我们假设平均一人向银行贷款20万元,2020年年末的50万亿贷款,也至少有2.5亿人是负债的情况。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据哦。从2020年到现在,负债的人数还要再增加。而这还只是银行贷款的部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途径的负债情况。其中就银行而言,信用卡负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据我所知之前的数据,2021年之前,我国信用卡逾期金额已超过上1000亿元多。而大部分的信用卡持卡人,基本上都有负债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从信用卡发卡量上,进行负债人数的估计。同样是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信用卡发卡量在7亿张以上左右,即便是一人2张信用卡,也有接近3.5亿人在信用卡领域负债。

而除了银行的负债情况以外,越来越多的平台提供超前消费的服务,也让我国的负债人口大幅度增长。而且相对而言,这些平台的申请门槛也比较低。即便是没有工作的大学生,都能够申请开通,只是额度高低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网贷,由于前几年的网络贷款风行,贷款的利息高,砍头息等等原因,让多少的人陷入其中而抽不了身,我相信现在大部份的负债人都是网贷与信用卡的超前消费,而使得负债一发不可收拾。

以花呗为例,截至2020年末,拥有10亿消费者的支付宝用户中,光是开通花呗的人数就达到了3亿以上之多。不少使用花呗的用户,甚至还使用了其他平台的借贷产品。根据数据显示,花呗已经借出去3000亿。所以这3亿的花呗使用者中,也有差不多一半的人(1.5亿),呈现负债的情况。不过以上的猜测我们要明白的一点,即便是负债1000元,也算是负债一族。

除了银行贷款、信用卡、花呗以外,还有很多的网络借贷。而光是这三者的负债人数就差不多有7.5亿人。14亿中国人中,保守点说至少五成人都在负债也不是危言耸听了。所以你的负债,只是我们中国一半以上的人中的一员。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失信被执行人592.51万,这些是经过处理的负债人,大家想想没处理处在逾期中的是不是得翻几个倍?然后再想想逾期人在失信执行人基础上翻几个倍后,14亿人中多少个人中有一个逾期,大家去想想是多少。

所以各位负债人,不要想那么多,不要颓废,你身边负债逾期的人多了去了,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稳重赚钱还债就行了,就当还债的钱是你以前挣来玩完了,现在不玩就得了,这也是你改掉坏习惯,走向人生成功的起点。我们一起努力向前,加油!加油!加油!

点赞送注私信转发哦,看到就是缘份,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聚一起互相学习!

❿ 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出炉: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超1.3万亿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全面披露了2020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

2020年全国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平稳

2020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6210.83亿元,6083.42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18551.18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02.77万笔、13360.04亿元。“十三五”期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累计106264.77亿元、提取额累计73930.14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7954.19亿元;“十三五”期末,个人住房贷款率85.31%。

住房公积金服务群体范围稳步扩大

2020年全年新开户单位68.92万个,新开户职工1835.11万人。全年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365.38万个,实缴职工15327.7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33%和3.00%。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缴存职工占比持续增长,上述单位缴存职工占当年实缴职工的一半以上。新开户职工中,属于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缴存职工占比达74.5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及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1029.52万人,占全部新开户职工的56.10%,住房公积金在帮助新市民稳业安居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继续有力保障缴存职工基本住房需求

2020年全年住房公积金支持6083.42万人提取,占实缴职工人数的39.69%,提取额185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4%。其中,支持1226.42万人租赁住房提取1188.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7%、26.73%;支持0.51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2.11亿元用于加装电梯等老旧小区改造。全年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02.77万笔、发放金额13360.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5%、10.06%,贷款利率比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低1.1—1.55个百分点,可为贷款职工节约利息支出约2953.40亿元,平均每笔贷款可节约利息支出约9.75万元。

阅读全文

与2020全国个人贷款规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州地区银行业2018年贷款余额 浏览:123
帮助贷款人员找工作的工作 浏览:873
征信花了可以换个手机号贷款么 浏览:207
买房子贷款需要有工作吗 浏览:270
共同贷款人银行流水 浏览:778
车子过户来要多久能贷款 浏览:499
农村贷款营销建议 浏览:118
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还不上担保人有 浏览:227
电话诈骗网上贷款 浏览:273
cba山东和深圳的贷款公司有哪些 浏览:933
网上贷款借一万 浏览:131
不具备担保人资格贷款有效吗 浏览:518
对公贷款一般担保方式 浏览:362
手机贷款app5万 浏览:312
上海公积金贷款上调 浏览:313
拿房产证过户贷款 浏览:269
农村养殖户无息贷款担保 浏览:896
手机电话欠费是不是会影响贷款 浏览:293
办装修贷款银行打流水能不能作假 浏览:277
对公积金贷款要求我先过户 浏览:812